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36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六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六十三卷目录
经学部纪事一
经籍典第三百六十三卷
经学部纪事一
《家语》:齐太史子与适鲁,见孔子,孔子与之言,退而谓 南宫敬叔曰:“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错乱无纪,而 乃论百家之遗记,考正其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 《诗》述《书》,定礼理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垂训后嗣,以 为法式。其文德著矣。”
《史记》:太史公自叙:“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 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汉书刘歆传》:“孔子忧道之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纪 帝王之道。”〈凡记孔子事俱列于前〉
《阙里志》:“孔子六十八岁在卫,季康子迎孔子,孔子乃 归鲁。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 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修《春秋》,制《孝经》。 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史记孟子列传》:“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 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兖州府志》:鲁壁,即今至圣庙。《金丝堂记》曰:“孔子故宅, 大一顷,所居之堂,后世以为庙,此其地也。初,孔子九 世孙鲋,秦时为文通君。李斯议焚书,鲋觉走还,取其 《论语》”、《孝经》藏于壁中。至汉鲁恭王欲坏孔子故宅以 广其居,闻壁中金石丝竹之音,遂不敢坏。已而孔安 国发壁,得古文经书。金人崇立宣圣庙,以其故址为 “金丝堂”,肄乐舞于中。
《史记三王世家》:“公户满意,习于经术。最后见王,称引 《古今通义》,国家大礼,文章尔雅。”
《梁孝王世家》,褚先生曰: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 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 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 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召袁盎诸 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 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 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质,质者法天,亲其 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 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适孙;殷道大子死,立其弟。” 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 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也。宋宣公死,不立 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 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 《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 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 欲谁立?太后曰:“吾复欲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 立,正生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 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议出于 袁盎,使人来杀袁盎。袁盎顾之曰:“我所谓袁将军者 也,公得毋误乎?”刺者曰:“是矣。”刺之,置其剑,剑著身,视 其剑新治,问长安中削厉工。工曰:“梁郎某子来治此 剑。”以此知而发觉之,发使者捕逐之,独梁王所欲杀 大臣十馀人,文吏穷本之,谋反端颇见。太后不食,日 夜泣不止。景帝甚忧之,问公卿大臣,大臣以为遣经 术吏往治之乃可解。于是遣田叔、吕季主往治之。此 二人皆通经术,知大礼,来还,至霸昌厩,取火,悉烧梁 之反辞,但空手来对景帝。景帝曰:“何如?”对言:“梁王不 知也。造为之者,独其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 谨已伏诛死,梁王无恙也。”景帝喜,说曰:“急趋谒太后。” 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故曰:“不通经术,知古今 之大礼,不可以为三公。”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 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论,继《春秋》, 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 焉!
《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脩 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 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 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 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 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 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本六艺,立 《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脩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 儒者《淮阳宪王传》:宪王壮大,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帝甚 爱之。太子宽仁喜儒术,上数嗟叹,宪王曰:“真我子也。” 《郑弘传》:弘字稚卿,泰山刚人也。兄昌,字次卿,亦好学, 皆明经,通法律政事。
《丙吉传》:“吉奏记光曰:‘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己,在 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 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参 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 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遣宗 正刘德与吉迎曾孙于掖庭。
《王尊传》:“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 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 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 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师事郡文学官。 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转守 槐里,迁为东平王相。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 法度。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 玺书归舍,食已迺还。致诏后,谒见王,太傅在前说《相 鼠》之诗,尊曰:“毋持布鼓过雷门。”王怒,起入后宫,尊亦 直趋出就舍。
《盖宽饶传》:“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 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
《诸葛丰传》:“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 特立刚直。”
