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第030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三十卷《目录》。
《乐律总部,汇考》三十。
明一。〈总一则 太祖一则 洪武十八则〉
《乐律典》第三十卷。
乐律总部汇考三十
明一
明以《乐律》专属太常,而总于礼部。
按《明会典》,礼部所属衙门,教坊司奉銮一员,左右韶 舞各一员,左右司乐各一员;协同官十五员。 太常 寺属官,司乐三十四员。 教坊司额设奉銮一员,左 右韶舞二员,左右司乐二员,共五员。遇缺以次递补。 又有协同官十员,实授俳长四名,协同俳长办事色 长十二名,及抄案执灯色长等,亦以次递补。 凡圣 节、冬至、正旦行朝贺礼,上徽号,进《实录》,册封颁诏,进 春进历,遣祭郊祀,听受誓戒,进士传胪及进士上表, 俱用《中和韶乐》,兼用堂下乐。《中和韶乐》设于奉天殿 内,先一日于御前奏知,如再用,即奏云:“安定不动。”计 用举麾奉銮一员,侍班韶舞一员,看节次色长二人, 歌工十二人,乐工七十二人。 凡朔望并岁首半月, 太常寺奏:“祭祀陞殿,俱用堂下乐。” 凡大祀天地、享 太庙、祭社稷神祇、耕籍田、幸太学、导驾,俱用堂下乐。 《堂下乐》,设于奉天门北檐下,计用领乐韶舞等官三 员:俳长二人,色长十二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一百三 人。 凡大祀、庆成圣节、冬至、正旦、大宴,俱用《丹陛乐》。 《侑食乐》《丹陛乐》,设于奉天殿前,丹陛,计用领乐俳长 二人、色长四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一百八人。《侑食乐》 设于奉天殿内,计用唱盏奏乐奉銮等官五员,领乐 色长四人,歌工四人、乐工三十一人。 凡礼部进表 笺及迎诏,俱用《大乐》。大乐提调色长一人。 凡祀天 地,导驾回,圜丘出南天门,方泽出北天门,锦衣卫官 奏《起辇》,色长一人唱《作乐》,奉銮一员唱乐,奏《神欢之 曲》,乐作,导至奉天门,乐止。驾至奉天门堂下,乐作,驾 至奉天殿,乐止。上易服,鸿胪寺官奏请陞殿。色长唱 作乐,奉銮举麾唱乐,奏《圣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 座,乐止。鸣鞭致词,俟赞礼堂下作乐,礼毕,乐止。赞礼 毕,奉銮举麾唱乐作,奏《定安》之曲,《中和韶》乐作,驾兴, 还至华盖殿,乐止。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四人,协同 俳长办事。色长十二人,各色色长十四人。乐工十八 拨,第一拨一百八人,第二拨至十八拨,每拨不等,大 约二三十人。歌工每拨十二人。 凡太庙时享,导驾 回上祭毕,至庙街门内陞辇,锦衣卫官奏“起辇”,俳长 唱作,乐官一员奏乐,奏《敬祖宗之曲》,导至午门里,乐 止,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十人,各色色长四十人。乐 工四拨,每拨一百八人,歌工十二人。 凡祭祀社稷, 导驾回上祭毕,至社稷门内陞辂,锦衣卫官奏《起辂》, 俳长唱作,乐官一员奏乐,奏《神欢》之曲,导至午门里 乐止,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四人,各色色长十六人。 乐工二拨,每拨一百二人,歌工十二人。 凡祭山川, 导驾回,上祭毕,升辇,锦衣卫官奏“《起辇》色长”唱作,乐 官一员奏乐,奏《神欢》之曲,导至奉天门,乐止。计用乐 工十八拨,乐章、乐器,并用人数,与郊祀回同。 凡幸 太学,导驾回,上幸太学,礼毕,升辇,锦衣卫官奏“《起辇》 色长”唱作,乐官一员跪奏乐,奏《神欢》之曲,导至奉天 门,乐止。上陞座,乐作,坐定乐止。百官行礼,乐作,礼毕, 乐止。驾还宫,乐作,至奉天殿,乐止。计用乐工八拨,乐 章、乐器,并用人数,与郊祀回同。 凡耕籍田,导驾回, 祭先农毕,至籍田所,户部尚书捧鞭跪进,本司官引 装扮。里行十八人,内《村田乐》老人四人,禾�十四人, 各念《禾词》。外行七十二人,各作乐器撺掇,随驾行三 推。礼毕,驾至仪门,升座,乐止。观三公九卿耕讫,本司 承应用大乐,撺掇、百戏院本、探子、斤斗,队舞毕,本司 官跪赞致语。驾至,殿内陞座,进汤、进膳,俱用乐。顺天 府官并耆老人等行礼谢恩,乐作,礼毕乐止。次百官 行礼,乐作,礼毕乐止。赐百官酒饭,复入班行礼,乐作, 礼毕乐止。尚膳官进膳乐作,进讫乐止。百官入席,本 司官奏:一奏《本太初之曲》”,进酒乐作,进讫乐止,进膳 乐作,进讫乐止。本司官跪奏《进汤》乐作,彻汤乐止;二 奏《仰大明之曲》,进酒、进膳”、进汤乐作,进讫乐止,皆如 前;三奏《民初生之曲》,“进酒、进膳”、进汤乐作,进讫乐止, 皆如前。彻御案毕,乐止。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鸿 胪寺官奏“礼毕。”驾起陞辇,仍用十八拨。乐工、歌工前 导。起辇,色长唱作乐,本司官跪奏乐,奏《神欢》之曲,导 至午门前,乐止。 凡大宴,驾出至奉天门,色长唱作 乐,《丹陛乐》作,驾陞奉天殿,乐作。鸿胪寺赞,百官四拜, 礼毕,乐止。光禄寺进御筵,乐作,内官设案讫,乐止。进花进膳,乐作,进讫,乐止。奉銮奏一奏《上万寿之曲》,侑 食乐作,斟酒赞跪,本司官奏“进酒”,乐止,各官就坐。奏 乐,奏《平定天下之舞》,引舞乐工二人,舞人乐工三十 二人。舞毕,奏二奏《仰天恩》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 止。殿外导汤乐作,领乐俳长一人,色长四人,撺节乐 工二十四人,殿内迎汤乐作,领乐色长二人,歌工四 人。汤至,奏进汤,乐作。赞馔成,彻汤,乐止,奏黄童白叟 鼓腹讴歌,承应舞、《念禾词》。俳长一人,歌工四人,乐工 十五人,白叟六人,黄童八人。舞毕,奏乐,奏“《抚安四夷 之舞》。引舞乐工二人,歌工四人,乐工十七人,高丽舞、 琉球舞、北番舞、回回舞各四人。舞毕,奏三,奏《感帝德 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奏乐,奏《车书会同之舞》, 舞人、乐工三十四人,舞毕,奏四奏《民乐生之曲》,侑食 乐作,奏《进酒》乐止,导汤乐作,迎汤乐作如前,奏《进汤》 乐作,赞馔成,彻汤乐止,奏乐,奏“《表正万邦之舞》,引舞 乐工二人,舞人、乐工六十四人,舞毕,五奏《感皇恩之 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导汤乐作,迎汤乐作如前。 