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续通志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志总目
  唐本纪凡十八卷
  卷一卷十八
  五代本纪凡六卷
  卷十九卷二十四
  宋本纪凡十六卷
  卷二十五卷四十
  辽本纪凡六卷
  卷四十一卷四十六
  金本纪凡十卷
  卷四十七卷五十六
  元本纪凡十四卷
  卷五十七卷七十
  唐后妃传凡三卷
  卷七十一卷七十三
  五代后妃传凡一卷
  卷七十四
  宋后妃传凡三卷
  卷七十五七十七
  辽后妃传凡一卷
  卷七十八
  金后妃传凡一卷
  卷七十九
  元后妃传凡一卷
  卷八十
  氏族略凡八卷
  卷八十一卷八十八
  六书略凡四卷
  卷八十九九十二
  七音略凡四卷
  卷九十三九十六
  天文略凡六卷
  卷九十七卷一百二
  地理略凡七卷
  卷一百三卷一百九
  都邑略凡一卷
  卷一百十
  礼略凡八卷
  卷一百十一卷一百十八
  谥法略凡三卷
  卷一百十九卷一百二十一
  器服略凡五卷
  卷一百二十二卷一百二十六
  乐略凡三卷
  卷一百二十七卷一百二十九
  职官略凡十卷
  卷一百三十卷一百三十九
  选举略凡四卷
  卷一百四十卷一百四十三
  刑法略凡八卷
  卷一百四十四卷一百五十一
  食货略凡四卷
  卷一百五十二卷一百五十五
  艺文略凡八卷
  卷一百五十六卷一百六十三
  校雠略凡一卷
  卷一百六十四
  图谱略凡二卷
  卷一百六十五卷一百六十六
  金石略凡四卷
  卷一百六十七卷一百七十
  灾祥略凡三卷
  卷一百七十一卷一百七十三
  昆虫草木略凡七卷
  卷一百七十四卷一百八十
  唐宗室传凡六卷
  卷一百八十一卷一百八十六
  五代宗室传凡一卷
  卷一百八十七
  宋宗室传凡三卷
  卷一百八十八卷一百九十
  辽宗室传凡二卷
  卷一百九十一卷一百九十二
  金宗室传凡六卷
  卷一百九十三卷一百九十八
  元宗室传凡二卷
  卷一百九十九卷二百
  唐列传凡八十卷
  卷二百一卷二百八十
  五代列传凡十六卷
  卷二百八十一卷二百九十六
  宋列传凡一百二十卷
  卷二百九十七卷四百一十六
  辽列传凡六卷
  卷四百一十七卷四百二十二
  金列传凡二十四卷
  卷四百二十三卷四百四十六
  元列传凡五十四卷
  卷四百四十七卷五百
  外戚传凡七卷
  卷五百一卷五百七
  忠义传凡十五卷
  卷五百八卷五百二十二
  孝友传凡四卷
  卷五百二十三卷五百二十六
  独行传凡三卷
  卷五百二十七卷五百二十九
  循吏传凡五卷
  卷五百三十卷五百三十四
  酷吏传凡一卷
  卷五百三十五
  孔氏后裔传凡二卷
  卷五百三十六卷五百三十七
  儒林传凡十六卷
  卷五百三十八卷五百五十三
  文苑传凡十四卷
  卷五百五十四卷五百六十七
  𨼆逸传凡六卷
  卷五百六十八卷五百七十三
  宦者传凡六卷
  卷五百七十四卷五百七十九
  艺术传凡六卷
  卷五百八十卷五百八十五
  佞幸传凡三卷
  卷五百八十六卷五百八十八
  列女传凡五卷
  卷五百八十九卷五百九十三
  载记凡十二卷
  卷五百九十四卷六百五
  贰臣传凡六卷
  卷六百六卷六百一十一
  奸臣传凡八
  卷六百一十二卷六百一十九
  叛臣传凡七卷
  卷六百二十卷六百二十六
  逆臣传凡八卷
