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四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四十四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四十五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目录

     周礼部汇考八

      经义考三周礼

    经籍典第二百四十四卷

    周礼部汇考八

    经义考三

    《周礼》

    江致尧《周礼解》。未见

    《闽书》:“致尧字圣俞,惠安人。以特奏任法曹,通经学,与丘崇齐名。著《周礼解》。”

    王奕《周礼答问》:

    《温州府志》:“奕字子陵,瑞安人。淳祐间,有旨索其所著书,郡守赵汝腾缮写以进,并荐之不起。”

    税与权,《周礼折衷》《通考》二卷《宋志》作“魏了翁。”

    陈振孙曰:《周礼折衷》二卷,枢密临卭魏了翁之门人税与权所录。条列经文,附以传注。鹤山或时有发明,止于天官,馀未及。

    《与权后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黄钟,《周礼集解》

    《闽书》:“钟字器之,兴化人。漳州录事参军。”

    朱申“《周礼句解》十二卷。”

    陈儒《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金叔明《周礼疑答》。

    车若水曰:“《周礼》冬官不亡,散在诸官之中,而地官尤多。” 金叔明作《周礼》十疑十答,用意甚勤。余授以俞氏《复古编》,叔明甚喜,云:“《复古编》良是。《周官》三百六十,今存三百五十,只亡其十,岂可谓冬官亡耶?” 此说痛快。

    叶时《礼经会元》四卷。

    潘元明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陈基《序》。亦另载。

    叶《广居跋》。亦另载。

    黄震《读周礼日抄》一卷。

    震《自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陈普《周礼讲义》三篇。

    丘葵《周礼全书》六卷。

    葵:《自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张萱曰:清源丘葵谓“《周礼冬官》,故未尝阙” ,汉儒考古不深,以《考工记》补之。至宋临川俞廷椿始著《学古编》,永嘉王次点又作《周官补遗》。葵承其志,加以参订,的知《周官》错见于五官中,悉采出以补《冬官》之属,而《考工记》不录。

    按丘氏更定《周礼天官》之属六十:太宰、小宰、宰夫、宫正、宫伯、宫人、内宰、九嫔、世妇、女御、内宗、外宗、女祝、女史、内司服、典、妇功、缝人、夏采、内小臣、阍人、寺人、内竖、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师、酒正、酒人、浆人、凌人、笾人、醢人、酰人、盐人、幂人、腊人、医师、食医、疾医、疡医、掌舍、幕人、掌次、天府、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司会、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地官之属五十七:“大司徒、小司徒、乡师、乡老、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遂人、遂师、遂大夫、县正、鄙师、酂正、里宰、邻长、师氏、保氏、司谏、司救、调人、媒氏、司市、质人、廛人、胥师、贾师、司虣、司稽、胥肆长、泉府、司门、司关、掌节、闾师、县师、稍人、土训、诵训、遗人、旅师、委人、迹人、廪人、舍人、仓人、司禄、司稼、舂人、饎人、槁人、掌炭、掌茶、掌蜃。” 春官之属六十:“大宗伯、小宗伯、肆师、郁人、鬯人、司尊彝、司儿筵、典命、典祀、守祧、《职丧》:《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大师、小师、瞽瞽、蒙了、磬师、钟师、笙师、镈师、韎师、旄人、龠师、龠章、司干、鼓人、舞师、鞮鞻氏、典庸器、冯相氏、保章氏、大卜、卜师、卜人、龟人、菙氏、占人、簭人、占梦、眂祲、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都宗人、家宗人、大行人、小行人、司仪、行夫、掌客、掌讶、掌交。” 《夏官》之属六十:“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都司马、家司马、诸子,虎贲氏、旅贲氏、司甲、司兵、司戈盾、缮人、环氏、挈壶氏、掌固、司险、掌疆、司戎、司右、齐右、道右、大驭、戎仆、齐仆、道仆、田仆、驭夫、马质、校人、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师、圉人、射人、司士、司勋、怀方氏、合方氏、训方氏、匡人、掸人、大仆、小臣、祭仆、御仆、隶仆、服不氏、射鸟氏、罗氏、掌畜节服氏、小子羊人、方相氏、司爟、候人。” 《秋官》之属五十七。“大司寇、小司寇、士师、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朝士、司民、司刑、司刺” 、司约、司盟、职金、司厉、司圜、“掌囚、掌戮。司隶、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布宪,禁杀戮、禁暴氏、野庐氏、蜡氏、雍氏、萍氏、司寤氏、司烜氏、条狼。”

    氏、修闾氏、冥氏、庶氏、穴氏、实氏、柞氏、薙氏、硩蔟氏、剪氏、赤叐氏、蝈氏、壶涿氏、庭氏、御枚氏、伊耆氏、象胥、掌祭、掌货贿。朝大夫、都则、都士、家士、《冬官补亡》五十四大司空、小司空、载师、封人、量人、均人、土均、草人、稻人、山虞、林衡、川衡、泽虞、丱人、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艸、囿人、场人、牧人、牛人、充人、兽人、渔人、鳖人、鸡人、犬人、兽医、司裘、掌皮、典服、典丝、典枲、染人、弁师、追师、屦人、典瑞、典同、巾车、典路、车仆、司常、司弓矢、槁人、冢人、墓大夫、职方氏、土方氏、形方氏,山师、川师、邍师,盖合俞寿翁、王次点两家之说而损益之。

    胡一桂“《周礼补正》一百卷。”

    王瓒《温州府志》:“胡一桂字德夫,永嘉人。咸淳庚午领乡荐,研究姬公经国制度,参订互考,六官错简,一旦贯通,遂成《补正古周礼》一百卷。林干之为之序,学者称人斋先生。”

    王氏。失名《周礼详说》:未见

    王与之曰。未详其名。建阳刊行《王状元详说》。

    亡名氏。《周礼类例义断》。《宋志》“二卷。”未见

    《周礼图说》:

