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22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二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二十三卷目录
宗庙祀典部汇考十七
明三〈世宗嘉靖十则 穆宗隆庆二则 神宗万历二则 愍帝崇祯二则〉
礼仪典第二百二十三卷
宗庙祀典部汇考十七
明三
世宗嘉靖十五年改建世庙迁三后主于奉先殿奉太祖及四祖于九庙定特飨时祫及大祫仪
按《明会典》,嘉靖五年,建世庙于太庙之东北,以祀皇 考。至十五年,改建庙于太庙都宫之东南,题曰献皇 帝庙。遂改世庙正殿曰景神殿、寝殿曰永孝殿,奉藏 祖宗帝后御容于其中。上谕礼官,“庙中一帝一后祔 葬,乃有二三后。令奉慈三后主。既不得祔庙,其迁祔 陵殿飨祭。”又以皇太后、太皇太后本子孙尊称,称睿 “皇后”、纯皇后又嫌于嫡,改主题皇后,勿书帝谥。乃改 谥孝肃太皇太后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 皇后,奉迁神主于裕陵;孝穆皇太后为孝穆慈慧恭 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后,孝惠太皇太后为孝惠康肃 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俱奉迁茂陵。又改谥悼灵 皇后为孝洁皇后,奉迁神主于奉先殿之西室,罢奉 慈殿祭 九庙特飨仪:一,前期太常寺奏请钦定捧 主官及斋戒、省牲,俱如常仪。一,前期一日,太常寺官 诣各庙,陈设如仪。一,正祭日,仪同前,惟祝文总一读, 各庙俱捧主官行礼。 九、庙时祫仪与前时祫仪同。 奉懿祖、熙祖、仁祖、太祖神座皆南向,成祖而下东西 向,陈设乐章、祝文皆更定。而先期遣官祭告,如前 定《大祫仪》。前期一日,太常寺陈设如图仪。正祭日,上 至庙戟门东帷幕,具祭服出,自戟门左门入,率捧主 官至祧庙及寝殿出主。捧主官请各庙主至太庙门 外,候五祖主至,辟殿门入,上安德祖主,捧主官各安 懿祖以下主讫,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 事。上至御拜位如常仪。懿祖而下、上香、献帛献爵、俱 捧主官代。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十五年冬十二月,九庙成,遂奉 祔太祖列圣及四祖神主。先是上召大学士李时、翟 銮,尚书汪𬭎及礼部尚书夏言于重华殿东室,谕曰: “天地百神祀典俱已厘正,惟宗庙之制非古。”夏言对 曰:“古人建庙,恐制度卑小。今本朝太庙规模弘伟,若 一旦改作,恐事体重大。”上曰:“事体委的重大?”夏言曰: “各立庙本是古礼,但他日致祭,陛下欲一日遍历群 庙,恐势不能。”上曰:“今日言庙制,未论到行礼处,即此 难行,或遣官亦可。”夏言曰:“古礼恐亦难尽复。”上曰:“尽 如古礼固难,但大体处不可不依拟。古人各立庙,只 是各全其尊,此等处却当依。”夏言曰:“太庙当如何处?” 上曰:“太庙自不当动。”夏言曰:“寝殿祧庙如何?”上曰:“寝 殿、祧庙俱不动。”上又曰:“我皇考顾得飨世庙之祀,自 我文祖以下列圣,乃不得专庙以祀,朕心未安,卿礼 官宜即具奏。”言等退具奏间,右春坊右中允廖道南 上疏曰:“臣伏考洪武元年二月朔,我太祖高皇帝敕 谕儒臣曰:‘自昔圣帝明王之有天下,莫严于祭祀。故 当有事,内必致其诚敬,外必备其仪文,所以交神明 也。朕诞膺天命,统一海宇,首建郊庙,以崇祀事。顾草 创之初,典礼未备,其何以交神明、致灵贶?其各具沿 革以进’。”于是辅臣李善长、傅𤩽等、学士陶安等上议 曰:“‘《商书》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自古有 之,不独周制为然。若太祖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以世 相次,此万世不易之礼也。”今拟四代各为一庙,德祖 元皇帝居中,懿祖恒皇帝居东第一庙,熙祖裕皇帝 居西第一庙,仁祖淳皇帝居东第二庙。以四时及岁 除凡五飨,惟孟春特祭于高祖庙,孟夏、孟冬则各祭 于列庙。臣思我圣祖之制,斟酌三代,垂宪万世,载在 国史,编诸《集礼》,圣子神孙所当世守,以为祈天永命 之鸿图者。恭遇我皇上遵复四郊以祀天地日月,釐 正百礼以祭神祇帝王,而独于宗庙之制屡形于御 札,宣于召问,有不能以自安者,诚有以见圣人之大 孝,天子之大礼,有圣人在天子之位,如之何其弗可 行也?朱熹曰:“天下有二件极大事,一是天地合祭,一 是太祖不特立庙,与诸祖同一庙,我太祖高皇帝有 万世不朽之功者,宜飨万世不迁之报,而今不获专 飨特庙,以全南面之尊,端居宗祧,以统列庙之主,尊 卑长幼并列于一堂,而笾豆鼎俎分罗于一隅,信有 如朱熹之所云者。”今之议以为弗可行者,其说有四: 一曰地势窄隘,二曰礼节繁难,三曰成宪宜遵,四曰 劳费当惜。臣请解其惑焉。夫以地势窄隘为言者,臣 按《周礼匠人》:“营国,左祖右社,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郑元注云:“闱门,庙中之门。大扃,牛鼎长 三尺。小扃,膷鼎长二尺。”以周尺较之,周之九庙之制, 亦甚俭矣。臣愚前奏《禘义》篇云:“请以今太祖为我万 世不迁之庙。”太宗以下,各建特庙于今两庑之地,制 度不必其崇高而务质朴之为贵,仪文不必其繁缛 而务简素之为贵,有都宫以统庙而不必各为门垣; 有夹室以藏主而不必更为寝殿,庶尊尊有主而太 祖之位恒安而不迁,亲亲有伦而列圣之尊各全而 不渎矣。夫以礼节繁难为言者。臣按《周礼》:“外宗掌宗 庙之祭祀,王后不与则赞宗伯”郑元注云:“后有故不 与祭,宗伯摄其事,故王一献,卿大夫以次代献。”古礼 也。今若各建列庙特飨之时,我皇上躬行礼于太祖 之庙,其馀遣亲臣代献,如古诸侯助祭之礼,亦未为 不可,而何必拘泥丘浚十八日行礼之臆说哉?夫以 成宪宜遵为言者。臣按《中庸》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陈栎注云:“祖父有欲为之志而未 为,子孙善继其志而成就之;祖父有已为之事而可 法,子孙善因其法而遵述之。