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180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八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日月祀典部汇考二
皇清〈顺治一则 朝日坛图三 夕月坛图四〉
日月祀典部汇考三
礼记〈月令 郊特牲 祭法 祭义 玉藻〉
国语〈鲁语〉
日月祀典部总论
春秋四传〈庄公十有八年〉
杜佑通典〈论日月之祭〉
陈祥道礼书〈论祀日月〉
文献通考〈论朝日夕月〉
大学衍义补〈国家常祀之礼〉
日月祀典部艺文一
周迎日辞〈见尚书大传〉
东郊朝日赋 唐陆贽
朝日说 柳宗元
日月祀典部艺文二〈诗〉
监祠夕月坛书事 唐刘禹锡
驾幸月坛群望西街 明徐渭
日月祀典部纪事
日月祀典部杂录
礼仪典第一百八十卷
日月祀典部汇考二
皇清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题准:
大明之神从祀
天坛外、更立
朝日坛,在朝阳门外东郊,其制一成。每年于春分。
日卯时致祭,凡遇甲丙戊庚壬岁:
皇上亲诣行礼。其馀各年、遣大臣致祭。
一遇
皇上亲祭之年、或亲诣行礼、或遣官恭代。礼部题请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三日,礼部太常寺为进“《斋戒牌》铜人题请。”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二日。太常寺官进“《斋戒牌》铜人。”
上致斋二日。王以下陪祀文武各官。俱在本家斋戒。
二日
一前期二日、内阁撰发祝文。礼部恭写、送至内阁恭填。
御名。是日奏请视祝文、并派读祝官。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一日。礼部太常寺官至内阁。捧祝版至中和殿、请
上视祝文毕。捧祝官拱举由中路出。至
午门安红幔亭内前列御仗一对。太常寺官随亭
后送至
朝日坛神库案上、安设上香、一跪三叩头退。今由
太常寺
一前期一日、礼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官、俱朝服上香、监宰牲、并瘗毛血
一安设
大明神牌在坛上正中,西向。
一坛前陈设
赤璋一 、礼神制帛一。红色牛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豆十 ,玉爵三。
红磁酒盏三十 ,酒樽一。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库内于
神位前上香。一跪三叩头、恭捧
神牌至坛上安设。一跪三叩头、退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库内祝文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至坛案上
安设“一跪三叩头、退。”
一正祭日
上亲诣行礼。卤簿大驾全设。不作乐。陪祀王以下公
以上在
午门内、金水桥南排立。候
驾出、随行不陪祀王以下各官、在
午门外分翼排列候
驾跪送。陪祀各官预于坛前棂星门外、两旁排列、候驾
上乘辇至坛前铺棕荐处降辇。太常寺赞引官对引
官导
上入北中门、至更衣幄次。更衣盥手毕、导
上入棂星左门、陞坛、至黄幄次拜位前立。鸿胪寺官
引王以下公以上在台阶下立。陪祀各官在棂星门外排班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 执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执干戚引进。赞引官奏“就位。”
上诣拜位立。典仪唱迎神。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寅。
《曦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及陪祀各官俱随行。
礼。乐止。典仪唱奠玉帛、协律郎唱“举奠玉帛。” 乐奏《朝曦之章》。乐作。赞引官奏“陞坛。” 导
上诣香案前立。司香官跪于案左。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举柱香上炉内、又三上块香、毕。兴。赞引官导 上至奠玉帛案前立。捧玉帛官跪于案左。赞引官奏
奠玉帛
上受玉帛、拱举立献毕。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协律郎唱“举初”
献乐奏《清曦》之章。乐作。赞引官奏“陞坛。” 导
上诣
神位前立。执爵官跪于案左。赞引官奏“献爵。”
上受爵、拱举立。献毕。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乐止。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
祝版立于案左。赞引官奏“跪。”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
上跪。王以下各官及读祝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
祝官读毕、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奏“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乐止。武
