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第240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四十卷 |
第二百四十卷目录
平准部艺文
请废在官诸司捉钱令史表 唐褚遂良
论蓬莱置监牧及和市牛羊奴婢表
张廷圭
平准论 杜佑
平百货之价策 白居易
仓廪之实策 前人
论常平仓 宋余靖
应诏论事状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前人
奏均减绍兴府和买状 朱熹
乞行遣拦米官吏札子 前人
乞申明闭籴指挥札子 前人
与江西张帅札子 前人
又
与江西钱漕札子 前人
与江西张漕札子 前人
与江东尤提举札子 前人
奏议跋 郑侠
论本邑禁籴仓粮书 明叶向高
平准论 锺惺
平粜 沈兰先
平准部纪事
平准部杂录
平准部外编
食货典第二百四十卷
平准部艺文
《请废在官诸司捉钱令史表》唐·褚遂良
臣遂良言:“古称君为元首,臣作股肱,梁栋榱桷,随能 助化。所谓成海取乎细流,崇山由乎积壤。然则为治 之本,在于择人,不正其原,遂差千里。《周礼》:乡大夫之 职,考士德行,献之于王,王拜而受之,登于天府。汉家 以明经拜职,或四科辟召,必择器任,使量才命官。然 则市井子孙,不居官吏。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估之” 人,亦不居官位。陛下许诸司令史捉公廨本钱,诸司 取此色人号为“捉钱令史”,不简性识,宁论书艺,但令 身能估贩,家足赀财,录牒吏部,便即依补。大率人捉 五十贯已下、四十贯已上,任居市肆,恣其贩易,每月 纳利四千,一年凡输五万,送利不违,年满授职。然有 国家者,常笑汉世卖官。今开北路,颇“类于此。在京七 十馀司,相率司副九人,更一二载后,年别即有六百 馀人输钱授职。”伏惟陛下治致升平,任贤为政,或太 学高第,或诸州进士,皆策同片玉,经若悬河,奉先圣 之格言,慕昔贤之廉耻,拔十取五,量能授官。然犯禁 违公,辄罹刑法。况乎捉钱令史,主于估贩,志意分毫 之末,耳目廛肆之间,输钱于官,以获品秩,荏苒年岁, 陛下能不使用之乎?此人习与性成,惯于求利,苟得 无耻,岂蹈廉隅,使居其职,何向而可?将来之弊,宜绝 本源。臣每周游民间,为国视听,京师僚庶,爰及外官, 异口同辞,咸言不便。臣无容静嘿,轻敢表闻。伏愿更 敕朝臣,遣其详录,辄烦听览,伏深战栗。谨言。
《论蓬莱置监牧及和市牛羊奴婢表》
张廷圭
臣廷圭言:“窃见国家于河南、北和市牛羊,及荆、益等 州市奴婢,拟于登、莱州置监牧,此必有人谓顷岁以 来,军装所资,国用不足,或将见陶朱公、公孙弘、卜式 之事,而为陛下陈其策耳。臣愚以龌龊小算,有损无 益,不足为盛明天子行法于代也。”何以明之?彼三人 者,实为匹夫,藉空虚之地,罄勤劳之力,畜牧积岁,增 致千金。苟以一家言之,其计得也。今圣朝疆域四海, 臣妾万方,天覆地载,莫非所有,而欲必取于人,从牧 于国,何示人之不广而近树私也?况和市递送,所在 骚然,公私烦费,不可胜计。臣闻诸古人曰:“百姓足,君 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盖君之与人,上下同 体,无所间也。今河南牛疾甚处,十不“一存,农伤岂徒 百姓而已?又今牧童取其牛,一则利其孳产,二则不 废营农。家家保之,岂愿辄卖。今虽和市,甚于抑夺,百 姓之望,是牛再疫而农重伤,此则有损无利一也。顷 者诸州,虽定估价,既缘并市,则虽平准,加其简择,事 须贿求”,侵刻之端,从此而出。牛羊踊贵,必倍于常。百 姓私陪,则破家业。虽官得一牛一羊,而百姓已失两 牛两羊价矣。此则有损无利,二也。登、莱之境,是称海 隅,因之水汽,加以风回,秋则早寒,春则晚煦,深山大 泽,咸生蛟蛇。〈一作蛟虻〉“若置群牧,必多死损。此则有损无 利三也。高原之田,百姓耕植,下湿之地,不堪放牧。若 夺百姓,高处两州,皆失丁田,至于牛羊,复相践暴,久 长如此,阖境不安。非直百姓被侵,盖失国家租赋,则 有损无利四也。且又荆、益等州,和市奴婢,多是国家 户口,奸豪掠来,一入于官,永无雪理。况南北既远,风土非宜,乍到登莱,必生疾疫。此则有损无利”,五也。且 方今东洎沧海,西洎流沙,亭障多虞,甲胄未息,戎机 调发,岁时相继。由是丁兵逃散,户口流亡,略举大凡, 十有数四。陛下天怜黔首,光启元猷,将命使臣,分道 巡抚,简而静镇,难必乂安。矧乃征伐外繁,征求内广, 欲使万方兆庶,安堵复业,亦犹剪鸟之翼而望其飞 腾,脱鱼之鳞而愿其游泳。臣又闻之,“君所恃者人,人 所生者食,食所资者耕,耕所恃者牛。废耕则去食,去 食则无人。人无以生,君将何恃?”然则牛者,君国字人 之本,岂可无故一旦取之哉?臣又度羊之为须,非军 国切要,假命畜牧,能遂繁滋,三数岁间,亿万可致。陛 下岂可鬻之于外蕃,射其利为用乎?又可鬻之于中 土,割其命为资乎?牛之为损则如彼,羊之无益则如 此,臣虽愚戅,知其必不可也。伏愿陛下特加审慎,详 图损益,诸有所和市及新置监牧等,傥回圣虑,即日 停绝,天下苍生,岂胜幸甚!昧死上奏以闻。
《平准论》〈准一作籴〉杜佑
昔我国家之全盛也,约计岁之恒赋,钱谷布帛五千 馀万,经费之外,常积羡馀,遇百姓不足而每有蠲恤。 自天宝之始,边境多功,宠锡既崇,给用殊广,出纳之 赋,支计屡空。于是言利之臣,继进而道行矣。割剥为 务,岐路多端,每岁所入,增数百万。既而陇右有青海 之师,范阳有天门之役,朔方布思之背叛,剑南罗凤 之凭陵,或全军不返,或连城而陷,先之以师旅,因之 以荐饥,凶逆承隙构兵,两京无藩篱之固。盖是人事, 岂惟天时。缅维高祖、太宗,开国创业,作程垂训,薄赋 轻徭,泽及万方,黎人怀惠。是以肃宗中兴之绩,周月 而能成之。虽神算睿谋,举无遗策,戎臣介夫,能竭其 力,抑亦累圣积仁之所及也。夫德厚“则感深,感深则 难摇。人心所系,故速戡大难,少康、平王是也。若敛厚 则情离,情离则易动,人心已去,故遂为独夫,殷辛、胡 亥是也。今甲兵未息,经费尚繁,重则人不堪,轻则用 不足。酌古之道,适今之宜,既弊而思变,乃泽涸而复 流。夫欲人之安也,在于薄敛;敛之薄也,在于节用。若 用之不节,宁敛之欲”薄,其可得乎?先在省不急之费, 定经用之数,使下之人知上有忧恤之心,取非获已, 自然乐其输矣。古之取于人也,惟食土之毛,谓什一 而税,役人之力,谓一岁三日未有直。敛人之财而得 其无怨,况取之不薄,令之不均乎!自燧人氏逮于三 王,皆通轻重之法,以制国用,以抑兼并,致财足而食 丰,人“安而政洽,诚为邦之所急,理道之所先,岂常才 之士而能达也?人者,瞑也,可使由之,不可使因之。审 其众寡,量其优劣,饶赡之道,自有其术。历观制作之 者,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 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 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 国强兵,立事可法。”其汉代桑弘羊、耿寿昌之辈,皆起 自贾竖,虽本于求利,而事有成绩。自兹以降,虽无代 无人,其于经邦正俗,兴利除害,怀济时之略,韫致理 之规者,盖不可多见矣。农者,有国之本也。先使各安 其业,是以随其受田,税其所殖焉。岂可征求货物,舍 其所有而责其所无者哉?天下农人,皆当粜鬻,豪商 富室,乘急贱收,至于罄竭,更仍贵粜,往复受弊,无有 已时,欲其安业,不可得也。故晁错曰:“欲人务农,在于 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人以粟为赏罚。如此,农人有 刑,粟有所泄,谓官以法取收之也。诚如是,则天下之 田尽辟,天下之仓尽盈,然后行其轨数,度其轻重,化 以王道,扇”之和风,率循礼义之方,皆登仁寿之域,斯 不难矣。往者尧汤水旱作沴,而人无捐瘠,以国有储 蓄。若赋敛之数重,黎庶之力竭,而公府之积无经岁 之用。不幸有一二千里水旱虫霜,或一方兴师动众, 废于蓺殖者,宁免赋阙而用乏,人流而国危者哉!
