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十一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十二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十一卷目录

     经学部汇考一

      汉文帝一则 武帝建元二则 元朔一则 天汉一则 昭帝始元一则 宣帝本始一

      则 地节一则 元康一则 甘露二则 黄龙一则 元帝初元二则 成帝河平一则

      哀帝建平二则 平帝元始三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四则 明帝永平二则 章帝建初三则 元和一则 和帝永元二

      则 安帝永初一则 元初一则 顺帝永建一则 阳嘉二则 永和一则 质帝本初一

      则 桓帝建和一则 灵帝熹平二则

      魏明帝太和二则 景初一则 少帝甘露二则

      晋武帝泰始一则 咸宁一则 元帝太兴一则

      宋文帝元嘉一则

      齐武帝永明一则

      梁武帝天监三则 普通一则

      陈宣帝太建一则

      北魏道武帝天兴二则 明元帝泰常一则 太武帝神麚一则 孝文帝太和二则

      孝明帝熙平一则 神龟一则 孝武帝永熙一则 孝静帝武定一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则 孝昭帝皇建一则 后主天统一则

      北周武帝建德一则 宣政一则

      隋文帝开皇二则 炀帝大业二则

    经籍典第三百十一卷

    经学部汇考一

    文帝 年始置五经博士

    按《史记》《汉书、文帝本纪》皆不载。按《后汉书翟酺传》: “初,酺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五经》博士。武帝 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 子万数。”

    武帝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文帝时,未遑庠序之事。酺之此言,不知何据。按注虽云云然史记封禅书文帝使博士诸生中刺六经中作王制史记儒林传申公韩生等皆孝文时为博士则酺言巳有据但本纪失载耳

    按:扬子《法言学行》篇:“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 可乎?”

    《书》谓诸传记之书,“经”谓五经。汉文帝以《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博士,列学科而已,故云“世不尚。”

    武帝建元元年表章六经

    按《史记。武帝本纪》。不载。按《汉书武帝本纪赞》:“武帝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

    按《史记武帝本纪》,不载。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百官公卿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 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按《刘 歆传》,“歆移太常博士《书》曰:‘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 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 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 或为《颂》’”,相合而成。《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读之。按《儒 林传赞》,“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 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寖盛,支叶蕃滋。 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路 然也。初书惟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

    元朔五年六月诏令礼官经典遗逸者求而举之

    按《史记武帝本纪》,不载按《汉书武帝本纪》,元朔五 年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乐崩坏, 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 官劝学,讲义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师古《儒林传注》曰:“举遗,谓经典遗逸者求而举之。”

    天汉四年孔安国献经书藏于秘府

    按《史记》《汉书》《武帝本纪》皆不载。按《刘歆传》,歆《移太 常博士书》曰:“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已远矣。 及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 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 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 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昭帝始元五年六月诏以经学未明令三辅太常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

    按:《汉书昭帝本纪》:“始元五年六月,诏曰:‘朕以渺身,获 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 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 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按《儒林传序》:“昭帝 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

    ====宣帝本始三年以授经帝师韦贤为丞相====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史记孝昭以来功臣侯 者传》:“韦贤,家在鲁,通《诗》《礼》《尚书》,为博士,授鲁大儒。入 为昭帝师,以为人主师。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

    地节三年选授皇太子经以孔霸迁詹事丙吉为太傅疏广为少傅

    按《汉书宣帝本纪》,地节三年四月戊申,立皇太子。 按《孔光传》:“宣帝时,孔霸为大中大夫,以选授皇太子 经,迁詹事,高密相。”按《疏广传》,“地节三年,立皇太子, 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 为太傅。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

    元康三年诏以张贺辅导经术功追赐谥封侯

    按《汉书宣帝本纪》,元康三年诏曰:“故掖庭令张贺,辅 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封贺所子 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为阳都侯,追赐贺谥曰阳都 哀侯。”

    甘露元年召五经名儒大议殿中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儒林传》:“宣帝选郎十人 从受《穀梁》。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馀岁,皆 明习。迺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 平《公羊》《穀梁》同异。”