    王与之曰:“《图说》未详谁氏所编。得自闽中。大概用《三礼图》” 、“《礼象图》。或立新说。” 考证最明。

    《礼库》:未见

    王与之曰:《礼库》未详何氏所撰。

    《周礼集说》十二卷。

    陈友仁《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周礼集说》,不知何人所辑。元吴兴陈友仁得之于沈则正,因传之内《地官》,二卷亡。明关中刘储秀补注以行。

    杨云翼“《周礼辨》一篇。”未见

    《金史》:“杨云翼字之美,家乐平县。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拜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卒谥文献。”

    吴澂“《周礼考注》十五卷。”

    澂,《自述》按:已另载,兹不重录。

    按:草庐吴氏,诸经皆有纂言,惟《诗》及《周礼》未就,《周礼》则其孙当补之。今世所传《三礼考注》非公书。江西书坊专刊《周礼考注》十五卷以行,吴兴闵氏复为镂板,盖晏璧所为也。

    《周礼经传》十卷。

    按艸庐吴氏著书,不闻有《周礼经传》。岁丁丑五月之望,西吴书贾以抄本求售,纸墨甚旧,题曰“吴澄著。” 中间多有改削,又有𪎋签。其议论序次,均不同于考注。疑是其孙伯尚之书。然无先公字样,但有“闻之师曰” 之文,不审为谁所撰,姑附于此。

    汤弥昌《周礼讲义》。

    卢熊曰:“弥昌。” 字师言。号碧山。咸淳丁卯进士。由昆山教谕历瑞安州判官。

    何梦中等《周礼义》一卷。

    王圻曰:“《周礼义》一卷。元东阳内舍生何梦中与弟参知政事梦然所作。五世孙观光装潢成卷。宋潜溪题而藏之。”

    王申子《周礼正义》。

    吴澂曰:巽卿《正义》其言比之宏斋包氏,极为平恕。

    臧梦解《周官考》三卷。未见

    臧梦解,鄞人。宋末进士,未仕而国亡。至元中,授婺州路儒学提举,官至广东廉访使。博学洽闻,士大夫称曰“鲁山先生。”

    毛应龙“《周礼集传》二十四卷。”

    《周官或问》五卷。未见

    张萱曰:“元大德间,澧州教授豫章毛应龙介石撰。总诸儒训释,断以己意,凡二十四卷。”

    吴当《周礼纂言》:未见

    当,澂之孙也。澂于《易》《书》《春秋》《礼记》皆有《纂言》,独《周礼》《仪礼》《诗》未及作,当本大父之意为是书。

    临川吴当伯尚,至正二年以荐授国子助教,与修《三史》成,迁翰林修撰,再迁翰林直学士。出为江西廉访使,诏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命未下而陈友谅已陷江西,当乃戴黄冠,著道士服,杜门著书。明太祖至江州,召见,长揖不屈。隐居吉水之谷坪,卒。罗一峰尝言:“吴文正公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徒之半补冬官” 之缺。盖取俞氏、丘氏之论也。《伯尚书》余未得见,不审依古本为注乎?抑遵乃祖所定之次也?

    郑宗颜“《周礼讲义》二卷。”未见

    按宗颜,未详何时人,见叶氏《菉竹堂目》、焦氏《经籍志》及《授经图》。

    俞言“《周官礼图》十四卷。”未见

    按:“俞氏” 未详何人,书见叶氏《菉竹堂目》。

    亡名氏“《周礼通今续编》一卷。”未见

    《周礼详集》:

    张萱曰:止存一册,未详撰人姓氏。自《地官司徒》至

    考工记

    《周礼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十二卷。

    缪泳曰:“此元人所辑书。弘治中,湖广道御史上虞尹洪奉命清两广戎政,属知广州府哀景辉重刻。番禺张诩为之序。”

    张诩《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梁寅《周礼考注》。未见

    寅《自述》。按:已另载,兹不重录。

    汪克宽《周礼类要》。未见

    宋濂《周礼集注》。未见

    王袆《周官官名急就章》一篇。

    方孝孺《周礼考次目录》一卷

    孝孺《自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陈子龙曰:“或谓先生以道辅主,日在黼坐之侧,谏行言听,知中朝之弱,藩国之强,不能以骤返也。而听黄齐兴、晁错之谋,为侵削诸侯之计,以致真人翔于蓟北,电扫中原,虎步江外,不能出一策以纾国难,而乃日治仪文,定官制,何当于成败?及观先生之著述,而知其非也。夫先生所最好者《周礼》,而凡驳而未纯、迂而难信者,皆著论以辨之。” 乃知先生之学,非专于泥古疏阔而难行者矣。当时先生之谋未必尽用,即用矣,而天方欲文皇帝平区夏而享太平,岂尽谋臣之过哉?

    陆世仪曰:“方正学人品行术,后世无不敬。但削夺诸王一节,人颇以为疑,以为董仲舒之才而建晁错之策,不无类于申、韩也。” 及读《逊志斋全集》,中有《勉学》诗,其间多言当时削夺诸王,伤残骨肉,非天理人心之正。且曰:“安得申韩氏化为古伊周!” 是当时削夺之谋,孝孺之深所不欲也。特以职为讲官,军国之务非其“所得而主;而启沃之际,仁柔之主亦未必能持齐黄之谋,此其所以不白于后世乎?” 予于《诗鉴》中,亦特表明之。

    陆元辅曰:“正学先生考次《周礼》,较王与之、俞寿翁诸人所订正,更为有理。又有《周官论》二篇,《周礼辨疑》四篇。一论大司徒卿大夫州长党正之法,虑民极其详;一论《周官》不以理财为先,王安石用国服为息之谬;一辨条狼氏之誓群臣刑法太暴;一辨杀群饮非过甚,媒氏之奔者不禁为非礼;一辨司寇听讼必入,钩” 金束矢为非法,一辨《周礼》“言利甚密” ,非周公之言,皆有卓然之见,非苟于立异者。

