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八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九十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九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九十卷目录

     易经部艺文二

      告先圣文         宋朱熹

      书伊川先生帖后       前人

      书杨龟山帖后        前人

      跋李寿翁遗墨        前人

      原象赞           前人

      述旨赞           前人

      明筮赞           前人

      稽类赞           前人

      警学赞           前人

      河图赞           前人

      复卦赞           前人

      复卦义赞          张栻

      与黄直卿论易编书     李心传

      覆李秀岩书         黄干

      跋李秀岩易编       高斯得

      跋秦伯镇兵部问易康节书  魏了翁

      跋李肩吾从周所书损益二卦  前人

      题林叔清古易        前人

      书潼川柳彦养墓碑阴     前人

      跋李秀岩易编       元俞琰

      与吴临川书        胡炳文

      与紫岩汪先生书       前人

      答胡敬存先生书       前人

      答新安陈氏书        前人

      二十四气论         前人

      初斋记           前人

      明复斋记          前人

      诊脉枢机序         前人

      伯善字说          前人

      可权字说          前人

      谦亨字说          前人

      季修字说          前人

      伯裕字说          前人

      孟善字说          前人

      节夫字说          前人

      果斋箴           前人

      节斋箴           前人

      自强斋铭          前人

      题诚斋杨公易传槁后   明杨士奇

      学易箴          邹守益

      见羲说          罗洪先

      复张都宪书         罗伦

      读易长语          王鏊

      策易经对         何乔新

      王弼易跋          都穆

      京氏易传跋         毛晋

      苏氏易传跋         前人

      太微经序         贾鸿洙

     易经部艺文三

      周易诗          晋傅咸

      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  唐孟郊

      震为苍筤竹        朱庆馀

      大易吟二首      宋邵雍

      乾坤吟           前人

      读易           欧阳修

      易诗二首        朱熹

      玩易斋           前人

      读易            前人

      酬张南轩          前人

      感兴            前人

      答袁枢说易诗        前人

      观画示郑东卿        丘程

      退藏斋          元雷发

      自强斋诗         胡炳文

      小涧读易轩        刘永之

      枕易            黄庚

      勉学诗二首     明方孝孺

      题邵国贤画         庄㫤

      授南京吏部郎中       前人

      梅花二首        前人

      王弼墓           薛瑄

      读邵康节击壤集       前人

      观易偶成         胡居仁

      梅月           陈献章

      候方伯刘东山先生至     前人

      和良知诗          王畿

      答王生问学         前人

      先天            前人  遣怀            杨爵

      玩图           来知德

      戊午吟          高攀龙

      演易台有感         郭滂

      八卦台诗          陈讲

    经籍典第九十卷

    易经部艺文二

    《告先圣文》
    宋·朱熹

    维年月日,某敢昭告于先圣至圣文宣王、先师兖国 公、先师邹国公。熹恭惟《六经》大训,炳若日星,垂世作 程,靡有终极。不幸前遭秦火煨烬之厄,后罹汉儒穿 凿之谬,不惟微辞奥旨,莫得其传,至于篇帙之次,亦 复殽乱。遥遥千载,莫觉莫悟。惟《易》一经,或尝正定,而 熹不敏,又尝考之《书》《诗》,而得其《小序》之夫,参稽本末, 皆有明验,私窃以为不当引之以冠《本经》圣言之上。 是以不量鄙浅,辄加绪正,刊刻布流,以晓当世,工以 具告。熹病卧不能拜起,谨遣从事敬奉其书,以告于 先圣先师之廷。神灵如在,尚鉴此心,式相其行,万世 幸甚。谨告。

    《书伊川先生帖后》
    前人

    故端明殿上饶汪公镇蜀时,常得此帖,又见邵溥所 论而疑之,因录见寄,而使审其真伪。熹时为公言:“杨 遵道记先生尝语学者读《易》如素,未读不晓文义,必 先熟读三家,然后却有用心处。”其说正与此合,然味 其言,固有抑扬,非以《易》之说为尽于三家所言也。此 帖实出先生溥言,不足为病,且寻绎通贯之云。又真 “读书之法。近世学者阅理不精,正坐读书太草草耳。”

    《书杨龟山帖后》
    前人

    杨、陈二公论《易》有不同者,而杨公之辞平缓如此。夫 二公之间,岂有所嫌疑畏避而然哉?亦其德盛仁熟, 而自无鄙倍耳。杨公于先天之学有所未讲,则阙而 不论,其不自欺又如此,尤后学之所宜取法也。

    《跋李寿翁遗墨》
    前人

    侍郎李公玩心于《易》以没,其平居未尝深斥异教,而 间独深为上言:“天地变化,万物终始,君臣父子,夫妇 之道,性命之理,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尽备于《易》,不当 求之无父无君之言以伤俗化。”其言虽约,而功实倍 于韩子。至其平生大节,不惟进退险夷一无所憾,而 超然生死之际又如此,足以明吾道之有人,而信其 言之不妄矣。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者,其公之谓 与!

    《原象赞》
    前人

    太一肇判,阴降阳升,阳一以施,阴两而承。惟皇昊羲, 仰观俯察,奇偶既陈,两仪斯设。既干迺支,一各生两, 阴阳交错,以立四象。奇加以奇,曰阳之阳,奇而加偶, 阴阳以章,偶而加奇,阴内阳外。偶复加偶,阴与阴会。 两一既分,一复生两,三才在目,八卦指掌,奇奇而奇。 初一曰《干》,奇奇而偶兑。次二焉,奇偶而奇。次三曰《离》, 奇偶而偶,震四以随。偶奇而奇,巽居次五。偶奇而偶, 坎六斯睹。偶偶而奇,艮居次七。偶偶而偶,坤八以毕。 初画为仪,中画为象,上画成卦。人文斯朗,因而重之, 一贞八悔。六十四卦,𦅸内达外,交易为体。往此来彼, 变易为用。时静而动,帝降而王。传夏历商。有占无文, 民用弗彰。文王系《彖》,周公系爻。视此八卦,二纯六爻, 乃干斯父,乃坤斯母。震坎艮男,巽离兑女,离南坎北, 震东兑西,乾坤艮巽,位以四维。建官立师,命曰《周易》。 孔圣传之,是为“十翼。”遭秦弗烬,及宋而明。邵传羲画, 程演周经,象陈数列,言尽理得。弥亿万年,永著常式。

