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43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百三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三十三卷目录
老子部总论
周韩非子〈解老 喻老〉
尹文子〈大道上 大道下〉
秦吕氏春秋〈贵公 不二〉
汉贾谊新书〈审微〉
淮南子〈道应训〉
晋阮籍步兵集〈通老论〉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宋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
程子遗书〈老子〉
朱子语录〈老子〉
叶梦得石林岩下放言〈论气〉
郑侠西塘集〈论老子〉
程大昌文集〈潜藩盛德录〉
叶适习学记言〈老子〉
真德秀西山文集〈老庄〉
魏了翁鹤山文集〈跋老子〉
元许谦鲁斋文集〈老子〉
吴澄临川文集〈老子〉
老子部艺文一
老子赞 晋阮籍
老子赞 孙绰
老子庙碑 隋薛道衡
惚恍中有象赋 唐谢观
黄老先六经论 罗处约
老氏说 宋欧阳修
读老子 王安石
老子论 苏辙
吕子阳老子支离说 叶适
跋老子义 张耒
进东宫易老通言札子 程大昌
孔子师老聃辨 罗璧
老子赞 明太祖
老子部艺文二〈诗〉
老子六言四首 魏嵇康
老子庙诗 唐李白
读老子 白居易
经籍典第四百三十三卷
老子部总论
周韩非子
《解老》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 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 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 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 则无功,无功则生有德。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 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故以 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虚 者,谓其意无所制也。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虚者之 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 则德盛,德盛之谓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 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 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义者,君臣上下之礼;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 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 宜贱敬贵,宜知交,友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 外。宜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故曰:“上义为之,而有 以为也。”
礼者,所以情貌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 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 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 外节之所以谕内也。故曰:“礼以情貌也。”凡人之为外 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 人也,故时劝时衰。君子之为礼,以为其身;以为其身, 故神之为上礼。上礼神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不能 相应,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众人虽贰,圣人复恭 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故曰“攘臂而仍之。”礼为情貌 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 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 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随侯之珠,不
饰以银黄。其质至矣,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是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故曰礼薄也。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理相夺予,威德 是也;实厚者貌薄,父子之礼是也。由是观之,礼繁者 实心衰也。然则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者也。众人之 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今为礼者,事通人 之朴心,而资之以相责之分,能毋争乎?争则乱,故曰: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 也,不免于万物之害。何以论之?“时雨降集旷野间,静 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轻 犯禁令,则刑法之爪角害之;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 争斗之爪角害之;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 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 兕虎有域,而万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则免于诸害 矣。故曰:“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错其爪,兵无所容其 刃。”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 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 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 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 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明 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 能勇。”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 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 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 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 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 俭,故能广。
《喻老》〈张榜韩非子纂云中多与淮南道应人间训同者多从删今依删本〉