舞生叩头退。文舞生执羽龠引进。典仪唱“行亚献礼。” 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咸曦》之章。” 乐作。赞引官奏“陞坛。” 导
上陞坛、献爵如初献仪。毕。不读祝。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唱《举终》。
献乐奏《纯曦之章》。乐作。赞引官奏“陞坛。” 导
上陞坛、献爵如亚献仪毕。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乐止。文舞生叩头退。太常寺官一员在
坛上左旁立。唱“赐福胙。” 光禄寺捧爵官一员、捧胙官一员、捧福胙进诣
神位前拱举跪于
上右“接福胙。”侍卫二员跪于
上左。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饮福酒。”
上受爵。拱举授与接爵。侍卫奏“受胙。”
上受胙、拱举授与接胙侍卫各退。赞引官奏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不叩、行谢福胙礼。赞
引官奏“跪、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典
仪唱“彻馔” ,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延曦之章》” ,乐作。捧玉官至案前一跪一叩头。捧玉退,乐止。典仪唱“送神” ,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归曦之章》” ,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三跪九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乐
止。典仪唱“捧祝帛馔、各恭诣燎位。” 捧祝帛官诣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起。捧香馔官跪、捧起不叩、依次由中路送至燎炉。乐作。赞引官导
上转立拜位之左。祝帛香馔捧过。
上复位立。祝帛焚半。赞引官奏“礼毕。”赞引官对引官
导
驾出、各官在两旁排班立。王以下公以上、俱随后出。 上至北门、陞辇作乐回宫。其不陪祀王以下各官、于
午门外、排班跪迎如常仪
一祭毕太常寺官捧请
神牌奉安神库。上香跪叩如常仪
一祭日、太常寺官彻回斋戒牌铜人送库收贮如常仪
一遣官恭代、从北天门左门入。棂星门右门、在
坛阶下行礼。从右阶陞降。读祝时承祭官至坛上跪。无福胙。王以下、公以上不斋戒。各官照常
斋戒
又题准
夜明之神从祀
天坛外、更立
夕月坛,在阜城门外西郊,其制一成,每年于秋分。
日酉时致祭以
《星辰配》:“凡遇丑辰未戌年。”
皇上亲诣行礼。其馀各年、遣大臣致祭。
一遇
皇上亲祭之年、或亲诣行礼、或遣官恭代。从坛遣官一员分献。俱礼部题请、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三日,礼部太常寺为进“《斋戒牌》铜人题请。”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二日。太常寺官进“《斋戒牌》铜人。”
上致斋二日。王以下陪祀各官。俱在本家斋戒二日。
一前期二日、内阁撰发祝文。礼部恭写、送至内阁恭填。
御名。是日奏请视祝文、并派读祝官。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一日。礼部太常寺官至内阁、捧祝版至
中和殿请
上视祝文毕。捧祝官拱举由中路出。至
午门安月白幔亭内前列御仗一对。太常寺官随
亭后送至
夕月坛神库案上安设上香。一跪三叩头、退。
一前期一日、礼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官、俱朝服上香、监宰牲、并瘗毛血
一正坛安设
夜明神牌在坛上正中,东向,月白幄次。
一从坛安设
北斗七星之神位
木火土金水星之神位
二十八宿之神位
周天星辰之神位,共为一坛,在正坛之左,位北南。
向月白幄次
一正坛陈设
白玉一 、礼神制帛一,白色牛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豆十 ,金爵三。
白磁酒盏三十 ,酒樽一。
一从坛陈设
礼神制帛十一。白色七、青红元黄色各一、牛一 、羊一
豕一 《豋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豆十 ,白磁,爵三。
白磁酒盏三十 。无玉。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库内捧请各
神牌并祝文、奉安坛内如常仪。
一正祭日
上亲诣行礼。卤簿大驾全设。不作乐。陪祀王以下公
以上在
午门内、金水桥南排立。候
驾出、随行不陪祀王以下各官、在
午门外分翼排列候
驾跪送。陪祀各官预于坛前棂星门外、两旁排列、候 驾
上乘辇至坛前铺㯶荐处降辇。太常寺赞引官对引
官导
上入北中门、至更衣幄次。更衣盥手毕、导
上入棂星左门、陞坛、至黄幄次拜位前立。鸿胪寺官
引王以下公以上在台阶下立。陪祀各官在棂星门外排班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 执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执干戚引进。赞引官奏“就位。”
上诣拜位立。典仪唱迎神。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迎。
