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六十三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二百六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六十三卷目录

     朝贺部汇考七

      唐四穆宗长庆三则 文宗太和五则 开成一则 武宗会昌五则 懿宗咸通四则

       僖宗中和二则 光启一则 昭宗乾宁一则 昭宣帝天祐二则

      后唐庄宗同光三则 明宗天成四则 长兴四则 愍帝应顺一则 废帝清泰三则

      后晋高祖天福七则 出帝开运二则

      后汉高祖乾祐一则 隐帝乾祐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三则 世宗显德六则

    礼仪典第二百六十三卷

    朝贺部汇考七

    唐四

    穆宗长庆元年正月受贺于丹凤楼三月晋国太夫人李氏来朝四月以张弘靖入幽州受贺十一月诏停冬至朝贺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 元年正月辛丑,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即日还宫,御丹 凤阁,群臣于楼前称贺。仗退,上朝太后于兴庆宫。三 月甲辰,郑滑节度使王承元祖母晋国太夫人李氏 来朝,既见,上令朝太后于南内。夏四月甲午,以张弘 靖入幽州受朝贺。”

    按:《册府元龟》:“长庆元年十一月丁酉,以讨镇州,敕权 停今年冬至朝贺。”

    长庆二年正月以用兵罢朝三月裴度来朝八月雨 诏放朝参。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 二年春正月“癸巳朔,以用兵罢元会。三月戊申,裴度 来朝,对于麟德殿,伏奏龙墀,因叙河北用兵,呜咽流 涕,上改容慰劳之。”

    按《册府元龟》:长庆二年八月诏曰:“夏秋之间,尝多水 潦,如缘暮夜暴雨,道路不通,车马宜便放。其日朝参, 委御史台勾当,仍每日奏。如雨不至甚,即不在此例。” 长庆四年正月朔,受朝如常仪。是月,敬宗即位,二月, 御紫宸殿见群臣。五月,诏停端午参贺,十月,礼仪使 奏停冬至朝贺,十二月,并敕停明正朝仪。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 四年正月辛亥朔,上御殿受朝如常仪 按《敬宗本 纪》,“长庆四年正月壬申,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二 月辛巳朔,上缞服见群臣于紫宸门外。”

    按《册府元龟》:长庆四年二月丁亥诏:宜令三月三日 御丹凤楼,仍令所司准式。辛丑,御紫宸殿,群臣初展 入阁之仪。五月,诏停诸亲王端午参贺。十月癸巳,礼 仪使奏,“来月二十三日冬至,准故事,山陵未祔庙,并 不合行庆贺之仪。其朝贺皇太后请停。”又十二月乙 未,敕来年正月一日朝贺宜权停。

    文宗太和元年六月敕朝参不到者罚料钱十一月日南至行庆贺礼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 元年六月辛卯朔,敕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 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

    按《册府元龟》:“太和元年十一月甲申,日南至,宰臣率 百官洎外命妇,诣兴庆宫及光顺门行朝贺之礼。 太和五年正月朔,罢元会,诏方镇入朝者上表奏闻。 二月,李载义入朝;十一月,敕停明正朝贺。”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 五年春正月庚子朔,以积阴浃旬,罢元会。己未,诏方 镇节度观察使请入觐者,先入表奏闻,候允则任进 程。二月壬辰,以卢龙军节度使李载义守太保、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时载义失守入朝,赐第于永宁里,给 赐优厚。”

    按《册府元龟》,太和五年十一月壬辰敕,“阴雪未晴,其 明年正月一日朝贺宜权停。”

    太和六年正月朔。废“元会。”八月。裴度来朝。十二月。刘 从谏来朝。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 六年春正月乙未朔。以久雪废元会。八月庚午。山南 东道节度使裴度来朝。十二月乙亥。昭义节度使刘 从谏来朝。”

    太和七年正月朔。受朝于含元殿。五月李载义来朝。 十一月百寮及命妇赴兴庆宫及光顺门朝贺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 七年春正月乙丑朔。卸含元殿受朝贺。比年以用兵 雨雪。不行元会之仪。故书。“五月癸卯。兴元李载义来 朝。”

    按《册府元龟》:“太和七年十一月乙卯,日南至,宰臣文 武百寮及命妇赴兴庆宫贺太皇太后,义安太后回, 赴光顺门贺皇太后。”

    太和九年正月朔,停朝贺。二月以庾敬休卒废朝一 日。十二月。罢宰相入朝翼从。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

    九年二月庚午,左丞庾敬休卒,废朝一日。诏曰:“官至
    考证
    丞郎,朕所亲委,不幸云亡者,宜为之废朝。自今丞郎

    宜准诸司三品官例,罢朝一日。”十二月,先是宰相武 元衡被害,宪宗出内库弓箭陌刀赐左右街使,俟宰 相入朝以为翼从。及建福门退,至是亦停之。

    按《册府元龟》:“太和九年正月丁未朔,权停朝贺之礼, 宰臣率百寮诣兴庆宫贺太皇太后,义安太后光顺 门贺皇太后。”

    开成元年正月朔受贺于宣政殿诏次对官须宰臣奏事毕各言本司事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 元年正月“辛丑朔,帝常服御宣政殿受贺。”

    按《册府元龟》:“开成元年正月己酉,诏以入阁日,次对 官班退立于东阶松树下,须宰臣奏事毕,齐至香案 前,各言本司事,左右起居,又待次对官奏事毕方出。”