《平百货之价策》〈陈敛散之法请禁销钱铸器〉
问:今田畴不加辟,而菽粟之估日轻;桑麻不加植,而 布帛之价日贱。是以射时利者,贱收而日富;勤力穑 者,轻用而日贫。夫然,岂殖货敛散之节,失其宜邪?将 布帛轻重之权,不得其要邪?
《对》白居易
“臣闻谷帛者,生于农也;器用者,化于工也;财物者,通 于商也;钱刀者,操于君也。君操其一以节其三,三者 和钧,非钱不可也。夫钱刀重则谷帛轻,谷帛轻则农 桑困,故散钱以敛之则下无弃谷遗帛矣。谷帛贵则 财物贱,财物贱则工商劳,故散谷以收之则下无废 财弃物矣。敛散得其节,轻重便于时,则百货之价自 平,四人之利咸遂。虽有圣智,未有易此而能理也。方 今关辅之间,仍岁大稔,此诚国家散钱敛谷、防俭备 凶之时也。时不可失,伏惟陛下惜之。”臣又见日者人 之所以弊者,由钱刀重于谷帛也;所以重者,由铜利 贵于钱刀也。何者?夫官家采铜铸钱,成一钱破数钱 之费也;私家销钱为器,销一钱成数钱之利也。铸者 有程,销者无限,虽则官家之岁铸,岂能胜私家之日销哉?此所以天下之钱日减而日重者也。今国家行 挟铜之律,执铸器之禁,使器无用铜,铜既无利也,则 钱不复销矣。此实当今权节重轻之要也。
《仓廪之实策》
问:“纺绩之弊,出于女工,桑麻不甚加,而布帛日已贱, 蚕织者劳焉。公议者知之。欲乎价平,其术安在?又仓 廪之实,生于农亩,人有馀则轻之,不足则重之,故岁 一不能,则种植多竭。往年时雨𠎝候,宸慈轸怀,遣使 赈廪,分官贱粜,故得馁殍载活,麦禾载登。思我王度, 金玉至轻。”窃闻《耿寿昌常平》,古今称便,国朝典制,亦 有斯仓。开元之二十四年,又于京城大署,贱则加价 收籴,贵则约平出粜,所以时无艰食,亦无伤农。今若 官司上闻,追葺旧制,以时敛散,以均贵贱,其于羡利, 不亦多乎!
《对》前人
“人者,邦之本也;衣食者,人之所由生也。古者圣人在 上,而下不冻馁者,非家衣而户食之,盖能为开衣食 之源,均财用之节也。方今仓廪虚而农夫困,布帛贱 而女工劳,以愚所窥,粗知本何者?”夫天之数无常,故 岁一丰必一俭也。衣食之生有限,故物有盈即有缩 也。古人知其必然也,故敦俭啬以足衣,务储蓄以足 食,是以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野无青草,人 无菜色者,无他,盖勤俭储积之所致耳。故曰“前事之 不忘,后事之元龟”也。当今将欲开美利,利天下,以厚 生,生烝人返贞观之升平,复开元之富寿,莫匪乎实 仓廪,均丰凶,则耿寿昌之常平得其要矣。今若升闻 率循旧制,上自京邑,下及郡县,谨豆“区以出纳,督官 吏以监临。岁丰则贵籴以利农,岁歉则贱粜以恤下。 若水旱作沴,则资为九年之蓄;若兵革或动,则馈为 三军之粮。可以均天时之丰俭,权生物之盈缩。循而 行之,实百代不易之道也。虞灾救弊,利物宁邦,莫斯 甚焉。”然则布帛之贱者,由钱刀之壅也。苟粟麦足用, 泉货通流,则布帛之价,轻重平矣。抑《居易》闻“短绠不 可以汲深,曲士不可以语道。”小子狂简,不知所以裁 之。莫究微言,空惭大问。谨对。
《论常平仓》宋·余靖
臣闻天下无常安之势,无常胜之兵,无常足之民,无 常丰之岁。由是古之圣王守之有道,制之有术,傥有 缓急,不可无备。伏睹真宗皇帝景德中诏天下,以逐 州户口多少,量留上供钱,起置常平仓,付司农寺系 帐。三司不问出入,每年夏秋之熟,准市价加钱收籴。 其出息本利钱只委司农寺专掌,三司转运司不得 “支拨。自后每遇灾伤赈贷,使国有储蓄,民无流散者, 用此术也。前三司使姚仲孙今春已来于京东等处 借支司农常平钱以给和价,虽借支官钱以充官用, 似无妨碍,若于经远之谋,深所未便。当今天下金谷 之数,诸路州军年支之外,悉充上供及别路经费,见 在仓库更无馀羡。所留常平本钱及斛㪷等,若以赈 赡饥荒,此固常虑所及矣。万一不幸,方隅小有缓急, 当给资粮,应卒可备,岂非先皇暗以数百万之资蓄 于四方者乎?今若先为三司所支,则天下储蓄尽矣。 伏乞特降指挥,三司先借之常平本钱,并仰疾速拨 还,今后不得更有支拨。”
《应诏论事状》苏轼
“伏见元祐四年八月十九日敕节文:‘应见欠市易人 户籍纳拘收产业,自来所收课利及估卖到诸般物 色钱已及官本,别无失陷。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 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四方闻之,莫 不鼓舞歌咏,以谓圣恩深厚,烛知民隐,诚三王推本 人情之政也。寻契勘杭州共有一百一十二户,合该 “上项敕条,方且次第施行。次忽准尚书户部符,据苏 州申明,如何谓之折纳,如何谓之籍纳,本部已依条 估覆,供认伏定入官,折还欠钱,谓之折纳;已经估覆, 三估不伏定,即以所估高价籍定者,谓之籍纳。惟籍 纳产业,方许给还。用此契勘,遂无一户可以应得指 挥,至有已给再追者。”于是百姓讙然出诉于庭,以谓 “某等自失业以来,父母妻子离散,转在沟壑,久无所 归。伏幸仁圣在上,赈恤如此,命下之初,如蒙更生。今 者有司沿文,生意又复壅隔,虽有惠泽,盖与无同。臣 即看详,元初立法,本为兴置市易已来,凡异时民间 生财自养之道,一切收之公上。