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二百二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二十一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二百二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二十一卷目录

     宗庙祀典部汇考十五

      明太祖洪武九则 成祖永乐二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二则 英宗天顺一则

      宪宗成化一则 孝宗弘治三则 武宗正德一则

    礼仪典第二百二十一卷

    宗庙祀典部汇考十五

    太祖洪武元年定四庙之祭凡五享祭器以金

    按《明会典》:“国初于阙左建四庙,德祖庙居中,懿祖东 第一庙,熙祖西第一庙,仁祖东第二庙。庙与主皆南 向,定以四时孟月及岁除,凡五享。”凡太庙祭器。洪 武元年、令银造者、以金涂之。酒壶盂盏每事皆八。盘 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箧笥帷幔浴室皆具。已又 令涂金者、俱易以金

    按《春明梦馀录》:吴元年建四亲庙于阙左,庙主皆南 向,东西有夹室,有庑三门,门设二十四戟,缭以周垣, 略如都宫之制,岁时皆特享。及即大位之元年,议定 诸礼,儒臣进宗庙之说曰:“《传》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 祖,故谓之宗庙,以享祖考而致其报本之意也。”德有 厚薄,故制有隆杀,自天子至官师,其制不同。周有天 子七庙,而《商书》伊尹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 子七庙,自古有之,不独周然也。若夫太祖,百世不迁, 三昭三穆,以次比亲尽而迁焉,此又天下之常礼也。 至周穆王时,文王亲尽当祧;共王时,武王亲尽当祧。 以其有功当宗,故皆别立一庙,谓之文世室、武世室, 亦皆百世不迁。汉高祖承秦之弊,未尝立七庙。至太 上皇崩,始诏郡国立庙,而祖以上无闻焉。惠帝诏有 司立原庙,又以沛宫为高祖庙,于陵旁立寝园庙。自 后每帝辄立一庙,不序昭穆。景帝尊高帝为太祖,文 帝为太宗,宣帝又尊武帝为世宗,皆世世不毁。元帝 始罢郡国庙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阳立高祖及 文、武、宣、元五帝庙,天子亲奉祀。长安立成、哀、平三帝 庙,京兆尹侍祠。又别立四亲庙于南阳舂陵,祀父南 顿君、祖巨鹿都尉、曾祖郁林太守、高祖舂陵节侯,皆 岁时郡县侍祠。至明帝,遗诏藏于光烈皇后更衣别 室。后帝相承,皆藏主于世祖之庙。由是同堂异室之 制,至于元,莫之能改。唐高祖追尊高、曾祖考,立四庙 于长安,太宗议立七庙,虚太祖之室。元宗创制,立九 室八世。文宗开成中,礼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高祖、太 宗创业受命,有功之主百代不迁,亲尽之主,礼合祧 迁,至禘祫,则合食如常。其后以景、文、武三宗为一代, 故终唐之世,常为九世十一室。宋自太祖追尊僖、顺、 翼、宣四祖,每遇禘,则以昭穆相对,而虚东向之位。神 宗熙宁中,奉僖祖为太庙始祖。至徽宗时,增太庙为 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宁中,取王肃说,谓二祧在七 世之外,乃建九庙。高宗南渡,祀九世,至宁宗始别建 四祖殿,而正太祖东向之位。元世祖中统三年,初建 宗庙于燕京,以太祖居中,为不迁之主。至大定中,为 七世十室。今拟四代各为“一庙,庙皆南向,以四时孟 月及岁除凡五享。孟春时祭于各庙,孟夏、孟秋、孟冬 岁除则合祭于高祖庙。”从之。洪武元年,有司请制 祭器。上曰:“今之不可为古,犹古之不可为今,其制如 事生之礼。”于是器用金楎椸枕簟箧笥,帷幔浴室皆 备。

    洪武二年,重定时享及荐新品物。

    按《明会典》,“洪武二年,重定时享,春以清明,夏以端午, 秋以中元,冬以冬至,惟岁除如旧。”凡时物。“洪武二 年,令太常先荐宗庙,然后进御。”每月朔望,荐新品物, 皆太常卿供事。其在月荐之外者,太常卿奉旨与内 使监官各服常服捧献,不行礼。荐新品物:正月,韭菜 四斤,生菜四斤,荠菜四斤,鸡子二百六十个,鸭子二 百四十个。二月,芹菜三斤,薹菜五斤,冰蒌蒿五斤,子 鹅二十二只。三月,茶笋一十五斤,鲤鱼二十五斤;四 月樱桃十斤,杏子二十斤,青梅二十斤,王瓜五十个, 雉鸡十五只,猪一口;五月桃子十五斤,李子二十斤, 夏至李子二十斤,红豆一斗,沙糖一斤八两,来禽十 五斤,茄子一百五十个,大麦仁三斗,小麦面三十斤, 嫩鸡三十五只;六月莲蓬二百五十个,甜瓜三十个, 西瓜三十个,冬瓜三十个,七月枣子二十斤,葡萄二 十斤,梨二十斤,鲜菱十五斤,芡实十斤,雪梨二十斤, 八月藕四十枝,芋苗二十斤,茭白二十斤,嫩姜二十 五斤,粳米三斗,粟米三斗,稷米三斗,鳜鱼十五斤。九 月橙子二十斤,栗子二十斤,小红豆三斗,沙糖一斤 八两,鳊鱼十五斤,十月柑子二十五斤,橘子二十五 斤,山药二十斤,兔十五只,蜜一斤八两。十一月甘蔗 一百三十根,鹿一只,雁十五只,荞麦面三十斤,红豆一斗,沙糖一斤八两。十二月,菠菜十斤,芥菜五斤,鲫 鱼十五斤,白鱼十五斤。