    武宗会昌元年太和公主遣使入朝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 元年十一月,“太和公主遣使入朝,言乌介自称可汗, 乞行策命。缘初至汉南,乞降使宣慰,从之。”

    会昌二年,中书奏:“元日朝贺,宰相及两省官俟扇开, 再拜升殿侍立。”从之。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 二年四月,中书奏,“元日御含元殿,百官就列,唯宰相 及两省官皆未开扇前立于栏槛之内,及扇开便侍 立于御前。三朝大庆,万邦称贺,唯宰相侍臣同介胄 武夫,竟不拜至尊而退。酌于礼意,事未得中。臣等请 御殿日昧爽,宰相两省官斗班于香案前,俟扇开,通 事”赞“两省官再拜,拜讫升殿侍立。”从之。

    会昌三年正月。罢元会。二月御宣政殿。百寮称贺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 三年春正月。以宿师于野。罢元会。二月太原刘沔奏。 “昨率诸道之师至大同军。遣石雄袭回鹘牙帐。雄大 败。回鹘乌介可汗被创而走。已迎得太和公主至云 州。”是日御宣政殿。百寮称贺。

    会昌四年正月,罢元会。七月以泽、潞平,百寮称贺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 四年春正月乙酉朔,以泽潞用兵,罢元会。壬子,河东 监军使吕义忠收复太原,生擒杨并,尽斩其乱卒,百 寮称贺。七月泽潞平五州八月戊戌《王宰传》稹首与 大将郭谊等一百五十人,露布献于京师,上御安福 门受俘百寮楼前称贺。

    会昌六年。春正月。己丑。渤海王子大之萼入朝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宗本纪》云云。

    懿宗咸通元年春正月上御紫宸殿受朝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咸通五年春正月戊午朔。以用兵罢元会。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咸通七年正月,罢元会。四月寿安公主请入朝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懿宗本纪》:咸通 七年春正月戊寅朔,以太皇太后丧,罢元会。四月寿 安公主上表请入朝。诏曰:志兴奏“汝以景崇未降恩 命,欲来朝觐事,具悉。景崇素闻孝悌,颇有义方。洽三 军爱戴之”情,荷千里折冲之寄。缵迺旧服,绰有令猷, “朝廷奖能,续有处分。缘孝明太后园寝有日,庶事且 停,候祔庙礼成,当允诚请。”

    咸通十年。春正月。己未朔。以徐州用兵。罢元会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僖宗中和三年以收复京城从官称贺

    《披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僖宗本纪》:“中和 三年夏四月庚辰,收复京城。天下行营军马都监杨 复光上章告捷行在,报至,从官称贺。”

    中和四年。以捷书至。从官称贺。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僖宗本纪》,“中和 四年夏五月,徐州将李师悦、陈景思率兵万人,追黄 巢于兖州。秋七月,贼将林言乃斩贼降师悦。壬午,捷 书至行在,从官称贺。”

    光启二年李煴就诛刑部请阅俘受贺以殷盈孙奏罢之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僖宗本纪》,光启 二年十二月,裴彻、郑昌图及百官奉襄王奔河中。王 重荣,绐称迎奉,执李煴斩之,械裴彻、郑昌图于狱。重 荣函襄王首赴行在。刑部奏请御兴元城南门阅俘 馘受贺,下礼院定仪注,博士殷盈孙奏曰:“伏以伪煴 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斯重。 果”至覆败,以就诛夷,九重之妖祲既除,万国之生灵 共庆。宜陈贺礼,以显皇猷。然物议之间,有所未允。臣 按《礼经》,“公族有罪,狱既具,有司闻于公曰:‘某之罪在 大辟’。君曰:‘赦之’。如是者三。有司走出致刑,君复使谓 之曰:‘虽然,固当赦之’。有司曰:‘不及矣’。”君为之素服不 乐三月。《左传》卫君在晋,卫臣元咺立卫“君之弟叔武。 卫君入国,叔武为前驱所杀,卫君哭之,《左氏》书焉。今 伪煴,皇族也,虽犯殊死之罪,宜就屠戮,其可以朝群臣而受贺乎?臣以为煴亲系金枝,名标玉牒,迫胁之 际,不能守节效死,而乃甘心逆谋,罪实滔天,刑不可 赦。已为军前处置,宜即黜为庶人,绝其属籍,其首级 仍委所在以庶人礼收葬,大捷之庆,当以未玫首级 到日称贺,为得其宜。上不轸于宸衷,下无伤于物体, 协《礼经》之旨,祛中外之疑。”遂罢贺礼。

    昭宗乾宁元年正月朔受朝于武德殿是月李茂贞以兵来朝

    按《唐书昭宗本纪》:“乾宁元年正月乙丑,李茂贞以兵 来朝。”

    按《旧唐书昭宗本纪》,“乾宁元年正月乙丑朔,上御武 德殿受朝,宣制,大赦,改元乾宁。凤翔李茂贞来朝,大 陈兵卫,献妓女三十人,宴之内殿,数日还蕃。”时茂贞 有山南梁、洋、兴、凤、岐、陇、秦、泾、原等十五馀郡,甲兵雄 盛,陵弱王室,颇有问鼎之志。

    昭宣帝天祐二年以旱避正殿罢朝会并定朝仪

    按:《唐书昭宣帝本纪》:“天祐二年四月乙未,以旱避正 殿。”