奏《进膳》乐作,彻汤膳并御筵。乐止。奏乐,奏《天命有德》 之舞。引舞二人,舞人、乐工六十四人。舞毕,奏《缨鞭得 胜蛮夷队舞》。舞人、乐工一百四人承应。内狮子舞五 人。舞毕,官二员更迭致语,“万民安乐,天下太平”,嵩呼 万岁。再动乐声,乐作乐止,百官四拜,礼毕。 凡进士 传胪,上将陞殿,色长唱作,乐官一员举麾奏乐,奏《圣 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举人行礼,堂下乐 作,礼毕乐止。传制黄榜,案起乐作,至丹墀置定乐止。 传胪举人行礼,乐作,礼毕乐止,案起乐作,案至奉天 门外,乐止。大乐迎黄榜出,鸿胪寺官致词,百官行贺 礼,乐作,礼毕乐止。本司官举麾奏,乐,奏《安定之曲》,《中 和韶乐》作,驾还宫,至华盖殿,乐止。 凡进士上表谢 恩,上将陞殿,色长唱作,乐官一员举麾奏乐,奏《圣安 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鸿胪寺官赞百官行 常朝礼,乐作,礼毕乐止。诸进士行礼,乐作,礼毕乐止。 进表,表案起,堂下,乐作,安置定,乐止。宣表毕,进士行 礼,俛伏,乐作,礼毕乐止。进士行四拜礼,乐作,礼毕乐 止。本司官举麾奏乐,奏《安定之曲》,《中和韶乐》作,驾还 宫,至华盖殿,乐止。 凡东宫千秋节并朔望朝参,领 乐官五员,俳长二人,歌工四人,色长四人,乐工四十 人。 凡东宫冠礼毕,宴用七奏乐,领乐官四员,俳长 二人,色长四人,歌章拍板四人,乐工十人。 凡庆贺 皇太后圣节女乐奉銮等官妻五人,提调女乐四人, 歌章二十四人,奏乐一百一十五人。 凡庆贺中宫 女乐同。 凡每日常朝,乐工二十人,于午门外御道 两旁侍立。 凡诸王公主婚嫁,本司用大乐前导。 凡进《实录》并纂修书籍成,赐宴礼部,俱本司承应。 凡进士传胪后,例于礼部设宴,武举开榜后,例于兵 部开宴,俱本司承应。 凡四裔人朝贡到京,例于会 同馆设宴,本司承应。 凡供应乐器、遇有毁坏、本司 申礼部题请、咨工部造办。其弦线等料、南京教坊司 三年一解。南京礼部、咨礼部验给。 凡御乐库看库 人役、三年一次佥补。每年六月六日、晒晾在库袍服
凡乐户《禁例》。本司官俳、色长有缺、皆以次选补。但
“系为事革役闲住者,再不得补充。其本司老疾不堪 承应之人,放回原籍为民,一体当差。” 凡太常寺官、 协律郎、司乐,以掌乐教师、执事乐舞生选补。天地山 川坛并各陵祠祭署,奉祀、祀丞,以乐舞生选补。神乐 观提点、知点,于奉祀祀丞内选补。俱从礼部选定,送 部奏除。其曾经问罪者不许。 凡乐舞仪节,本司令 协律“郎等官教习。每遇祭祀,先期,于本观演习。” 凡 大祀天地,举麾协律郎一员,乐舞生七十二人,文舞 生六十四人,引舞二人,武舞生六十四人,引舞二人。 圜丘坛举麾协律郎二员,乐舞生七十二人,文舞生 六十四人,引舞二人,武舞生六十四人,引舞二人。方 泽坛举麾乐舞生同前;祈谷坛举麾乐舞生同前。朝 日坛举麾乐舞生同前。夕月坛举麾乐舞生同前。大 享殿举麾乐舞生同前。 凡时享太庙,举麾乐舞生 同前。社稷坛举麾乐舞生同前。帝社、帝稷坛举麾乐 舞生同前。先师孔子庙举麾协律郎一员,乐舞生七 十二人。
太祖吴元年初置太常司等官职雅乐
按任氏《乐律志》:乙巳吴元年,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 司乐等官,职雅乐。六月,命自今朝贺不用女乐。秋七 月,上御戟门,召学士朱升及范权领乐。舞生入见,设 雅乐阅试之。上试击石,命升辨识五音。升不能审,以 宫音为征音。上曰:“升每言能审音,今乃以宫作征耶?” 八月,以冷谦为协律郎。谦精音律,善鼓琴。元末以黄 冠隐居吴山。至是召用,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 秋九月,克金陵,即位,设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 郊社之祭。又命于泗州取灵璧石制磬,湖州采桐制 琴瑟。冬十月,考正四庙雅乐,命冷谦较定音律及编 钟、编磬等器。癸亥,定乐舞之制,其乐生用道流舞生, 以军民俊秀子弟充之。十一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和声郎二人,后改为奉銮一 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以乐工为之。 按绩《文献通考》:吴元年乙亥,上御戟门,召学士朱升 领乐。舞生入见,设雅乐,令试之。上亲击石磬,命升辨 五音。升以宫音为征音,上曰:“何乃以宫作征耶?”起居 注熊鼎对曰:“八音之中,石最难和,故《书》曰:‘于予击石 拊石,百兽率舞’。”上曰:“石声固难和,然乐以人声为主, 人声和则八音和矣。”因命乐生登歌一曲,上复叹曰: “古者作乐,以和民声,格神人而与天地同其和。近世 儒者,鲜知音律之学,欲乐和顾不难耶?”鼎等对曰:“乐 音不在外求,实在人君一心。君心和则天地之气亦 和,而乐亦无不和矣。”上深然之。后命升等撰《圜丘》《方 丘乐章》,而朝享太庙诸乐章,则诏梁寅等分为之。
洪武元年定卤簿乐及诸乐舞生乐工之制并社稷宗庙诸乐
按《明会典》“大驾卤簿,洪武初定。金龙画角二十四枝”, 木质黑漆戗金为饰。上节宝相花,中节缠身单龙云 文,下节八宝、双海。马鼓四十八面,木匡加红油,冒以 革。面径一尺七寸,匡画宝相花,面画双狮,彩球金四 面,以铜为之,径一尺七寸。金钲四面铜质,竹匡用红 绠,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杖鼓四个,木匡、细腰匡 两头加黑漆戗金云龙文铁圈二,冒以革,附于匡,联 以红绒绠,加铜龙头钩子,以青绒匾绦悬之。笛四管, 截竹为之,六窍,长一尺六寸。板四串,铁力木板各六, 贯以青丝组,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 寸五分。小铜角二个,长三尺八寸,加漆贴金大铜角 二个,长三尺六寸一分。加漆贴金。 《大乐器制度》麾 一,朱红漆木竿,长一丈一尺,饰以贴金铜龙头。铁钩 长一尺七寸,下垂黄绮。麾带,长一丈,两面绘青龙并 云文,一升一降,上下有彩绘云板。抹金铜钉铰全。戏 竹一对。红漆竹长六尺。