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14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四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录
表章部汇考
周礼〈春官〉
刘熙释名〈释书契〉
蔡邕独断〈章表〉
周书〈武帝本纪〉
唐书〈百官志〉
宋史〈职官志〉
徐度却扫编〈礼部郎中掌百官笺表〉
叶梦得石林燕语〈集句表 引黄〉
明会典〈表笺 表式〉
大清会典〈表式〉
表章部总论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
王应麟辞学指南〈表〉
吴讷文章辩体〈表〉
徐炬事物原始〈表〉
徐师曾文体明辩〈章 表 致辞附〉
文学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表章部汇考
《周礼》
《春官》
《内史》: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
〈订义〉贾氏曰:“诸侯凡事有书,奏白于王,内史读示王。”
《刘熙释名》
《释书契》
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内,表施于外也。又曰:上,示之于 上也;又曰:言,言其意也。
《蔡邕独断》
《章表》
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三曰表。 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 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稽首 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文多用 编两行,文少以五行,诣尚书通者也。公卿校尉、诸将 不言姓,大夫以下有同姓官别者,言姓章曰“报闻”公 卿,使谒者将大夫以下至吏民尚书左丞奏闻,报可 表文。报已,奏如书。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皂囊 盛。
《周书》
《武帝本纪》
建德四年夏四月丁酉,初令上书者并为表,于皇太 子以下称“启。”
《唐书》
《百官志》
尚书省。凡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
《门下省》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五曰表。
《宋史》
《职官志》
通进司隶给事中,掌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寺、“监百司 奏牍,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天下章奏案牍, 具事目进呈,而颁布于中外。”
进奏院,隶给事中,掌受诏敕及三省、枢密院宣札,六 曹、寺、监百司符牒,颁于诸路。凡章奏至,则具事目上 门下省。若案牍及申禀文书,则分纳诸官司。凡奏牍 违戾法式者,贴说以进。熙宁四年,诏:“应朝廷擢用材 能、赏功罚罪、事可惩劝者,中书检正、枢密院检详官 月以事状录付院,誊报天下。”元祐初,罢之。绍圣元年, 诏如熙宁旧条。靖康元年二月,诏:“诸道监司、帅守文 字,应边防机密急切事,许进奏院直赴通进司投进。” 旧制,通进、银台司知司官二人,两制以上充。通进司, 掌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阁门在京百司 奏牍、文武近臣表疏以进御,然后颁布于外。银台司, 掌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 违失,而督其淹缓。发敕司掌受中书、枢密院《宣敕》,著 籍以颁下之。
《徐度却扫编》
《礼部郎中掌百官笺表》
唐制,礼部郎中掌百官笺表,故谓之南宫舍人。国朝 常择馆阁中能文者同判礼部,便掌笺表,有印曰“礼 部名表之印。”王文恭圭初以馆职为之,其后就转知 制诰,又就迁学士,仍领辞不受,曰“御史中丞。”岁时率百官上表,而反令学士舍人掌诏诰之臣,主为缮辞 定草,既轻重不伦,亦事体未便。今失之尚近,可以改 “正。欲乞检会旧例,以礼部名表印择馆职有文者付 之,则名分不爽矣。”议者是之。及官制行,遂复唐之旧 云。
《叶梦得石林燕语》
《集句表》
旧大朝会等庆贺,及春秋谢赐衣、请上听政之类,宰 相率百官奉表,皆礼部郎官之职,唐人谓之南宫舍 人。元丰官制行,谓之“知名表郎官。”礼部别有印,曰“知 名表印”,以其从上官一人掌之。大观后,朝廷庆贺事 多非常例,郎官不能得其意,蔡鲁公乃命中书舍人 杂为之,既又不欲有所去取,于是参取首尾,或摘其 一两,联次比成之,故辞多不伦,当时谓之“集句表。”礼 部所撰,惟《春秋两谢赐衣表》而已。
《引黄》
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 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今奏状札子皆白纸,有意所 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于后,乃谓之“贴黄”,盖失 之矣。其表章略举事目与日月道里,见于前及封皮 者,又谓之“引黄。”