    丁礼《周礼补注》未见

    《镇江府志》:“丁礼,字思敬,丹徒人。以耆年辟知南阳府,入觐,进《周礼注》,成祖赏之。”

    何乔新“《周礼集注》七卷。”

    乔新《自序》。按:《序》已另载,兹不重录。

    陆元辅曰:“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吏部尚书文渊之子。景泰辛未进士。仕至刑部尚书。赠太子少傅。谥文肃。”

    《周礼明解》十二卷。未见

    黄润玉《周礼题辞》:未见

    润玉《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王启《周礼疏义》。未见

    桑悦《周礼义释》。未见

    悦《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陈凤梧《周礼合训》六卷。

    凤梧《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吴昂《周礼音释》。未见

    陆元辅曰:“吴昂。字德翼。号南溪。海盐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

    魏校“《周礼沿革传》六卷。”

    校:《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官职会通》二卷。

    韩邦奇魏校《周礼义疏》。未见

    沈懋孝《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杨慎“《周官音诂》一卷。”

    《慎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余本《周礼考》误。未见

    马理《周礼注解》未见

    舒芬《周礼定本》十三卷。

    芬《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季本“《读礼疑图》六卷。”

    本《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陈深“《周礼训隽》十卷。”

    《周礼训注》十八卷。

    深字子渊,长兴人。嘉靖乙酉举人,任雷州府推官。《深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唐枢《周礼因论》一卷。

    罗洪先《周礼疑》一卷。

    王樵《周官私录》:未见

    王圻《续定周礼全经集注》十四卷

    因柯尚迁之《书》而重为更定。凡《五官》所载,有关于

    工者四十有二,则撷而汇之为《冬官》,以《考工记》三十条附《冬官》之后。杨鹤、许乐善、钱龙锡为之序。圻《自序》曰:“《冬官》杂见五官之说,所从来远矣。自临川俞寿翁、永嘉王次点倡之,而吴公澄、丘公葵、何公乔新、柯公尚迁各以己意考司空职事杂在他官者,裒而归之《冬官》,似亦详矣。惜其更张太过,决择未精,如改五物” 为“五典” ,并“二世妇” 、“二环人” 为一目,司禄实古夏官专职,而移属天官,诸如此类十有二三,而司徒一官几成缺典。余为此惧,复就诸家所去取,重加订正。官序悉依注疏,章句仍本圣经。其五官所载,断断乎有关邦土者,四十有二,则撷而汇之,为《冬官》上卷。而《考工记》三十一条,又皆造作营缮所系,仍附于《冬官》之后,列为下卷,庶几可称“《六典》全书。” 至于《经》文之下系以注释,则又全宗郑、贾,而历代诸儒论说各以类附,不敢凭意见而淆圣经也。迨明设官分职,多与《周官》吻合,乃采琼山丘氏所条奏者,具见篇末,俾后之用礼者得有所稽据而取则焉。即孔子从周之遗意。弱水杨公奉命来按两浙,偶阅是编,谓足以信今而传后,因属有司付之剞劂氏,不惟圻补葺微劳藉以表见,而俞、王、丘、何诸君子删定之功亦不致湮没无闻,一何幸哉!

    何廷矩《礼意大全》三卷。未见

    《存羊录》十卷。未见

    廷矩,字时振,番禺诸生。陈公甫弟子。二书皆本之《周礼》。

    李如玉“《周礼会注》十五卷。”

    如玉,同安县儒士。嘉靖八年遣其子诣阙进书。诏“有司以礼奖之,给冠带。”

    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十四卷,内《源流叙论》一卷,《通 论》一卷

    尚迁《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陆元辅曰:晋安柯尚迁撰。《周礼全经释原》前列《序》二篇,《源流序论》一篇,《六官目问》四篇,《全经纲领》十二条,《释原凡例》七条,及《先儒姓氏考》。《天官》二卷,《地官》二卷,《春官》三卷,《夏官》《秋官》共三卷,《冬官》一卷,末附《周礼通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

    《尚迁》字乔可,长乐阳石山人。

    金瑶“《周礼述注》六卷。”

    瑶《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瑶字德温,休宁人。嘉靖中选贡生,官广西卫经历。

    王应电“《周礼传》十卷。”

    应电《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杨豫孙曰:“明斋王先生,受业于魏恭𥳑公,尤嗜《周礼》,乃以其暇作《传》。壬子秋,先生携其书访余神鼍山中,遂获纵观,因以考互诸家之注疏,其同异大较相半,盖先生未尝泥注疏也。其最要者,六官之相资、四民之相辖、《冬官》之不补、《考工》之及不会、《国服》诸篇,宛然睹圣人与其臣民之心相为融液而非有所徇。至于” 六饮、“九谷” 、“屋粟” 、“夫征” 之类,为时所急者,皆能以百姓之欲,破先儒之事。盖先生之学,得《礼》之本,刘、郑之所不能传者,惟缺此耳。嗟乎,礼之不虚行也久矣,《周礼》虽在,孰得而用之哉?今先生汲汲讲求,若可运掌于日暮者,亦以圣人虽往,而其心犹可见也。

    罗洪先曰:“昆山王君明斋,病《周礼》旧注未尽圣人之旨,乃更覃研,累十数寒暑,凡为言三千馀万。其间原制度之由起,究利害之所归,因显而遂探其微,即细而并释其大,推五官离合之故,黜诸家脱误之疑,以为百世继周而治者,必出于此。虽尝称举师说,而要其是非,一断以己意。甲寅秋,挟册南游,俾予订正。予” 遭多故不暇,而君亦播迁。戊午夏,避暑莲洞,始获卒业。见其言如盘根樛枝,附丽宛转,镵镂刻绣,色理敷纷,即令白虎诸儒肆其巧辨,固莫能煽摇于中,而凌驾其上也。予愧固僻,时出诘难,互有异同。或言出旋为更易,或持竟日不解,凡三月而后忘言。夫以王君十数寒暑之勤,而予以三月之勤,欲有异同,宜在所不屑也,其能有所订正哉?然欲求圣人之旨者,即君所言,固已近之矣。