《孙宝传》:“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御 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 偫。宝自劾去,忠固还之,心内不平。后署宝主簿,宝徙 入舍,祭灶请比邻,忠阴察怪之,使所亲问宝:前大夫 为君设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为高节也。今两府高 士,俗不为主簿,子既为之徙舍,甚说,何前后不相副 也?”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一府莫 言,非士安得独自高?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 《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且不遭者, 可无不为,况主簿乎!”忠闻之甚惭,上书荐宝经明质 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大夫。平帝立宝为大司农。 会越嶲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 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祀宗庙。宝曰:“周公上圣,召 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 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 时大臣皆失色。
《毋将隆传》: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 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言:“古者诸侯方伯得 颛征伐,迺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 皆任其事,然后蒙赐。《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 威,损私力也。今贤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 公用给其私门,挈国威器,共其家备。民力分于弄臣, 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 也。孔子曰:‘奚取于三家之堂?臣请收还武库’。上不悦。” 《谷永传》:“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昭中,御史大 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数上疏 言得失。”
《王嘉传》:“嘉字公仲,平陵人,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 《循吏传》:“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 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 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
《游侠传》:“楼护字君卿,齐人。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 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 者咸爱重之,共谓曰:‘以君卿相之材,何不宦学乎’?由 是辞其父,学经传,为京兆吏数年,甚得名誉。是时王 氏最盛,宾客满门,五侯兄弟争名其客,各有所厚,不 得左右,惟护尽入其门,咸得其驩心。”
《王莽传》: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富平侯张纯等九 百二人,皆曰:“帝者之盛,莫隆于唐虞,而陛下任之;忠 臣茂功,莫著于伊周,而宰衡配之。所谓异时而兴,如 合符者也。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 今者,为九命之锡。”
班固自叙况生三子:伯、斿、稚、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 军王凤荐伯宜劝学,召见晏昵殿,容貌甚丽,诵说有 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 《尚书》《论语》于金华殿,诏伯受焉。既通大义,又讲异同 于许商,迁奉车都尉。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王、许子 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 《后汉书显宗孝明皇帝纪》:“显宗孝明皇帝,讳庄,光武 第四子也。母阴皇后。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 武奇之。建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十 九年立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
《和熹邓皇后传》。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 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 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 士耶?”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永元八年,入掖庭为贵人。十四年,立为 皇后。是时方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 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元兴元年,殇帝始生,百日 后迺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大 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昼省王政,夜则诵读。而患其 谬误,惧乖典章,迺博选诸儒刘珍等及博士议郎、四 府掾史五十馀人,诣东观雠校传记。事毕,奏御,赐葛 布各有差。又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 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 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记,上书安帝,帝从之。六年, 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五岁以上四 十馀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馀人,并为开邸第,教 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宫,抚循 诏导,恩爱甚渥。迺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 曰:“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承百王 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不有化导,将遂 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传》不云乎:‘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 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败过所从来 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以矫俗厉薄,反之 忠孝。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 故能束脩不触罗网。诚令儿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 诏书本意,则足矣。其勉之哉!
《隗嚣传》:“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
《顺阳怀侯嘉传》:“顺阳怀侯嘉,字孝孙,光武族兄也。父 宪,舂陵侯敞同产弟。嘉少孤,性仁厚,南顿君养视如 子。后与伯升俱学长安,习《尚书》《春秋》。”
《耿弇传》:“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弇少好学,习父业。” 〈注〉《袁嵩书》曰:弇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
《杜茂传》:“郭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长八尺,气力壮 猛,虽武将,然通诗书,多智略。”
《窦融传》:“融上疏曰:臣融年五十三,有子年十五,质性 顽钝。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 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循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迺 当传以连城广土,享故诸侯王国哉?”