“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 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 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 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 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 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 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复不应。《扁 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 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 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 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 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 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于小者也。夫事之祸 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昔晋公子重 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不听。及公子返晋邦, 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 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不听,受其璧而假之 道晋以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 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郑之扁鹊,而 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 兆易谋也。”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 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 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茅屋之下, 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 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 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 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 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 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 夸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尚何以调 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 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 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 之弱也;庄𫏋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 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尹文子
《大道上》
《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 道治者谓之善人,籍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人善 之与不善,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道不足以治 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 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 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故穷则徼终, 徼终则反始”,始终相袭,无穷极也。
《大道下》
《老子》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凡民之不畏死,由 刑罚过。刑罚过则民不赖以生,生无所赖,视君之威 末如也。刑罚中则民畏死,畏死由生之可乐也。知生之可乐,故可以死惧之。此人君之所宜执,臣下之所 宜慎。”
秦吕氏春秋
《贵公篇》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 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 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不二篇》
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耽即聃〉
汉贾谊新书
《审微》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善 为一,足以利天下;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 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是故子民者谨焉。彼 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 然也。夫事有遂奸,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于未有,治 之于未乱。”
淮南子鸿烈解
《道应训》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 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老子》曰:“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也。
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故老子 曰:“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故《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此之谓也。
田骈以道术说齐王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 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此《老子》之所谓无状之 状,无物之象者也。”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叶公入,乃发大府 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 日而擒白公。故《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 之,不可长保也。”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曰:“是人也,能为社稷忍羞。”异日, 知伯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大夫请杀之,襄子曰: “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哉?”处 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 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 天下谿。”