《光之章》。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王以下、及陪祀各官俱随行。
礼。乐止。典仪唱“奠玉帛、行初献礼。” 协律郎唱“举初献乐。奏《升光之章》。” 乐作。赞引官奏“陞坛。” 导
上诣香案前立。司香官跪于案左。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举柱香上炉内、又三上块香、毕。兴。赞引官导 上至奠玉帛案前立。捧玉帛官跪于案左。赞引官奏
奠玉帛
上受玉帛、拱举立献毕。赞引官导
上至献爵案前立。捧爵官跪于案左。赞引官奏献爵。 上受爵、拱举立献毕。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其从坛分献官亦陞坛上香奠帛爵、如
正坛。礼毕。亦复位立。乐止。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版立于案左。赞引官奏“跪。”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
上跪。王以下从坛分献官、及陪祀各官读祝官俱跪。
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毕、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奏“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乐止。武舞生叩头退。文舞生执羽龠引进。典仪唱“行亚献礼。” 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瑶光之章》。” 乐作。赞引官奏“陞坛。” 导
上陞坛献爵如初献仪。毕。不读祝。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从坛分献官亦陞坛献爵。各复位立。乐
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唱“举终献乐。” 奏《瑞光之章》。乐作。赞引官奏“陞坛。” 导
上陞坛、献爵如亚献仪毕。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从坛分献官亦陞坛献爵。各复位立。乐
止。文舞生叩头退。太常寺官一员在坛上左旁立、唱“赐《福胙》。” 光禄寺捧爵官一员捧胙官一员捧《福胙》进诣
神位前拱举跪于
上右“接福胙。”侍卫二员跪于
上左。赞引官奏“跪。”
上跪。奏“饮福酒。”
上受爵。拱举授与接爵。侍卫奏“受胙。”
上受胙、拱举授与接胙侍卫各退。赞引官奏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不叩、行谢福胙礼。赞
引官奏“跪、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典
仪唱“彻馔” ,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函光之章》” ,乐作。捧玉官至案前一跪一叩头。捧玉退,乐止。典仪唱“送神” ,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保光之章》” ,乐作。赞引官奏“跪、叩、兴。” 传赞官赞“众官俱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乐
止。典仪唱“捧祝帛馔、各恭诣燎位。” 捧祝帛官诣案前、一跪三叩头、捧起。捧香馔官跪、捧起不叩、依次由中路送至燎炉。乐作。赞引官导
上转立拜位之左。祝帛香馔捧过。
上复位立。祝帛焚半。赞引官奏“礼毕。”赞引官对引官
导
驾出。各官在两旁排班立。王以下公以上、俱随后出。 上至北门、陞辇作乐回宫。其不陪祀王以下各官、仍
于
午门外、排跪候迎如常仪
一祭毕、太常寺官捧请各
神牌奉安神库。上香跪叩如常仪
一祭日、太常寺官彻回斋戒牌铜人送库收贮如常仪
一遣官恭代行礼与
朝日坛同
朝日坛总图
朝日坛祭祀图
朝日坛陈设图
夕月坛总图
夕月坛祭祀图
夕月坛陈设图
正位东向
从位陈设图
南向
日月祀典部汇考三
《礼记》:
《月令》
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
〈注〉《天宗》,谓日月星辰也。
《郊特牲》
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 郊”,就阳位也。
〈注〉天之神日为尊。日,太阳之精也。〈疏〉正义曰:天之诸神,莫大于日。祭诸神之时,日居诸神之首。凡祭日月之礼,崔氏云:“一岁有四,迎气之时,祭日于东,祭月于西。《小宗伯》四望四类,是其一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其二也。”此等二祭,日之与月,各祭于一处,日之与月,皆为坛而祭,所谓“王宫祭日,夜明祭月”,皆为燔柴也。夏正郊天之时,而主日,配以月。《祭义》云:“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是其三也。孟冬大蜡之时,又祭日月,故《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宗”,是其四也。此二祭并祭日月,共在一处,则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坛则实柴,坎则瘗埋也。其牲皆用犊,故《小司徒》云:“凡小祭祀,奉牛牲。”郑云:“小祭祀,王元冕所祭”是也。若所祈祷,则用少牢。皇氏云:“合祭用犊,分祭用少牢”,非也。