小民既无他业,不免 与官中首尾胶固,以至供通物产,召保立增价出息, 赊贷转变,以苟趋目前之急。及至限满,不能填偿,又 理一重息罚。岁月益久,逋欠愈多,科决盐锢,以逮妻 孥。市易官吏,方且计较功偿,巧为文词,致许人户愿 以屋业及田土折纳还官,各以差官检估,取伏定文 状了日,理作季限,放免息罚,召人添价收买。”方人户 在系“累之时,州县督责严急,如有产业田土,岂复自 能为主检估伏认,势须在官,虽名情愿,实只空文,惟 是顽狡之人,或能抵拒,以至三估未肯供状,及其既 纳,皆是折还欠钱,并籍在官,有何不同?圣恩宽大,特为立法,以救前日之弊。”所称籍纳,只是临时立文,出 于偶尔,而有司执阂,妄意分别。若果如申“明,即是善 良畏事之人,不蒙优恤。元初恃顽狡狯与官为竞之 民,却被惠泽。事理如此,岂不倒置?不惟元条无此明 文,实恐非朝廷绥养穷困之意。”及检会元祐四年三 月二十六日敕,“人户欠市易官钱,将楼店屋产折纳 在官,并将所收房课充折,别无少欠,亦许给还,亦不 曾分别折纳籍纳。以此推”考,显无可疑。自是苏州官 吏巧薄,以刻为忠,曲有申请,而户部吝于出纳,以害 仁政。伏乞特加详察,不以折纳、籍纳并依元条施行。 所贵失业之人,均被圣恩。
“伏见元丰四年,杭州合发和买绢二十三万一千疋, 准朝旨,拨转运司钱于馀杭等县,委官置场一十一 处收买。寻以数内拣下不堪上供五万七千八百九 十疋,计钱五万五千馀贯,却勒逐场变转。”是时钱重 物轻,一日并出,既声言行滥,不受于官,又须元价,以 冀偿足,捐之市中,莫有顾者。于是官吏惶骇,莫知所 “为,不免一切赊贷及假借官势,抑配在民。往往其间 浮浪小人与无赖子弟诡冒姓名,朋欺上下元买。官 吏苟得虚数,还之有司,以缓目前之祸。”其后督责严 急,必于取偿奏立近期,专委强吏,十馀年间,如捕寇 盗,除催到四万六千馀贯外,馀欠八千二百馀贯,共 二百八十二户,并是贫民下户,无所从出,与诡冒逃 移,不知头主及干系均纳之人,连延至今,终不能足, 惟有簿书,以资奸吏追扰,遗害未已。今者伏准元祐 五年四月初九日敕,“诸处见欠蚕盐和预买青苗钱 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或全家逃移,邻里抱认,或元 无头主,均及干系人,以此积年,未能了绝。况内有已 该元丰八年登极大赦者,依圣旨并特除放。”欢声播 传,和气充塞。臣于此时,仰知圣德广大,正使尧汤水 旱,亦不足虑也。然政有体,事有数,体虽备而数不能 悉,言虽不及而意在是者,盖非俗吏所能知也。臣辄 不避僭妄,窃详和买之法,以钱与民而收绢,是犹补 助耕敛之意,公私两有之利也。元丰官吏以绢与民 而收“钱又皆行滥。弃捐之馀,取偿倍称不实之直,赊 贷仰配,以苟免一时失陷之责,即是利专自为,害专 在民也。事理人情,轻重可见,圣恩矜恤,宜在所先。”臣 愚以谓元丰四年退卖物帛,既同是和买之名,又有 非法病民之实,自合依今年四月九日朝旨施行外, 伏望朝廷深念前项弊害,止是出于一时官吏私意, 非如蚕盐和预买青苗天下公共之法。更赐加察,告 示矜宽,不以有无头主是与不是冒名及邻里抱认 与均,及干系人并特与除放。是亦称“物平施天”之道 也。
《上神宗皇帝书》〈节〉前人
“且夫常平之为法也,可谓至矣,所守者约,而所及者 广。借使万家之邑,已有千斛,而谷贵之际,千斛在市, 物价自平。一市之价既平,一邦之食自足。无操瓢乞 丐之弊,无里正催驱之劳。今若变为青苗,家贷一斛, 则千户之外孰救其饥?且常平官钱,常患其少,若尽 数收籴,则无借贷,若留充借贷,则所籴几何?乃知常 平、青苗,其势不能两立,坏彼成此,所丧愈多,亏官害 民,虽悔何逮?”臣窃计陛下欲考其实,必然问人,人知 陛下方欲力行,必谓此法有利无害。以臣愚见,恐未 可凭。何以明之?臣顷在陕西,见刺义勇提举诸县,臣 尝亲行,愁怨之民,哭声振野。当时奉使还者,皆言“民 尽乐为,希合取容,自古如此。不然,则山东之盗,二世 何缘不觉?南诏之败,明皇何缘不知?今虽未至于此, 亦望陛下审听而已。”昔汉武之世,财力匮竭,用贾人 桑弘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于是商贾不行,盗 贼滋炽,几至于乱。孝昭既立,学者争排其说,霍光顺 民所欲,从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不意今者此 论复兴。立法之初,其“说尚浅,徒言徙贵就贱,用近易 远,然而广置官属,多出缗钱,豪商大贾皆疑而不敢 动。以为虽不明言贩卖,然既已许之变易,变易既行, 而不与商贾争利者,未之闻也。夫商贾之事,曲折难 行,其买也先期而与钱,其卖也后期而取直,多方相 济,委曲相通,倍称之息,由此而得。今官买是物,必先 设官置吏,簿书廪禄,为费已厚,非良不售,非贿不行, 是以官买之价,比民必贵。及其卖也,弊复如前,商贾 之利,何缘而得?朝廷不知虑此,乃捐五百万缗以予 之。此钱一出,恐不可复,纵使其间薄有所获,而征商 之额,所损必多。今有人为其主牧牛羊,不告其主而 以一牛易五羊。一牛之失,则隐而不言,五羊之获,则 指为劳绩。”陛下以为坏常平而言青苗之功,亏商税 而取均输之利,何以异此?