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行歌而去,曰:“形若槁骸,心如 死灰,直实不知,以故自持,墨墨恢恢,无心可与谋。彼 何人哉?”故《老子》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孔子劲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 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 曰:“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惠孟见宋康王。王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惠孟曰: “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能入;虽巧有力,击之不 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 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 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 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 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 独无意邪?孔墨是已。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 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昔尧之佐九人,舜之佐七人,武王之佐五人。尧、舜、武 王于九七,五者,不能一事焉,然而垂拱受成者,善乘 人之贤也。故《老子》曰:“夫代大匠斲者,希不伤其手。” 甯戚干齐桓公,公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 之去齐不远,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 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也。以人之小恶, 而”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 固难合也,权而用其长者而已矣。故《老子》曰:“天大,地 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以言其 能包裹之也。
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曰:“先生试观起之为 人也?”屈子曰:“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人之所 本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人之所本,逆之至 也。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得志焉;子用魏兵, 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 祸,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差须 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成刑之徒,不 可更也,子不若敦爱而笃行之。”《老子》曰:“挫其锐,解其 纷,和其光,同其尘。”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 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与之弟子 之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 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故《老子》曰:人无弃人,物无弃 物,是谓袭明。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 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而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 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故《老 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又曰:“知足不辱。”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 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 者怨处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 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三怨可乎?”故 《老子》曰:“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季子治亶父,巫马期往观化焉。见得鱼,释之。巫马期 问曰:“得而释之,何也?”渔者对曰:“季子不欲人取小鱼 也。”巫马期以报孔子,曰:“季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 尝问之以治,言曰:‘诚于此者刑于彼’。季子必行此术 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
罔两问景,曰:“昭昭者,神明也。”景曰:“非也。扶桑受谢,日 照宇宙,昭昭之光,辉烛四海,阖户塞牖,则无由入矣。 若神明四通并流,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 育万物而不可为象,昭昭何足以明之?故《老子》曰:‘天 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白公胜虑乱,罢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 而弗知也。神之所用者远,则所遗者近也。故《老子》曰: “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 弥少。”此之谓也。
赵文子问于叔向曰:“晋六将军,其孰先亡乎?”对曰:“中 行知氏。”文子曰:“何乎?”对曰:“其为政也,以苛为察,以切 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譬之犹廓革者也,廓 之大则大矣,裂之道也。故《老子》曰:‘其政闷闷,其民醇 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景公谓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晏子往见 公,公曰:“寡人问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 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勾星在 房星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出,太卜走往见 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田子阳闻之,曰:“晏子 默然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往见太卜者,恐公之欺” 也。晏子可谓忠于上而惠于下矣。故《老子》曰:“方而不 割,廉而不刿。”
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孔子顾曰:“弟子取水,水至 灌之,其中则正,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 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益而损之。”曰:“何谓益 而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则移,月盈而 亏。是故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多闻博辨,守之以陋;武 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德施天下,守” 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 者,未尝不危也。故《老子》曰:“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 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武王问太公曰:“寡人伐纣取天下,吾恐后世之用兵 不休,斗争不已,为之奈何?”太公曰:“甚善王之问也,夫 未得兽者,唯恐其创之小也;已得之,唯恐伤肉之多 也。王若欲久持之,则塞民于兑。彼皆乐其业,供其情, 昭昭而道冥冥,以此移风,可以持天下弗失。故《老子》 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也’。”