《祭法》
《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注〉“王宫日坛。”王,君也。日称君宫。坛,营域也。夜明亦谓月坛也。
《祭义》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 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
〈注〉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见者莫著焉。〈疏〉天无形体,悬象著明,不过日月,故以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自日以下皆祭。特言“月”者,但“月”为重,以对日耳。盖天帝独为坛,其日月及天神等共为一坛,故日得为众神之主也。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 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疏〉此经及下经皆据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月为幽,日为明,日在坛,月在坎,是别幽明,定上下。祭日于东,用朝旦之时,是为外;祭月于西,乡夕之时,是为内:是以别外内,以正其位也。而崔氏云“祭日于坛,祭月于坎”,还据上文郊祭之时。今谓若是郊祭,日与月当应同处,何得祭日于坛,祭月于坎,日于东,月于西?祭不同处,崔说非也。崔又云:“日月有合祭之时,谓郊祭天而主日,配以月,其礼大,用牛。各祭之时,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其礼小,故祭法用少牢。”今谓《小司徒》云“小祭祀奉牛牲”,郑《注》谓“元冕所祭,自元冕皆用牛也”,何得用少牢?今谓《祭法》“日月用少牢。”郑云“祈祷之祭也”,崔氏说又非。崔氏又云“迎春之时兼日月”者,今案:诸文,迎春、迎秋,无祭日月之文。《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谓四望、四类之祭,亦如五帝在四郊,故郑云“兆日于东郊,兆月与风师于西郊。”不谓兆五帝之时即祭日月。崔说又非。
《玉藻》
天子元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
〈注〉“端”当为“冕。”“元衣而冕”,冕服之下朝日,春分之时也。东门,谓国门也。
《国语》
《鲁语》
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 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周礼》:“王搢大圭,执镇圭藻,五采五就以朝日。” 则大采谓此也。言天子与公卿因朝日以修阳政而习地德,因夕月以治阴教而纠天刑。日照昼,月照夜,各因其明以修其事也。
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絜 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夕月以秋分。纠,共也。虔,敬也。或云:“少采黻衣也。” 昭谓朝日以五采,则夕月以三采也。载天文也。此因夕月而共,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
日月祀典部总论
《春秋》四传。
《庄公十有八年》
《春秋》:“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穀梁传》:“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 “王者朝日,故虽为天子必有尊也,贵为诸侯,必有长 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杜佑通典
===西郊,一也;二分祭日月,二也。《祭义》云:“郊之祭,大报天 而主日,配以月,三也。”《月令》:“十月祭天,宗,合祭日月,四 也。”但四时之气,有分有合。二分之日,祭,谓分也;大报 天而主日,以月配之,是合也。大报,配祭之时,日燎于 坛,月埋于坎。瘗埋之时自血始;燔燎之时自气先。合 为大祭,分为中祭。《特牲》云:“大报天而主日。”其理宜重 用犊,分祭宜轻,轻则用少牢。拜日于东郊,礼月于西 郊者,此因而祭于郊也。《特牲》大报之时,扫地而祭,燔 柴而郊,就阳位也。《祭法》:分祭之时,王宫祭日,夜明祭 月,以少牢在坛上,不于地也。至时,于二祭所用圭玉, 亦无差别。
陈祥道礼书
《论祀日月》
古者之祀日月,其礼有六。《郊特牲》曰:“郊之祭,大报天 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于东门之外。”《祭义》 曰:“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二也。《大宗伯》四类于四郊,兆 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大司乐》乐六变而致天 神。《月令》孟春祈来年于天宗。天宗者,日月之类,四也。 《觐礼》,拜日于东门之外,及祀方明,礼日于南门之外, 礼月于北门之外,五也。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 之,六也。