《奏均减绍兴府和买状》朱熹
“臣闻欲救巨患者,不可惜小费;欲除实弊者,不可循 虚名。”臣等叨蒙圣恩,备数东浙,窃见绍兴和买之患, 民所不堪,巧诈之徒,奸弊百出。前此议者,非不欲救 而除之,而往往过为国家顾惜小费,下比流俗,苟循虚名,是以因循终莫能革。臣等不肖,诚不足仰窥圣 德之万分,然有以知陛下爱民之心,烛理之明,于此 “必有所不屑者,是以敢冒万死而一言之,伏惟陛下 留神裁择。”臣等契勘浙东七州,除温州无和买外,其 馀六州,共管和买二十八万一千六百四十匹二丈 一尺,绍兴一州,独当一十四万六千九百三十八匹, 乃占诸州一半以上。缘此重困,人不能堪,所以子户 诡名,巧为奸弊,虽为重法,终不能禁。“且如会稽一县, 经界之初,旧例虽是物力三十八贯五百以上起科 和买,然以通数计之,实及四十七贯方满一疋。今亦 自三十八贯五百起科,以通数计之,乃自十八贯六 百单一文已科一疋,则是向来科纳一疋者,今增为 二疋半矣。官之所入不加盈,田之在民不加损,止缘 人苦其重,避免者多”,以故奸伪日滋,以至此极。向来 官吏之有意于民者,莫不知有此弊,亦未尝不为之 恻然动心。评议指画亦既多端,而利害相形,终无定 说。如欲首并诡户,则惧其告讦成风,徒败风俗,而暂 并复分,终不能禁。欲以亩头均纽,则纵舍游末,重困 农民,轻重之间,亦未为允。欲科有产无丁之户,则彼 能立诡户者,固不惮更立虚丁,而寡妻弱子、实无丁 籍者反受其弊。如欲减退物力等,则或作鼠尾推排, 则彼昔者既能析而为三十八贯五百以下之户矣, 今岂不能再析而为若干钱以下之户乎?故尝参酌 前后众人之论而折衷之,独有“通计家活浮财、物力 贯头均纽”之说,稍为无弊。虽第五等户昔无今有者, 未免有言,然于其间真伪亦复相半。若真贫民输一 户之和买,不过丈尺,彼自不较。惟是子户诡名之众, 顿须数户,积计甚多,故尤不以为便而必争之,其力 又足以挟下户唱浮论以摇众听,故不察其实者,遂 以自疑,而莫能复措其说。此和买之议所以汹汹累 年,而和买之害固未尝有“一毫之损也。”然窃尝究其 受病之原,则无他焉,直以元额之太重而已。故今臣 等相与熟议,辄陈此说。欲望圣慈先发德音,痛减岁 额,然后用贯头均敷之说以定其制。惟虑所敷第五 等户之中,真下户者或受其弊,则请参用高下等第 均敷及减免下户丁钱之说,以优恤之。但使真下户 者审知此法之行,不为厉己而无他辞,则彼奸民之 浮论,亦可以置而不问矣。谨画一条具于后:
一,所以先裁减岁额者。臣闻祖宗初立和预买法,先 支见钱,后纳䌷绢,民间实赖其利,至有形于歌谣者。 而当是时,本路漕臣有私于越州者,其吏复私于会 稽,故此郡县所抛独多。其后请本之数遂为岁额,而 钱不复支,绢日益贵。以至今日,而白著之科遂反为 一州无穷之害。故建炎元年五月一日,“光尧寿圣,宪” 《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登极赦书》有 曰:“和预买法,本支实价。访闻官司立价甚低,或高抬 他物,价直准折,或以无实虚券充数,甚者直至受纳, 未支本钱,不遵条限,前期起催,急于星火。今来上供 之类,欲依祖宗法。其和预买有前项违戾守令,并转 运司并以违制论加二等。仍委提刑司觉察,每岁于 依限后一月内,具有无违戾闻奏,不以实闻,与同罪。” 仰味大哉之言,则是太上皇帝再造之初,圣虑之深, 固已及于此矣。而两圣相承,于今五十馀年,迫以军 国之须,所资至广,卒未能有以仰称睿谟,预支实价, 以复祖宗之旧者。臣等窃思其次独有择其甚处如 绍兴府者,有以少解“其倒垂之急为庶几焉尔。”然今 欲去绍兴和买之害,使无奸弊,稍得均平,而不先减 其当日请本之额。譬如负千钧者,背膂之力既已不 堪,乃不知减其所负之物,但欲移而寘之怀袖,亦必 无益于事矣。故今臣等于此,首陈减额之说,而议者 顾为有亏经费,无所从补,徒然奏陈,必不听许,则臣 等虽愚,有以知其必不然也。臣等仰观陛下爱育黎 元,如亲父母,有以病告,如切其身,如顷年四川之虚 额,饶州之金,徽州之绢,汀州之银,青阳、星子之税,放 免蠲除,不可胜计。而连年水旱,施舍贷给,何啻数十 巨万,何独于此知其为害之甚,而不出捐数万匹者 以纾之乎?又况近者已蒙圣恩减免天庆“攒陵等处 和买二千馀匹,固已渐示救患除弊之端矣。然通而 计之,人户所减,每匹才及一尺有奇,而坊本、煎盐、坍 江、放生四色所放,尚未除免,则臣等所以望于陛下 者,不但如此而已也。臣等窃见浙西和买最重去处, 无如临安府者,而其数才及八万馀匹。欲望圣慈将 绍兴府且依此例为额,而蠲其馀数。至于版曹经费, 或有所阙,则乞量拨内帑之蓄,以补其数。”盖如本路 坊场课利,出剩钱数,岁输内帑者至若干万贯,皆是 近岁曹泳创置窠名,即非旧法所当供者。如此之类, 倘捐一二,归之版曹,还以补填本路上供蠲减之数, 则圣泽下流,人知德意,旧弊庶乎其可革矣。
一,所以谓“贯头均纽”之说为无弊者,盖今和买之重, 人悉规避,诡为下户,长奸滋弊,莫可关防。如经界之 初,会稽一县,凡为物力钱一百二十六万馀贯,而四等以上科纳和买者,当一百一十万馀贯。今来四十 年,所谓四等以上止有物力钱三十七万九千四百 六十贯六百文,而转入五等者乃至七十二万五百 “馀贯,皆缘和买之重,奸猾之民争为子户诡名,以避 均敷,而其淳谨畏法不敢为者,顾乃为之代受,所免 之数,几再倍于其旧,政之不平,莫甚于此。从来为州 县者,灼知其弊,非不严诡户之禁,往往随并随分,终 莫能革。今若蒙恩先次痛减岁额,却以贯头均敷,自 物力一文以上并纽寸尺,则高下多”寡,其数一定,而 奸弊无所从出矣。若犹以真实下户创科为虑,则所 谓高下等第科敷,以及减免下户身丁之说,臣等请 得而备陈之。
一、所谓“高下等第均敷”者:上户旧科和买数多,今用 贯头均敷,则其数却须少减;下户旧不曾科和买,今 用贯头均敷,则其数乃是顿增。若使顿增,数中皆是 子户诡名则固不足恤,第其间却有真实,下户不能 无咨怨者。故今复为此法以优恤之。如第一等物力 四十贯当科和买 匹,则第二等四十五贯乃科一 匹等而下之,至于五等,则户愈卑而科愈少矣。如此 施行,庶几下户所增不多,不至反有重困。
一、所谓“减免下户丁钱”者,大率第五等中有丁者多 是真实下户,无丁者多是子户诡名。今若将第五等 户所纳丁钱特与除放,则真实下户虽增和买,而得 除此色官物,其乘除之间,亦略足以相补矣。
右谨件如前,“欲望圣慈特赐省览,直降睿旨,悉与施 行,则不惟臣等之幸,实绍兴阖境百万生灵、数十百 年永永无穷之幸。”
《乞行遣拦米官吏札子》前人
“熹已具申禀,未行之间,复有危恳,重浼钧听。熹昨尝 妄以邻路遏籴利害申闻,已蒙圣旨,特赐指挥。近得 彼路诸司文移,始许通放,而属县下吏,乃敢蔑视朝 廷号令,带领吏卒,公肆拘拦,至于越境钉断陂口,以 绝往来之路,正复战国相倾之世,不至于此。虽已移 书彼郡及诸监司,请照条令按劾,尚恐未以为意,不” 免具状申省,乞赐约束。欲望钧慈矜怜,早赐行遣,不 胜幸甚。熹干冒非一,罪无所逃,伏纸不胜战栗,俟罪 之至。
《乞申明闭籴指挥札子》前人
“熹辄有迫切之恳。仰干钧听。本军地瘠民贫,米谷不 多,递年虽是丰熟,亦仰上流州军客船贩米粜籴食 用。今年遭此大旱,检放七分以上,而上流尽有得熟 去处,顾乃循习旧弊,公然遏籴,以致米船不通,细民 阙食。本军窃虑无以赈粜支遣,遂逐急那兑诸色官 钱,差人前去收籴米斛。”今据差去人申,已籴到米,而 “诸处官司出榜禁约,不许放行。窃虑客贩不通,官籴 又阻,境内饥民日就狼狈。除已移文诸处官司,请照 累降指挥疾速放行及不许阻节客旅外,更欲具奏 及申尚书省,又虑遽失邻援之驩,向后别致邀阻,反 为深害,谨密具此申禀。欲望钧慈,特赐矜察,早为敷 奏,特降睿旨,检举旧法,遍下诸路,严”行约束。但使公 私米谷远近通行,则沿流荒旱州军,自当不至阙食, 非独此邦之幸而已。干冒威尊,伏增震悚。
《与江西张帅札子》前人
咫尺门牙,无缘进谒,第切倾乡之私。比以告籴,仰干 台听,窃意必蒙矜念。今闻收籴牙吏未及解发,而使 府约束愈峻,遂不能归。且鄙郡苌凉,旧虽丰岁亦不 免仰食船粟之来自封境者。况今旱歉,溪壑在前,其 所望于馀波之惠者,又非他日之比。前记之恳,虽出 僭易,然亦仁人君子所宜动心也。今再具禀,及以公 文为请,伏惟高明扩一视同仁之心,敦救灾恤邻之 义,俯赐矜允,千万幸甚!千万幸甚!