《明会典》
《表笺》
国初定制,凡进贺表笺,亲王于天子前自称曰“第几 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 若孙则自称曰“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 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 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 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则自称曰“第几侄某 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称皇 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 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则自称曰“某封臣某;称天子, 曰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皇后殿下。”若从孙、再从孙、三 从孙,自称曰“从孙某封某,再从孙某封某、三从孙某 封某;称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称皇 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至嘉靖间, 始令各王府进贺表笺,但用圣号,不许用家人礼,至 今遵行。
凡进表笺:洪武二十六年定《天寿圣节》。在外五品以 上衙门、止进《表文》一通。正旦冬至、拜进皇帝表文、中 宫笺文、东宫笺文各一通。在外各王府、并各布政司 按察司、及直隶府州表笺、俱各差官赍进。礼部各州 表笺、进于各府、各府进于布政司。其馀五品以上衙 门隶布政司者、亦进于布政司。布政司差官类进礼 部。其各都司、及直隶卫所、差官赍进五军都督府。至 日、礼部官、以各处所进表笺目、通类奏闻
正统间,令天下诸司进贺表笺,非职官不得遣。万寿 圣节三司堂上官自进冬至等节,许差本司首领官 及所属府州卫所佐贰官进。弘治十七年奏“准:今后 天下都布按三司庆贺表笺,除万寿圣节照例差委 堂上官赍进外,其馀冬至等节,如果堂上官差占,照 例于本司首领官及所属府县卫所佐贰官员内差” 委。不许滥差杂职官员赍进。嘉靖四年奏准、辽东苑 马寺系裁减衙门。《万寿圣节》等表文、只差主簿等官 赍进
《表式》
“圣节、正旦、冬至、亲王上表。”洪武间定、
第某子某王某〈今作某王臣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 以皇天眷命,统驭万方。圣治神功,臣民欢戴。恭惟皇 帝陛下,缵承列圣,奉天勤民,是以本支繁盛而宗社 永安也。臣某恪守藩邦,忻逢圣旦。”〈正旦长至〉心驰遥贺,敬 仰紫宸。祝圣寿于万年,同天长而地久。无任瞻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太皇太后寿旦正旦冬至亲王上表弘治初定》 伏以天祐皇明,衍庆源于万世;位高宸极,溥德泽于 八纮。臣庶欢忻,华夷仰戴。恭惟圣慈仁寿太皇太后 陛下,睿智聪明,齐庄中正。同任、姒之至圣,辅文武之 治功。德化昭明,谋谟广大。是以宗社奠安,本支隆盛。 而建家国天下悠久之福也。臣某叨守外邦,兹逢圣 旦。〈正旦长至〉“谨秉诚心,驰遥贺于九重,祝齐天之万寿。无 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皇太后寿旦正旦、冬至亲王上表》。〈群臣同〉《弘治》初定。 伏以“景运弘开。重熙累洽。实资《坤德》之懿。允开邦本 之隆。海内臣民,不胜欢戴。恭惟皇太后陛下聪明端 淑。恭俭慈祥。夙赞理于宫闱。克迓承于天眷。遂启嗣 统之瑞。聿兴致治之光。是以诞膺徽号而享盛福于 悠久”也。臣某〈亲王叨守外邦群臣职守藩维〉忻逢令旦。〈正旦长至〉仰九重 而拜贺,祝万寿以维期。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 奉表称贺以闻。
“圣节、正旦、冬至、群臣上表。”洪武间定、
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天祐下民,四时序而风雨时,五谷熟而人民育。恭惟 皇帝陛下,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相以奠之,和以安之。 是以克享天心,永膺宝历。大一统文明之治,开万载 太平之基。”〈后改为溥仁恩于四海建太平于万年〉臣某等幸遇明时,忻 逢圣旦。〈正旦 布政司用职守承宣府州职在牧民长至 按察司职守宪纲盐运司职在盐司 都司职总戎师腹里卫所职典戎行边竟卫所职守藩维土官衙门职守边裔〉心驰遥贺。仰 紫宸而三祝,祈圣寿以齐天。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 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太皇太后寿旦正旦冬至群臣上表成化间定》 “伏以运启皇明,德隆坤载。茂衍庆源之序,昭宣化理 之基。中外腾欢,臣民仰戴。恭惟圣慈仁寿太皇太后 陛下齐庄贞静,中正仁慈。克相先皇,而续后之功益 大;用兴圣嗣而治平之道维新。光被八纮,祥开万世。 是以诞膺天下之至养,而安享尊荣之多福也。臣某。” 〈叨守外邦职守藩维〉忻逢圣旦。〈正旦长至〉仰宫闱之深远。祝圣寿于 久长。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群臣谢恩表》,洪武间定
