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第220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二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卷目录
笏部汇考
礼记〈内则 玉藻〉
释名〈释书契〉
晋书〈舆服志〉
南齐书〈舆服志〉
隋书〈礼仪志〉
唐书〈礼志〉
会要〈唐笏制〉
元史〈舆服志〉
相手板经〈相手板法〉
中华古今注〈笏〉
笏部艺文一
笏赞 晋王升之
笏铭 唐孙樵
笏赋 王子先
击蛇笏铭 宋石介
笏赞 王刚中
击蛇笏赋 元郝经
笏部艺文二〈诗〉
题孔道辅击蛇笏 元赵孟𫖯
笏部选句
笏部纪事
笏部杂录
笏部外编
考工典第二百二十卷
笏部汇考
《礼记》
《内则》
子事父母,端韠绅搢笏。
〈陈注〉搢,插也。插笏于带中。
《玉藻》
“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
〈陈注〉士以竹为笏,而以象饰其本,搢插也。君插士之笏也。
将适公所,宿,斋戒,居外寝,沐浴,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陈注〉大夫有史,掌文史之事耳,非史官之比也。思谓意所思念,欲告君之事。对谓君有问则对答之辞。命谓君所命令当奉行者。此三者皆书之于笏。
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也。诸侯荼,前诎后直,让于天 子也。大夫前诎后诎,无所不让也。
〈陈注〉搢,插也,珽亦笏也,即《玉人》所谓大圭长三尺者是也。以其挺然无所诎,故谓之珽,盖以端方正直之道示天下也。荼者,舒迟之义,前有所畏,则其进舒迟。诸侯之笏,前诎者圆杀其首也。后直者,下角正方也,以其让于天子,故杀其上也。大夫上有天子,下有己君,故笏之下角亦杀而圜,示无所不让也。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 象可也。
〈陈注〉球,美玉也。鱼之所以鼓息者在须。大夫以近尊而屈,故饰竹以《鱼须》。士以远尊而伸,故饰以象。
见于天子与射,毋说笏。入太庙说笏,非礼也。小功不 说笏,当事免则说之。既搢必盥,虽有执于朝,弗有盥 矣。
〈陈注〉陈氏曰:“笏之所用,盖诸侯之朝天子,则执命圭而搢茶;大夫之聘,则执聘圭而搢笏;及其合瑞而授圭,则执其所搢而已。所谓见于天子无说笏”者,此也。射以观德,则礼固在所隆;小功则礼可以胜情,故亦不说;当事而免,则事可以胜礼,故说之。方氏曰:“太庙之内,惟君当事则说笏,所以逸尊者也。后世臣或说之,则”失之简矣。小功之丧,悲哀杀矣,事不可不记也,故不说笏。及当事而问之时,则不可以不说。“凡在庙,搢笏必盥手”者,为将执事也。及有执事于朝,则亦不再盥,为其已盥故也。
“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 毕用也,因饰焉。
〈陈注〉因事而有所指画,用手则失容,故用笏也。造,受命诣君所而受命也。“毕用”者,每事皆用之也。“因饰焉”,谓因而文饰之,以为上下之等级也。
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陈注〉“中广三寸”,天子、诸侯、大夫、士之笏皆然。天子、诸侯则从中以上,稍稍渐杀,至上首止广二寸半,是六分三寸而去其一也。其大夫士又从中杀至下,亦广二寸半,故惟中间广三寸也。《玉人》言“大圭长三尺”,是兼终葵首言之也。
《释名》
《释书契》
笏,勿也。君有教命及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
《晋书》
《舆服志》
笏,古者贵贱皆执笏,其有事则搢之于腰带。所谓“搢 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绅垂长三尺。笏者,有事 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三台五省二 品文官簪之,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官不簪,加内 侍位者乃簪之。手版即古笏矣。尚书令、仆射尚书手 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南齐书》