    应电,字昭明,昆山人。师事魏校,善释经。翼传者,《冬官补义》《天王会通学》《周礼法》《治地事宜》《握机经传非》,《周礼辨》《经传正误》,其目有七。应电又著《五经绎》,佚不传。

    《周礼图说》二卷。

    应电《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学周礼法》一卷。

    《非周礼辨》一卷。

    应电《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冯时可《周礼别说》一卷。

    施天麟“《周礼通义》二卷。”
    考证

    陆嘉淑曰。青阳人。字振庵。隆庆辛未进士。

    崇祯乙亥刊行。王锡衮序之。

    徐即登“《周礼说》十四卷。”

    即登《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郝敬“《周礼完解》十二卷。”

    马应龙“《考定古本周礼》六卷。”未见

    应龙,字伯先,安丘人。万历壬辰进士,官礼部主事。

    周京《周礼句解》。未见

    沂州人。万历癸丑进士。

    陈林《周礼文物大全图》。未见

    郭良翰“《周礼古本订注》六卷。”

    良翰《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陆元辅曰。万历间莆中郭良翰道宪辑其《发凡》云:“《周礼》自汉唐注疏至今无虑数十家。顾五官补本,椒丘何氏最后而纷割为尤甚。只为缺少冬官。不知冬官可以不补,五官必不可淆。五官自存,冬官可缺。何必强臆以乱成经乎。”

    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

    梅鼎祚曰:“孙先生攀士龙获《周礼》古本,成《释评大较》,释以训经,惟善则择,评以证,故有疑则阙。要以整齐异同,考见得失,成一家之言,其用心良苦。” 先生少游乡校,声著甚于载籍,靡所不博,然竟穷厄以老。届申公被征之年,卿大夫未有论荐者,可叹也。

    攀《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应廷育《周礼辑说》未见

    袁表《周礼直解》未见

    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三十卷。”

    志长字平仲,昆山人。其书删节《注》《疏》之繁,而附以后儒之论,以备《圣经》羽翼。

    叶培恕《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志长《自序》。亦另载。

    孙元化“《周礼类编》四卷。”未见

    陆元辅曰。巡抚都御史嘉定孙元化初阳撰。分类使人易览。周家三百礼仪粲然在目。今抄本存余家。

    张睿卿《周礼约注》二卷。未见

    陈仁锡“《周礼句解》六卷。”

    仁锡《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张采“《周礼合解》十八卷。”

    采《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孙承泽“《周礼举要》二卷。”

    郎兆玉《注释古周礼》六卷。

    兆玉自序曰:“《周礼》者,犹唐之有《贞观显庆礼》也。未见诸事行,而豫拟为他日之用。虽一时经制,实万祀典型,故其书直可补五经为六也。不善用者蹶天下事,夫又乌足为周公病哉?” 今日者学尚浮夸,设皋比握铅椠者,一切典礼,率等于疣赘,莫之推考。余腐心久之,乃广稽往牒,博摭群说,命儿子纠讹釐舛,以校杀青,而《周官》威仪,翼之星日,庶乎黩乱,阴谋之谤,无从置喙矣。

    沈羽“《明周礼汇编》六卷。”

    钱𠷓《周礼说》一卷。 《周礼答疑》三卷。

    𠷓《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吴任臣《周礼大》。六卷。未见

    吴治《周礼汇断》五卷。

    治《自序》曰:“班固《艺文志》《周官》六篇,则河间献王所上五官,而附以《考工记》也。” 可知五官为全经,非有阙也。或曰:《冬官》有阙,此周公未成之书也。余为之俯仰虞、周,历稽行事,知司空有官而无职,自昔已然。溯大禹相舜,犹系司空。召康公以太保而营洛矣;仲山甫以冢宰而城齐矣;召穆公平淮,亦命营谢矣;皇国父以太宰为平公筑台,而司城子罕以行扑矣。凡春秋筑城作邑,无虑数千,在能者为之,未有专属于司空者也。则《周礼》六官,先王设五职以存体,而虚其一职以待用耳。且命官而谓之冬,冬藏也。董仲舒亦云:“阴常居大冬,积于空虚不用之地,而时出以佐阳,故谓之司空。” 曰“空” 与冬,圣人之意见矣。冬官阙而不补,何况晚宋余廷椿作《复古编》,谓“《冬官》错简五官之内,于是取其近似者,补入《冬官》,又五官内剔其不类者,各从其类。” 夫《周官》职列其精神脉络,环流于三百六十之属,而无所不通。自俞氏之求类也,而五官大乱,以古本校之,大非周公之旧矣。其后王次点、丘葵、吴澄,最后何乔新相继而损益之,以补俞氏之未备。此五家者,人各持所见,各异其指,于是有临川之书,有永嘉之书、清源之书、崇仁之书、椒丘之书。呜呼!世远文湮,即有悬疑,阙焉可耳。形名不相中者,作私论以驳辨之可耳。顾乃视为草槁,人肆其笔,舞智而纷裂之,何哉?《孟子》曰:“惟助为有公田。” 虽周亦助也。孟

    子,周末人也。公田、私田说已不详,乃引《诗》而想像言之,曰:“此其大略” ,盖慎之也。况今去周二千五百馀年,岂能有以信其必然哉!吾是以见古本之不可不存也。

    缪泳曰:“吴治字道舆,嘉兴县学生。其书藏于家,未刊行。”

    万斯大《周官辨非》二卷。

    陆元辅曰:“四明诸生万斯大充宗著,崇祯丙子举人。万泰履安之第六子也。从学于黄黎洲,究心经学,以《周官》为非周公之书,举其可疑者辨驳之,凡五十五则。或举吴氏之说,或独抒己见,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黎州极称许之,以为不意晚年见此奇特。”