又
“熹累具恳禀,告籴米船,乞赐照应条法,及近降指挥, 特与通放,亦已累蒙公移回报开许,良感仁庇之及。 但奉新令尉乃敢公然违戾,百端拦遏其意,必使敝 邑饥民束手受毙而后已。设若使境之旱与弊军等, 则熹不敢有请。今使境诸邑粒米狼戾,发泄不行,而 弊军诸县放皆及八分,山谷之民已苦艰食,所遣籴 米本钱,又皆兑借上供钱物。方此自劾,罪无所逃。窃 意穷苦之状,必蒙矜怜,不谓此辈乃尔不仁,既格诏 旨,又违使台约束,而所以贻患于邻邑者尤为无状。 熹已具公文上之幕府,欲望台慈详酌,将本县官吏 重作行遣,将本军米船早赐通放,上以体圣朝一视 同仁之恩,下以见盛府救灾恤邻之”义。不胜幸甚。
《与江西钱漕札子》前人
“比以民饥,告籴隆兴,已具曲折,恳张帅意,必蒙其怜 悯,推所馀以并活此邦之人。乃今闻其约束愈峻,所 遣牙吏,得米而不得归,至于客贩,亦复断绝。若上流 果亦荒旱,则不敢请。传闻赣、吉、临川诸郡及隆兴属 邑,自有丰熟去处,则江西当自不至阙食,而其馀波 固可以及邻境,恐不必过计为此,以伤一视同仁之心,害救灾恤邻之义。熹已手书复致此恳于张帅,更 望台慈赐以一言之重,得早遂见听,则此邦之人仰 戴仁人之施,其可量哉!
《与江西张漕札子》前人
熹未见颜色,辄有祈恳。比以民饥,告籴隆兴,巳具曲 折恳禀张帅阁学,意必蒙其怜悯,拯此困急。今乃闻 其约束愈峻,所遣牙吏,得米而不能归,至于客贩,亦 复断绝。窃缘本军地瘠民贫,虽号熟年,不免仰食上 流诸郡,况今凶俭,事势可知。然若上流果亦荒旱,则 亦不敢固请。今赣、吉、临川诸郡及隆兴属邑,皆有丰 熟去处,则使节所临,江西一路,决当不至阙食,而其 馀波,自可惠及邻境,是以敢布其私。欲望台慈一言 于张帅,早得放行本军所籴,及弛客贩之禁,则台座 活人之恩,被于邻道。此邦之人所以感激归戴者,为 如何哉!
《与江东尤提举札子》前人
此间籴米者五辈,其一已还,馀尚未有端倪,然四近 米价皆高,恐不及元科之数。而诸县下户口数万,建 昌四乡申到,计一月已当米四千石。馀虽见催未到, 然以乡计之,尚当七倍于此,则一月已用三万馀石。 今计常平之积及本军所馀,仅可给两月劝输上户 所得,可给一月,即开春便无以继。欲以粜到钱再籴, 则诸处米向后必愈难得,又恐未可指准。不知使司 番阳之米,将来可拨几何?若得五万馀石,即所欠尚 有月馀,多方那攒,或可接得大麦。都昌小户尤多,恐 用米谷不止此。若不及此数,即尤狼狈矣。欲乞早示 一公牒,拨定米数,此当一面差人般运,庶以慰安善 良,弹压奸盗,非细事也。
《奏议跋》郑侠
京城诸行以计利者上言云:“官中每所须索,或非民 间用物,或虽民间用物,间或少缺,率皆数倍其价,收 买供官。今立法,每年计官中合用之物,令行人众出 钱,官为预收买,准备急时之用。如岁终不用,即出卖 不过收二分之息,特与免行。所贵于行人不至于急 时枉用数倍之价,至于破坏锓本。”此法固善,若要深 “合民心,上等行人多出中等助之,下等贫乏,特与免 官,中只取足用,无冀其馀,则善矣。洎至立法,更不辩 上、中、下之等,一例出钱,富者之幸,贫者之不幸,其不 愿者固多而愿者少矣。才立法,随有指挥,元不系行 之人,不得在街市卖坏钱”,纳免行钱人争利,仰各自 诣官投充行人,纳免行钱,方得在市卖易,不赴官自 投行者有罪,告者有赏。此指挥行,凡十馀日之间,京 师如街市提瓶者,必投充茶行,负水担粥以至麻鞋 头髲之属,无敢不投行者。适因献《承相书》,言及,是又 黎东美之前得子细陈述,相次闻已有指挥,些少惊 负贩卖者免投行,然已逾万缗之数。三月二十七日, 圣旨所先放,乃此免《行钱》也。
《论本邑禁籴仓粮书》明·叶向高
福清僻在海隅,户口最繁,食土之毛,十才给二三。故 其民半逐工商为生,南资粟于惠、潮,北仰哺于温、宁, 此其常也。往者岁登,谷价不腾,南北舟航,来往如流, 稍称苏息。自十六年秋,晚稻绝粒,民已告饥,犹赖遏 籴之令,未行搬运救赡,民情恃以无恐。至十七年春, 乃有奸民倡为搬运接济之说,耸惑动摇,严令禁绝, 困游鱼于釜中,饿婴儿于掌上。十万生灵,置之死地。 乱萌已生,识者骇叹。幸天不鞠凶,春麦颇熟,禁网微 宽,物情乃定。而夏秋田禾,一粒不登,民遂大困。告凶 请恤,汹汹不宁。盖往岁以来,此邦荒歉最于八闽矣。 间有轩车使节,往来地方,辄言“福清田土尚尔薄收, 未至大歉。”不知下邑之地,十一依山,十九滨海。邮道 经过,皆依山处所;泉源溪流,桔槔灌注。亩之所入,高 可一石,下犹数斗。至于滨海,极目弥望,寸苗不青,百 里俱赤,非但田涸,兼之井枯,取水饔飧,远资数里。下 邑,数十年来,未有如是困苦而危急者也。而遏籴之 令,各处增严,束手穷途,伤心骇目。向非泉、漳之人贪 于厚利,转粟高潮、犯禁浮海,阖邑之民,久为涸辙。然 而搬运既少、价值日高,米斗几二百钱。富者尚可,贫 何以支?尽室啼饥,携累乞丐;道途之间,饿莩相望。仁 人见之,可为涕零!夫闽中之粟,本未大乏。福宁、罗源、 莆田诸处,囷仓露积,在在皆有。向使通融匀济,无大 隔绝,效秦穆之“三施”、明齐桓之五禁,亦何至一隅之 人偏困若此哉?而当途不察其弊,反使奸民得售其 欺,良可叹也!乃以福清为接济,则又大枉矣。夫接济 者,以为济外夷,欤则海上高牙大舶纵横出没,勾引 为奸利,果何郡何邑之人?福清无通夷之舟,安能神 输而致之以为济他处与?则闽中诸处之粟,无贵于 福清者,转贵粟而就贱直,计必不为之也。又“接济”之 说,谓接此有馀,济彼不足。今下邑之人,父兄枵腹,妻 子啼饥,但闻谷至,欢声如雷。彼其身家饥饿之不恤, 而为他人资计,又不为之也。下民之情,隔阂莫通,不 肖念及此,惟有仰屋叹耳。然此由天祸,下邑未敢尽咎人也。乃编氓怨嗟,众口嗷嗷,则以旧岁大歉,翘首 望蠲,蠲既不得,赋且益增。“每石米加银至于四钱。询 其故,为往者行《条鞭》之法,输纳称便,即仓粮每石折 价六钱,军民两利。近乃被揽纳刁户,欲肆侵渔,妄诉 上官,勒民上米。”夫军民一体,义无异视,米贱则折银 以便军,米贵则索米而虐民,肥瘠不均,法令莫一,此 其不便一矣。况倡为此说者,亦只揽纳斗级,奸猾之 雄者耳。军“人支米,既忧浥烂,复苦侵克,不如得银反 为实落,借名便军,实则害军,此其不便二矣。输米上 仓,舟车转运,费既不赀,衙门之常例,收纳之折耗,率 一石而致五斗,此其不便三矣。穷乡下户,不能自致, 率归之大户,大户归之揽纳,多科名色,广张骗局,穷 民扼腕,靡究其说。今担米上仓,科银一两八钱,三倍 于往年,无敢谁何”,此其不便四矣。省下“常丰仓,犹转 输辐辏,官府稽核,收支虽费,积贮尚存。其福清之万 安仓则虽云上米,徒有空名,揽纳之囊橐既充,粮官 之溪壑亦满,但怀私计,宁补公储?”此其不便五矣。往 者岁稔,既皆折银,陡遇荒凶,便令纳米,尪羸之人而 压以千钧,颠蹶可虞,号呼难忍,“此其不便六矣。夫军 人即欲得米,不过以米贵耳。今诚征价于民,倍往之 十五,民犹称便也。而必欲强民所难,剜饥寒之肉,以 实奸猾之腹,此其不便七矣。