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一百六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一卷目录

     选举总部汇考一

      有虞氏帝舜一则

      周总一则

      汉高帝一则 文帝二则 景帝一则 武帝元狩一则 元封一则 昭帝始元一则

      宣帝元康二则 元帝建昭一则 成帝鸿嘉一则 永始一则

      后汉和帝永元一则 安帝永初一则 顺帝阳嘉一则 质帝本初一则 灵帝熹平

      一则 献帝建安一则

      魏文帝黄初二则

      晋成帝咸和二则 简文帝咸安一则

      宋武帝大明一则 废帝永光一则 明帝泰豫一则

      梁武帝天监三则 太清一则

      陈总一则

      北魏太宗永兴一则 世宗正始一则 文帝大统一则

      北齐总一则

      隋高祖开皇二则 仁寿一则

      唐总一则 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四则 高宗仪凤二则 中宗景龙一则 睿宗

      景云一则 元宗开元三则 肃宗宝应一则 代宗大历一则 文宗太和一则 僖宗光

      启一则

      后梁太祖开平三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后汉隐帝乾祐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辽总一则

      宋总一则

      金总一则

      元总一则 世祖至元三则 成宗大德一则 泰定帝泰定一则

      明太祖洪武七则 世宗嘉靖一则

    选举典第一卷

    选举总部汇考一

    有虞氏

    帝舜始辟门求贤

    按《书经虞书舜典》:“询于四岳辟四门。”

    《正义》曰:尧舜之圣,求贤久矣。今更言“开门”,是开其未开者。谓多设取士之科,以此广致众贤也。蔡传舜既告庙即位,乃谋“治于四岳之官,开四方之门,以来天下之贤俊。”

    周制,诸侯岁贡士而进贤使能,总之于天官冢宰。 按《礼记射义》:“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 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 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 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 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则削地。”

    陈注郑氏曰:“三岁而贡士。旧说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疏曰:“《书传》云:‘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一不适谓之过,再不适谓之傲,三不适谓之诬’。”

    按《周礼天官》:“冢宰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三曰进贤。”

    《贤》,有善行也。订义王昭禹曰:“以德则可久,以业则可大,礼义由之以出,政事由之以立,朝廷待之以尊,民心之所愿兴,宜使之在位,故进之。驭以进贤,则民知德之不可不务,故《大司徒》以贤制爵,则民谨德。” 贾氏曰:“有贤在下,君当招之,民当举之。

    四曰使能。”

    能多才艺者。订义愚按:人各有能,用之然后见。如伯夷能典礼,使作秩宗,足以究其典礼之能;后夔能典乐,使教胄子,足以究其典乐之能。君知量能以任使,人之有能者,孰不欲自效以见其能。

    高帝十一年诏举贤才

    按《汉书高祖本纪》:十一年二月诏曰:“盖闻王者莫高 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 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 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 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 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 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 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 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文帝二年以日食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按《史记文帝本纪》:二年冬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 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 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菑,以诫不治。 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菑孰大焉!朕获保 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 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 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 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白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 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 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 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馀皆以给置传。 文帝十五年,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晁错传》:诏有司举贤良 文学士,错在选中,上亲策诏之曰:“惟十有五年九月 壬子,皇帝曰:‘昔者大禹勤求贤士,施及方外四极之 内,舟车所至,人迹所及,靡不闻命,以辅其不逮。近者 献其明,远者通厥聪,比善戮力,以翼天子’。”是以大禹 能亡失德,夏以长楙。高皇帝亲除大害,去乱从,并建 豪英,以为官师,为谏争,辅天子之阙而翼戴汉宗也。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方内以安,泽及四夷。今朕获执 天下之正,以承宗庙之祀,朕既不德,又不敏,明弗能 烛而智不能治,此大夫之所著闻也。故诏有司,诸侯 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各帅其志,以选贤良,明于国 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各有 人数,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朕甚 嘉之,故登大夫于朝,亲谕朕志。大夫其上三道之要, 及“永惟朕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四 者之阙,悉陈其志,毋有所隐。上以荐先帝之宗庙,下 以兴愚民之休利,著之于篇,朕亲览焉。观大夫所以 佐朕至与不至,《书》之“周之密之,重之闭之,兴自朕躬。” 大夫其正论毋枉。执事乌呼戒之:二三大夫其帅志 毋怠。

    景帝后二年诏令廉士入官者减算

    按《汉书景帝本纪》,后二年夏五月诏曰:“人不患其不 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 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 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 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 利。”

    武帝元狩六年诏举独行之士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狩六年“六月,诏遣博士循行天 下,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

    元封五年诏察举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封五年“夏四月诏曰,盖有非常 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 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 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 使绝国者。”

    昭帝始元元年闰月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节行郡国举贤良问民所疾苦冤失职者

    按:《汉书昭帝本纪》云云。

    宣帝元康元年诏举修身通学明先王之术者

    按《汉书宣帝本纪》:“元康元年秋八月诏曰:‘朕不明六 艺,郁于大道,是以阴阳风雨未时。其博举吏民,厥身 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 二千石各一人’。”

    元康四年,诏“举茂材异伦之士。”

    按《汉书宣帝本纪》:“四年正月,遣大中大夫强等十二 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举茂 材异伦之士。”

    元帝建昭四年诏举茂材特立之士

    按《汉书元帝本纪》:建昭四年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 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间者阴阳不调,五行失 序,百姓饥馑,惟烝庶之失业,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 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乏困失职 之人,举茂材特立之士,相将九卿,其帅意毋怠,使朕 获观教化之流焉。”

    成帝鸿嘉二年诏举敦厚有行义能直言者

    按《汉书成帝本纪》,“鸿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饮酒礼, 有雉蜚集于庭,历阶升堂而雊,后集诸府,又集承明 殿。诏曰:‘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故官无废事, 下无逸民,教化流行,风雨和时,百谷用成,众庶乐业, 咸以康宁。朕承鸿业,十有馀年,数遭水旱疾疫之灾, 黎民娄困于饥寒,而望礼义之兴,岂不难哉!朕既无’” 以率道,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乃招贤选士之路郁 滞而不通,欤?将举者未得其人也?其举敦厚有行义、 能直言者,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

    永始三年诏举惇朴逊让有义行者

    按《汉书成帝本纪》,永始三年正月己卯晦,日有蚀之
    考证
    诏曰:“天灾仍重,朕甚惧焉,惟民之失职,临遣太中大

    夫嘉等循行天下,存问耆老,民所疾苦。其与部刺史 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后汉

    和帝永元五年诏申饬二千石选举及令司隶刺史纠察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五年春三月戊子,诏曰:‘选 举良才,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由乡曲。而郡国举吏, 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 又德行尤异,不须经职者,别署状上。而宣布以来,出 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隶刺史,讫无 纠察。今新蒙赦令,且复申敕,后有犯者,显明其罚’。”在 位不以选举为忧,督察不以发觉为负。负亦忧也非独州 郡也,是以庶官多非其人,下民被奸邪之伤,由法不 行故也。