《马援传》:援西归陇右,隗嚣与援共卧起,问以东方流 言及京师得失。援说嚣曰:“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 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 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 文辨,前世无比。”
《卓茂传》:“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 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 法,称为通儒。”
刘宣字子高安众侯崇之从弟。知王莽当篡乃变名 姓抱经书隐避林薮建武初乃出,光武以宣袭封安 众侯。
《刘宽传》: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每行县, 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 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 行,日有所化。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 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 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韦彪传》:“彪兄豹,豹子著,字休明,少以经行知名,不应 州郡之命。大将军梁冀辟,不就。”
《赵典传》:“典字仲经,少笃行隐约,博学经书,弟子自远 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荐,征拜议郎,侍讲禁内,累迁太 常。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辄咨问之,典据经正对,无所 曲折。每得赏赐,辄分与诸生之贫者。”
《郅恽传》:“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丧 过礼。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王莽时,寇 贼群发,恽乃仰占元象,叹谓友人曰:方今镇岁荧惑, 并在汉分翼轸之域,去而复来,汉必再受命,福归有 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
《朱浮传》,上光武书:“是以博举明经,唯贤是登。”〈注〉《汉官 仪》曰:博士,秦官也。武帝初,置五经博士,后增至十四 人。太常差选有聪明威重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其 举状曰:“生事爱敬,丧没如礼。通《易》《尚书》《孝经》《论语》,兼 综载籍,穷微阐奥。隐居乐道,不求闻达。身无金痍痼 疾,世六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赏赐,行应四科,经任, 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举。”
《梁统传》:“子松,字伯孙,少为郎,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 再迁虎贲中郎将。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 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无比。 松弟竦,字叔敬,少习孟氏《易》,弱冠能教授。后坐兄事, 与弟恭俱徙九真。既徂南土,历江湖,济沅、湘,感悼子 胥、屈原以非辜沈身,迺作《悼骚赋》,系元石而沈之。显 宗后”诏听还本郡。竦闭门自养,以经籍为娱,著书数 篇,名曰《七序》。班固见而称曰:“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 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
《冯绲传》:“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学《春秋》司马兵
法,后拜屯骑校尉绲弟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书》,善推步之术,拜降虏校尉。”
《刘般传》: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 人与般转侧兵革中,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论不 怠。其母及诸舅以子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积 如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 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 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
《周磐传》:磐字坚伯,汝南安成人,征士燮之宗也。祖父 业,建武初为天水太守。磐少游京师,学古文《尚书》《洪 范》、五行、《左氏传》。好礼有行,非典谟不言,诸儒宗之。居 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 迺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宋均传》:“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建武初为五 官中郎将。均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 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馀,调补辰阳 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 皆安之。”
《光武十王传》:沛献王辅,矜严有法度,好经书,善说京 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 通语。”
济南安王康子孝王香嗣。永初二年,封香弟四人为 列侯。香笃行,好经书。初,叔父笃有罪不得封,西平昌 侯昱坐法失侯。香乃上书分爵土封笃子丸、昱子嵩, 皆为“列侯。”
《东平宪王苍传》:“苍少好经书,有智思。为人美须䫇,要 带十围。显宗甚爱重之。永平十五年,帝以所作《光武 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以其 文典雅,特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诂。建初六年,苍上 疏求朝。明年,帝许之,赐以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明 年薨,诏封上苍自建武以来章奏及所作书、记、赋、颂”、 七言别字歌诗,并集览焉。
《乐恢传》:“恢长好经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 随之宫,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 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何敞传》:“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 六世祖比干,学《尚书》于晁错。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 由待以殊礼。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匡正。司徒袁” 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 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能为天官,意甚恶之, 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故 鸲鹆来巢,昭公有干侯之厄;西狩获麟,孔子有两楹 之殡;海鸟避风,臧文祀之,君子讥焉。今异鸟来于殿 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 《陈宠传》:永元十六年,代徐防为司空。宠虽传法律,而 兼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
《爰延传》:“延字季平,陈留外黄人也。清苦好学,能通经 教授。”
《孝明八王传》:“陈敬王羡博涉经书,有威严,讲论于白 虎殿。”
《崔骃传》:“骃高祖朝生子舒,舒小子篆,为郡文学,以明 经征诣公车。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莽宠以殊 礼,赐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于新世。后 以篆为建新大尹。”
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 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 名。