    洪武三年,又定“时享及祼献礼。”建奉先殿。

    按《明会典》,“洪武三年,又定,时享仍用四孟月,孟春特 享于各庙,各具礼乐,馀时俱奉三祖神主,合享于德 祖之庙。德祖仍南向,三祖以次东西向。初献各奏本 庙乐,亚献、终献彻馔还宫,同奏德庙乐。”洪武三年 冬,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始于乾清宫别建奉 先殿,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时节献新。生忌致祭用常 馔,行家人礼。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三年,礼臣崔亮奏:“《周礼》大宗伯, 以吉礼事邦国之神鬼,以肆献,祼享先王,灌以郁鬯, 谓始迎尸求神时也。《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升于天,体 魄归于地,故祭有求诸阴阳之义,殷人先求诸阴声 是也。《祭统》云:‘祭之属莫重于灌’。凡大祭有三始宗庙 以乐为致神始,以祼为歆神始,以腥为陈馔始’。”按《说 文》:祼,祭也。从示,果声。酌鬯以灌地。夏氏曰:“灌者,谓以 圭瓒酌爵以献尸,尸受酒而不饮,因灌于地,故谓之 灌也。”鬯,《说文》曰:“鬯以秬酿郁金草,芬芳攸服,以降神 也。”徐氏曰:“秬,黑黍也。服,服事也。”周人尚臭,祼用郁金 鬯。以秬黍捣郁金草取汁而用之和酿,其气芬香调 鬯,故谓之秬鬯。陆佃云:“秬者百谷之华,鬯者百草之 英,故先王煮以合鬯。”圭瓒,《礼书》云:“圭,柄也;瓒,杓也。”徐 氏曰:“瓒亦圭也。圭状,剡上邪锐之,于其首为杓形,谓 之瓒,于其柄为注水道,所以灌。瓒之言进也,以进于 神。”今定拟宗庙之祭,奠帛之前,宜举用祼礼。所用圭 瓒,宜依《周礼》,以玉为之。瓒口径四寸,深至二寸,圭通 长一尺二寸,博二寸“五分,厚五分,鼻一寸,作龙形,流 空五分。”瓒盘用金为之,口径九寸,深五分,足径七寸, 高九分。其郁鬯用糯米代黑黍为酒,以郁金汁和之。 是年之冬,享庙,行家人礼。次年始行灌礼。 奉先殿 在神霄殿之东,殿九室,如庙寝制。国家有太庙以象 外朝,有奉先殿以象内朝。每室一帝一后,如太庙寝 殿。其祔祧送迁之礼亦如之。凡祀方丘,朝日、夕月,册 封告祭及忌祭在焉。馀皆于太庙行之。洪武三年十 月,建奉先殿。上以岁时致享,则享于太庙。至晨昏谒 见,节序告奠,古必有其所。下部考论以闻。于是尚书 陶凯奏:“古者宗庙之制,前殿后寝。《尔雅》云:‘室有东西 厢曰庙,无厢有室曰寝’。庙是栖身之处,故在前;寝是 藏衣冠之处,故在后。自汉以来,建庙宫城外,已非一 日,故宋建钦先、孝思殿于宫中崇政之东,以奉神御。 今太庙祭祀已有定制,请于乾清宫左别建奉先殿, 以奉祭神御。”每日焚香,朔望荐新,节序及生辰皆祭 用常馔,行家人礼。

    洪武四年、改设帏殿于太庙

    按《明会典》:“洪武四年,罢庙庭帏设之次,改设黄布帏 殿于庙内,并具两庑,中居祖考神位庑列。亲王及功 臣。每奠献祖考,则遣大臣各分献,不读祝。”

    洪武七年,答禄与权请“行《禘礼》”,不果。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七年,御史答禄与权请举禘祭, 不报。时答禄与权上言:古之有天下者,既立始祖之 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 祖配之,故曰禘。禘者,大也,王者之大祭也。周祭太王 为始祖,推本后稷以为自出之帝。今皇上受命已七 年,而禘祭未举,宜令群臣参酌古今而行之,以成一” 代之典。下礼部、太常寺、翰林臣议,以为:“虞、夏、商、周四 代,世系明白,其始所自出,可得而推,故禘礼可行。自 汉、唐以来,世系无考,莫能明其始祖所自出。当时所 论,不过祫已。祧之主,序昭穆而祭之,乃古人之大祫, 非禘也。宋神宗尝曰:‘禘者,所以审始祖之所自出’。是 则莫知始祖之所自出,礼不可行也。”今国家既已追 尊四庙,而始祖所自出者,未有所考,则于禘祭之礼, 似难遽行。遂寝。

    洪武九年、改建太庙。

    按《明会典》,“洪武九年始改建太庙。其制:前为正殿,后 为寝殿,俱翼以两庑。寝殿九间,以一间为一室,中一 室奉安德祖帝后神主。”懿祖东第一室,熙祖西第一 室,仁祖东第二室,主皆南向。几席、床榻、衾褥、楎椸、箧 笥、帷幔、器皿之属,皆如事生之仪。及时享于正殿,则 设德祖帝后神座居中南向。懿祖神座左第一位,西 向,熙祖神座右第一位东向,仁祖神座左第二位西 向,凡座止设衣冠而不奉主。又以亲王配享于东壁, 功臣配享于西壁。孟春择上旬吉日,孟夏、孟秋、孟冬 俱用朔日,岁暮用除日,俱行合享之礼。奏《德庙乐》,罢 特享礼及各庙乐。洪武九年,新太庙成,奉安四代 神主,以亲王并王妃二十一位侑于殿内东壁,功臣 十二位配于西壁,不分献。自是四时之祭,皆行合享 之礼。