    甘露三年三月诏诸儒讲《五经》同异于石渠增立博 士。

    按《汉书宣帝本纪》:“春三月己丑,诏诸儒讲《五经》同异, 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迺 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穀梁春秋》博士。”按《刘向 传》: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等 并进对讲,论五经于石渠。

    师古曰:《三辅旧事》云:“石渠阁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秘书。”

    按《刘歆传》,“歆移太常博士书,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 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皇帝犹复广立《穀梁春秋》 《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何则?与 其过而废之也,宁过而立之。”按《薛广德传》,“广德以 《鲁诗》教授楚国,龚胜舍,萧望之,荐广德经行宜充本 朝为博士论。”石渠按,《韦元成传》,“元成受诏与太子 太傅”萧望之及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条奏 其对。按《儒林施雠传》:“仇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与 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及贺为少府,于是荐仇。诏拜 仇为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

    按《儒林梁丘贺传》:“贺子临为黄门郎,甘露中奉使。”

    “问诸儒于石渠。临学精熟,专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 《五经》,闻临说,善之。”按《儒林欧阳生传》:“欧阳大小夏 侯氏学,皆出于兒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至曾 孙高子阳为博士。高孙地馀长宾,以太子中庶子授 太子,后为博士论。”石渠按:《儒林林尊传》:“尊事欧阳 高为《博士论》。”石渠按:《儒林周堪传》:“堪字少卿,齐人 也,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霸为博士,堪译官令论,于 《石渠经》为最高。”按《儒林张山拊传》:“山拊事小夏侯 建,为博士,论石渠。陈留假仓,以谒者论石渠。”按《儒 林王式传》:“山阳张长安幼君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 沛褚少孙亦来事式,问经数篇。张生、唐生、褚生皆为 博士。张生论右渠至淮阳中尉。初,薛广德亦事式”,以 博士论石渠。按《儒林孟卿传》:“戴圣号小戴,以博士 论石渠。”闻人通汉,以太子舍人论石渠。又传赞,至 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 《穀梁春秋》。

    按《后汉书陈元传》:“元上疏曰:‘孝宣皇帝即位,为《石渠 论》,而穀梁氏兴’。”

    石渠阁以藏秘书,在未央殿北。宣帝甘露三年,诏诸儒韦元成、梁丘贺等讲论五经于石渠也。

    按《翟酺传》:“初,酺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五经 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 者滋盛,弟子万数。”

    宣帝甘露三年,诏诸儒讲《五经》于殿中,兼平《公羊》《穀梁》同异,上亲临决焉。时更崇《穀梁传》,故言“六经”也。

    按《玉海》:“甘露三年三月,诏诸儒讲论五经同异,《易》则 施雠、梁丘临,《书》则周堪、张山拊、林尊、欧阳地、馀假仓, 《诗》则韦元成、张生、薛广德,《礼》则戴圣、戴德、闻人通,汉, 《穀梁》则萧望之、刘向、尹更始。”

    黄龙元年增五经博士员及博士弟子员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百官公卿表》。建元五年 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按 《儒林传序》。“昭帝时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倍 增之。”

    元帝初元二年以萧望之导经术功赐爵关内侯

    按《汉书元帝本纪》:初元二年冬,诏曰:“国之将兴,尊师 而重傅。故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经书,厥功茂 焉。其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朝朔望。”按《萧望之 传》,望之为太傅,以《论语》礼服授太子。元帝即位,赐望 之爵关内侯元帝初元 年,通一经者皆复,郡国置五经百石卒 史。

    按《汉书元帝本纪》,不载。按《儒林传序》:“元帝好儒,能 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 国置五经百石。”卒史。

    成帝河平三年秋八月诏光禄大夫刘向及其子歆校经传讲六艺

    按《汉书成帝本纪》:“河平三年秋八月乙卯,光禄大夫 刘向校中秘书。”按《艺文志》:成帝时,诏光禄大夫刘 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按《刘向传》:“成帝即位,上方精 于诗书,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按《刘歆传》:“歆字子 骏,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待诏宦者,署为黄 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 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

    哀帝建平元年刘歆复领五经

    按《汉书哀帝本纪》,不载。按《刘歆传》,“哀帝初即位,歆 为侍中大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复领五 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