民既安于折银,而卒更 其法,必不乐从,拘呼之扰,四及于穷乡;鞭扑之威,日 逞于贱隶,官民俱困,上下相仇,此其不便八矣。即此 一事,其利害难”以俱陈。大略如斯,已自可见,而上人 必欲行之,或自有说,非草野之所能窥。但鄙见愚衷, 窃意为政之道,惟求利民。民利为兴,民害为除。即有 害于民,而事不得已,亦当委曲调剂,求公私两利之 策。矧凶荒之后,人情大扰,祸乱之生,多在乎此。为民 上者欲设法拯济,势诚未易。惟当日夜抚循,除烦去 苛,使下民晓然知上人所以爱我之心,而无可奈何, 即至死亡,不忍为乱。此弭灾安民之至急者也。今仓 粮一事,诚未知当道之意何如?但下民无知,怨声载 道,咸谓公门万里,民隐莫通。即使积贮难虚,仓廪当 实,然何不先征于粒米狼戾之秋,而骤赋于半粟不 登之日?又何不少需于来岁丰稔之“后,而遽责于今 年凶歉之时,揆之事情,诚有难解。今《常丰仓》业已起 解,而《万安仓》犹可调停,下邑民情,诚在倒悬,不胜祈 祷。”去此意外之征,便是法中之仁,仁人君子,能无动 念。即如“常丰仓果不可已,亦当通融斟酌,令有米之 处输米,而无米之处纳银。补偏救弊,安民止怨,或在 乎此。惟览察而裁施之,穷民幸甚。”
《平准论》锺惺
平准之法,是武帝理财尽头之想,最后之著,所以代 一切兴利之事,而救告缗之祸,所谓穷而变,变而通, 其道不得不出于此者也。何也?文景殷富,而武帝以 喜功生事,化而为虚耗之世。鬻爵鬻罪,而鬻爵鬻罪 不效也;盐铁而盐铁不效也;铸钱制皮币,而钱币不 效也;酎金而酎金不效也;风示百姓,分财助县官,而 “分财不效也;募徙民,而徙民不效也。”非惟不效而已 矣,而又曰“选举陵迟,廉耻相冒,曰吏道杂而多端;官 职耗废,曰见知之法生;穷治之狱用”,曰“县官大空;而 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曰“公卿大人谄谀取容。”一篇 之中,三致意焉,则形已见而势已穷矣。至于告缗之 令,下以天子而同于盗与兵,天下嚣然,丧其乐生之 心,不思以解之,且求为秦之季世而不可得矣。桑弘 羊晚出,乃始为平准之法,笼天下财物归于县官,而 相灌输,贵即卖之,贱即买之。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虽所谓“不加赋而天下用 饶”,是利臣笼络人主之语。而赏赐帛百馀万疋,金钱 巨万计,皆取足,大农不复告缗,不复告缗,此即平准 之效也。或曰:是又以天子而同于负贩矣。以天子而 同于负贩,不犹愈于天子而同于盗与兵乎?且告缗 之祸可以亡平准,非救穷以救亡也。故曰:平准者,所 以代一切兴利之事,而救告缗之祸,其道不得不出 于此者也,其道不得不出于此。然则史遂无说乎?曰: 恶得无讥?汉文、景之天下,何以遂化为武帝之天下 也?睹时观变,史盖有深悲焉,非悲平准也。悲其所以 不得,不出于平准之故也。
《平粜》沈兰先
“平粜,无他法强抑之,不如顺导之。官司出示减价,此 强抑之也;米少则价腾,米多则价自减,此顺导之也。” 宋范忠宣公为襄邑宰,岁大旱,度米年歉,于是尽籍 境内客舟,诱之运粟,许为主粜,明春客米大至,襄邑 赖以无饥。今欲客舟之来,则不必强抑其价,彼知吾 邑价少,他郡或有贵卖之处,则商贩不来,不若听其 自然,客舟必集。辛亥岁大歉,巡抚范公遣官籴米数 十万石,杭城米价不至腾跃。今每遇凶岁,官司多方 处置,籴于丰熟之邦,使谷粟相继,自无甚贵伤民之 患。所谓百千万斛在市,则价自平者此也。会稽董旸
曰:告籴于有米省分,上台遣官赍银前往平籴,务使一番在途,一番在粜,庶籴本无多,米“不断绝。”又曰:“借贷本府、本县存留支给及未即行起解地亩 钱粮,或暂借南北关税银项内若干,用充籴本,籴米 到日例照时价平粜,具足原数还官。虽各上台自有 精意,不必代为区处,然其意可推也。”
平准部艺文二〈诗〉
《籴官粟有感》宋·张耒
持钱籴官粟,日夕拥公门。官价虽不高,官仓常苦贫。 兼并闭囷廪,一粒不肯分。伺待官粟空,腾价邀吾民。 坐视既不可,禁之亦纷纭。扰扰田亩中,果腹才几人。 我欲究其原,宏阔未易陈。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
平准部纪事
《汉书赵广汉传》:“广汉举茂才,为平准令。”
华峤《后汉书》,“宋登为汝阴令,为政能明,号称神父。出 为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
《晋书杜预传》:“预拜度支尚书,奏兴常平仓,定糓价,皆 纳焉。”
《茶经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迁,愍怀太子洗马,常上 疏谏云:‘今西园卖酰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宋书。沈昙庆传》:“昙庆为尚书右丞,议立常平仓以救 民急,太祖纳其言,而事不行。”
《魏书。李彪传》:“彪参著作事,上封事七条,其三曰:‘顷年 山东饥,去岁京师,俭臣以为宜析州郡常调九分之 二,京师度支岁用之馀,各立官司,年丰籴积于仓,时 俭则加私之二,粜之于人。如此,民必力田以买官绢, 又务贮财以取官粟,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 《唐书张俭传》:“俭检校代州都督,劝垦田力耕,岁数稔, 私蓄”富实。俭乃建《平籴法》入之官。
《裴耀卿传》:“耀卿累迁长安令,旧有配户和市法,人厌 苦。耀卿一切责豪门坐贾,预给以直,绝僦欺之弊。” 《宇文融传》:“融拜御史中丞,请驰传行天下,诏以客赋 所在并建常平仓,益贮九谷,权发敛。”
《罗珦传》:“珦再迁京兆尹,请减平籴半,以常赋充之,人 赖其利。”
《孙逖传》:“逖诸子成,为信州刺史。岁大旱,发仓以贱直 售民,故饥而不亡。”
《刘晏传》:“晏与第五琦分领天下金谷。湖峤荒险处,所 出货皆贱弱,不偿所转,晏悉储淮楚间,贸铜易薪,岁 铸缗钱十馀万。其措置纤悉如此。诸道巡院,皆募𫘝 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他利害,虽甚远,不数 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 平。”
《宋史食货志》:唐刘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尢之 者,晏曰:“使民侥幸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非 民之便。吾虽未尝假贷,而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 逾时。有贱必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 病,安用贷为?”