故武王、周公称为达孝, 而况我皇上善继太祖之志、善述太祖之事,以觐耿 光,以扬大烈,正所以遵我太祖之成宪也。”夫以劳费 当惜为言者,臣按《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居” 室为后。《孟子》亦云:“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而况今日 之尺地寸土,皆我祖宗创业垂统之所贻,百官万民 皆我祖宗休养生息之所致。以祖宗之土地而建祖 宗之庙,以祖宗之臣民而供祖宗之事,如之何其弗 可行也?臣愚见,嘉靖九年,宸衷独断,亲定图式,孟春 特飨之祭,正太祖南面之位,各有帷“幄,以权九庙之 制。各居一帷者,一时之权也;而各立一庙者,万世之 经也。伏望远法商、周之彝典,光复圣祖之旧制,则亿 万世太平之基,端在是矣。”上览疏喜。有旨:“宗庙祀典 仪制,朕尝有谕,辅臣、礼部便会官议了来说。”夏言得 旨大惧,乃会同武定侯郭勋及吏部左侍郎严嵩等 议,仍执同堂异室之说。惟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以 有天下,初为四亲,各别立庙。德祖居中,懿祖居东第 一庙,熙祖居西第一庙,仁祖居东第二庙。“庙皆南向, 东西夹两室、两庑、三门,门设二十四戟。外为都宫。正 门之南,别为斋次,其西为馔次,门东为神厨。”其一时 制度,俨合古礼。嗣后改建太庙,始一遵同堂异室之 制。夫既遵古制以各立庙矣,一旦袭用汉、唐故事,是 盖神谟英断,必有所以然。议礼者终以为非古之制 也。恭遇皇上欲追复三代之礼,以成一王之制。尝闻 “庙者,所以像生之有朝也;寝者,所以像生之有寝也。 建之观门内,不忍远其亲也;位之左,不敢死其亲也。” 是其营构之制,奠兆之所,各有定则,不可以意为者。 即今太庙南边宫墙,东迩世庙,西阻前朝地势有限, 辅臣礼官已奉有圣谕,太庙三殿俱不动,则是太庙 周垣之外,左右隙地不盈数十丈耳。若依古制,三昭 三穆之庙,在太庙之前以次而南,则今太庙都宫之 南至承天门墙,不甚辽远,即使尽辟其地以建群庙, 亦恐势不能容。若欲小其“规模,不必别为门墙寝庑, 则又不合古礼。况古人七庙九庙,制度皆同,太庙营 构已极弘壮,而群庙𬯎然卑隘,恐非所以称生前九 重之居也。议者欲除太庙两庑,则非特不中典礼,而 裁损庙制,事体尤重。且诸王功臣之祀,又将置之何 所?非臣等所敢闻也。况臣等恭睹世庙之制,盖损于 太庙之数多矣。今欲建立群庙,其制度高广,又岂可 损于世庙乎?且太宗比隆太祖,宪宗又我献皇帝父 也,二庙规制,视世庙尤不当有一毫降损而后可。不 然,则圣心于此,又有所大不安也。今太庙之主,自我 太宗而下凡七圣,兹欲为立庙,将依古制为三昭三 穆,而止立七庙乎?将依商周之制,以太宗为百”世不 迁之宗,而加立七庙乎?夫规制既不可降损,而欲拟 诸世庙,森然并建七庙于太庙之南,岂惟地小不足 以容,恐宸居左偏,宫室太盛,以阴阳家说,未免有偏 缺压制之嫌。此就地势规制而言,臣等所不敢轻议 者也。窃谓即使各庙既成,陛下以一人之身,冠冕佩 玉,执圭服衮,循迂丰途,而欲于一日之间遍历群庙, 为之兴俯拜起,升降奠献,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 且将薾然疲倦,非独筋力有所不逮,而日力亦有所 不给矣。议者乃引《周礼》“宗伯代后献”之文,谓群庙之 中可以遣官摄祭,是又未尝深惟礼意者。盖古者宗 庙之祭,君后迭献,是以后不与祭,则宗伯可以代献, 谓同在一庙之中,而代后之亚献者言也。未闻人臣 可以代天子行事,而遂主一庙之祭也。且古者诸侯 助祭,多同姓之臣,以之代摄,犹之为可。何也?同一祖 宗之子孙也。今之陪祀执事者,可以拟古之诸侯助 祭者乎?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是有故不得与祭。 而其心犹以为如不祭也。陛下之仁孝诚敬,可以终 “岁举祭,止对越太祖之庙,而不一至群庙乎?且规制 必备,而成庙,门、垣、堂、庑、寝、室是也;仪文必备,而成陪 位、乐舞之数是也。今欲立为七庙或八庙之制,则每庙之中,致祭之时,皆当有乐舞之数、陪祀之位而后 可。”若曰降从简易,而垣寝不备,乐舞不陈,主祭不亲, 则是本欲尊之而反卑,本欲亲之而反疏,未见所以 为隆重矣。先年大学士丘浚谓:宜间一日祭一庙,历 十四日而遍七庙。此盖无所据而强为之说,不自知 其言之涉于迂阔。此就礼节仪文而言,臣等所未敢 轻议者也。臣等窃闻先儒马端临曰:“后世之失礼者, 岂独庙制一事?”而庙制之说,自汉以来,诸儒讲究非 不详明,而卒不能复古制者,以昭穆之位大拘故也。 必欲如古立庙,必继世而有天下者,皆父子相继而 后可。若兄弟世及,则其序紊矣。周孝王以共王之弟、 懿王之叔,继懿王而立,故《晦庵庙图》,宣王之世,则以 穆、懿、夷为昭,共、孝、厉为穆。夫穆王于世次昭也,共王 为穆王之子,于世次穆也;懿王为穆王之孙,则继穆 王而“为昭”是也。孝王为共王之弟,而以继共王为穆, 虽于世次不紊,然以弟而据孙之庙矣。至夷王为懿 王之子,世次当穆而图反居昭,厉王为夷王之子,世 次当昭而图反居穆,则一孝王立,而夷厉之昭穆遂 至于易位。于是晦庵亦无以处此,不过即其继立之 先后以为昭穆,而不能自守其初说矣。又况宣王之 世,三昭三穆为六代,则所祀合始于昭王。今因孝王 厕其间,而其第六世祖昭王虽未当祧,而已在三昭 三穆之外,则虽名为六庙,而所祀止于五世矣。然此 所言者,昭穆祧迁之紊乱,不过一代而已。前乎周者 为商,商武丁之时,所谓六庙者,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是也。然南庚者,祖丁兄子,《阳甲》《盘庚》《小辛》、 小乙又皆祖丁子也。姑以祖丁为昭言之,则南庚至 小乙皆祖丁子属,俱当为穆,是一昭五穆,而祖丁所 祀,上不及曾祖,未当祧而祧者四世矣。后乎周者为 唐,唐懿宗之时,所谓六庙者,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 宗、宣宗是也。然穆宗、宣宗皆宪宗之子,敬宗、文宗、武 宗又皆穆宗之子。姑以宪宗为昭言之,则穆、宣为穆, 敬、文、武为昭,是四昭二穆。而懿宗所祀,上不及高祖, 未当祧而祧者三世矣。盖至此而不特昭穆之位偏 枯,而祧迁之法亦复紊乱。若必欲祀及六世,则武丁 之时,除太祖之外,必创十庙;懿宗之时,除太祖之外, 必创九庙而后可。