    黄宗羲曰:“充宗生逢丧乱,不为科举之学,湛思诸经,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无由悟传注之失。” 所为书曰:《学礼质疑》二卷,《周官辨非》二卷,《仪礼商》二卷,《礼记偶笺》三卷。又辑《春秋》二百四十卷,烬于火。

    黄度《周礼五官说》:《宋志》五卷。

    叶适《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王与之曰:“山阴黄文叔有《五官解》,刊在浙东仓司。” 张萱曰:“宋绍熙间新昌黄文叔度著,始述五官而为之说,与孔、孟以理贯事者相发明。又以前准后由春秋、战国至宋,沿而别之。” 其叙乡遂、沟洫,辨二郑是非,又与永嘉陈君举《周礼说》相出入。叶适叙之。

    曹津“《周礼五官集传》五卷。”

    《嘉善县志》:“津字元会,岁贡生,官南安府儒学教授。《周礼集传》五卷,阙,《考工记》不解。”

    史浩《周礼天地二官讲义》:《宋志》“十二卷。”

    《中兴艺文志》:“孝宗为建王史浩分讲《周礼》,多启发孝宗称之。”

    王与之曰:“四明史直翁有《天地二官讲义》。”

    王应麟曰:“《周官讲义》十四卷,史浩为建王府直讲时撰,止于地官司关”

    按《史卫王讲义》一十四卷,自“冢宰” 至司关而止。余所抄者,文渊阁残本,系宋时雕板,第存七、八、九三卷而已。天官阙司书以前,地官、司徒亦阙其半,小司徒之后皆无之。此非完书,度储藏者寡,不审海内尚有别本否也?

    魏校《周礼天官沿革传》六卷。

    周必大《周礼庖人讲义》一篇。

    按:益公于经筵进讲,载《承明稿》。

    曹叔远《周礼地官讲义》。

    王与之曰:“永嘉曹叔远,字器远,有地官遂人,至槁人讲义。”

    王廷相“《周礼》九。”一篇。

    江与山《周礼秋官讲义》。《宋志》一卷。

    尹躬《冬官解》。

    王应电《冬官解》一卷。

    应电《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冬官考工记》一篇。

    郑康成曰:“此篇司空之官也。《司空篇》亡,汉兴,购求千金不得。此前世识其事者录记以备大数耳。” 《南齐书》,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王冢,获竹𥳑书,青丝编𥳑,广数分,长二尺。有得十馀简,以示王僧虔曰:“是蝌蚪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

    贾公彦曰:“周衰,诸侯恶典籍之害己者,皆灭去之。《司空篇》亡已久,有人尊习旧典,录此三十工,以为《考工记》。虽不知其人,又不知作在何日,要知在于秦前,是以遭秦灭典籍,韦氏、裘氏等阙也。”

    张舜民曰:“《考工记》之文,可谓文矣。” 或以为周公之文,然乎?亦三代之文,汉诸儒不及矣。

    郑锷曰:“司空之职,用是以考百工之事,其篇亡,其记存。汉儒刘歆校理秘书,得之以备司空之阙。” 易祓曰:“《考工记》非周书也。言周人上舆而有梓匠之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室重屋之制,言沟洫浍川非遂人之制,言旗旗旟旐非大司马、司常、巾车之制,视周典大不类。” 又曰:“三十工有以人名者,有以氏名者,有以事” 名者,惟《画缋职》独言所职之事。其他如舆人、轮人之类,则以人名之,谓工以巧为能,不必责之世守也。如筑氏、冶氏之类,则以氏名之,谓官有世功,族有世业,必世习之为贵也。然攻木无称氏,攻金抟埴无称人者,盖制木必以巧,而金土贵乎世习,宁非记者深得先王之意乎?

    林希逸曰:“《周礼》六官阙其一,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足之。《考工》之文,自与五官不同。予尝以此为造物之巧,毕竟五官文字,俱同一律,《考工》之文又奇足,以此书似造物有意也。或曰:轮人、舆人、弓人、庐人、匠人、车人、梓人。此攻木之工七也,筑氏、冶氏、凫氏。”

    考证

    “栗氏、段氏、桃氏,此攻金之工六也;函人、鲍人、韗人、韦氏、裘氏,此攻皮之工五也;画人、缋人、锺人、筐人、栗氏,此设色之工五也;玉人、栉人、雕人、矢人、磬氏,此刮磨之工五也;陶人、旊人,此抟埴之工二也。” 以上共三十一人。又五官之中,天官则有掌皮、司裘,地官则有鼓人、廛人、掌节丱人、角人、羽人、掌染艸,春官则有典瑞、“典同、磬师、钟师、巾车、车仆、司常,《夏官》则有射人、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缮人、服不氏、射、岛氏,《秋官》则有职金、柞氏、庭氏,以上共三十人,则是冬官之属六十,未尝亡也。” 此说亦佳。但以文论,则《考工》自是《考工》,《周礼》自是《周礼》。又曰:“《周礼》六官,其五官体制皆同,而《冬官》以《考工记》补之,又自一体,似造物” 之意,特亡彼而存此,以成此《经》之妙也。其文简当,非汉文字之比。汉人以金帛募书,多有伪作。如此等文字,非后世铅椠书生所及。

    又曰:“《考工记》不特为周制也,尽记古百工之事,故《匠人》以世室、重屋、明堂并言之,三代制度皆在此也,但书不全矣,此书续出,阙略不全,不止韦氏、裘氏、段氏等官而已,其先后次序,亦是参错不齐。如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若以序言,当在上篇,今梓、庐、匠、车、弓皆在下篇,而其序亦自不同。又画、缋二官而止曰‘画缋之事’” ,《玉人》亦然。意其全书,凡曰“之事” 者,皆总言之,其列官自别,即车人之事,又有车人为某为某可知也。况一官非止一事,如轮人、《梓人》《匠人》、车人皆一官之名,而分主数事,惜乎其不全见也。

    郑敬仲曰:“《记》之所载,自王公、士大夫以至于农夫妇功,皆有职于国者也。而百工者,事职之所主,故列于事官而为之属也。然上无道揆则下无法守,朝不信道则工不信度。三公坐而论道则上有道揆而朝信道,此道德之所以明也。士大夫作而行之,则下有法守而工信度,此风俗之所以同也。先王之时所以同” 风俗者,尤谨于百工,以其衣服器用之所由出也。然则其可不属之官乎?