    《述旨赞》
    前人

    昔在上古,世质民淳。是非莫判,利害不分。风气既开, 乃生圣人。聪明睿智,出类超群。仰观俯察,始画奇偶。 教之卜筮,以断可否。作为君师,开凿户牖。民用不迷, 以有常守。降及中古,世变风移。淳浇质丧,民伪日滋。 穆穆文王,身蒙大难。安土乐天,惟世之患。乃本《卦》义, 系此《彖》辞。爰及周公,六爻是资。因事设教,丁宁详密。 必中必正,乃亨乃吉。语子惟孝,语臣则忠。钩深阐微, 如日之中。爰暨末流,淫于术数。偻句成欺,黄裳亦误。 大哉孔子,晚好是书。韦编既绝,八索以祛。乃作《彖》《象》, 《十翼》之篇。专用义理,发挥经言。居省象辞,动察变占。 存亡进退,陟降飞潜。曰毫曰釐,匪差匪缪。假我数年, 庶无大咎。恭惟三古,四圣一心。垂象炳明,千载是临。 惟是学者,不本其初。系《辞》《象》数,或肆或拘。嗟予小子, 既微且陋。钻仰没身,奚测奚究?匪警滋荒,匪识滋陋。 维用存疑,敢曰“垂后。”

    《明筮赞》
    前人

    “倚数之元,参天两地,衍而极之,五十乃备,是曰‘《大衍》’。” “虚一无为,其为用者,四十九蓍,信手平分,置右于几取右一蓍,挂左小指,乃以右手揲左之策,四四之馀, 归之于扐。初扐右手无名指间,右策左揲,将指是安, 再扐之奇,通挂之算,不五则九,是谓一变。置此挂扐, 再用存策,分挂揲归,复准前式。三亦如之,奇皆四八。” 三变既备,数斯可察。数之可察,其辨伊何?“四五为少, 八九为多,三少为九,是曰老阳。三多为六,老阴是当, 一少两多。”少阳之七,孰云少阴?少两多一,既得初爻, 复合前蓍,四十有九。如前之为三变,一爻通十八变 六爻发挥,卦体可见。老极而变,少守其常。六爻皆守, 《彖》辞是当。变视其爻,两兼首尾,变及三爻。占两卦体, 或四或五。视彼所存,四二五一,二分一专。皆变而化, 新成旧毁。消息盈虚,舍此视彼。干占用九,《坤》占用六。 “泰愕匪人,姤喜来复。”

    《稽类赞》
    前人

    八卦之象,《说卦》已全。考之于经,其用弗专。彖以情言, 象以像告。惟是之求,斯得其要。乾健天行,坤顺地从。 震动为雷,巽入木风,坎险水泉,亦云亦雨。离丽文明, 电日而火。艮止为山,兑说为泽。以是举之,其要斯得。 凡卦六虚,奇偶殊位。奇阳偶阴,各以其类。得位为正, 二五为中,二臣五君。初始上终,贞悔体分爻以位应, 阴阳相求,乃得其正。凡阳斯淑,君子居之。凡阴斯慝, 小人是为。常可类求,变非例测,非常曷变。谨此为则。

    《警学赞》
    前人

    读《易》之法,“先正其心。肃容端席,有翼其临。于卦于爻, 如筮斯得。假彼象辞,为我仪则。字从其训,句逆其情; 事因其理,意适其平。曰否曰臧,如目斯见;曰止曰行, 如足斯践。毋宽以略,毋密以穷;毋固而可,毋必而通。 平易从容,自表而里。及其贯之,万事一理。理定既实, 事来尚虚。用应始有,体该本无,稽实待虚。存体应用”, 执古御今,由静制动。洁净精微,是之谓《易》。“体之在我, 动有常吉。”往昔程氏,继周绍孔。奥旨宏纲,星陈极拱。 惟斯未启,以俟后人。小子狂简,敢述而申。

    《河图赞》
    前人

    《河之图》兮开天地赜,五十有五兮阴阳相索。惟皇昊 羲兮肇端乎神,尽心妙契兮不知其千万年之隔。

    《复卦赞》
    前人

    “万物职职。其生不穷,孰其尸之?造化为工,阴阖阳开。 一静一动,于穆无疆。全体妙用,奚独于斯?潜阳壮阴, 而曰昭哉。”此天地心,盖翕无馀。斯辟之始,生意闯然。 具此全美。其在于人,曰性之仁。敛藏方寸,包括无垠。 有茁其萌,有恻其隐。于以克之,四海其准。曰惟兹今, 眇绵之间。是用斋戒,掩身闭关。仰止羲图,稽经协传。 敢赞一辞,以诏无倦。

    《复卦义赞》
    张栻

    天地之心,其体则微。于动之端,斯以见之。其端伊何? 维以生生。群物是资,而以日亨。其在于人,纯是恻隐。 动匪以斯,则非天命。曰义礼智,位虽不同,揆厥所基。 脉络贯通,曷其保之?日干夕惕,斯须不存。生道或息, 养而无害。授立义集,是为“复亨。”出入无疾。

    《与黄直卿论易编书》
    李心传

    心传旧作《学易编》,今考《语录》及他书,亦间有与《本义》 不同者。恐学者不知所言先后,有误讲习,妄欲纂集 入《本义》之下,仍加以音释训诂,谓之《本义笺》,不识可 乎?虽不当以门人耳受之语,《易》先生手著之书,然《本 义》在先,《语录》在后,其间十数条,意义尤密。又《启蒙》所 引沙随占法不无差误,未经改正,恐学者以为疑。既 非大义所关。不知可宜卷末作今案附见否。皆乞指 教古书。与《本义》暗合者。妄意亦欲表出之。如汉元儒 娄先生碑云。“父安贫守贱。不可荣以禄”之类。心传上 达。

    《覆李秀岩书》
    黄干

    《占法易笺》自为一书,以记其异,述所见以与学者共 商榷,不为无补。大抵朱先生诸书,如《语》《孟》《中庸》《大学》 乃四方学者所共读,因其质疑问难之际多所修改, 故其义为最精。若《易》之为书,学者未敢遽读,故未尝 有所修改,窃恐其间亦有文义未甚安帖处。今若考 订精密,亦先师之意,后学之幸也。因古书可以互见, 正当拈出。前辈考经,此类亦多,不可失也。《干》上覆。

    《跋李秀岩易编》
    高斯得

    秀岩先生,近世大儒也。世徒见其所论著藏于明堂 石室,金匮玉版,遂以“良史”目之,不知先生中年以后, 穷极道奥,经术之粹,有非学士大夫所能及者。又其 天资强敏,过绝于人,如《三礼辨》二十馀万言,二百八 十日而成,《学易编》二百八十日而成诵,《诗训》亦逾年 而成,考订郑、王、孔、贾之谬,折衷张、程、吕、朱之说,精切 的当,有功于学者为多。斯得受业于门,每念有以广 其传者,来守桐江,首取《诗》《易》二书刻之,与同志共。其 馀《礼》与诸书文字颇多,倘未罪去,尚当以寿梓云。淳 祐八年上巳日,门下生临邛高斯得谨识。