    洪武二十五年定、凡时享值丧、不奏乐

    按“《明会典》。凡时享值国丧,洪武二十五年议定,乐备

    而不作
    考证
    洪武二十六年初定时享仪。”

    按“《明会典》时享,洪武二十六年初定仪:一、斋戒前一 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三日。次日 进铜人一,省牲,牛九、羊八、山羊十、豕十九、鹿一、兔四。 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至 次日省牲毕,同复命。”一、陈设皇高祖前,犊一、羊一、豕 一、豋二、铏二,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帛二。白色。奉先 制帛,皇曾祖陈设同,皇祖陈设同,皇考陈设同。共设 酒樽三、金爵八、瓷爵十六、篚四于殿东,祝文案一于 殿西。亲王配享四坛,共二十一位。第一坛:寿春王妃 刘氏,犊一、羊一、豕一、豋二、铏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 爵六、帛二。展亲制帛:第二坛:霍丘王妃翟氏、下蔡王、 安丰王妃赵氏、南昌王,犊一、羊一、豕一、豋六、铏六,笾 豆各十,簠簋各二,爵十八,帛六。展亲制帛。第三坛,蒙 城王妃田氏、盱眙王妃唐氏、临淮王妃刘氏,陈设与 二坛同。第四坛,宝应王、六安王、来安王、都梁王、英山 王、山阳王、招信王,犊一,羊一、豕一、豋七、铏七,笾豆各 十,簠簋各二,爵二十一,帛七。展亲制帛。共设酒樽三、 篚四于殿东南,北向。“功臣配享十坛,中山武宁王徐 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 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虢国 忠烈公俞通海、蔡国忠毅公张德胜、越国武庄公胡 大海、梁国武桓公赵德胜、泗国武庄公耿再成、永义 侯桑世杰、河间忠武王张玉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 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拜位。 内赞奏“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四拜”,百 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金、 爵受酒,献于神御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御右。内赞 奏“跪”,典仪唱“读祝。”读讫,奉安于神御前。内赞奏“俛伏, 兴、平身。”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各以 瓷爵受酒,献于神御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 亚献,乐止。太常司卿进立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光禄 司官捧福酒胙,自神御前中门左出,至皇帝前。内赞 奏“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酒。”光 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赞奏“受胙”,出圭。俛伏,兴、平身。内 赞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彻馔,乐 止。太常卿诣神御前跪。奏“礼毕,请还宫”,奏乐。内赞奏 “四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 各诣燎位,奏乐。内赞奏:“礼毕。”

    洪武三十一年、“祔太祖神主于寝殿”

    按《明会典》:“洪武三十一年,奉祔太祖神主于寝殿西 第二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二位,东向。”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三十一年,奉安高庙神主于寝 殿,居西第二室,南向。正殿神座居熙祖之次,东向。”此 南京太庙之制。及迁都北京,制与南京同。

    成祖永乐十八年建太庙于北京

    按《明会典》:“永乐中,定都北京,建庙一如南京之制。” 按《春明梦馀录》:“太庙在阙之左,永乐十八年,建庙京 师,如洪武九年改建之制。前正殿翼以两庑,后寝殿 九间,间一室,主皆南向,几席诸器,备如生仪。”

    永乐二十二年,祔太宗神主于太庙。

    按《明会典》:“永乐二十二年太宗文皇帝祔庙仪,卒哭 之明日,太常寺陈设醴馔于太庙,如常飨仪。乐设而 不作。设仪卫伞扇于午门外。内侍官设皇帝拜位于 几筵殿上,进御辇于殿前丹陛上。内导引官导皇帝 衰服诣拜位,赞四拜,举哀兴。哀止,立于拜位之东,西 向。内侍诣灵座前跪奏请太宗文皇帝神主降座陞” 辇诣太庙祔享。奏讫,内侍捧神主安奉于御辇,伞扇 侍卫如仪。至思善门外,皇帝易祭服陞辂后,随至太 庙南门之外。降辂,导引官导皇帝诣御辇前。赞跪,皇 帝跪,太常卿跪于左。奏“请太宗文皇帝神主降辇,诣 太庙祔享。”奏讫,赞俛伏,兴。皇帝俛伏,兴。导引官导皇 帝捧神主由左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 司其事。至丹陛,典仪唱“太宗文皇帝谒庙。”内赞奏“请 诣神位前。”每至一庙前,内侍捧神主至褥位朝北,皇 帝于神主后行八拜礼,各庙俱八拜。礼毕,太常卿立 坛东,西向。唱“赐座”,皇帝搢圭,内侍捧神主进于皇帝, 皇帝捧神主安于座。导引官导皇帝诣拜位,行祭礼, 如时享仪。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随班行礼。 礼毕、仍捧神主还几筵。至《大祥》前一日、遣官祭告太 庙。至日、上祭告几筵殿。奉安神主神座仪物于太庙。

    仁宗洪熙元年祔太宗神主于寝殿

    按《明会典》:“洪熙元年,奉祔太宗神主于寝殿东第三 室,南向。正殿神座左第三位,西向。”