    赵溥曰:“先王建官,始于天官掌邦治,至冬官而经理之事终矣。名官以冬,此其旨也。工,百工也;考,察也。以其精巧工于制器,故谓之工;以其所制之器从而察其善不善,故谓之考。小宰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则冬官之事不止于制器,记者止谓之考工何也?郑注云:‘此篇司空之官也。《司空篇》亡,汉兴,购求千金’” 弗得,此前世识其事者记录以备大数尔。然秦火之后,司空居四民时地利之事亡矣,先儒据所闻者记之而已。今观所记,如营国为沟洫等事,尚有居四民时地利之遗意,但不若制器之为详,岂非当时诸儒于先王制器之法,闻之颇悉,故记之特备欤?至于有一二可疑者,意其古制不可悉闻,则间自为说,以补其亡尔。苟于理未大戾,当尊《经》可也。

    王与之曰:《冬官》亡,汉儒补以《考工记》,司空果亡乎?以《周官》司空之掌考之,司空未可云亡也。夫《周官》言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凡《经》言田莱沟洫都邑者,非邦土而何?农工商贾市井里室庐者,非居民而何?桑麻谷粟之所出,山泽林麓之所生,非地利而何?《考小宰》言六官设属,各有六十,治官之属六十有三,教官之属七十有九,礼官之属七十有一,政官之属六十有六。意者秦火之馀,𥳑编残脱,司空之属错杂五官之中,先儒莫之能辨,遂以《考工记》补之,其实司空一官,未尝亡也。夫《考工记》可以补《周官》者,非三十工之制,有合周之遗法也。独《考工》之序,其议论有源委,非深于道者莫能之。夫论百工之事,不止于工上立说,而本于王公士大夫,则知工虽末技,非王公发明乎是理,士大夫推而行之,其艺固不能以自成。下而及于商旅农妇,则知工虽有巧,非商旅之贸迁货物,农功之饬力地财,妇工之化治丝麻,其材于何而取给也?创此者有知,述此者有巧。业则传于世守,功则归于圣人,工何尝独立于天地间,能使器利用便?惟此等议论近古,是以发明圣经之秘,此所以取而为《补亡》之书也。如舍此而索于制度之末,则论周人尚舆,奚及于上梓、上匠之制?论周人明堂,奚取于世室、重屋之制?言沟洫浍川,非遂人之制也;言旗旗旟旐,非《司马》《司常》《巾车》之制也。其他纤悉,有不可尽信者甚多,概以为周家之制度,岂其然乎?王应麟曰:“《考工记》或以为先秦书。而《礼记正义》云:‘孝文时求得《周官》,不见《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记》补之。《汉书》谓河间献王得之,非孝文时也’。” 《序录》云,“李氏上五篇,失《冬官》一篇,取《考工记》补之。《六艺论》云‘壁中得六篇’,误矣。齐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王冢,获竹” 𥳑书青丝编𥳑,广数分,长二尺,有得十馀𥳑,以示王僧虔,僧虔曰:“是科斗书。” 《考工》

    记,《周官》所阙文也'。汉时《科斗书》已废,则记非博士作也。

    叶时曰:“六经更秦火,缺裂而不全者多矣。《书》亡四十三篇,《周雅》亡六篇,《鲁雅》亡六篇,不独《周礼》为然。夫秦人之心何心哉?己则不行先王之道,而恐天下后世之人执经以议己,故取圣经而置之烈焰,使后世不及见全书,安得不追仇于秦火之酷?虽然,《六经》无全书,固可以为秦人之罪;而《周礼》一经不得其全,不可” 独咎秦人也。盖自王道既衰,霸图迭起,入春秋以来,周公之礼虽不尽用,而犹可尽传;《周礼》之经虽不尽行,而犹可尽见。战国暴君污吏,将欲肆其所为,以求遂其所欲,恶其害己而去其籍。故至孟子之时,井田之问,爵禄之问,孟子已不得其详。战国诸侯之酷,盖已先秦火矣。汉室龙兴,山岩屋壁之间,稍稍间出。《周礼》六官,缺一而五存。天之未丧斯文亦幸矣。河间献王得之,不啻如获圭璧,不吝千金重募求全书,献王之意厚矣。然全书竟不可得,献王恨之,乃求《考工记》以足其书,谓可以备《周官》之缺。不知以记而补《周礼》,何异拾贱医之方,以补卢扁之书。庸人案之,适足为病。《五官》尚存,武帝且以为末世渎乱不验之书,则武帝之忽略圣经,未必不自《考工记》一篇启之也。嗟夫!《书》亡而张霸伪书作,《诗》亡而束晰补亡,诗作,适资识者一捧腹耳,曾谓《考工记》而可补《礼经》乎?且百工,细事耳,固非《周官》所可无,而于《周官》设官之意何补?又况《秋官》有典瑞、玉人,不必补可也;《夏官》有量人、匠人,不必补可也。《天官》有染人、锺氏、㡛氏,虽缺何害乎?《地官》有鼓人、鲍人、韗人,虽亡何损乎?虽无车人而巾车之职尚存,虽无弓人而司弓矢之职犹在。匠人、沟洫之制已见于《遂人》,鼓人、射侯之制已见于射人,有如攻皮之工五,既补以三,而又阙其二,不知韦氏、裘氏,岂非《天官》司皮掌裘之职乎?《周礼》无待于《考工记》,献王以此补之,亦陋矣。大抵献王之补亡也,汉儒之习未脱也。《乐记》一篇,欲以备《乐书》之阙,《考工记》一篇,欲以补《礼书》之亡,献王之见然尔。然而《周礼》废兴,有不系是。昔者仲孙湫来省难,退而曰:“鲁犹秉《周礼》,未可动也。” 且鲁与春秋之时,非能尽秉《周礼》者也。然于《周礼》虽未能尽用,苟未至于尽亡而亦可以立国。《周礼》六官虽缺其一,不犹愈于尽亡乎?后世诚能因五官之存,而讲求《周礼》之遗典而施行焉,则西周之美可寻矣。而况《冬官》之书虽亡,《冬官》之意实未尝亡也。“太宰事典,以冨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小宰事职,以冨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则《冬官》之意在《周礼》可考也,书之“《周官》,可覆也。” 观此,则司空职虽亡而未尝亡,《考工记》不必补也。然既以《考工记》为不必补,则百工之事亦不必问也。