《唐书郑珣瑜传》:“珣瑜子覃,擢累谏议大夫。宪宗取五 中官为和籴使,覃奏罢之。”
《归融传》:“初,户部员外郎卢元中,左司员外郎,判户部 案姚康,受平籴官。”
孔帖《芝田录》云:令狐文公除守兖州,境方旱,米价甚 高,迓吏至,公首问米价几何,州有几仓,问讫,屈指曰: “旧价若干,四仓各出米若干,定价出粜,则可以赈救 矣。”左右听之,流语达郡中,富人竞出其所蓄,物价顿 平。
《唐书王起传》:“起历河中节度使。方蝗旱,粟价腾踊,起 下令家得储三十斛,斥其馀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 势不从,寘于法。繇是廥积咸出,民赖以生。”
《五代史汉臣传》:“刘铢拜永兴军节度使,徙镇平卢,加 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又加侍中。是时江淮不通,吴越 钱镠使者常泛海以至中国,而滨海诸州皆置博易 务,与民贸易。民负失期者,务吏擅自摄治,置刑狱,不 关州县。而前为吏者,利其厚赂,纵之不问,民颇为苦。 铢乃一切禁之。”
《宋史司马光传》:“光曰,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 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 东世世患。”
《渑水燕谈录》:祥符初,王旭知颍州,因岁饥,出库钱贷 民,约蚕熟一千输一缣。其后李士衡行之陕西,民以 为便。今行于天下,于岁首给之,谓之“和买绢。”或曰预 买,始于旭也。
《国老谈苑》:王旦在中书,祥符末,内帑灾,缣帛几罄。三 司使林特请和市于河外,草三上,旦悉抑之。顷而特率属僚诉于宰府,旦徐曰:“琐微之帛,固应自至,奈何 彰国弱于四方。”居数日,外贡并集,受帛四百万。盖旦 先以密符督之也。
《宋史俞献卿传》:“献卿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天下谷 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 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 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自荆湖、江、淮间民愁无 聊,转运使务刻剥以增其数,岁益一岁。又非时调率 营造一切费用皆出于民,是以物价积高而民力积” 困也。
《东轩笔录》:京师置杂物务,买内所须之物,而内东门 复有字号,径下诸行市物,以供禁中。凡行铺供物之 后,往往经岁不给其直,至于积钱至千万者。或云其 直寻给,而勾当内门内臣故为稽滞,京师甚苦之。蔡 襄为尹,询知其弊,建言“乞取内东门买物物价径牒 内藏库截支,以给行人。”仁宗大以为然,其事至今行 矣。
《泉志》《国朝会要》云:“秘书丞朱正臣言,前通判广州,窃 见蕃商多往交州贸市,赍黎字及砂镴钱至州,颇紊 中国之法。”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拜参知政事,设均输诸法。均输 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 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 得以便宜蓄买。”
《文献通考》:曾公亮谓支米有量数不同,难以立价。帝 曰:“家各有斗,人自知其所得之多寡,虽定价,庸何伤。 然此法第以恤军班防监人可也。”安石曰:“诚然。今立 价自一千至六百,过此则军人自粜,与民间所定价 亦适平,更增数钱,未至伤民。价钱贱于所定,则军人 受患矣。”帝曰:“善。”
《合璧事类》:宋赵抃熙宁中知越州。东浙旱蝗,米价踊 贵,诸路皆立榜“告赏,禁人加增米价。抃独榜衢路,令 有米者增价粜之。于是诸商辐辏,民无饿殍。”
《梦溪笔谈》:“刘晏掌南计,数百里外物价高下,即日知 之。人有得晏一事,予在三司时,尝行之于东南,每岁 发运司和籴米于郡县,未知价之高下,须先具价申 禀,然后视其贵贱,贵则寡取,贱则取盈,尽得郡县之 价,方能契数行下。比至则粟价已增,所以常得贵售。 晏法则令多粟,通途郡县以数十岁籴价与所籴粟 数高下,各为五等,具藉于主者。粟价才定,更不申禀, 即时廪收。但第一价则籴第五数,第五价则籴第一 数,第二价则籴第四数,第四价则籴第二数”,乃即驰 递报发运司。如此,粟贱之地,自籴尽极数,其馀节级, 各得其宜,已无极售,发运司仍会诸郡所籴之数计 之,若过于多则损贵与远者,尚少则增贱,与近者自 此粟价未尝失时,各当本处丰俭,即日知价,信皆有 术。
《宋史食货志》:绍兴四年,两浙转运司檄婺州市御炉 炭,须胡桃、纹、鹁鸠色。守臣王居正以为言。上曰:“隆冬 附火,取温燠而已,岂问炭之纹色乎?”命罢之。诸类此 者,并禁止焉。
《宗室传》:“不𢙯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知开州,诸 司交荐,转夔州转运判官。民病上供银,时部使者以 亲故摄大宁盐场,专其利,不𢙯斥去,而盐获羡馀。乃 出钱市羡盐数十万斤,易米得三万馀斛,运抵湖北, 市银以归,代诸郡纳上供银,省缗钱十五馀万。” 《续文献通考》:“绍定中,曾用虎知兴化军事,立平籴仓, 捐楮”币六千缗为籴本,益以废寺之谷,岁歉价高则 发仓以粜之,岁丰价平则散诸寺,易新谷为藏焉。 《宋史锺季玉传》:“季玉知建昌军,会有旨江西和籴,季 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 籴得减三之一。”
《元史奸臣传》:“卢世荣居中书,为奏于泉、杭二州立市 舶都转运司,造船给本,令人商贩,官有其利七,商有 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匿者许 告,没其财半给告者。今国家虽有常平仓,实无所畜, 臣将不费一钱,但尽禁权势所擅产铁之所,官立𬬻 鼓,铸为器鬻之,以所得利合常平盐课籴粟积于仓, 待贵时粜之,必能使物价恒贱而获厚利。国家虽立 平准,然无晓规运者,以致钞法虚弊,诸物踊贵。宜令 各路立平准周急库,轻其月息,以贷贫民,如此则贷 者众而本且不失。又随朝官吏增俸,州郡未及,可于 各郡立市易司,领诸牙侩人,计商人物货四十分取 一,以十为率,四给牙侩,六为官吏俸。国家以兵得天 下,不藉粮馈,惟资羊马。宜于上都、隆兴等路,以官钱 买币帛,易羊马于北方,选蒙古人牧之,收其皮、毛、筋、 角、酥酪等物,十分为率,官取其八二与牧者,马以备 军兴,羊以充赐予。”帝曰:“汝先言数事皆善,固当速行; 此事亦善,祖宗时亦欲行之而不果,朕当思之。”世荣 因奏曰:“臣之行事,多为人所怨,后必有谮臣者,臣实 惧焉,请先言之。”世祖曰:“汝言皆是,惟欲人无言者,安有是理?汝无防。朕饮食起居间,可自为防。疾足之犬 狐不爱焉,主人岂不爱之?汝之所行,朕自爱也。彼奸 伪者,则不爱耳。汝之职分既定,其无以一二人从行, 亦当谨卫门户。”遂谕丞相安童增其从人。其为帝所 倚眷如此。
《明外史田济传》:“济知真定府,岁大凶,斗粟百钱,民有 馁死者。济不待报,开仓出粟三万馀石,半价以粜,遂 无腾贵之患。”
平准部杂录
《汉书·食货志赞》:《易》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书》云:“楙迁 有无。”周有泉府之官,而管氏之轻重,李悝之平籴,弘 羊均输,寿昌常平,亦有从徕。顾古为之有数,吏良而 令行,故民赖其利,万国作乂。
扬子《法言学行》篇:“一哄之市,必立之平。”
《寡见篇》:“或曰:‘弘羊榷利而国用足,盍?榷诸’?”曰:“譬诸父 子,为人父而榷其子,纵利如子何?”卜式之云:“不亦匡 乎?”