《舆服志》
百官执手版,尚书令仆,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 皮裹之,名曰“笏。”汉末,仲长统谓百司皆宜执之,其肩 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为“紫荷。”
《隋书》
《礼仪志》
笏中世以来,唯八座尚书执笏。笏者,白笔缀其头,以 紫囊裹之,其馀公卿但执手版。
古者贵贱皆执笏,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
珽案《礼》:“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也。”又《五经要义》:“天子 笏曰珽。珽,直无所屈也。”今制准此,长尺二寸,方而不 折,以球玉为之。
笏,案礼,诸侯以象,大夫鱼须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 凡有指画于君前,受命书于笏,笏毕用也。《五经要义》 曰:“所以记事,防忽忘。”《礼图》云:“度二尺有六寸,中博二 寸,其杀六分去一。”晋宋以来,谓之手版。此乃不经。今 还谓之笏,以法古名。自西魏以降,五品以上,通用象 牙,六品以下,兼用竹木。
《唐书》
《礼志》
皇太子加元服,陈衮冕,金饰象笏。
《会要》
《唐笏制》
武德四年七月十六日,诏:“五品以上执象笏,六品以 下执竹木笏。”其《月敕》:“凡笏,周制也,晋、宋谓之手版。”近 代唯尚书执笏,公卿但以手版。后周保定四年,百官 始执笏。
开元八年九月敕:“诸笏三品以上,前诎后直;五品以 上,前诎后挫,并用象;九品以上,上挫下方,用竹木。”
《元史》
《舆服志》
助奠以下诸执事官冠服:象笏三十,银杏木笏一百 七十。
百官公服笏,制以牙,上圆下方,或以银杏木为之。
《相手板经》
《相手板法》
相手板法出萧何。或曰:“四皓初出,殆未行世。”东方朔 见而喜之,曰:“此非庸人所至。”卫司空陈长见此书,叹 服,以示许士宗、韦仲将。
板首尾取五行,寻四时定八节,明二十四时,百不失 一。
板长一尺五寸,广一寸五分,上狭而薄,下广而厚,八 角十二芒,并无欹端平板形皆完净,合法者吉,不合 者凶。
《板》:凶少吉多者可用,吉少凶多者不可用。
旧用白直檀剌榆桑,初四林也。番当令理通直,从上 至下,直如弦,不得出边绝理。
《板头》是君座板头与君共事,必不得中分。
板作四分座,一分为二亲,左为父,右为母;第二分都 为妇;第三分左为男、右为女,左为奴,右为婢。
《板》“第四分为田宅财物牛马猪羊鸡犬之属。以五行 十二时分。若其处崩毁、伤踢、破裂、吊节、蝎穿兆随所 属物必损失死亡。”
《板》两边,左为城,右为社,宽博文彩班班,光泽清净,必 得封邑。
《中华古今注》
《笏》
笏者,记其忽忘之心。《礼》云:“天子以圭,诸侯以球,大夫 以鱼须,一品至五品以象为之,六品至九品以木为 之。”《礼》云:“端韠绅搢笏。”唐德宗朝,太尉段秀实以笏击 贼臣朱泚,不中,反遭其祸。
笏部艺文一
《笏赞》晋·王升之
慎为德要,惟善用光。敬上尊贤,贵不逾常。用制斯器, 备对遗忘。因事施礼,升降有章。
《笏铭》唐·孙樵
大中六年,诏出文贞公笏,归其孙丞相谟。
《灵豸》荐角,比干献骨。合以愤烈,在公为笏。怒虎可唾, 笏不可挫。泰华可裂,笏不可折。拄天不仄,指日不蚀。 标仪条臆,起梗开直
《笏赋》王子先
昔者圣人之理天下也,辨方位,垂衣裳,制兹手板,整 乎维纲。莫不明有德,著才良,法天地,体阴阳。欲其表 行见能,则外文而内质;取其前让后敬,则上圆而下 方。笏之时义,远矣大矣。萧何列其深规,郭璞辨其微 旨,请原为用之本,特申建造之始,采文竹,拔象齿,爰 谋爰相,载考载拟,华睆功错,英,明卓峙。焕飞霞,缀流 晷,殊相逸发,奇文秀起。五岳备焉,四渎呈矣。上及君 帝,下及庶士,或鱼须而表其章,或玉珽以申其美。故 能朱紫不夺,尊卑咸理。懿夫植性端平,文理中正,间 琼弁而雪白,对华缨而冰净。出入必书,俯仰惟敬。其 在宗庙,即搢而请享;其在朝廷,即端而受命。岂不用 舍随时,物莫之令。虽冠冕之贵,黼黻之饰。徒有备于 朝仪,孰与兹而同德。
《击蛇笏铭》宋·石介