骃子瑗。瑗子实,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沈静,好典 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 公卿郡国举至孝笃行之士,实以郡国举,征诣公车, 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馀,论当世便事 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仲 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征拜议郎,复 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所著碑、箴、铭七言词文、表 记书凡十五篇。
《周燮传》:燮生而钦颐折额,丑状骇人,其母欲弃之,其 父不听曰:“吾闻圣贤多有异貌,兴我宗者,乃此儿也。” 于是养之。始在髫鬌,而知廉让。十岁就学,能通《诗》《论》。 及长,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 《姜肱传》: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 千馀人,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
《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 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震子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 隐居教授,年四十馀,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
《张皓传》:“子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 孝廉不就,辟高第,为御史。”
《栾巴传》:“巴字叔元,魏郡内黄人也。好道。顺帝世以宦 者给事掖庭,补黄门令。非其好,性质直,学览经典,虽 在中官,不与诸常侍交接。后阳气通畅,白上乞退,擢 拜郎中,四迁桂阳太守《刘瑜传》:“瑜字季节,广陵人也。高祖父广陵靖王。父辨, 清河太守。瑜少好经学,尤善图谶天文历算之术,州 郡礼请不就。延熹八年,太尉”杨秉举贤良方正,及到 京师上书。于是时诏召瑜问灾咎之征,指事案经谶 以对。执政者欲令瑜依违其词,而更策以他事。瑜复 悉心以对,八千馀言,有切于前,帝竟不能用。
《左雄传》:“永建四年,上言:宜崇经术,缮修太学。帝从之。 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 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 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 《周举传》:“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举 姿貌短陋,而溥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 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李固传》:“子燮字德公。初,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 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同郡赵伯英妻,贤 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 自太公以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豫藏 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 子,二兄被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 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 矣’’。”成感其义,乃将燮乘江东下,入徐州界内,令变名 姓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燮 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恒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 十馀年,灵帝时拜安平相。
《吴祐传》:“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恢,为南海太守。祐 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 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 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间,诚 先贤所慎也。恢乃止,抚其首曰:‘吴氏世不乏季子矣’’。”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担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垣 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 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 举孝廉。
《党锢传》:“刘淑字仲承,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 授,诸生常数百人。州郡礼请,五府连辟,并不就。永兴 二年,司徒种皓举淑贤良方正,辞以疾。桓帝闻淑高 名,切责州郡,使舆病诣京师。淑不得已而赴洛阳,对 策为天下第一。灵帝即位,宦官谮淑与窦武等通谋, 下狱自杀。”
魏朗字少英,会稽上虞人也。少为县吏,兄为乡人所 杀,朗白日操刀报仇于县中,遂亡命到陈国。从博士 郤仲信学《春秋图纬》,又诣太学授《五经》,京师长者李 膺之徒争从之。著书数篇,号《魏子》云。
窦武少以经行着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 显关西。
《循吏传》:“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 于长安,明习《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号为任圣童。 刘宠字荣祖,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 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 学,号为通儒。宠少受业,以明经举孝廉。”
《酷吏传》:“黄昌字圣真,会稽馀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 学宫,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就经学,晓习文法。” 《宦者传》:“吕强字汉盛,河南成皋人也。宦者李巡以为 诸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赂定 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迺白帝与诸儒共刻 五经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经一 定”,争者用息。
《文苑传》:“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也。习《韩诗》、孟氏《易》,教 授门徒常千馀人。恭善为文,著赋、颂、诗、《励学》凡二十 四篇。子牙少习家业,著赋、颂、赞、诔凡四十篇。”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学知名,教授数百 人。韶口辨。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 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 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 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
刘梁字曼山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 资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迺著破群论时之览 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 不愧心其文不存。”又著辩和同之论迺更大作讲舍 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 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
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也。少辨博,能属文,作《章华 赋》,虽多淫丽之辞,而终之以正,亦如相如之讽也。议 郎蔡邕深敬之,以为让宜处高任,迺荐于何进曰:“窃 见令史陈留边让,天授逸才,聪明贤智,髫龀夙孤,不 尽家训。及就学庐,便受大典。初涉诸经,见本知义,授 者不能对其问,章句不能逮其意。”