晋阮籍步兵文集
《通老论》
圣人明于天人之理,达于“自然之分,通于治化之体, 审于‘《大慎》’”之训,故君臣垂拱,完《太素》之朴;百姓熙恬, 保性命之和。
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 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
“三皇依道,五帝伏德,三王施仁,五霸行义,强国任智”, 盖优劣之异,薄厚之降也。
梁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
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肇 始,莫先于兹。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 冠百氏。然则鬻惟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 异流矣。
宋邵雍皇极经世书
《观物外篇》
《老子道德》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
老子:知《易》体者也。
〈注〉朱子曰:“康节尝言,老子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非也,老子自有老子之体用,孟子自有孟子之体用,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此老子之体用也。存心养性,扩充其四端,此孟子之体用也。
程子遗书
《老子》
程子曰:“老氏之言杂权诈,秦愚黔首,其术盖有所自。 老子语道德而杂权诈,本末舛矣。申、韩、苏、张,皆其流 之弊也。申、韩原道德之意而为刑名,后世犹或师之。 苏、张得权诈之说而为横纵,其失益远矣,是以无传焉。 老子言甚杂,如《阴符经》却不杂,然皆窥测天地 之未尽者也。 老子曰无为”,又曰无为而无不为,当 有为而以无为为之,是乃有为为也。圣人作《易》,未尝 言无为,惟无思也,无为也,此戒夫作为也。然下即曰: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动静之理,未尝为 一偏之说矣。 老氏言虚能生气,非也。阴阳之开阖 相因,无有先也,无有后也,可谓今日有阳而后明日 有阴,则亦可谓今日有形而后明日有影也。 予夺 翕张,理所有也,而老子之言非也。与之之意,乃在乎 取之,张之之意,乃在乎翕之,权诈之术也。 《老子》曰: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则道德仁义礼,分而为五也。 君子之学也,使先知 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而老子以为非以明民,将以 愚之,其亦自贼其性与? 问:老子言天“‘地不仁,圣人 不仁’,如何?”曰:“‘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也;谓圣 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非也。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 不仁也。天地何意于仁?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圣人则仁,此其为能弘道也。 《老子书》,其言自不相 入处如冰炭。其初意欲谈道之极元妙处,后来却入 做权诈者上去。然老子之”后有申、韩,看申韩与老子 道甚悬绝,然其原乃自《老子》来。苏秦、张仪,则更是取 道远。
朱子语录
《老子》
《老子》之术,谦冲俭啬,全不肯役精神,须自家占得十 分稳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肯做。 《老 子》之学,只要退步柔伏,不与伱争,才有一毫主张计 较思虑之心,这气便粗了。故曰:“致虚极,守静笃。”又曰: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 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谷。”所谓谿,所谓谷,只是低 下处,让伱在高处,他只要在卑下处,全不与伱争。他 这工夫极难。常见画本老子便是这般气象,笑嘻嘻 地便是个退步占便宜底人,虽未必肖他,然亦是他 气象。也只是他放出无状来,便不可当。如曰“以正治 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他取天下,便是用此道。
《老子》之学,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 为事,故其
为说,常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 为治,虽曰我无为而民自化,然不化者则亦不之问 也。其为道每每如此,非特载营魄一章之旨为然也。 若曰“旁日月,扶宇宙,挥斥八极,神气不变”者,是乃庄 生之荒唐。其曰“光明寂照,无所不通,不动道场,遍周 沙界”者,则又瞿昙之幻语。老子则初曷尝有是哉?今 “世人论《老子》者,必欲合二家之似而一之,以为‘神尝 载魄而无所不之,则是庄释之所谈,而非老子之意 矣’。” 问:“老子与乡原何如?”曰:“老子是出人理之外,不 好声,不好色,又不做官,然害伦理。乡原犹在人伦中, 只是个无见识底好人。 人皆言孟子不排老子,老 子便是杨氏。”问:“杨氏爱身,其学亦浅近,而举世崇尚 之,何也?”曰:“其学也不浅近,自有好处,便是老子之学。 今观老子书,自有许多说话,人如何不爱其学,也要 出来治天下,清虚无为。所谓‘因者,君之纲,事事只是 因而为之。如汉文帝曹参,便是用老氏之效,然又只 用得老子皮肤,凡事只用包容因循将去。老氏之学 最忍。他闲时似个虚无卑弱底人,莫教紧要处发出 来,更教你支吾不住,如张子房是也。子房皆老子之 学 问,杨朱似老子。顷见先生如此说,看来杨朱较 放退,老子反要以此治国,以此取天下’。”曰:“‘大概气象 相似,如云:‘致虚极,守静笃’之类。老子初间亦只是要 放退,未要放出那无状来;及至反一反,方说以无事 取天下’。如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之类。” 问:“程 子云‘老子之言‘窃弄阖辟’者’,何也?”曰:“如‘将欲取之,必 固与之’之类,是他亦窥得些道理,将来窃弄。如所谓 ‘代大匠斲则伤手’者,谓如人之恶者,不必自去治他, 自有别人与他理会,只是占便宜,不肯自犯手做。 程子论老子《阴符经》,可谓言约而理尽,括尽二书曲 折。 康节尝言老氏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非也。 老子自有老子之体用,孟子自有孟子之体用,将欲 取之,必固与之,此老子之体用也。“存心养性,充扩其 四端”,此孟子之体用也。 问:“横渠云:‘言有无’,诸子之 陋也。”曰:“‘无者无物,却有此理,有此理则有矣。老氏乃 云:‘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理也无’,便错了。 老子之 术,自有退后一著。事也不搀前去做,说也不会说将 出。但任你做得狼狈了,自家徐出以应之。如人当纷 争之际,自出僻静处坐,任其如何,彼之利害长短,一 一都冷看破了,从旁下一著,定是的当。此固是不好 底术数,然较之今者浮躁胡说乱道底人,彼又较胜。” 因举《老子语》:“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若容, 涣若冰将释。”子房深于老子之学,曹参学之有体而 无用。 问:“老子‘道可道’章,或欲以‘常有常无’为句读, 而‘欲’字属下句者,如何?”曰:“先儒亦有如此做句者,不 妥帖,不若只作‘常有欲无欲’点。” 问:“‘道可道’如何解曰:“道而可道,则非常道;名而可名,则非常名。”又问元 之义。曰:“元只是深远而至于黑窣窣地处,那便是众 妙所在。”又问“宠辱若惊,贵大患在身。”曰:“‘从前理会此 章,不得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之义,是那边徼,如边 界相似,说那应接处。‘谷神’,谷只是虚而能受。神,谓无 所不应也。”又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有一物之不受, 则虚而屈矣;有一物之不应,是动而不能出矣。”“‘元牝’, 或云:‘元是众妙之门,牝是万物之祖’。不是牝,只是木 孔承笋,能受的物事。如今门擐谓之牡,镮则谓之牝, 锁管便是牝,锁须便是牡,雌雄谓之牝牡。可见元者 谓是至妙底牝,不是那一样底牝。”问“谷神不死。”曰:“谷 之虚也,声达焉则响应之,乃神化之自然也。是谓元 牝。元,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至妙之理,有 生生之意焉,程子所以取老氏之说也。”又曰:“‘元牝’,盖 言万物之感而应之不穷,又言‘受而不先’,如言圣人 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契有左右,左所以衔右,言左契, 受之义也。” 