    建平 年,令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经义。

    按《汉书哀帝本纪》,不载。按《刘歆传》,“歆欲建立《左氏 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令歆 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

    平帝元始三年令校学置经师一人序庠置孝经师一人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三年夏,立官稷及学官,郡国 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 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

    “元始五年正月,征天下以五经教授者,遣诣京师”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五年春正月,征天下通知逸 经、古记、天文、历算、锺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 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 京师,至者数千人。”按《王莽传》,“元始四年,莽奏起明 堂、辟雍、灵台,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艺教 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文》《毛诗》《周官》《尔雅》、天文、 《图谶》《锺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 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 中,将令正乖谬壹异说云。本纪称五年此称四年者莽奏于四年至五年正月

    始举行耳

    按《后汉书儒林董钧传》:“钧,元始中举明经,迁廪牺令。”

    《前书》:“平帝元始五年,举明经。”

    元始 年,增立《五经》博士,置《六经》祭酒。

    按《汉书元帝本纪》不载。按《儒林传赞》:“自武帝时立 五经博士,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 书》。”

    按《后汉书苏竟传》:“苏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也。平帝 世,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

    王莽置《六经》祭酒,秩上卿,每经一人竟为讲书祭酒。

    后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立五经博士十有四家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徐防传》,“汉承乱秦, 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 博征儒术,开置太学。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 十有四家。”

    《汉官仪》曰:“光武中兴,恢弘稽古,《易》有施孟、梁丘贺京房,《书》有欧阳和伯、夏侯胜建,《诗》有申公、辕固、韩婴,《春秋》有严彭祖、颜安乐,《礼》有戴德、戴圣,凡十四博士,太常差选有聪明威重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也。”

    《建武 年》,载“经牒秘书二千馀两。”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初,光武 经牒秘书载之二千馀两,自此以后,参倍于前。 建武十九年,以桓荣、何汤入授皇太子经。驾幸太学, 会博士辩明经义。”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桓荣传》,建武十九 年,年六十馀,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 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世祖从容问汤“本 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诏桓荣拜为议郎, 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 称善,拜为博士。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 被服儒衣,温恭蕴藉,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 辞长胜人,儒者莫及。特加赏赐。

    建武 年征试博士,大会群臣说经。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儒林传》:“戴凭,字次 仲,汝南人。年十六,郡举明经,征试博士,拜郎中。时诏 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凭对曰: ‘博士说经,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 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解释,帝善之。”

    明帝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置五经师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九年四月,诏为四姓小侯 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按袁宏《汉纪》,“永平中,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 功臣子弟,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 小侯。”

    永平十五年三月命皇太子诸王说经帝自制五经 章句令桓郁较定于宣明殿。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十五年三月,幸孔子宅,祠 仲尼及七十二弟子,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 按《桓郁传》,帝东巡过鲁,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 弟子,亲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帝自制《五家要 说》章句,令桓郁较定于宣明殿。其后,帝亲于辟雍,自 讲所制《五行章句》。已,复令郁说一篇。帝谓郁曰:“我为 孔子,卿为《子夏》,起予者,商也。”又问郁曰:“子几人能传 学?”郁曰:“臣子皆未能传学,孤兄子一人学方起。”帝曰: “努力教之。”有起者即白之。

    章帝建初元年诏贾逵入讲经传于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按《贾逵传》:“肃宗立,降意 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逵入讲北 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出《左氏传》大义长 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书奏,帝嘉之,赐布五百 匹,衣一袭。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 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建初四年十一月,诏诸儒诣白虎观讲五经同异。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诏曰:盖 三代导人,教学为本。汉承暴秦,褒显儒术,建立五经, 为置博士。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孝宣 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 书,后又立京氏《易》。至建武中,复置颜氏、严氏《春秋》《大 小戴礼》博士。此皆所以扶进微学,尊广道艺也。中元 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永平元年,长 水校尉倏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 正经义,颇令学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 忧也’。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于 戏,其勉之哉’!”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 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 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 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按《杨终传》,“终为议郎, 上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 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人体。宜如石 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 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 以终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 得与于白虎观焉。”按《班固传》:“天子会诸儒讲五经, 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按《丁鸿传》,“建初四 年,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 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 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 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叹美焉。时人叹 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数受赏赐,擢徙校书。