    按《续文献通考》:“洪熙元年,奉安文庙神主于寝殿,居 东第三室,南向。正殿神座则居仁祖之次,西向。”

    宣宗宣德元年祔仁宗神主于寝殿

    按《明会典》。“宣德元年、奉祔仁宗神主于寝殿西第三 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三位。东向。”

    宣德十年,“祔宣宗神主于寝殿。”

    按《明会典》:“宣德十年,奉祔宣宗神主于寝殿东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左第四位。西向。”

    按:《续文献通考》:“宣德十年,奉安宣庙神主于寝殿,居 东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则居文庙之次,西向。”

    英宗天顺八年祔英宗于寝殿

    按《明会典》:“天顺八年,奉祔英宗神主于寝殿西第四 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东向。”

    按《续文献通考》:“天顺八年,奉安英庙神主于寝殿,居 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则居仁庙之次,东向。”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祧懿祖祔宪宗并奉安母妃神主于奉慈殿

    按《明会典》,“成化二十三年,宪宗将升祔,而九室已备, 始奉祧懿祖,熙祖而下,皆以次奉迁。”迺奉祔宪宗神 主于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东向。 奉祧懿祖,先期遣官祭告太庙,上亲告宪宗几筵,内 侍官设酒馔如常仪。告毕,太常寺官同内执事官于 太庙寝殿奉迁懿祖神主衣冠,安于德祖室内之左。 原奉享床幔仪物及正殿神座,俱暂贮于神库。《宪宗 纯皇帝祔庙仪》:卒哭之明日,奉神主祔太庙。前期三 日,斋戒。前一日,遣官以祔享祭告太庙。至日,太常寺 官设牲醴于太庙,如时享之仪。乐设而不作。设宪宗 纯皇帝御座于宣庙御座之次,锦衣卫设仪卫于午 门外。是日早,内执事官设酒馔于几筵,设宪宗纯皇 帝衣冠于几筵前。进神主辇于殿前,设衣冠舆于丹 陛上。设上拜位于几筵殿上正中,设亲王拜位于殿 前丹陛上。上衰服。内导引官导引诣拜位,亲王各衰 服诣拜位,奏四拜,举哀。哀止,各立于拜位之东、西向。 内侍官诣灵座前奏“请宪宗纯皇帝神主降座陞辇, 诣太庙祔享。”上捧神主由殿中门出,奉安于辇内,执 事官捧衣冠置于舆后,随内侍擎伞扇如仪。至思善 门外,亲王退,上于右顺门,具祭服,升辂后,随至太庙 南门外,仪卫俱分列左右。上降辂,太常寺官导上诣 辇前跪。太常寺官奏“请宪宗纯皇帝神主降辇,诣太 庙祔享。”上俯伏,兴,搢圭,诣辇,捧神主由左门入,内侍 官捧衣冠随入。赞礼赞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 事。赞“迎神神主至丹陛上。”赞礼赞“宪宗纯皇帝谒庙。” 内侍官捧衣冠立宪宗纯皇帝御座之下。引赞赞“诣 神位前。”至一庙,上捧神主置褥位,立神主后,出圭,行 四拜礼。以次诣八庙,礼俱同。《谒庙》毕,上搢圭,捧神主 北向立。太常寺官唱“赐座。”内侍官捧衣冠安于座内, 上捧神主安于衣冠前,出圭立于傍。导引官导上诣 拜位,行祭礼如时享之仪。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 以上,各祭服,随班行礼。礼毕,奉神主还几筵。至大祥 后二日,奉神主安于太庙。前期三日斋戒,前一日遣 官诣太庙行祭告礼,用祝文。至日侵晨,设酒果于几 筵殿,设册宝亭二于殿前丹陛上。上服浅淡服,行祭 告礼毕,司礼监官诣几筵殿前跪奏“请神主陞辇,诣 太庙奉安。”奏讫,内侍捧神主册宝,俱由殿中门出,安 奉于辇及册宝亭,内侍擎执伞扇侍卫如仪。上随行 至右顺门,上易祭服陞辂后,随至午门外,仪卫伞扇 导至庙街门内,分列于太庙南门外之左右。上降辂, 司礼监官导上诣神主辇前。赞跪,上跪,司礼监官跪 于上左。奏“请神主奉安太庙。”奏讫,赞“俯伏,兴。”上俯伏, 兴。导引官前导,内侍捧神主册宝前行,上随后由中 门入,至寝殿奉安讫,上叩头、兴。导引官导上由殿东 门出,至丹陛上。祭祀如时祭仪,用祝文。文武官员具 祭服,随班行礼。孝宗即位,追上母妃纪氏尊谥,别 建“奉慈殿”于大内,奉安神主。一岁五享。四序荐新、忌 祭,俱如奉先殿之仪。