且继世嗣位者,既不能必其为弟 为子,而创立宗庙之时,亦安能预定后主之入庙者, 或穆多昭少,如殷之时;或昭多穆少,如唐之时哉?若 必欲昭穆不紊,则立庙之制,必须属乎昭者,于太祖 庙之左建之;属乎穆者,于太祖庙之右建之,方为合 宜。而预立六庙,定“三昭三穆以次递迁”之说,不可行 矣。似反不如东都以来同堂异“室,共为一庙之浑成 也。”此则往哲之论,足证。今事就昭穆祧迁而言,臣等 所未敢轻议者也。圣谕以为皇考献皇帝有世庙以 飨祀,而我太祖、太宗以下列圣,乃不得专有一庙,以 全其尊。斯言也,陛下纯孝至诚,皇天列祖,实鉴临之。 臣则以为列圣同飨太庙,已极尊崇,而皇考专居世 庙,独为退逊。若“庙制大小不伦,行祀亲摄或异,则尊 卑厚薄之分,反不足以称陛下孝敬之诚矣。今孟春 陛下更定特飨之仪,正太祖南面之位,以为太庙之 始祖。又为列圣各设帷幄,祭俱南面,各自奠献读祝。 臣等仰服陛下酌古准今,因时制宜,俨乎各庙专祀” 之义。虽古人制礼精微之意,亦不过如是而已。今臣 等复议得:“太庙九间,同为一堂,虽有帷幄而无所间 隔,嫌于混同,未称专尊之敬。请以木为黄屋,俨如朝 廷之制。每庙设一于殿之中间,又设帷幄于其中。太 祖居中尽北,太宗而下列圣依昭穆之序,以次稍南, 位置如古建庙之制。则太祖列圣各得以专其尊,又 足伸陛下亲亲尊尊之情,而于古礼”亦庶几矣。此可 以作则万世,而未可以为迁就权宜云也。彼朱子谓 太祖僻处一隅,与夫设祭一室,甚或无地以容鼎俎 者,事体大有不侔矣。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具题留 中。明年三月二十一日,有旨:“郊庙大礼,系国家重典。 朕于天地百神祀典,俱已厘正。惟宗庙之礼尚沿同 堂异室之制,未能复古,于心歉然。朕尝稽我圣祖开 国之初,已曾建立四亲庙,实有鉴于汉制之非。今具 载《大明集礼、存心录》。祭祀礼仪,朕为子孙所当遵行。 见今太庙前堂后寝俱有定制,不必移其昭穆世数。 庙次伱部里,便会同多官相度两庑地方,议处规制, 停当来说。”于是夏言会同内阁辅臣张璁、李时、翟銮、 司礼监太监张佐、黄伟、鲍忠、韦霦、张钦,内官监太监 高忠,武定侯郭勋等,吏部尚书王琼等恭诣太庙,遍 历两庑地方,缭垣前后左右周旋谛视,奏曰:“恭惟陛 下大孝尊祖,既奉太祖高皇帝为太庙始祖,特正南 面之位。惟我太宗文皇帝定鼎北都,建子孙万世长 业治功,与我高皇帝比隆重光。兹欲稽古”建庙,宜极 追崇。当别立一庙于太庙之东,百世不迁,拟之周文 世室,不在三昭三穆之数。其昭穆六庙,臣等初议,以 为自古宗庙,必有前堂后寝,周垣门庑,方称礼制。随 该督令官匠丈量得太庙门墙内进深八十一丈二尺,东西墙内原空东西各广一十四丈四尺。先议因 庙门内进深太浅,欲将庙“门往南展移十丈五尺,因 东西墙内横过太狭,欲各展十丈一尺。昨日陪祭之 后,该内阁辅臣会同诸臣复议,不必展动东西大墙, 止以墙内一十四丈四尺。除二丈九尺为御路,以一 十一丈五尺为庙之广,以二十五丈五尺为庙之深, 每庙止建正殿一座五间,以其后半为藏主之所,不 用寝殿。以太宗世室直就北,与太庙后墙等齐。庙门 墙止展南八丈八尺,盖因庙门逼近庙街,欲更少缩 近北,以存林木,用护周垣。盖是委曲议处,迁就地势, 以事营构,期于仰承德意,光复古典。”谨画图贴说,随 本上进,候命下之日,行移钦天监,择日工部占计,四 月初二日会题,初三日有旨且罢。十三年夏六月,南 京太庙灾,上修省及饬百工。是年八月,上敕廷臣曰: “南京太庙复建或弗建,朕惟太宗既迁北京,为子孙 万世之业,则南京太庙不必重,有敕尔诸臣议。”先是, 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题请权将南京太庙朝夕香 火暂并于南京奉先殿,用少伸皇上纯孝之诚。有旨: “部看了来说。”至是言会大学士“张孚敬、李时、武定侯 郭勋、吏部尚书汪𬭎等议奏:守文祖迁都之虑,保高 皇创业之谟,则不当复建庙于南京者,诚万世不易 之定论也。但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夕香火,自当并 合供奉如常。仍乞钦制祝文,遣官祭告。其太庙遗址, 似当仿古坛𫮃遗意,仍高筑垣墙,谨司启闭,不致有 所践踏,以致尊”严之意。是年八月十五日题,十六日 奉旨:“南京奉先殿香火并日进膳仪,礼部查议了来 看原庙址依拟高筑围垣以护,所司时加巡守,并各 处以后勿得整修,即著为令。在京庙制,即著各该衙 门先行拟办物料,来岁作急,择日兴工。承天府皇考 家庙亦勿称庙,即仿奉先殿意曰隆庆,亦即制扁奉 安,用别重轻之意,遣官祭告亦无谓。待查明香火进 膳,一并区处。”于是夏言会同内官监太监高忠,并内 阁大学士张孚敬、李时等,议造文祖世室昭穆庙宇 高广丈尺图式,并伐木开门等项事宜具题。奉旨:“是。 皇祖、太宗世室,还著再拟增加来看,作便门。”伐树株, 得兴工之吉,一并行。言。复会同前项在工诸臣议,文 祖世室前殿寝庙,比昭穆前殿寝庙俱各增加,敻与 别庙不同,似可仰慰皇上敬宗之心矣。是年十月二 十三日具题,二十五日奉旨:依今次所拟行。十四年 二月初八日兴工。先是,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夏言 奉圣谕考定七庙名额。言等议:“太祖之庙是为太祖 庙;太宗世室,宜曰文《祖世室》;仁宗为昭,第一庙,宜曰 仁庙;宣宗为穆,第一庙,宜曰宣庙;英宗为昭,第二庙, 宜曰英庙;宪宗为穆,第二庙,宜曰宪庙;孝宗为昭,第 三庙,宜曰孝庙;武宗为穆,第三庙宜曰武庙。”至四月 二十一日,上召夏言及二辅臣于文华殿从容讲论, 遂谕以文祖世室改题太宗庙,其昭穆递迁之义,还 考议“来看。”言等复议奏:“递迁之序,先儒以昭常为昭, 穆常为穆。假如新主世当祔,昭则上世第一昭庙当 祧;世当祔,穆则上世第一穆庙当祧,各以其次递迁。 昭主当祔,则群昭移而穆不移;穆主当祔,则群穆移 而昭不移。此昭穆递迁之义也。若夫百世共宗之义, 其在我朝有同于隆古者。今日特建太宗庙于左昭 之上是也。其虚右穆之上者,将以待有功德之宗,当 祧而不可祧者,是宗无定数之义也。”是月二十九日 题,六月初二日奉旨:“是皇祖文皇帝庙曰太宗庙,昭 穆递迁之义,朕正为此。要必昭不动穆,穆不及昭,方 是正义,可著为令。”甲十五年冬十一月,礼部奏以宗 庙告成,恭请瞻视。有旨:“朕不必视。”以十二月初十日、 十一日、十二日祔主,廷臣称贺,上两宫徽号。遂诏赦 天下。