    安帝永初二年诏举有道术明灾异阴阳之数者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二年“秋七月戊辰,诏曰:‘昔 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玑玉衡,以齐七政。朕以 不德,遵奉大业,而阴阳差越,变异并见,万民饥流,羌 貊叛戾。夙夜克己忧心,京京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 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而 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其百僚及郡国吏人, 有道术,明习灾异阴阳之度,璇玑之数者,各使指变 以闻。二千石长吏明以诏书,博衍幽隐,朕将亲览,待 以不次,冀获嘉谋,以承天诫’。”九月庚子,诏“王主官属 墨绶下至郎、谒者,其经明任博士,居乡里有廉清孝 顺之称,才任理人者,国相岁移名与计偕上尚书公 府通调,令得外补。”

    顺帝阳嘉元年以星变诏核实选举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阳嘉元年闰十二月戊子,客星 出天苑。辛卯,诏曰: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 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 天心未得,人情多怨。《书》歌股肱,《诗》刺三事,令刺史二 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其简序先后,情核高下,岁月之 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

    质帝本初元年桓帝即位申严选举之法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本初元年闰六月庚寅,即皇帝 位。秋七月丙戌,诏曰: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 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诏书连下,分明恳恻,而所 在玩习,遂至怠慢,选举乖错,害及元元。顷虽颇绳正, 犹未惩改。方今百姓疲悴,困于征发,庶望群吏,惠我 劳民,蠲涤贪秽,以祈休祥。其令秩满百石,十岁以上”, 有殊才异行,迺得参选。臧吏子孙不得察举。杜绝邪 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各明守所司, 将观厥后。

    灵帝熹平六年蔡邕陈选举之弊不报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蔡邕传》:“初,帝好学,引 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多引无行趣 埶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熹平六年,邕上封事,其五 事曰: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孝武之世,郡举 孝廉,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 汉之得人,数路而已。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 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馀日,观 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 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 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 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 擢,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复 使理人及仕州郡。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 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 若乃小能小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 故当志其大者。

    献帝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举贤才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 按《三国魏志武帝本纪》: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 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 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 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 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 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 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文帝黄初三年诏取士勿限年

    按:《三国志文帝本纪》:黄初三年“春正月,诏曰:‘今之计 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 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 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 实者’。”

    黄初四年,诏博举天下俊德茂才独行君子。 按《三国志文帝本纪》,黄初四年夏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诏曰:“此诗人所谓污泽也。《曹诗》刺恭公远君 子而近小人,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否则斯 鸟何为而至?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独行君子,以答 曹人之刺。”

    成帝咸和六年三月癸未诏举贤良直言之士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咸和七年。冬十一月壬子,“诏举贤良。”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简文帝咸安二年诏所司举隐逸之贤

    按《晋书简文帝本纪》:“咸安二年三月丁酉,诏曰:‘朕居 阿衡,三世不能济彼时雍,乃至海西失德,殆倾皇祚。 赖祖宗灵祇之德,皇太后淑体应期,藩辅忠贤,百官 戮力,用能荡氛雾于昊苍,耀晨辉于宇宙。遂以眇身 托于王公之上,思赖群贤,以弼其阙。夫敦本息末,抑 绝华竞,使清浊异流,能否殊贯,官无秕政,士无谤讟, 不有惩劝,则德礼焉施’。”且强寇未殄,劳役未息,自非 军国戎祀之要,其华饰烦费之用皆省之。夫肥遁穷 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元霄,潜默幽岫,贪屈 高尚之道,以隆协赞之美,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丘壑, 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耶?古人不借贤于曩代, 朕所以虚想于今日。内外百官,各勤所司,使善无不 达,恶无不闻,令诗人无《素餐》之刺,而吾获虚心之求 焉。

    武帝大明六年诏举贤才

    按《宋书武帝本纪》,“大明六年正月,下四方旌赏茂异。 其有怀贞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 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废帝永光元年诏举贤才

    按《宋书废帝本纪》,“永光元年八月乙亥,诏曰:昔凝神 伫逸,磻溪赞道,湛虑思才,傅岩毗化。朕位御三极,风 澄万宇,思所以仰宣遗烈,俯弘景祚。每结梦庖鼎,瞻 言板筑,有劬日昃,无忘昧旦。可甄访郡国,招聘闾部。 其有孝性忠节,幽居遁栖,信诚义行,廉正表俗,文敏 博识,干事治民,务加旌举,随才引擢。庶官克顺,彝伦 咸叙。主者精加详括,称朕意焉。”

    明帝泰豫元年后废帝即位诏访贤良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泰豫元年四月庚子,即皇帝位。 六月诏曰:“夫寝梦期贤,往诰垂美;物色求良,前书称 盛。朕以冲昧,嗣膺宝业,思仰述圣猷,勉弘政道,兴言 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采。其有孝友闻 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 扶益淳化者,凡厥一善,咸无遗逸。”

    武帝天监四年诏立限年解褐之制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四年“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今 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勿限年次’。”

    按,《文献通考》:“梁初无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 天监八年,诏通一经者皆量加叙录。”

    按《梁书武帝本纪》,“八年五月壬午,诏曰:‘学以从政,殷 勤往哲,禄在其中,抑亦前事。朕思阐治纲,每敦儒术, 轼闾辟馆,造次以之。故负袠成风,甲科间出,方当置 诸周行,饰以青紫。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 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 才试吏,勿有遗隔’。”

    天监十四年,亲祀南郊,诏举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者。 按《梁书武帝本纪》,十四年春正月辛亥,舆驾亲祀南 郊。诏曰:“朕恭祗明祀,昭事上灵,临行宫而登泰坛,服 裘冕而奉苍璧。柴望既升,诚敬克展。思所以对越干 元,弘宣德教。而缺于治道,政法多昧。实伫群才,用康 庶绩。可班下远近,博采英异。”若有确然乡党独行州 闾,肥遁丘园,不求闻达,藏器待时,未加收采。或贤良 方正,孝悌力田,并即腾奏,具以名上。当擢彼周行,试 以邦邑。庶百司咸事,兆民无隐。

    太清二年夏四月诏举清人任治民者五月诏求贤才

    按《梁书武帝本纪》:太清二年夏四月丙子,诏在朝及 州郡各举清人任治民者,皆以礼送京师。五月癸丑, 诏曰:“为国在于多士,宁下寄于得人。朕暗于行事,尤 阙治道,孤立在上,如临深谷。凡尔在朝,咸思匡救,献 替可否,用相启沃,班下方岳,傍求俊乂,穷其屠钓,书 其岩穴,以时奏闻。”

    陈承梁《选举限年之制》:

    按《文献通考》:“陈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惟经 学生策试得第,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常为挽郎, 得未壮而仕。”

    北魏

    ====太宗永兴五年诏遣使求贤====按《魏书太宗本纪》:“永兴五年春二月,诏分遣使者巡 求俊逸,其豪门强族为州闾所推者,及有文武才干, 临疑能决,或有先贤世胄,德行清美,学优义博,可为 人师者,各令诣京师,当随才叙用,以赞庶政。”

    世宗正始二年诏议贡士之方

    按《魏书世宗本纪》:正始二年夏四月乙丑,诏曰:“任贤 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而中正所铨,但 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遂使英德罕升,司务多 滞,不精厥选,将何考陟?八座可审议往代,贡士之方, 擢贤之体,必令才学并申,资望兼致。”