“天地至大,有邪气干于其间,为凶暴,为残贼,听其肆 行,如天地卵育之而莫御也。人生最灵,或异类出于 其表为妖怪,信其异端,如人蔽覆之而莫露也。”祥符 某年,宁州天庆观真武殿下有蛇妖,极怪异,郡刺史 日两至于其庭朝焉,人以为龙。举州之人,内外远近, 罔不骏奔于庭,以观恭庄肃祗,无敢怠者。今龙图待 制孔公时佐幕在是邦,亦随郡刺史于其庭。公曰:“明 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是蛇不亦诬乎?惑吾民,乱吾 俗,杀无赦。”以手板击其首,遂毙于前,则无异焉。郡刺 史暨州内外远近庶民,昭然若发蒙,见青天,睹白日, 故不能肆其凶残,而成其妖惑。《易》曰:“是故知鬼神之 情状。”公之谓乎?夫天地间有纯刚至“正之气,或锺于 物,或锺于人。人有死,物有尽,此气不灭,烈烈然弥亘 万亿世而长在。在尧时为指佞草,在鲁为孔子诛少 正卯刃,在齐为太史简,在晋为董史笔,在汉武帝时 为东方朔戟,在成帝时为朱云剑,在东汉为张纲轮, 在唐为韩愈《论佛骨表》《逐鳄鱼文》,为段太尉击朱泚 笏,今为公击蛇笏。故”佞人,去尧德,昭少正卯,戮孔法。 举罪赵盾,晋人惧,辟崔子。齐刑明,距董。𪦈折。张禹劾, 梁冀,汉室乂。佛老微,圣德行。鳄鱼徙,潮患息。朱泚伤, 唐朝振。怪蛇死,妖气散。意天地,锺纯刚至正之气。在 公之笏,岂徒毙一蛇而已。轩陛之下,有罔上欺君、先 意顺旨者,公以此笏指之;庙堂之上,有蔽贤蒙恶、违 法乱绪者,公以此笏麾之;朝廷之上,有谀容佞色,附 邪背正者,公以此笏击之。夫如是,则轩陛“之下不仁 者去。庙堂之上无邪臣,朝廷之内无佞人,则笏之功 也,岂止任一蛇?公以笏为任,笏得公而用,公方为朝 廷正人,笏方为公之良器。敢称德于公。”作《笏铭》曰:“至 正之气,天地则有。人惟灵物,笏乃能受。”笏之为物,纯 刚正直。公惟正人,公乃能得。笏之任公能破淫妖。公 之在朝,谗人乃消。灵气未竭,斯笏不折。正道未亡,斯 笏不藏。惟公宝之,烈烈其光。
《笏赞》王刚中
绍兴二十八年,臣刚中被旨镇蜀。陛辞日,赐臣出等笏一面,臣再拜面谢。上宣谕曰:“此笏朕择,非他笏比,亦犹选用卿也,卿其勉之。” 既至蜀,思侈上赐,以示将来,谨系之《赞》曰:
三等之圭,二等之璧。脩玉一堂,颁瑞百辟。惟昔建侯, 介圭尔锡。高出五等,度越常式。以华其行,以镇其国。 去古既远,礼有因革。《书》思对命,象简致饬。于皇圣,主 命臣帅,益以是赐臣,实出亲择。皇曰“卿来”,朕意而识。 尽护诸将,新而指画。抚绥四路,广而润泽。臣拜稽首, 敬宣皇德。纪之声诗,《甘棠》是则。世世子孙,抱忠无斁。
《击蛇笏赋》〈有序〉元·郝经
孔公原,鲁孔子之裔孙也。仕宋祥符间,尝以笏击祅蛇。其事其节,则有临川之志,徂徕之铭,王偁之传,在其笏则归于今。张丈彦远经晚进曲学,固不足赘于诸公之末,然义激于中,而有不能已焉者,谨赋而广之。
昔仲尼之得政,兵裔夷尸,奸宄藏甲,出大都,圮,鲁宴 而齐沮,王道之端,于是乎启。奈之何天不假命,遽行 而遽止其馀威,遗烈钺于笔而𫓧于礼,诛十二公之 乱臣,二百四十二年之贼子,压之以大经,束之以大 法,莫敢渎彝伦而扰天纪。孰意其孽魄狃而不散,逆 灵缔而不弭,蟠结乎大块之阿,囚锁乎九原之底。乃 卵狼而孕戾,不矜廉而厉耻。每间治而为乱,辄张慝 而掩媺。代谢屈信,阅越千祀。以及于宋,化妖蛇而陆 起。窟宅乎庙堂,凭附乎神鬼,蜿蜿蜒蜒,曳曳𫠆𫠆,伸 腹伛脊,呀口侈噬。呈露怪状,愕目夺视。侈大泽之运, 动常山之势。愚吏蚩氓,崩角蹶趾,酾酒血牲,匍匐祈 祀,若新莽盗国,而无知之民,共称符瑞。狂巫颠觋,踊 跃惊喜,称为神龙,因缘为市。若贼操窃权,而嗜利之 士,争为役使。祅声异闻,鼓舌轰耳,喁讹唱和,讙呶叫 噪,震一郡而骇千里,莫之敢诘,亦莫之敢訿。圣有贤 孙,释褐于是。端笏而前,山立顾指,蓄锐俟发,韬锋卒 起,若子房之睨秦始;奋笏而击颡,折身弛祅,死于心毒摇于尾,若太尉之击朱泚。于是惑民雨解,义士风 靡,天子是嘉,用为御史,司国之直,致国于理,而谏中 宫之废,折辽主之诮,迈节特操,凛乎清霜,皦乎白日, 云高而山嶷。是仲尼之以直道诒厥子孙,俾万世如 矢者,不屈不挠,拔邪树正,赏善诛恶,无时而已也。则 是笏也,与《诛卯》刃,修经笔,兵莱人,戈叩原壤,杖堕三 都,锸异时而同迹,仲尼为不死矣。呜呼!叔世而下,蛇 龙混蛰,春雷喑而不鸣,直道偾而不植,己刓方而为 圆,又枉寻而直尺,诬谲诞伪,异态百出,有荡俗惑众, 乘高而为奸。若兹穴庙之蛇,有巧发毒,伺中人而不 可测,若含沙之蜮者,有之笏也,无之人也,孰为之击 也?