贴金木龙头,长七寸。口衔红 竹丝二十四茎,各长四尺五寸,上有彩线帉。�箫十 二管,以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六孔,间缠以弦线,裹 以锡箔,无底,直吹之。笙十二攒,用紫竹十七管,下施 铜簧,参差攒于黑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上垂彩 线帉錔。龙笛十二管,以竹为之,两末牙管,束长一尺 七寸五分,一孔在前,其后七孔,贴金木龙头,垂彩线 帉錔。头管十二管,以乌木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 七后二,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梢方响四架,每架用 铁方响十六,厚薄不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以铁条 四,裹以黄毡,横置架内,贯而列之为二层,每层方响 八,承以朱红漆木架左右二柱并上下匡俱戗金花 文。架高五尺,阔二尺二寸,上用雕木五彩花板一,其 上雕木贴金龙一,间以五彩,架上贴金火焰宝珠一, 左右两如意云,上施贴金二龙头,口衔红绿帉錔,其 下雕饰五彩线金芝草。”文。𥱧八架,每架用楸木为质, 长三尺九寸。中虚,四周乌木边,上施九弦并柱子九, 面绘金龙并彩云。入𥱧尾垂彩线帉錔二,承以朱红 漆架四角贴金彩色龙头四,各垂彩线帉錔。琵琶八 把,用铁力木为质梓木面板凤眼二,匙头并项,通长 三尺五分,阔一尺二寸五分。匙头并项一,轴子四,扶 手山口各一,皆用乌木四弦,皆有乌木桩楸二,上施 抹金环并钩撘,负以绿绒匾绦。匙头上施彩线帉錔 一,大小斑竹品二十。乌木拨一,用牙嵌迎引面板,施 描金盘龙文。朝贺用素箜篌八把,用梓木为身,阔五 寸,厚六寸,直长四尺八寸,并柄上雕龙头。中嵌花板、 雕盘龙一,俱沉香色描金。附以乌木引条,系二十弦, 下横施引首,并描金沉香色龙头,通长二尺二寸五 分,上施乌木轴子二十,中有柱手,用乌木制成竹节, 两末雕龙头,描金长一尺二寸五分。两龙头下,各垂 彩线帉錔。杖鼓三十六个,每个二面。其下铁圈口二: 一面冒以犊皮,径一尺二寸五分。一面冒以山羊皮, 径一尺三寸。冒缝用红皮掩钱细腰木匡,广一尺七 寸九分。黑漆戗金枝叶《宝相花》文。以红绒绠一条,络 抹金铜龙头钩子十六个,各有衬钩。红皮朱红生革 描金龙束子八个。悬以绿绒匾绦。用抹金铜龙头撘 钩二个,并钩圈。鼓衣以红绮一幅,长三尺五寸,织青 龙并五彩云文。周围黄绒织香草文版四串。用铁力 木六片,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 联以青丝绦,垂彩线帉錔。大鼓二面以木为匡,高三 尺,冒以革。面径四尺。周围抹金铜钉,面施粉绘荷叶 四,中莲花一匡加红油,绘宝相花。贴金铜镮钹四。迎 引。红漆木杠,黄绒绠举之。朝会,用朱红漆木架,上施 狮子四。鼓衣一,用红绮织彩色云龙边缨络文,沥水 织瑞草文。 《中和韶乐》制度。麾一,用朱红漆竿,高一 丈一尺,饰以抹金铜龙头铁钩一尺七寸,缀红罗织 金龙文并彩云,一面升,一面降,上下有花版,上绘云, 下绘山水。柷一,以木为之,状如斛,面方二尺,深一尺 七寸,有足,四面绘山水树木,后面有孔一。椎柄曰“止 敔一”,以木为之,状如伏虎。背刻二十七龃。龉长二尺 五寸,有座,以红漆竹栎之,其半析为二十四茎,名为“籈。”搏拊二,其形如鼓,长一尺四寸,冒以革。二面粉饰, 绘彩凤文。朱红漆木匡,绘彩云文。铜钉环贯以黄绒 绠。琴十张,用桐木面梓木,底长三尺六寸六分,黑漆, 身临《岳焦》。尾以铁力木为之,肩阔六寸,尾阔四寸。七 弦俱带轸,其面有徽十三,底有雁足、护轸各二,用朱 红漆几承之。瑟四张,用梓木为质,长七尺。首广一尺 三寸五分,尾广一尺一寸。黑漆边体以粉为质,绘云 文。首尾绘以锦文。二十五。弦各有柱,皆朱弦,内一弦 黄,置于红漆架。箫,十二管,以竹为之,长一尺八寸,间 缠以弦线,有六孔,前五,后一。笙十二攒,用紫竹十七 管,下施铜簧,参差攒于黑漆木匏中有觜项,亦黑漆。 笛十二管,以细竹为之,红漆,长一尺五寸。前一孔,次 六孔,旁二孔。埙四个,以土为质,形如秤锤,平底,中虚, 上锐,孔六,上一,前三,后二。黑漆戗金云文。篪四管,用 大竹为之,长尺有五寸。间缠铜丝三道。红漆面吹窍 一。六孔前一后四,头一近头又二小孔。排箫四架,每 架高一尺五分,广一尺一寸五分。用竹十六管。其下 参差列于朱红漆木匾架二面俱戗金凤文编钟二 架。钟以铜为之十六枚应十二律。《四清声》设于朱红 漆簨虡簨横虡上节以鳞属为贴金木龙头二,各垂 流苏五,并帉錔即周之璧翣遗制。钟虡则植二柱以 设簨,饰以裸属,为二狮子于趺上。簨之上有业,有崇 牙大板谓之“业”,刻为山形若锯齿捷业然。其上大板 绘云文,崇牙以悬钟簨。上列植羽为木,雕彩鸾五。编 磬二架,磬以石为之,十六枚,应律如钟簨,饰以羽属, 为贴金木凤头。二虡亦饰以羽属若鹅状二于其趺, 馀并如编钟簨簴制。应鼓二,以木为匡,冒以革,镀金 铜钉环,横置于青绿重斗,上贯以朱红漆柱下四足 饰以裸属,刻狮子四于其趺上施四角黄绵布蒙盖, 周围垂沥水,抹金铜莲花座。其上施彩凤一,四角贴 金木龙头,下垂彩线流苏五,各垂红线帉錔,系以红 漆槌。 东宫金龙画角十二枝,木质,黑漆戗金为饰。 上节宝相花,中节缠身单龙云文,下节“八宝双海马。” 花匡鼓二十四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钉环钹皆摆 锡。粉涂革面径一尺七寸,画双狮彩球。悬以红绒匾 绦。㧏鼓二面,制同花匡鼓,但面阔一尺,画荷并叶。金 钲二面,铜质竹匡四旁用红绠系钲于匡,径九寸五 分。金二面,以铜为之,径一尺七寸。板二串,每串板六, 各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分。联以青 绦笛二管,截竹为之,六窍,长一尺五寸。杖鼓二个,木 匡细腰,黑漆戗金龙文,两头以革冒之,联以红绒绠, 加铜龙头钩子,以青绒匾绦。悬用小铜角一对,长三 尺八寸。加漆贴金大铜角一对,长三尺五寸七分。加 漆贴金戏竹一对。红漆长六尺。贴金木龙头长七寸。 口衔红竹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有彩线帉錔。 以竹为柄。大鼓一面以木为匡、高一尺七寸,冒以革 面、径二尺五寸。周围抹金铜钉。面施粉绘荷叶四,中 莲花一。