是年秋,罢中元节内殿之祭,著为令。先是,上谕 礼部尚书夏言曰:“春清明,秋霜降二节,于陵前祭,甚 合礼令。中元亦有陵祭,内殿其勿渎可也。”言对曰:“中 元系是俗节,事本不经。陵祀既有遣官,而内殿又有 祭祀,事涉烦数。”上从之。是年秋,迁三太后主于陵殿。 先是,上传旨云:“庙重于陵,礼制故严。今庙中凡帝以 一后配,惟陵则二三后以配葬。夫如是,其庙祀、陵祀 已不同。今复建奉慈殿,不如奉主于陵殿为合礼。又 梓宫既配葬于帝,主无祔庙之礼,宜在陵殿。今别置 之,近于黜者,非亲之也。此亦关于典礼,卿其会议以 行。”明日,又谕云:“崇先殿比古不同。周人祀后稷,系始 祖之母。今奉慈殿亦但存名耳,四时之祭,乐舞俱无 便。会官议拟来说。”时尚书夏言会同大学士李时、武 定侯郭勋、吏部侍郎张邦奇等议,谓:“《礼》严尊祖祀,重 庙飨。自古天子惟一帝一后配飨于庙,所生大母别 荐于寝,身没而已,斯礼之正。是”故《礼》有飨先妣之文, 周之閟宫,宋之别殿,皆此义也。国朝制,稽古惟一,后 配帝,礼莫严焉。孝宗皇帝乃于奉先殿侧特建奉慈 殿,别祭孝穆皇太后,后祔孝肃太皇太后,近复祔孝 惠皇太后,是盖子祀生母,以尽终身之孝焉尔。然《礼》 于妾母不世祭者,为子祀之,于孙则止。盖父之所尊子不可以不承;“父之所异,子不敢同,明其宗耳。盖继 祖重,故不复顾其私祖母也。今日陛下于孝肃太皇 后,曾孙也;于孝穆太皇后,孙属也;孝惠皇太后,孙也。 《礼》不世祭,义当拟祧。若崇先殿之建,则陛下事考庙, 当世飨,故世庙配太庙而作,崇先殿配奉先殿而作 也,义不侔矣。”《圣谕》又以三太后梓宫既配葬于帝,主 “不祔庙,世不举祭,议欲迁主陵殿,使获所安,是诚仁 至义尽,情中礼得,足定天下之大典也。臣等复考得 宋熙宁罢奉慈庙故事,与今事体略同,但祧义惟迁 主为是。若当时瘗主陵园,则袭古人栗主既立,乃埋 桑主之说而误用之,非礼也。今迁主陵殿,岁时祔飨, 陵祀如故,尤为曲尽,非前代所及。”制曰:“可。”十五年八 月,上幸天寿山。奉安三太后于陵殿。〈又〉上以乾明门 鹰隼田犬既经放纵,其奉先、奉慈、崇先祭品,止依《会 典》所载鹿、兔雉、雁,其鹚䳓等物不必复用。更定宗庙 时飨之礼,仍用四孟孟春特飨四庙,各迎神奏乐。三 时奉三祖合飨于德祖之庙,德祖仍南向,三祖以次 东西向。初献各奏其乐,馀奏德庙乐。先是,洪武中,上 命中书省及翰林院议。学士陶安等奏:“按《礼》,古者禴 祀、烝、尝,四时之祭,三祭皆合飨于祖宗,祭于各庙,惟 春为然。自汉而下,庙皆同堂异室,则又四时皆合祭 矣。今四庙时飨,亦宜仿近制合祭于第一庙,庶适礼 之中,无烦渎也。”上命春特祭,三时合祭,议遂定。已而 有司请置太庙祭器。上曰:“今之不可为古,犹古之不 可为今。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似亦 无谓。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制宗庙器, 皆如事生之仪。遂令有司祭器俱用金,酒、壶、盂、盏各 八,盘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箧笥、帷幔、浴室,皆如 生存云。已而定亲王从飨功臣配飨仪,亲王皆设位 于东庑,西向,功臣皆设位于西庑,东向。国家旧有奉 先殿,藏圣帝、后主,朔望荐时食焉。先是,尊皇考为“献 皇帝”,因未祔庙,亦未入奉先殿,乃于奉先殿西室别 立观德殿以奉之。后九庙成,各主将迁于庙中,时食 之荐,仍在奉先殿。又承天府为皇考旧封之地,陵寝 在焉,又立隆庆殿以奉之。后因庙号未称宗逊,不敢 祔宗庙。
按《春明梦馀录》:孝宗生母孝穆纪太后薨,礼不得祔 庙殿,乃于奉先殿之右,特建奉慈殿,别祀之。已而宪 庙生母孝肃周皇太后皆祀其中,飨荐如奉先殿。嘉 靖十五年上谕礼官曰:“庙中帝配一后,陵祔葬乃有 二三后,庙祀陵祀,礼本不同。奉慈三后主,既不得祔 庙,又不祔陵殿,似黜之非亲之也。”礼官遂请奉孝肃 “于裕陵,孝穆、孝惠于茂陵;其罢奉慈飨荐,而并祭于 奉先殿”,外廷莫知也。
嘉靖十七年,加上成祖及献帝庙号,祔献帝于太庙, 并改题太祖及成祖、睿宗神主。
按《明会典》,“嘉靖十七年,改上太宗庙号曰成祖,加上 皇考献皇帝庙号曰睿宗。”先是特建世庙以祀皇考, 后改建献皇帝庙,又改题曰睿宗庙。特飨则于本庙 行礼,时祫则奉主合飨于太庙。 睿宗献皇帝祔庙 仪,先期一日,太常寺设牲醴于太庙,如时祫礼。祭日, 司设监官设睿宗献皇帝神座、衣冠于孝宗敬皇帝 位之次。至日恭上册、宝于睿庙毕,遣官捧睿宗主降 座,升舆徐行。上先入诣太庙寝,捧太祖主,遣官捧庙 各主各奉安于太庙。睿宗主舆至丹陛下,太常卿跪 奏“请降舆”,遣官捧主至丹陛初登,《典仪》唱“乐舞生就 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至丹陛上,门外唱“迎神”,乐作。唱 “睿宗献皇帝谒庙”,上捧主入就拜褥上。内赞奏跪,太 常卿跪奏“孝元孙嗣皇帝御名,躬奉皇考睿宗知天 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参拜。”内 赞奏兴、拜,拜毕,捧主朝上立。太常卿进立于东北,西 向。唱“赐座,安主于座”讫,内赞奏“四拜。”传赞、陪祀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乐作。导引官导上至太祖神 主前。奏“搢圭。”奏献帛。献讫,奏“献爵。”献讫,奏“出圭。”奏“复 位。”各庙捧主官捧帛、爵,诣各庙,献讫,奏“诣读祝位。”内 赞奏“跪”,奏“读祝。”读祝官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同, 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同初献,惟不 献帛,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乐作,仪同亚献,乐 止。太常寺卿进立西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跪”,奏“搢圭。” 光禄寺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酒。”上饮讫,光禄 寺官以福胙跪进。内赞奏“受胙。”