    文帝大统十一年宇文泰下令求贤

    按《魏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周书文帝本纪》,大统十 年夏五月,太祖入朝。十一年春三月令曰:“古之帝王 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非欲富贵其身而尊荣 之。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 助己为治。若其知贤也,则以礼命之。”其人闻命之日, 则惨然曰:“凡受人之事,任人之劳,何舍己而从人。”又 自勉曰:“天生俊士,所以利时。彼人主者,欲与我为治, 安可苟辞?”于是降心而受命。及居官也,则昼不甘食, 夜不甘寝,思所以上匡人主,下安百姓,不遑恤其私 而忧其家,故妻子或有饥寒之弊而不顾也。于是人 主赐之以俸禄,尊之以轩冕,而不以为惠也;贤臣受 之,亦不以为德也。位不虚加,禄不妄赐。为人君者诚 能以此道授官,为人臣者诚能以此情受位,则天下 之大,可不言而治矣。昔尧舜之为君,稷契之为臣,用 此道也。及后世衰微,此道遂废,乃以官职为私恩,爵 禄为荣惠。人君之命官也,亲则授之,爱则任之。人臣 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润屋者,则迂道而求之;损身 而利物者,则巧言而辞之。于是至公之道没,而奸诈 之萌生。天下不治,正为此矣。今圣主中兴,思去浇伪。 诸在朝之士,当念职事之艰难,负阙之招累,夙夜兢 兢,如临深履薄。才堪者,则审己而当之,不堪者,则收 短而避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虚受,则淳素之风, 庶几可反。

    北齐

    北齐沿魏制,置中正选举,诸郡又置学校课试秀孝 俱得仕进。

    按《北齐书儒林传》:“齐氏司存,或失其守,师保凝丞皆 赏勋旧。国学博士,徒有虚名,唯国子一学生徒数十 人耳。欲求官正国治,其可得乎?胄子以通经仕者,唯 博陵崔子发、广平宋游卿而已,自外莫见其人。”朝 章宽简,政网疏阔,游手浮惰,十室而九。故横经受业 之侣,遍于乡邑;负笈从官之徒,不远千里。伏膺无怠, 善诱不倦。入闾里之内,乞食为资;憩桑梓之阴,动逾 千数。燕赵之俗,此众尤甚。《齐制》,“诸郡并立学,置博士 助教授经学生俱差逼充员,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 从调。”备员既非所好,坟籍固不关怀,又多被州都官 人驱使,纵有游惰,亦不检治,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 也。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学之徒,通经 者,推择充举。《射策》十条,通八以上,听九品出身。其尤 异者,亦蒙抽擢。

    按《文献通考》:“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 中正。其课试之法: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 中策廉良。天子常服乘舆出,坐于朝堂中楹,秀孝各 以班草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 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容刀。”

    高祖开皇二年春正月甲戌诏举贤良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开皇三年遣使巡省。遇有文武才用,以礼发遣 按《隋书高祖本纪》,开皇三年十一月己酉,发使巡省 风俗。因下诏曰:“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 化,以德代刑。求草莱之善。旌闾里之行。民间情伪,咸 欲备闻。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 令为朕耳目。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遣。 朕将铨擢,其有志节高妙,越等超伦,亦仰使人就加 旌异,令一行一善,奖劝于人。远近官司,遐迩风俗,巨 细必纪,还日奏闻。庶使不出户庭,坐知万里。”

    仁寿三年诏州县搜扬贤哲征召将送以礼

    按《隋书高祖本纪》,“仁寿三年秋七月丁卯,诏曰:日往 月来,唯天所以运序;山镇川流,唯地所以宣气。运序 则寒暑无差,宣气则云雨有作,故能成天地之大德, 育万物而为功。况一人君于四海,睹物欲运,独见致 治,不藉群才,未之有也。是以唐尧钦明,命羲和以居 岳;虞舜睿德,升元凯而作相;伊尹鼎俎之媵,为殷之” 阿衡;吕望渔钓之夫,为周之尚父。此则鸣鹤在阴,其 子必和,风云之从龙虎,贤哲之应圣明,君德不回,臣 道以正,故能通天地之和,顺阴阳之序,岂不由元首 而有股肱乎!自王道衰,人风薄,居上莫能公道以御 物,为下必踵私法以希时。上下相蒙,君臣义失,义失 则政乖,政乖则人困。盖同德之风难“嗣,离德之轨易追,则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则众口铄金,戮辱之祸不 测。”是以行歌避代,辞位灌园,卷而可怀,黜而无愠,放 逐江湖之上,沈赴河海之流,所以自洁而不悔者也。 至于闾阎秀异之士,乡曲博雅之儒,言足以佐时,行 足以励俗,遗弃于草野,堙灭而无闻,岂胜道哉?所以 览古而叹息者也。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乂 安,四夷宾服,岂是人功,实乃天意。朕惟夙夜祇惧,将 所以上嗣明灵,是以小心励己,日慎一日。以黎元在 念,忧兆庶未康,以庶政为怀,虑一物失所。虽求傅岩, 莫见幽人,徒想崆峒,未闻至道。唯恐《商歌》于长夜,抱 关于夷门,远迹犬羊之间,屈身僮仆之伍。其令州县, 搜扬贤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 礼乐之源。不限多少,不得不举。限以三旬,咸令进路。” 征召将送,必须以礼。

    唐选举之途至广,“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之外,又 有亲、勋、翊卫、斋郎、品子之属。”

    按《唐书选举志》:“唐取人之路盖多矣。方其盛时,著于 令者,纳课品子万人,诸馆及州县学六万三千七十 人,太史历生三十六人,天文生百五十人,太医药童 针咒诸生二百一十一人,太卜卜筮三十人,千牛备 身八十人,备身左右二百五十六人,进马十六人,斋 郎八百六十二人,诸卫三卫监门直长三万九千四” 百六十二人,诸屯主、副千九百八人,诸折冲府录事、 府史一千七百八十二人,校尉三千五百六十四人, 执仗、执乘每府三十二人,亲事、帐内万人,集贤院御 书手百人,史馆典书、楷书四十一人,尚药童三十人, 诸台、省、寺、监、军、卫、坊、府之胥史六千馀人。凡此者,皆 入官之门户。而诸司主禄已成官及州县佐史未叙 者,不在焉。

    按《旧唐书职官志》,有“唐以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 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以流外入流。”若以门资 入仕,则先授亲、勋、翊卫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又有 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亦有番第,许 同拣选。天宝三载,又置崇元学,习道德等经,同明经 例。自馀或临时听敕,不可尽载。

    高祖武德五年诏内外各举贤才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五年诏: “择善任能,救民之要术;推贤进士,奉上之良规。”自古 哲王,弘风阐教,设官分职,唯才是与。然而岩穴幽居, 草莱僻陋,被褐怀珠,无因自达,实资选众之举,固藉 左右之容,义自搜扬,理宜精擢。是以贡士有适,爰致 加锡之隆;无益于时,必贻贬黜之名。末叶浇伪,名实 相“乖,取非其人,滥居班秩,流品所以未穆,庶职于是 隳废。朕膺图驭宇,宁济兆民,思得贤能,用清治本。招 选之道,宜革前弊;惩劝之方,式加常典。苟有才艺,所 贵适时,洁己登朝,无嫌自进。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 诸州总管刺史举一人,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 听自己具陈艺能,当加显擢,授以不次赏罚之科,并 依别格,所司颁下,详加搜引,务在奖纳,称朕意焉。”