某衙门某官。臣某某年月日钦蒙〈给赐某物陞授某职〉谨奉表 称谢者。臣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圣恩敷 布,广大如天。凡在臣民,均霑雨露。恭惟皇帝陛下圣 神文武,治同百王;春育海𣹢,兆民忻戴。是以天心永 眷而基业愈昌也。臣某等深蒙恩宠,补报是图。惟坚 葵藿之诚,上祝万年之寿。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 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以上并用小字真书。其署名加“小。”
表文前上面贴黄帖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黄帖上 所书如“圣寿”:写进《贺圣寿表文》,“正旦”:写进《贺正旦表 文》,“冬至”写“进《贺冬至表文》”,“谢恩”写《进上谢恩表文》。末 后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黄,帖上所书如前。黄 帖下用印,印下写:“具官臣某上进,谨封”于上。进“谨封” 字上用印,副本用手本小字真书。后年月日上用印, 黄绫裱褙袱匣。
凡表笺,“洪武间令止作散文,不许循习《四六》旧体。务 要言词典雅,不犯应合回避凶恶字样。仍用朱笔圈 点句读。表用黄纸,笺用红纸为函,外用夹板夹护拜 进并依见行仪式。”又令:进表、笺及一应文字,若有御 名庙讳,合依古“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若有二字相 连者,必须回避。写字之际,不必缺其点画。二十九年, 以天下诸司所进表笺,多务奇巧,词体骈俪,令翰林 院撰庆贺谢恩表笺成式,颁于天下诸司,令如式录 进。正统间奏准,凡表笺字画,俱用《洪武正韵》写进。
《大清会典》
《表式》
《皇上万寿元旦冬至表式》:
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凡在外官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德统乾元,首正六龙之位。
建用“皇极” ,弘开五福之先。
恭惟
皇帝陛下。
率育苍生
诞膺
景命。寰区和协,声教覃敷。四海一而万国来王。《川岳》
《灵而》“俊乂斯出” ,“太平有象。”
历服无疆。〈臣。〉等。恭遇
熙朝欣逢
圣诞。〈或正旦长至 凡在外官员于此句下添入身羁职业心恋阙廷〉伏愿:
“玉烛长调。” 庆雍熙于九牧。
金瓯永固,登仁寿于万年。〈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太皇太后圣寿表式》。
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凡在外官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坤》德无疆” ,首立。
母仪之极。
天麻滋至,聿彰。
圣寿之隆。《庆积》
重闱欢腾函夏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 太皇太后陛下。
齐庄中正
光大含弘
开历服亿万年燕
天昌后。
“《迈春秋》,八千岁。” “锡类施仁” 兹当。
寿岂之辰。咸切尊亲之戴。〈臣〉等。〈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土官职在边方,武官职典戎行。
《欣逢》。〉盛节伏愿
瑞霭宫庭,常集介眉之祐。
化行寰海,永昭恒月之辉。〈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太皇太后正旦表式》。
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凡在外官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乾元启瑞
“《坤厚》凝禧。” 欣瞻四序。《回春》永赖
重闱有庆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 太皇太后陛下。
敬孚壸范
德著徽音
“慈恩笃祜”升平。
圣善,弘开景运。化日舒长于万国,太和光被于昌辰。
〈臣〉等。〈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武官职典戎行土官职在边方〉《躬逢》。
正旦。转璇枢而献颂,望切瞻云。祝嵩寿以陈词,诚
抒拱极。〈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太皇太后冬至表式》。
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凡在外官员各称某衙门某官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初阳来复
六宇升平