笏部艺文二〈诗〉
《题孔道辅击蛇笏》元·赵孟𫖯
《以笏击蛇有孔》公,义与段公击贼同。事之巨细虽有 异,正气愤激生于中。伟哉孔公圣人裔,岂听妖邪乱 民志。即今槐木一尺强,气象凛凛含风霜。子孙守之 慎宝藏,绝胜象牙堆满床。
笏部选句
宋无名氏《谢赐象简表》:“御府分珍,焕切磋之文采;使 轺临赐,新指画之威仪。看山拄颊,敢为晋士之清狂; 上马设囊,岂有唐人之风度。执以正容,书以待命。入 趋表著,知文竹之非珍;传示子孙,庶甘棠之不朽。” 唐李贺诗:“帝前动笏移南山。”
韩愈《诗行袖》手板付丞相。
笏部纪事
《淮南子道应训》:“武王伐纣,破之牧野,乃解剑带笏,以 示无仇。”
《穆天子传》:“天子大服冕袆,帗带搢笏,夹佩奉璧,南面 立于寒下,授河宗璧。”
周迁《舆服杂事》:应仲远云:“昔荆轲逐秦王,其后谒者 持匕首以备不虞。”从此侍官执刀剑。汉高祖偃武修 文,始制以手板代焉。
《后汉书范滂传》:滂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 以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江表传》:献帝尝见郗虑及少府孔融,问融曰:“‘鸿豫何 所优长’?融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虑举笏曰:‘融昔宰 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遂与融互相长短。
《三国蜀志秦宓传》:“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 酒,称曰:‘仲父宓称疾。纂将功曹古朴厨膳,即宓第宴 谈。纂问朴曰:‘贵州养生之具,实绝馀州,不知士人何 如馀州也’?朴对曰:‘至于著作,为世师式,今天下所共 闻也’。纂曰:‘仲父何如’’?”宓以簿〈簿手板也〉击颊曰:“愿明府勿 以仲父之言假于小草,民请为明府陈其本纪。” 《江表传》:“孙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张昭劝 迎曹公,权不从而周瑜败之。及是昭举笏欲褒赞功 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 地流汗。”
《吴书朱治传》:“治黄武二年,拜安国将军,徙封丹阳故 障,权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宴飨赠 赐,恩敬特隆。”
《郡国志》:“晋明帝为太子时,常戏殿前,以玉手版弄铜 蟠螭口,手倾溜入螭腹中,不能出,人后见一白鼠出 入螭口。”
《晋书温峤传》:王敦表峤补丹阳尹。峤惧钱凤为之奸, 因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前。凤未及饮,峤伪醉,以手 版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 饮!”敦以为醉,两释之。
《语林》:简文为抚军时,坐床上生尘,见鼠行迹,视以为 佳。有参军见鼠,以手板格杀之。抚军谓曰:“无乃不可。” 《晋书·谢安传》:简文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 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 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 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 温曰:“明公何须壁后置人耶?”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 耳。”遂笑语移日。
《世说》: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 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板拄颊云:“西山朝来 致有爽气。”
《宋书建平王宏传》:“宏,文帝第七子也。元凶弑立,孝武入讨,劭录宏殿内。孝武先尝以一手板与宏,宏遣左 右亲信周法道赍手板诣孝武,事平,以为尚书左仆 射。”
《蔡兴宗传》:太宗室大事时,诸方并举兵,帝谓兴宗曰: “诸处未定,殷琰已复同逆。顷日人情云何?事当济否?” 兴宗曰:“逆之与顺,臣无以辨。”今米甚丰贱而人情更 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但臣之所忧,更在事后,犹羊 公言既平之后,方当劳圣虑耳。尚书褚渊以手板筑 兴宗,兴宗言之不已。上曰:“如卿言。”
《南史庾道愍传》:道愍尤精相板。宋明帝时,山阳王休 祐屡以言语忤颜,见道愍,托以己板为他物,令道愍 占之。道愍曰:“此乃甚贵,然使人多𠍴忤。”休祐以褚渊 详密,求换其板。他日,彦回侍明帝,自称下官,帝多忌, 甚不悦。休祐具以状言,帝意乃解。