    黄震曰:“‘《考工记》本《尚书》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之说,而名各官。郑注云:‘《司空篇》亡,汉兴,购千金弗得,先儒据所闻记之’。” 王次点曰:“以《周官》司空之掌考之,《司空》未可以为亡也。考《小宰》言六官设属各有六十,今治官之属六十有三,教官之属七十有八,礼官之属七十,政官之属六十有九,刑官之属六十有七,意” 者𥳑编错杂,先儒莫之能辨,遂以《考工记》补之,其实司空一官未尝亡也。愚按《周礼》出于汉末,郑氏谓汉兴,购求《司空篇》不得,恐未可信。今以五官所馀之数,合《考工》三十之数目,可足本篇六十,而谓先儒莫之能辨,此岂难见之事,而先儒莫之能哉?或疑此书正因晚出,故为错脱,以示其为古,未知然否。然五官之属,皆差互不伦,非特司空一官而已也。

    朱申曰:“《冬官》不名司空而名《考工记》者,盖汉儒名之也。”

    丘浚曰:“自《周礼》出于汉,六官而亡其一。世儒以《考工》补《冬官》,亡,未始有异议者。” 宋淳熙中,俞廷椿始著《复古编》,谓《司空》之篇,实杂出于五官之属,且因《司空》之复,而六官之讹误亦遂可以类考。嘉熙间,王次点复作《周官补遗》。元泰定中,丘葵又参订俞、王二家之说,以为成书。吴澂作《三礼考注》,首以是言,且谓“《冬官》未” 尝亡,而《地官》之文实亡也。由是以观,则冬官本未尝亡,所亡者《冬官》首章所谓“惟王建国” 至“以为民极” 二十字,及“乃立冬官司空” 至“邦国” 二十字,及“大司空之职” 、“小司空之职” 二条,亦如《虞书》之《舜典》,实未尝亡,特失其曰“若稽古” 以下二十八字耳。然自隋、唐以来,立为六部,以率学校属礼部,财赋属户部,行之实亦良便。后世有志复古以致太平者,师周公之意,而不泥其故迹可也。此丘氏之说,则是以《冬官》断乎其未尝缺,而所缺者特四十字及两条耳。今圣明在上,宜申命礼官补其四十字之缺,暨俞、王诸儒所摘拟者,而并缀《考工记》于末,以无失汉儒搜补之初意,讵非完然?六。

    典全书哉

    李黼曰:“篇中三十工,实古《冬官司空》之遗文,但篇首八节为记者之序,后人之所作也。”

    陈深曰:“《考工记》其殆邃古之书,而周人辑之者与?百籍皆有伪,独此书以伎故傲然于秦焰之间,后之儒者亦鄙以伎,非刘氏之补,则天下亦以伎而弃之矣。刘氏之功亦伟也。”

    郝敬曰:“《周礼》有《考工记》,亦犹《仪礼》诸篇终各系以《记》也。” 世儒不疑《仪礼》之记为添补,何独于《周礼》疑之?

    焦竑曰:“《考工记》作于先秦,纪古百工之事,汉人以补《周礼》《冬官》之阙,不知《周礼》乃周公未成之书,《冬官》之阙,安可以《考工记》补之而取缀锦之诮也?” 钱𠷓曰:“《周官礼》而外尚有《周政》六篇,《周法》九篇,要亦周家一代之典也。若《曲礼》《仪礼》《明堂》《阴阳》诸记,不知作者。独《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是传周公所作,今所存止穰” 苴杂乱之文五篇而已,其详不可复睹。以愚论之,《周官礼》特举大纲,未分节目,故治官之外,别为《周政》六篇;宗伯之外,别为《仪礼》《曲礼》诸篇;夏官之外,别为《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司寇之外,别为《周法》九篇:是皆经礼之外,分流疏节者也。然则《考工记》者,当亦《冬官》之外别具一书,详其条目,以遗后人者也。

    又曰:考工之属皆称人,百工之执艺者也。犹《天官》之“酒浆笾羃,《司徒》之胥贾邻肆,《宗伯》之瞽蒙嬼A,《司马》之方相、圉师,《秋官》之蛮闽夷貉,皆非以爵称也。”

    按:《考工记》,汉以补《冬官》之阙,然《周官》三百六十,多以士为之,若《记》之所云,直百工焉尔矣。夫玉府有工有贾,而巾车、弁师、追师、屦人之属,府史胥徒而外,咸有工以执事,亦犹天府典丝、典妇功、庖人、羊人马质之,各有其贾也。贾不与士齿,工顾可充司空之掌乎?典丝则颁丝矣,掌皮则颁皮革矣,槁人则掌六弓八矢四弩矣。是练丝者,工也;而颁丝外内者,考工者也。“函鲍韗韦裘者,工也;以式法颁皮革者,考工者也。刮磨攻木以为弓矢者,工也;而受财于职金以赍其工,书其等,乘其事,试其弓弩” 者,考工者也。以是推之,则《记》之所载三十工,郑氏以为司空之官,非矣。临川王介甫、新昌黄文叔均置考工不解,而俞氏、丘氏、何氏、舒氏、柯氏、金氏众说纷纶,各以己见移易,蔑有以《考工记》附于经者,然如轮舆、桃冶、弓车、庐梓诸人,其可废耶?