    按《旧唐书昭宣帝本纪》:天祐二年四月戊午,敕“朕以 上天谪见,避殿责躬,不宜朔会朝正殿,其五月一日 朝会宜权停。”五月己未朔,以星变不视朝。十月丁未, 所司改题昭宗神主,辍朝一日。十二月辛丑,敕“汉宣 帝中兴,五日一听朝,历代通规,永为常式。近代不循 旧仪,辍隳制度,致奸邪之得计,致临视之失常,须守 旧规,以循定制。宜每月只许一五九日开延英,计九 度。其入阁日,仍于延英日一度指挥。如有大段公事, 中书门下具榜子奏请开延英,不计日数,付所司。”又 敕:“宫嫔女职,本备内任,近年以来,稍失仪制。宫人出 内宣命,采御参随侍朝,乃失旧规,须为永制。今后每 遇延英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祗候引”从宫人,不得擅 出内门,庶循典仪,免至纷杂。

    天祐三年,“敕百寮于崇勋殿入阁。”

    按《唐书昭宣帝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昭宣帝本纪》, 天祐三年六月壬寅,敕文武百寮每月一度入阁于 贞观殿。贞观大殿,朝廷正衙,遇正至之辰,受群臣朝 贺。比来视朝,未正规仪,今后于崇勋殿入阁,付所司。

    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十二月中书门下奏常朝两省官与东西班并拜从之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同光元年十 一月丁未,日长至,帝不受朝贺,百官诣东上阁门拜 表称庆。十二月,中书门下奏,“每日常朝,百官皆拜,独 两省官不拜。”准本朝故事,朝退于廊下赐食,谓之廊 餐,百寮遂有谢食拜。唯两省官本省有厨,不赴廊餐, 故不拜伏自僖宗幸蜀回,以多事之后,遂废廊餐,百 官“拜仪,至今未改。将五十载,礼恐难停。唯两省官独 尚不拜,岂可终日趋朝,曾不一拜,独于班例有所异 同。若言官是近臣,于礼尤宜肃敬。起今后逐日常朝 宣不坐,除职事官押班不拜外,其两省官与东西两 班并齐拜。”从之。

    同光二年正月朔,受朝于明堂殿。诏“常朝除随驾将 校等官内殿对见,其馀并诣正衙。”八月,以雨放朝三 日。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同光二年正 月庚子朔。帝衮冕御明堂殿受朝贺。太常乐左右金 吾仗。六军诸卫如常仪。是月庚申。四方馆奏。“常朝诸 职员。多有参杂。今后除随驾将校外。方进奉专使文 武两班三品以上官。可于内殿对见。其馀并诣正衙。 以申常礼。”从之。七月戊戌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八月 癸巳宣旨放三日朝参以霖雨甚故也。十一月乙未 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同光三年正月朔朝贺如常仪幸邺受朝于武德殿 五月以皇太妃薨废朝五日六月视朝于文明殿八 月敕百官三日一趋朝。

    按:《五代史唐本纪》:“同光三年五月丁酉,皇太妃薨,废 朝五日。”

    按:《册府元龟》:同光三年:“正月甲午朔,帝御文明殿,受 朝贺,如常仪。是月庚子,车驾幸邺都。庚戌,车驾至邺 都。辛亥,帝御武德殿受朝贺,以百官扈从之劳,放十 九日至二十日朝参。三月癸巳朔,帝御武德殿视朝。 四月,车驾还雒都。六月壬戌朔,帝御文明殿视朝。癸 酉,敕泥涂稍甚,放文武常参三日。丁亥,以霖雨放朝。” 七月乙未,敕:“霖雨未止,泥涂颇甚,宜放五日、六日朝 参。”戊戌,敕“泥涂颇甚,放八日、九日朝参。”丁亥,以霖雨 放朝。八月己丑,敕:“如闻天津桥未通往来,百官以舟 船济渡,因滋倾覆,兼踣泥涂。自今文武百官三日一 趋朝,宰臣即每日中书视事。”闰十二月己丑朔,帝御 文明殿视朝。

    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朝群臣于兴圣宫五月敕百寮常朝外五日一赴内殿起居又敕朔望皆入阁

    按《五代史唐本纪》:天成元年四月丁亥,庄宗崩。己丑
    考证
    嗣源入洛阳。甲午监国,朝群臣于兴圣宫。 按《李琪

    传》:明宗以琪为御史中丞。自唐末丧乱,朝廷之礼坏, 天子未尝视朝,而入阁之制亦废。常参之官日至正 衙者,传闻不坐即退,独大臣奏事,日一见便殿,而侍 从内诸司,日再朝而已。明宗初即位,乃诏群臣五日 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琪以谓非唐故事,请 罢五日起居,而复朔望入阁。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 数见群臣也,不可罢,而朔望入阁可复。”然唐故事,天 子日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 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阁。宣政,前 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其不御前 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阁门而入,百官俟 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阁。”然衙朝也,其礼 尊,阁,宴见也,其事杀。自乾符已后,因乱礼阙,天子不 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 阁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阁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 之“入阁”,其后亦废,至是而复。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 凡群臣五日一入见中兴殿、便殿也,此入阁之遗制, 而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 阁”,琪皆不能正也。琪又建言:“入阁有待制次对官论 事,而内殿起居,一见而退,欲有言者,无由自陈,非所 以数见群臣之意也。”明宗乃诏起居日有言事者,许 出行自陈。又诏百官以次转对。