    广平王羡,明帝子也。《东观记》曰:与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卫士令贾逵等集议也。白虎门名于门立观,因以名之焉。《东观记》曰:“上叹嗟其才,号之曰‘殿中无双’。”丁孝公赐钱三十万。《续汉书》亦同,而此书独作,时人叹也。

    按《鲁恭传》:“肃宗集诸儒于白虎观,恭特以明经召与 其议。”按《儒林魏应传》:“会京师诸儒于白虎观,讲论 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难问。侍中淳于恭奏之,帝亲临 称制,如石渠故事。”按《儒林李育传》:“育字元春,建初 元年拜博士,四年,诏与诸儒论五经于白虎观。”按 《儒林传序》:“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 月乃罢。”按《儒林传序》,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 命史臣著为《通义》。

    即《白虎通》义是。

    建初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四经》。”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按《贾逵传》,“建初八年,迺 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 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人为 千乘王国郎,朝夕受业黄门署,学者欣欣羡慕焉。”

    元和三年三月己卯上巡狩之赵引见鲁丕难问经传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三年春正月丙申,北巡狩。三 月己卯,进幸赵。”按《鲁恭传》:“弟丕,性沉深好学,遂兼 通五经,为当时名儒。门生就学者常百馀人,关东号 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 问难经传,厚加赏赐。

    和帝永元十一年召诸儒鲁丕等说经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按《鲁恭传》:弟丕兼通五 经。永元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时侍中贾逵荐

    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
    考证
    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说难数事,帝善丕说,罢

    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丕因上疏曰:“臣闻说经者, 传先圣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 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

    永元十四年,司空徐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 章句,以悟后学,上疏诏从之。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按《徐防传》,“永元十四年, 拜司空。防以经学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 学,上疏曰:‘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 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嬴秦,经典废绝, 本文略存,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征儒术, 开置太学。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四家, 设甲乙之科,以劝勉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善 者也。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依章句,诚 非诏书实选本意。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 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 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五经》 各取上第六人,虽所失或久,差可矫革’。”诏书下公卿。 皆从防言。

    安帝永初四年诏谒者刘珍及马融等校定东观五经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春二月乙亥,诏谒者刘珍及五 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 误,是正文字。按《刘珍传》,“永初中为谒者仆射,邓太 后诏使与校书郎刘𫘦𬳿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 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元初六年邓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邓氏子孙为开邸第教学经书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按《邓皇后本纪》,元初六 年,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 上四十馀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馀人,并为开邸 第,教学书经。乃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曰: “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五经衰缺, 不有化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也。”

    顺帝永建四年左雄上言宜崇经术帝从之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按《左雄传》。“永建四年。雄 上言。宜崇经术。缮修太学。帝从之。”

    阳嘉元年七月丙辰以太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左雄奏海内名儒为博士者加其俸禄及谢廉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拜童子郎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阳嘉元年七月丙辰,以太学新 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增甲乙科,员各十人,除郡 国者儒九十人,补郎、舍人。”按《儒林传序》,“顺帝感翟 酺之言,迺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 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 除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按《左雄传》,“阳嘉元年,雄 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 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 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 阳嘉 年,拜蔡元议郎,讲论《五经》异同。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按《儒林蔡元传》:“元字叔 陵,汝南南顿人也。学通五经,顺帝特诏征拜议郎,讲 论五经异同,甚合帝意。”

    永和元年诏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五经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按《伏湛传》,“无忌亦传家 学。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中书五经诸子 百家艺术。”

    质帝本初元年令郡国举明经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

    按《后汉书质帝本纪》:“本初元年夏四月庚辰,令郡国 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 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 次五人补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 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

    桓帝建和元年以赵典博学经书征拜议郎侍讲禁内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不载。按《赵典传》:“典博学经书, 弟子自远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荐,征拜议郎,侍讲禁 内。”