上受讫。奏“出圭。”俯伏 兴,平身。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乐作。执事 官彻馔讫,乐止。太常寺卿诣神主前跪。奏“礼毕,请还 宫。”乐作。内赞奏“四拜。”传赞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 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乐复作。内赞奏“礼毕乐止。” 上捧太祖主、遣官各捧庙主、捧睿宗主,各诣寝殿奉 安。上易服还宫。大乐鼓吹振作, 改题高庙神主仪。 先期命题主大臣二员,翰林院撰文,太常寺备脯醢 酒果如常仪。司设监设题主案于太庙寝殿东西置 净水刷子、粉盏、笔、砚,设盥盆、帨巾,中设香案。是日早 免朝,鸣钟。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公、侯、驸马伯、皇亲指挥,各具吉服,于庙街门北向序立,候驾至,陪拜。上具 翼善冠、黄袍,乘板舆,至太庙门西,降舆。太常寺导引 官导上由殿左门入寝殿。上就位,上香,一拜,叩头毕, 至神床前跪。太常卿跪奏:“谨请皇祖太祖高皇帝、孝 慈高皇后神主,恭用奉题。”上诣皇祖神主前,捧主安 于东案上。内侍官诣高皇后神主前,捧主安于西案 上。上复就拜位,北向立。内侍官各洗去旧字,别涂以 粉,中书官重写题,主官东西向立。奉题讫,上捧皇祖 主安于座,内侍官捧高皇后主安于座。上跪,太常卿 跪奏:“谨请皇祖、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 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神灵上神主降殿奉飨。” 又跪奏:“谨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 皇后神灵上。”神主降殿奉飨。上捧皇祖主,内侍官捧 高皇后主,导引官导出正殿陞神座。上就拜位。唱“迎 神。”内赞、对引官导上至香案前,三上香讫。奏“复位。”奏 “四拜。”传赞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导引官导上至 皇祖神御前、高皇后神御前,各奏献帛、献爵讫。奏:“复 位。”奏跪。传赞同。赞读祝。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同。 《典仪》唱“行亚献、终献礼如仪。”太常卿诣神御前跪,奏 “礼毕,请还宫。”内赞奏“四拜”,兴,平身。传赞同。《典仪》唱“捧 祝、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上捧皇祖主,内侍官 捧高皇后主诣寝殿奉安讫。导引官导上出太庙门 西,升舆还宫。 改题成“祖、睿宗神主”仪。先期,司设监 设香案于成祖、睿宗二庙寝殿神龛前,设题主案于 东,置净水刷子、粉盏、笔墨于上,又设盥盆、帨巾于东。 是日早,免朝鸣钟,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公、侯、驸马伯、 皇亲指挥各具吉服,于庙街门北向序立,候驾至,陪 拜。上具翼善冠、黄袍,乘板舆至太庙门右,降舆,导引 官导入成祖庙左门,由殿左门入寝殿。上就位,上香, 一拜叩头毕,至神床前跪。太常卿跪奏“请成祖文皇 帝神主恭用奉题。”上诣神主前,捧主安于东案上。上 复就拜位,北向立。内侍官洗去旧字,别涂以粉,中书 官书写。题主官盥手西向奉题讫,上捧安于座,跪。太 常卿跪,奏“请成祖文皇帝神灵上神主降殿”奉飨。上 捧神主,导引官导出正殿,奉安于神座上,就拜位。典 仪唱“迎神。”导引官导上至香案前,三上香讫,奏“复位。” 内赞奏“四拜。”传赞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上至神 御前奠献讫,诣读祝位。读祝官读讫,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同,奏“复位。”典仪唱“行亚献礼。”仪同初献,惟不读 祝。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太常寺卿诣神御前跪奏 “礼毕。请还宫。”内赞奏“四拜、兴、平身。”传赞同。《典仪》唱“捧 祝、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上捧主诣寝殿奉安 讫。导引官导上至太庙门东,乘板轿至睿宗庙门,降 轿。导引官导上由庙左门入。行礼如成庙仪。礼毕,上 还宫。
按《明史纪事本末》:“嘉靖十七年秋七月,议祔皇考于 太庙。初,帝因严嵩请,既敕礼部议,又谕嵩曰:‘太宗靖 难,功与开创同,当称祖以别之’。嵩遂上议曰:‘古者父 子异昭穆,兄弟同世次。殷有四君,一世而同庙,不系 父子故也。晋则十一室而六世,唐则十一室而九世。 宋真宗诏议太庙礼,学士宋湜议以太祖、太宗合祭 同位。其后《禘祫图》又以太祖、太宗同居昭位,皆古事 之可据者。皇考,孝宗弟也,臣谓宜奉皇考于孝宗之 庙。我太祖即位,仁祖虽自布衣,必飨天子之祀,皇考 顾独阙焉,圣心必有所不安’。”又曰:“古礼,宗无定数,祖 非有功者不得称。汉世称祖者二,高祖、世祖、光武再 造汉室,故无二祖之嫌。我文皇定鼎持危,功莫大焉。 尊称为祖,圣见允宜。”嵩奏出,群臣翕然无异议。九月 辛巳,奉太宗文皇帝为成祖,皇考献皇帝为睿宗。癸 未,祔皇考于太庙。
按《春明梦馀录》:“嘉靖十七年九月,上尊皇考庙号睿 宗,祔飨太庙。睿宗于孝宗弟也,跻武宗上,遂称太宗 为成祖。于时定飨祫礼及其乐章。凡立春时飨,上亲 献太庙,遣大臣献列圣,各出主。成庙迎神,乐别歌;三 献彻馔、还宫,乐如太庙;仁、宣、英、宪四庙,乐歌同孝、武 二庙,迎神,乐别歌;三献彻馔、还宫,歌同睿庙,乐异于” 诸庙。立夏时祫,各出主于太庙大殿行礼。立秋时祫 如夏礼,乐歌异于夏。立冬时祫如秋礼,迎神、彻馔、还 宫,乐歌异于秋。季冬中旬,大祫,出四祖、太祖、成祖、七 宗主于太庙,歌《大祫》乐歌。祭毕,各归主于其寝。是年, 皇后助献,罢脱舄礼。
嘉靖十八年,献皇后祔庙,定永孝殿慰神礼,并改“家 庙”为“隆庆殿”,钦定五飨。
