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十二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十三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十二卷目录

     乐律总部汇考十二

      唐二元宗开元七则 天宝三则 肃宗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一则 永泰一则

      大历二则 德宗贞元六则 顺宗永贞一则 宪宗元和四则 穆宗长庆二则 敬宗宝

      历一则 文宗太和四则 开成二则 武宗会昌二则 宣宗大中三则 昭宗龙纪二则

       乾宁一则 光化一则 哀帝天祐一则

    乐律典第十二卷

    乐律总部汇考十二

    唐二

    元宗开元元年禁泼寒戏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元年十二月己亥,禁泼寒胡 戏。”

    按《册府元龟》,开元元年十二月敕:“腊月乞寒,外蕃所 出,渐浸成俗,因循已久。自今已后,无问蕃汉,即宜禁 㫁。”

    按《文献通考》:“乞寒本西国、外蕃、唐国之乐,其乐器有 大鼓、小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 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唐神龙时,并州 清源令吕元泰上书曰:‘《洪范》庶证谋时寒,若君能谋 事,则时寒顺之,何必乞索’。先天二年,中书令张说諌 曰:‘乞寒未闻典故,裸体跣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 容滋甚。恐非干羽柔远之义,樽俎折冲之道。愿择刍 言,特罢此戏’。”十二月敕:“自今以后,即宜禁㫁。” 开元二年,置内教坊于蓬莱宫。

    按《唐书元宗本纪》。二年八月壬戌,禁女乐。 按《礼乐 志》:唐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杂用于燕乐。其他诸曲 虽非纯雅,不至淫放。武后之祸,继以中宗昏乱,固无 足言者。元宗为平王,有散乐一部,定韦后之难,颇有 预谋者。及即位,命宁王主藩邸乐,以抗太常,分两朋 以角优劣。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 之伎,有谐谑而赐金帛朱紫者。酸枣县尉袁楚客上 疏极諌。初,帝赐第隆庆坊,坊南之地变为池,中宗常 泛舟以厌其祥。帝即位,作《龙池乐》,舞者十有二人,冠 芙蓉冠,蹑履,备用雅乐,唯无磬。又作《圣寿乐》,以女子 衣五色绣襟而舞之。又作《小破阵乐》,舞者被甲胄。又 作《光圣乐》,舞者鸟冠画衣,以歌王迹所兴,又分乐为 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 乐。立部伎八:一《安舞》,二《太平乐》,三、《破阵乐》;四、《庆善乐》; 五、《大定乐》;六、《上元乐》;七、《圣寿乐》,八、《光圣乐》。《安舞》。《太平 乐》,周、隋遗音也。破阵乐以下,皆用大鼓,杂以龟兹乐, 其声震厉。《大定乐》又加金钲《庆善舞》,颛用西凉乐,声 颇闲雅。每享郊庙,则《破阵》《上元》《庆善》三舞皆用之。坐 部伎六:一《燕乐》,二《长寿乐》,三《天授乐》,四《鸟歌万岁乐》, 五《龙池乐》,六《小破阵乐》。《天授》《鸟歌》,皆武后作也。天授, 年名。《鸟歌》者,有鸟,能人言万岁,因以制乐。自《长寿乐》 以下,用龟兹舞,唯《龙池乐》则否。是时,民间以帝自潞 州还京师举兵,夜半诛韦皇后,制《夜半乐》《还京乐》二 曲。帝又作《文成曲》,与《小破阵乐》更奏之。其后河西节 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 《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帝方濅,喜神仙之事,诏 道士司马承祯制《元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 罗天曲》,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太清宫 成,太常卿韦绦制《景云》《九真》《紫极》《小长寿》《承天》《顺天》 乐六曲,又制商调《君臣相遇》乐曲。初,隋有法曲,其音 清而近雅,其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琵琶圆体修 颈而小,号曰“秦汉子。”盖弦鼗之遗制,出于胡中,传为 秦、汉所作,其声金石丝竹以次作。隋炀帝厌其声澹, 曲终复加解音。元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 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 “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 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馀人。帝幸骊山,杨 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 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帝又好羯鼓,而宁王善 吹横笛,达官大臣慕之,皆喜言音律。帝尝称“羯鼓八 音之领裦诸乐,不可方也。”盖本戎羯之乐,其音太簇 一均,龟兹、高昌、疏勒、天竺部皆用之,其声焦杀,特异 众乐。 按《百官志》: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 侧,有音声博士。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伎。自是 不隶太常,以中官为教坊使。散乐三百八十二人,仗 内散乐一千人,音声人一万二十七人。有别教院。 按《旧唐书音乐志》:“元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 弟三百人为丝竹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元宗必觉 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于禁 苑之梨园。又有别教院,教供奉新曲。太常每凌晨鼓 笛乱发于太乐署。别教院廪食常千人。宫中居宜春 院,元宗又制新曲四十馀。又《新制乐谱》,“每初年望夜, 御勤政楼,观灯作乐,贵臣戚里,借看楼观望,夜阑,太常乐府悬散乐毕,即遣宫女于楼前缚架出眺歌舞 以娱之。若绳戏等伎,诡异巧妙,固无其比。”

    按《唐会要》,“散乐历代有之。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诏 太常留二百人,馀并放还。元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 于禁中以处之。若飨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太常 上奏,御注。其下会日,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 《蹀马》,又奏《散乐》。”

    按刘贶《太乐令壁记》,“《破阵》等八舞,声乐皆立奏之,乐 府谓之立部伎,馀总谓之坐部。”坐部伎六,自《长寿乐》 已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唯龙池备用雅乐而 无声,舞人蹑履。

    按《通鉴》,开元二年春正月,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 上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制左右 教坊,以教俗乐。又选乐工宫女数百人自教之,谓之 梨园弟子。张廷圭、袁楚客皆上疏,以悦郑声为戒。 按,《册府元龟》,元宗开元二年六月,左拾遗蔡孚献《龙 池集》,公卿士已下凡三百篇,请付太常寺,其间词合 音律者,为《龙池》乐章,以歌圣德。从之。初,帝在藩,与宋 王等居于兴庆里,时人谓为“五王子宅。”及景龙末,宅 内神池涌出,泛滟清莹,流之不竭,中有龟龙游焉,故 群臣歌之。舞十二人,冠饰以芙蓉,备用雅乐,而无钟 磬,舞人蹑履。

    开元六年,睿宗庙乐奏《景云之舞》。

    按《唐书元宗本纪》。“六年十一月丙申,享于太庙。” 按 《礼乐志》。睿宗曰“《景云》之舞。”

    按《旧唐书音乐志》:“开元六年十月,敕睿宗庙奏《景云》 之舞。”