问:“‘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无 是车之坐处否?”曰:“恐不然。若以坐处为无,则上文自 是就辐毂而言,与下文‘户牖埏埴’”是一例语。某尝思 之,无是毂中空处,惟其中空,故能受轴而转运不穷, 犹伞柄上木,管子众骨所会者,不知名。何缘管子中 空,又有受伞柄而开阖?下上车之毂亦犹是也。《庄子》 所谓“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亦此意也。 载营魄 抱一,能无离乎?一便是魄,抱便是载,盖以火养水也, 魄是水,以火载之,“营”字恐是“荧”字,光也,古字或通用, 不可知。苏颍滨解云:“‘神载魄而行’。言魄是个沉滞之 物,须以神去载他,令他升举。”其说云:“圣人则以魄随 神而动,众人则神役于魄。”他全不晓得老子大意。他 解“神载魄而行”,便是个刚强升举底意思。老子之意 正不如此,只是要柔伏退步耳。观他这一章,尽说柔 底意思,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无婴 儿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老子一书意思都是如此。 他只要退步,不与你争。如一个人叫哮跳踯,我这里 只是不做声,只管退步,少间叫哮跳踯者自然而屈, 而我之柔伏,自应有馀。老子心最毒,其所以不与人 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其设心措意,都“是如此。闲时 他只是如此柔伏,遇著那刚强底人,他便是如此待 你。如云:‘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云:‘以无 为取天下’,便是他柔之发用功效处。”又曰:“‘魄是一,魂 是二。一是水,二是火,二抱一,火守水,魂载魄,动守静 也。专气致柔,只看他这个什么样工夫。专非守之谓 也,只是专一无间断。致柔’,是到那柔之极处,才有一 毫发露,便是刚,这气便粗了。‘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 畏四邻俨若容’。老子说话大抵如此,只欲得退步占 立,不要与事物接。如治人事天,莫若啬,迫之而后动, 不得已而后起,皆是这样意思。故为其学者多流于 术数,如申韩之徒皆是也。其后兵家亦祖其说,如《阴 符经》之类是也。” 问“柔能胜刚,弱能胜强”之说。曰:“他 便拣便宜底先占了。若这下,则刚柔、宽猛各有用时。”
问:“他云:‘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孔子又却问礼于”
“他不知何故?”曰:“他晓得礼之曲折。只是他说这是个 无紧要底物事,不将为事。某初间疑有两个老聃,横 渠亦意其如此,今看来不是如此。他曾为柱下史。故 礼,自是理会得,所以与孔子说得如此好。只是他又 说这个物事,不用得亦可,一似圣人用礼时反若多 事,所以如此说。” 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曰:“老 子说话,都是这般意思。缘他看得天下事变熟了,都 于反处做起。且如人刚强,咆哮跳踯之不已,其势必 有时而屈,故他只务为弱。人才弱时,却蓄得那精刚 完全;及其发也,自然不可当。故张文潜说:‘老子‘惟静 故能知变’,然其势必至于忍心无情,视天下之人皆 如土偶尔,其心都冷冰冰地了,便是杀’”人也不恤,故 其流多入于变诈刑名。太史公将他与申韩同传,非 是强安排其源流,实是如此。 一便生二,二便生四, 老子却说二生三,便是不理会得。 “多藏必厚亡”,老 子也是说得好。 俭德极好,凡事俭则鲜失。《老子》言: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 德”,被他说得曲尽。“早服”者,言能啬则不远而复,便在 此也。啬只是吝啬之意,是要收敛,不要放出。“重积德” 者,言先已有所积,复养以啬,是又加积之也。如修养 者,此身不有所损失,而又加以啬养,是谓早服而重 积。若待其已损而后养,则养之方足以补其所损,不 得谓之重积矣。所以贵早服。早服者,早觉未损而啬 之也。 敬夫言《老子》云:“不善人,善人之资;善人,不善 人之师。”与孔子“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之意不同,为 老子不合有“资之”之意不善也。
或问:“如何是天得一以清?”乐庵李氏曰:“夫物不一而 各有其一。如日月之照临,星辰之辉粲,风雷之鼓舞, 雨露之渗漉,各有其一而不相乱。天惟得此不一之 一,是以清净无为而化。推此言之,地得一以宁,神得 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亦只是这个道理。且如人君治天下,亦何容” 心哉?“公卿大夫各依其等列,士农工商各就其职分。 如此则尊卑贵贱不相混淆,好恶取舍不相贸乱,天 下自然而治。”
叶梦得石林岩下放言
《论气》
老氏论气,欲专气致柔如婴儿;孟子论气,“以至大至 刚,直养而无害,充塞乎天地之间。”二者正相反,从老 氏则废孟子,从《孟子》则废老氏。以吾观之,二说正不 相反。人气散之则与物敌而刚,专之则反于己而柔, 刚则不可以胜刚,胜刚者必以柔,则专气者乃所以 为直也。直养而无害于外,则不惟持其志,毋暴其气, 当如曾子之“守约。”约之至积而反于微,则直养者乃 所以为柔也。盖知道之至者本无二。
郑侠西塘集
《论老子》
西塘郑侠曰:“侠闻之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易》 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 而不知丧,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然则进退存亡得丧之理,其不一致乎?何其知退知 亡、知足知止之难,而圣人丁宁赞叹之深乎?”曰:“是皆 一也。进退有道,则进不易而退不难;存亡有道,则存 不喜而亡不忧,进退存亡,一归于道,时止则止,时行 则行,孰不一致哉?”又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 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又 曰:“惟道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肖也者,以 所养者小故也。俗之所养无非小,是以大者为不肖, 是皆未足与语夫道。”又曰:“道大而物小,人之营营而 卒乎小者,累于物也。元者,善之长而至于大之谓也。 至而不知其为大,则同于道,而与世俗不相似,故天 下谓我道大,似不肖。盖众方察察,发较而锥竞,我独 闷闷,以天下为不足为者,宜乎其不相似,故能成其 大。大而有之,其去世俗不能以寸矣,故卒之不肖。下 士闻之笑,而后庶几夫道,不笑则不足以为道也。”又 曰:“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然 则汨之随变,则臭腐浊秽不可以濯足,亦其自取,不 几于恶乎?思复性者以是为鉴,知夫清且明者自我 性,而浊且乱者亦自我之有以来之也。去其汨且惑 者,而清明在躬,然后扬波淈泥与之偕而莫吾能化 也。以其莫吾能化,彼将寖寖以明洁,而莫之知予力 焉。”又曰:“水之性清,以其出于土也,而土汨之,是以如 是其浊也,徐而清之,可以鉴毛发。人之识明,以其出 于物也,而物惑之,是以如是其乱也,徐而明之,可以 烛日月。夫曏也清,汨之则浊,浊而徐之复清;曏也明, 惑之则乱,乱而徐之复明也。是浊且乱者”,常自外加 我,而清且明者,在我而已。经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人莫之令而自均。”夫雨露之在天地,细故也。而犹平 均如是,况于人之灵识乎?又曰:“三代而上,无有孔、孟、 老、庄、释氏之教。遇帝而帝,遇王而王而衰。周以降,乃 有三氏之教。其实忧世之溺,而致所以济之者云耳。” 又尝自作《大庆居士序》曰:“居士本儒学。以孔氏为宗。 得老氏之说以明。”
程大昌文集
《潜藩盛德录》
儒者之于求道,自有《六经》,宜若无藉于老庄矣。然老、 庄之书,言微趣深,助发道秘,尤为精要。苟能博取,当 大有补。特不可如晋人谈虚,直谓弃捐礼乐刑政,而 天下可以自治焉耳。天下尝有无薪而能自起火焰 者邪?又曰:“今道士修老子教者,舍道本不言,而及方 药祈禳等事”,其讹失本意,又益太远。惟唐人白居易 诗语能明其确,曰:“何况元元皇帝《道德》五千言,不言 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元元皇帝即老子也。道 家以老子为教祖,而八十一章自清净寡欲之外,别 无一语他及,如何凿空妄去有药有仙及祈禳胜厌 等事邪?恭蒙圣谕,以某言为是,且明诵白诗上语全 文,益深嘉居易之谈老子,能得要妙也。
叶适习学记言
《老子》