    按《册府元龟》,“明宗天成元年四月入雒阳,甲申,始御 文明殿,改元肆赦。五月丁巳,内出御札一封,赐宰臣, 晓示文武百寮。每日正衙常朝外,五日一度赴内殿 起居,宰臣百官班于文明殿庭谢。其中书非时有急 切公事,请开延英,不在此限。”乙酉,敕每月十五日,赐 廊下食。本朝承平时,常参官每日退朝,赐食廊下,谓 之“廊餐。”自乾符乱离已后,庶事草创,有司经费不足, 无每日之赐,但遇月旦入阁日赐食。帝初即位,始因 谏官疏奏请,又武百寮五日一起居,见帝于便殿。李 琪以为非故事,以五日为繁,请每月朔望日皆入阁, 赐廊下食,罢五日起居之仪。至是宣每月朔望皆入 阁,依奏五日一度起居,不得停废。遂以为常。七月乙 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八月壬辰,以积雨泥甚,放百 寮朝参。己亥,帝御文明殿,百官入阁,如月朔之仪,从 新例也。九月丙辰,帝御文明殿入阁,新制次日例也。 十月甲申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己亥,帝御文明殿,对 南诏蛮两林鬼主等百寮称贺。十一月甲寅朔,帝御 文明殿。癸亥,日南至,帝御文明殿,百寮称贺。十二月 甲申朔,帝御文明殿见百寮。 是年十月,右拾遗曹 珍上疏:“内一件:百寮朔望入阁,及五日一度内殿起 居,请许三署寺监官轮次转对奏事。”从之。

    天成二年正月朔,朝贺如常仪。诏“文武两班每日早 赴朝参。”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成二年正 月癸丑朔。帝被衮冕法服。御明堂殿。百寮称贺。文物 仗卫礼乐如常仪。丙申诏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忠。礼不可一日不修。忠不可一夕不念。二者全则上 下顺。一途废则出入差。须振纲维以严规矩。凡在策 名之列。皆知辨色而朝。傥不夙兴。是亏匪懈。君上思 政。犹自求衣未明,为下服勤,固合假寐待旦。宜令御 史台遍示文武两班,自此每日早赴朝参,职司既得 整齐,公事的无壅滞。如或尚兹懈怠,具录奏闻。”三月 壬子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四月乙未,帝御文明殿视 朝。五月辛亥朔,帝御文明殿视朝。戊辰,帝御文明殿 视朝。六月庚辰朔,帝御文明殿视朝。甲午,帝御文明 殿视朝。七月庚戌朔,帝御文明殿视朝。戊辰,帝御文 明殿受朝。甲戌,百官朝于中兴殿。八月庚辰,百官朝 于中兴殿。癸巳,帝御文明殿视朝。九月庚戌,帝御文 明殿视朝。庚申,百官朝于中兴殿。癸亥,帝御文明殿 视朝。丙子,百官朝于中兴殿。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 殿视朝。乙酉,帝幸汴州。甲午,车驾在汴,御崇元殿视 朝。十一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视朝。壬戌,帝御崇元 殿视朝。戊辰,日南至,百官诣阁门拜表称贺。十二月 戊寅朔,帝御崇元殿视朝。戊子,百官朝于元德殿。壬 辰,帝御崇元殿视朝。

    天成三年正月朔。朝贺如常仪。十一月冬至受贺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成三年。“正 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礼乐仗卫如常仪。甲 子。帝御崇元殿视朝。二月戊寅。帝御崇元殿视朝。丁 酉。百官朝于元德殿。三月丁未朔。帝御崇元殿视朝。 四月丁丑。帝御崇元殿视朝。五月乙巳朔。帝御崇元 殿视”朝;己未,帝御崇元殿视朝。六月甲戌朔,帝御崇 元殿视朝;戊子,帝御崇元殿视朝。七月甲辰,帝御崇 元殿视朝。八月癸酉,帝御崇元殿视朝。闰八月癸卯 朔,帝御崇元殿视朝。九月甲戌,帝御崇元殿受朝。十 月壬寅朔,帝御崇元殿视朝;丁未,帝御崇元殿视朝。 壬戌,中书奏:“按贞元四年,中书侍郎李泌”奏:“冬至日 受朝贺,请准元日。”从之。十一月癸酉,冬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丙戌,帝御崇元殿视朝。十二月 丙午,帝御崇元殿视朝。癸丑,中书以常朝宣奉敕不 坐,两省官与东西班并拜,宰臣不拜。或闻班行所论, 承前日有廊餐,百官谢食,两省即各有常厨,从来不 拜。或曰以侍臣不拜。检寻“故实,不见明规。百官拜为 廊餐,即承旨合宣有敕赐食,供奉官不拜,亦恐非仪。 且左右前后之臣,日面天颜,岂可不拜?况庶官见宰 臣,隔宿并拜,实以赴朝不拜,非礼也,闻敕不拜,亦非 礼也,所宜尽敬,以奉君亲。臣等商量,今后常朝宰臣 亦拜,通事舍人亦拜,阁外放仗亦拜。”从之。壬戌,帝御 崇元殿视朝。

    天成四年正月朔朝贺如常仪。五月朔朝群臣于文 明殿。

    按:《五代史唐本纪》:“天成四年五月己巳,朝群臣,贺朔。”