    太宗贞观三年诏举人毋限品格及避亲故仇嫌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三年四 月诏曰:“白屋之内,闾阎之人,但有文武材能,灼然可 取。或言忠行谨,堪理时务;或在昏乱而肆情,遇太平 而克己。”亦录名状,官人同申。是年帝谓宰臣曰:“朕今 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 者多称彼皆宰相亲故。但公等至公行事,无避此言, 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后代 称者,以其举得贤故也。卿等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 弟,及有仇嫌,必不得不举。

    贞观十一年“诏河北淮南搜扬贤俊。”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一年四月 诏曰:“朕以寡薄,嗣守鸿基,实资多士,共康庶政。虚己 侧席,为日已久,投竿舍筑,罕值其人。自亲巡东夏,观 省风俗,兴言至治,夕惕兢怀。然则齐、赵、魏、鲁,礼义自 出;江、淮、吴、会,英髦斯在。山川所感,古今宁殊?载伫风 猷,实劳梦想。宜令河北、淮南诸州长官,于所部之内, 精”加访采。“其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时 师范,文词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治体,可委字民;并志 行修立,为乡里所推者,举送雒阳宫,各给传乘,优礼 发遣。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有老病不堪入朝者, 冀以名闻。庶岩穴靡遗,俊乂可致,务尽搜扬之道,称 朕意焉。”

    贞观十五年,诏诸州搜扬所部贤才,来年总集太山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五年六月 诏曰:“朕遐观前载,历选列辟,莫不贵在得人。崇兹多 士,犹股肱之佐元首,譬舟航之济巨川。若夫构大厦 者,采众材于山岳;善为国者,求异人于管库。是以陶 唐、有虞,揖让之圣帝也,非元凯不能成功;商汤、姬发, 革”命之明主也,非伊吕无以定其祸乱。况乎齐桓中

    人之材,器非浚哲;汉武嗣业之主,志在骄奢。犹赖管
    考证
    仲、隰朋之相,平津、博陆之辅,既为五霸之长,亦称万

    代之宗。是知得士则昌,失人则乱。朕凝旒夙夜,虚心 政道,虽天地效祉,宗社降灵,区宇晏如,俊乂咸事。尚 恐山林薮泽,藏荆隋之宝;卜祝屠钓,韬萧张之奇。是 以躬抚黎庶,亲观风俗,临河渭而伫英杰,眺箕颍而 怀隐沦。亟移日月,空劳梦寝,而骊龙莫兆,商歌寂寥。 岂混迹驽骀,未逢良乐之顾;将毓德岩穴,方追禽尚 之游,望云长想,增其叹息。可令天下诸州,搜扬所部。 士庶之内,或识达公方,学综今古,廉洁正直,可以经 国佐时;或孝悌惇笃,节“义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风 厉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异,才足著述: 并宜荐举,具以名闻。限来年二月,总集太山,庶独往 之夫不遗于版筑,藏器之士可升于廊庙。务得奇伟, 称朕意焉。”是年,帝谓宰臣曰:“致太平之运者,唯在得 贤才。卿等既不能知,朕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 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徵曰:“知人者智,自 知者明。知人者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矜能伐 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行也。”乃止。

    贞观二十年,手诏天下。“明扬侧陋。不限吏人,并宜礼 遣表闻。”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年六月 手诏曰:“高明之天,资星辰以丽象;博厚之地,藉川岳 以成形。况于帝王,体元立极,临驭万物,字养生灵者 乎?所以致治之君,远谗佞,近忠良,屈己以申人,故能 成其化;为乱之主,亲不肖,疏贤臣,虐下以恣情,用能 成其乱。明君遵彼以兴国,暗主行此以亡身。是以驭 朽”临冰,铭心自戒,宵兴旰食,侧席思贤。庶欲博访丘 园,搜采英俊,弼我王道,臻于大化焉。可令天下诸州, 明扬侧陋。所部之内,不限吏人。其有服道栖仁,澄心 砺操,出片言而标物范,备百行以综人师,质高视于 琳琅,人不间于曾闵,洁志丘园,扬名里闬。或甄明政 术,晓达公方,禀木铎于孔门,受金科于郑伯。奇谋间 发,明略可以佐时;识鉴清通,奇才堪于干国。或含章 杰出,命世挺生,丽藻遒文,驰楚泽而方驾;钩深睹奥, 振梁苑以先鸣。业擅专门,词高载笔。或辨雕春囿,谈 莹秋天,发研机于一言,起飞电于三寸。蓄斯奔箭,未 遂扬庭。并宜推择,咸周举“荐,以礼将送,具状表闻。限 以今冬,并与考使同赴。”庶使文林之举,咸矫翼于岩 廊;尺木之阶,方振鳞于游雾。翘心俊乂,称朕意焉。

    高宗仪凤元年诏巡抚大使采访贤才各以名闻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仪凤元年十 二月诏曰:“山东江左,人物甚众,虽每充宾荐,而未尽 英髦。或孝悌通神,遐迩推敬;或德行光裕,邦邑崇仰; 或学统九流,垂帷睹奥;或文高六艺,下笔成章;或备 晓八音,洞谈七曜;或射能穿札,力可翘关;或丘园秀 异,志存栖隐;或将帅子孙,素称勇烈。委巡抚大使咸 加”采访,伫申褒奖。亦有婆娑乡曲,负材傲俗,为讥议 所斥,陷于跅弛之流者,亦宜推择,各以名闻。

    仪凤三年,诏“搜访文武贤能,具录进封。”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仪凤三年十 二月诏:“或才蕴廊庙,器均瑚琏,体王佐之嘉猷,资公 辅之宏量。或奇谋异算,决胜千里;或投石拔距,勇冠 三军;或謇谔忠亮,志存规弼;或绳违纠恶,不避权豪; 或威惠仁明,堪居牧守之重;或公正廉直,足膺令长 之任。咸宜搜访,具录封进。”

    中宗景龙元年二月令举天下鸿儒硕学之士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睿宗景云元年制博采众才

    按《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景云元年十 二月制曰:“才生于代,必以经邦,官得其人,故能理物。 朕恭膺大宝,慎择庶僚,延伫群英,无忘终食,思欲萧 艾咸采,葑菲不遗。而商山幽旷,渭滨寂寞。夫以贵耳 贱目,殊通方之论;舍近谋远,非应务之术。今四方选 举,群才辐凑,操斧伐柯,求之不远。其有能明三经通 大义者;能综一史,知本末者;通三教宗旨,究精微者; 善六书文字,辨声象者;度雅曲和六律五音者;习韬 略,学孙吴;识天时人事者;畅于词气,听于受领,善敷 奏吐纳者:咸令所司博采明试,朕亲览焉。”

    元宗开元十五年制文武高才许其自举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五年 二月,制曰:“草泽中有文武高才者,听诣阙自举。” 开元二十年制,巡行所至,有贤才未达者以闻。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年十月, 驾发东都,北巡狩,会公卿及长吏,巡行所至,令有贤 才未闻达者以闻。