言老子所自出,莫著于孔子《家语》《世家》《曾子问》《老子 列传》。盖《二戴记》孔子从老聃助祭于巷党云云,使佚 子死,下殇有墓,礼家儒者所传也。司马迁记孔子见 老聃,叹其犹龙遁。周藏史至关,关令尹喜强之著书, 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非礼家儒者所传也。以庄 周言考之,谓关尹、老聃,古之博大真人,亦言孔子赞 “其为龙”,则是为黄、老学者借孔子以重其师之辞也。 一说涂引巷援,非有明据。然迁谓世之学老子则绌 儒学,儒学亦绌。老子称指必类乃好恶之实情,乌得 举其所绌,而亦谓孔子闻之哉?且使聃果遁周藏史, 尝教孔子以故记,虽心所不然,而欲自明其说,则今 所著者,岂无绪言一二辨析于其间,而故为“岩居川 游,素隐特出”之语,何耶?然则教孔子者,必非著书之老子,而为此书者,必非礼家所谓老聃,妄人讹而合 之尔。自伏羲以来,渐有文字,《三坟》《八索》今不传于世, 大抵多言变化,傥慌非世教所用,非人心所安。故尧、 舜、禹、皋陶以至周公、孔子,损削弗称。管子尚权谋,子 华子言仁义,其人老子并时,或相先后,亦皆与“道德” 之意相首尾。盖老子之学,乃昔人之常,至其尽去谬 悠不根之谈,而精于事物之情伪,执其机要以御时 变,则他人之为书,固莫能及也。然迁既以为不知所 终,又以为寿百六十岁,又其居自有乡里,又以为有 子为魏将。传至汉,而所谓教孔子之老聃,著书之老 子,乃不能辨其本事,而徒详于末流,则非余所知也。
真德秀西山文集
《老庄》
魏正始中,何晏等祖述老、庄,以清谈相尚,至晋,此风 益甚。晏尝立论,以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由是士大 夫皆以浮诞为美。裴𬱟著《崇有论》以释其蔽,然不能 救也。陈𫖳尝遗王导书,以“老庄之俗,倾惑朝廷,今宜 改张,然后大业可举。”导不能从。一时名士如庾亮辈, 皆以清谈为风流之宗。国子祭酒袁瑰尝请立大学, 而士大夫习尚庄、老,儒术终不以振。会稽王昱等又 从而扇之,虽谢安石之贤,不免为习俗所移,终于晋 亡而不能革。至梁武帝好佛,而太子又讲庄、老。詹事 何敬容叹曰:“西晋尚浮虚,使中原沦于丧亡。今江东 复尔,江南其为戎乎?”其后元帝好元谈,于龙光殿讲 《老子》。胡氏论之曰:“老子之言,其害非释氏比也。然弃 仁义,捐礼乐以为道,遗物离人,趋于澹泊,而生人之 治忽矣。”或问:“曹参治齐师,盖公其相汉也,以清净。文 景之治,大率依本黄老,约躬省事,薄敛缓狱,不言兵 而天下富。老子之教亦何负欤?”曰:“盖公之语参也。治 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此在《老子》书中一语尔。此一语 非有捶提仁义,绝灭”礼乐之失也。故参用之,务为休 息不扰。至于文景,斯极功矣。虽然,庶矣富矣,而未及 于教也,比之二帝三王化民成俗之道,可同日而语 哉!又况掇拾其元谈清流,而不切于事理,有如西晋, 至使腥薰岱华,几三百年,仲尼之道,岂有此祸哉?彼 萧绎曾何足云?然方在漂摇陧杌中,不思保国之计, 而讲“《老子》,近有简文,不知监也,其亦愚蔽之甚矣。”又 曰:“自何晏、王弼以老庄之书训释大《易》,王衍、葛元竞 相慕效,专事清谈,糟粕《五经》,蔑弃本实,风流波荡,晋 遂以亡。”又曰:“为清谈者,以心与迹二,道与事殊,形器 法度,皆刍狗之馀,视听言动,非性命之理,此其所以 大失而不自知也。何晏、王衍自丧其身,丧”人之国者, 如出一轨。胡氏之论至矣。而《文中子》乃曰:“清谈盛而 晋室衰”,非老庄之罪也。夫清谈之弊,正祖于老庄,谓 非其罪,可乎?近岁文士又谓自正始以风流相命,赏 好成俗,士虽坐谈空解,不畏临戎,纨裤子弟,能破百 万兵矣。清言致效,而非丧邦也。夫郤敌者,临戎之功, 而丧邦由清谈所致,其得失自不相掩,而曰“清言致 效”,可乎?此所谓反理之评,不得不辨。
魏了翁鹤山文集
《跋老子》
道家者流,其始不见于圣人之经,自老聃氏为周柱 下史,著书以自明,其说亦不过恬养虚寂,以自淑其 身者之所为尔。世有为老氏而不至者,初无得于其 约,而徒有慕乎其高,直欲垢浊斯世,妄意于六合之 外,求其所谓道者。于是神仙荒诞之术,得以乘间抵 巇,而荡摇人主之侈心,历世穷年,其说犹未泯也。
元许谦鲁斋文集
《老子》
老氏言“道德仁义礼智”,与吾儒全别,故其为教大异, 多隐伏退缩,不肯光明正大做得去。吾道大公至正, 以天下公道大义行之,故其法度森然明以示人。虽 然,三代以前忠厚笃实,必不如老氏所说。老氏衰世 之书也。其流必变诈刻薄,知老氏之所长,复知老氏 之所短可也。后世浇薄,不如三代笃实,或可以老氏 济之,如文帝子房之所为是也。 老氏以“道德仁义 皆失,然后至于礼,礼为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又谓“以 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孟子》曰“智之实,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又谓“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 非老氏所见之智也。”孟子开口便说仁义,盖不可须 臾离也。道指鸿荒之世,又谓“上德不德”皆所见之异, 不必概举。
吴澄临川文集
《老子》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者,指动植 之类而言,“有”字指阴阳之气而言,“无”字指无形之道 体而言,此老子本旨也。理在气中,元不相离。老子以 为先有理而后有气,横渠、张子诋其有生于无之非, 晦庵先生诋其有无为二之非。其“无”字是说“理”字,“有” 字是说“气”字
老子部艺文一
《老子赞》晋·阮籍
阴阳不测,变化无伦,飘飖《太素》,归虚反真。
《老子赞》孙绰
《李老无为,而无不为道》一尧孔,迹又灵奇。塞关内镜, 冥神绝涯。永合元气,契长两仪。
《老子庙碑》隋·薛道衡
自太极权舆,上元开辟。举天维而悬日月,横地角而 载山河。一消一息之精灵,上升下生之气候。固以财 成庶类,亭毒群品,有人民焉,有君长焉。至若上皇邃 古,夏巢冬穴,静神息智,鹑居𪃟饮。大礼与天地同节, 非析疑于俎豆;大乐与天地同和,岂考击于钟鼓。逮 乎失道后德,失德后仁,皇王有步骤之殊,民俗有淳 醨之变,于是儒墨争骛,名法并驰。经《礼》三百,不能检 其情性;刑典三千,未足息其奸宄。故知洁其流者澄 其源,直其末者正其本。源源本本,其惟大道乎。老君 感星载诞,莫测受气之由;指树为姓,未详吹律之本。 含灵在孕,七十馀年,生而白首,因以老子为号。其状 也,三门双柱,表耳目之奇;蹈五把十,“形,手足之异。爰 自伏羲,至于周氏,绵祀历代,见质变名。在文王武王 之时,居藏史柱史之职。市朝屡易,容貌不改。宣尼一 睹,叹龙德之难知;关尹四望,识真人之将隐。”乃发挥 众妙,著书二篇,率性归道,以无为用。其辞简而要,其 旨深而远。飞龙成卦,未足比其精微;获麟笔削,不能 方其显晦。用之治身,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反朴 还淳。既而链形物表,卷迹方外,霓裳鹤驾,往来紫府, 金浆玉酒,宴衎清都。参日月之光华,与天地而终始。 涉其流者,则摈落嚣尘;得其门者,则腾骧云雾。大椿 凋茂,非蜉蝣之所知;溟渤浅深,岂冯夷之能测。盛矣 哉,固无德而称也。《庄周》云:“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 出,是谓遁天之形,虽复傲吏之寓言,抑亦蝉蜕之微 旨。皇帝诞灵纵睿,接统膺期,照舂陵之赤光,发芒山 之紫气。珠衡月角,天表冠于百王;明镜衢樽,圣德会 于千祀。周道云季,多难在时,九鼎共海水同飞,两日 与洛川俱斗。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 区,狼顾《鸱跱》。黄延奸宄,郑阻兵祸,大纵毒“螫,将遍函 夏。神谋内断,灵武外驰,应欃枪而扫除,仗旄钺而斩 伐。共工既翦,重立乾坤;蚩尤就戮,更调风雨。宰制同 造化之功,生灵荷魂魄之赐。”万方欣戴,九服讴歌,乃 允答天人,祗膺揖让,升泰坛而礼上帝,坐明堂而朝 群后。昔轩辕、颛顼,建国不同;太昊、少昊,邦畿各异。舜 改尧都,夏迁虞邑,历选前“辟,义存创造,惜十家之产, 爱兆民之力,经始帝居,不移天府,规模紫极,仍据皇 图。下宇上栋,务存卑俭,右平左墄,聿遵制度。朝夕正 殿,不别起于鸳鸾,升降灵台,岂更营于𫛛鹊。忧劳庶 绩,矜育苍生,念兹在兹,发于寤寐。棘林肺石,特降皇 情,祝网泣辜,深存宽简,草缨知耻,画服兴惭。天无入 牢之星,地”绝城牛之气。延阁广内,考集群典,石渠壁 水,阐扬儒业,缀《五礼》于将坏,正六乐于已崩,总章溺 志之音,大师咸功之颂。承华养德,作贰东朝,外正万 邦,内弘三善,两离炳耀,重日垂明,永固洪基,克隆鼎 祚,重以维城磐石,多艺多才,良佐宝臣,允文允武,为 王室之蕃屏,成神化之丹青,致世俗于润涂,纳“烝民 于寿域。旄头垂象,穷发成形,獯猃作患,其来久矣。无 上算以制之,用下策而难服。”自我开运,耀德戢兵,感 义怀仁,称藩请朔,稽颡款塞,匍匐投掌,牂牁夜郎之 所,靡漠桑干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闽越勾吴,不 愆贡职。夫馀肃慎,无绝夷邸,遐迩禔福,文轨大同。自 三代之馀,六雄竞逐,秦居闰位,汉杂霸道,魏氏则虐 深华夏,有晋则化成边裔。降斯以后,粹驳不分,帝迹 皇风,寂寥千载。天命圣德,会昌神道,变亿兆之视听, 复三五之规模。固以幽明赞协,符瑞彪炳。千年灵蔡, 著天性以效征;三足神乌,感阳精而表质。