  卷六百二十七卷六百三十四
  四夷传凡六卷
  卷六三十五卷六百四十止
  等谨案
  钦定续通志六百四十卷乾隆三十二年奉敕纂其纪传自唐始诸略自五代始因郑樵旧目参考同异斟酌损益之有郑志所无而增补者有郑志所有而删并者各于本门小序详述端委窃惟作史之要贵于体例精严褒贬至当为天下后世立纲常名教之凖我
  皇上御批通鉴辑览出以独断衡以大公为前代
  史论所未有
  御制全韵诗举历代帝王得失炯鉴据事直书诚皆千古定评足为万世法戒谨于各卷内备载
  御批兼以
  全韵诗注意依次节叙若夫尊师重道教化之原皇上于明史命立衍圣公传所以表章圣裔也今则于通志立孔氏后裔传事君致身伦纪之大
  皇上于
  国史别编贰臣所以树臣道之大防为古今之通义今则于通志依例立贰臣传其奸臣叛臣逆臣名本唐书义昭𫓧钺并为増辑以正彛伦此皆郑志所无而增补者郑志有年谱有异姓世家有㳺侠刺客滑稽货殖诸传或并或删不妨从阙至其氏族以下二十略樵虽殚见洽闻搜罗未尽盖综核名物博采为难我
  朝稽古右文图书大偹近复广蒐海内藏书编罗四库取资既富考据易精兹所续纂如艺文则以著录存目分编于各书之下图谱则以记有记无统列八门皆本四库全书以资讨索他如周秦钟鼎汉唐铭刻散布海宇方域限之樵之阙略亦时地为之也我
  朝鸿图式廓车书大同虽在流沙万里之外如汉裴岑唐姜行本纪功之碑并在巴里坤为自来好古者所未得见今官吏往来皆得手摩其文又况直省之采求者哉兹所续金石略补唐以前者十之三今有者十之五记无者十之二洵乎郑樵所不能望见者也昆虫草木羽翼注疏不可以朝代限今考之全书统为采缀即食货刑法灾祥诸略于唐事未偹者亦采新旧唐书增之并以补郑志之阙焉凡兹义𩔖悉本
  睿裁较之樵书实更精核自本纪后妃传而外为略二十为传二十有二都六百四十卷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陆 费 墀















  职名
  三通馆总裁
  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嵇 璜经筵讲官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刘 墉兵   部   尚   书王 杰
  经筵讲官户部尚书管理顺天府府尹事务曹文埴
  纂修兼总校官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曹仁虎
  翰  林  院  侍   讲蔡廷衡翰  林  院  编   修祝徳麟
  武英殿纂修翰林 院 编 修陈嗣龙
  翰  林  院  编   修黄瀛元翰  林  院  编   修陈昌齐翰  林  院  编   修翟 槐纂修兼校对官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陆伯焜
  署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吴 璥翰  林  院  侍  讲陈万青翰  林  院  编  修励守谦翰  林  院  编  修秦 泉翰  林  院  编  修李 潢翰  林  院  编  修余 集翰林院 编 修革职留 任汪 镛
  翰  林  院  编  修王春煦翰  林  院  编  修徐如㴻翰  林  院  编  修戴均元翰  林  院  编  修周 琼翰  林  院  编  修吴锡麒翰  林  院  编  修程昌期翰  林  院  编  修甘立猷翰  林  院  编  修刘汝谟翰  林  院  编  修秦承业翰  林  院  编  修俞廷抡翰  林  院  编  修王 受翰  林  院  编  修卢荫溥翰  林  院  编  修万承风翰  林  院  修  撰茹 棻翰  林  院  编  修邵 瑛