《宋书》:綦毋珍之在西州时,有一手版,相者云当贵,每 以此言动帝。又图黄门郎,帝尝问之曰:“‘西州时手版 何在’?珍之曰:‘此是黄门手版,官家何须问’。”帝大笑。 《梁书刘孺传》:孺转太子中舍人,侍宴寿光殿,诏群臣 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高宗取孺手板题戏 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 迟回。”其见亲爱如此。
《北史尔朱荣传》,荣既诛,得其手板,上有数牒启,皆左 右去留人名,非其腹心,悉在出限。帝曰:“竖子若过今 日,便不可制。”
《崔暹传》:文襄疑文宣佯愚,虑其有后变,将阴图之,以 问暹。暹曰:“尝与二郎俱在行位,试以手版拍其背而 不瞋。”乃将犀手版换暹竹者,自揩拭而玩视之。以是 知其实痴,不足虑也。帝既锁暹,责其往昔打背。暹自 陈所对文襄之言,明己功以赎罪。帝悟曰:“我免祸乃 暹之力。”释而劳之。
《周书武帝本纪》:“保定四年三月庚辰,初令百官执笏。” 《隋书张威传》:“威为青州刺史,在青州,颇治产业,遣家 奴于民间鬻芦菔根,其奴缘此侵扰百姓。上深加谴 责,坐废于家。后从上祠太山,至洛阳,上谓威曰:‘自朕 之有天下,每委公以重镇,可谓推心矣。何乃不修名 行,唯利是视,岂直孤负朕心,亦且累卿名德’。因问威” 曰:“公所执笏今安在?”威顿首曰:“臣负罪亏宪,无颜复 执,谨藏于家。”上曰:“可持来。”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公 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于是复 拜洛州刺史。
《高祖本纪》:开皇十五年秋七月辛巳,制“九品已上官 以理去职者,听并执笏。”
《唐书常达传》:达拜陇州刺史,薛举遣将仵士政绐降, 达不疑,士政伺隙劫之,并其众二千归贼。举奴张贵 曰:“亦识我否?”达瞋目曰:“若乃奴耳。”贵忿,举笏击其面, 达不为慑。
《魏徵传》:“征薨,太宗临朝叹曰:朕比使人至征家,得书 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 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其大 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 笏,知而必谏也。”
《褚遂良传》: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 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无𠍴妇德,恐不可 废,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遂致笏于 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仍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 出。
《宋璟传》:“璟迁左台御史中丞,会有丧,告满入朝,公卿 以次谒,通礼意。张易之等后至,促步前,璟举笏却揖 唯唯。”
《王无竞传》:“无竞迁监察御史,改殿中。会朝见宰相,宗 楚客、杨再思离位偶语,无竞扬笏曰:‘朝礼尚敬,公等 大臣,不宜慢常典’。”
《孔帖》:唐韦贯之为长安丞,或荐之京兆尹李实,实举 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素闻其贤,愿荐之而进于 上。”
《唐书张九龄传》:“九龄体弱有蕴藉。故事,公卿皆搢笏 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 龄始。”
《太真外传》:教坊王大娘,善戴百尺竿。时刘晏以神童 为秘书省正字,十岁慧悟过人。上召入宫中,坐贵妃 膝上,令咏“《王大娘戴竿》,晏应声而成,上与妃及嫔御 皆欢笑移时,声闻于外。因命牙笏黄纹袍赐之。” 《唐书崔仁师传》:仁师孙澄,本名涤,元宗改焉。帝在藩, 与同里居,及即位,宠昵甚,性滑稽,善辨。帝恐漏禁中 语,以“慎密”二字亲署其笏端。
《段秀实传》:“朱泚盗据宫阙,泚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 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秀实议事。 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源 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岂 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
而走。凶党群至,遂遇害《杜阳杂编》:奉天尉贾隐林谒上于行在,上观隐林气宇雄俊,兼是忠烈之家,因延于卧内,以采筹略之深 浅。隐林于御榻前以手板画地,陈攻守之策,上甚异 之。
《玉海》:宪宗元和五年二月,李绛以直谏进中书舍人。 翌日赐金紫。宪宗亲择良笏与之,且曰:“异时膺顾托, 南面当如此。”
《唐书宋申锡传》:“文宗与申锡谋诛宦官,王守澄,郑注 等知之,使人诬告申锡谋立漳王,贬为开封司马。申 锡望延英门,以笏叩额还第。”
《崔元亮传》:“郑注构宋申锡,捕逮仓卒,内外震骇。元亮 率谏官叩延英苦诤,反复数百言。文宗未谕,元亮置 笏在陛,俯伏流涕,帝感悟。”