    开元八年,赵盛言疏论郊庙用乐。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八年九月,瀛 州司法参军赵盛言,“论郊庙用乐表曰:‘祭天地宗庙, 乐合用商音’。又《周礼》三处大祭,俱无商调。郑元云:‘此 无商调者,祭尚柔,商尚坚刚也’。以臣愚知,斯义不当。 但商,金声也。周家木德,金能克木,作者去之。今皇唐 土王,即殊周室,五音损益,须逐便宜,岂可将木德之 义”,施土德之用。又说者以啇声配金,即作刚柔理解。 殊不知声无定性,音无常主,刚柔之体,实繇其人。人 和则音柔,人怒则声烈。故《礼》称:“怒心感人者,其声丽 以厉;爱心感人者,其声和以柔。”祇如宫声为君,商声 为臣,岂以臣位配金为臣道,便为刚乎?是知周制无 商,不为坚刚见阙。盖以扶木德,忌金行,“故国祚灵长, 后叶昌盛。卜代三十,卜年八百”,是去金之应也。即人 神之心,可见刚柔之理,原乎圣人之情。详夫作者之 旨,车服器械,为易代之通规,郊禋声调,避德王之刑 克,此不疑之理也。其三祭并请加商调,去角调。又郊 庙二舞人,不依古制,未协人神。按《周礼》以乐舞教国 子,舞《云门》《大咸》《大濩》《大武》,是知古之舞者,即诸侯子 孙,容服鲜丽,故得神祇降福,灵光烛坛。今之舞人,并 容貌蕞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难矣。 有隋之祭,犹以品子为之,号为二舞郎。逮乎圣朝,遂 变斯制,诚愿革兹近误,著复古道。其二舞人,望取品 子年二十以下,颜容修正者充,令太常博士主之,准 国子学给科行事之外,习六乐之道,学五礼之仪。经 十周年,量文武授散官,号曰云门生。又按《周礼》“奏太 簇,歌应钟,以享地祇。”注云:“地祇谓神州社稷也。太簇, 阳也,位在寅。应钟,阴也,位在亥。故斗建亥则日月会 于寅;斗建寅则日月会于亥。”是知圣人之制,取合于 阴阳;歌奏之仪,用符于交会。今之祭社稷,乖“古法,乃 下奏太簇,上歌黄钟。”但太簇、黄钟,俱是阳律,上下歌 奏不异,仍是阳合于阳,非特违其礼经,抑亦乖于会 合。其社坛歌黄钟,望改为“应钟。”又五郊工人舞人衣 服,各依方色。按《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 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元璜礼 北方。”是知五天帝德色王不“同,四时文物,各随方变。 冀以同色相感,同事相宜,阴阳交泰,莫不繇此。今祭 器裀褥,总随于五方,五郊衣服,独乖其方色,舞者常 持皂饰,工人常服绛衣。以臣愚知,深为不便。但五行 相克,贤愚共悉。绛为火色,有忌于金方;皂为水位,则 妨于火德。事理乖迕,居然可明。其工人舞人衣服,望 各依方色。其”宗庙黄色,仍各以所主礼神。又以乐理 身心,礼移风俗,请立乐教,以化兆人。《周礼》曰:“以乐德 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其国子诸生,望教以《乐经》,同 于礼传,则人人知礼,家家知乐,然后移风易俗,灾害 不生。其《乐经》章目虽详,稍乖旨要,望委通明博识,修 撰讫然后颁行。

    开元十二年。敕云韶内府乐与万姓群臣同乐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实录。十二年正月戊寅。 敕曰:“自立云韶内府百馀年。今欲陈于万姓。与群公 同乐。”

    按《册府元龟》,“十二年正月诏曰:‘朕闻舞者所以节八 音而行八风,岂徒夸诩时代,眩矅耳目而已也。自立

    云韶内府,百有馀年,都不出于九重。今欲陈于万姓
    考证
    冀与群公同乐,岂独娱于一身?且珠翠绮罗,孰非珍

    玩?尝念百金之费,每惜十家之产。是以所服之服,俱 非绮罗;所冠之冠,亦非珠翠。若至弋绨之制,大帛之’” 衣,德虽谢于古人,俭不忘于曩哲。庶群公等观此,当 体服之不奢。

    开元十 年,诏张说改定《乐章》。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音乐志》:“贞观六 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乐章。后至则天称制, 多所改易。歌辞皆是内出。开元初,则中书令张说奉 制所作,然杂用贞观旧词。自后郊庙歌工、乐师传授 多缺,或祭用宴乐。或郊称庙词。二十五年,太常卿韦 绦,令博士韦逌、直太乐尚冲、乐正沈元福、郊社令陈 虔”、申怀操等铨叙前后所行用乐章为五卷,以付太 乐、鼓吹两署,令工人习之。时太常旧相传有《宫》《商》《角》 《征》《羽》《宴乐》五调歌词各一卷,或云“贞观中侍中杨仁 恭妾赵方等所铨集,词多郑、卫,皆近代词人杂诗。”至 绦,又令太乐令孙元成更加整比为七卷。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三年,诏燕国公张说改定乐章, 帝自定声度,说为之词。令太常乐工就集贤院教习, 数月方毕。因定封禅郊庙词曲及舞,至今行焉。” 按《玉海》,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祀天乐十四首张说作。 又,开元七年享太庙乐章十六首张说作。