    不曰“视朝” ,而曰“贺朔” ,著非礼。视朝常事,自不书尔。“五月贺朔” ,出于道家之说,自唐以来用之。书之,见乱世举非礼之不急者。

    按《册府元龟》,天成四年正月壬申朔,帝御崇元殿受 朝贺,仗卫如常仪。二月壬寅,帝御崇元殿视朝。三月 己酉,帝御文明殿视朝。四月,中书门下奏,“五月一日 入阁起居,准贞元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敕,昔者圣贤 观象,因天地交会之次,为父子相见之仪。沿习成风, 古今不易。王者制事,在于因人,酌其情而使中,顺其 俗以为礼。咸觌之义,既行父子之间;资事之情,岂隔 君臣之际。自今后每年五月一日,御宣政殿,与文武 百寮相见,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奏在京者并听 就列。宜令所司量定仪注,颁示天下,仍编《礼式》,永著 常规”者。伏以本朝旧制,近代不行,方当开泰之期,难 旷会同之礼,宜兴坠典,以耀明庭。五“月一日,应在京 九品以上官及诸进奉使,并准贞元七年敕就位起 居,自此每年永为常式者,奉敕宜依。”五月己卯朔,帝 御文明殿视朝。癸未,帝御文明殿视朝。六月戊戌朔, 帝御文明殿视朝。壬子,帝御文明殿视朝。七月戊辰 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八月丁酉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辛亥,以霖雨甚,宣旨放入阁。九月戊辰帝御文明殿 视朝。辛巳帝御文明殿见百寮。十月丙申朔帝御文 明殿视朝。十一月丙寅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己卯,日 长至帝御文明殿受朝贺,乐悬仗卫如常仪。十二月 丙申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长兴元年正月受朝于明堂殿二月以郊祀毕敕放朝参是年屡御文明殿视朝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元年。正 月丙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乐悬仗卫如常仪。二 月乙未朔。帝御文明殿视朝。是月郊祀毕。丙辰。敕宜 放两日朝参。以百官行事之劳故也。四月丙午朔。帝 御文明殿视朝。五月甲子朔。帝御文明殿视朝。七月 壬戌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庚寅。诏诸州得替防御团 练“使、刺史,并宜于班行比拟。如未有员阙,可随常参 官逐日立班。”《新例》也。八月壬辰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十月辛卯,帝御文明殿视朝。十一月庚申,日长至,帝 御文明殿受朝贺,乐悬仗卫如常仪。

    长兴二年正月朔,朝贺如常仪。八月,诏停轮对。十一 月,以日食不视朝,冬至,百寮称贺。是年,屡视朝于文 明殿。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二年。正 月庚寅朔。帝御文明殿。受朝贺如常仪。四月庚寅。帝 御文明殿视朝。癸卯帝御文明殿视朝。五月戊午朔。 帝御文明殿视朝。闰五月戊子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壬寅。帝御文明殿视朝。六月丁巳朔。帝御文明殿视 朝。七月丙戌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八月丙辰朔。帝御 文明殿视朝。庚午,帝御文明殿视朝。癸酉,诏:文武百 官五日内殿起居仍旧,其轮次对宜停。若有封事,许 非时上表。朔望入阁,待制候对,一依旧制。九月己亥, 帝御文明殿视朝。十月乙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十 一月甲申朔,帝不视朝。先是,司天奏:“朔日合日蚀二 分,伏缘所蚀之分数微少,太阳光影相烁,不辨亏缺。 伏请十一月一日不入阁,百官不守司,故不视朝。”己 丑,日长至,帝御文明殿,百寮称贺。十二月庚申,左谏 议大夫卢损上言:“前任节度、刺史、防御等使,请五日 随例起居。”并从之。

    长兴三年正月朔,朝贺如式。三月,敕“入阁赐食,北省 官亦于敷政门外班齐就坐。”六月,以雨放朝。是年帝 屡御文明殿视朝。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三年“正 月癸未朔。帝御明堂殿朝贺。礼乐仗卫如式。庚子帝 御文明殿视朝。二月甲寅。帝御文明殿视朝。戊申,帝 御文明殿视朝。三月癸未朔帝御文明殿视朝。群臣 入门遇雨而罢。乙酉,敕文武两班每遇入阁从官并 赐酒食。从前台官及诸朝官皆在敷政门外两廊下 就食,唯北省官于敷政门内,既为隔门,各不相见,致 行坐不齐,难于整肃。今后每遇入阁赐食,北省官亦宜令于敷政门外东廊下设席,以北为首,待班齐一 时就坐。”四月甲寅朔,帝御文明殿视朝。五月壬午朔, 帝御文明殿视朝。六月己未,敕以霖雨经旬,街衢泥 泞,文武两班宜放今月八日朝参。甲子朔,敕放三日 朝参,大雨故也。八月庚戌帝御文明殿视朝。九月己 丑帝见群臣于端明殿。十一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 视朝。甲子日长至,帝御文明殿百寮称贺。十二月戊 申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长兴四年,受朝于“文明、中兴、广寿”诸殿。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四年正 月戊寅朔。帝御文明殿。百寮称贺。乙未帝见百寮于 中兴殿。五月丙子朔。帝法服御文明殿。百寮具朝服 称贺。庚寅,帝见百寮于文明殿。六月丙申朔。帝御文 明殿视朝。丙寅,帝见百寮于广寿殿。时帝不豫旬日。 至是称平。帝勤于听政。接臣下无倦。九月甲戌朔。帝 御”文明殿视朝。十月甲辰朔雨不视朝。十一月癸酉 帝御文明殿视朝。

    愍帝应顺元年春正月壬申视朝于广寿殿

    按:《五代史唐本纪》云云。

    按《册府元龟》:应顺元年“正月壬申,帝御广寿殿视朝; 戊寅,帝御明堂殿,仗卫如常仪,宫悬乐作,群臣朝服 就坐,宣制,大赦,改元。闰正月癸卯朔,帝御文明殿入 阁。”