《魏谟传》:文宗谓宰臣曰:太宗得征征采拾阙遗,弼成 圣政。今我得魏谟于疑似之间,必极匡谏,虽不敢希 及贞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今授谟右补阙。又问 谟曰:“卿家有何图书?”诏曰:“家书悉无,唯有文贞笏在。” 文宗令进来。郑覃在侧曰:“在人不在笏。”文宗曰:“卿浑 未晓,但甘棠之义,非要笏也。”
《玉海》:元稹云:“文皇敕起居郎书‘居安思危’四字于笏, 为至戒。”
《唐书王起传》:“起兼太常卿礼仪使,帝题诗太子笏以 赐,诏画像便殿,号当世仲尼。”其宠遇如此。
韦端符《卫公故物记》:端符于三原令座中揖其郡官, 有客曰某丞李,谓端符曰:“是卫公之胄也。”其家传赐 书与他服器十馀物。讫,宴,端符即丞君为客谒丞,延 入就列。端符因请曰:“闻君世传文帝诏与公服物者, 愿得以观。”丞曰:“诺。”即奉赐书一函,物一器。出发视,有 象笏一,差狭,不类今笏。
《珍珠船》崔琳群从多至大官,每宴集,组绶相辉。设一 榻,置象笏,犹重叠其上。
《北梦琐言》: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 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纱》 词。知举后,有一门生辞归乡里,临岐献规曰:“侍郎重 德,某乃受恩。尔后请不弄笏,与唱浣溪纱,即某幸甚。” 时人谓之至言。
《因话录》:“韩仆射皋自黄门以来,三世传执一笏,因经 祖父所执,未尝轻授于仆人之手,归则躬置于卧内 一榻,以示敬慎。”
《唐书顾少连传》:少连历吏部侍郎,裴延龄方横,无敢 忤者。尝与少连会田镐第,酒酷,少连挺笏曰:“段秀实 笏击贼臣,今吾笏将击奸臣。”奋且前。元友直在坐,劝 解之。
《云仙杂记》:“会昌以来,宰相朝则有笏架入禁中,逐门 传送至殿前,朝罢则置于架上。百寮则各有笏囊,亲 吏持之。”
《南部新书》:陈希烈不便执笏骑马,以帛裹,令左右执 之。李右座见云:“便为将来故事。”
《六帖》:唐术士吕用之惮高骈,恐术穷见诘,乃刻青石 手版为龙蛇隐起,文曰“帝赐高骈”,使人潜掷几上,骈 得之大喜。
《五代史明宗本纪》:“天成元年八月,以象笏三十二,赐 百官之无笏者。”
《何泽传》:泽为吏部郎中,史馆修撰。泽外虽直言,而内 实邪佞,尝于内殿起居班退,独留以笏叩颡,北望而 呼曰:“明主,明主!”闻者皆哂之。
《王彦章传》:“彦章至京师,入见,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 迹。赵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第。”
《南部新书》:李参军善相笏,休咎多验,呼为李相笏。尝 相陆遵笏,云:“生子为评事。”果然。
《辽史刘景传》:景宗即位,以景忠实,擢礼部侍郎,迁尚 书宣政殿学士。上方欲倚用,乃书其笏曰:“刘景可为 宰相。”
钱希白《小说》:“宋丘峦为两浙进表,开宝末年,广州牙 纲到吏,私藏一牙。峦易得之,命工解笏,得五面,其中 三面甚大。工曰:‘此笏红文光莹,颇殊常等。有一聂长 史者,年过八十,独善相笏,召使相之。既至,命水洗手, 取其大者,向日视之曰:‘此王侯笏也。然生人不当秉’。 又举次者曰:‘宰相笏也’。又取第三者熟视之,曰:‘卿监 笏也,亦可为节度使而非真’’。”其后不数日,忠懿王急 须一大笏,峦乃以第一面附归,盖欲致之于武肃王 祠中备供养耳。又月馀,沈相公遣堂吏欲致新笏,遂 以次者进于相第。执之十馀年,第三面峦以奉钱昭 宴,昭宴后太平兴国二年,除卫尉卿,知滑州。皆如聂 之言。嗟乎,三笏同出异用,物固不逃于数矣。何聂老 之术其妙如此邪。
《玉海》:兴国二年。
正月十日癸酉赐新及第进士诸科。
绿袍、靴、笏。三年九月二日,赐胡旦已下。自是以为定 制。
《宋史杨亿传》:“亿七岁能属文。雍熙中,年十一,太宗闻 其名,诏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就试词艺,送阙下,得对试诗赋五篇,太宗深加赏异,命内侍都知王仁睿送 至中书,又赋诗一章。宰相惊其俊异,削章为贺,即授 秘书省正字,特赐袍笏。”
亿弟伟,字子奇,清慎无治剧才,常秉小笏以朝知制 诰缺中书,以伟名进,仁宗曰:“此非秉小笏者耶?”遂命 知制诰。
《任中正传》:“中正躯干颀长,帝择大笏,命内臣取绯衣 之长者赐之。”
《雷德骧传》:“德骧迁户部侍郎,会赵普再入相,宣制之 日,德骧方正班,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田里。太宗召 见,安谕之,赐白金三十两,罢知考课,止以本官奉朝 请。”
《谈苑》:“仁宗祫享之际,雪寒特甚,上秉圭露腕侍祠,诸 臣襄手执笏,见上恭虔,皆恐惕揎袖。”
《宋史晏殊传》:“殊拜枢密副使,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 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 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唐介传》:介子义问,从曾孝宽使河东还,奏事,记利害 纲目于笏。帝取而熟视之,历举以问,应析如流。帝喜 曰:“欲见卿,非今日也。”擢湖南转运判官。