    《跋秦伯镇兵部问易康节书》
    魏·了翁

    众人以《易》观易而滞于《易》,先生以《易》观心而得乎心其《方圆图》《皇极经世》诸书,消息阴阳之几,贯融内外 之分,盖洙泗而后绝学也。其见于《击壤》诸诗,造次颠 沛,无非此理之发焉者,是何尝有隐于人?特秦伯镇、 郑杨庭、章子厚诸公不足以知之耳。先生尝语郑曰: “山川风俗,人情物理,有益吾学者,必取诸焉。”秦曰:“道 满天下,何物不有,岂容人关键邪?”先生字字言言,莫 非推赤心以置人腹中,亦幸夫人之得其传。彼沈存 中谓竟不知何术,既不足语。此邵子文亢其父于太 高,而待人太薄,亦知污者也。

    《跋李肩吾从周所书损益二卦》
    前人

    李伯谦每诵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训以自儆,李肩 吾为书《损》《益》二卦以赠其归,又以“修裕”名所居堂,而 属余书之。呜呼!观山高泽下之象以惩忿窒欲,不其 修乎?观风行雷迅之象以迁善改过,不其裕乎?修所 以自克也,裕则复于礼矣。二者《易》之要义。伯谦勉之。

    《题林叔清古易》
    前人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知仁随见,小大由识,各适所求。 至近世周、程、邵、张、子以后,诸儒辈出,易道几无馀蕴 矣。三山林君以为“《周易》古经解,依上下部,叙以六十 四卦,三百八十六爻,胪分彪析,而证以古经善恶是 非之事,此非积岁累月不能为。”或曰:“审尔则《易》之书 四百五十事而已乎?”曰:“不然也。林君之为是也,亦不” 过约为之说,以自识其知仁之见云尔,非断断然以 是为不可易也。程正公《易传》晚而后出,犹以迫于门 人再三之请,且自谓仅得七分,然则林尚勉之哉!

    《书潼川柳彦养墓碑阴》
    前人

    先天之学,秦汉而后,惟魏伯阳窥见此意。至华山陈 处士图南始发其秘,一再传而为邵子,建图著书以 示人曰:“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皆 生于心。”呜呼!众人以《易》观易而滞于易,邵子以《易》观 心而得乎心,滞于易则象数文字然耳。得乎心,则天 地万物与我一本也。邵氏死而失其传迨?汉上朱氏 及朱文公、蔡元定始申其说。吾乡观物张公行成亦 尝推本邵氏说为《通变》《经世》诸书,故今乡父兄往往 有能道之者。余虽晚,亦幸得与闻乎此,然师友之功 未能浃洽,蓄疑蕴惑,罕所质问。来守潼川,乃得邵人 柳振坤其父申锡《先天太极》诸书以示余。自一岁、一 月、一日、一身皆有图说,至于《九畴会极》,复分画而附 益之。又作《三易图说》十卷,以探羲、文、孔氏之秘,而《上 下经》六十四卦,卦为二图,以释其义。呜呼!是区区者 奚所为而然哉?身既隐矣,明既丧矣,非以钓名干泽 也。自阴阳五行,星历气候,反复参验以求之,心凡以 自明耳矣。余既不及与柳君接其说,有余所弗及,余 所偶同,又有余所欲言于君者,皆不得而相与可否 焉。既以恨恨,又叹夫“世之有志于学而不见知于人, 槁项黄馘以死者多矣,然其书固不与俱亡也。”葬有 日,吾友度周为铭其墓,振坤更欲求余语以识诸碑 阴。振坤之所以称美爱录者,亦既无所不尽矣。虽然, 洞洞乎,属属乎,如执玉、如奉盈、如将失之,振坤苟于 是焉求之,以不队考志焉。兹其为“称美爱录”也,不既 多乎?尚懋敬之。

    《跋李秀岩易编》
    元·俞琰

    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老眼 昏花,并日而抄,其可取者,故不能端楷。秀岩乃隆山 之子,其书取王弼、张横渠、程伊川、郭子和、朱晦庵而 求其是,又以其父隆山之说证之,或又附以己见,中 间尽有可取。“泰定元年岁在甲子十一月十八日,石 涧老人俞琰书于梅斋西塾。”

    《与吴临川书》
    胡炳文

    炳文迂疏无似,有厚币来聘者,不往。家事丛脞不问, 大率三百六旬暇,不过十馀日,孜孜矻矻,相与讲求 经学。“尝为《易启蒙通义》,又尝集诸家《易》解有合《本义》 者为《通释》,又尝为《六爻反对论》及《二体相易论》,凡六 十篇,皆已成书。《本义通释》则郭文卿守浮梁时为刊 其半,出之太早,炳文之悔之无及也。”刊本今以《呈似》, 中有缪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幸甚。是书尝蒙荐剡, 奖许备极,谓炳文能沈潜往圣之书,能发挥先儒之 论。炳文用是愈加鞭策,惟惧不能沈潜,惟惧无所发 挥,以负知己。

    《与紫岩汪先生书》
    前人

    殚五十年心力,《四书》《周易》等书,虽不过发明朱子之 说,不能就正有道,此为大不满耳。炳文年将八十,诗 书未尝释手,自笑头如雪,而读书之眼犹如月也。

    《答胡敬存先生书》
    前人

    吴可堂谓“左揲挂一,右亦挂一。”炳文答之曰:“如此则 不是象三,自是象四矣。”可堂坚守其说,不肯改,其僻 也如此。

    《答新安陈氏书》
    前人

    僭,以《通释》为馈不知过,沐赐之尊览。炳文思之有二 罪:先是不能上求是正,而遽尔公传过之,一也;不及 拜书请教,二也;一承问曰:“‘《本义》《干》九二刚健中正’,莫是刚健得中?误 笔作‘中正’,如何?”炳文答曰:“‘凡言九五刚健中正,六二 柔顺中正’,《易》之正例也。《干》九二‘刚健中正’,变例也。程 子曰:‘中重于正,正有不中,中无不正’。”《本义》盖取诸此, 然又非特程子意也。爻之为九二者,凡三十有二。《干》 九二,其始也,《未济》九二,其终也,《未济》云云,非正也。夫 子曰:“中以行正。”况《干》六爻皆言圣人之事,九二龙德 正中,《本义》以刚健中正许之,恐非误也。尊见以为非 是,乞批教。

    一承问曰:“九三爻下云云?”炳文答曰:“‘案《本义》云:‘九阳 爻,三阳位,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此全是解 ‘厉’之一字,盖以三之地位言其有厉之象也。《干》本是 刚之纯之,至九三居上下干之间,又以刚居刚,性体 刚健,所以有‘乾乾而惕’之象也。三之性体如此,而其 地又如此,故有‘乾乾’之象,有惕之象,有厉之象’。《本义》” 于文,只得总此三句而言之,于“厉”字、绝句正自不相 关也。尊见以为是否?乞批教。

    僭越,作《本义通释》外,尝为《启蒙通释义》,又尝为《六爻 反对论》及《二体相易论》,凡五十八篇,并序六十篇,但 未得求正于有道,常以为恨。年来老成雕谢,异郡有 葵初,异县有先生,不得以时参请,如之何!如之何!