夫因郊蜡而祀之,非正祀也;类禜而祀之,与 觐诸侯而礼之,非常祀也。春分朝之于东门之外,秋 分夕之于西门之外,此祀之正与常者也。日言“朝”,则 于日出之朝朝之也;月言“夕”,则于月出之夕夕之也。 日坛谓之“王宫”,以其有君道故也;月坛谓之“夜明”,以 其昱于夜故也。其次则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其牲 体则实柴,其服则元冕、元端,其圭之缫藉,则大采小 采。礼之之玉,则一圭邸璧。祀之之乐,则奏黄锺,歌大 吕,舞《云门》《玉藻》,十有二旒龙衮,以祭元端,以朝日于 东门之外,则龙衮、元端,皆言其衣也。衣元冕之衣,则 用元冕矣。郑氏改元端为“元冕”,不必然也。虞氏释《国 语》,谓“朝日以元冕。”然祀上帝以衮冕,而朝日以圭璧, 与张次设帟,一切杀于上帝,则其不用衮冕可知矣。 《周礼》于掌次之“次帟”,案于典瑞之大圭、镇圭、缫藉,言 朝日而已,则夕月之礼又杀乎此也。汉武帝因郊泰 畤,朝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则失东西郊 之礼也;魏文帝正月祀日于东门之外,则失春分之 礼也。齐何佟之曰:“王者兄日姊月,马郑用二分,卢植 用立春。”佟之以为日者太阳之精,月者太阴之精,春 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 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故祭以二分。则融与康成得 其义矣。魏薛靖曰:“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 秋之朏”,此尤无据也。后周于东门外为坛,以朝日燔 燎如圜丘。于西门外为坛于坎中,方四丈,深四丈,以 夕月燔燎如朝日。隋、唐坛坎之制,广狭虽与后周差 异,大概因之而已。
文献通考
《论朝日夕月》
杨氏曰:愚按《典瑞》“朝日”注云:“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 夕月。”《玉藻》“朝日于东门之外。”注云:“朝日于春分之时。” 马融、郑康成皆同此说。贾谊亦曰:“三代之礼,春朝朝 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盖冬至祭天,夏至祭地, 此祭天地之正礼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此祭日月 之正礼也。”陈氏云:“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 日月次天地,故祭以二分。”此言是也。所谓“兆日于东 郊,兆月于西郊,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祭日于东,祭月 于西。”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即春分朝日,秋暮夕月之 事也。此外则因事而祭,如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此 因郊而祭也。《觐礼》拜日于东门之外,礼日于南门外, 礼月于北门外,此因觐礼而行拜也。《月令》“祈来年于 天宗”,此因蜡而祈也。“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 不时,于是乎禜之”,此因禜而祭也。
大学衍义补
《国家常祀之礼》
《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
《礼记·月令》:“孟冬,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
《玉藻》:“天子元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
《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
《祭义》:“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 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春秋左氏传》曰:“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 于是乎禜之。”
臣按:古者日月星辰各为坛坎而祭,遇雪霜风雨之不时则又禜之,前代则于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为大祀,天子躬行焉。本朝郊祀天地,设为四坛,而遣官分献于大祀殿之前。
日月祀典部艺文一
《周迎日辞》〈见尚书大传〉
“维某年,某月上日,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 穆。维予一人,其欲拜迎于郊。”以正月朔日,迎日于东 郊。
《东郊朝日赋》唐·陆贽
日为炎精,君实阳德,明至乃照临下土,德盛则光被 四国。天垂象圣,作则候春分之节,时则罔愆;顺《周官》 之仪,事乃不忒。于是载青旗,俨翠华,盖留残月,旗拂 朝霞,咸济济以皇皇,备礼容干邦家。天子躬整服以 待曙,心既诚而望赊。倏而罢严,更辟禁城。五辂齐驾, 八鸾启行。风出郊而草偃,泽先路而尘清。卷馀霭于 林薄,动神光于斾旌。初破镜而半掩,忽成轮而上征。 杲耀荣光,分辉于千品万类;烟煴瑞色,均烛于四夷 八纮。一人端冕以仰拜,百辟奉璋而竭诚。故曰:“天为 父,日为兄。”和气旁通,帝德与日德俱远;清光相对,帝 心与日心齐明。时也。春事既用,夹锺律中。登观台而 瑞集,睹芳甸而农众。东为阳位,故出拜于国东;仲居 时中,乃展礼于春仲。既而盛礼毕陈,锡鸾回轮。家有 罄室,巷无居人。备礼服之灿灿,殷游车之辚辚。人望 如草,我泽如春。惟天德与圣寿,配朝日而长新。伊兹 礼之可持,历前代而修之。汉拜庭中,成烦亵之细事; 魏朝岁首,失《礼经》于旧时。国家钦若天命,率由时令。 矫前王之失德,修古典而施敬。俾伯夷之掌礼,侔轩 后以作圣,恭承命于春卿,遂观光而兴咏。