《独行传》:“谯元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 《春秋》,仕于州郡。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终述 之世,莫能修尚学业,元独训诸子,勤习经书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 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张云举重孝廉。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 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 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
《方术传》: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 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 质朴,人莫之识。
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舆人也。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 常数百人。
樊英,字季齐,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
唐檀,字子产,豫章南昌人也。少游太学,习京氏《易》、韩 《诗》《颜氏春秋》,尤好灾异星占。后还乡里,教授常百馀 人,著书二十八篇,名为《唐子》。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胶东人也。家贫贱,自为儿童,不 好戏弄。长习《韩诗》《公羊春秋》,尤锐思河、洛推步之术。 居建成山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时暴风震雷,有 声于外,呼穆者三,穆不与语。有顷,呼者自牖而入,《音》 状甚怪。穆诵经自若,终亦无他妖异。
韩说,字叔儒,会稽山阴人也。博通《五经》,尤善图纬。之 学举孝廉,与议郎蔡邕友善,数陈灾眚及赋奏颂连 珠。稍迁侍中。
华佗,字元化,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操闻 而召佗,佗求还取方,数期不反,操杀之。临死,出一卷 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敢受。佗不强与, 索火烧之。
《逸民传》: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少受业太学,通《五 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 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 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 问之,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 中。
《夜郎国传》:“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 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 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
《拾遗记》:“贾逵年五岁,明慧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 无嗣而归,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 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 谙诵 《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 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 逵曰:“忆昔姊抱逵 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 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及期年,经文通遍于闾 里间。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米盈 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亡倦,所谓舌耕也。”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 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 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缟以自照观。 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 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 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河” 洛秘奥 非正典籍所载,皆注记于柱壁及园林树木,慕学者 来辄写之,时人谓《任氏经苑》。
何休木讷多智,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及远 年古谚,历代图籍,莫不咸诵也。门徒有问者,则为注 记,而口不能说。作《左氏膏肓》《公羊废疾》《穀梁墨守》,谓 之《三阙》,言理幽微,非知机藏,往不可通焉。及成,郑康 成蜂起而攻之,求学者不远千里,赢粮而至,如细流 之赴巨海。京师谓康成为经神,何休为《学海》。
《高士传》:“申屠蟠字子龙,隐居笃学,治京氏《易》《严氏春 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
挚恂,字季直,伯陵之十二世孙也。明礼《易》,遂治五经。 博通百家之言,又善属文,词论清美。渭滨弟子扶风 马融、沛国桓𬴊等,自远方至者十馀人。既通古今,而 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尝慕其先人之《高 》,遂隐于南山之阴。初,马融如恂受业,恂爱其才,因以 女妻之。融后果为大儒,文魁当世,以是服恂之知人。 永和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颜闵,学拟仲舒, 文参长卿,才同贾谊,实瑚琏器也。宜在宗庙,为国硕 辅。由是公车征,不诣。大将军窦武举贤良,不就,清名 显于世,以寿终,三辅称奖。
《英雄记抄》:“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 俊》。州界” 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 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
何休木讷多智,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及远 年古谚,历代图籍,莫不咸诵也。门徒有问者,则为注 记,而口不能说。作《左氏膏肓》《公羊废疾》《穀梁墨守》,谓 之《三阙》,言理幽微,非知机藏,往不可通焉。及成,郑康 成蜂起而攻之,求学者不远千里,赢粮而至,如细流 之赴巨海。京师谓康成为经神,何休为《学海》。
《高士传》:“申屠蟠字子龙,隐居笃学,治京氏《易》《严氏春 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
挚恂,字季直,伯陵之十二世孙也。明礼《易》,遂治五经。 博通百家之言,又善属文,词论清美。渭滨弟子扶风 马融、沛国桓𬴊等,自远方至者十馀人。既通古今,而 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尝慕其先人之高, 遂隐于南山之阴。初,马融如恂受业,恂爱其才,因以 女妻之。融后果为大儒,文魁当世,以是服恂之知人。 永和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颜闵,学拟仲舒, 文参长卿,才同贾谊,实瑚琏器也。宜在宗庙,为国硕 辅。由是公车征,不诣。大将军窦武举贤良,不就,清名 显于世,以寿终,三辅称奖” 。
《英雄记抄》:“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 俊》。州界” 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 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
《梓潼士女志》:“杨克,字盛国,梓潼人也。少好学,求师,遂 业,受古学于扶风马季长、吕叔公,南阳朱明叔,颍川、 白仲职,精究《七经》。其朋友则颍川荀慈明、李元礼,京 兆罗叔景,汉阳孙子夏,山阳王叔茂,皆海内名士。还 以教授州里。常言:‘图纬空说,去事希略,疑非圣’。” 不以 为教。察孝廉,为郎,卒。景鸾字汉伯,梓潼人也。少与广“汉郝伯宗、蜀郡任叔 本、颍川李仲、渤海孟元叔游学,七州遂明经术。还乃 撰《礼略》,《河洛交集》《风角杂书》《月令章句》,凡五十馀万 言。太守某贶命为功曹,察孝廉,举有道,博士征,不诣。 然上陈时正,言经得失。又戒子孙人纪之礼。及《遗令》: 期死葬不设衣襟,务在节俭,甚有法度。卒终布衣。” 《扬州府志》:“徐淑字伯进,汉广陵海西人。博雅好学。随 父慎在京师,缵《孟氏易》《春秋公羊传》《礼记》《周书》,举茂 才,除渤海令,迁琅琊都尉。”