    《二十四气论》
    前人

    卦气,正月为《泰》,天气下降,当为雨水。二月《大壮》,雷在 天上,当为惊蛰。今历先雨水而后惊蛰,亦宜也。案《国 语》四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 故也。惊蛰者,万物出乎震,震为雷也。清明者,万物齐 乎巽,巽为风也。巽曰洁齐,故曰巽风。曰清明,有洁之 义,历律亦有明洁之义。又曰:“四月中小满。”先儒云:“小 雪后阳一日生一分,积三十日,阳生三十分而成一 画,故为冬至。小满后阴生亦然。夫四月干之初,谓之 满者,姤初羸豕蹢躅,坤初‘履霜坚冰’。”赢喻其小,蹢躅 谓其满,霜喻其小,坚冰喻其满。《易》言于一阴既生之 后,历言于一阴方萌之初,虑之深,防之豫也。小雪有 大雪,但此有小满,无大满,意可见矣。

    《初斋记》
    前人

    《易》“六位时成”第一画不言一而言“初”,谨其几之萌也。 干则谨其阳之在下,坤则谨乎阴之始凝。

    《明复斋记》
    前人

    《复》造化阴静而阳动,世乱而治。吾道屈而伸,无有往 而不复者。然必曰“七日复”,由乎数人。善端有时而复 见,亦无有不可复也。《复,初九》,所谓“不远复”者何﹖事?纯 粹至善也,而吾自汨其初之性;虚灵不昧也,而吾自 昏其初之心。其为学,非徒无益而已也。然则古之儒 者学焉惟在乎复。

    《诊脉枢机序》
    前人

    《易》惟《复》曰“无疾”,阳生于内也。又曰:“无妄之疾,曰有疾, 不可疾贞。”凡言疾者四,其外专言疾者亦四:《豫》《损》,疾 在阴爻,《鼎》《兑》,疾在阳爻。脉浮数属阳,沉迟属阴。《送医 人序》曰:“《易》《复》《彖》曰无疾,《豫》六五曰贞疾,《无妄》九五曰 无妄之疾,《损》六四曰损其疾,《兑》九四曰介疾。《复》之无 疾,一阳生于下也。”馀言疾皆于外卦见之。盖阳在内 则无疾。凡疾皆有感于外者也。凡言疾者四。有喜者 三。不死者一。圣人好生之心可见。至曰《无妄》之药。不 可试也。试之一字。其灼见后世为医者之深患乎。

    《伯善字说》
    前人

    《易》卦之占,亨多元亨少;爻之占,吉多元吉少。元亨大 善而亨,元吉大善而吉也。人之行事,善百一,大善千 一,故以元为贵。然兹事也,请论心之初善不善,皆自 念虑之微处充之,即是此善之至大处。盖有一毫之 不善,非元也;有一息之不善,非元也。

    《可权字说》
    前人

    《易》卦于《干》言“立诚”,不言“权”;《坤》言“敬义立”,不言“权”;《恒》言 “立不易方”,不言权。盖《易》三百八十四爻,只是一“时”字, 能随时以处中,即是此一“权”字。卦言立不言权,权固 伏于三百八十四爻之中而不露尔。

    《谦亨字说》
    前人

    人与物能谦者,天皆亨之也。《易》三百八十四爻,有吉 有凶,有利有不利,惟谦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他 卦无有及之者。文公先生《感兴诗》第十八篇,专为蒙 学而设。其首曰:“童蒙贵养正,孙弟乃其方”,即《易》之所 谓谦也。其中言进趋极虔恭,进而谦也;退而常端庄, 退而谦也。庸言戒粗诞,时行贵安详,一言一动皆贵 乎《谦》也。末曰:“十五志于学,及时起,高翔”,即《谦》之《亨》矣。 《谦》亨年将十五,《谦》卦于《易》之次,亦为十五。

    《季修字说》
    前人

    文王九德,皆反身自修之事,独于《损》曰德之修者,盖 忿易发如山,惩忿当如摧山;欲易游如水,窒欲当如 止水。《通书》曰:“君子终日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 欲而后至。《易》于《干》曰“修业”,曰“修辞”,而末曰损。德之修, 其旨深哉!盖必有损也,然后有修;必损其所当损也, 然后能修其所当修

    《伯裕字说》
    前人

    《易》九卦所谓益,德之裕也。风雷相益,而物受风雷之 益者,其生自裕。君子迁善如雷之决,则过易寡;改过 如风之速,则善益增。迁善改过相为益,而其德自裕。

    《孟善字说》
    前人

    问曰:“他卦不言善,独言于乾坤者何﹖?”曰:“《易》凡言吉凶 悔吝,无非教人为善。善则吉,大善则元吉,不善而悔 则凶,亦吉首于乾坤发之,例其馀也。阳纯而阴离,故 《干》言善,《坤》言善不善。”又问:“《坤》言积善之庆者何﹖?”曰:“《坤》 阴卦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微与隐皆属乎阴。慎独 之学,当审其几,闲居不敢一不善之为,念虑不敢一 不善之萌,是之谓‘积《履》’。上九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祥者庆之兆,旋者庆之周至,是无一念一事非善,故 《坤》曰‘有庆’,《履》曰‘大有庆’。”又问曰:“乾元为善之长者何﹖?” 曰:“四德皆善,元为之长。四时之春,四端之仁,皆元也。 然继之者不见于元,而乃见于贞。贞下起元,是故一 元起于贞,万善起于元。”又曰:“《坤》言积善之家,以其善 一身者,善一家也;《干》言善世,以其善一家者,善一世 也。”

    《节夫字说》
    前人

    一年二十四气,有中有节。节者,抑其过而归之中也。 天地之数,极于六十,故《易》六十卦为节。兑下坎上,坎 水之来无穷,兑泽之容有限,限而止之,始得其中。其 外爻象言节者凡四,皆拟坎离言。《蹇》九五坎中,故曰 “以中节。”《家人》九二离刚不中,故曰“失家节。”《鼎》上九离 刚能柔,故曰“刚柔节。”《未济》水本润下,而坎又在下;火 本炎上,而离又在上,上九,上卦之上也,故曰:“不知节。” 大抵《易》贵乎中,中由于节,故三百八十四爻之象,独 以节之一字终焉者,以《易》始于干,终于未济,皆欲人 得中,所以皆欲人知节,而未济上九之所谓节,即《干 元》用九之所谓天则也。岂有能见天则而不能知节 者哉?节以求合乎天则,吾天然自有之中也。