    “开元 年始定乐县,仍为二十簴,歌仍用十二和。”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开元定礼,始依 古著为二十簴,复用孝孙十二和。其著于礼者,一曰 《豫和》,以降天神。冬至祀圜丘、上辛祈谷、孟夏雩、季秋 享明堂、朝日夕月、巡狩告圜丘、燔柴告至封祀太山, 类于上帝,皆以圜钟为宫,三奏黄钟为角,太簇为征, 姑洗为羽,各一奏,文舞六成。五郊迎气,黄帝以黄钟 为宫,赤帝以函钟为征,白帝以太簇为商,黑帝以南 吕为羽,青帝以姑洗为角,皆文舞六成。二曰《顺和》,以 降地祗。夏至祭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祗,春秋社,巡狩 告社,宜于社,禅社首,皆以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 为征,南吕为羽,各三奏,文舞八成。望于山川,以蕤宾 为宫,三奏,三曰《永和》,以降人鬼。时享禘祫,有事而告 谒于庙,皆以黄钟为宫,三奏,大吕为角,太簇为征,应 钟为羽,各二奏,文舞九成。祀先农、皇太子释奠,皆以 姑洗为宫,文舞三成。送神各以其曲一成。蜡兼天地 人,以黄钟奏《豫和》,蕤宾、姑洗、太簇奏《顺和》,无射、夷则 奏《永和》,六均皆一成,以降神而送神以《豫和》。四曰《肃 和》,登歌以奠玉帛,于天神,以大吕为宫;于地祗,以应 钟为宫,于宗庙,以圜钟为宫,祀先农释奠,以南吕为 宫,望于山川,以函钟为宫;五曰《雍和》,凡祭祀以入俎, 天神之俎以黄钟为宫,地祗之俎以太簇为宫,人鬼 之俎以无射为宫,又以彻豆。凡祭祀,俎入之后,接神 之曲亦如之。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以黄钟为宫;七 曰《太和》,以为行节,亦以黄钟为宫。凡祭祀,天子入门 而即位,与其升降,至于还次,行则作,止则止。其在朝 廷,天子将自内出,撞黄钟之钟,右五钟应,乃奏之;其 礼毕,兴而入,撞蕤宾之钟,左五钟应,乃奏之。皆以黄 钟为宫;八曰《舒和》,以出、入二舞及皇太子、王公、群后、 国老,若皇后之妾,御皇太子之宫臣,出入门则奏之。 皆以太簇之商。九曰《昭和》,皇帝皇太子以举酒。十曰 《休和》,皇帝以饭,以肃拜三老,皇太子亦以饭。皆以其 月之律均。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册以行。十二曰《承和》, 皇太子在其宫,有会以行。若驾出,则撞黄钟,奏《太和》, 出太极门而奏《采茨》,至嘉德门而止。其还也亦然。 按《旧唐书音乐志》,开元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奏“准十 二年东封泰山所定雅乐,其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 神,《顺和》八变,以降地祗。皇帝行用《太和之乐》。其封泰 山也,登歌奠玉币用《肃和之乐》,迎俎用《雍和之乐》,酌 福、饮福用《寿和之乐》,送文、迎武用《舒和之乐》,亚献、终 献用《凯安之乐》,送神用夹锺宫《元和之乐》,禅社首也, 送神用林钟宫《顺和之乐》,享太庙也,迎神用《永和之 乐》,献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献 用《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政之舞》,世祖元 皇帝酌献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尧皇帝酌献用《大明 之舞》,太宗文皇帝酌献用《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 酌献用《钧天之舞》,中宗孝和皇帝酌献用《太和之舞》, 睿宗大圣贞皇帝酌献用《景云之舞》,彻豆用《雍和》之 舞,送神用黄锺宫《永和》之乐。臣以乐章残缺,积有岁 时。自有事东巡,亲谒九庙,圣情慎礼,精祈感通,皆祠 前累月考定音律,请编入史策,万代施行。”下制曰:“王 公卿士,爰及有司,累诣阙上言,请以唐乐为名者,斯 至公之事,朕安得而辞焉。然则《大咸》《大韶》《大濩》《大夏》 皆以大字表其乐章,今之所定,宜曰《大唐乐》。”

    天宝元年命有司定庙乐

    按《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元年二月辛卯,享元元皇帝 于新庙。甲午,享于太庙。”

    按《旧唐书音乐志》:“元年四月,命有司定元元皇帝庙 告享所奏乐,降神用《混成之乐》,送神用《太乙之乐按《唐会要》,“太清宫荐献混元皇帝奏《混成紫极之舞》。 天宝元年四月十四日,有司奏降神用《混成之舞》,送 神用《太乙》之乐,乐章十一。”

    天宝十 年,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开元二十四年, 升胡部于堂上。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 州》《甘州》之类。后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明年, 安禄山反,凉州、伊州、甘州皆陷吐蕃。唐盛时,凡乐人、 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 号“音声人”,至数万人。元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 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乐工 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 节,舞于勤政楼下。后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其日未 明,金吾引驾骑,北衙四军陈仗,列旗帜,被金甲,短后 绣袍。太常卿引雅乐,每部数十人,间以外裔之技。内 闲厩使引戏马,五坊使引象犀,入场拜舞。宫人数百, 衣锦绣衣,出帷中击雷鼓,奏《小破阵乐》,岁以为常。“千 秋节”者,元宗以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节,而君臣 共为荒乐,当时流俗多传其事以为盛。其后巨盗起, 陷两京,自此天下用兵不息,而离宫苑囿,遂以荒堙, 独其馀声遗曲传人间,闻者为之悲凉感动。盖其事 适足为戒,而不足考法,故不复著其详。

    按《旧唐书音乐志》:“元宗在位多年,善乐音,若燕设酺 会,即御勤政楼。先一日,金吾引驾仗,北衙四军甲士 未明陈仗,卫尉张设,光禄造食。候明,百僚朝,侍中进, 中严外办。中官素扇,天子开帘受朝。礼毕,又素扇垂 帘,百寮常参供奉官、贵戚、二王后、诸蕃酋长谢食就 坐。太常大鼓,藻绘如锦,乐工齐击,声震城阙。太常卿” 引雅乐,每色数十人,自南鱼贯而进,列于楼下。鼓笛 鸡娄,充庭考击。太常乐立部伎,坐部伎依点鼓舞,间 以外裔之伎。日旰,即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倾杯乐 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校床,乘马而上,抃 转如飞。又令宫女数百人,自帷出,击雷鼓为《破阵乐》 《太平乐》《上元乐》,虽太常积习,皆不如其妙也。若《圣寿 乐》,则回身换衣,作字如画。又五坊使引大象入场,或 拜或舞,动容鼓振,中于音律,竟日而退。

    天宝十三载,改诸乐曲名。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会要》十三载七月十日。 改乐曲名。“自太簇宫至金风调。”刊石太常。

    按《册府元龟》,天宝十三载七月十四日,改诸乐名:太 簇宫时号沙陁调;太簇商时号大食调;太簇羽时号 般涉调;太簇角、林钟宫时号道调;林钟商时号小食 调;林钟羽时号平调、林钟角调;黄锺宫、黄锺商时号 越调;黄锺羽时号黄锺调;中吕商时号双调;南吕商 时号水调、金风调。时司空杨国忠、左相陈希烈奏,“中 使辅璆琳至,奉宣进止:令臣将新曲名一本立石刊 于太常寺者。今既传之乐府,勒在贞珉,仍望宣付所 司,颁示中外。”敕旨所请依。

    肃宗   年李辅国进魏延陵所得古律诏更造诸钟磬又造郊庙乐章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肃宗时,山东人 魏延陵得律一,因中官李辅国献之,云“太常诸乐调 皆下,不合黄钟,请更制诸钟磬。”帝以为然,乃悉取太 常诸乐器入于禁中,更加磨剡,凡二十五日而成。御 三殿观之,以还太常。然以汉律考之,黄锺乃太蔟也。 当时议者以为非是。

    按《旧唐书音乐志》:肃宗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上以 太常旧钟磬自隋以来所传五声或有差错,谓于休 烈曰:“古者圣人作乐,以应天地之和,以合阴阳之序。 和则人不夭札,物不疵疠。且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比 亲享郊庙,每听乐声,或宫商不伦,或钟磬失度,可尽 供钟磬,朕当于内自定。”太常进入,上集乐工考试数 日,审知差错,然后令再造及磨刻。二十五日,一部先 毕,召太常乐工,上临三殿,亲观考击,皆合五音,送太 常。二十八日,又于内造乐章三十一章,送太常,郊庙 歌之。

    宝应元年代宗即位有司奏请宗庙乐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代宗本纪》。宝应 元年四月己巳。即帝位。 按《音乐志》。宝应三年六月。 有司奏“元宗庙乐。请奏《广运之舞》。肃宗庙乐。请奏《惟 新》之舞。”按旧唐书本纪代宗以宝应元年即位无三年也音乐志恐讹 按《册府元龟》,“宝应二年六月,太常奏,元宗室请奏《广 运》之舞,调用太簇;肃宗室请奏《惟新》之舞,调用夷则。”