    按《大政纪》:成化二十三年十月壬午,诏集议祧庙。国 朝自德祖至英宗,九庙已备,及宪宗山陵毕,神主将 升祔,于制当祧庙,乃下礼部集群臣议。少詹事杨守 陈上言:“天子礼七庙,祖有功,宗有德,乃孔子之言。凡 号太祖者必即始祖,当尊以配天。若商、周之稷契,皆 以功论,不以统论也。宋之僖祖及我德祖可比商报 乙周亚圉,非契、稷比。议者徒谓大儒尝有取于王安 石之说,遂使七庙之间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始祖既 以配天,又不正南向之位,名与寔乖,皆非礼也。今宪 庙升祔,请并祧德、懿、熙三祖,自仁宗以下为七庙。异 时祧尽,则以太祖拟商、周、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寝,祫 礼行于前庙。时享则尊太祖,祫祭则尊德祖,各不失 尊,庶无悖礼。”礼部尚书周弘谟及侍郎倪岳议,以为: “此说固所以尊太祖,然岂太祖崇本尊亲之意?我国 家自德祖以上无可复推,则德祖视周后稷,太祖、太 宗视周文武,皆百世不祧。懿祖而下,当以次祧迁。今 宪宗升祔,当祧懿祖,宜于太祖寝殿后别建藏祧主 之所,如古夹室之制。每岁暮合享,则奉祧主仍居旧 位,以应古祫祭之制。”上从之,建庙于太庙后,奉藏懿 祖神主及仪物于其中。奉迁熙祖于正殿东第一室, 仁祖以下皆以次奉迁祔宪宗神主于西第四室。每 岁暮则复奉懿祖神座于正殿之右,居熙祖之上,行 祫祭之礼。诏廷臣议纪太后享礼。尚书周洪谟同侍郎倪岳上言:“周之姜嫄,为帝喾次妃,后稷之母,故周 祀有享先妣乐舞,盖指姜嫄,而《鲁颂閟宫》之诗,特见 其名,此别庙以祀之证也。至宋元德、懿德二后既有 别庙之享,章献、章懿二后遂有奉慈之建,每岁五享, 四时荐新上食如常仪。今皇妣神主,宜于奉先殿旁 别立庙,四时祭享,一如奉先殿之仪。”上从之。十一月。 圣母淑妃纪氏祀奉慈殿。