《秘阁闲话》《南部新书》云:自贞元来,多令中官强买市 人物,谓之“宫市。”
《孔帖》陆宣公云:“豪富之徒,乘急令以邀其利;穷乏之 辈,困暴敛以毁其家。非所谓均节财物、准平赋法之 术也。”
《东坡评史》:东汉肃宗时谷贵,经用不足,尚书张林请 以布帛为租,官自煮盐,且行均输,独朱晖文季以为 不可。事既寝,而陈事者复以为可行,帝颇然之,晖复 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寡,食禄之 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 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皆非明主所 当行。”帝方以林言为然,发怒,切责诸尚书。晖等系狱 三日,诏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也, 何故自系?”晖等因称病笃。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 “今林得谴,奈何称病,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蒙恩 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指雷同,负臣 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遂闭口不复言。 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等。帝意解,寝其事。后 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命太医视疾,太官赐食, 晖乃起。元祐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偶读《后汉书朱文 季传》,感叹不已。肃宗号称长者,诏书既已引罪而谢 文季矣,诸尚书何怖之甚也!文季此时强立,不足多 贵,而诸尚书为可笑也。云其祸不细,不知以何等为 祸,盖以帝不悦后,不甚进用,为莫大之祸也。悲夫! 《挥麈后录》《明清前录》载和买起于王丝。后阅范蜀公 《东齐记事》云:太宗时,马元方为三司判官,建言方春 民乏绝时,预给官钱货之,至夏秋,令输绢于官。和买 䌷绢,盖始于此。然在昔止是一时权宜,措置于一岁 之间,或行于一郡邑而已。至熙宁新法,乃施之天下, 示为准则。是时,越州会稽县民繁而贪,所贷最多,旧 额不除,至今为害而不能革。惟婺州永康县有一杰 黠老农,鼓帅乡民,不令称贷,且云“官中岂可打交道 邪?”众不敢请,独此一邑,遂无是患,闻今不然。
《石林燕语》:“京师旧有平准务,自汉以来有是名。蔡鲁 公相以其父名准,亦改为平货务。”
《朱子语类》:荆公初作江东提刑,回来奏事,上万言书, 其间一节云:今之小官,俸薄不足以养廉,必当有以 益之。然当今财用匮乏而复为此论,人必以为不可 行。然天下之财未尝不足,特不知生财之道,无善理 财之人,故常患其不足。神宗甚善其言。后来才作参 政,第二日便专措置理财,遍置回易库以笼天下之 利,谓:“《周礼》泉府之职正是如此。却不知周公之制,只 为天下之货有不售,则商旅留滞而不能行,故以官 钱买之,使后来有欲买者,官中却给与之,初未尝以 此求利息也。”时举云:“‘凡国之财用取具焉’,则是国家 有大费用,皆给于此,岂得谓之不取利耶?朝廷财用, 但可支常费耳,设有变故之来,定无”可以应之。曰:“国 家百年承平,其实规模未立,特幸其无事耳。若有大 变,岂能支耶?”神宗一日问回易库零细卖甚果子之 类,因云:“此非朝廷之体。”荆公乃曰:“国家创置有司,正 欲领其繁细,若回易库中虽一文之物,亦当不惮出 纳。乃有司之职,非人君所当问。若人君问及此,则乃 为繁碎而失体也。”其说甚高,故神宗信之。
《丹铅总录》:“马廷鸾曰:‘桑大夫均输之法,大概驱农民 以效商贾之为也。太史《平准书》云:‘令远方各以其物 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此说未明。班固 采其语云:‘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 而相灌输’。此说涣然矣。盖添‘如异时’三字,是谓驱农 民以效商贾之为也。吕东莱尊迁抑固是以取书而’” 不用志语,然记事之文,惟贵明白,是以《通鉴》取志语 也。
汉世立均输平准之法,其名甚美,其意亦善也。当时 论其弊曰:“农人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富商储物以待其急,轻价收贱以取其贵,未见准之平也。” 善乎《庄子》之言曰:“爱民,害民之始也;偃兵,造兵之本 也。”故周曰“旧章”,汉曰“故事。”当时论政者,不曰“旧章不 可逾”,则曰“故事不可废。”今之纷纷好异者,安得此语 之。
《日知录》:“古帝王之于权量,其于天下,则五岁巡狩而 一正之,《虞书》‘同律度量衡’”是也。其于国中,则每岁而 再正之,《礼记·月令》“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 正权概”是也。故关石和钧,大禹以之兴夏;谨权量,审 法度,而武王以之造周。今北方之量,乡异而邑不同, 至有以五斗为一斗者。一哄之市,两斗并行,至其土 “地,有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者,有以三百六十步为亩 者,有以七百二十步为亩者。其步弓有以五尺为步, 有以六尺、七尺、八尺为步,此之谓工不信度者也。”夫 法不一则民巧生有。王者起同权量而正经界,其先 务矣。《后汉书》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简核垦田顷亩 及户口年纪。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馀人,坐度田 不实,下狱死。而《隋书》“赵煚为冀州刺史,为铜斗铁尺, 置之于肆,百姓便之。上闻,令颁之天下,以为常法。”傥 亦可行于今日者乎?
平准部外编
《十国春秋》:“荆南僧失其名氏,以鬻香为业。清泰中,货 平等香,贫富无二价,居常绝不市香和合,而箧中所 贮都梁郁金,辄取售无算。人莫测其从来,皆疑为仙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