    代宗   年作宝应长宁乐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自肃宗以后,皆 以生日为节。而德宗不立节,但止于“群臣称觞上寿 而已。代宗繇广平王复二京,梨园供奉官刘日进制 《宝应长宁乐》十八曲以献,皆宫调也。”

    永泰二年国子学具宫悬之乐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仪礼志》,“永泰二 年八月,国子学成。自至德二年收两京,唯元正含元殿受朝贺,设宫悬之乐。虽郊庙大祭,祇有登歌乐,亦 无文武二舞。其时军容使鱼朝恩知监事,庙庭具宫 悬之乐于讲堂前,又有教坊乐府杂伎,竟日而罢。”按永

    泰二年,即大历元年,因在未改元前,故书“永泰。”

    大历元年作广平太一乐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大历元年又有 《广平太一乐》,《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 大遍、小遍。

    大历十四年,德宗即位。闰五月,罢梨园乐工。十一月, 进代宗室,用《保泰》之舞。

    按《唐书德宗本纪》:“大历十四年五月癸亥,即帝位。闰 月癸未,罢梨园乐工三百人。”

    按《册府元龟》:“德宗以大历十四年即位,十一月,礼仪 使奏代宗室乐,用《保泰》之舞。”

    德宗贞元三年三月议庙舞之号四月试马燧所献定难乐曲并作玉宸宫调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凉州曲,本西凉 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贞元初,乐工康崑 仑寓其声于琵琶,奏于玉宸殿,因号《玉宸宫调》,合诸 乐则用黄钟宫。其后方镇多制乐舞以献。河东节度 使马燧献《定难曲》。”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三年四月庚午,御麟德殿, 试《定难》乐曲,马燧所献。 按《音乐志》:贞元三年四月, 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曲》,御麟德殿,命阅试之。 按《册府元龟》,贞元三年三月,以昭德皇后庙乐章九 首付有司。初,帝令有司议庙舞之号,礼官请号《坤元》 之舞,从之。

    贞元四年宴群臣于麟德殿设《九部乐》。又诏有司补 诸庙所缺乐章。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四年。宴群 臣于麟德殿。设九部乐。内出舞。马上赋诗一章。群臣 属和。

    按《册府元龟》,“贞元四年五月,诏有司补诸庙所缺乐 章。自开元以来外,风伯、雨师为中祀,及创置德明皇 帝、兴圣皇帝、让皇帝、武成王庙假郊庙乐章,并未奏 撰。及是有司以功绩各异,请补其缺词。帝乃令其臣 李泌撰之。泌未及撰物故,遂命于邵、包佶、李舒等分 为之。”

    贞元十二年,王虔休献《继天诞圣乐》。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昭义军节度使 王虔休,以德宗诞辰,未有大乐,乃作《继天诞圣乐》,以 宫为调。” 按《王虔休传》:“虔休尝得太常乐家刘玠撰 《继天诞圣乐》,因帝诞日以献。其乐以宫为均,示五声 有君也;以土为德,本五运在中也。奏二十五叠,取二 十四气而成一岁奏十六节,象元凯登庸于朝云。”后 《中和》乐本于此。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十二年十一月辛卯,昭义王虔 休造《诞圣乐曲》以献。”

    按《册府元龟》,贞元十三年二月,昭义节度使王虔休 上表曰:“臣闻于师,夫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音以知 声,审乐以知政,则治道备矣。清明广大,终始周旋,与 天地同其和,与四时合其序,岂止于钟鼓管磬云乎 哉?”伏见开元中,天长节著于甲令,每于是日,海㝢欢 娱,称万寿之无疆,乐一人之有庆。故能追尧接舜,迈 “禹逾汤,自周已后,不能议矣。今陛下降诞之辰,未有 惟新之典,无乃臣子之分,或有所阙。愚臣不揆顽昧, 敢思祖述,每私歌藉抃,忘寝与食久矣。”适遇有知音 者,与臣论其乐章,探微赜奥,穷理尽情,臣乃遣造《继 天诞圣乐》一曲,大抵以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 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气 而足成一岁也。每遍一十六拍,象《八元》、八凯登庸于 朝也。冀与《云门》《咸池》,永传于律吕;《空桑》《孤竹》,合荐于 宫悬。不闻惉懘之声,长作中和之乐,可使九域之人, 顿忘于肉味;四夷之俗,皆播于皇风,与唐惟休终古 尽善。臣不胜恳款屏营之至,谨昧死陈献以闻。”其所 造曲谱,谨同封进。先时自太常乐人刘玠流落至潞 州,虔休因令造此乐也。

    贞元十四年。制中和乐舞。于𬱖又作《顺圣乐》以献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帝作中和乐舞。 山南节度使于𬱖。又献《顺圣乐》。曲将半。而行缀皆伏。 一人舞于中。又令女妓为佾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 圣乐。”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十四年二月戊午,上御麟德殿, 宴文武百寮。初奏破阵乐,遍奏九部乐,及宫中歌舞 妓十数人列于庭。先是,上制《中和乐》舞曲,是日奏之, 日晏方罢。上又赋《中春麟德殿宴群臣》诗八韵,颁赐 有差。”

    按《玉海》,“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上自制《中和乐》舞曲, 是日奏之麟德殿。”又制《观新乐》一章六句。序曰:“仲春 之首,纪为令节。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

    贞元十六年。西川节度使韦皋献《南诏奉圣乐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贞元中,南诏异 牟寻遣使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言,“欲献裔中歌 曲,且令骠国进乐。”皋乃作《南诏奉圣乐》,用黄锺之均, 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曲二十八叠,执羽 而舞《南诏奉圣乐》字。曲将终,雷鼓作于四隅。舞者皆 拜。金声作而起,执羽稽首,以象朝觐。每拜跪,节以钲 鼓。又为五均:一曰黄锺,宫之宫;二曰太蔟,商之宫;三 曰姑洗,角之宫;四曰林锺,征之宫;五曰南吕,羽之宫。 其文义繁杂,不足复纪。德宗阅于麟德殿,以授太常 工人。自是殿庭宴则立奏,宫中则坐奏。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十六年正月乙巳。南诏献《奉圣 乐》舞曲。上阅于麟德殿” 按《音乐志》。贞元十六年正 月。“南诏异牟寻作奉圣乐舞。因韦皋以进。”