按《明会典》,“嘉靖十八年献皇后祔庙仪,梓宫发引,南 祔至通州,即以其日题主。次日奉神主入慈宁宫,俟 南祔葬毕祔庙。先期太常寺奏祭祀,请钦命大臣九 员,以祔飨告于太庙,群庙八员候祭日捧各庙神主, 谕文武官及命妇照例陪祭。先期一日,太常寺官设 牲醴于太庙,司设监设神座于睿宗庙,锦衣卫设仪” 卫于午门外。是日早、内执事设酒馔于慈宁宫、设衣 冠于几筵前。进神主舆于殿前,设衣冠舆于丹陛上内导引官导上诣拜位。奏四拜、兴、立于拜位之东西 向。内侍官诣灵座前跪奏“请慈孝献皇后神主降座 陞舆、诣太庙祔飨。”奏讫、上捧神主由殿中门出奉安 于舆内。执事官捧衣冠置于舆后、随内侍擎伞扇如 仪。上至右顺门,具祭服陞辂后随文武百官具朝服 于金水桥南跪迎神主舆,候驾过退。文官四品以上、 武官三品以上、陪祀命妇,先由东安门入,各就拜位, 东西近两庑稍北,障以帷幕。驾至太庙南门,各庙遣 官捧列圣帝后主以次奉安。上降辂,诣舆前跪。太常 寺官奏“请慈孝献皇后神主降舆。”上搢圭,捧神主出 舆,由中门入。内侍官捧衣冠随入,至庙丹陛上。典仪 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唱迎神,乐作。典仪 奏“慈孝献皇后谒庙。”上捧神主入,内侍官捧衣冠随 入。内赞奏“就位。”上捧神主就位,安于拜褥上。太常寺 卿奏“孝元孙嗣皇帝御名,躬奉皇妣慈孝献皇后祔 庙参”拜。内赞奏“五拜三叩头礼。”上捧主朝上立。太常 寺卿唱“赐座。”上捧主安于睿宗庙神座,出圭,复位。导 引官导上至香案前,上香如仪,复位。奏四拜。传赞陪 祀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上至太祖神位前,献 帛、献爵讫,复诣高皇后神位前,献爵,复位。各庙俱捧 主官捧帛、爵,献讫。内赞奏“读祝。”读讫,俯伏,兴,复位,行 亚献礼。女官奏“中宫献太庙爵,皇妃八氏献八庙爵”, 仪同初献。上复行终献,如初献。礼。毕,饮福、受胙,以至 彻馔、送神,乐作乐止,俱如仪。礼毕,上捧太祖主、各捧 主官捧各庙主,奉安于寝殿。捧睿宗主官同内侍官 捧慈孝献皇后主,奉安于睿宗庙。礼毕,上还宫 显 陵襄事,行慰神礼于永孝殿仪。前期,太常寺恭办牲 醴、香烛、制帛,奏请简命大臣陪拜,各具吉服。先期一 日,司礼监同太常寺官恭设皇考、皇妣神座于永孝 殿。是日,上具翼善冠、黄袍,率后妃至景神殿门外降 舆。导引官导上由左门入,至永孝殿。典仪唱“执事官 各司其事。”唱“迎神。”上至香案前上香,复位,四拜。传赞, 陪祀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上诣皇考、皇妣位 前,各献帛、献爵讫,复位。读祝,俯伏,兴,平身。传赞同行 亚献礼。中官献爵,内执事官奏“礼行终献礼。”上献爵, 内赞奏“四拜。”传赞同。典仪唱“捧祝、捧帛,诣燎位。”礼毕。 太常寺官恭迁皇考、皇妣御座于景神殿奉安,驾还 宫。〈又〉恭奉献皇后合葬显陵。改家庙曰“隆庆殿。四孟、 岁暮。钦定五飨。”命镇守湖广勋臣行礼。勋臣有故。则 以皇亲都督代。
嘉靖二十年,太庙灾,令重建。
按《春明梦馀录》:“嘉靖二十年四月,八庙毁。初震,火起 仁庙,风大发,主毁。俄而成祖庙火,又毁延爇太庙及 群庙,惟睿庙存。上奉列圣主于景”〈申〉殿。大臣入长陵 告题成祖、仁宗帝后主同奉于景神殿已迁于奉先 殿。重建太庙。复同堂异室之制。
嘉靖二十二年,诏复太庙《合飨制》。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嘉靖二十四年,新庙成。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四年,重建太庙成,奉睿宗升祔, 而罢睿宗庙。祭寝殿神主,则太祖居中,成祖、宣宗、宪 宗、睿宗序于左,仁宗、英宗、孝宗、武宗序于右,皆南向。 时飨于正殿,则太祖仍居中,南向,成祖而下以序,东 西相向。孟春仍于上旬择日,孟夏、孟秋、孟冬仍用朔 日,俱合飨祫祭仍以岁除日,凡仪节俱如旧。”大禘礼 亦罢。
按《春明梦馀录》:“嘉靖二十年四月雷火,八庙灾,惟睿 庙存,因建太庙,复同堂异室之制。”二十四年七月,新 庙成。正殿九间,内贮诸帝后冕旒、凤冠、袍带,匮而藏 之。祭则陈设,祭毕,仍藏匮中。东西侧间设亲王功臣 牌位。前为两庑,东西二燎炉,东燎列圣亲王祝帛,西 燎列功臣帛。南为戟门,设具服小次。门左为神库,右 为神厨,又南为庙门。门外东南为宰牲亭,南为神宫 监,西为庙街门。正殿后为寝殿九间,奉安列圣神主, 皆南面。又为祧庙五间,藏祧主,皆南向。时飨于四孟, 祫于岁除,仍设衣冠,不出主如初制。〈又〉新太庙成,睿 宗帝后遂祔飨。然旧庙犹藏主,凡四孟,岁除五飨。飨 太庙日仍设祭于睿宗庙。
嘉靖二十八年,“孝烈皇后祔庙。”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八年,奉孝烈皇后祔飨太庙,藏 主献皇后之侧。遇飨居本次,止设位仪品,而祝不及。 嘉靖二十九年,祧,仁宗祭告太庙。”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九年,奉祧仁宗、宣宗而下皆以 次奉还。乃奉祔孝烈皇后神主于寝殿西第四室,南 向。正殿神座右第四位,东向。祝仍不及。”〈又〉升祔孝烈 皇后奉祧仁宗、居右第二室。先期遣官祭告太庙、祧 庙。至期、行奉祧礼于太庙、如时飨仪。祭毕、奉主安于 祧庙室、仍行祭告礼。太庙原设神座、收贮神库、俟祫 祭日陈设。
嘉靖四十四年,以世庙生芝,改名“玉芝宫。”
按《明会典》,嘉靖四十四年,神宫监奏,睿宗庙柱产芝乃更名玉芝宫。命每日供膳及四时岁暮大小节辰,祭告牲帛诸品,皆如太庙。惟不用祝文乐歌,及遣官 陪祀,止令驸马都尉及皇亲一人上香行叩头礼。 按《春明梦馀录》,玉芝宫崇先殿,建于太庙东南,安睿 宗帝后神主。世宗继统之初,既尊生父为皇帝,避不 敢祔庙。亦未祔奉先殿,别立崇先殿祀之。
嘉靖四十五年,祔孝洁皇后主于庙,移孝烈皇后主 于弘孝殿。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八年,继后孝烈皇后升祔祧。仁 宗四十五年,世宗升祔,更奉元配孝洁肃皇后同祔 庙。先是,孝洁薨,未有本室,礼官议暂祔奉慈殿。至世 宗崩,礼官高仪等奉诏议曰:“孝洁皇后,肃皇帝元配 也。《礼》:太庙祔飨,惟一帝一后,后惟元配。今孝烈先祔, 若奉孝洁同祔,则二后并配,非制。若以孝烈先祔,而” 孝洁遂不祔。舍元配而祔继配,亦非制。“请孝洁祔飨, 移孝烈于弘孝殿。”上从之。