    开元二十四年诏:“每岁诸色举人及斋郎等试,委礼 部侍郎。”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四年三 月诏曰:“每岁举人,求士之本,专典其事,宁不重欤。顷 年以来,惟考功郎所职,位轻务重,名实不伦,欲尽委 长官,又铨选猥积。且六官之列,体骨是同,况宗伯掌礼,宜主宾荐。自今已后,每岁诸色举人及斋郎等简 试,并于礼部集。既众务烦杂,仍委侍郎专知。”

    肃宗宝应二年代宗即位礼部侍郎杨绾奏请别立选举条制廷议以明岁依新格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宝应二年六 月,礼部侍郎杨绾上疏曰:‘国之选士,必资贤良。盖孝 友纯备,言行敦实,居尝育德,动不违仁。体忠信之资, 履谦恭之操,藏器则未尝自伐,虚心而所应必诚。夫 如是,故能率己从政,化人镇俗者也。自叔叶浇诈,兹 道浸微,争尚文词,互相矜炫。马卿浮薄,竟不周于时 用’”;赵壹虚诞,终取摈于乡闾。自时厥后,其道弥盛,不 思实行,皆徇空名,败俗伤风,备载前史。古人比文章 于郑、卫,盖有繇也。近炀帝始制进士之科,当时犹试 策而已。至高宗朝,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又奏进士 加杂文,明经加帖括。从此积弊,转而成俗。幼能就学, 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递相党与, 用致虚声。《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况复 征以孔门之道,责其君子之儒者哉!祖习既深,奔竞 为尚,矜能者曾无愧色,勇进者但欲凌人。以毁黩为 常谈,以向背为己任。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扬 己,宣腾于当代。古之贤良方正,岂有如此者乎?朝之 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垂训,欲其返敦朴,怀 礼让,守忠信,识廉隅,何可得也!譬之于水,其流已浊, 若不澄本,何当复清?方今圣德御天,再宁寰宇,四海 之内,颙颙向化者,延颈举踵,思圣朝之理也。不以此 时而理之,则太平之制又乖矣。凡国之大柄,莫先择 士,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应,殊 非经国之体也。欲望请依古制,令县令察孝廉,审知 在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 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刺史当以礼待之,试其所 通之学。其堪者送名于省。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 自陈牒。比来有到状保辨试牒等,一切并停。其所习 经,取《左传》《公羊》《穀梁》《礼记》《周礼》《仪礼》《尚书》《毛诗》《周易》, “任通一经,务取深达奥旨,旁通诸家之义。试日,差诸 司官有儒学者对问,每经问义十条,问毕对策三道。 其策皆问古今理体及当时要务,取堪行用者。其经 义并策全通为上第,望付吏部便与官。其经通八、策 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者罢归。其明经比试帖经, 殊非古义,皆诵帖括,冀图侥幸。近有道举,亦非理国 之体,望请与明经、进士并停。其国子监人亦请准此。 如有行业,不著所繇,妄相推荐,请量加贬黜。所冀数 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当识大猷,居家者必修 德业,从政者皆修廉耻。浮竞自止,敦庞自劝,教人之 本,实在兹焉。事若施行,即别立条制。”诏委左右丞相、 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同议奏闻。给事中李 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各奏, 议状与绾同。贾至议曰:“谨案: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 敬,周之政尚文,文与忠敬,皆统人之行也。且谥号述 行美于文,文兴则忠敬存焉。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 行文也;繇词以观行,则及词也。宣父称颜子不迁”怒, 不贰过,谓之好学。至乎修《春秋》,则游、夏之徒不能措 一词,不亦明乎!间者礼部取人,有乖斯义。《易》曰:“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关睢》之义曰:“先王以是经夫妇,成 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盖王政之所繇废兴也。” 故延陵听《诗》,知诸侯之存亡。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 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 病为是非,惟择浮艳,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 乎?是以上失其源,而下袭其流,波荡不知所止,先王 之道莫能行也。夫先王之道消,则小人之道长;忠信 凌颓,耻尚失所,末学驰骋,儒道不举,四者皆繇取士 之失也。夫一国之士,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赞扬其风, 卿大夫也。卿大夫何尝不出于士乎?今取士试之小 道,而不以远者大者,使干禄之徒,趋驰末术,是诱道 之差也。夫以蜗蚓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至,不 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试者皆小艺。四 民之业,士最关于风化。近代趋士,靡然向风,致使禄 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再乱而十年不复。向使礼 让之道弘,仁义之风著,则忠臣孝子,比屋可封,逆节 不得而萌也,人心不得而摇也。且夏有天下四百载, 禹之道丧而殷始兴焉;殷有天下六百祀,汤之法弃 而周始兴焉;周有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废,而秦始 并焉。观三代之选士任贤,皆取实行,故能风俗淳一, 运祚长远。秦坑儒士,二代而亡;汉兴,杂三代之政,弘 四科之举,西京始振经术之学,东都终持名节之行。 至有外戚窃位,强臣擅权,弱主外立,母后专政,而社 稷不陨,终彼四百,岂非学行扇化于乡里哉!厥后文 章道弊,尚于浮侈,取士术异,苟济一时。自魏至隋,四 百馀载,三光分景,九州阻域,窃号僭位,德义不修,是 以子孙速颠,享国咸促。“今国家革魏、晋、梁、隋之弊,承 夏、商、周、汉之业,四隩既宅,九州攸同,覆焘亭育,合德

    天地。安有舍皇王举士之道,从乱代取人之术,此公
    考证
    卿大夫之耻也。杨绾所奏,实为正论。然自中原版荡,

    衣冠迁徙,南北分裂,人多侨处。圣朝一平区宇,尚复 因循,版图则张,闾井未设,士居乡土,百无一二,因缘 官族所在,耕桑地望,系数百年之外,而身皆东西南 北之人焉。今欲依制乡举里选,犹恐取士之未尽也。 请兼广学校,以弘训诱。今两京有大学,州县有小学, 兵革一动,生徒流离,儒臣师氏,禄廪无向,贡士不称 行实,胄子何尝讲习。独礼部每岁擢甲乙之第,谓弘 奖擢,不亦谬欤?祇足长浮薄之风,启侥幸之门矣。其 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厚其禄秩,选通儒硕生,间居 其职。十道大郡量大学馆,令博士出外兼领。郡官召 置生徒,依乎故事。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 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见其利。如是则青青不复兴刺, 扰扰繇其归本矣。人伦之始,王化之先,不过是也。”李 廙等议与至协,文多不载。宰臣等奏,以举人旧业已 成,难于速改。其今岁举人,望且许应旧举,来岁即依 新格。

    代宗大历十四年沈既济上选举议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通鉴纲目。议》曰:“选举之 法三科,曰德也、才也、劳也。然安行徐言,非德也;丽藻 芳翰,非才也;累资积考,非劳也。今乃以此求天下之 士。固未尽矣。臣谓五品以上及群司长官。宜令宰臣 进叙,吏部、兵部得参议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 许州府辟用。其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察而举之。 加”以谴黜,则众才咸得,而官无不治矣。今择才于吏 部,而试职于州郡,若才职不称,责于刺史,则曰“命官 出于吏曹,不敢废也”;责于侍郎,则曰“量书判资考而 授之,不保其往也”;责于令史,则曰“按由历出入而行 之,不知其他也。”若牧守自用,则换一刺史,则革矣。况 今诸道诸使,自判官副将以下,皆使自择,纵有情故, 十犹七全,则辟吏之法已试于今,但未及于州县耳。