    贞元十七年,骠国王《雍羌》献其国乐。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十七年,骠国王 雍羌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陁献其国乐。至成都,韦 皋复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凡工器二十 有二,其音八,金、贝、丝、竹、匏、革、牙、角。大抵皆外国之器, 其声曲不隶于有司,故无足采云。” 按《南蛮》骠,古《朱 波也传》:“贞元中,王雍羌闻南诏归唐,有内附心,异牟 寻遣”使杨加明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请献夷中 歌曲,且令骠国进乐人。于是皋作《南诏奉圣乐》,用正 律黄锺之均,宫、征一变,象西南顺也;角、羽终变,象戎 夷革心也。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曲二十 八叠,舞《南诏奉圣乐》字。舞人十六,执羽翟,以四为列, 舞“南”字,歌《圣主无为化》,舞“诏”字,歌《南诏朝天乐》,舞《奉 字》,歌《海宇修文化,舞》,《圣字》,歌《雨露覃无外舞》《乐字》,歌 《辟土丁零塞》,皆一章,三叠而成。舞者初定,执羽箫鼓 等奏散序一叠,次奏第二叠,四行赞引以序入。将终, 雷鼓作于四隅,舞者皆拜,金声作而起,执羽稽首,以 象朝觐。每拜跪,节以钲鼓。次奏拍序一叠,舞者分左 右,蹈舞。每四拍,揖羽稽首。拍终,舞者拜,复奏一叠,蹈 舞抃揖,以合“南”字。字成遍,终舞者北面跪歌,导以丝 竹,歌已,俯伏,钲作复揖舞。馀字皆如之,唯“圣”字词末 皆恭揖,以明奉圣。每一字曲三叠,名为五成。次急奏 一叠,四十八人分行罄折,象将臣御边也字。舞毕,舞 者十六人为四列,又舞《辟四门》之舞。遽舞入遍两叠, 与鼓吹合节,进舞三,退舞三,以象三才三统。舞终,皆 稽首逡巡。又一人舞《亿万寿之舞》,歌天南滇越俗。四 章歌舞,七叠,六成而终。七者,火之成数,象天子南面 生成之恩;六者坤数,象西南向化。凡乐三十,工百九 十六人,分四部:一龟兹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军乐 部。龟兹部有羯鼓、揩鼓、腰鼓、鸡娄鼓、短笛、大小觱篥、 拍板皆八,长短箫、横笛、方响、大铜钹贝皆四,凡工八 十八人,分四列,属舞筵四隅,以合节鼓。大鼓部以四 为列,凡二十四,居龟兹部。前胡部有筝、大小箜篌、五 弦、琵琶、笙、横笛、短笛、拍板皆八,大小觱篥皆四,工七 十二人,分四列,属舞筵之隅,以导歌咏。军乐部,金铙、 金铎皆二,㧏鼓、金钲皆四,钲鼓金饰,盖垂流苏。工十 二人,服南诏服,立辟四门,舞筵四隅,节拜合乐。又十 六人,画半臂,执㧏鼓四人为列。舞人服南诏衣,绛裙 襦,黑头囊,金佉苴,画皮靴,首饰抹额,冠金宝花鬘,襦 上复加画半臂,执羽翟舞俯伏,以象朝拜;裙襦画鸟 兽草木,文以八彩杂华,以象庶物咸遂;羽葆四垂,以 象天无不覆;正“方布位,以象地无不载;分四列以象 四气;舞为五字以象五行;秉羽翟以象文德;节鼓以 象号令远布;振以铎,明采《诗》之义;用龟兹等乐以象 远夷悦服;钲鼓则古者振旅献捷之乐也。”黄锺君声, 配运为土,明土德常盛。黄锺得干初九自为其宫,则 林锺四律以正声应之,象大君南面,提天统于上,干 道明也。林锺得《坤》初六,其位西南,西南感至化于下, 坤体顺也。太簇得乾九二,是为人统。天地正而三才 通,故次应以太簇。三才既通,南吕复以羽声应之。南 吕酉,西方金也;羽,北方水也。金水悦而应乎时,以象 西戎、北狄悦服。然后姑洗,以角音终之,姑故也。洗,濯 也,以象南诏背吐蕃归化,洗过日新。皋以五宫异用, 独唱殊音,复述五均谱,分金石之节奏一曰黄锺,宫 之宫,军士歌《奉圣乐》者用之,舞人服南诏衣,秉翟,俯 伏拜抃,合“南诏奉圣乐”五字。唱词五,舞人乃易南方 朝天之服,绛色,七节襦袖,节有青褾排衿,以象鸟翼。 乐用龟兹胡部金钲、㧏鼓、铙贝、大鼓。二曰太簇,商之 宫,女子歌《奉圣乐》者用之,合以管弦。若奏庭下,则独 舞一曲。乐用龟兹,鼓、笛各四部,与胡部等合作。琵琶, 笙、箜、篌皆八,大小觱篥。筝、五弦、琵琶、长笛、短笛、方响 各四,居龟兹部前。次贝一人,大鼓十二,分左右,馀皆 坐奏。三曰姑洗角之宫,应古律,林锺为征,宫女子歌 《奉圣乐》者用之。舞者六十四人,饰罗彩襦袖,间以八 采曳云花履,首饰双凤。八卦彩云花鬘,执羽为拜抃 之节。以林锺当地统,象岁功备,万物成也。双凤明律 吕之和也,八卦,明还相为用也。彩云,象气也;花鬘,象 冠也。“合奉圣乐”三字,唱词三,表天下怀圣也。小女子字,舞则碧色襦袖,象角,音主木,首饰巽卦,应姑洗之 气。以六人略后,象六合一心也。乐用龟兹胡部,其钲 㧏铙铎皆覆以彩盖,饰以花趺,上陈锦绮,垂流苏。按 《瑞图》曰:“王者有道,则仪凤在鼓。”故羽葆鼓栖以凤凰, 钲栖孔雀,铙铎集以翔鹭。钲㧏顶足又饰南方鸟兽 明泽及飞走翔伏。钲㧏铙铎皆二人执击之。贝及大 鼓工伎之数,与军士《奉圣乐》同,而加鼓。笛四部,四曰 林锺征之宫,敛拍单声,奏《奉圣乐》,丈夫一人独舞。乐 用龟兹鼓、笛,每色四人。方响二,置龟兹部前。二隅有 金钲,中植金铎二,贝二,铃钹二,大鼓十二,分左右五, 曰南吕羽之宫,应古律黄锺为君之宫。乐用古黄锺 方响一,大琵琶、五弦琵琶、大箜篌、倍黄锺觱篥、小觱 篥、竽、笙、埙、篪、搊、筝、轧筝、黄锺箫、笛、倍笛、节鼓、拍板等 工,皆一人坐奏之。丝竹缓作,一人独唱,歌工复通唱 《军士奉圣乐》词。雍羌亦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陀献 其国乐。至成都,韦皋复谱次其声,以其舞容乐器异 常,乃图画以献。工器二十有二,其音八:金、贝、丝、竹、匏、 革、牙、角。金二,贝一,丝七,竹二,匏二,革二,牙一,角二,铃 钹四,制如龟玆部,周圜三寸,贯以韦,击磕应节。铁板 二,长三寸五分,博二寸五分,面平,背有柄,系以韦。与 铃钹皆饰绦,纷以花,㲲缕为蕊。螺贝四,大者可受一 升,饰绦纷。有凤首箜篌二,其一长二尺,腹广七寸,凤 首及项,长二尺五寸,面饰虺皮。弦一十有四,项有轸, 凤首外向;其一项有条轸,有鼍首。筝二,其一形如鼍, 长四尺,有四足,虚腹,以鼍皮饰背,面及仰肩如琴,广 七寸,腹阔八寸,尾长尺馀,卷上虚,中施关以张九弦, 左右一十八柱,其一面饰彩花,傅以虺皮为别。有龙 首琵琶一,如龟兹制,而项长二尺六寸馀,腹广六寸, 二龙相向为首。有轸柱各三,弦随其数,两轸在项,一 在颈,其覆形如师子。有云头琵琶一,形如前,面饰虺 皮,四面有牙钉,以云为首。轸上有花,象品字。三弦覆 手,皆饰虺皮,刻捍拨为舞《昆仑》状而彩饰之。有大匏 琴二,覆以半匏,皆彩画之,上加铜瓯,以竹为琴,作虺 文横其上,长三尺馀,头曲如拱,长二寸,以绦系腹,穿 瓯及匏本,可受二升。大弦应太蔟,次弦应姑洗。有独 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 以弦系顶,有四柱,如龟兹琵琶,弦应太蔟。有小匏琴 二,形如大匏琴,长二尺,大弦应南吕,次应应锺。有横 笛二,一,长尺馀,取其合律,去节无爪,以蜡实首,上加 师子头,以牙为之穴六,以应黄锺商,备五音七声。又 一管,唯加象首,律度与荀勖《笛谱》同,又与清商部锺 声合。有两头笛二,长二尺八寸,中隔一节,节左右开 冲气穴,两端皆分洞体,为笛量,左端应太蔟管末三 穴,一姑洗,二蕤宾,三夷则;右端应林锺管末三穴,一 南吕,二应锺,三大吕。下托指一穴,应清、太蔟两洞体。 七穴共备黄锺、林锺两均。有大匏笙二,皆十六管,左 右各八,形如凤翼。大管长四尺八寸五分,馀管参差 相次,制如笙,管形亦类凤翼,竹为簧,穿匏达本。上古 八音,皆以木漆代之,用金为簧,无匏音,唯骠国得古 制。又有小匏笙二,制如大笙,律应林锺,商。有三面鼓 二,形如酒缸,高二尺,首广下锐,上博七寸,底博四寸, 腹广不过。首冒以虺皮,束三为一,碧绦约之,下当地 则不冒,四面画。骠国工伎执笙鼓以为饰。有小鼓四, 制如腰鼓,长五寸,首广三寸五分,冒以虺皮,牙钉彩 饰,无柄,摇之为乐节,引赞者皆执之。有牙笙,穿匏达 本漆之,上植二象牙,代管双簧,皆应姑洗。有三角笙, 亦穿匏达本漆之,上植三牛角,一簧应姑洗,馀应南 吕,角锐在下。穿匏达本,柄觜皆直。有两角笙,亦穿匏 达本,上植二牛角,簧应姑洗。匏以彩饰。凡曲名十有 二:一曰《佛印骠》云,没驮弥国人及天竺歌以事王也; 二曰《赞婆罗花骠》云,陇莽第国人以花为衣服,能净 其身也;三曰白鸽骠云,答都,美其飞止遂情也;四曰 《白鹤游骠》云,苏谩底哩,谓翔则摩空,行则徐步也;五 曰《斗羊胜骠》云《来乃》,昔有人见二羊斗海岸强者,则 见弱者入山,时人谓之“来乃。”《来乃》者,胜势也;六曰龙 首独琴,骠云弥思,弥此一弦而五音备,象王一德以 畜万邦也;七曰禅定骠云《掣览诗》,谓离俗寂静也。七 曲唱舞,皆律应黄锺商;八曰甘蔗王,骠云《遏思,略》谓 佛教民如蔗之甘,皆悦其味也;九曰孔雀王,骠云桃 台,谓毛采光华也;十曰野鹅,谓飞止必双,徒侣毕会 也;十一曰《宴乐》,《骠云》《咙聪》《纲摩》,谓时康宴会嘉也。十 二曰《涤烦》,亦曰《笙舞》,骠云《扈那》,谓时涤烦睯,以此适 情也。五曲律应黄锺两均:一黄锺商,伊越调;一林锺 商,小植调。乐工皆昆仑衣,绛㲲朝霞,为蔽膝,谓之“裓。” 两肩加朝霞络腋,足臂有金宝镮钏。冠金冠,左右 珥珰绦贯花鬘,珥双簪,散以毳。初奏乐,有赞者一人, 先导乐意。其舞容随曲用人,或二、或六,或四,或八至 十,皆珠冒,“拜首、稽首”以终节。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八年正月,骠国王遣使 悉利移来朝贡,献其国乐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五人。” 按《册府元龟》,“骠国与天竺相近,故多演释氏之词。每为曲,皆齐声唱,各以两手十指齐开齐敛,为赴节之 状,一低一昂,未尝不相对,有类中国柘枝舞也。”