龙楼瑞霭昌时
凤历和舒化日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 太皇太后陛下。
肃雍叶庆
纯敬昭徽
配德端位于
《重闱》。
启后著功于
“皇极”,“安贞《体顺》。”
尊养凝庥。〈臣〉等。〈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武官职典戎行
土官职在边方
《欣逢》。〉长至诵
孝慈之则,四海回暄。《见》。
天地之心,万灵受泰。〈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皇太后圣寿表式。
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凡在外官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坤》德弘昭。” 《启》
一人之有庆
“天休茂集”,《绵》。
万寿以无疆。喜溢宫闱。欢腾海宇。恭惟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恩隆锡类
化著慈徽。开奕叶之灵长。
仁膏普被,“介千秋之纯祜。”
福履骈臻兹当
寿岂之辰。咸切尊亲之戴。〈臣〉等。〈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土官职在边方 ,武官职典戎行。
恭逢〉盛节伏愿
瑞霭彤闱
遐算益增昌炽
祥呈瑶牒
洪禧永并升“恒。”〈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皇太后《正旦表式》:
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凡在外官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乾元肇瑞
“《坤》厚凝禧” ,天工合阴教以“咸亨” ,岁序应阳和而成。
泰恭惟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仁弘育物
德懋嗣音,泽流时夏,知化日之方长。世济如春,适昌辰之初启。〈臣。〉等。〈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土官职在边方 ,武官职典戎行。
恭逢正旦望
椒殿而称觥。愿膺纯嘏喜,
《瑶阶之增荚》茂对清时。〈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皇太后《冬至表式》:
某亲王:〈臣某。〉等诸王贝勒、《文武官员》。〈臣〉等。〈凡在外官员各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一阳初复
万汇昭苏
泰阶共际升平
福履弥增昌炽恭惟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
恩隆祚嗣
化洽宫庭象
《坤》道以安贞,惟德用懋集。
“《天麻》而永保”,与时皆亨。〈臣〉等。〈王等属在懿亲
文官职守封圻 ,土官职在边方 ,武官职典戎行。
《欣逢》。〉长至祥呈云物瞻
“化日之舒长。” 颂献升恒祝。
《纯禧之茂集》。〈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
以上并用小字真书,表文前上面贴“黄帖” 一方,如印大,帖下用印。“黄帖所书。” 如
“万寿。”写“进贺。”
《万寿表文》。《正旦》、写《进贺正旦表文》。《冬至》、写《进贺冬至》
表文末后年月日上亦用印封皮上用黄,帖上所书,如前黄帖下用印,印下写:“某官。”〈臣某。〉上进谨封。于上“进谨封”字上用印。副本、用手本小字、真书、后年月日、上用印。黄绫裱褙袱匣。
表章部总论
《刘勰文心雕龙》
《章表》
夫设官分职,高卑联事,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 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故尧咨四岳,舜命八元,固辞 再让之请,俞往钦哉之授。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然 则敷奏以言,即章表之义也;明试以功,即授爵之典 也。至太甲既立,伊尹书诫,思庸归亳,又作书以缵,文 翰献替,事斯见矣。周监二代,文理弥盛,再拜稽首,对 扬休命。承文受册,敢当丕显。虽言笔未分,而陈谢可 见。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王,皆称上书。秦初定 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 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 异。章者,明也。《诗》云:“为章于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 白曰章。表者,标也。《礼》有表记,谓德见“仪,其在器式。”揆 景曰表。章表之目,盖取诸此也。按《七略》,艺文谣咏,必 录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然阙而不纂者,乃各有故