春泉如醴, 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于竹苇。星光若月,云气飞烟, 三农应铜爵之“鸣,五纬叶珠囊之度。信可以扬銮动 跸,肆觐东后,玉检金绳,登封岱岳。而谦以自牧,为而 不宰,尚寝马卿之书,未允梁松之奏。在青蒲之上,常 若乘奔;处黄屋之下,无忘夕惕。虽苍璧黄琮,事天事 地,南正火正,属神之禔,犹恐祀典未弘,秩宗废礼。永 言仁里,尚想元极,寿宫灵座,麋鹿徙倚,华盖罽坛,风” 霜凋弊。乃诏上开府仪同三司、亳州刺史武陵公元 胄,考其故迹,营建祠堂。皇上往因历试,总斯蕃部,犹 汉光司隶之所,魏武兖州之地,对苦相之两城,绕涡 谷之三水,芝田柳路,北走梁园;沃野平皋,东连谯国。 望水置槷,揆景瞻星,拟元圃以疏基,横玉京而建宇。 雕楹画栱,磊砢相扶;方井圆渊,参差交映。尊容肃穆, 仙卫俨而无声;神馆虚闲,滴沥降而成响。清心洁行 之士,存元守一之俦,四方辐辏,千里波属,知如在之 敬,申醮祀之礼,显仁助于王者,冥福资于黎献,允所 谓“天大道大,难几者矣。”若夫名言顿绝,幽泉之路莫 开;形器不陈,妙物之功难著。腾茂实,飞英声,图丹青镂金石,不可以已而“在兹乎!”岁次敦牂,律中姑洗,大 隋驭天下之六载也,乃诏下臣,建碑作颂。其词曰:悠 哉振古,邈矣帝先,四纪维地,八柱承天,丛生类聚,广 谷大川。至道灵运,神功自然,五精应感,三微相继,树 以司牧,执其象契。帝迹惭皇,王猷谢帝。上德逾远,淳 风渐替,时乖澹泊,俗异冲和,尚贤饰智,悬法张罗,内 修尊“俎,外事干戈。鱼惊网密,鸟乱弓多。真人出世,星 精下斗。龙德在躬,鹤发垂首。解纷挫锐,去薄归厚。日 角月角,天长地久。小兹五岳,隘此九州。逝将高蹈,超 然远游。青牛已驾,紫气光浮。元门洞启,神化潜流。赖 乡旧里,涡川遗迹。古往今来,时移世易。灵庙凋毁,祠 坛虚寂。九井生桐,双碑碎石。维皇受命,乃神乃圣。响 发地钟,光垂天镜。宇宙开朗,妖氛荡定。曜魄同尊,参 神取正。”流沙蟠木,凤穴龟林。异类归款,万方宅心。鸿 卢纳賮,王会书琛。青云干吕,薰风入琴。化致鼎平,家 兴礼让。永言柱下,犹惭太上。乃建清祠,式图灵状。原 隰爽垲,亭皋弥望。梅梁桂栋,曲槛丛楹。烟霞舒卷,风 雾凄清。仙官就位,羽客来庭。穰穰简简,降福明灵。至 神不测,理存系象。大音希声,时振高响。遐迩赞颂,幽 明资仰。敬刊金石,永播天壤。
《惚恍中有象赋》唐·谢观
“惚不可视,无臭无声,恍不可听。希夷杳冥,于不可为 之内,有不可状之形,则可徇其惚恍于无是无非之 间,见有若存若亡之象。似菖蒲之秀,闻之而不见其 形;同合浦之珍,知有而难期入掌。”且夫视之不见将 谓虚,听之不闻将谓无,则虚无之内有罔象之珠。及 夫视之可见以为真,听之得闻以为实,则真实之外 有强名之质。故执无而求者,理则谬焉。执有而求者, 理亦不然。寄精于从无之地,韬光于入有之权。其象 也虚,其体也元。谓皦兮尚默,谓亏兮复全,其方不中 于矩,而规不中于圆,自索隐于心契,可忘形于意筌。 静以神观,黄帝得之于三月;反于目听,《列子》寤之于 九年。然后含兮如容,浩兮如海,体混“沌而不殆,成胚 浑而不宰。先天地之始,已块然而生;后天地之终,尚 澹然而在。何者为在?何者为生?生万物兮吾象不显, 成万物兮吾象不呈。谓之有兮无朕,谓之无兮有精。 故道我者非常道,名我者非常名。及夫清有形而为 天,浊有形而为地,列而为九畴八卦,播而为五行六 位,此皆非其象,此乃”象之器,自可外废其境,内存其 至。一谕老氏之言。曷无为之不致。
《黄老先六经论》罗处约
先儒以太史公论道德,先黄老而后六经,此其所以 病也。某曰:“不然。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由也,混成而 先两仪,至虚而应万物,不可致结,况名之曰道?道既 名矣,降而为圣人者,为能知来藏往,与天地准,故黄、 老、姬、孔通称焉。其体曰道,其用曰神,无适也,无莫也, 一以贯之。胡先而尊?孰后而愧?六经者,《易》以明人之 权,而本之于道;《礼》以节民之情,趣于性也;《乐》以和民 之心,全天真也;《书》以叙九畴之秘,焕二帝之美,《春秋》 以正君臣而敦名教,《诗》以正风雅而存规戒,是道与 六经一也。”矧!仲尼祖述尧舜,而况于帝鸿氏乎?华胥 之始,太上之德,史传详矣。老聃世谓方外之教,然而 与六经皆足以治国治身清净,则得之矣。汉文之时, 未遑学校,窦后以之而治,曹参得之而相,几致措刑。 且仲尼尝问礼焉,俗儒或否其说。今曰:“《春秋》昭公七 年,郯子来朝,仲尼从而学焉。俾后之人敦好问之旨, 矧老子有道之士,周之史氏乎?”余谓六经之教,化而 不已,则臻于大同。大道之行,则蜡宾、息老、黄、老之与 六经,孰为先而孰为“后乎?又何必缫藉玉帛然后为 礼,笋簴镛鼓然后为乐乎?”余谓太史公之志,斯见之 矣。恶可以道之迹?儒之末相戾而疾其说。病之者可 以观徼,未可以观妙。
《老氏说》宋·欧阳修
前后之相应,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 也,不必更言其馀。然老子为书,比其馀诸子义为简 要也。其馀窍见人情,尤为精尔,非庄周、慎到之伦可 拟。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读老子》王安石
“道有本有末。本者,万物之所生也;末者,万物之所以 成也。本者出之自然,故不假乎人之力而万物以生 也。末者,涉乎形器,故待人力而后万物以成也。”夫其 不假人之力而万物以生,则是圣人可以无言也,无 为也。至乎有待于人力而万物以成,则是圣人之所 不能无言也,无为也。故昔圣人之在上,而以万物为 “己任者,必制四术焉。”四术者,礼乐刑政是也,所以成 万物者也。故圣人唯务修其成万物者,不言其生万 物。盖生者尸之于自然,非人力之所得与矣。老子者 独不然,以为涉乎形器者,皆不足言也,不足为也,故 抵去礼乐刑政而为道之称焉。是不察于理而务高 之过矣。夫道之自然之,何预乎其涉乎形器,是以必 待于人之言也,人之为也。其《书》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夫毂辐之用,固在于车之无用,然工 之琢削,未尝及于无者,盖无出于自然之力,可以无 与也。今之治车者,知治其毂辐,而未尝及于无也。然 而车之成者,盖毂辐具,则无必为用矣。如其知无为 用,而不知毂辐,则为车之术固已疏矣。今知“无之为 车用,无之为天下用”,然不知所以为用也。故无之所 以为用者,以有毂辐也;无之所以为天下用者,以有 礼乐刑政也。如其废毂辐于车,废礼乐刑政于天下, 而坐求其无之为用也,则亦近于愚矣。
《老子论》苏辙
天下之道,惟其辩之而无穷,攻之而无间。辩之而有 穷,攻之而有间,则是不足以为道。昔者六国之际,处 士横议以荧惑天下,“杨氏为我而墨氏兼爱。凡天下 之一,有以君臣父子之亲而不相顾者,举皆归于杨 氏;而道涂之人皆可以为父子兄弟者,举皆归于墨 氏也。”夫天下之人不可以绝其天属之亲而合其无 故之欢,此其势然也。故老聃、庄周知天下之不正也, 起而承之,以为兼爱为我之不足以收天下,是以不 为为我,不为兼爱,而处乎兼爱为我之外。此其意以 为不兼爱则天下议其无亲,不为我则天下议其为 人。故两无所适处,而泛泛焉浮游于其间,而曰我皆 无所为,以是足以自免,而逃天下之是非矣。天下之 人惟其是,所是非,所非是,以其说可得而考其终。今 以老、庄无所是非,而其终归于无有,此其思之亦已 详矣。杨氏之为我,墨氏之兼爱,此其为道,莫不有所 执也。故为我者为兼爱之所诋,而兼爱者为为我之 所毁,是二者其地皆不可居也。然而得其间而固守 之,则可以杜天下之“异端而绝其口。”盖古之圣人惟 其得而居之,是以天下大服,而其道遂传于后世。今 老聃、庄周不得由大道而见其隙,窃入于其间而执 其机,是以其论纵横坚固而不可破也。且夫天下之 事,安可一说治也?而彼二子者,欲一之以“兼爱”,断之 以为我,故其说有时焉而遂穷。夫惟圣人能处于其 间,而制其当然,兼爱为我,亦莫弃也,而能用之以无 失乎道,处天下之纷纭而不失其当,故曰:“伯夷、叔齐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而柳下惠、少连降志而辱身。言 中伦,行中虑;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 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夫无可无不可,此老聃、庄周 之所以为辩也,而仲尼亦云:“则夫老聃、庄周,其思之 不可以为不深矣。盖尝闻之,圣人之道,处于可不可 之际,而遂从而实之,是以其说万变而不可穷;老聃、 庄周从而虚之,是以其说汗漫而不可诘。今将以求 夫仲尼、老聃之是非者,惟能知其虚实之可用与否 而已也。盖天下固有物也,有物而相遭,则固亦有事 矣。是故圣人从其有而制”其御有之道,以治其实有 之事,则于天下亦何事之不可为?至区区焉求其有 以纳之于无,则其用力不已甚劳矣哉!夫老聃、庄周 则亦尝自知其穷矣。夫其穷者何也?不若从其有而 有之之为《易》也。故曰“常无欲以观其妙,而又曰常有 欲以观其徼。”既曰无之以为用,又曰有之以为利,而 至于佛者,则亦曰断灭,而又曰无断无灭。夫既曰无 矣,而又恐无之反以穷;既断灭矣,又恐断灭之适以 为累,则夫其情可以见矣。仲尼有言曰:“君子之中庸 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天! 老聃、庄周其亦近于中庸而无忌惮者哉!