匡加红油、绘宝相花。抹金铜环。钹四角用朱 红漆木杠二,红绒绠举之。鼓衣一,用红绮织彩色云 龙。其下边黄缨络纹沥水织瑞草文板一串。每串用 铁力木六片,贯以青丝绦,长阔同前制。并彩线帉錔。 杖鼓十二个,每个二面。其下铁圈口二:一面冒以犊 皮,径一尺五寸。一面冒以山羊皮,径一尺三寸。冒缝 用红皮掩钱细腰木匡广一尺七寸九分。黑漆戗金 枝叶、宝相花文。以红绒绠一条联络抹金铜龙头钩 子十六个,各有衬钩。红皮朱红生革描金龙束子八 个,悬以绿绒匾绦。用抹金铜龙头撘钩二个,并钩圈。 鼓衣一。以红绮一幅,长三尺五寸,织青龙文,并五彩 云文,周围黄绒织香草文。龙笛二管,每管以竹为之。 两末牙管,束长一尺七寸五分。一孔在前,其后七孔 无底。横吹之,贴金木龙头,垂彩线帉錔。笙二攒,每攒 用紫竹十七管,下施铜簧,参差攒于黑漆木匏中。有 觜项,亦黑漆垂彩线帉錔。箜篌二把,每把用梓木为 身,阔五寸,厚六寸,直长四尺八寸。并柄上雕龙头,中 嵌花板、雕盘龙一,俱沉香色描金。附以乌木引条,系 二十弦,下横施引手,并描金沉香色龙头,通长二尺 二寸五分。上施乌木轴子二十。中有柱手,用乌木制 成竹节,两末雕龙头,描金,长一尺二寸五分。两龙头 各垂彩线《帉錔》。𥱧二架,每架用楸木为质,长三尺九 寸。中虚,四周乌木边,上施九弦并柱子九,面绘金龙 并彩云文。𥱧尾垂彩线帉錔二,承以朱红漆。架四角 贴金龙头四,各垂彩线帉錔琵琶二把。每把以铁力 木为质。梓木面板凤眼二,匙头并项,通长三尺五寸, 阔一尺二寸五分。匙头并项一。轴子四,扶手、山口各 一,皆用乌木四弦,背有乌木桩楸二,上施抹金铜环 并钩撘,负以绿绒匾绦。匙头上施彩线帉錔一,大小 斑竹品十二。乌木拨一。用牙嵌方响二架,每架用铁 方响十六,厚薄不等,应六律、六吕、“《四清声》。以铁条四, 裹以黄毡,横置架内,贯而列之为二层,每层方响八, 承以朱红漆木架,左右二柱并上下匡俱戗金花文。 架高五尺,阔二尺二寸,上用雕木五彩花板一,其上雕木贴金龙一,间以五彩云。架上贴金火焰宝珠一。 左右两如意云,上施贴金二龙头,口衔红绿帉錔,其 下雕饰五彩线金芝草文。头管二管,皆以乌木为之, 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后二,两末以牙管,束以芦为 梢,无底,直吹之。箫二管,皆以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 六孔,间缠以弦线,裹以锡箔,无底。直吹 亲王画角 十二枝,木质黑漆戗金,上宝相花,中单龙缠身云文, 下八宝、双海马为饰。花匡鼓二十四面,红油木匡,画 宝相花,钉环钹皆摆锡。粉涂革面,画狮子彩球。径一 尺七寸,悬以红绒匾绦。杖鼓二面,黑漆木匡细腰戗, 金花文粉涂革面,挂以青绒匾绦。金钲二面,以响铜 为之,径九寸,边有小窍,外以红竹匡,络以红绒绠锣 二面。锣口径一尺三寸。㧏鼓二面,红油木匡,画《宝相 花》,粉涂革面画荷并叶。铁钉环钹皆摆锡。悬以红绒 绠板一串。铁力木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 分,下阔二寸五分。联以青绦笛二管,以竹为之,长一 尺六寸六孔。小铜角一对,以铜为之,高三尺五寸。加 朱漆描金云龙文大铜角一对,以铜为之,高三尺四 寸八分。朱漆描金升降云龙文戏竹一对。朱漆竹柄, 通长六尺。内贴金木龙头七寸。竹丝二十四茎,长四 尺五寸。上垂红绿帉錔。大乐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 相花。冒以革,傅以粉画荷并叶。匡高一尺六寸。面径 二尺。贴金铜钉环。钹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文。举 以红木杠红绒匾绦板一串,制同前,但加红绿帉錔。 杖鼓十二面,制同前,但加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 文,及有贴金木鱼首,衔红绿帉錔,名“鱼头鞭。”笛四管, 制如前。贴金木龙头,共长一尺七寸。鹿角管束两末 八孔,龙口衔红绿帉錔头。管四。管以乌木为管,长六 寸八分,以牙管束,卷芦为梢,九窍。 郡王画角十枝, 木质黑漆戗金文,上《宝相》花,中单龙缠身云文,下八 宝双海马为饰。花匡鼓二十面,木质、红油匡,画宝相 花;钉钹环皆摆锡,粉涂革,面画狮子彩球。径一尺七 寸,挂以红绒匾绦。㧏鼓一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粉 涂革面,画荷并叶。铁钉环钹皆摆锡。悬以红绒绠金 钲一面,以响铜为之,径九寸,边有小窍,外以红竹匡, 络以红绒绠锣二面。锣口径一尺三寸板一串,铁力 木板六,各长一尺一寸。上阔一寸九分,下阔二寸五 分。联以青绦。笛二管,以竹为之,长一尺六寸。六孔戏 竹一对,朱漆竹柄,共长六尺。内贴金木龙头七寸,竹 丝二十四茎,长四尺五寸。上垂红绿帉錔。大乐鼓一 面,红油木匡,画《宝相花》粉涂革。面径二尺,画荷并叶, 匡高一尺六寸。钉、钹环皆铜抹金木红绢鼓衣、画盘 螭并花文。举以红木扛。红绒绦板一串,制同前,但加 红绿帉錔。杖鼓八面黑漆木匡,细腰戗金花文粉涂 革面,联以红绠,挂以青绦木红绢鼓衣、画盘螭并花 文,及有贴金木鱼首,衔红绿帉錔,名“鱼头鞭。”笛四管, 贴金木龙头,共长一尺七寸。鹿角管束两末八孔,龙 口衔红绿帉錔头管四。管以乌木为管,长六寸八分, 以牙管束,卷芦为梢,九窍。 凡乐舞生,洪武初选用 道童舞生,以军民俊秀子弟为之。 凡各坛乐舞生, 令选道童为乐舞生,额设六百名,专备大祀宗庙社 稷山川及各陵供祀之用。 凡乐舞生所用乐器,俱 从工部造成,遇有损坏,逐时修理。惟笙簧,每年工部 预期差拨笙匠赴观,逐一展视收理。 洪武初定,王 国宗庙乐生三十六人,钟、磬各一,瑟二,琴八,埙、篪、箫、 笛各二,笙四,柷敔各一,搏拊二,歌工八。舞生七十二 人,文舞三十六人,各执羽龠。武舞如文舞之数,各执 干戚。中各以二人为引舞。