    《果斋箴》
    前人

    《坎》水之流,始于蒙泉。不果其行,曷至于川。贤必希圣, 圣必希天。果能此者,人十己千。孰为凡民?孰为豪杰? 万里之程,一念之烈。迁善而果,雷惊电掣。克己而果, 矢去川决。干为木果,艮为果蓏,果刚在上,蓏柔而堕。 最戒悠悠,亦忌琐琐。志高力强,果何不可。

    《节斋箴》
    前人

    《易》至节卦六十爻,三百六十,合。天地节而四时成。四 时有中气,有节气。节也者,抑其过而归之中也。节之 吉且亨,与不节之嗟,劝戒备矣。六十四卦之终,复戒 之曰:亦不知节也,非惟饮酒,水火未济。有孚,节义存 焉。箴曰:天有节气,四时成岁。人能节性,迺德之萃。坎 水下塞,为兑之泽。有限而止,储丰于啬。言失之放,舌 不可扪。用失之侈,生理曷存。爵取节节,樽取尊尊。饮 不知止,多不遘痻。保合于《干》,阖户于坤。欲不知止,自 斧其根。所贵者节,知止有定。养之以静,持之以敬。恬 吾身心,培吾德业。存其固存,节之又节。

    《自强斋铭》
    前人

    吾之此心,与天同体。惟天行健,一息万里。朝斯夕斯, 始是终是,不务胜人,而务胜己。《干》壮大象,请观所以, 自强不息,非礼勿履。

    《题诚斋杨公易传槁后》
    明·杨士奇

    “吾乡杨文节公,著《易传》二十卷,宋理宗尝诏给札其 家录进,宣付秘阁,当时已板行,而其槁前百馀年尚 藏杨氏,元季之乱,所存无几矣。”此《小畜》《同人》《大有》三 卦,公族孙黻所藏,皆公手笔。其中有一二处窜定而 重录者,至今二百馀年,楮墨如新,诚可宝也。公与晦 庵先生交游,有讲论之益。先生平居论人物,于公极 推重,而未尝及此书者,盖书成于先生既没之后也。 此书本程氏,其于说理粹然,而多引史传为证。程子 以《易》为人事之书,晦庵先生尝论之矣。而公《自序》:此 书“惟中能中天下之不中,惟正能正天下之不正,中 正立而万变通。至矣哉,其不易之言也。”因跋出示此 卷,拜观之馀,谨志所闻于后。

    《学易箴》
    邹守益

    于维太极,妙于吾心。动而为阳,静而为阴。时动而动, 时静而静。本体莹然,不失其正。厥功维何,自强不息。 是曰“思诚”,各成其德。德之不成,玷我天衷。四圣闵之, 载牖其蒙。蒙而复牖。顾求诸书。总角诵说,白首纷如。 其惟觉者,反身而求。有握其机,卷舒优优。优优卷舒, 无往非诚。四时错行,日月代明。毫厘有差,伪妄高肆。 “天地以闭,草木以瘁,尔室尔窝,与造物运”,参前倚衡, 无忘师训。

    《见羲说》
    罗洪先

    《易》之八卦,庖牺氏先天之学也。庖牺氏通神明之德, 类万物之情,以教天下。于是象天法地,远观近取,见 至赜而不穷者,不出于有无之相因始设奇偶二画 以象之。二画错而八卦成,八卦错而四图著。是卦画 者,庖牺氏之文;谓图无文者,非知图者也。图之文不一,阴阳消长之象则一。阴阳消长,天地之变化也,于 先天何居?且夫“先天”云者,言夫天地之所由始,是天 地所不能与也,而况人乎?夫安知其逆顺与否,而又 安所据而图之哉?尝试言之,先天其源,后天即其委 也。善穷源者必循其委,即变化之所由始,而天地可 推矣。是故观图之自震而《离》、而《兑》、而《干》,则一阳渐长 之象形焉。阳主发动,其机进而上往,上往者,生遂者 也,故曰“顺”言顺而遂也,则出有之谓也。《观图》之自巽 而坎、而艮、而坤,则一阴渐消之象形焉。阴主敛静,其 机退而来复,来复者,反本者也,故曰“逆。”言逆而反也, 则入无之谓也。二者推荡,天地之变化赜矣。虽然,方 《坤》阴之已逆,而《震》阳之未生,固阴阳消长之间也。是 时也,无有乎朕兆,无有乎端倪,无有乎期候。彼一阳 之来,果何所自哉?是故有不始于有,而始于无,无不 终于无,而终于有。一息之出,其先则入之源也。一日 之子,其先则亥之交也。一月之朔,其先则晦之终也。 一岁之复,其先则剥之极也。故曰:“复见天地之心。”言 观此而天地可见也。阖辟之始,浑沦恍惚,坱圠沕穆, 不涉有无,不属动静,拟议有所不能至,思为有所不 能及,其犹阴阳消长之间乎?故曰:“《易》逆数也。”是故以 其无分于动静有无,常为主宰而言,谓之“天心”;以其 动静有无,交错变化而拟议思为,一无所与而言,谓 之《大易》;以其变《易》不穷,终不离于主宰而言,谓之“逆 数。”盖自其源而观之,若已判然于天地开辟之始。自 其委而观之,则亦离于阴阳消长之间;惟不离于阴 阳消长之间,则亦不离于此心往来之际。“孰知夫元 精之先一息也?孰知夫夜气之先旦昼也?孰知夫混 沌之先日月也?孰知夫闭藏之先岁运也?孰知夫太 极之先天地也?”是庖牺氏之学而未之尝言也。故曰: “通神明,类万物,不出于有”无之相因。风气渐浇,情伪 相感,列圣继作,皆因时以救弊。于是文王重之以尽 其变,周孔系之以效其动。及其久也,意义繁,图书聚, 诸家之学竞起而莫之准矣。是故徇于有者,见动而 不见静,于是刑法、名理、功能之说兴。其蔽也,常外驰 而不自止,是化物者也;堕于无者,见静而不见动,于 是偏稿、苦空、虚、静之说兴。其蔽也,常内揵而不相应, 是绝物者也。恶绝物者,斥无为之言为异端;恶化物 者,病有为之迹为同俗。或舍二见而求一致者,则又 未能超后天之质,以还先天之源,而不免执见以为 本。庖牺氏之学,隐而不见者,数千年于兹矣。于数千 年之后,诸家纷纭之中,探往圣未言之意,于数“画之 图,非自有得;于心之往来,自一息之微推而至于天 地变化,吻合同彻,浑一无二,其孰能之?”