    废帝清泰元年御明堂殿朝群臣并议朝谢诸仪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清泰元年四 月乙酉。帝服衮冕。御明堂殿。文武百官朝服就列。改 “顺应”为清泰。是月庚寅。中书门下上言。“太常以五月 朔御明堂受朝三日。夏至祀皇地祇。前二日奏告献 祖室。不坐。比正旦冬至。是日有祀事。则次日受朝。今 祀在五鼓前。质明行礼毕。御殿在始旦后。请比例行 之。”诏曰:“日出御殿,与祀事无妨,宜依常年例。”五月庚 子朔,帝御文明殿视朝。六月辛卯,御史中丞张鹏奏: “文武常参官入阁内,廊下设食,每宣放仗拜后就食, 相承以为谢食拜。臣以每日常朝宣不坐,后拜退,岂 谢食之谓乎?如臣所见,自今宣放仗拜后,且就次,候 将设食,别降使于敷政门外宣赐酒食。”群臣谢恩后 食,从之。十月庚子,太常言:冬至不视朝,百寮表贺。是 日,太府设表案席褥,礼部进表至阁门,班首一员跪 奉表授阁门使,群臣俱拜舞蹈讫。表入。久之,阁门使 出宣曰:“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群臣复拜舞讫而退。 十一月己巳,御史台奏:“前任节度、防御、团练使等刺 史、行军副使,近仪五日一度,内殿起居,皆缀班序立, 《元系班簿》,虽曰便殿起居,其遇全班起居时,亦合缀 班。”从之。

    清泰二年十二月,诏来年元旦南郊后,依常受朝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清泰二年三 月庚戌,御文明殿,群臣入阁,刑法官剧可久、待制官 李慎仪次对。十二月戊寅,太常言:来年正月元日合 御明堂受朝贺。其日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南郊,以礼 大祀不坐。诏曰:“其祀事在质明前,仪仗在日出后,事 不相”妨,宜依常年受朝。

    清泰三年正月始御文明殿受朝贺三月诏“内外官 吏朝见中谢门辞俱依旧例。”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清泰三年春 正月辛卯。始御文明殿。陈乐悬。仗卫受朝贺。班退。进 名贺皇太后。三月庚子诏阁门陈。内外官吏对见。例 应诸州差判官军将贡奉到阙。无例朝见。以名御奏 放门见。赐酒食得回。诏进榜子、放门辞。臣今后欲只 令朝见。馀依旧规。应除诸道两使判官推巡无例中 谢、奏过、放谢、放辞。如得替归京,无例见臣。欲今后除 两使判官,许中谢门辞,其书记以下除替,请依旧规。 应文武朝官除授,文五品、武四品已上,并中谢,以下 无例对谢。以天成四年正月敕,“凡升朝官新授,并中 谢。欲以此例,诸道节度使差判官军将,进奉到阙朝 见,候得回话,下榜子奏过,令门辞。应诸道都押牙马 步都虞候、镇将替到京,无例见,或在京受任,无例中 谢。进榜子,放谢,放辞。应诸道商税、盐麹诸色务官,或 在京差补,亦放谢放辞。得替归京,亦无见例。在京商 税、盐麹,两军巡即许中谢。应新除令录并中谢,次日 放门辞,兼有口宣诫励。”应文武两班差吊祭使及告 庙祠祭,只于正衙辞见,“不赴内殿。诸道差进奏官到 阙得见,以后请假、得替、《进榜子》《放门辞》。已前六件,望 依旧例行。”从之。

    后晋

    高祖天福元年十一月御北京崇元殿改元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天福二年正月朔,受朝于文明殿,并议入阁、赐食及 起居、朝参诸仪。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二年正 月甲寅朔,帝御文明殿。受文武百寮朝贺。三月己未, 御史台奏:“唐朝定令式,南衙常参文武百寮。每日朝退,于廊下赐食,谓之堂食。自唐末乱离,堂食渐废,仍 于入阁起居日赐食。每入阁礼毕,阁门宣放仗。群官 俱拜,谓之谢食。至伪主清泰元年中,入阁礼毕,更差 中使至正衙门口宣赐食,百寮立班重谢。此则交失 有唐堂食之意,于礼实为太烦。臣恐因循,渐失根本。 起今后入阁赐食,望不差中使口宣,请准唐明宗朝 事例处分。”从之。四月丙午,御史台奏:文武百寮每五 日一度内殿起居,在京城时百官于朝堂幕次,自文 明殿门入,穿文明殿庭,入东上阁门,至天福殿。序班 令随驾百官,自到行朝,每遇起居日,于幕次东出升 龙门,与诸色人排肩杂进,自外缭绕,方入内门。臣窃 见升龙门外庭宇不宽,人徒大集,或是诸司掌事,或 是诸道使臣方集贡输不可止约。若令与衣冠杂进, 朝士并趋,则恐有坏天官见轻朝序,权时之义,事理 难安。起今后每遇百官“赴内殿起居日,请依在京事 体,百官于幕次自正衙门入,东出横门,既协京国常 仪,兼在行朝便稳。”从之。庚戌,御史台奏:“文武百寮每 月朔望入阁礼毕,赐廊下食。在京时祇于朝堂幕次 两廊下,今在行朝,于正衙门外权为幕次,房廊湫隘, 间架绝少。伏恐五月一日朝会礼毕,准例赐食,即与 幕次,难为排比。伏见唐明宗时,两省官于文明殿前 廊下赐食。今未审每遇入阁日,权于正衙门内两廊 下排比赐食,为复别有处分者?”敕旨:“宜依明宗时旧 规。”五月壬子朔,帝御崇元殿,备太常乐,受文武百官 朝贺。六月甲午,太妃将至行阙,放文武朝一日。十一 月,中书奏:“准唐贞元二年九月五日敕,文官充翰林 学士及皇太子、诸王侍读,武官充禁军职事,并不常 朝参。其在三馆等诸职事者,并朝参讫,各归所务。自 累朝以来,文武在内廷充职,兼判三司,或带职额,及 六军判官等,例不赴常朝,元无正敕。准近敕,文武职 事官未升朝者,按旧制并赴朔望朝参。其翰林学士、 侍读、三馆诸职事,望准元敕处分。其在内廷,诸司使 等,每受正官之时,来赴正衙谢后,不赴常朝,大会不 离禁廷位次三次。职官免常朝,唯赴大朝会。其京司 未升朝官员,祗赴朔望朝参,带诸司职掌者,不在此 例。文官除端明殿翰林学士、枢密院学士、中书省知 制诰外,有兼官兼职者,仍各发遣本司供事。”可之。 天福三年,大朝群臣于崇元殿。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三年,“正 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式。五月丁未朔, 帝御崇元殿,奏太常乐,受文武百官、二王后、三恪、皇 亲、蕃客等朝贺。十一月丙寅冬至,帝御崇元殿受朝 贺。”