    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按《蔡邕传》,“邕以经籍去 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 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 日䃅,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 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 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 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陌。

    《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

    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三碑二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䃅、议郎蔡邕名。”

    按《儒林传序》:“熹平四年,灵帝迺诏诸儒正定《五经》,刊 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校,树之学门, 使天下咸取则焉。”

    古文谓孔子壁中书。篆书,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隶书亦程邈所献也。主于徒隶,从简易也。谢承书曰:“碑立太学门外,瓦屋覆之,四面栏障,开门于南,河南郡设吏卒视之。”杨龙骧《洛阳记》载朱超石与兄书云:“石经文都似碑,高一丈许,广四尺,骈罗相接。”

    熹平五年,令太尉刘宽讲经。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按《刘宽传》,熹平五年,代 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宴见宽,常令讲经。宽 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耶?”宽仰对曰:“臣不敢 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明帝太和二年六月诏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太和二年六月诏曰:‘尊儒贵 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 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 经学为先’。”

    太和四年春二月壬午,诏:“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 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太和四年二月壬午,诏曰:世 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趋,不 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 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 浮华不务本者,皆罢退之。”

    景初 年诏科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分受四经三礼

    按《三国志,魏明帝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景初中, 帝以高堂隆、苏林、秦静等老,恐无能传业者,乃诏曰: “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其科郎 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从光禄勋隆散骑常侍翰 林博士静分受《四经》《三礼》。”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夏 侯胜昔有言:“士病经术不明。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 俯”拾地芥耳。今学者能究极《经》道。则爵禄荣宠不期 而至。可不勉哉。

    少帝甘露二年帝幸辟雍诏群臣修明经典

    按《魏志少帝本纪》:甘露二年:“五月辛未,帝幸辟雍,诏 曰:‘吾以暗昧,爱好文雅,自今以后,群臣皆当玩习古 义,修明经典,称朕意焉’。”

    少帝   年“以荀𫖮执经赐爵关内侯。”

    按《魏志少帝本纪》,不载。按《晋书荀𫖮传》,“𫖮累迁侍 中,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赐爵关内侯。”

    武帝泰始元年诏取明经儒学为乐安王鉴燕王机师友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乐安王传》,武帝践祚,诏 曰:“乐安王鉴、燕王机并已长大,宜得辅导师友,取明 经儒学,有行义节检,使足严惮。”

    咸宁五年汲郡人得竹书经传诸书

    按《晋书武帝本纪》,“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 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馀万言,藏于秘府。”按《束晰 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 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 《易𦅸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𦅸辞》则异。卦下《易经》 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 《国语》三篇,言晋楚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 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 本纪称咸宁五年传称太康二年今从本纪

    元帝太兴四年置周易仪礼公羊博士

    按:《晋书元帝本纪》:“太兴四年三月,置《周易》《仪礼》《公羊》 博士。”

    文帝元嘉 年令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南齐书》高逸《沈𬴊士传》。 “元嘉末。文帝令尚书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 士。县以𬴊士应选。”

    武帝永明元年国学置诸经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按《陆澄传》,“永明元年,领 国子博士。时国学置郑、王《易》、杜服,《春秋》何氏、《公羊》、麋 氏,《穀梁》郑元、《孝经》。”

    武帝天监元年开五馆建国学总以五经教授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陈书儒林传序》云云。 “天监四年春正月癸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四年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今 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置五经博士各一人。”按《儒林传序》, “天监四年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 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朕日 昃罢朝,思闻俊异,收士得人,实惟酬奖。可置五经博 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内后进。”于是以平原明山宾、 吴兴沈峻、建平严植之、会稽贺玚补博士,各主一馆, 馆有数百生,给其饩廪,其射策通明者,即除为吏,十 数月间,怀经负笈者,云会京师。又选遣学生如会稽 云门山受业。庐江何引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 按《隋书百官志》,梁国学有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 十人,太学博士八人。又有限外博士员。天监四年,置 《五经》博士各一人。旧国子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 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不限人数。大同七年,国 子祭酒到溉等又表立正言博士一人,位视国子博 士,置助教二人。