穆宗隆庆元年奉世宗于太庙以孝洁皇后祔复奉安孝恪孝懿二后神主于神霄殿
按《明会典》,隆庆元年,世宗升祔,礼部议庙飨惟一帝 一后,后必元配。乃奉孝洁皇后祔飨,而迁孝烈皇后 神主于别殿。 孝洁皇后祔,乃迁孝烈神主于奉先 殿之西夹室,改题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 皇后。”奉安景云殿,更名曰“弘孝。”又于神霄殿奉孝恪 皇太后神主,而祔孝懿皇后主于其侧。每岁五飨,四 序荐新、忌祭、日供,俱如奉先殿仪。 《孝洁肃皇后祔 庙仪》。先期内府该衙门恭制太庙及庙寝内孝洁肃 皇后合用神座、仪物等项,先一日遣官以升祔世宗 肃皇帝告于太庙,即以《孝洁肃皇后祔飨》同告。是日, 执事官设酒馔于奉先殿西夹室。内侍官设神主舆、 衣冠舆于奉先殿左门外。至期,遣官以祔飨告于西 夹室,行礼如常仪。告毕,内侍官跪奏“请孝洁肃皇后 诣太庙祔飨。”奏讫,恭捧神主及内侍官捧衣冠,俱由 左门出,奉安于舆。执事官擎执伞扇如仪。至午门内, 候世宗肃皇帝神主至,以次迎至太庙南门外。太常 寺官跪奏“请孝洁肃皇后神主降舆诣太庙祔飨。”内 侍官恭捧随世宗肃皇帝“神主由左门入。”又内侍官 捧衣冠随入,立于《世宗肃皇帝》衣冠之次。上捧《世宗 肃皇帝》神主置于褥位讫,内侍官捧《孝洁肃皇后》神 主随置于褥位之右,内侍官退。其谒庙赐座等礼仪, 俱与《世宗肃皇帝同行》。祭毕,《世宗肃皇帝》神主还几 筵,内侍官捧《孝洁肃皇后》神主奉安于庙寝,其衣冠 同《世宗肃》皇帝衣冠奉安于太庙,俱第九室。 奉安 孝恪皇太后神主及祔孝懿皇后神主于神霄殿仪。 先是遣官一员以祔飨告孝懿皇后陵园。祭毕,遣官 就迎护神主回京。至德胜门幄次,候“奉迎孝恪皇太 后神主至,别入幄次。百官先于孝恪皇太后幄前行 礼毕,随于孝懿皇后幄前行四拜礼。”神主以次进行。 入大明门,至午门外。上奉迎孝恪皇太后神主于午 门内步行,前导孝懿皇后神主舆以次后随。至奉先 殿门外,上捧孝恪皇太后神主出舆。内侍官即跪奏 “请孝懿皇后神主诣奉先殿。”捧神主随上入。至丹陛 上,孝恪皇太后神主至于褥位。内侍官随置孝懿皇 后神主于褥位,在孝恪皇太后之西南。内侍官退,候 上行礼毕,内侍官仍捧孝懿皇后神主随出,诣世宗 肃皇帝几筵殿奉告。行礼并同。遂随孝恪皇太后神 主同至神霄殿门外。上捧孝恪皇太后神主由殿中 门入,奉安于神座。内侍官捧孝懿皇后神主亦奉安 于座,并行安神礼。 改隆庆殿曰“庆源殿”,仍旧。钦定 《五飨仪》,前期致斋三日,正祭日,各具祭服,导引遣官 由右门入。遣官同内臣请帝、后主奉安于神座,退。典 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赞:“就位。”典仪唱:“迎神。”赞 引导遣官至香案前三上香讫,复位。赞:“四拜。”典仪唱: “奠帛,行初献礼毕。”赞:“诣读祝位。读祝讫,行亚献、终献 礼。”典仪唱:“彻馔。”掌祭官跪奏:“礼毕,请还宫。”赞引赞:“四 拜。”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礼毕。 遣官同内臣捧帝、后主奉安讫、退。
按《续文献通考》:“隆庆元年,行大祫礼于太庙,命驸马 都尉谢诏代。丙寅,礼部会议,孝洁皇后为皇考元配, 若因孝烈皇后先祔,而使孝洁皇后不得升祔,则舍 元配而祔继配,非祖宗旧制。宜先奉孝洁皇后升祔, 而孝烈皇后以次列祔。二月,礼部会议,孝烈皇后以 皇上视之,则分为母,迁于陵寝,未安。惟大内别殿祀 之为当。”命以景云殿专祀。三月,礼部言:“孝恪皇太后 神主奉安内殿,孝懿皇后祔飨,其岁时飨祀,礼宜如 孝穆皇太后之制,一岁五飨,四序荐新,忌辰行祭日 供膳,一如太庙、奉先殿之仪。”从之。四月丙戌朔,孟夏, 飨太庙。是日,陪祀官多不至,有旨查罚。定西侯蒋佑 等一百五十馀员,罚俸各一月。十二月庚戌,岁暮,行 大祫礼于太庙 左给事中王治请正献皇庙位,不 报。夏四月朔,举时飨太庙礼。是日,陪祭官大学士李 春芳、安乡伯张铉、吏部尚书杨博等不至,诏免问。时久废亲祀,人多懈怠,至是,上新即位行之。陪祀诸臣, 唯英国公张溶等二十七人先至,其馀有陆续陪拜 者,有趋门外不及入班者,有全未到者,为纠仪御史 蔡应扬劾奏。有旨:“姑从宽。”遂一无所问。
按《明史纪事本末》:“隆庆元年春三月,礼科左给事中 王治上言,献皇帝入庙称宗,在今日犹有当议者。盖 献皇虽贵为天子之父,实未尝南面临天下,而今乃 与祖宗诸宗诸帝并列,虽亲为武宗之叔父,然尝北 面事武宗,而今乃设位于武宗之右。揆之古典,终为 未合。故先帝于献皇帝祔庙之后,世庙之飨犹不忘 设是先帝之心亦自有不安者。臣以为献皇祔太庙, 千万岁后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则亿万世不改。惟 陛下下廷臣议,求至当,以妥献帝之灵,以光先帝大 孝。”章下所司,格不行。
隆庆六年,祧宣宗、祔穆宗于庙。
按《明会典》,隆庆六年,奉祧宣宗、英宗而下,皆以次奉 迁。迺奉祔穆宗神主于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 座右第四位,东向。 奉祧宣宗皇帝神主仪,前期太 常寺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宗庙。至日行祭告礼,用 祝文,每庙各一犊。是日上以祧庙告穆宗皇帝几筵, 内侍官陈设酒馔如常仪。上具素服,内导引官导上 诣拜位,赞“四拜礼”,奠帛,献酒,读祝,四拜。焚币帛、祝文, 礼毕。是日祭毕,太常寺官同内执事官奉迁宣宗皇 帝神主、衣冠并奉飨床幔、仪物于后殿。英宗以下各 庙神主、衣冠、床幔、仪物,以次递迁。其奉先殿宣宗皇 帝神位,亦奉迁于德祖暖阁内。左衣冠、床幔、仪物,随 宜收贮焚化。英宗以下神位以次递迁。
神宗万历三年祔飨孝烈皇后孝恪皇太后于奉先殿