    《复张都宪书》
    罗伦

    《易·大畜》曰:“不家食,吉,利涉大川。”谓其能济天下之险 也。执事以济险之才,当济险之任,宜临餐辍食,抚枕 忘寐,思以济天下之险可也。仕者为通,隐者为高,皆 非中庸之道,视道之行否何如耳。行藏欲合时,请看 床头《易》,敢为执事颂之。

    《读易长语》
    王鏊

    余始读《易》,至《系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 赜,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而欧阳永叔以为非 圣人作,何也?读至《序卦》《杂卦》,乃若有疑焉。若永叔之 见,而亦未敢为必然之论。读《淇水集》,彼亦疑之,谓有 不合而强通之者。余因是考之,伏羲画卦,文王《彖辞》, 周公《爻辞》,共为二篇,曰《正经》。孔子于正经之后,翼以 十篇,曰《上彖传》《下彖传》《大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 言传》《说卦传》上中、下,共十篇,是为十翼。经自经,翼自 翼,孔子不敢同于前圣也。自《商瞿传》至梁丘贺,曰:“《彖 辞》所以释经”,乃分二翼于各卦之下。郑康成又移《文 言传》于《乾坤》二卦之后,王弼又移《象传》于各爻之后。 经三紊乱,既乱正经,又失《十翼》,非复《易》之旧矣,诸儒 多欲校定而不能。盖秦火之后,《易》以卜筮独存,而《十 翼》散在人间。汉文帝广文学,《十翼》所存惟《彖》《象》《系辞》 《文言》。至宣帝时,河上女子掘冢得《易全书》上之,内《说 卦》中、下二篇,污坏不可复识,《十翼》遂亡其二,后人以 《序卦》《杂卦》足之,则二篇果非圣人作乎?胡一桂之作 《翼传》也,曰:“圣人读《易》”,超然意与《易》会而为之辞,岂常 人寻行数墨者比哉?则亦未敢遽疑之也。

    《策易经对》
    何乔新

    自伏羲画卦,而大《易》之道著。《连山》者,炎帝之《易》,夏后 氏因之以作《易》者也。其卦以艮为首,盖以艮者山也, 艮所以成言乎物,故曰“连山”具其体也。《归藏》者,黄帝 之《易》,而商人因之以作《易》者也。其卦以坤为首,盖以 坤者地也,坤所以厚德载物,故曰《归藏》,取其用也。逮 至于周,而《易》之书大备,故《周易》之卦以干为首,盖以 “干者天也,干所以首出庶物,故曰‘《周易》观其象也。三 《易》之体,各以一卦为首,各以一义为先,然经卦皆八, 其别皆六十四’。”夏商《易》取七八,以不变为占也;《周易》 取九六,以变为占也。《隋·艺文志》有《归藏》十三卷,出于 刘光伯所上,意甚浅陋。《唐·艺文志》有《连山》十卷,出于长孙无忌次述,文多缺误。则二书之不传久矣。然尝 求之《周易》,尚有可言者,所谓“兼山艮”,即《连山》之遗意 也;六爻皆别人象,所谓“坤以藏之”,即《归藏》之遗意也。 全体皆言地道,其书虽不存,其象则可得而推焉。重 卦之人,诸儒不同,然十三卦制器尚象,既羲农所取, 则重于伏羲明矣。《十翼》之说亦有不同,大抵不出乎 《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中,又岂可舍是而 他求《十翼》哉?《上经》之卦三十,所以象阳奇。《下经》之卦 三十四,所以象阴偶。《上经》首乾坤而终于离、坎者,盖 首于天地阴阳之正也,故以水火之正终焉。《下经》首 《咸》《恒》而终于《未济》者,盖先于夫妇,阴阳之交也,故以 水火之交终焉。自汉以来,考象占者,泥于术数,而不 得其弘通简易之法;谈义理者,沦于空寂,而不适乎 仁义中正之归;丁宽作《易说》三万言,而训诂之学兴; 焦延寿述阴阳灾异,而穿凿之弊起;子夏之《易》,不依 古易篇次,而遵费氏,则为后人之假托可知矣。九师 之《易》,王通以为《易》道因之而微,则无资于圣经可知 矣。王弼之《传》,则高谈理致,祖尚清虚而已;颖达之《疏》, 则随文生义,依徇王氏而已。迨程子作《易传》,《易》之义 理始大明;朱子作《本义》,《易》之象占始益著。盖程子之 《易》,发挥孔子之十翼者也;朱子之《易》,则推三圣教人 卜筮之旨者也。后世有功于《易》道,非程朱而何哉!

    《王弼易跋》
    都穆

    余家世读《易》,二百年来,藏《易》古注凡十数家,若辅嗣 《易》其一也。是书为宋国子监本,其字特大。余家所藏 复有小字本,亦宋刻者,虽甚爱之,然不便老眼,固当 在监本下也。

    《京氏易传跋》
    毛晋

    汉时有两京房,皆治《易》。一为梁人焦延寿弟子,成帝 时人,以明灾异得幸;一为淄川杨何弟子,宣帝时人, 出为齐郡太守。颜师古亦谓别是一人,非延寿弟子, 为课吏法者,或“书”字误耳。按段嘉、姚平、乘弘诸家所 传京氏之学,迺受焦氏学者。《易传》四卷,亦其所作,卷 帙多寡不同,晁氏言之详矣。至郁林太守注本,向传 四卷,后有《杂占条例法》一卷,今止存三卷,所亡实多。 但京氏以积算占候为主,卦气用六日七分。叶石林 病其言庞杂。朱子又云:“动便算得,静便算不得。”石显 赞言:“已动不能先几远害”,岂占算独未灼然耶?隐湖 毛晋识。

    《苏氏易传跋》
    前人

    放翁云:《易》道广大,非一人所能尽,坚守一家之说,未 为得也。汉儒治《易》,入神要路,宋儒则未免繁衍,或流 于术数,或释老互发,议论荒唐,如人眩时,五色无主 矣。惟东坡汇百川文流,滴滴归源,而滔滔汨汨以出 之,万斛不能量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自汉以 来,未见此奇特。但宣和中方禁苏氏学,托之毗陵先 生,得以不灭,此书亦危矣哉!隐湖毛晋识。