    按《续文献通考》:成化二十三年敕礼部:“朕惟古者天 子九庙,而祖宗功德,百世不祧,其他则以次祧迁,有 常制焉。恭惟我太祖高皇帝混一区宇,肇正纲常,追 祀德懿、熙仁四祖,同殿异位,情文具称。列圣相承,昭 穆有序。至于皇祖考英宗睿皇帝,九庙已备。兹者皇 考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山陵将毕,升祔有期,当定祧迁之制。矧惟皇妣孝穆 慈惠恭恪庄僖崇文承圣皇太后祔葬毕日,宜有奉 享神主之礼。尔礼部其会文武大臣并詹事府、国子 监、翰林院堂上、左右春坊及科道掌印官,详稽古制, 斟酌情文,议处来闻。务遵典礼,足垂万世,用成朕尊 祖敬宗之大孝。”时礼部尚书倪岳会同英国公张懋 等议云:“礼必缘情而立义,事当据古以证。今谨按成 周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文王、 武王为宗,不在数中,故为九庙。盖以后稷为始祖,文、 武为世室,皆百世不迁,其馀以次而祧。前乎周,则商 以契为祖,而汤与三宗百世不迁。后乎周,则宋以僖 祖为祖,而太祖与太”宗百世不迁。彼时僖祖祧迁,虽 曰迭有异议,而大儒程颐、朱熹皆以奉僖祖为得礼 之正,而合乎人心之同,则所谓“有其举之,莫之敢废” 者也。国朝太祖高皇帝肇建丕图,追祀四祖。迨至英 宗睿皇帝龙驭上宾,遂备九庙。在当时则德祖尊为 高祖以上,盖无可推之尊;在今日则德祖尊为始祖 以下,“固有可祧之主。洪惟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 功德隆盛,如周文武,万世不祧。懿祖而下,以次递迁, 实惟古制。今伏遇宪宗纯皇帝升祔之日,所以懿祖 皇帝神主义当奉祧,仍于太庙寝殿之后,略仿古者 夹室之意,别建一殿九室,以事奉藏主。况古有祫祭”, 谓合祧庙与未祧之主于太祖之庙而祭“之,故谓之 祫。祫者合也。今宜于岁暮享祭之日,奉迎懿祖皇帝 神主,仍居旧位,以享祫祭之礼,则每岁一祭,视古三 年一祫,于礼有加。”从之。是年冬十二月二十四日,奉 宪宗神主祔享太庙。时后殿未及营建,岳等请懿祖 神主暂奉安于德祖皇帝室内,以俟后殿之成,即此 所谓祧庙之主藏于太祖“之庙,于义亦安。”已而少詹 事杨守陈上疏云:“往者钦蒙敕谕,以宪宗纯皇帝将 祔太庙,当定九庙祧迁之制,命文武大臣下逮臣等 会议。臣愚无识,以为当据古礼而定七庙,祧德祖、懿 祖、熙祖三庙。”乃以仁祖淳皇帝、太祖高皇帝、太宗文 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英宗睿皇帝、宪宗纯 皇帝为七“庙,别为殿于太庙之后,以奉三庙神主,三 岁一祫,以后则是仁祖及仁宗以下,亲尽而祧,皆祧 于三祖之庙,而太祖、太宗皆百世不迁,庶无悖礼。”臣 议若此,众议建别殿以藏祧主,而行祫礼,与臣议同。 惟以明诏因言九庙而难违,德祖当为始祖而不迁, 故但请祧懿祖,与臣议异。臣退而思之,窃以为诏书 九庙,犹或可容,若德祖不祧,以为百世之祖,则有不 可。孔子曰:“祖有功,宗有德”,此万世不易之论也。天子 七庙,太祖之庙,百世不迁,馀皆祧毁,此四代帝王之 成法也。请详陈之。唐虞之文祖尚矣。夏之世,颛顼既 帝而鲧无功,故以禹为始祖。殷之始祖曰契,周之始 祖曰稷,皆有大功,故号太祖而郊祀配天,其庙不迁。 汉及魏、晋上祖无功,皆以创业之君为太祖。李唐祀 四世,谥其高祖曰宣简公,曾祖曰懿王,祖曰元皇帝, 而其考谥景皇帝,有功实号太祖。赵宋亦谥四世,号 其高曾祖考为僖、顺、翼、宣四祖,而以艺祖开国,庙号 太祖。凡号太祖者,必以配天,此皆据理以定名号,以 示当祧与不迁“之意矣。”故魏、宋之庙,太祖以上亲尽 皆祧,而太祖历世不迁,时无议者。唐至中宗既祧宣 简于夹室,元宗仍复《宣简》,而谥为“献祖”,并谥懿王为 “艺祖。”至肃宗并祧献、懿,德宗又祧元帝,于是太祖居 东第一室矣。然至禘祫之时,则献祖居尊东向,而太 祖在昭穆之列,当时人心犹歉,议者纷然,卒迁献、懿 之祖于兴圣庙,不与祫祭。而太祖正东向之位,为不 迁之祖。终唐之世,无复议者。宋至神宗,已祧僖祖于 夹室,及王安石用事,仍复僖祖,且定为始祖,而居累 朝祫祭所虚东向之位,迁顺祖于夹室。当时名臣钱 公辅、司马光、孙固、王介、张师颜者,群议力争,莫能回 也。哲宗既祧翼祖,徽宗又祧宣祖,而“僖祖犹居尊位, 太祖犹列昭穆,人心亦歉。故高宗以来,如董棻、王晋 之伦,屡尝论列,宁宗乃用赵汝愚、郑侨、楼钥、陈傅良 诸臣之议,并祧僖、宣二祖,别建四庙殿以奉祧主。”时 唯一朱熹,争之不胜,于是太祖始居第一室,而祫祭 东向之位,终宋世不迁,无复议矣。此则凡号太祖而配之者,必居尊位而百世不迁,然后合乎典礼,协于 人心而无可议也。国初,追帝高、曾祖考为德、懿、熙、仁 四祖,亦但以为四亲庙而已,初无祖功之意。故郊祀 配天,则以仁祖,亦惟取严父之义耳,固未尝以德祖 拟商、周之稷、契,而辄以配天也。太宗嗣位,乃尊高皇 帝为太祖,而遂以配天,仁祖亦不得预。则其意亦以 四祖亲尽当祧,而太祖有功不迁,当如夏之以禹为 始祖,汉以下以创业之君为太祖者也。在《礼》,太祖即 始祖,高皇帝既号太祖,复号德祖为始祖,岂先王之 礼,祖宗之意哉?且古者一帝一庙,晋南向,后世同堂 异室,亦皆南向。时享则诸帝皆南面而各尊,惟祫祭 太祖独尊,馀则左右分向,皆卑也。我朝时享之礼,则 惟德祖南面独尊,馀皆东西向而卑,已如祫之仪矣。 今祧懿祖,则以德祖为始祖,而百世不迁,永居南面 之位而常尊,太祖永居西向之位而常卑。后世臣子 瞻之,孰无憾怅?必有博闻达礼之儒,昌言正议,而群 臣和之,天子从之,卒祧德祖而尊太祖,然后已耳。唐、 宋之事,是明鉴也。若祧德“祖,则异日以祧尽,而太祖 可居南面之尊,以称其名实,此天下人心之同愿,虽 传万世,必无易也。况别殿密迩太庙,而祫祭则德祖 犹居南面之位,太祖诸帝皆列左右,不失其尊,非若 唐迁献祖于兴圣庙,宋迁熙祖于四祖殿,而远隔别 享,伸孙之尊、废祖之祭也,亦何嫌哉?”今之议者率谓 德祖犹宋之僖祖。王安石尝议尊僖祖为始祖,其后 朱熹《庙议》实取之,今尚敢有异议乎?臣以为不然。安 石谓僖祖有庙,与稷、契疑无以异,熹以谓莫若以僖 祖为稷、契,而祭于太庙之初室,曰疑曰莫若,则其意 岂真以僖祖为稷、契,而合于礼之祖有功者哉?盖其 说以为若祧僖祖,不可祔于孙之夹室,又不可别立 一庙,故为是不得已之词耳。然宋亦卒祧僖祖于别 殿,以艺祖为太祖而后已,盖祖有功之礼,终不可泯 也。况时异制殊,尚有执其说之不可行于宋者,而必 欲行之于今乎?今太庙既无夹室,若执其说,虽立别 庙亦不可,祧主将安置乎?今既立别殿以奉祧主,无 所谓下祔于孙者,德祖之祧,何不可之有?而必强无 功者以为始祖,而使有功之太祖,乃不得如夏之禹、 汉以下创业之君,何哉?孔子明言“祖有功,宗有德,世 无不宗之。”安石但论本统而不论功德,已戾乎孔子, 而朱子有取之者。其说虽若得,其要亦但如前之所 云者耳。今议者不察《定礼》不从孔子,而犹以朱子为 辞;庙祀不祖有“功,而以无功者强拟,上不当祖宗之 意,下不惬臣子之愿,名与实乖,文与情乖,安可为典 而垂世哉!陛下若姑存近制,则存九庙,祧德祖亦可 矣。”虽从今议,而每岁一祫,亦无不可。盖古礼四时皆 祭,三岁一祫。今四时之外,实多岁暮一祭,故佥议改 岁暮时享为祫,乃礼之从宜,而近理者亦可从也。若 “务遵古典,则当全用臣议。并祧三祖,但存七庙,三岁 而一祫,乃协四代之典,足垂万世之法也。”时不能用。 是年,诏改建太庙,从同堂异室之制,前为正殿,后为 寝殿,俱翼以两庑。殿九间,以一间为一室,中一室奉 安德祖帝后神主,懿祖居东第一室,熙祖居西第一 室,仁祖居东第二室,主皆南向。及时享于正殿,则设 德祖帝后衣冠于神座,居中,南向;懿祖神座列于左, 西向;熙祖列于右,东向;仁祖列于懿祖之次,西向。孟 春择上旬吉日,孟夏、孟秋、孟冬用朔日,岁暮用除日, 俱行合享之礼,俱奏德庙制乐。行特享礼,奏各庙乐。