    顺宗永贞元年宪宗即位九月罢教坊乐工十月定德宗庙乐

    按《唐书宪宗本纪》:“永贞元年八月乙巳即位,九月己 巳,罢教坊乐工正员官。”

    按《旧唐书音乐志》:“元年十月,德宗庙乐请奏《文明之 舞》。”

    宪宗元和元年顺宗庙乐奏大顺之舞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音乐志》云云。 按《册府元龟》。“元和元年。有司奏。顺宗初室。奏《大顺》之 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假文昌撰乐章。 元和八年。诏太常复用大鼓。又宣武军节度韩弘进 《圣朝万岁》等乐曲。”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八年九月, “太常习乐。始复用大鼓。”

    按《册府元龟》:“先是,德宗自兴元以还,关辅有李怀光、 吐蕃之虞,而又都中屡惊。初令习乐者去大鼓,及是, 太子少傅判太常卿郑馀庆奏复之。” 又:“是月,宣武 军节度韩弘进新撰《圣朝万岁乐》等曲谱三百首。 元和十三年大合乐,以宴群臣。”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三年二 月乙亥。御麟德殿。宴群臣。大合乐。凡三日而罢。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定宪宗庙乐。并诏假文昌进 撰乐章。

    按《唐书穆宗本纪》:“十五年正月,即帝位,二月丁丑,幸 丹凤门,观俳优;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抵倡优。九月 辛丑,观角抵于鱼藻宫,用乐。”

    按《旧唐书音乐志》:“元和十五年,宪宗庙乐请奏《象德》 之舞。”

    按《册府元龟》,“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四月,礼 仪使奏宪宗皇帝庙乐舞号。臣得乐官阎叔逸状,六 月祔庙,用当月均调林锺宫。臣闻乐以表功,舞以象 德,皇王大政,广被无穷。”伏以宪宗皇帝道迈前古,业 崇丕构,忧勤庶绩,夙夜惟寅。振扬武烈,诛谋定命,戡 剪不乂,廓清寰中。功格上元,德侔厚载。缀八佾以成 “象,昭万祀之徽音。宪宗皇帝庙乐,请用《象德》之舞。谨 按《律历志》曰:黄钟、太簇、林钟,谓之三正律,皆音之君 也。今祔飨始于六月辛未,声应林钟之宫。”制可。中书 侍郎、平章事假文昌进撰乐章。