    《太微经序》
    贾鸿洙

    西极太青,文子伐艺,山罟墨海。镂心鸟迹之中,织辞 鱼网之上。夫既洞性命之奧区,极才思之神皋矣。乃 衙官大元,驱役潜虚,其协于卦爻者,有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名曰《太微》。其本于图书者,有五十五卦, 四百九十五爻,名曰《太元》。类固坒参,数实经纬。顾太 元以续纂未讫,《太微》业深,覃思廿有六年,而经已大 定。适余徇铎自汉江来,闻而造其庐曰:“子之”为 是《经》也。上县天,下沦渊纤,入“广包珍,与阴阳挺其 化,与鬼神即其灵。僭《易》耶,抑翼《易》也?”太青子起席而 对曰:“夫《易》张《十翼》即赞周之圣。且然而予乌乎僭?子 曷拥子之皋,而纵余之达旦,可乎?盖太微有四经、十 二赞、十六图、六十四纬、四表,凡一百篇。一生二《易》之 数也,一生四微之数也。《易》有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 八物而两之。《微》有四象,重之为”十六挂,参之为六十 四。“四物而参之”,《易》卦三画。参天也,重之有上下之 二卦,两地也,微。二画两地也,参之有上、中、下之三, 系参天也。《易》之初画则参而两之,卦既重则两而参 之也。微之初画则两而参之。既参,则参而两之也。 《易》有上下,下为内,上为外。微有上中下,下为地,中为 人,上为天。《易》之重卦,天有天地、人,地有天地、人,微之 参。天有天地,人有天地,地有天地。《易》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微六十四。三百八十四。斯爻之馀有 二,用斯之馀有四。参《易》占变,三奇为老阳之变,三偶 为老阴之变。《微占》“参三三为太阳之参,六六为太阴 之参,三六半为少阳、少阴之参。”《易》之占有“贞”“悔”微之 画,参为十为又,为上,为下。《易》五十策,其用四十有九; 微三十六策,其用三十有二。《易》之策数万有一千五 百二十。微之策数三万四千五百六十。《易》三变而成 爻,十八变而成卦微,再揲而成系,六揲而成《易》之 二经,用后天之序,故各自为始,终微之四;用先天 之序,故合而为始终。《易》八宫有一,主卦七,客卦微四; 有一主:十五、《客》《易》之图数五十五,书数四

    十五,微之月数十八万兆,宙数一万亿兆。《易》之爻有
    考证
    九六,微之斯有三六。《易》四营微三十六,簭易八卦,综

    而为六微四。综而为三《易》:乾坤坎离错,震艮巽兑 综微晔颢错,尧廱综。《易》之画用连断,连一而断二。《微》 之画用白黑,白实而黑虚。《易》之一二,位之画也。微之 黑白,序之画也。《易》象以太阳为天,太阴为地,中男为 水,中女为火,微以太阳为天,太阴为水,少阳为山, 少阴为地。子试衷之,僭耶翼耶?余乃肃而谢曰:“是经 之有功于《易》也,漱六艺于元圃,视三昧以晬盘,意所 谓穰其功而幽其所以然者乎?故图书者,先天之次 也,微准之以极。数白黑者,庖皇之次也,微准之以画。” 彖爻者,文王姬公之辞也。微准之以赞挂参两者, 孔父之法也。微准之以画变,其功盖有四焉。一曰太 微之理功,孔父之太极而剥,《濂溪图说》立言之未安。 《易传》云“《易》有太极”,而周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可谓 之无乎?考亭解之曰:“无象而有理,如以极为象,则不 可云无象而太象;如以极为理,即不可云无理而太 理。”无极二字,虽解易字,而实与有太极碍,近乎阳明 无善而至善之说矣。太极止可谓之微,不可谓之无。 子又云:道为太极,心为太极。《虞书》合言之曰:道心惟 微。太极者,微乎微者也。以二字括《易》有太极之四字, 而约言之,而其剥周之五字者良细矣。功一一曰:太 微之象功,庖皇之先天正。子云:太元,画“辞之不配,元 首四画而九,其辞与历虽协,与《易》则乖。邵子尝欲削 其五而存其四而未果。至《潜虚》拟之,其画始于左一 右一,而终于左十右十,其爻辞则亡。《洪范内篇》之画, 始于左一右一,而终于左九右九,其爻占则八十一, 抑又参差奇凌而不伦矣。太微先天四象之画,以白 黑代连断,是为两也;三”重之而六画,是为参也。卦爻 全与《易》协,功二:一曰太微之数功文王之二篇。推天 律观物元会之未尽,观上下二经之再开天地,而更 自为始终。因以参两之法,乘《河图》之数而推之为月 数,天之年有八十万兆馀,地之年有二十三兆馀,人 之年有八十一万亿馀,物之年有六百万亿馀。又以 太微之变爻,交太元之变爻,推之为宙数,而天之年 极于一万亿兆。万万之谓亿,亿亿之为兆,以功业长。 八十一万亿年之人,以精神配一万亿兆之天,视邵 说开物闭物之数,极于八万馀年者且万倍。微虽象 用,邵极乎?而其筹天,则参两图之十而得天,参两书 之九而得地。推生民以来,至崇祯己巳,二百七十万 二千一百有六年。迨庚午以后,其未来之中天,尚有 六千二百三十九亿七千九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 一十年。未来之人数,尚有八十一万二千四百七十 九亿六千二百六十三万二千六百二十六年。折衷 于《汉书》之纬纪,律准于呼吸之息数。而以获麟后四 年甲子为十一纪之元,可谓至大而至精矣。功三:一 曰太微之变,功周公之二用。而推焦赣《易林》卦变之 未显,《易林》知变名,不知变象,又全准周后天之序,则 无可观变。考亭之《卦变反对》三十二图,虽出邵氏,亦 未得变象之画。至谓必再重之为十二画,乃可成四 千九十六卦,岂有十画外之卦哉?又欲推之于每卦 二十四画,而恐其无可用卦,若四重何以取象?概乎 未达用老之义。太微本《周易》九、六二用之变,而列之 为纬卦,止六画,而遂成四千九十六变卦,二万四千 五百七十六变爻,又交之于太元之二万五千二十 五之变爻者,至三万三千四百五十四万八百,周而 得宙数,始为天之始终功四。若夫晔以律天道,廱以 律王道,尧以律圣道,颢以律神道。其道以“作圣而恢 王、穷神而合天”,而一切天纲地纪、人极物华之全,无 不准其建都、立官、制军用师之法,尽本于参两错综 之数,以之衡功于《易》,顾不皇哉!余窃因是而叹斯道 之榛芜也。秦人小之以卜筮,汉人泥之以师说,晋人 出之以意象,宋人窃之以训诂,又安所得渊源要道, 苑囿奇文,以晓天下之瞆瞆,而莹天下之晦晦乎?间 读少白先生《观宇》诸篇,昆仑旁簿,资怀无方,夫亦谓 “才赡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腴辞”云尔。而太青子 穷言以树表,极远以启疆,又后诉丹文绿牒之秘,以 综述其性灵。盖少白先生纵谈惟天,而太青子之研 几惟理,故天尊而《气》。理隐而文贵也。若其过揲之 策,三万四千五百六十者,适合文王九十七岁之日 数。而按《汉书》易厄之运,则万历癸卯实入阴七。此经 创自甲辰,其应期而作也,亦若天为之矣。更不觉矍 然于一理之深明也。撤比席间,拜手而谋诸绣。

    易经部艺文三

    《周易诗》
    晋·傅咸

    卑以自牧,谦尊而光。进德修业,既有典常。辉光日新, 照于四方。“小人勿用,君子道长。”

    《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
    唐·孟郊

    夫子说天地,若与灵龟言。幽幽人不知,一一予所敦。 秋月吐白夜,凉风韵清源。旁通忽已远,神感寂不宣。 一悟祛万结,夕怀倾朝烦。旅辀无停波,别马嘶去辕。 殷勤荒草士,会有《知己论