    孝宗弘治元年建祧庙行祫祭礼

    按《明会典》:“弘治元年,建祧庙于寝殿后。其制九间,间 各为室,翼以两庑。乃奉安神主衣冠于庙正中,南向。” 国初以岁除日祭太庙,与四时之享合为五享。其 陈设乐章,并与时享同。累朝因之。弘治初,既祧,懿祖 始以某日奉祧主至太庙,行祫祭礼。先期遣官祭告 太庙,又遣官祭告懿祖于祧庙,俱用祝文酒果。告毕, 太常寺设懿祖神座于正殿,西向,至日祭如仪。 弘治二年,奉安宪宗神位于奉先殿。

    按《明会典》,“弘治二年,奉安宪宗纯皇帝神位于奉先 殿仪。是日上奉神主奉安于太庙讫,上仍祭服陞辂 诣武英殿前。降辂,升几筵殿,奉迎神位。内侍举神位 亭前行,由中门出。上陞辂后,随由思善门入奉先殿 门外。上降辂,司礼监官导上诣神位亭前。奏跪,上跪。 司礼监官跪于上左。奏请神位奉安奉先殿。”奏讫,奏 “俯伏、兴。”上俯伏、兴。导引官前导。内侍于亭内神位前 行、上后从。由中门入至奉先殿奉安讫。上叩头、兴、就 位。行祭告礼。用酒果、用乐、用祝文

    弘治十八年,祧熙祖、祔孝宗于寝殿。

    按《明会典》,“弘治初,始即岁除日行祫祭礼。”十八年,奉 祧熙祖、仁祖而下,皆以次奉迁。迺祔孝宗神主于寝 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东向。奉祧熙 祖居左第一室。

    ====武宗正德十六年祧仁祖升祔武宗并议崇祀兴献王礼====按《明会典》,“正德十六年,奉祧仁祖,太祖而下,皆以次 奉迁。迺奉祔武宗神主于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 神座右第四位,东向。奉祧仁祖居右第一室。祭告仪 并同。”