  文 渊 阁 检 阅 内 阁中 书顾宗泰翰  林  院 庶 吉 士陈万全翰 林  院 庶 吉 士王锡奎
  翰 林  院 庶 吉 士贺贤智
  翰 林  院 庶 吉 士温汝适
  翰 林  院 庶 吉 士崔景仪
  翰 林  院 庶 吉 士李骥元
  翰 林  院 庶 吉 士朱依炅
  翰 林  院 庶 吉 士程嘉谟
  原任翰林院侍讲候补主事庄承篯
  原 任 翰 林 院 庶 吉 士郑应元满纂修官
  理  藩  院  主  事巴达尔呼工 部 笔 帖 式 候补小京官龄 椿候  补  笔  帖   式嵩年内 阁  贴  写 中 书明 达提调官
  内   阁   侍    读西精额
  文渊阁校理 武英殿提调翰林院检讨彭元珫收掌官
  翰 林  院 笔  帖  式库䝉额翰 林  院 笔  帖  式鹤 麟




  钦定续通志凡例二十则
  一通志本仿史记之例而成书故有本纪有列传有谱以当表有略以当志其二十略叙事皆至唐而止纪传及谱则讫于隋自序谓唐书五代史皆本朝大臣所修微臣所不敢议也今续纂纪传应自唐始略则自五代始至明史纪传成于
  本朝我
  皇上以大公至正之心彰善瘅恶笔削维严具有全
  书
  垂训万世无庸更为节录
  一本纪列传通志多全录旧史之文唐宋而下卷帙浩繁今所续纂务在勿冗勿漏其事之无闗法戒人之无足重轻者概从芟汰至正史而外若资治通鉴若纲目若纪事本末及传记文集碑版间有可补正史之阙而纠正其谬者仍广为搜罗依𩔖增辑并仿司马光通鉴考异之例将考正异同分注本条下以资参考
  一金史于本纪之前有世纪所以溯祖宗积累之功明一王受命之始然开基大略未有不详于本纪者今采附帝纪其世纪补所列追尊三宗照元史改入宗室传以符郑志体例若辽史所载西辽馀泽未泯犹存一线未可遽行湮没谨附录本纪之后
  一列传名目各史不同班马以后妃为外戚范蔚宗则为皇后纪通志皆不从而从三国晋史之例别为后妃传其他外戚传金史曰世戚孝友传宋史曰孝义独行传唐宋辽史皆曰卓行循吏传辽史曰能吏旧唐书元史皆曰良吏艺术传诸史皆曰方技儒林传唐书元史皆曰儒学文苑传唐书金史皆曰文艺辽史曰文学又元史儒学传合儒林文苑为一皆名异而实同今悉依通志之名以昭画一
  一列传次第各史互异唐书列外戚于列女之后列隐逸于循吏之前宋史列方技于列女之后列外戚于方技之后今依郑氏原书之序首宗室次列传次外戚次忠义孝友独行循吏酷吏次孔氏后裔次儒林文苑隐逸次宦者艺术佞幸次列女次载记次贰臣奸臣叛臣逆臣次四夷
  一列传各史中分并互异如五代史家人传今析入后妃宗室传死节死事今并入忠义传伶官并入佞幸独行传析入隐逸孝友宋史道学传并入儒林元史儒学传析入儒林文苑元史释老传并入艺术唐书宋史公主传附缀后妃均依郑志门𩔖以从其朔
  一皇太子皇子诸王例入宗室传其追尊帝号者旧史俱不为区别魏收以景穆入帝纪后人讥之郑志统列宗室体例较严但其间有史分而志合者有史阙而志补者有史系之列传而志入宗室者自唐而下互有异同今悉依例彚辑于以传系事之中仍不失以表系世之意
  一通志所载名目凡诸史不立此传者皆从列传采取以𩔖相从如史记不立隐逸传则采伯夷四皓诸人补之三国志不立忠义传则取典韦诸人入之史记无方技之名而以司马季主扁鹊仓公传移入艺术后汉书无孝友之名而以毛义江革诸人移入孝友是也今续通志即循此例如元史之伯勒格台六人入宗室传托音色辰等三人补外戚传宋史之周三臣入忠义五代史之马重绩赵延义入艺术唐之张昌宗张易之入佞幸均依𩔖改辑其有本无专传而无可补入者仍从其阙