    《震为苍筤竹》
    朱庆馀

    为擢东方秀,萧然异众筠。青葱才映粉,蒙密正含春。 嫩箨霑微雨,幽根绝细尘。乍怜分径小,偏觉带烟新。 结实皆留凤,垂阴似庇人。愿为竿在手,深水钓頳鳞。

    《大易吟》
    宋·邵雍

    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损》《咸》见义。“风雷相薄”, 《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 八卦相荡,为六十四。

    《前题》
    前人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为贫。须探月窟方知 物,未蹑天根岂识人。干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 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乾坤吟》
    前人

    用九见群龙,首能出庶物。“用六利永贞”,因《干》以为利。 四象以九成,遂为三十六。四象以六成,遂为二十四。 如何九与六,能尽人间事。

    《读易》
    欧阳修

    莫嫌白发拥朱轮,恩许东州养病臣。饮酒横琴销永 日,焚香读《易》过残春。昔贤轩冕如遗屣,世路风波偶 脱身。寄语西家隐君子,奈何名姓已惊人。

    《易》
    朱熹

    立卦生爻事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须知三绝《韦编》 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其二            ,《前人》。

    潜心虽出重爻后,着眼何妨未画前。识得两仪根太 极,此时方好绝《韦编》。

    《玩易斋》
    前人

    “竹几横陈处,韦编半掩时。”寥寥三古意,此地有深期。

    《读易》
    前人

    诸家谈《易》漫纷纷,只见繁枝不见根。观象徒劳推互 体,玩辞亦是逞空言。须知一本能双干,始信千儿与 万孙。吃紧包牺为人意,悠悠千古向谁论。

    《酬张南轩》
    前人

    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始知《太极》蕴,要妙难名论。 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 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旷然远莫御,惕若初不烦。 云何学力微,未胜物欲昏。涓涓始欲达,已被黄流吞。 岂知一寸胶,救此千丈浑。勉哉共无斁,此语期相敦。

    《感兴》
    前人

    吾闻包牺氏,爰初辟乾坤。乾行配天德,坤布协地文。 仰观元浑周,一息万里奔。俯察方仪静,𬯎然千古存。 悟彼立象意,契此入德门。勤行当不息,敬守思弥敦。

    《答袁枢说易诗》
    前人

    忽然平地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心涵有 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观画示郑东卿》
    丘程

    《易》理分明在象中,谁知《易》道画难穷。不知画意空笺 注,何异丹青欲画风。

    《退藏斋》
    元·雷发

    陋室岂堪陋巷居,退藏天亦隐斯庐。看山破废工夫 外,一炷清香玩《易》书。

    《自强斋诗》
    胡炳文

    励志先须异众儿,观《干》之象大哉词。莫操几杖从师 乐,正是加飧努力时。黄卷圣贤宜静对,青衿城阙戒 荒嬉。昼为夜息何曾息,邻屋鸡鸣正仰思。

    《小涧读易轩》
    刘永之

    环环碧涧连,靡靡苍岩属。初日照林端,春鸟鸣布谷。 松深有去云,苔静无来躅。独把一编书,时向窗间读。

    《枕易》
    黄庚

    古鼎烟销倦点朱,翛然高卧夜寒初。四檐寂寂半床 梦,两鬓萧萧一卷书。日月冥心知代谢,阴阳回首验 盈虚。起来万象皆吾有,收拾乾坤在草庐。

    《勉学诗》
    明·方孝孺

    仲尼大圣人,《易》书三绝编。孰谓我有耳,不闻古所传。

    《前题》
    前人

    “《六经》岂虚文,中有无尽意。”一从《河图》出,光景不可閟。

    《题邵国贤画》
    庄㫤

    阴耦元归太极中,一圈天地妙无穷。人人各有庖羲 眼,莫向成都问老翁。

    《授南京吏部郎中》
    前人

    一官老许向南京,遁卦同人万古情。迂阔自知无一 用,大人利见在元亨。

    《梅花》
    前人

    元自贞来妙亦深,梅花何处见天心。凭谁说与尧夫 老,莫向乾坤子半寻。

    《前题》
    前人

    笑把梅花醉且歌,《九方皋》奈简斋何。溪云老子糊涂 甚,尽说庖羲一画多。

    《王弼墓》
    薛瑄

    四圣千年道久湮,谁从羲画见天真。先生埋骨邙山

    后,犹有《虚元》误世人
    考证

    《读邵康节击壤集》
    前人

    天津桥上听啼鹃,只是当时已惘然。妙意都应穷《卦 画》,馀情聊尔托诗篇。

    《观易偶成》
    胡居仁

    阴阳消长不停机,在我何尝无定规。否极中间存大 用,《遁临》已上识先几。尧夫因甚怕处盛,正叔如何善 救危。幸有羲周精蕴在,安身不必打《乖》《诗》。

    《梅月》用庄定山韵
    陈献章

    溪上梅花月一痕,乾坤到此见天根。谁道南枝独开 早,一枝自有“一乾坤。”

    《候方伯刘东山先生至》
    前人

    《易传》遗书共此函,偶拈一事问河南。数千里外涪州 梦,透到龙门何处庵。

    《和良知诗》
    王畿

    古来学《易》有宣尼,读罢韦编更不迷。两画乾坤无一 字,纷纷著象转增疑。

    《答王生问学》
    前人

    龟载神书马负图,直从《易》简示工夫。人心有感由来 寂,造化无形若个模。影响只今千句少,羲皇而上片 言无。好将知见都捐去,太极图中玩《太初》。

    《先天》
    前人

    图书曾识先天象,却恨无言自仲尼。岂意二千馀岁 后,更闻三十六宫诗。天根已属阳生后,月窟初含刚 反基。说向世儒浑未悟,不知康节果谁师。

    《遣怀》
    杨爵

    参破乾坤古与今,一忧一乐见胸襟。庖羲不尽当年 意,还须此地好相寻。

    《玩图》
    来知德

    个中原有先天《易》,壁上新添“《太极》图。”欲与庖羲相揖 让,日间那得此凡夫。

    《戊午吟》
    高攀龙

    见《易》更须知用《易》,圣人原只用中庸。刚柔见处几先 吉,中正亡时动即凶。能惧始终皆免咎,存诚隐显悉 成龙。莫言卜筮用为小,动静须占是《易》宗。

    《演易台有感》
    郭滂

    古树荒台夕照斜,登临不忍听悲笳。当年蒙难存《三 易》,今日思文得五家。云影离离封断碣,风声淅淅起 寒鸦。但观羑水长如此,且学希夷老《岁华》。

    《八卦台诗》
    陈讲

    成纪群山接大荒,层台高处会三阳。图从浑沌生文 理,卦自乾坤辩位方。上古文明爻内起,后来彖象个 中藏。谁知道统由兹始,万古儒绅忆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