    按《明史纪事本末》:“正德十六年夏四月,帝即位。帝,兴 献王子。武宗无子,遗诏曰:‘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 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及即位,命礼官集议崇祀兴 献王典礼。礼部尚书毛澄请于大学士杨廷和,廷和 出汉定陶王、宋濮王事授之,曰:‘此篇为据异议者,即 奸谀当诛’。”时有待对公车举人张璁者,为礼部侍郎 王瓒同乡士,诣瓒言:“帝入继大统,非为人后,与汉哀、 宋英不类。”瓒然之,宣言于众。廷和谓瓒独持异议,出 为南京礼部侍郎,以侍读学士汪俊代之。尚书毛澄 会公卿、台谏等官六十馀人上议:“汉成帝立定陶王 为嗣,而以楚王孙后定陶,承其王祀,师丹以为得礼。 今上入继大统,宜以益王崇仁主后兴国。”帝览曰:“父 母可移易乎?其再议。”于是廷和及蒋冕、毛纪等复上 言:“兴献祀事,今虽以崇仁主,异日仍以皇次子后兴 国,天理人情,庶两无失。”尚书澄、侍郎俊等六十人亦 复上议,如廷和言。帝不听,仍命博考典礼。已而廷和 复上言,澄等七十馀人又上议。御史周宣、进士屈儒、 侯廷训亦各奏议如礼官指。帝终不从。六月,仍命礼 官集议。七月,观政进士张璁上《大礼疏》曰:“朝议谓皇 上入嗣大宗,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不过拘执汉定 陶王、宋濮王故事耳。夫汉哀、宋英,皆预立为皇嗣,而 养之于宫中,是明为人后者也。今皇上入继大统,遗 诏曰:‘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 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臣窃谓今日 之礼,宜别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疏 入,上遣司礼监送至内阁。杨廷和复持入。上熟览之, 喜曰:“此论一出,吾父子必终可完也。”是日,帝御文华 殿,召廷和、冕、《纪》入,谕曰:“至亲莫如父母。”因授以《手敕》 曰:“卿等所言俱有见,第朕罔极之恩无由报耳。”今尊 父为兴献皇帝,母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廷 和退而上言曰:“皇上圣孝,出于天性。臣等虽愚夫,岂 不知《礼》。谓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 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顺 旨。”仍封还手敕。于是给事中朱鸣阳、史于光等,御史 王溱、卢琼等,复奏:“‘兴献王尊号,未蒙圣裁,大小之臣 皆疑陛下垂省张璁之说耳。陛下以兴献王长子不 得已入承大统,难拘长子不得为人后’之说。璁乃谓 统嗣不同,岂得谓会通之宜乎?又欲别庙兴献王于 京师,此大不可。昔鲁桓、僖宫灾,孔子在陈闻火,曰:‘其 桓、僖乎’?以非正也。如庙兴献王于京师,在今日则有 朱熹两庙争较之嫌,在他日,则有鲁僖跻闵之失。乞 将张璁斥罚。”奏入,俱命礼部议。八月,尚书毛澄等仍 议,给事中朱鸣阳、御史王溱等皆欲皇上早从原议, 盖有见于天理人情之公,断不容以私意为初政累 也。御史卢琼、给事中史于光历数张璁建议之偏,若 与仇者,岂得已哉。诚惧其上摇圣志,下起群疑,“宜将 张璁戒谕。”不听。九月,兴献王妃至通州。帝断议由中 门入,谒见太庙。朝议哗然,以妇人无谒庙礼,太庙非 妇人宜入。张璁曰:“虽天子,必有母也。古者妇三月庙 见,孰谓无谒庙礼乎?九庙之礼后与焉,孰谓太庙非 宜入乎?”十月,上谕内阁:杨廷和、蒋冕、毛纪曰:“朕受祖 宗鸿业,为天下君长。父兴献王独生朕一人,既不得 承绪,又不得徽称,朕于罔极之恩,何由得安始终?劳 卿等委曲折衷,俾朕得申孝情。”廷和上言:“圣谕令臣 等委曲折衷,以申孝情。切念大礼关系万世纲常,四 方观听,议之不可不详。必上顺天理,下合人情,祖宗 列圣之心安,则皇上之心始安矣。”张璁乃复为《或问》 一帙,辨析统嗣之异,及尊崇墓庙之说甚悉。吏部主 事彭泽录遗内阁及礼官,劝改前议,不从。璁乃赍至 左顺门上之。廷和令修撰杨维聪等阻之不得。帝览 之,留中不下。廷和见势不得已,乃草敕下礼部曰:“圣 母慈寿皇太后懿旨,以朕缵承大统。本生父兴献王 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献后。宪庙贵妃邵氏称皇太 后仰承慈命,不敢固违。”帝从之。廷和意假母后,示非 廷议意也。壬午,兴献后至自通州。朝议不谒太庙,止 见奉先、奉慈二殿而已。兵部主事霍韬见张璁言欲 用,亦上言礼官持议非是。时同知马时中、国子监诸 生何渊、巡检房浚各上言如璁议,帝益为之心动矣。 甲午,杨廷和以追崇礼成,拟上慈寿皇后及武宗皇 后尊号。帝因遣司礼监谕廷和曰:“邵太后、兴献帝后 亦各拟上尊号。廷和等上言不可。宜俟明年大婚礼 成,庆宫闱加之可也。”巡抚云南都御史何孟春上言, 以为兴献王不宜称。考廷和览疏,乃擢孟春吏部侍 郎。给事中熊浃上言:“皇上贵为天子,圣父圣母,以诸 王礼处之,安乎?臣以为当称帝后,而祀兴献于别庙, 则大统之义,所生之恩兼尽矣。”乃出为按察司佥事。 浃,大学士费宏乡人也。宏虑廷和疑己,故出之。十二月除张璁南京刑部主事。先是,帝下大礼,或问于礼 部。时杨一清家居,遗书吏部尚书乔宇曰:“张生此论, 圣人不易,恐终当从之。”宇不听。至是廷和衔璁,授意 吏部,除为南京主事。尚书石珤语璁曰:“慎之。《大礼说》 终当行也。”廷和寄语曰:“子不应南官,第静处之,勿复 为《大礼说》难我耳。”璁怏怏而去。都御史林俊致仕家 居,廷和寓书于俊,以定国是。俊上疏曰:“孔子谓‘观过 知仁’,陛下大礼未协,过于孝故耳。司马光有言:秦、汉 而下,入继大统,或尊崇其所生,皆取讥当时,贻笑后 世。陛下纯德,何忍袭之?”疏入,留中。廷和遂奏起林俊 为工部尚书,俊力辞,不听。庚寅,帝下御札,谕加兴献 帝后以“皇”字。廷和等上言:“汉宣帝继孝昭后,追谥史 皇孙王夫人曰悼考、悼后而已;光武上继元帝巨鹿 南顿君以上,立庙章陵而已,皆未尝追尊。今日兴献 帝后之加,较之前代,尊称已极。若加‘皇’字,与慈寿、孝 庙并,是忘所后而重本生,任私恩而弃大义。臣等不 得辞其责,愿罢归。”吏部尚书乔宇等奏曰:“皇者,正统 大义。若加‘皇’字于本生之亲,则与正统溷而无别。揆 之天理则不合,验之人心则不安,非所以重宗庙、正 名分也。”上曰:“慈寿皇太后懿旨有谕。今皇帝婚礼将 行,其兴献帝宜加与皇号。母兴献皇太后,朕不敢辞。 尔群臣其承后命。”廷和等见不可争,乃俱求罢归,不 报。礼部尚书毛澄、侍郎贾咏、汪俊等上言:“若帝后之 上有加,则正统之亲无别,恐不可以告郊庙而布天 下。内阁大臣直言规谏,宜赐俞旨。”帝不听,仍遵懿旨, 称兴献皇帝、兴献皇太后。于是给事中朱鸣阳等,御 史程昌等,编修陈沂等百馀人各上言加称非是,因 请斥璁。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