    穆宗长庆元年观乐于麟德殿及神策诸军杂伎

    按《唐书穆宗本纪》:长庆元年二月“乙亥,观乐于麟德 殿。丙子,观神策诸军杂伎。”

    长庆四年。敬宗即位。有司请穆宗室奏和宁之舞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长庆四年 正月癸酉即位。二月丁未。赐教坊乐官绫绢三千五 百匹。己酉。大合乐于中和殿。极欢而罢。

    按《册府元龟》:“四年正月,有司奏,穆宗室奏《和宁》之舞。 中书侍郎平章事牛僧孺奉敕撰奏乐章。”

    敬宗宝历二年文宗即位省教坊乐工并诏撰乐章按唐书文宗本纪宝历二年十二月乙巳即帝位庚申省教坊乐工

    按《册府元龟》,“文宗以宝历二年即位,有司奏敬宗庙, 奏《大钧》之舞,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处厚撰乐章。”

    文宗太和三年三月罢教坊乐工八月太常请奏凯乐九月太常献云韶乐

    按《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三年三月,罢教坊日直乐工。 按《旧唐书音乐志》:太和三年八月,太常礼院奏:“‘谨按 《凯乐》,鼓吹之歌曲也。《周官大司乐》:‘王师大献,则奏凯 乐’。注云:‘献功之乐也’。又大司马之班师,有功,则凯乐 献于社’。注云:‘兵乐曰凯’。《司马法》曰:‘得意则凯乐,所以 示喜也’。《左氏传》载晋文公胜楚,振旅凯入。”魏晋已来, 鼓吹曲章,多述当时战功,是则历代献捷,必有凯歌。 太宗平东都,破宋金刚,其后苏定方执贺鲁,李𪟝平 高丽,皆备军容,凯歌入京师。谨检贞观、《显庆》《开元礼 书》,并无仪注。今参酌古今,备其陈设,及奏歌曲之仪 如后。凡命将征讨,有大功献俘馘者,其日备神策兵 卫于东门外,如献俘常仪。其凯乐用铙吹二部,笛、觱、 篥、箫、笳、铙、鼓,每色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乐工等乘马 执乐器,次第陈列,如卤簿之式。鼓吹令前导,分行于 兵马俘馘之前。将入都门,鼓吹振作,迭奏《破阵乐》等 四曲。《破阵乐》《应圣期》两曲,太常旧有《辞贺朝欢》《君臣 同庆乐》,今撰补之。《破阵乐》,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应圣期。“圣德期昌运,雍熙 万㝢清。乾坤资化育,海岳共休明。辟土忻耕稼,销戈 遂偃兵。殊方歌帝泽,执贽贺升平,贺朝欢。四海皇风 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君臣同庆 乐。主圣开昌历,臣忠奏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 秋。”候行至大社及庙门,工人等下马陈列门外,候告 献礼毕,复导引奏曲如仪。至皇帝所御楼前,兵仗旌

    门外二十步,乐工皆下马,徐行前进。兵部尚书介胄
    考证
    执钺,于旌门内中路前导。次协律郎二人,公服执麾,

    亦于门外分导。鼓吹令丞引乐工等至位,立定。太常 卿于乐工之前跪:“具官臣某奏事,请奏凯乐。”协律郎 举麾,鼓吹大振作,遍奏《破阵乐》等四曲。乐阕,协律郎 偃麾,太常卿又跪奏《凯乐》毕,兵部尚书、太常卿退,乐 工等并出旌门外讫,然后引俘馘入献及称贺如别 仪。别有《献俘馘仪注》,如俘囚引出方退,请宣付当司, 编入新礼,仍令乐工教习。依奏。

    按《册府元龟》:“太和三年九月庚辰,太常卿王涯、少府 监庾承宪、太常丞李廓等领云韶乐工于梨园会昌 殿献,赐王涯锦彩一百疋、银器三事,又赐李廓及乐 工等有差。”

    太和四年,会昌殿奏《新乐》。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四年八月 “戊辰,幸梨园亭。会昌殿,奏新乐。”

    太和七年,停教坊乐。

    按《唐书文宗本纪》:“七年闰七月乙卯,以旱避正殿,减 膳,彻乐。”

    按《旧唐书本纪》:七年闰七月诏曰:“朕嗣守丕图,覆妪 生类,兢业寅畏,上承天休。而阴阳失和,膏泽愆候,害 我稼穑,灾于黔黎。有过在予,敢忌咎责。从今减供膳, 停教坊乐。”

    太和八年,宣太常阅习《云韶乐》。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李固言传》,“固言以门下 侍郎平章事为西川节度使,诏云韶雅乐即临皋馆 送之。”按李固言与旧唐书李仲言事同名异两存之以备参考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八年翰林院宴李仲言。赐法曲 弟子二十人奏乐以宠之。” 按《音乐志》:八年十月,宣 太常寺,准云韶乐旧用人数,令于本寺阅习进来者。 至开成元年教成。

    开成二年放宣徽院法曲乐官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开成二年 三月“丙子朔,内出音声女妓四十八人,令归家。辛未, 宣徽院法曲乐官放归。”

    开成 年,制“《云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文宗好雅乐,诏 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及《霓裳羽衣 舞曲》。云韶乐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箫、篪龠、跋膝、笙竽 皆一。豋歌四人,分立堂上下。童子五人,绣衣执金莲 花以导。舞者三百人。阶下设锦筵,遇内宴乃奏。谓大 臣曰:‘笙磬同音,沉吟忘味。不图为乐至于斯也’。”自是 臣下功高者辄赐之。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 按《冯 定传》,定迁太常少卿,文宗常诏开元霓裳羽衣舞参 以云韶,肄于廷。定部诸工立悬间,端凝若树。帝异之, 召升殿,赐禁中瑞锦。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三年四月己酉,改法曲为 仙韶曲,仍以伶官所处为仙韶院。十月甲午,庆成节, 命中人以酒酺仙韶乐,赐群臣,宴于曲江亭。” 按《音 乐志》:“三年,武德司奉宣,索云韶乐县图二轴进之。” 按《长安志》:“文宗幸梨园,令太常卿王涯取开元雅乐, 选乐童按之,名云韶乐。”

    按《册府元龟》:开成元年七月,教坊进霓裳羽衣舞女 十五已下者三百人。帝绝畋游驰骋之事,思玉帛钟 鼓之本,语及音律,每谓丝竹自有正声,人但趋于郑 卫。乃造《云韶》等法曲。遇内宴奏之,顾大臣曰:“笙磬同 音,沉吟耽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十月,太常教成《云 韶乐》。

    按《玉海》:“开成元年十月,云韶乐教成,太常卿李程进 上。”

    武宗会昌元年文宗庙室奏文成之舞

    按《唐书武宗本纪》:“会昌元年正月己卯,朝献于太清 宫。庚辰,朝享于太庙。”