《吕子阳老子支离说》叶适
永康吕皓子阳解《老子》既成,以授余。周衰,诸子各骋 私见为书,隳裂王道,而恣于曲学,聃!其最甚者,祥祲 所蒙,大义蔽矣,固不得而强同也。每叹“六经、孔孟举 世共习,其魁俊伟特者,乃或去而从老、佛、庄、列之说, 怪神虚霍,相与眩乱,甚至山栖绝俗,木食涧饮,以守 其言。异哉!”子阳再试省司不中,遂绝迹科举,当得累 恩,亦弃不就。有高退之节。岁责黄𢿨谷数千,远村穷 乏,皆赖其救,有任恤之恩。方少时,适会父兄有诏狱, 上疏孝宗,且纳所居官。天子感动,立命虑冤枉,并缘 坐得释五十馀人。有干子之孝,既隐居无用,独教其 子殊。殊亦凛絜孤立,出处必以度,子阳实知之。父子 自为师友,有察父之明,门内肃如也,“闾里雍如也”,非 所谓魁俊伟特者耶?虽不解《老子》,亦足以发身成名 矣。子阳愀然曰:“我性物理而进于道,天地之至公也。 眇眇乎身名奚有?夫合性情之正而为言者,近理也; 即性情之安而为言者,近道也。子阳诗歌文字,每多 得意高处,往往不减古人近道之言也。虽不解《老子》, 亦足以身名两忘而”进于道矣。虽然,山林之士,倚幽 树,激寒流,放饭永日,为惰而已。子阳于是书赘附群 圣贤,出入释老,用力甚勤,譬夫博奕,愈于已也。
《跋老子义》张耒
夫人之生,不杀之于衽席饮食之疾病,则杀之于盗 贼刑戮者过半矣。则人之于死,实未尝知畏也。而世 之驭物者,而欲物之畏,不过示之以死,亦惑矣。故曰: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苟畏死耶,则吾取为奇者而杀之,宜民之不复为奇也。天下未尝无刑,而为奇 者不止,则死之不足以惧物也明矣。故曰:“若使人畏 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也?夫物不患无杀 之者也。万物泯泯,必归于灭尽而后止,则尝有司杀 者杀矣。窃有司杀者之常理,而移之以行其畏,非徒 不足以惧物,而亦有不及者也。故曰:“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有司杀,是代大匠斲,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 者矣。然则操政刑死生之柄,驱一世之民使从之,殆 非也。
《进东宫易老通言札子》程大昌
夫《老子》之可重者何也?秉执枢要,而能以道御物,是 其长也。贵无贱有,而罕言世故者,亦非其或短于此 也。故师《老子》而得者,为汉文帝。盖其为治大扺,清心 寡欲,而渊默朴厚,以涵养天下,其非不事事之谓也, 则汉以大治而基业绵固者,得其要,用其长故也。至 于西晋,则闻其言,常以无为为治本,而不知无为者 如何其无为也?意谓解纵法度,拱手无营,可以坐治。 无何纪纲大坏,而天下因以大乱。故王通论之曰:“清 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子》之罪也。盖不得其要,而昧其 所长也。区区之意,深望殿下采其秉要之理,而以西 汉为法;鉴其谈治之略,而以西晋不事事为戒。则老 子之精言妙道,皆在殿下运用之中矣。
《孔子师老聃辩》罗璧
孔子师老聃之说,肇于庄子。庄子师老子,故其著书, 讥侮古今圣贤,独推老子,甚至假设孔子之言誉之。 逮汉儒辑《礼记》,承其言曰“闻诸老聃。”而司马迁《史记· 老子传》复增以老子训诲孔子之语,及孔鲋作《家语》, 著孔子事实,因据以为证。繇是坚后学之信,不知《庄 子》一书,皆寓言耳。其时去孔子未远,知天下不崇信 “其学,故托时所最重者,尊其师,庶几聃之道益隆。”此 庄子抑孔子、尊老子之意也。后儒不察《礼记》《家语》《史 记》皆出庄子后,见孔子万世师表,不应礼乐,无所师 承而问礼,老子一语,又备见于诸书,而不知其始自 《庄子》也。夫老子之教,主于清净无为,其著书厌薄礼 乐,曰:“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庄子〉传》其后,从而有 “剖斗折衡,推提仁义,焚符破玺,绝圣弃知”之语,则聃 又何礼之可问耶?太史公谓道家以虚无为本,因循 为用,有法无法,有度无度。故后之尊老庄者,荡弃礼 法,蓬首垢面,丧酒吊肉,晋人可证也。岂有以礼训孔 子而勖其徒,容异是耶?孔子于人之一善,若管仲之 仁,子产之惠,皆亟称“不暇,岂有聃其师而故没之耶?” 此为《庄子》寓言也无疑。余尝谓孔子所师,惟推夫周 公,彼其梦想,犹冀见之,此真孔子之师也。孟子去孔 子甚近,且曾思之传最亲,其诵述孔子,所称引者,皆 不过文、武、周公而已。使孔子果师聃曾思,何不言之? 老子之道,庄子述而传之足矣,何必假孔子之言明 之?此其借孔子以尊其师可见也。后之卫道者多为 孔子解,而未尝识其寓言及尊师之意,破《庄子》之妄 耳。若孔子师聃之事,《庄子外篇》著聃为周藏史藏。� 书所或者,聃所职多书孔子,因问聃焉容或有此理。 不然,《鲁论》何无一语及聃,而聃之理何不尽传其徒, 而甘为弃名检荡礼教之罪人耶?东坡尝谓《庄子》虽 讥孔子,实尊孔子。书末叙百家之学兴曰:譬如耳目 鼻口,各有所明而不能相通,故墨翟、朱钘、禽滑釐、尹 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以至庄周,皆列叙名之。 至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其在《诗》《书》《礼》《乐》,多能明之,则 推而不敢斥。此又可见《庄子》前之推老聃者,借孔子 以尊其师也。
《老子赞》明·太祖
《心渊静》而莫测,志无极而何量。惚恍其精而密,恍惚 其智而良。宜乎千古圣人,务晦短而云长。
《老子部艺文二》〈诗:〉
《老子六言四首》魏·嵇康
《为法滋章》。寇生纷然,相召不停。大人元寂无声,镇之 以,静自正。〈知慧用〉
哀哉世俗,徇荣驰骛,竭力丧精,得失相纷,忧惊自是, 勤苦不宁。〈名与身孰亲〉
“《金玉满堂》莫守,古人安此麄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 延期不朽。〈生生厚招咎〉
“位高势重祸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难治,如何 贪人不思。〈名行显患滋〉
《老子庙诗》唐·李白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暮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饮松柏林。
《读老子》白居易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 者,缘何自著五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