按任氏《乐律志》:“洪武元年春二月,上亲祭太社、太稷。 迎神,奏《广和之曲》,奠玉帛,奏《肃和之曲》。初献,奏《寿和 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终献,奏 《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和 之曲》。望瘗,奏《时和之曲》。丁未,祫享于太庙。迎神,奏《太 和之曲》,奉册宝,奏《熙和之曲》。进俎,奏《宁和之曲》。初献”, 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 终献,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 奏《安和之曲》。初献则德懿、熙仁各奏乐舞,亚、终献则 四庙共之。闰七月,定大将奏凯,乐用鼓吹,其凯歌则 随事撰述。八月,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仍用《大成登 歌乐》。冬十一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迎神,奏《中和之 曲》,奠玉帛,奏《肃和之曲》。奉牲,奏《凝和之曲》。初献,奏《寿 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终献, 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 和之曲》。十二月,立旗纛,庙祭用时乐。
洪武二年定“《锡宴蕃王之乐》,并祀诸神乐章。”
按《明会典》,“凡蕃王来朝,锡宴于谨身殿。皇帝陞御座, 大乐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诸王各就座。礼部 官取旨,导蕃王入就座。内使监令于御前斟酒,司壶 于皇太子、诸王以下各斟酒。细乐作,奏《太清之曲》。酒 再行细乐作,奏《感皇恩之曲》。酒三行细乐作,奏《贺圣 朝之曲》。酒四行细乐作,奏《普天乐》之曲。酒五行细乐作,舞诸国来朝之舞。酒六行细乐作,奏《朝天子之曲》。 酒七行细乐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长生队》之舞。饮毕, 乐舞止。
按任氏《乐律志》:“二年春正月,定以惊蛰、秋分日祀太 岁风雷诸神,以清明、霜降日祀岳渎诸神。迎神,奏《中 和之曲》,奠帛,奏《安和之曲》,初献,奏《保和之曲》,亚献,奏 《肃和之曲》,终献,奏《凝和之曲》,彻豆,奏《寿和之曲》,送神, 奏《豫和之曲》,望燎,奏《熙和之曲》。二月,遣官祭马祖、先 牧、马社之神,用时乐。”壬午,上躬享先农,以后稷配。迎 神、奠帛并奏《永和之曲》,进俎,奏《雍和之曲》,初、亚、终献 并奏《寿和之曲》,彻豆、送神并奏《永和之曲》,望瘗,奏《泰 和之曲》。三月,遣中书官祀三皇,以勾芒、祝融、力牧、风 后配,乐用登歌。五月癸卯,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以 岳镇海渎配。迎神,奏《中和之曲》,奠玉帛,奏《肃和之曲》, 奉牲,奏《凝和之曲》。初献,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 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终献,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 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和之曲》。望瘗,奏《时和之 曲》。秋九月,命考宫县乐制,诏有司访求通音律者。 洪武三年,定宗庙朝会宴享之乐,并定乐工服色。 按《明会典》,“洪武三年定大祀,凡乐四等,天地九奏,神 祇太岁八奏;大明太社稷”帝王七奏,《夜明》帝社稷、宗 庙、先师六奏。舞皆八佾,有文有武,先师舞六佾,用文。
国初,于阙左建四庙,德祖庙居中,懿祖东第一庙。
熙祖西第一庙,仁祖东第二庙,庙与主皆南向。三年, 定时享用四孟月,孟春特享于各庙,各具礼乐。馀时 俱奉三祖神主,合享于德祖之庙。德祖仍南向,三祖 以次东西向。初献各奏本庙乐,亚献、终献、彻馔还宫, 同奏《德庙乐》。 洪武间,定殿内《中和韶乐》乐器:麾一, 箫十二,笙十二,排箫四,横笛十二,埙四,篪四,琴十,瑟 四,编钟二,编磬二,应鼓二,柷一,敔一,搏拊二。 丹陛 乐乐器:麾一,戏竹二,箫十二,笙十二,笛十二,头管十 二,𥱧八,琵琶八,二十弦八,方响二,鼓二,拍板八,杖鼓 十二。 又按,《会典》三年,凡乐艺,冠青卍字顶巾,系红 绿褡䙏。乐妓则戴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 御前供奉、俳长皆服鼓吹冠,红罗胸背小袖袍,红绢 褡䙏,皂靴色长,皆服鼓吹冠,红青绿纻丝彩画百花 袍,红绢褡䙏。歌工皆服弁,冠,红罗织金胸背大袖袍, 红生绢锦领中单,黑角束带,红熟绢锦脚裤,皂皮琴 鞋,白绵布夹袜。乐工服色与歌工同。 凡教坊司官, 常服冠带与百官同。至御前供奉,执粉漆笏,服黑漆 幞头,黑绿罗大袖襕袍,黑角偏带,皂靴。又令教坊司 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又令乐人戴鼓吹 冠,不用锦绦,惟用红褡䙏,服色不拘红绿。又令教坊 司妇人不许戴冠、穿褙子。又令乐工当承应许穿靴 出外不许。又令乐人衣服许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 茶褐色颜色,其馀不得穿用俳色。长乐工俱戴皂头, 中系杂色绦。 凡中宫供奉女乐奉銮等官妻、本色 �髻,青罗圆领。提调女乐,服黑漆唐巾,大红罗销金 花圆领,镀金花带,皂靴。《歌章》女乐,服黑漆唐巾,大红 罗销金裙袄,胸带,大红罗抹额,青绿罗彩画云肩,描 金牡丹花皂靴。奏乐女乐,服色与《歌章》同。
按《大政纪》,“三年九月乙卯,定朝会宴享乐舞之数。”凡 奏乐曲,皆按月律。前三奏和缓,中四奏《壮烈》,后二奏 《舒长》,《起临濠》之曲名《飞龙引》,《开太平》之曲名《风云会》, 《安建业》之曲名《庆皇都》,《削群雄》之曲名《喜升平》,《平幽 都》之曲名《贺圣明》,《抚四裔》之曲名《龙池宴》,《定封赏》之 曲名《九重欢》,《大一统》之曲名《凤皇吟》,《守升平》之曲名 《万年春》。其十二月按律乐歌,正月为《万年春》,二月为 《玉街行》,三月为《贺圣明》,四月为《喜升平》,五月为《乐清 朝》,六月为《庆皇都》,七月为《永太平》,八月为《凤皇吟》,九 月为《飞龙引》,十月为《龙池宴》,十一月为《金门乐》,十二 月为《风云会》。其武舞曲名《清海宇》,文舞曲名《泰阶平》。 按《明宝训》,三年八月丁丑,礼部尚书陶凯等言进膳 举乐。太祖曰:“古之帝王,功业隆盛,治洽生民,上下之 间,熙然太和,虽日举乐,未为过也。今天下虽定,人民 未苏,北征将士,尚在暴露之中,此朕宵旰忧勤之不 暇,岂司忘将士之劳,而自为佚乐也哉!俟大兵凯还, 士卒无战伐之劳,人民罢转输之苦,然后以乐侑膳, 未晚也。”