    文宗太和八年礼部奏减诸色进用人员八月以虫旱权停选举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太和八年正 月,礼部奏,“明经弘文崇文馆生、太庙郊神斋郎、掌坐 等共五百五十二人,今六色共请减一百三十八人。” 从之。八月诏罢诸色选举,以岁旱故也。九月敕吏部、 礼部、兵部,“今年选举,并缘秋末虫旱相因,恐致灾荒, 权令停罢。及敛藏之后,物力且任,念彼求名之人,必 怀觖望之念,宁违我令,以慰其心?宜依常例却置。应 缘所纳文状及铨试等期限,仍准今年格文,递延一 月。”

    僖宗光启元年诏于制科外访求贤才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光启元年正 月诏曰:“朕每念艰难之本,思拯济之图,治少乱多,古 犹今也。盖搜扬之未至,非爵赏之不行。况自乡里治 名,物情贾怨,朝市有争先之党,山林多独往之人,彼 岂自穷而莫返?其有文苞经纬,道贯儒元,贞遁自便, 浮名不染,岂无加等之命,以待非常之流?今委使臣 远近征访,必行备礼,以耸群芳。”且几贵研深,用惟体 要。运当无事,固垂拱而可待;时属多虞,非拔奇而不 振。或有材优将略,业洞兵钤。辨胜负于风云,计长短 于主客。妙得神传之决,耻成儿戏之名。不俟临机,方 期制变。或销声于屠钓,或屈志于风尘。勿愧自媒,当 期致用。至乃旁规国病,动适时宜。深探“货殖之源,备 得富强之术,排于浮议,郁彼良图。”又有志擅纵横,久 潜缁褐,材虽超异,见辱侪流。苟全一艺之工,不必万 夫之敌。亦有推研历象,校步星辰,言必效于机“先,术 岂疑于亿中,是资奇器,孰曰异端?亦在劝来,伫加殊 赏。”噫!功名可慕,少壮几何?在君亲则忠孝相资,念国 家则安危同切。勿甘流“落,犹徇晏安。并委使臣榜示, 访求长吏,津置发遣,同心体国,无使淹延,悬赏使能, 必期升擢。朕虽锺艰否,亦谓忧勤。高祖太宗之在天, 固当垂祐,社稷生灵之有主,夫岂乏贤,达我敷求,咨 尔将命,勿孤翘瞩,苟自因循。其间儒学优游,军谋宏 远,密陈时务,愿应制科者,已从别敕处分。跅弛遗才, 沉沦求”位,不碍文武,并须升闻。布告天下,咸使知悉。

    后梁

    太祖开平元年委宰臣搜访贤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平元 年,初受禅,求理尤切,委宰臣搜访贤良。或有在下位 抱负器业久不得伸者,特加擢用,有明政理得失之 道,规救时病者,可陈章疏,当亲鉴择利害施行,然后 赏以爵秩。有晦迹丘园,不求闻达,令彼长吏备礼邀 至,冀无遗逸之恨。”

    开平二年,“令搜访贤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七 月癸巳,以禅代已来,思求贤哲,乃下令搜访牢笼之, 期以好爵,待以优容,各随其材,咸使登用。宜令所在 长吏,切加搜访,每得其人,则疏姓名以闻,如在下位 不能自振者,有司荐导之。如任使后,显立功劳,则加迁陟。”

    开平四年九月辛亥诏搜访贤良。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按《册府元龟》。四年九 月下诏曰:“朕闻历代帝王。首推尧舜。为人父母。孰比 禹汤。睿谋高出于古先。圣德普闻于天下。尚或卑躬 待士。屈己求贤。俯仰星云。虑一民之遗逸。网罗岩穴。 恐片善之韬藏。延爵禄以征求。设丹青而访召。使其 为政。乐在进贤。盖由国有万几。朝称百揆。非才不治。 得士则昌。自朕光宅中区,迄今三载,宵分辍寐,日旰 忘餐,思共力于庙谋,庶永清于王道。而乃朝廷之内, 或未尽于昌言;军旅之间,亦罕闻于奇策。眷言方岳, 下及山川,岂无英才,副我延伫。诸道都督观察防御 使等,或勋高翊世,或才号知人,必于涂巷之贤,备察 刍荛之士。”诏到可精搜郡邑,博访贤良,“喻之以千载 一时,约之以高官美秩,谅无求备,务在得人。如有卓 荦不羁,沉潜自负,通霸王之上略,达文武之大纲,究 古今刑政之源,识礼乐质文之变。”朕则待之不次,委 以非常,用佐经纶,岂劳阶级。如或一言拔俗,一事出 群,亦当舍短从长,随才授任。大小方圆之器,宁限九 流;温良恭俭之人,难诬“十室。俟尔发扬,慰于翘渴。仍 从别敕处分。”

    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诏所在举选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佑二 十年四月即位,制曰:“或所在有艺行颇高。为乡闾所 推者,并仰准例举选,所司量才任使。”按梁世晋王仍以天佑纪元天 佑二十年十月唐庄宗灭梁改元同光岁癸未即同光元年也 又按《册府元龟》十 月诏曰:“侧席求贤,将臻至理;悬旌进善,式赞鸿猷。应 名德有称,才艺可取,或隐朝市,遁迹林泉,并委逐处 长吏,遍加搜扬,津致赴阙,朕当量才任使。兼伪庭僭 逆已来,凡有冤抑沉滞之人,并宜特与申雪,仍加迁 陟。”

    同光二年敕:“选举二门,当考艺精详,勿得徇私。”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同光二 年三月敕,“选举二门,仕进根本,当抡择于多士,全委 仗于有司。苟请托是从,则逾滥斯极。况方行公事,已 集群材,须行戒励之文,俾绝幸求之路。宜令吏部、礼 部、翰林考艺,必尽于精详,灭私徇公,无从于请托。仍 委三铨”、贡院榜示省门,晓告中外。十月,中书门下奏: “献可效忠,前经之令典;因时建议,有国之明规。道既 务于化成,事亦敷于竞劝。敢俾宸听,辄罄刍言。伏惟 陛下业茂经纶,功成理定。《五材》《七德》,威冠于伐谋;《百 氏》《三坟》,义彰于知教。爰自中兴启运,下武膺期,照临 而日月光华,鼓舞而乾坤交泰。英明取士,睿哲崇儒, 诚宜便广于搜罗,岂可尚令其淹抑。但以今春贡士, 就试不多,即日选人,磨勘未毕。宗伯莫臻于俊乂,天 官难辨于妍媸。况已过秋期,将行公事,例间道路,悉 是家贫。比及到京,多逾程限,文闱选部,皆碍条流。伏 请权停贡选一年,俟迁莺者更励进修,希禄者益加 循省。然后精求良干,博采艺”能,免有遗贤,庶同《乐圣。 敕》。“举选二门,国朝重事,俱要精确,难议权停,宜准常 例处分。”例间二字疑