  一郑志有孔子列传今考自唐以后孔氏历有袭封我
  朝于明史特立衍圣公传表章圣裔甚盛典也兹采唐以下史传参之阙里文献考诸书分列嫡嗣支庶按次彚辑为孔氏后裔传
  一郑志有年谱异姓世家二门皆仿于史记按史记年表即本纪中详著之文故班史以后不袭其体无妨阙如五代宋史虽各有世家其所载南唐吴越前后蜀南北汉诸国皆系偏隅分据非封建诸侯比也郑志本晋书之例于前凉西凉以及后梁萧氏别称载记体例最精今统归载记不复更列世家之目又郑志有㳺侠刺客滑稽货殖四门亦本史记唐以后无可载并宜从阙
  一列传未备名目应为增修
  国史創立贰臣传出自
  睿裁于旌别淑慝之中寓扶植纲常之意允昭褒贬
  之至公实为古今之通义今亦恪遵
  圣训于前代别立此门较诸原书体例实详且核焉至唐书之奸臣叛臣逆臣传皆唐以前诸史所无而其目实不可易今悉考核事迹增立奸臣叛臣逆臣三门列于贰臣之后
  一有一人而两史并为立传者如裴矩李密王世充已见隋书而唐书亦载之王伦宇文虚中张邦昌刘豫宋金两史俱有传张特立金元两史俱有传亦有一史之内一人而重传者有父子兄弟分传而彼此互复者名不胜数均删并折衷以归一是
  一续纂诸略自五代始礼乐器服职官选举之属皆与史志相表里今采取正史各志按代续编而郑志食货刑法灾祥诸略于唐事亦多未备并采新旧唐书诸志以补其阙
  一辽金元三朝氏族未有専书今详加搜辑如辽之三耶律氏二审密氏金之白号黑号诸姓元之䝉古七十二族色目三十一种备着于篇
  一辽金元三朝文字史家所录未有志书法之书故六书鲜有徴据契丹国志称辽太祖以隶书之半增损作字金则有女真大字女真小字今皆不传元蒙古字之制见于著述者有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载蒙古字母朱伯颜所载䝉古字韵其中讹误相沿不一而足我
  皇上钦定同文韵统综以国书于蒙古字音字体无
  不赅备详见
  皇朝通志六书兹就三朝史册所见者撮其大略以
  次叙述
  一郑志天文略祇载丹元子步天歌而不详推步之法七音略祇载字母内转外转诸图而不详合声切音之法今所续纂各为详载
  一郑志艺文略止载群书目录未具撰人爵里撰述之家有姓名同而著书复同者如颜师古称两京房皆治易之𩔖每易混淆今所续纂谨遵

  钦定四库全书例以著录存目分编于各书之下备载撰人姓名凡宋代诸书已登郑志者不复列入其总𩔖仍依郑志为十二门每门细目则以四库全书为准
  一图谱略郑志首索象原学明用三篇以辨其源流次自周秦迄于北宋分撰记有记无二篇以考其存佚但樵局于见闻周秦图谱至宋鲜有存者故记有篇祇总为一门而记无篇多至二十六门我
  皇上稽古右文图书大备又复搜罗海内藏书亲加釐定自南宋而下图谱孰有孰无了如指掌今于记有记无中各区为经学史乘天文地理政典学术艺事物𩔖八门各门之下再为分晰名目断自淳熙至于明季博采史志旁及画谱书目按𩔖增辑若夫文人㳺艺涉笔成图与夫私家谱牒偶见存留者无裨实学概不缀录
  一金石略郑志所录原本欧阳修赵明诚诸家著录粗具撰人姓氏而于碑碣所在大半未详盖限于方域捜罗未广亦时地为之也我
  朝幅员辽阔车书大同周秦钟鼎汉唐铭刻往往有晦于古而显于今者今所续纂即依郑志图谱之例以今有今无分载取唐以前郑志所未著者为一卷五代以下为二卷分缀撰书姓氏建立年岁与现存之地详确考核其散佚难稽者另为一卷至前人著录之误兼为辨证焉
  一昆虫草木略郑志分为八门已称详赡然郭注陆疏亦多未尽所谓通鸟兽之情状察草木之精神者代有着述不厌捜罗今所续纂于郑志未载者则补其遗已载者兼正其误庶于诸经注疏足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