按任氏《乐律志》:“三年春二月丙子,朝日于东郊。迎神, 奏《熙和之曲》,奠玉帛,奏《保和之曲》。初献,奏《安和之曲》, 《武功之舞》。亚献,奏《中和之曲》,终献,奏《肃和之曲》,《文德 之舞》。彻豆,奏《凝和之曲》,送神,奏《寿和之曲》,望燎,奏《豫 和之曲》。秋八月,礼部尚书陶凯等言:‘古者人君食日 一举。请自今御谨身殿早膳,令教坊司具乐。若东西’” 房及两庑膳则否。上不从,曰:“俟大兵凯旋,士卒无战 伐之劳,人民无转输之苦,然后以乐侑食,未晚也。”己 卯,夕月于北郊,附祭周天星辰。迎神,奏《凝和之曲》,奠 玉帛,奏《保和之曲》。初献,奏《安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 奏《中和之曲》,终献,奏《肃和之曲》,皆《文德之舞》。彻豆,奏 《寿和之曲》,送神,奏《豫和之曲》,望燎,奏《熙和之曲》。九月定朝会、宴享乐舞之制。凡圣节、正旦、冬至大朝贺,和 声郎陈乐于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上将出,仗动, 大乐作,升座,乐止。上进第一爵,和声郎举麾唱奏《起 临濠》之曲。引乐二人引歌工、乐工诣酒案前,北面重 行立定。奏毕,偃麾押乐,引众工退。第二奏《开太平之 曲》,第三奏《安建业之曲》,第四奏《削群雄之曲》,第五奏 《平幽都之曲》,第六奏《抚四裔之曲》,第七奏《定封赏之 曲》,第八奏《大一统之曲》,第九奏《守承平之曲》,其举麾 偃麾,歌工、乐工进退皆如前仪。上进第一次膳,和声 郎举麾唱奏《飞龙引之乐》。大乐作,食毕,乐止,偃麾。第 二奏《风云会之乐》,第三奏《庆皇都之乐》,第四奏《平定 天下之舞》,第五奏《贺圣明之乐》,第六奏《抚安四裔之 舞》,第七奏《九重欢之乐》,第八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九 奏《万年春之乐》,其举麾偃麾如前仪。九奏三舞既毕, 上兴,大乐作,入宫乐止,和声郎执麾,引众工出。 洪武四年,定先圣庙乐舞生之制,并定宴享九奏乐 章。
按《明会典》:“凡祭先圣孔子祭器礼物乐舞,洪武四年 更定乐舞生,择监生及文武大臣子弟在学者,预教 习之。”
按《明宝训》,四年六月戊申,吏部尚书詹同、礼部尚书 陶凯,制宴享九奏乐章,成,上之。其曲:一曰《本太初》,二 曰《仰大明》,三曰《民初生》,四曰《物品亨》,五曰《御六龙》,六 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八曰《圣道成》,九曰《乐清宁》。先 是,太祖厌前代乐章率用谀词以为容悦,甚者鄙陋 不称,乃命凯等更制其词。既成,太祖命协音律者歌 之,谓侍臣曰:“礼以导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 治?元时古乐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和。又使边裔 之声与正音相杂,甚者以古先帝王祀典神祇,饰为 舞队,谐戏殿庭,殊非所以导中和,崇治体也。今所制 乐章,颇协音律,有和平广大之意。自今一切流俗喧 𫍢淫亵之乐,悉屏去之。”
按《明外史詹同传》:“同虽任吏部,国家文章制作之事, 仍属裁定。为承旨,复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 章。” 《陶凯传》:“凯擢礼部尚书,帝以前代乐章多谀词, 或未驯雅,命凯与詹同等更制九奏乐章以进,甚称 旨。”
按《明通纪》:四年,尚书詹同、陶凯及协律郎冷谦等,制 宴乐九奏乐章。 冷谦,字启敬,杭州人,精音律,善鼓 瑟。元末以黄冠隐居吴山。国初召为协律郎,郊庙乐 章,多所裁定。
按任氏《乐律志》:四年二月,诏凡祭祀配享之位,不别 设乐。三月,中书省奏进膳用乐,犹弗许。秋八月夕月, 罢附祭周天星辰,九月,乃别祀周天星辰,迎神奏《凝 和》,奠帛初献奏《保和》《武功舞》,亚献奏《中和》,终献奏《肃 和》,皆《文德舞》。彻豆奏《豫和》,送神奏《雍和》。十二月,礼官 奏定释奠孔子乐舞之数,因奏请京民之秀者充乐 舞生。上曰:“乐舞乃学者事,若释奠,所以追崇先师。宜 择国子生及凡公卿子弟在学者,预教肄之。”自是乐 舞生不用。道流。
洪武六年二月,诏教坊司“毋得以古先圣帝王为优 戏。”八月,制《先圣乐章》。九月铸太和钟。
按《大政纪》,“六年八月庚午,学士承旨詹同等上所制 释奠先师孔子乐章”,迎神奏《咸和之曲》,奠帛,奏《宁和 之曲》,初献奏《安和之曲》,亚献、终献,奏《景和之曲》,彻馔、 送神俱奏《咸和之曲》。
按任氏《乐律志》:“‘六年二月,诏礼官申禁教坊司及天 下乐人,毋得以古先圣帝明王、忠臣义士为优戏,违 者罪之’。五月,始定太岁、风、雷、岳、渎、城隍诸神合祀礼 乐如旧,惟迎神乐章稍改焉。七月,始命儒臣更制释 奠先师孔子乐章。先是,俱用元大成登歌乐,至是始 更。九月,铸太和钟成,其制仿宋景钟,以九九为数,高” 八尺一寸,拱以九龙,植以龙簴。建楼于圜丘斋宫之 东北悬之。每郊祀,俟驾动则钟声作。既升坛,钟止,众 官作。礼毕升辇,钟声又作,俟导驾乐作乃止。钟未名, 礼官请曰:“昔黄帝有五钟,其一曰景钟。景,大也。惟功 大者其钟大,故宋之钟亦缘是以为名,请名之曰景 钟。”上曰:“古钟名宜更之。”遂取《周易》“保合太和”之义,定 其名曰太和钟。
洪武七年、设典乐翰林院定乐章。并制文庙乐舞 按《明会典》。“七年设典乐。”
按《大政纪》:七年九月己卯,翰林院奏进回銮乐歌。先 是,上以祭祀还,宜用乐舞前导,命翰林儒臣撰乐章, 以致敬慎监戒之意。谕之曰:“古人诗歌辞曲,皆寓讽 谏之意。后世乐章,惟闻颂美,无复古意。夫常闻讽谏, 则使人惕然有警,若颂美之辞,使人自警之意怠,而 自恃之心生。盖自恃者日骄,自警者日强。朕意如此, 卿等其撰述,毋有所避。”至是,上所撰《神降祥》,《神贶惠 酣》《酒色荒》《禽荒》诸曲,凡三十章,曰《回銮乐》歌辞,皆存 规谏。其舞分为八队,队皆八人,礼部具图以上,命乐 工肄习之按《明外史乐韶凤传》,韶凤与承旨詹同厘正释奠先 师乐章。七年,帝以祭祀驾还,应用乐舞前导,命韶凤 等撰乐章,因撰《神降祥》,《神贶惠》《酣酒》、“《色荒》《禽荒》”诸曲 以进,凡三十九章,曰《回銮乐歌》,皆寓规谏。