《杨偕传》:“偕进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有中官预军事,素 横,前帅优遇之。偕至,一绳以法,命率所部兵从副总 管赴河外。中人不服,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 乎’?监军怖汗,不觉堕笏。”
《家世旧闻》太傅轸性质直,虽在上前不少改。昔为馆 职时,尝因奏事极言治乱,举笏指御榻地曰:“天下奸 雄,睥睨此座者多矣,陛下须好作,乃可长保。”明日,仁 祖以其语告大臣曰:“陆轸淳直如此。”
《玉海》:“知沧州杨偕召还,令间日入对。凡对必条数十 事,皆默记于笏,上,令横笏以奏之。”
《宋史余靖传》:“靖使契丹,辞日,以所奏事书笏,各举一 字为目,凡数十事。帝顾见之,命悉条奏,日几昃乃罢。” 《剧谈录》:开成中,有龙复本者,无目,善言休咎。凡有象 简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禄年寿。宋祁补阙有盛名, 屈指期于贵达。时永乐萧相亦居谏署,同日诣之,授 以所持竹笏复本,执萧相笏,良久置于案上,曰“宰相 笏。”次至宋补阙笏,曰:“长官笏。”宋闻之不乐,相国曰:“无 凭之言,安足介意。”经月馀,同列于中书候见宰相。时 李朱崖方秉钧轴,威震朝野。未见间,伫立闲谈,互有 谐谑。顷之,宰相遽出,宋以手板障面,笑犹未已。朱崖 回顾左右曰:“宋补阙笑某何事?”闻之者莫不寒心股 栗。未旬日,出为河清县令,岁馀遂终所任。其后萧相 扬历清途,乃居廊庙,俱如复本之言。
《春渚纪闻》:元符已来,殿庭朝会及常起居,看班舍人 必秉笏巡视班列,惧有不尽恭者,连声云“端笏立。” 《宋史·何灌传》:灌徙熙河都监,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 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 “敌在吾目中矣。”
《李纲传》:“‘纲至徽宗行宫,奏言:皇帝仁孝,惟恐有一不 当太上皇意者。陛下回銮,宜有以大慰安皇帝之心, 勿问细故可也’。徽宗感悟,出玉带金鱼象简赐纲曰: ‘行宫人得卿来皆喜,以此示朕意,卿可便服之’。” 《钱希白小说》:沈良除大理寺丞,通判吉州,借绯,遂至 铺家买一笏。次有一道士行乞至铺,见沈持笏,乃曰: “贫道善相笏。”见沈笏曰:“此只是借绯笏耳,官人争得 似赐绯赐紫笏。”遂自出一面授沈曰:“此笏借绯,兼是 吉州通判执得。”沈大惊,延于净室,祈以去向之事。道 士笑曰:“但且赴任,如获罢后,贫道方为官人,别选一 面朝官笏。”曰“何时?”曰明年六月乃去不见。明年六月, 良果卒于吉州。章服品第,只此可以知其前定矣。 《玉海》:绍兴二年十一月,赐韩世忠带笏狨坐。
绍兴六年四月,江西制置大使李纲献太上皇帝所 赐玉带、金鱼、象简,诏还以赐纲。
《宋史章谊传》:“绍兴六年,移守平江,时将临幸,供亿繁 伙,谊处之皆当于理。召对,赐带笏,帝曰:‘此不足以偿 卿之劳,其勿谢’。”
《闻见近录》:马枢密知节,劲直自任,持大笏入朝,上颇 怪之。马曰:“臣见本院长官多欺陛下,臣不怕惊动官 家,恼乱宰相,则打煞此厮儿久矣。”上慰劳之。
孔中丞道辅为州掾,太守到官三日,谒庙。庙有蛇,以 为神。每祝之,则蛇自神像鼻中直出饮酒。孔方读祝, 蛇出饮,孔厉声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蛇何为 哉?”以笏击蛇死,遂挥像,坏其庙而去。
《齐东野语》:“汪伯彦初拜相于维扬,正谢上殿而笏坠 中断,上以他笏赐之,非吉征也。未几,有南渡之扰,金 渊叔参预日。一日奏事下殿,与台臣刘应弼邂逅,忽 所持笏铿然有声,视之有纹如线,上下如一,若坠于 地者,殊不可测。甫退朝,则刘弹章已出。盖降陛相遇 之际,正白简初上之时也。可谓异矣。时淳祐甲辰岁 也。”
《绍熙行礼记》:寿皇崩于重华殿,丞相留正、枢密赵汝愚、参政陈骙、同知余端礼请上过宫,俟至晚,又不果出。先是孝宗未服药,黄裳等尝请过宫,以笏拦光宗 云:“寿皇已服药矣,便请陛下升辇。”已而无他。至是亦 以为妄,不复信。
《白獭髓》:高文虎知贡举日,以“天子大采朝日”为赋题 试贡士,而举人困厄于此,学舍皆叹怨。后文虎因作 《西湖放生池碑》,误引故事,及上殿堕笏失仪,两学斋 舍裒金作彩帐,赠教禽兽。伎人赵十一郎寓意以讥 之,其中有云:“鼠猴搢笏而不失其仪,士有所愧;禽鸟 认书而咸知所出,人反不如。”
嘉定间,金人入寇,廷臣有以“和、战、守三策”为言者,时 胡矩侍郎专主和议,四明袁燮侍郎与胡公廷争,专 主战守议,仍以笏击胡公额,遂下侍从台谏集议,袁 君以此辞归太学。
《齐东野语》:王村芮祭酒煜,初任仁和尉,长河堰有龙 王庙,每祭则有小蛇出,或止香炉,或饮于杯,往来者 谨事之,堰岁数坏。人以为龙所为,芮疲于修筑之役。 一日,焚香设奠,蛇复出炉上,芮端笏数之曰:“有功于 民者,乃得祀龙。庙食于此,未尝有功,而岁数坏堰,劳 民之力,为罪多矣。无功有罪于国,法当杀。”即举笏击 之,应手碎。是夕,宿于近地,疾风甚雨,大木尽拔,土人 大恐,而芮处之自若,后卒为名臣。