    天福四年。受朝于崇元殿,又以日食雨雪不入阁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四年正 月癸卯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五月壬寅 朔,帝受朝于崇元殿。七月壬寅朔,帝御崇元殿,百官 入阁如常礼。朔不入阁,日蚀故也。闰七月庚子朔,百 官不入阁,雨霑服也。十二月丁酉朔,百官不入阁,大 雪故”也。

    天福五年正月诏:“宰臣、使相朝见辞谢,并与诸官一 时列拜。翰林学士及前任郡守等入阁退并依百官 班制。”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五年正 月丁卯朔,帝御崇元殿朝贺,仗卫如式。壬辰,冯道奏 曰:“宰臣朝见辞谢,在朝堂横街之南。逮至馀官,则悉 于崇元门内。”夫表著之列,岂可逾之。故古先明王,必 正其位服。此实事因偶尔,习以为常。又入阁礼毕之 时,群官退于门外,定班如初。俟宣放仗,唯翰林学士、 前“任郡守等,不随百辟,即时直出。二者礼僭序失,其 使正之。”帝深然其言,于是下诏曰:“官爵之班,即分高 下;见谢之位,岂有异同?宜格通规,以为定制。今后宰 臣、使相朝见辞谢,并于崇元门内与诸官重行异位, 一时列拜横行,以从旧例。又入阁之义,序班为重,宣 唤则齐趋正殿,放仗则各出朝门,何起居之礼即同, 而进退之规有异?其翰林学士及前任郡守等,今后 入阁退朝,宜依《百官班制》。”十一月冬至,受朝于崇元 殿,王公上寿。

    天福六年,详定《正至朝会礼》及乐章,帝受朝于崇元 殿。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崔棁传》:“天福六年,高祖 诏太常复文武二舞,详定正冬朝会礼及乐章。自唐 末之乱,礼乐制度亡失已久,棁与御史中丞窦贞固、 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 高祖会朝崇元殿,廷设宫县二舞在北,登歌在上。文 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冠进贤黄纱袍,白中单,白练。” 裆,白布大口裤,革带、履,左执龠,右秉翟,执纛。引者 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平巾帻,绯丝布大 袖绣裆甲,金饰白练。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裤, 乌靴。左执干,右执戚,执旌。引者二人,加鼓吹十二按, 负以熊豹,以象百兽率舞。按设羽葆鼓一,大鼓一,金𬭚一,歌、箫、笳各二人。王公上寿,天子举爵奏《元同》,三 举登歌奏《文同》。举食,文舞舞《昭德》,武舞舞《成功》之曲。 礼毕,高祖大悦,赐棁金帛,群臣左右睹者,皆嗟叹之。 按《册府元龟》,天福六年春正月辛酉朔帝受朝于崇 元殿。七月己未朔帝御崇元殿视朝。

    天福七年正月朔,以用兵不受朝。五月。中书门下奏 简百官起居诸仪。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七年春 正月丙辰朔。帝不受朝贺。用兵故也。五月己亥。中书 门下奏:“时属炎蒸。事宜简省。应五日百官起居,即令 押班宰臣一员押百官班。其转对官两员封事付阁 门使引进。本官起居后,随百寮退,不用别出谢恩。其 文武内外官寮。乞假宁亲移家及婚葬病损,并门见 门”辞。诸道进奉物等,不用殿前排列。引进使引至殿 前,奏云:“某等进奉。”奏讫,其进奉物便出。其进奉专使 朝见日,班首一人致词,都附起居。州刺史并行军副 使、诸道马步军都指挥使已下,差人到阙,并门见门 辞。州县官谢恩日,甲头一人都致词,不用逐人告官。 其供奉官、殿直等,如是当直及于合殿“前排立者,即 入起居。如不当直排立者不用。每日起居,委宣徽院 专切点检,常须整齐。”从之。