按任氏《乐律志》:“七年五月,文庙成,颁释奠仪舞八佾。 八月,上躬祀历代帝王于新庙,迎神奏《雍和》,奠帛初 献奏《保和》,《武功舞》亚献奏《中和》,终献奏《肃和》,俱《文德 舞》。彻豆奏《凝和》,送神奏《寿和》,望瘗奏《豫和》,其乐章出 御制。”
洪武八年亲制《大祀乐章》。
按任氏《乐律志》:“八年四月,上亲制《二丘乐章》成。初,《二 丘乐章》皆翰林学士朱升等所撰,上谓其文深而词 藻,故更制之。”
按《续文献通考》:“太祖洪武中,亲制大祀天地乐章。八 年乙卯春正月,上亲大祀,遂用焉。”
洪武九年,定王国祭祀乐舞之数。
按任氏《乐律志》:“九年正月,定王国祭祀乐舞之数。其 乐章:迎神,奏《太清之曲》。初献,奏《寿清之曲》,亚献,奏《豫 清之曲》,终献,奏《熙清之曲》,彻馔,奏《雍清之曲》。复诏诸 王于奉祠所设典乐一人。是年,改建太庙,同堂异室。 四孟合享,奏《德祖之乐》。罢特享乐。”
洪武十年,康有孚请修乐器,令诸生肄习。
按任氏《乐律志》:“十年六月,潞州长子县税课局大使 康有孚上言三事,其一言学校春秋二祭,乐器散失, 宜敕儒臣详究礼文,令所在有司即为制备乐器,使 生徒肄习,庶几礼乐明备,后进之士得以养其德性。” 疏奏,嘉纳之。
洪武十一年更制《七奏》乐章。
按任氏《乐律志》:“十一年二月,合祭太社稷于阙右,同 坛同壝,奉仁祖配,更制七奏乐章。”
洪武十二年,置“神乐观,以供郊祀之乐。”
按《明会典》,“十二年,置神乐观,设提点、知观,专管乐舞 生,以供祀事,属之太常寺云。”
按任氏《乐律志》:“十二年春正月,始合祀天地于大祀 殿。初,上以即位以来,每当祭祀,斋期多有风雨,览京 房灾异之说,乃定天地合祀礼,更其乐章。既奏,草木 不摇,轻云缥缈。上大悦,特作歌十一章以纪之。十二 月,神乐观成,以乐舞生居之,命道士周元初管领观 事。”
按《春明梦馀录》:“神乐观在天坛内之西,设提点、知观 教习乐舞生。内有太和殿,遇祭则先期演乐于此。洪 武初,御制圜丘、方泽汾祀乐章,后定合祀,更撰《合祀 乐章》,礼成,歌九章,已病音乐之未复古也。诏尚书詹 同、尚书陶凯与协律郎冷谦定雅乐,而学士宋濂为 乐章”,著令:凡祀有乐,乐有四等,曰九奏,曰八奏,曰七 奏,曰《六奏》。乐有歌,有舞。歌,堂上舞,堂下舞,皆八佾,有 文有武。郊庙皆奏《中和乐》,太常领之,协律郎、司乐考 协之。凡乐,淫声、过声、凶声、慢声,若舞失节者,皆有纠 禁。凡乐器不徙,凡园陵之祭,无乐。
洪武十三年,诏“诸臣子弟习乐舞。”
按《明会典》:十三年,诏公侯及诸武臣子弟,习乐舞之 事。 又令礼部拣选乐舞生有过及病者,放归为民。 按任氏《乐律志》:十三年四月,上谕礼臣曰:“乐舞者,所 以享神祇而致感格,不宜授以非人。”诸乐舞生若有 过及疾病者,即宜遣归,选择代之。诸在王府者亦然。 十一月,诏公侯及诸武臣子弟凡百一十九人,习乐 舞以供祀事。
洪武十四年、重铸“朝钟。”
按任氏《乐律志》:“十四年四月重铸朝钟。”
洪武十五年,定殿内侑食之乐,并定王府乐工。 按《明会典》:“洪武间,定殿内侑食乐。乐器:麾竿一,柷一, 敔一,搏拊一,琴四,瑟二,箫四,笙四,笛四,埙二,篪二,排 箫一,钟一,磬一,应钟一,奏《平定天下之舞》。”舞士三十 二人,皆左执干,干长三尺五寸,上阔一尺,下广六寸, 朱质,上画雉羽,中画升龙云气。右秉戚戚,长二尺五 寸,朱红漆柄,金装戚斧,分四行,每行八人,舞作发扬 蹈厉,坐作击刺之状。皆冠黄金束发冠,紫纷缨,青罗 生色画舞鹤花窄袖衫,白生绢衬衫,锦领,红罗销金 大袖窄袍,红罗销金裙,皂生色画衣沿襈,白罗销金 汗裤,蓝青罗销金沿,红绢拥项,红结子,红绢束腰,涂 金束带,青丝大绦锦臂鞲,绿云头,皂靴。舞师二人执 旌引之。旌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五色 羽九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垂丝结子。皆 冠黄金束发冠,紫纷缨,青罗大袖衫,白绢衬衫,锦领, 涂金束带,绿云头,皂靴。奏《抚安四裔》之舞。舞士十六 人,东裔四人,椎髻于后,系红销金头绳,红罗销金抹 额,中缀涂金博山,两旁缀“涂金环,明金耳环,青罗”生 色画衣,大袖衫,红生色领袖,红罗销金裙,青销金裙 沿,红生绢衬衫,锦领,涂金束带,乌皮鞋。西戎四人,间 道锦缠头,明金耳环,红纻丝细褶袄子,大红罗生色 云肩,绿生色沿,蓝青罗销金汗裤,红销金沿系腰,合钵,十字泥金数珠,五色销金罗香囊,红绢拥项,红结 子,赤皮靴。“南蛮四人,绾朝天髻,系红罗生色银锭,红 销金抹额,明金耳环,红织金短袄子,绿织金细褶短 裙,绒绵裤子,间道纻丝手巾,泥金项牌,金珠缨络,缀 小金铃,锦行缠,泥金狮蛮带,绿销金拥项,红结子,赤 皮靴。北狄四人,戴单于冠,貂鼠皮檐,双垂髻,红销金 头绳,红罗销金抹额,诸色细褶袄子,蓝青生色”云肩, 红结子,红销金汗裤系腰合钵,皂皮靴。“四裔各为一 行,舞作拜跪、朝谒、喜跃俯伏”之状,舞师二人执幢以 引之。幢长七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五彩罗 幢五层,每层缀五色销金吹带,末垂红粉结子。皆戴 白卷檐毡帽,涂金帽顶一,撒红缨,紫罗帽襻,红绿金 绣袄子,白销金汗裤,蓝青销金沿,涂金束带,绿拥项, 红结子,赤皮靴。奏《车书会同》之舞。舞士三十二人,左 执龠,龠长一尺五寸,朱红漆筀竹为之,上开三窍;右 秉翟,翟长三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上缀雉羽 五层,每层用涂金宝盖,红丝绦穿,末用红绿结子,分 为四行,每行八人舞,坐作进退、舒徐、揖让升降之状, 皆冠黑光描金方山冠,青纷缨衣,素红罗大袖衫,红 生绢衬衫,锦领,红罗拥项,红结子,涂金束带,白绢大 口裤,白布袜,茶褐鞋。舞师二人执翿以引之。翿长七 尺五寸,朱红漆柄,金龙吞口,悬白鹭羽九层,用涂金 宝盖,红丝绦穿,末垂红丝结子。冠服与舞士同,惟大 袖衫用青,不用红罗项红结子。 进膳乐乐器:笙二, 笛二,鼓二,板一,杖鼓八。 《太平清乐》:乐器:笙四,笛四, 头管二,𥱧四,杖鼓八,小鼓一,板一,方响一。 设立大 乐乐器:戏竹二,箫四,笙四,笛二,头管二,琵琶二,𥱧二, 二十弦二,方响二,鼓一,板一,杖鼓八。 迎膳乐:乐器: 戏竹二,笙二,笛四,头管二,𥱧二,鼓一,板一,杖鼓十。 