    天监八年五月壬午诏“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可 量加叙录。”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八年五月壬午,诏曰:‘学以从 政,殷勤往哲,禄在其中,抑亦前事。朕思阐治纲,每敦 儒术,式闾辟馆,造次以之。故负帙成风,甲科间出。方 当置诸周行,饰以青紫。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 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微门, 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

    普通五年徐勉上五经典书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徐勉传》,“五礼列副秘阁 及五经典书各一通,缮写校定。以普通五年二月,始 获洗毕。”

    宣帝太建 年集名儒讲经承光殿

    按《陈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唐书陆元朗传》:“陈太建 中,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德明始冠,与下 坐。国子祭酒徐孝克敷经,倚贵纵辩,众多下之,独德 明申答,屡夺其说,举坐咨赏。”

    北魏

    太祖天兴二年初令五经置博士

    按《北魏书太祖本纪》:“天兴二年三月甲子,初令五经 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

    天兴 年,拜梁越上大夫,授诸皇子《经书》。

    按《北魏书太祖本纪》。不载按《儒林梁越传》:“太祖以 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

    太宗泰常八年四月至洛阳观石经

    按:《北魏书太宗本纪》云云。

    世祖神麚 年选李灵授皇太子经

    按《北魏书。世祖本纪》。不载。按《李灵传》。“神麚中。灵以 学优温谨。选授高宗经。”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亲问博士经义

    按:《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六年,幸皇宗学,亲问 博士经义。”

    太和十七年九月,幸太学,观《石经》。

    按,《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七年“九月壬申,幸太 学,观石经。”

    孝明帝熙平元年崔光授肃宗经

    按《北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按《崔光传》,“熙平元年 二月,太师高阳王雍等奏举崔光授肃宗经。”

    神龟元年诏校勘石经补其残缺

    按《北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按《崔光传》,光迁车骑 大将军仪同三司。神龟元年夏,光表曰:“《诗》称‘蔽芾甘 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又云:‘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传》曰:‘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不恤其人。是以《书》 始稽古,《易》本山火’。”观于天文以察时变,观于人文以 化成天下。安世记箧于汾南,伯山抱卷于河右,元始 孤“论,充汉帝之坐;孟皇片字,悬魏王之帐。前哲之宝 重坟籍,珍爱分篆,犹若此之至也。矧迺圣典鸿经,炳 勒金石,理为国楷,义成家范。迹实世模,事则人轨,千 载之格言,百王之盛烈,而令焚荒污毁,积榛棘而弗 扫,为鼯鼬之所栖宿,童竖之所登踞者哉!诚可为痛 心疾首,拊膺扼腕。”伏惟皇帝陛下孝敬“日休,自天纵 睿,垂心初学,儒业方熙。皇太后钦明慈淑,临制统化, 崇道重教,留神翰林,将披云台而问礼,拂麟阁以招 贤,诚宜远开阙里,清彼孔堂。而使近在城𬮱,面接宫 庙,旧校为墟,子衿永替。岂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京邑翼翼,四方是则”也。寻《石经》之作,起自炎刘,继以 曹氏典论,初乃三百馀“载,计末向二十纪矣。昔来虽 屡经戎乱,犹未大崩侵。”如闻往者刺史临州,多构图 寺,道俗诸用,稍有发掘,基蹗泥灰,或出于此。皇都始 迁,尚可补复,军国务殷,遂不存检,官私显隐,渐加剥 撤。播麦纳菽,秋春相因,地生蒿杞,时致火燎。由是经 石弥减,文字增缺,职忝胄教,参掌经训,不能缮修颓 堕,兴复“生业,倍深惭耻。今求遣国子博士一人,堪任 干事者,专主周视,驱禁田牧,制其践秽,料阅碑牒,所 失次第,量厥补缀。”诏曰:“此乃学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范将来,宪章之本,便可一依公表。”光乃令国子 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固、刘燮等校勘《石经》,其残缺 者,计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补治之于后灵太后废,遂 寝。