《朝日说》柳宗元
柳子为御史,主祀事。将朝日,其寮问曰:“古之名曰朝 日而已,今而曰祀朝日,何也?”余曰:“古之记者,则朝拜 之云也;今而加祀焉者,则朝旦之云也。今之所云非 也。”问者曰:“以夕而偶诸朝,或者今之是乎?”余曰:“夕之 名则朝拜之偶也。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故《诗》曰: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左氏传》曰:‘百官承事,朝而不夕’。” 《礼记》曰:“日入而夕。”又曰:“朝不废朝,夕不废夕。”晋侯将 杀竖襄叔向,夕。楚子之留干谿,右尹子。�“夕:齐之乱, 子我夕,赵文子砻其椽,张老夕,智襄子为室美,士茁 夕,皆暮见也。《汉仪》,夕则两郎向琐闱拜,谓之夕郎,亦 出是名也。故曰‘大采朝日,小采夕月’。又曰‘春朝朝日, 秋夕夕月’。若是其类足矣,又加祀焉,盖不学者为之 也。”寮曰:“欲子之书其说,吾将施于世,可乎?”予从之。
日月祀典部艺文二〈诗〉
《监祠夕月坛书事》唐·刘禹锡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铿锵揖让秋光 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驾幸月坛群望西街》明·徐渭
玉露清秋湛碧空。金舆夕月引群工。红云自结龙文 上。彩仗如移桂影中。璧畔常仪端捧鬯。郊西新魄正 垂弓。布衣久分华山侣,笑向归驴堕晚风。
日月祀典部纪事
《汉书郊祀志》:“元始五年,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 莽又颇改其祭礼曰四望,盖谓日、月、星、海也。三光高 而不可得亲,海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祀天则天文 从,祭地则地理从。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天地合 祭,其旦东乡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再拜夕月,然后孝 弟之道备,而神祇嘉享,万福降辑。”后莽又奏言:“日月 雷、风、山、泽,《易》卦六子之尊气。今或未特祀,或无兆居。 谨与太师光、大司徒宫羲和歆等议,日庙于长安城 之未地,兆月庙于北郊。”兆奏可。
《晋书礼志》:“《汉仪》:每月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 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正朔。前后二日,牵牛酒至社下, 故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变。执事者长 冠,衣绛领袖缘,中衣绛缘以行礼如故事。”
《北史刘芳传》:“芳转太常卿,以所置日月之位,去城里 数,于礼有违,乃上疏曰:‘臣闻国之大事,莫先郊祀。郊 祀之本,实在审位。臣学谢全经,业乖通古,岂可轻荐 瞽言,妄陈管说。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考之典制, 或未允衷。既曰职司,请陈肤浅,据殷、周、汉、魏所行故 事, 依礼朝拜日月皆于东西门外。今日月之位去城 东西路各三十,窃又未审。《礼》又云‘祭日于坛,祭月于 坎’。今计造如上’”云云。诏曰:“所上乃有明据,但先朝置 立己久,且可从旧。”
《唐书新罗传》:“新罗元日相庆,是日拜日月神
日月祀典部杂录
《左传》:“日月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 《国语》:“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 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尚书太传》“以正月朝迎日于东郊,所以为万物先而 尊事天也。”
《宋书·礼志》:“吴时陈融奏《东郊颂》。吴时亦行朝日礼也。” 《玉海》:“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 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君子 履端于始,举正于中,故本二分也。”
《春明梦馀录:祭法》曰:“王宫祭日,夜明祭月。”王宫祭日, 坛名营域如宫,日神尊,故名坛曰王宫夜明。祭月,坛 名月明于夜,故谓其坛为夜明。又曰:“祭日于坛,祭月 于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端其位。” 《春官典瑞》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圭璧谓以 璧为邸,旁有一圭。盖祀天之玉,以四圭有邸,此为一 圭者,杀于上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