《商芸小说》:“郑元在徐州,孔文举时为北海相,欲其返 郡,敦请恳恻,使人继踵。又教曰:‘郑公久游南夏,今艰 难稍平,何有归来之思?无寓人于室,毁伤其藩垣林 木,必缮治墙宇以俟还’。”及归,融告僚属:“‘昔周人尊师, 谓之尚父,今可咸曰‘郑君’,不得称名也’。袁绍一见元, 叹曰:‘吾本谓郑君东州名儒,今乃是天下长者。夫以 一布衣雄世,斯岂徒然哉’!”及去,绍饯之城东,必欲元 醉,会者三百人,皆使离席行觞。自旦及暮,计元可饮 三百馀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
《三国志魏公孙瓒传》:“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也。为郡 门下书佐,有姿仪,大音声,故太守器之,以女妻焉,遣 诣涿郡卢植读经。”
《凉茂传》:“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少好学,论议常据 经典,以处是非。”
《崔琰传》:“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 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 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元受学。学未期,徐州 黄巾贼攻破北海,元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糓籴 县乏元,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盗贼充斥,西道不通, 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 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司马朗传》:“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 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年十二,试 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 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杜畿传》:“拜河东太守,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 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中山恭王衮传》:“二十一年,封平乡侯。少好学,年十馀 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 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 典。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诏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反, 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称陈衮美。衮 闻之,大惊惧,责让文学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诸’” 君乃以上闻,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 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其诫慎如此。
《卫𫖮传》注《文章叙录》曰:𫖮孙桓撰《四体书势》,其序古 文曰:“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 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 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 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 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用科斗之” 名,遂效其法。太康元年,汲县民盗发魏襄王冢,得策 书十馀万言。案敬侯所书,犹有仿佛。敬侯谓𫖮也。 《锺会传》:“会字士季,太傅繇少子也。少敏慧夙成,及壮, 有才技数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誉。 正始中,为秘书郎。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迁 黄门侍郎,封武亭侯。”〈注〉《会母传》曰:夫人性矜严,明于 教训。会虽童稚,勤见规诲。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 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 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 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
《杜畿传》注《魏略》曰:“乐详,字文载,少好学。建安初,详闻 公车司马令南郡谢该善《左氏传》,乃从南阳步诣该, 问疑难诸要。今《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详所撰也。所 问既了,而归乡里。时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详文 学祭酒,使教后进。于是河东学业大兴。至黄初中,征 拜博士。于时太学初立,有博士十馀人,学多偏狭,又” 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 解,质而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 食,以是独擅名于远近。详学既精悉,又善推步三五 别授,诏与太史典定律历。太和中,转拜骑都尉。详学 优能少,故历三世,竟不出为宰守。至正始中,以年老 罢归于舍,本国宗族归之,门徒数千人。
《蜀法正传》: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 名。〈注〉《三辅决录注》曰:“真字高卿,少明五经,兼通谶纬, 学无常师,名有高才。”
《秦宓传》:“同郡王商为严君平李弘立祠,宓与书曰:‘疾 病伏匿,甫知足下为严、李立祠’。”可谓厚党勤类者也。 观严文章冠冒天下,由夷逸操山岳不移,使扬子不 叹,固自昭明。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沦,其无虎 豹之文故也。可谓攀龙附凤者矣。如扬子云潜心着述,有补于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海内,谈咏厥 辞,邦有斯人,以耀四远。怪子替兹,不立祠堂。蜀本无 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 于齐鲁。故《地里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宜立 祠堂,速定其铭。”
《吴刘繇传》:“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齐孝王少子,封 牟平侯,子孙家焉。繇伯父宠为汉太尉。”〈注〉《续汉书》曰: 繇祖父本师受经传,博学群书,号为“通儒。”举贤良方 正,为般长,卒官。宠字祖荣,受父业,以经明行修,举孝 廉、光禄大夫。
《诸葛瑾传》:“瑾卒,恪己封侯,故弟融袭爵。”〈注〉《吴书》曰:“融 字叔长,生于宠贵,少而骄,乐学为章句,博而不精。” 《步骘传》:“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 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 四体,夜诵经传。”
《张纮传》:“纮字子纲,广陵人。少游学京师,著诗赋铭诔 十馀篇。”〈注〉《吴书》曰:纮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 《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闿受《韩诗》及《礼记》《左氏 春秋》。
《吕蒙传》注《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 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 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令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读《诗》《书》 《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 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 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 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 何独不自勉勖邪?