    孝武帝永熙三年春释奠诏于显阳殿讲经

    按《北魏书孝武帝本纪》:“永熙三年二月丙子,帝亲释 奠,礼先师。”按《儒林李同轨传》:“同轨学综诸经,永熙 三年春释菜,诏延公卿学官于显阳殿,敕祭酒刘𫷷 讲《孝经》,黄门李郁讲《礼记》,中书舍人卢景宣解《大戴 礼》《夏小正》篇。时广招儒学,引令预听。同轨经义素优, 辩析兼美,而不得执经,深为慨恨。”按《刘芳传》:“芳子 怿,怿”弟𫷷领国子祭酒,出帝于显阳殿讲《孝经》,𫷷为 执经,虽酬答论难未能精尽,而风采音制,足有可观。

    按《李孝伯传》:“郁字永穆,永熙三年春,显阳殿讲礼。”

    记。诏郁执经,解说不穷。群难锋起,无废谈笑。出帝及 诸王公凡预听者,莫不嗟咨。

    孝静帝武定四年八月移洛阳汉魏石经于邺

    按:《北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北齐

    文宣帝天保元年八月诏以文襄帝所运石经移置学馆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元年八月,诏郡国修立 黉序,广延髦俊,敦述儒风。其国子学生亦依旧铨补。 往者文襄帝所运蔡邕石经五十二枚,移置学馆,依 次修立。”

    天保七年。召朝臣宴会。令以经义相质。亲自临听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不载按废帝本纪。天保七 年冬。召朝臣文学者。及礼官于宫宴会。令以经义相 质。亲自临听。太子手笔措问。在坐莫不叹美。

    天保 年以邢峙入授皇太子经。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不载。按《儒林邢峙传》:“天保 初,郡国孝廉授四门博士,迁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 太子。”

    孝昭帝皇建元年诏国子寺置生讲习经典以文襄帝所运石经即施列学馆

    按《北齐书孝昭帝本纪》。不载按《北史齐孝昭帝本 纪》。“皇建元年八月甲午。诏国子寺可备立官属。依旧 置生。讲习经典。岁时考试。其文襄帝所运石经。宜即 施列于学馆。外州太学。亦仰典司勤加督课。”

    后主天统 年征孙灵晖为国子博士授南阳王绰经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按《儒林孙灵晖传》:“天统 中,敕令朝臣推举可为南阳王绰师者。吏部尚书尉 瑾表荐之,征为国子博士,授南阳王经。”

    北周

    武帝建德六年诏儒生明一经以上者以礼发遣

    按《周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北史周武帝本纪》。建德 六年“九月壬辰。诏东土诸州儒生明一经以上者。并 举送州郡。以礼发遣。”

    宣政元年八月诏举经明行修者为孝廉

    按《周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八 月壬申,行幸同州,遣大使巡察诸州。诏制九条,宣下 州郡八曰:“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经明行修 者为孝廉。上州上郡岁一人,下州下郡三岁一人。”

    文帝开皇三年赐国子生明经者束帛

    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三年“十二月景戌,赐国子生 明经者束帛。”

    开皇 年,诏徐旷授《汉王谅经》。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唐书儒学徐旷传》:“隋开 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诏与汉王谅授经。”

    炀帝大业元年诏有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量准给禄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北史隋炀帝本纪》,大业 元年秋闰七月景子诏曰:“方今区宇平壹。文轨攸同。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乏孝秀。诸在家及 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典悦礼,学行优敏,堪膺 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 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 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

    大业 年。广召明经之士。悉集内省。共会讲论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儒林褚辉传》。炀帝时。征 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省。相次讲论。辉博辩无能屈 者。由是擢为太学博士。

    按《唐书儒学陆德明传》:“元朗,字德明,隋炀帝擢秘书 学士。大业间,广召经明士,四方踵至。于是德明与鲁 达、孔褒共会门下省,相酬难,莫能屈。”按《儒学徐文 远传》:“徐旷,字文远,隋大业初,礼部侍郎许善心荐文 远及包恺、褚辉、陆德明、鲁达为学官,擢国子博士,恺 等为太学博士。世称《左氏》有文远,《礼》有褚辉,《诗》有鲁 达”,《易》有陆德明,皆一时冠云。按《儒学孔颖达传》:“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 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