大祀庆成大宴、《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得胜队舞》。《万寿 圣节大宴九裔进宝队舞》,《寿星际舞》,冬至大宴《赞圣 喜队舞》,《百花圣朝队舞》,正旦大宴《百戏莲花盆队舞》, 《胜鼓采莲队舞》。 又十五年,定王府乐工、乐器冠服 之制。凡朝贺用大乐,乐工二十七人,乐器用戏竹二, 头管四,笛四,枚鼓十二,大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 用红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 鞲,皂靴,抹额用红罗彩画,束腰用红绢。《宴礼》七奏乐, 乐工八人,乐器用紫竹箫二,紫竹笙二,𥱧二,花梨木 拍板一,冠服同前。《迎膳大乐》,乐工八人,乐器用戏竹 二,笛二,杖鼓二,小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亦同前。 其馀乐工冠服,用绿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无 花鼓吹冠,抹额以红绢彩画,束腰、以红绢
按《大政纪》,“十五年正月辛巳朔,上命儒臣重制九奏 侑食乐章。”其曲名,一曰《炎精开运》,二曰《皇风》,三曰《天 眷皇明》,四曰《天道传》,五曰《振皇纲》,六曰《金陵》,七曰《长 杨》,八曰《芳醴》,九曰《驾六龙》。
洪武十七年二月,铸“太和钟。”六月颁《大成乐》于天下 儒学。
按《大政纪》,十七年,命制大成乐器,以颁天下儒学 按任氏《乐律志》:十七年二月,改铸南郊太和钟,高四 尺八寸五分,口径三尺六寸五分,钮高一尺四寸五 分,重二千七百六十一斤。夏五月,重铸京城禁钟,重 二万斤。六月甲午,大成乐器成。太祖谕礼部臣曰:“近 命制大成乐器,将以颁天下学校,俾诸生习之,以祀 孔子。”朕思古人之乐所以防民欲,后世之乐所以纵 民欲,其故何也?古乐之诗章平而正,后世之歌词淫 以夸。古之律吕协天地自然之气,后世之律吕出人 为智巧之私,天时与地气不审,人声与乐音不比,故 虽以古之诗章,用古之乐器,亦乖戾而不合,陵犯而 不伦矣。手击之而不得于心,口歌之而非出于志。人 与乐判然为二,而欲以动天地、感鬼神,岂不难哉!然 其流已久,救之甚难。卿等宜求之往昔,俾《乐成》而颁 之,诸生得以肄习,庶几可以复古人之意。
洪武十八年,定“王府祭社稷及《大宴之乐》。”
按《明会典》:“十八年定王府祭社稷迎神,乐奏《广清之 曲》;初献,乐奏《寿清之曲》,武生舞《武功之舞》;亚献,乐奏 《豫清之曲》;终献,乐奏《熙清之曲》,文生舞《文德之舞》;彻 馔,乐奏《雍清之曲》,送神,乐奏《安清之曲》,望瘗,乐奏《时 清之曲》。” 一,祭山川,与社稷同,但不瘗毛血,改诣瘗 位为“燎位”,及乐歌不同。 一祭旗纛,与山川同,但乐 用大乐 一、五祀致祭,用大乐,行三献礼,不用饮福 受胙。 凡大宴仪,设细乐于殿内,大乐于殿外。进筵 乐作,奏《喜千春之曲》,第一爵酒色长,跪启承应。第二 爵酒,奏《永南山之曲》,第三爵酒,奏《桂枝香之曲》,第四 爵酒奏《初春晓之曲》,第五爵酒奏《乾坤泰之曲》,第六 爵酒奏《昌运颂之曲》,第七爵酒奏《泰道开之曲》。 洪武十九年,徐存义请正雅乐。
按:《大政纪》,“十九年,河南卢氏县主簿徐存义奏请设 都大梁、洛阳及明赏罚、正雅乐三事。”
按任氏《乐律志》:“‘十九年十二月,河南卢氏县主簿徐 存义上言,陛下弘开大业,创建中和,宜修明雅乐,以成一代盛典。娼优俗乐,不可复用’。上嘉纳之。”
洪武二十六年,定“元旦、冬至及中宫千秋节朝贺之 乐,并颁《大成乐器》”于天下。
按《明会典》“正旦冬至朝贺仪”,二十六年定,“凡前一日, 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之东西,北向。其日,陈大 乐于丹陛之东西,北向。驾兴,《中和韶乐》奏《圣安》之曲。 礼毕,中和乐作,奏《定安》之曲。” 中宫千秋节女乐乐 器:戏竹二,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头管十四,𥱧十,琵 琶八,二十弦八,方响六,鼓五,拍板八,杖鼓十二。 按任氏《乐律志》:“二十六年正月,大成乐器成,命颁给 天下各府、学、州、县,如式修制。六月,重定朝贺、宴飨之 制。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之东西,北 向;陈大乐于丹陛之东西,亦北向。驾兴,《中和韶乐》奏 《圣安》之曲。升座,进宝,乐止。百官拜,大乐作,拜毕乐止。 进表,大乐作,进讫乐止。宣表自致贺讫,百官”俯伏,大 乐作,拜毕,乐止。宣制讫,百官舞蹈山呼,大乐作,拜毕 乐止。驾兴,《中和韶乐》奏《定安之曲》,导驾至华盖殿,乐 止,百官以次出。其大宴享,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 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五杂队于殿下。驾兴,大乐作。 陞座乐止。文武官入列于殿内外,北向拜,大乐作。拜 毕,乐正。进御筵,乐作,进讫,乐止。进花乐作,进讫,乐止。 上位进第一爵,教坊司奏《炎精开运之曲》,乐作。内外 官拜毕,乐止。散花乐作,散讫,乐止。第二爵,教坊司奏 《皇风之曲》,乐作,饮讫,乐止。进汤,鼓吹响节,进导至殿 外,鼓吹止,殿上乐作。群臣汤馔成,乐止。武舞入,教坊 司请奏《平定天下之舞》。舞毕,出第三爵,教坊司请奏 《眷皇明之曲》,乐作,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请奏《抚 安四裔之舞》。舞毕,出。第四爵,奏《天道传之曲》,乐作,进 汤如前仪。饮毕,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五爵,奏《振皇纲 之曲》,进汤如前仪。饮毕,奏百戏承应。第六爵,奏《金陵》 之曲,八蛮献宝进呈。第七爵,奏《长杨》之曲,采莲队子 承应。第八爵,奏《芳醴》之曲,《鱼跃于渊》承应。第九爵,奏 《驾六龙之曲》。饮毕,收爵,进汤、进大膳,乐作,供群臣饮 食讫,乐止。百花队舞承应。宴成彻案,群臣出席,北面 拜,乐作。拜毕,乐止。驾兴,大乐作。鸣鞭,百官以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