《吴主五子传》:“魏黄初二年,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 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 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后年八岁,诵《诗论》,尤善丧服。苟 有文义,目所一见,必贯于心。”
《裴𬱟传》:“𬱟累迁侍中,时天下暂宁,𬱟奏修国学,刻石 写经。皇太子既讲释奠,祀孔子,饮飨射侯,甚有仪序。” 《郭璞传》:“父瑗,尚书都令史。瑗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 讷于言论。”
《葛洪传》:“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洪少好学,家贫,躬 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时 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 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 而才章富赡。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凡内外 一百一十六篇,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又抄五经史 《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洪博闻深洽,江 左绝伦。
《张轨传》:“初受叔父锡官五品,中书监张华与轨论经 义及政事损益,甚器之。”
《孝友传》:“许孜字季义,东海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 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 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
《良吏传》:“杜轸字超宗,蜀郡成都人也。父雄,绵竹令。轸 师事谯周,博涉经书。”
《隐逸传》:“郭琦字公伟,太原晋阳人也。少方直有雅量, 博学,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传》,注《穀梁》《京氏易》百卷。 乡人王游等皆就琦学,武帝以琦为佐。著作郎 龚壮字子玮,巴西人也。研考经典,覃思文章,每叹中 夏多经学,而巴蜀鄙陋,乃著《迈德论》。”
孟陋博学多通长于三礼注。《论语》行于世。
《艺术传》:“黄泓字始长。父沈,善天文秘术。泓从父受业, 精妙逾深,兼博览经史,尤明《礼》《易》。”
《刘元海载记》:“元海子和,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好学 夙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及为储贰,内多猜忌, 驭下无恩。元海死,和嗣伪位。”
刘宣字土则,朴钝少言,好学修洁。师事乐安孙炎,沉 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炎每叹之曰:“宣若 遇汉武,当逾于金日䃅也。”学成而返,不出门闾盖数 年。
《石季龙载记》:“下书令诸郡国立五经博士。初,勒置大 小学博士,至是复置国子博士助教。季龙虽昏虐无 道,而颇慕经学,遣国子博士诣洛阳写石经,校中经 于秘书。国子祭酒聂熊注《穀梁春秋》,列于学官。” 《慕容皝载记》:“皝字元真,廆第三子也。雄毅多权略,尚 经学,善天文。立东庠于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 观,考”试优劣。皝雅好文籍,勤于讲授,学徒甚盛,至千 馀人。亲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诫》十五篇,以教 胄子。皝亲临东庠,考试学生,其经通秀异者,择充近 侍。
《姚兴载记》:“兴字子略,苌之长子也。兴留心政事,包容 广纳,一言之善,咸见礼异。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 翊郭高等,皆耆儒硕德,经明行修,门徒各数百,教授长安,诸生自远而至者,万数千人。每于听政之暇,引 龛等于东堂,讲论道艺,错综名理。凉州胡辩,苻坚之 末,东徙洛阳,讲授弟子千有馀人,关中后进多附之。 请业兴,敕关尉曰:“诸生咨访道艺,修己励身,往来出 入,勿拘常限。” 于是学者咸劝,儒风盛焉。
《姚泓载记》:“泓字元子,兴之长子也。博学善谈论,尤好 诗咏。《尚书》王尚、黄门郎富允文以儒术侍讲胡义、周 、夏侯稚以文章游集。泓受经于博士淳于岐,岐病,泓、 亲诣省疾,拜于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焉。” 《神仙传》:“刘根,字君安,少明五经,以汉孝成皇帝绥和 二年举孝廉,除郎中。”
葛元,备览《五经》,好谈论,年少数十人从元游学。 王烈者,字长休,本太学书生,学无不览,常与人谈论 五经百家之言,无不该博。中散大夫谯国嵇叔夜甚 爱敬之,数数就学 。 王远,字方平,学通《五经》,尤明天文、图谶、河洛之要。 介象,字元则,学通《五经》,博览百家之言,能属文。 尹轨者,字公度,博学《五经》,尤明天文星气、河洛谶纬, 无不精微。
《前燕录》:“慕容𬀩字景茂,光寿四年,僭即帝位,委政太 宰王恪,专受经于博士王劝、助教尚锋、秘书郎杜铨。 并以明经讲论左右,至是通诸经,祀孔子于东堂。” 以 劝为国子祭酒,锋,国子博士,铨散骑侍郎,其执经侍 讲,皆有拜授。
《阙里志》“二十二代衍,字舒元,少好学,年十二,通《诗》《书》。 凡所撰述,百馀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