    出帝开运元年定正衙辞谢及百寮常参礼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运元年七 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八月癸卯。仓部郎中、知制诰 陶谷奏,“内外臣寮正衙辞谢。内则诸司小吏与宰相 差肩。外则属郡末寮,共元戎接武。欲望宰臣使相依 旧押班。其郡牧藩侯台省少监长吏等,不得令部内 本司卑冗官员同班辞谢。”敕从其奏。十一月乙亥,吏 部侍郎张昭远奏:“文武常参官每日于正衙立班,阁 门使宣不坐,后百寮俱拜。旧制唯押班、宰相、押楼御 史、通事舍人各缘提举赞扬,所以不随庶官俱拜。自 唐天成末,议者不悉朝仪,遽违旧典,遂令押班之职, 一例折腰。此则深忽礼文,殊乖故实。且宰相居庶寮 之首,御史持百职之纲,严肃禁庭,纠绳班列,虑于拜 揖之际,或爽进退之宜。于是凝立静观,检其去就,若 令旅拜旅揖,实恐非宜。况事要酌中,恭须近礼,人臣 爱主,不在于斯。其通事舍人,职司赞导。比者两班进 退,皆相其仪令则在文班武班之前,居一品二品之 上,端笏齐拜,礼实未闻。其押班宰相、押楼御史、通事 舍人,并请依天成三年以前礼例施行,无至差忒。”殿 中侍御史贾元圭奏:“是非既异,沿革不同,举之则虽 有旧规,考之则全无故实。且夫酌人心而致礼,依神 道而设教,此乃经国之大端也。况通事舍人居赞导 之职,押楼御史当纠察之司,一则示于纪纲,一则防 于谬误,所以静观进退,详视等威,实非抗礼于庭。所 谓各司其局,俾令不拜,雅合其宜。伏以宰相押班,率 千官而设拜;起居内殿,统百辟以致词。仪刑文武之 班,表式鹓鹭之列。不得比赞导之职,讵可同纠察之 司?统冠群僚,所宜列拜。臣位居宪府,迹厕同班,言或 庶其得中,罪难逃于多上。”帝从之。

    开运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帝不受朝贺不豫故也。六 月乙丑朔帝御崇元殿百官入阁。

    按《五代史晋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后汉

    高祖乾祐元年正月辛亥朔帝不受朝贺

    按《五代史汉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隐帝乾祐二年艾颖请朔望入阁起居

    按《五代史汉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乾祐二年五 月,中书舍人艾颖上言:“近制,一月两度入阁,五日一 度起居。近年以来,入阁多废,每遇朔望,不面天颜。臣 请今后朔望入阁,即从常礼;如不入阁,即请朔望日 起居,冀面圣颜,以伸诚敬。”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四月壬辰朔帝御广政殿群臣起居十月壬寅雪尺馀放朝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广顺二年五月御崇元殿受朝十一月日南至群臣 称贺。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广顺二年五 月丙辰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仪。十一月癸丑 朔,入阁。己卯,日南至,帝御崇元殿,群臣服朝服称贺, 退班于永福殿庭上寿,赐群臣酒三爵而罢。”

    广顺三年正月朔,受朝于崇元殿。十一月日南至,不 受朝贺。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广顺三年正 月壬子朔,帝御崇元殿,群臣朝贺,乐悬仗卫如常仪, 班退。太祖御永福殿,群臣百僚称觞献寿,举教坊乐, 旋幸太平宫,起居汉太后。五月己卯朔,帝服衮冕,御 崇元殿,群臣朝服,班于位,陪位官乐悬仗卫如常仪。 十一月乙酉,日南至,帝不受朝贺,群臣阁门拜表,班 退”,赐茶酒

    世宗显德元年御崇元殿百寮入阁如仪日南至不御殿百寮表贺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元年八 月壬寅朔,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寮入阁,仗卫如仪。十 一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阁,仗卫如仪。 庚寅,日南至,帝不御殿,文武百寮诣阙拜表称贺。 显德二年正月朔,不御殿,群臣表贺。”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二年“春 正月辛未朔,帝不御殿,宰臣率百官拜表称贺。四月 己亥,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阁,仗卫如仪。八月丁 酉朔,帝御崇元殿,百官入阁如仪。”

    显德三年正月朔,不御殿。十一月冬至,百官拜表称 贺。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三年春 正月乙未朔,帝不御殿,文武百官诣阁进名称贺。六 月壬戌朔,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阁,仗卫如仪。十 一月庚子,日南至,帝不御殿,以宣懿皇后之丧在近 故也。宰臣率百官诣阁门拜表称贺。”

    显德四年正月朔,受朝。二月,诏入阁,赐廊飧。五月朔, 视朝。八月朔,御崇元殿。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四年正 月己丑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礼毕。御广政殿。群臣 上寿。并如常仪。二月辛酉。诏曰:“文武百寮。起今后每 遇入阁日。宣赐廊飧。此有唐之旧制也。自晋氏多故。 寝而不行。”上以宠待廷臣。故复有是命。五月丁亥朔 帝御崇元殿视朝。太常乐悬金吾仗卫如仪。八月乙 卯朔,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阁如仪。既罢,赐百官 廊飧。时帝御广德殿西楼以观焉,命中黄门阅视酒 馔无不腆。

    显德五年正月朔,帝衣戎服受贺。五月朔及冬至受 朝如常仪。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五年春 正月癸未朔,帝在楚州西北,衣戎服,御帐殿,受宰臣 以下称贺。五月辛巳朔,帝御崇元殿,金吾仗卫、太常 乐悬如仪。十一月辛亥,日南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 金吾仗卫、太常乐悬如仪。礼毕,宰臣率百寮常服诣 永德殿上寿而退。”

    显德六年春正月丁未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 乐悬如仪。

    按《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