按《明会典》,万历三年,奉孝烈皇后及孝恪皇太后祔 飨奉先殿,其神主并迁于永陵。改题孝恪神主曰“孝 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二后神位即以迁 诣陵殿之日安于奉先殿。而弘孝、神霄之祭俱罢。 弘孝、神霄二殿奉迁神主仪。先四日早,内监官请捧 孝恪皇太后神主洗涤,重加粉饰,中书官书写,命大 臣一员改题。题毕,仍暂奉安于神座。先期,内侍宫设 神主舆、册宝亭、衣冠亭、香亭、各于弘孝神霄殿门外。 锦衣卫备伞扇、仪卫。是日早免朝,行请奉迁礼。上常 服诣弘孝殿门外,太常寺官导上由殿左门入。内赞 奏“就位”,奏“上香”,奏“三献礼。”赞读祝,讫,奏“四拜。”奏“礼毕。” 女官导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以下行礼毕,复诣 神霄殿行礼如前。司礼监官分请捧孝烈皇后神主、 孝恪皇后神主各置于舆,捧册宝衣冠各至于亭。香 亭,神主舆前行,册宝衣冠亭各以次后随。上陞轿随 行。由后左门、中左门、皇极门至午门内,上降轿桥北 立,目送二后神主。舆行,门阖,上陞轿还宫。
按《春明梦馀录》:万历三年,上谕礼官曰:“朕思弘孝、神 霄二殿,皇祖妣孝烈皇后、孝恪皇太后神位,宜奉安 于奉先殿,祔飨查议来行。”礼部查嘉靖十五年议祔 陵祭,不议祔内殿。上曰:“奉先殿今见有孝肃、孝穆、孝 惠三后神位,俱系我皇祖钦定,宜遵照祔安,不必另 拟。”乃奉安孝烈、孝恪神位于肃皇帝室,并罢弘孝、神 霄之祀,而专祀于奉先殿
万历七年,更定《时飨祝文》。
按《明会典》,嘉靖间称六庙:皇祖考妣太皇帝、后、皇伯 考孝宗敬皇帝、皇伯妣孝康敬皇后、皇考睿宗献皇 帝、皇妣慈孝献皇后、皇兄武宗毅皇帝、孝静毅皇后。 万历七年,以概称几庙祖妣未明,更定祝文,通列九 庙帝后圣号。
按《续文献通考》:太常寺卿温纯等请更定时飨疏称: “太庙时飨,原设九帝后冠服,今祝文内称五庙:皇祖 考妣太皇帝、后、皇高祖考宪宗纯皇帝、皇高祖妣孝 贞纯皇后、皇曾伯祖考孝宗敬皇帝、皇曾伯祖妣孝 康敬皇后、皇曾祖考睿宗献皇帝、皇曾祖妣慈孝献 皇后、皇伯祖考武宗毅皇帝、皇伯祖妣孝静毅皇后”、 皇祖考世宗肃皇帝、皇祖妣孝洁肃皇后、皇考穆宗 庄皇帝、皇妣孝懿庄皇后。职等照得宪庙而下,既备 列六帝,后乃又加以五庙,则不止于九矣。今查五庙 内实止太祖、成祖、英宗三庙设祭,而祝文则多称二 庙,于座位未合,似应改正。其岁暮大祫东壁下配飨, 设寿春王以下共十五位神牌。按《帝系图》,寿春王于 太祖为伯,霍丘以下七王为兄,宝应以下七王为侄。 自英宗以来,相沿称寿春及霍丘以下七王俱为皇 高伯祖,宝应以下七王为皇曾伯祖,伦序既紊,且世 次已远,不宜仍称高曾伯祖。查亲尽帝后,止称徽号, 今诸王似应改称本爵,庶于名义为协。上命阁臣议。 议得:“时飨之制,止于九庙。太祖、成祖百世不迁,其馀 则以亲序,而祧庙不与焉。”查得《先朝祝文》,“弘治中自 宪宗而上称六庙太皇太后。嘉靖初,自孝宗而上称 六庙皇祖、考、妣太皇帝。”后至孝烈皇后升祔,仁宗奉 祧,始称五庙。隆庆间,因而不改。盖其时世宗新升之主,即孝烈旧祔之位,世数犹未增也。至我皇上嗣统, 则世次异矣。方乃时飨祝文,自皇高祖宪宗皇帝至 皇考穆宗皇帝,已备六庙之数,而太祖、成祖、英宗三 庙,犹仍五庙之称,揆之世数名义,委属未妥。臣等窃 惟孝莫大于尊祖,礼莫严于假庙,当皇上躬亲对越 之顷,正祖宗神灵陟降之时,帝后尊称,不宜径从简 略。庙位世次,尢当序列分明?合无比照岁暮大祫礼, 将时飨祝文通列九庙帝后圣号,以致如在之诚,不 必更称五庙。其大祫配飨寿春等王,亲属已远,称谓 未安,宜将诸王神牌止称本爵,其皇高伯祖等称,尽 行裁去,庶得情礼之当。合候命下,容臣等另撰祝文, 进呈《御览》,发下该寺,并《寿春》等王神牌一体遵照改 正施行。从之。
愍帝崇祯十五年上欲祔生母太后于奉先殿部科奏止之
按《春明梦馀录》: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七日,上传礼部 堂上官、礼科太常寺卿来中左门,及午,赐宫饼各十 五枚。上御中左门之左小厢房,有匾曰“德政殿。”上返 顾,屏诸珰,退后即曰:“礼部等官过来。”上曰:“太庙之制, 一帝一后,计九庙。此外祧庙亦有九,亦止一帝一后。 因屈指数,自德、懿、熙、仁四祖外,仁、宣、英、宪、孝共九祧 庙已满,各一帝一后。其继后及生母后七位,即不得 入太庙,亦并无祧庙之主。即宫中奉先殿,亦原止一 帝一后。嘉靖后有以继后生母后入者,而以前七位 尚无祭也。”上意似在生母孝纯皇太后,而又推及七 位后,悉入奉先殿,亦未明言也。礼臣林欲楫、蒋德璟、 王锡衮奏:“奉先之外,别有奉慈殿,祀继后及生母后 处,今虽废,尚可举行。”上曰:“奉慈殿外尚有弘先殿、神 霄宫、本恩殿。”礼臣奏:“奉慈殿如未可复,或即在神霄 殿奉祀,未知可否?”上曰:“太庙一帝一后,朕不敢轻动, 还只是奉先尚可恢拓,前后加一层,即祧庙亦当祫 祭。”德璟奏:“大祫之礼,岁暮已行于太庙,似已妥当。且 奉先原只一帝一后,与太庙同。若并祧庙之主俱入, 未知妥否?”上曰:“奉先殿现有继后及生母后七位。”璟 奏:“此万历初添入。”上默然。“此举虽属孝思,然自古无 二。祧庙再建,非礼也。”赖部科上疏奏,得止。
按《太常纪》,“太庙规制,中室。太庙高皇帝、孝慈高皇后 东第一室。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 献皇帝、慈孝献皇后东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 皇后西第二室。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后东第三室。 穆宗庄皇帝、孝懿庄皇后西第三室。神宗显皇帝、孝 端显皇后东第四室,光宗贞皇帝、孝元贞皇后西第” 四室:熹宗哲皇帝。其祧庙所藏德祖元皇帝,后懿祖 恒皇帝,后,熙祖裕皇帝,后,仁祖淳皇帝,后,仁宗昭皇 帝,《诚孝昭皇后》,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英宗睿皇 帝,孝庄睿皇后,宪宗纯皇帝,孝贞纯皇后,孝宗敬皇 帝、孝康敬皇后;东庑,侑飨诸王十五人;西庑侑飨功 臣十七人。
按:此乃《崇祯太庙制》。盖终明之世,庙祀皆一帝一后,后惟“元配。”
崇祯十六年,雷震奉先殿。
按《春明梦馀录》:崇祯十六年癸未六月二十三日立 秋,是夜大雷雨,奉先殿内满殿皆火,自殿东而上,击 坏兽吻。次早,上御中极殿,召辅臣面谕:“昨夜雷击奉 先殿东兽吻,深怀警戒,应行恭慰礼,卿等可传。”礼部 议上祭告修省事宜,仍亲书谕旨,颁示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