    后晋

    高祖天福元年诏举贤才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元 年闰十一月壬午敕:“应有怀才抱器,隐遁山林,方切 务于旁求,宜遍行于搜访。委所在长吏备达朝旨,具 以名闻。又明宗朝亲属之内,宿旧之中,或功名曾著 于舆情,或才器可裨于公政,宜委中书门下量才叙 录。士流之内,有怀才抱器,硕学殊能者,委中书门下 搜”访任使,勿拘门地资历。应致仕官或筋力未衰,才 能可任者,“将表乞言之敬,难从归老之心,委中书门 下商量奏闻,当议升擢。”

    后汉

    隐帝乾祐三年卢贾请取士以行为本从之

    按《五代史汉隐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乾祐三 年,兵部侍郎卢贾上言:“臣读《唐史》,见薛登上疏云:‘古 之取士,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原,考其乡曲之誉,崇 礼让以厉己,取名节以标言,以敦朴为先最,以雕文 为后科。故人从礼让之风,士去轻浮之行,希进者必 修贞确不拔之操,行难进易退之规’。臣因览前书,睹 兹旧事,望于圣代,复用此言,则有才者皆务造修,无 行者不宜推择。”从之。

    后周

    世宗显德元年诏求遗才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元 年正月,世宗即位,三月赦制:“应有怀才抱器,出众超 群,或养素于衡门,或屈迹于末位,孤寒难进,志业何 伸,咸用搜罗,待以爵秩。诸隐遁不仕及卑官下位中 有文武干略,灼然可称者,所在具以名闻。”

    ===辽===辽承唐制,颇用进士,而文武奏荫,亦参用之。

    按《金史选举志》:“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然仕 于其国者,考其致身之所自,进士才十之二三。” 按叶隆礼《辽志》:“太祖龙兴,朔漠之区,倥偬干戈,未有 科目。数世后,承平日久,始有开辟制限以三岁。有乡、 府、省三试之设,乡中曰乡荐,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 第。时有秀才未愿赴者,州县必报刷遗之程文,分两 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名分焉。三岁一试进士,贡院 以二寸纸书及第者姓名给之,号“喜帖。”明日,举按而 出,作乐,及门,击鼓十二面,以法雷震。殿试,临期取旨, 又将第一人特赠一官,授奉直大夫,翰林应制奉文 字。第二人、第三人止授从事郎,馀并授从事郎。圣宗 时,止以词赋法律取士,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若 夫任子之令,不论文武,并奏荫亦有员数。

    宋制,入仕之路以进士、制科为重,次复有三学、武举 童子等试,及遗逸奏荐、公卿任子亲属流外诸途。 按《宋史选举志》:“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 士制科,其次则三学。其他武举、童子等试,以及遗逸 奏荐、贵戚公卿任子亲属,与远州流外诸选,咸有品 式。”

    按《文献通考》:“宋朝之制,凡入仕有贡举、奏荫、摄署、流 外、从军五等。”

    金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吏胥、荫子亦列正班, 下至军伍劳效、捐输、进纳,皆得仕进。

    按《金史选举志》:“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 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 重,而法亦密。终金之世,科目得人为盛,诸宫护卫及 省台部译史、令史、通事、仕进皆列于正班。厥后仕进 之岐既广,侥幸之俗益炽,军伍劳效,杂置令录,门荫 右职,迭居朝着,科举取士,亦复汎滥,而金治衰矣。”鬻 爵进纳,金季之弊莫甚焉,盖由财用不足而然也。 按宇文懋昭《金志》,皂隶出身与荫人等,甚以为重。如 州郡都吏出职,并补将仕郎,授录事、判官,司徒、司判、 寺丞,至儒林亦荫子。吏部缺人,令州县择人贡之,十 年无公私过,补昭信校尉,授一县令。或录事渐尔,亦 可至知州、州同。

    元,“仕进多岐,学校荐举科目之外,恩荫、功叙入粟、工 匠、舆隶俱入流品。”

    按《元史选举志》:“元仕进多岐,其出身学校者,有国子 监学,有蒙古字学、回回国学,有医学,有阴阳学。其策 名于荐举者,有遗逸,有茂异,有求言,有进书,有童子。 其出于宿卫勋臣之家者,待以不次。其用于宣徽、中 政之属者,重为内官。文荫叙有循常之格,而超擢有 选用之科。由直省侍仪等入官者,亦名清望,以仓庾” 赋税任事者,例视冗职,捕盗者以功叙,入粟者以赀 进,至工匠皆入班资,而舆隶亦跻流品。诸王、公主,宠 以投下,俾之保任;远夷、外徼,授以长官,俾之世袭。

    世祖至元四年议选举法不果行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四年九月,王鹗请立选举法, 有旨令议举行,有司难之,事遂寝。”

    至元二十一年,遣使求贤。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阿鲁浑萨理传》:“至元二 十一年,擢朝列大夫、左侍仪奉御,遂劝帝治天下必 用儒术,宜招致山泽道艺之士,以备任使。帝嘉纳之, 遣使求贤,置集贤馆以待之。”

    至元二十三年,诏“博采公洁知名之士。”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三年三月己巳,御史台臣言: “近奉旨,按察使参用南人,非臣等所知,宜令侍御史 行御史台等程文海与行台官博采公洁知名之士, 具以名闻。”帝命赍诏以往。

    按:《续文献通考》:“至元二十三年,遣侍御史程文海访 求江南遗才。”

    成宗大德二年诏廉访司作成人材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二年春二月,诏廉访司作成 人材,以备选举。”

    泰定帝泰定二年春正月敕御史台选举与中书合议以闻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云云。

    太祖洪武元年遣使分行天下举用贤才

    按《明通纪》:“洪武元年九月,下诏求贤曰:‘朕惟天下之 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成之。向以干 戈扰攘,疆宇彼此,致贤养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 时辅佐,匡定大业,然而怀材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 穴,岂政令靡常而人无安欤?刑辟烦重而士怀其居 欤?抑朕寡昧,事不师古而致然欤?不然贤士大夫,幼 学壮行,思致尧舜君民者,岂固汨没而已哉!今天下 颇定,日与诸儒讲明治道,启沃朕心,岂敢不以古先哲王自期?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我,以德济民者,尚 不吾弃’。”

    按明《昭代典则》:洪武元年十一月,遣文原吉、詹同、魏 观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上谕之曰:“天生人才,必为 世用。然人之材器有不同:明锐者质或轻剽;敦厚者 性或迂缓;辩给者行或不逮;沉默者德或有馀。卿等 宜加精鉴。”原吉等曰:“陛下昭德四海,正贤俊丕应之 日,臣等敢不尽心。”上曰:“人材不绝于世,朕非患天下” 无贤,患知人之难耳。苟所举非所用,为害甚大,卿等 慎之。

    洪武三年,诏有司“推访贤才。”

    按《名山藏》,洪武三年二月诏曰:“朕惟六部繁重,在位 未尽得人,岂用才未广欤?抑贤智抗志甘岩穴欤?”诏 下有司,悉心推访,礼遣之。

    洪武六年,命吏部访求贤才于天下。

    按:《明通纪》:“六年四月,命吏部访求贤才于天下,谕之 曰:‘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古之圣王恒汲汲于求贤,若 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二君者,岂其智之不 足也,而遑遑于版筑鼓刀之徒。盖贤才不备,不足以 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 跃者,为有其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 而为之辅也。今山林之士,岂无德行文艺之足称者? 宜令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师。朕将任用之,以图 至治’。”