    杜牧《考工记注》二卷。

    陈祥道《考工解》。未见

    王与之曰:“天台陈用之有《考工解》。”

    林亦之《考工记解》一卷。未见

    刘克庄曰:“纲山先生名亦之,字学可,福清人,一号月鱼先生,艾轩先生之高弟。其论著句句字字,足以明周公之意。”

    王炎“《考工记解》一卷。”未见

    叶皆《考工记辨疑》一卷。

    《赤城志》:宁国县主簿临海叶皆孟我撰。

    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三卷。”

    林兆珂曰:“林氏《考工记》有图” ,盖宗《三礼图》而祖汉儒郑康成辈,非无据也。

    赵溥《兰江考工记解》未见

    王与之曰:“金华赵溥有《兰江考工记解》。”

    郑宗颜《考工记注》一卷。

    按:万历重编《内阁书目》有之,叶氏菉竹堂作《周礼讲义》,合王荆公《讲义》共一卷。

    陈深“《考工记句诂》一卷。”

    徐应曾“《考工记标义》二卷。”未见

    林兆珂《考工记述注》二卷,《图》一卷

    兆珂《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焦竑“《考工记解》二卷。”

    张鼎思《考工记补图》二卷。未见

    陈与郊《考工记辑注》二卷。

    陆元辅曰:“与郊。字宁宇。海宁人。万历甲戌进士。官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

    《与郊自序》按:已另载,不重录。

    周梦旸“《考工记评》一卷。”未见

    郭正域《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林兆珂曰:“襄阳周启明氏本依谢叠山批点《檀弓》,旁用小圈标出章法、句法、字法,以便童子诵习。”

    徐昭庆“《考工记通》二卷。”

    昭庆《自述》。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陈仁锡《考工记句解》一卷。

    张睿卿《考工记备考》一卷。

    吴治《考工记集说》一卷。

    《治自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钱𠷓“《冬官补亡》三卷。”

    𠷓《自序》曰:“儒者言《考工》不足补《冬官》之阙,于是五家之文,并割五典以续其书。” 议者称其妄凭胸臆,决裂圣经,周公之罪人也。因谓《周礼》周公未成之书,摄政七年而一年有流言之变,居东二年而《鸱鸮》之诗作,《金縢》之书启,于是迎归而为破斧缺斨之役。及管蔡平而卜雒既迁,殷顽遂有明农之志矣。当成王在丰“作《周官》,在摄政七年之后,《传》称‘周公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而一代之典,疑尚未定,所谓《周礼》,若唐之《显庆》《开元礼》,未尝见诸行事者也。故封国建都之制,与《尚书》不大合’。” 予曰:“不然。《周礼》者,即韩献子适鲁所称《周礼》,尽在于鲁,先儒谓为周之旧典礼经者是也。汉承秦火燔灭之后,孝惠除挟” 书之律,遗书渐出。河间好古,献于孝武之世。孝成诏求遗书,刘氏为录《七略》入《汉志艺文》中。隋唐之志,《周官经》外,犹有《周政》六篇,《周法》九篇,今其书不复存。《诗》亡《笙诗》六篇,《易》亡《蓍图》《占法》诸篇,《书》亡四十一篇,而《周礼》仅亡《冬官》一篇,亦已幸矣。其佚不可得详,其义乃稍稍见于五经六艺之文,其官名或颇与五官之属异。如《月令》称“工师、舟牧” ,《国语》称“匠师、工人” ,《左传》“圬人” 、“工正” 之属,皆《周官经》无有而义不可入。五官之职,审为《司空官》逸名无疑。予故汇集其文与其义疏而注之。《冬官》既亡,其详不能尽存。然五家之儒割裂旧文,五官几于尽亡,而《冬官》犹不存者。故予欲使五官尽复,而《冬官》之义未尽也。

    按:说《周礼》者言冬官不亡,散见五官中,故自临川俞氏后,多以意取五官之属强补冬官。独平湖钱氏据《尚书大小戴记》《春秋内外传》,补亡凡二十有一:曰“司空,曰后稷,曰农正,曰农师,曰司商,曰甸人,曰火师,曰水师,曰舌人,曰工人,曰舟虞,曰匠师” ,则本诸《国语》;曰“寄” ,曰“象” ,曰“狄鞮” ,曰“译” ,则本诸《王制》;曰“野虞” ,曰工师,曰“‘舟牧’,则本诸《月令》;曰工,曰圬人” ,则本诸《左氏传》。不袭前人之言,可谓温故知新者矣。

    朱襄《考工记后定》一卷。

    顾氏曰:依《记》文次序,自“轮舆至陶旊后定” 云者,取诸《后汉刘表传》中语也。

    亡名氏《周官郊祀图》《七录》二卷。

    夏休《周礼井田谱》:《宋志》“二十卷。”未见

    陈振孙曰:“进士会稽夏休撰。绍兴时表上之。淳熙中楼钥刻之。”

    陈傅良序。按:《序》已另载,不重录。

    楼钥《后序》。亦另载。

    魏了翁《周礼井田图说》

    程霆《周礼井田议》。未见

    项安世《周礼丘乘图说》:《宋志》一卷。未见

    郑景炎《周礼开方图说》。《宋志》一卷。未见

    吴龙征“《周官荒政十二解》一篇。”

    黄氏曰:惺初、吴氏,晋江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除“浙江道御史,谪通州判官,历户部主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