《上寿拜舞记》:紫宸殿上寿,三十三拜,三舞蹈。初面西 立,阁门进班,齐牌。上升座,鸣鞭,禁卫起居,移班北面 躬身。听赞两拜起直身,搢笏,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 出笏,就一拜,又两拜躬身。俟班首奏圣躬万福。上公 升殿注酒,诣御座前躬进。上饮毕,舍人赞“各赐酒。”酒 行,先上公,次百官,搢笏执盏立席后,饮讫,听赞拜,两 拜复坐,食至,搢笏,执碟出笏,再进酒,如上礼三行。 《宋史江万里传》: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迁参知 政事。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 入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为师,宰 相至涕泣拜留之。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 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似道不知所为,下 殿举笏谢万里曰:“微公,似道几为千古罪人。”然以此 益忌之。
《叶梦鼎传》:“咸淳三年,拜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四年, 策杨妃宰相无拜礼。吏赞拜,梦鼎以笏挥之,趋出。明 日,乞还田里,诏勉留之。”
笏部杂录
《礼记·少仪》:“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
《左传桓二年》,臧哀伯曰:“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𬘘纮 𫄧,昭其度也。”〈注〉珽,《玉笏》也。
《大戴礼》:“虞戴德,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正民 德也。敛此三者而一举之,戴天履地,以顺民事。” 郑注:“笏制,天子抒上,终葵首,诸侯不终葵首,大夫士 又抒其下,首广二寸半。抒犹杀也。终葵首者,于杼上 又广其首,方如椎头也。”
《岭表录异记》:“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 堪为笏。”
《玉海》:仲长子曰:“笏以书君,教令记善。”
《刺过》今之手板。
以象焉,
胡氏曰:古者君臣所执,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皆以为 贽而已。笏则搢之用以记事,不执之以为仪也。宇文 周乃不修贽而执笏,于是摄齐鞠躬之礼废。
《周礼疏》:“汉有搢绅之士”,谓搢笏于绅,在君前以笏记 事,后代用簿。簿,今手板。
笏,可以簿疏物也。徐广《车服仪制》曰:“古者贵贱皆执 笏,即今手板也。”然则笏与簿,手板之异名耳。《蜀志》称 “秦宓见太守,以簿击颊。”则汉魏以来皆执手板,若今 吏之持簿。
《学斋呫哔》《礼记·玉藻》云:“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 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注:“球,美玉也;文,饰也。” 大夫、士饰竹以为笏,不敢用纯物也。须音班,谓以鱼 颁文饰竹之边也。而后之俗儒,承讹袭误,至冯鉴事 始,乃谓球玉为珠玉,不知珠岂可以为笏耶?又谓大 夫用鱼须,文士以竹,既误以须为“须”,于“文”字下又去 “竹”字,殊失本义。而李贺诗云:“往还谁是龙头人,公王 遣秉鱼须笏。”以“须”对“头”,失之甚矣。又汉制,列侯夫人 以鱼须为�《长一尺为簪珥》,则直以“鱼须”为象耳,尤 可笑也。
云梦。《药溪谈》:唐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张 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今公卿多 肩舆,四品以下始乘马,惟南京与外方面官迎诏送 表时,皆就服乘马导引,有搢笏于带者,有手自持者有人为持者,要之皆以意自便,无所谓故事。”夫九龄 使人持笏有囊,而世因置笏囊,乃知古人举动不苟 如此。今人借使能置,人亦无肯效者。
笏部外编
《洞冥记》五:“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 时事,了然如目前。岐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 足,周公以玉笏与之,岐尝宝执,每以衣袂拂拭,厚七 分,今锐断𢘆,切桂叶食之。闻帝好仙,披草盖而来谒 帝焉。”
《南史豫章王嶷传》:嶷薨后,见形于第后园,乘腰舆指 麾处分,呼直兵。直兵无手板,左右授一玉手板与之, 谓曰:“橘树一株死,可觅补之。”因出后园,阁直兵倒地, 仍失手板。
《见闻录》:郭翀,壶关人。博学能文,少负大志,以状元自 期。尝与其友贾、李素约,诣北极庙夜取神笏,先得 者及第。贾、李皆先往取之,笏岿然不动。翀至取笏,神 立授之。既而还笏,神复起。及见庙祝云:“夜闻神语,有 郭状元借笏与之,但不得上第。”洪武四年,廷试,翀果 传胪第一,吴伯宗第二。伯宗,金陵人,先知名,太祖命 填为状元,以翀为第二,果如神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