事而在职司也。前汉表谢,遗篇寡存。及后汉察举,必试章奏。左雄奏议,台阁为式;胡广章奏,天下第一。并当时之杰笔也。观伯始谒陵之章,足见其典文之美 焉。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 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 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至于文举之荐祢 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 并表之英也。琳瑀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 也。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 显,应“物掣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逮 晋初笔札,则张华为俊。”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 比事,必得其偶。世珍鹪鹩,英顾章表。及羊公之辞开 府,有誉于前谈,庾公之让中书,信美于往载。序志显, 类有文雅焉。刘琨《劝进》,张骏《自序》,文致耿介,并陈事 之美表也。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 心曲,既其身文,且亦国华。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 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文为本者也。是以章式 炳贲,志在典谟,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表体多包,情 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惬者 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屈,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 唇吻不滞,则中律矣。《子贡》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盖 以辞意也。荀卿以为观人美辞,丽于黼黻文章,亦可 以喻于斯乎?赞曰:“敷奏绛阙,献替黼扆。言必贞明,义 则弘伟。肃恭节文,条理首尾。君子秉文,辞令有斐。”
《王应麟辞学指南》
《表》
表,明也,标也,标著事绪,使之明白。三王以前,谓之敷 奏,秦改为表。汉群臣书四品,三曰表。阳嘉元年,左雄 言孝廉先诣公府,文吏课笺奏,又胡广以孝廉试章 奏。然则章奏试士,其始此欤?唐显庆四年,进士试《关 内父老迎驾表》。开元二十六年,西京试《拟孔融荐祢 衡表》,则进士亦试表。
《吴讷文章辩体》
《表》
按《韵书》,表,明也。标著事绪,使之明白,以告乎上也。三 代以前,谓之敷奏,秦改为表,汉因之。窃尝考之汉、晋 皆尚散文,盖用陈达情事,若孔明前后出师,李令伯 《陈情》之类是也。唐、宋以后,多尚四六,其用则有庆贺, 有辞免,有陈谢、有进书、有贡物。所用既殊,则其辞亦 各异焉。西山云:“表中眼目,全在破题,要见尽题意,又” 忌太露。贴题目处,须字字精确。且如进《实录》,不可移 于目录。若汎滥不切,可以移用,便不为工矣。大抵表 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 忌繁冗。
《徐炬事物原始》
《表》
尧咨四岳,舜命九官,并陈词,不假书翰,则敷奏以言 章表之义也。汉时有章、表、奏、驳四等,盖汉制也。《苏氏 演义》曰:“表者,白也。以情旨表白于外也。”
《徐师曾文体明辩》
《章》
按:刘勰云:“章者,明也。”古人言事,皆称上书。汉定礼仪, 乃有四品,其一曰章,用以谢恩。及考后汉,论谏庆贺, 间亦称章,岂其流之寖广欤?自唐而后,此制遂亡。
《表》
按:《字书》云:“表者,标也,明也。标著事绪,使之明白以告 乎上也。”古者献言于君,皆称上书。汉定礼仪,乃有四 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陈请而已。后世因之,其用寖 广。于是有论谏,有请劝,有陈乞,有进献,有推荐,有庆 贺,有慰安,有辞解,有陈谢,有讼理,有弹劾。所施既殊, 故其词亦异。至论其体,则汉、晋多用散文,唐、宋多用 “四六,而唐宋之体,又自不同。唐人声律,时有出入,而 不失乎雄浑之风。宋人声律,极其精切,而有得乎明 畅之旨,盖各有所长也。然有宋、唐人而为古体者,有 唐人而为宋体者,此又不可不辩也。”今取汉以下名 家诸作,分为三体而列之:一曰《古体》,二曰《唐体》,三曰 宋体,使学者有考云。宋人又有《笏记》,书词于笏,以便 宣奏,盖当时面表之词也,故取以附焉。然表文书于 牍,则其词稍繁,笏记宣于廷则其词务简,此又其体 之别也。
《致辞》〈附〉
按:致辞者,表之馀也。其原起于越臣祝其主,而后世 因之。凡朝廷有大庆贺,臣下各撰表文,书之简牍以 进。而明廷之宣扬,宫壸之赞颂,又不可缺,故节略表 语而为之辞。观《宋文鉴》以此杂于表中,盖可知已。今 之祝赞,即其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