    洪武十二年,谕礼部“推访贤士。”

    按明《昭代典则》:十二年十二月,上谓礼部曰:“为天下 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材而后成;天 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荐 贤。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二年,思得贤士,以熙庶绩。然 山林幽远,博学老成之士,匿德藏光,甘于穷困,非招 徕之不肯轻出。宜下有司,悉心推访,礼送于朝,朕将 显用之。”

    洪武十三年冬十月,诏“求《真才》。”

    按:《大政记》云云。

    洪武十四年春正月,诏“求贤。”

    按《大政记》云云。 按《明通纪》十四年正月诏求贤,吏 部以邪正为难辨。帝曰:“正人所为,治官事则不私其 家,当公法则不私其亲。邪人反是。”此亦可辨。

    洪武十五年五月,遣使求经明行脩之士。

    按《大政记》云云。 按《明外史任昂传》:“洪武十五年,拜 礼部尚书。帝加意太学,罢祭酒李敬、吴颙,命昂增定 监规八条,遂以大学士宋讷、曹国公李文忠兼领国 子监事。会司谏关贤上言:‘国家崇尚经术,选士于乡。 迩来郡邑所司,非人师道,不立,教养既无成法,选举 岁至缺员,甚至俊秀生员点充承差,乖朝廷育贤之 意’。”昂乃奏定天下岁贡士,从翰林院考试,定其高下, 以为殿最。明年,命科举与荐举并行。昂条上《科场成 式》,视前加详,取士之制始定。

    世宗嘉靖十年诏科举岁贡荐举三途并用

    按《图书编》嘉靖十年正月内吏部题为开读事。“查得 嘉靖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诏书内一款一、天之 立君,本以为民。今天下之广,兆民之众,为人君者岂 能人人而加之惠哉?惟在内外大小诸司,得人任用 而已。我祖宗朝虽定科举岁贡之法,犹为荐举之例, 并列三途。自夫科举之法重,而尤以偏用进士为重, 而岁贡之法遂轻,荐举之路已尽塞矣。夫三途并用, 材无偏重,而人才有馀,由是怀才抱德之士,斯得显 于世,非特求之文词之徒而已。今举人无九卿之望, 岁贡禁方面之陞,田野绝保举之路。有一员缺,必求 进士出身者斯得推补,以致人尚浮词,不修实行,甚 至修于家而坏于天子之庭。欲求为上为德,为下为 民者,率未易得也。今后著吏部、礼部即便考求祖宗 以来旧典,备细开具,奏请定夺。务要科举、岁贡、荐举, 三途并用。但有真才实德,不拘资格,一体不次擢用。 庶忠义向风,浮薄改行。内外大小诸司,各得其人,以 为惠民致治之本。”钦此。钦遵抄奉到部。除科举、岁贡 系礼部掌行径自具奏外,查得弘治十九年诏,“天下 各府州县,每岁于所辖隅厢乡都内,拔选容止端谨 无过人才一名,申布政司考核,转行按察司核实,有 堪充岁贡,开坐考过词语,差人送部。若有贤良方正 及山林岩穴隐逸之士,并通晓经书儒士、秀才孝廉, 俱各访求到官,不拘名数,差人送部。”永乐元年敕内 外诸“司文职官员,于群臣百姓之中,各举所知,怀才 抱德,堪以任用者以闻。洪熙元年,令各处见任官,于 军民中荐举行止廉能,才堪守令、经明行修,可充教 职者。”宣德七年,令各处有司,保举有文学才行,卓然 出众之士,自三十五以上者,俱送赴京师选用。正统 五年,令进士办事一年,监生历事考中,并坐监。三年 以上,由吏员授官,曾历两考,悉听保举。景泰三年诏: “各处见任官,有屈在下僚,文学才行之士,隐于民间,

    文官罢职,无赃犯而才学可用,并听在京四品以上
    考证
    在外抚按方面官,并府州县正官,举荐听用。”成化二

    十三年令:军民之中,有怀才抱德堪为任用者,许府 州县正官推举送吏部,以“凭核实考用,不许徇私滥 举。”弘治十一年令:“山林隐逸之士,有怀才抱德、经明 行修,众所推服者,许本府州县正官保举,从抚按及 布、按二司官核实奏送吏部,量才擢用。如所举不当, 保勘官员一体参究。”及查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 等年,由举人升任京堂者,如“俞山历升本部左侍郎, 吕震陞礼”部尚书,郑诚历升本部右侍郎,陈谔历升 顺天府尹,邓浩历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傅宗历升翰 林院检讨。由监生升任方面者,如尚迪、张鹏历任左 布政,李浩、袁昱历升左右参政;荆璞、宋征历升左右 参议;华嵩、刘成历升按察司副使,张善、杨和历升按 察司佥事。看得我朝祖宗求才图治之法,委的“不限 一途,岁贡不足则求之科目,科目不足则又求之荐 举。夫荐举者,有人才则取之,有孝廉则取之,有儒士、 有秀才则取之,有贤良方正则取之,有怀才抱德、经 明行修则取之。故荐举一途,比之科贡二途,得才最 广。三途并用,然后天下之人才得以乘时并进,而野 无遗贤。至其录用,则又惟求才”与位称者用之。初不 论其出身,以为叙迁之地。故当时号称得人,多系荐 举所出。柰何后来科目盛兴,进士一途日重,于是荐 举之路遂塞,岁贡之法亦轻矣。夫荐举之途塞,则山 林之下虽有贤士,无由进用。岁贡之法轻,则贡之于 礼部者类多衰朽无用之人。故当事凡遇京堂方面 有缺,其势不能他求,只得取足于进士出身者用之。 伏详诏旨所谓“举人无九卿之望,岁贡禁方面之陞, 田野绝保举之路。”大哉皇言,切中用人偏重之弊。合 无查照洪武、永乐以来旧典,并钦奉诏旨,行令天下 各府、州、县正官保有怀才抱德,或经明行修、不干名 利、素为乡评许可、伏在岩穴者,悉听所在有司,即时 “荐举,从本处巡抚、巡按会同布、按二司核实,然后送 本部考验奏请,量才擢用。若有徇私滥举,听本部与 科道官纠劾。所举之人,后有犯赃罪者,连坐举主。其 举人、监生见任官员,果有才德出众,屡经巡抚、巡按 官论荐,及于本部查访相同者,不拘常格,一体升用 京堂方面等官,以励其馀。如此则取人之途既广,用 才之法亦均,劳于求贤,逸于得人,而雍熙泰和之治, 可计日而成矣。”奉圣旨,是用贤图治,国家急务。我祖 宗朝,三途用人,取之至广,俾才德者各称其位,故仁 覃天下,泽被生民。后来因专务科举之学,偏重进士 之选,以致人尚浮辞,不修实行,蠹国害民者,在在有 之。伱部里既开,具祖“宗及累朝事例明白,逐一遵照, 着实举行。以后用人,务要三途并举,必求得人,以称 朕用贤泽民之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