    按:《旧唐书音乐志》:“文宗庙乐请奏《文成》之舞。”

    按《册府元龟》,“武宗以开成四年即位,有司奏文宗庙 室,奏《文成》之舞,中书侍郎崔洪撰乐章。”按唐书武宗以开成五年

    “即位。” 此曰“四年” ,恐讹。

    会昌 年制,“《万斯年》曲。”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会昌初。宰相李 德裕命乐工制《万斯年曲》以献。”

    宣宗大中元年罢教坊习乐并定武宗庙乐

    按《唐书宣宗本纪》。大中元年正月壬子。享太庙。二月 癸未。罢太常教坊习乐。 按《礼乐志》。“武宗曰大定之 舞。”

    大中 年,制“播《皇猷》及葱岭西曲。”

    按《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大中初,太常乐 工五千馀人,俗乐一千五百馀人。宣宗每宴群臣,备 百戏,帝制新曲,教女伶数十百人,衣珠翠缇绣,连袂 而歌。其乐有《播皇猷》之曲。舞者高冠方履,裦衣博带, 趋走俯仰,中于规矩。又有《葱岭西曲》,士女蹋歌为队。 其词言葱岭之民乐河湟故地归唐也。

    大中七年。日本国来献音乐按《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按实录。大中七年四月。日 本国遣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帝曰:“近者黄河清。今 又日本来朝。朕德薄。何以堪之。”因赐百寮宴。陈百戏 以礼之。

    昭宗龙纪元年诏太常博士殷盈孙更定乐县

    按《唐书昭宗本纪》,“龙纪,元年十一月戊申,朝享太庙, 己酉有事于南郊。” 按《礼乐志》:“黄巢之乱,乐工逃散, 金奏皆亡。昭宗即位,将谒郊庙,有司不知乐县制度。 太常博士殷盈孙按周法以算数除镈钟轻重,高卬 黄钟九寸五分,倍应钟三寸三分半,凡四十八等图 上口项之量及径衡之围。乃命铸镈钟十二,编钟二 百”四十。宰相张浚为修奉乐县使,求知声者,得处士 萧承训等,校石磬合,而击拊之音遂谐。唐为国而作 乐之制尤简。高祖、太宗即用隋乐,与孝孙、文收所定 而已。其后世所更者,乐章舞曲。至于昭宗,始得盈孙 焉,故其议论罕所发明。

    年,复修乐县,仍用二十簴。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昭宗时,宰相张 浚修乐县言,“旧制,太清宫南北郊、社稷及诸殿廷用 二十簴,而太庙含元殿用三十六簴。”浚以为非古,而 庙廷狭隘,不能容三十六,乃复用二十簴,而钟簴四 以当甲丙庚壬,磬簴四以当乙丁辛癸,与《开元礼》异。 而不知其改制之时,或说以钟磬应阴阳之位,此《礼 经》所不著。 又按《志》,咸通间,诸王多习音声,倡优杂 戏,天子幸其院,则迎驾奏乐。是时藩镇稍复舞破阵 乐,然舞者衣画甲,执旗斾,才十人而已。盖唐之盛时, 乐曲所传,至其末年,往往亡缺。

    按《旧唐书音乐志》,时以宗庙焚毁之后,修奉不及,乃 权以少府监厅为太庙,其庭甚狭。议者论县乐之架 不同,张浚奏议曰:“臣伏准旧制,太庙、含元殿并设宫 县三十六架,太清宫、南北郊、社稷及诸殿廷,并二十 架。今修奉乐县,太庙合造三十六架。臣今参议,请依 古礼,用二十架。伏自兵兴已来,雅乐沦缺,将为修奉 事实,重难变通宜务于酌中,损益当循于宁俭。”臣闻 诸《旧史》,昔武王定天下,至周公相成王,始暇制乐。魏 初无乐器及伶人,后稍得豋歌会举之乐。明帝大明 末,诏增益之。咸和中,鸠集遗逸,尚未有金石之音。至 孝和太元中,四厢金石始备,郊祀犹不举乐。宋文帝 元嘉九年初调金石,二十四年南郊,始设,豋歌,妙舞 亦阙。孝武建元中,有司奏郊庙宜设备乐,始为详定。 故后魏孝文太和初,司乐上书,陈乐章有阙,求集群 官议定,广修器数,正立名品。诏虽行之,仍有残缺。隋 文践祚,太常议正雅乐,九年之后,惟奏黄钟一宫,郊 庙止用一调,其馀声律,皆不复通。高祖受隋禅,军国 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九年命太 常考正雅乐,贞观二年,考毕上奏。“盖其事体大,故历 代不能速成。伏以俯逼郊天,式修雅乐,必将集事,须 务相时。今者帑藏未充,贡奉多阙,凡货刀不易方圆, 制度之间,亦宜撙节。臣伏惟《仪礼》宫悬之制,陈镈钟 二十架,当十二辰之位。甲、丙、庚、壬各设编钟一架,乙、 丁、辛、癸各设编磬一架,合为二十架,树建鼓于四隅, 当乾坤艮巽之位,以象二十四气。”宗庙殿庭、郊丘、社 稷,皆用此制,无闻异同。周、汉、魏、晋、宋、齐、六朝,并祇用 二十架。隋氏平陈,检梁故事,乃设三十六架。国初因 之不改。高宗皇帝初成蓬莱宫,充庭七十二架,寻乃 省之,则簨簴架数太多,本近于侈,止于二“十架,正协 礼经。兼今太庙之中,地位甚狭,百官在列,万舞充庭, 虽三十六架具存,亦施为不得。庙庭难于改易,开广 乐架,不可重㳫铺陈。今请依周、汉、魏、晋、宋、齐六代故 事,用二十架。”从之。古制,雅乐宫县之下,编钟四架,十 六口。近代用二十四口,正声十二,倍声十二,各有律 吕,凡二十四声。豋歌一架,亦二十四钟。雅乐沦灭,至 是复全。

    乾宁四年制菩萨蛮词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乾宁四年 春正月“丁丑朔,车驾在华州。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 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菩萨蛮》词,覃王已 下并有属和。”

    光化 年制赞成功曲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光化三年 十一月乙酉朔,庚寅,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废, 昭宗幽于东内问安宫。十二月乙卯朔,癸未夜,护驾 盐州都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以兵攻刘季述,破 钥,帝方得出。”

    按《册府元龟》:“光化四年正月,宴于保宁殿,帝自制曲, 名曰《赞成功》。”按光化止三年无四年也此云四年岂天福元年耶俟参考

    时中官刘季述幽帝于西内,盐州雄毅军使孙德昭等杀季述。昭宗反正,乃制曲以褒之。又作《樊哙排难戏》以乐焉。按上本纪幽帝于东内此云西内两说互异并存以备参考

    哀帝天祐元年昭宗祔庙用咸宁之舞

    按《唐书哀帝本纪》,“天祐元年八月丙午即位
    考证
    按《册府元龟》,元年,昭宗祔太庙,太常礼院撰定酌献

    用“《咸宁》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