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_(四部丛刊本)/卷第三十五 中华文库
濳研堂文集 卷第三十五 清 钱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嘉庆丙寅刊本
|
濳研堂文集卷三十五
嘉定钱大昕
书〈三〉
与徐仲圃书
仆于舆地之学留心廿馀年尝恨东晋南北朝侨立州
𨛦岁增月易名目丛复虽以杜佑李吉甫乐史之淹博
犹且十阙其六七不揣椎鲁思欲理而董之而疑义纷
挐无从质正近年始交阳湖孝廉稚存今又得交足
下皆研精地理卓然成家而足下撰次年表经纬分明
于南北交争畺易陷复之迹了如视掌洵足补前人之
阙而为后学之指南矣其中尚有一二疑不能释请疏
其大略以僃采择晋志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失过半
乃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四𨛦初不言置于何地
而足下以历阳实之遍检晋宋齐志历阳并无置四𨛦
之事未知足下何所据也且晋志述渡江州𨛦多不可
信即以此条论之上文云永嘉之乱临淮淮陵沦没石
氏则是淮北既失之后所置其地当在淮南而安帝纪
义熙五年慕容超将慕容兴宗寇宿预阳平太守刘千
载为贼所执是阳平在淮北不在淮南其难信者一宋
志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并在徐州部内宋之徐州在
淮北不在淮南其淮阳𨛦领甬城宿预等县去京𨜞水
七百陆五百五十以道里准之正在旧临淮𨛦界其难
信者二宋志淮阳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不言元帝置
北济阴则宋孝建元年立并非晋所置其难信者三宋
志于阳平济阴二𨛦虽不言何时置然于阳平云故属
司州流寓来配于济阴云属兖州流寓徐土因割地为
境若渡江之初侨人未有土断之令不当云割配其难
信者四宋末失淮北始侨立阳平于山阳北淮阳北济
阴于广陵永初以前淮南尚无此四𨛦况于元帝渡江
之初乎其难信者五夫南渡初尚未有此四侨𨛦则历
阳之无此𨛦益可信矣宋志称安帝改堂邑为秦𨛦晋
志则以为元帝渡江所改并侨立尉氏县属焉足下谓
元帝改堂邑为秦𨛦而堂邑县如故安帝改堂邑县亦
为秦县欲以弥二志之说仆以晋宋二史参互考之
王国宝毛泰刘穆之为堂邑太守皆在安帝之世是安
帝时尚有堂邑𨛦及刘裕当国以后向弥檀韶檀祗虞
邱进相继为秦𨛦太守可知秦𨛦改名必在义熙中不
在元帝渡江之时矣且向弥檀韶檀祗皆以秦𨛦太守
兼北陈留内史则北陈留与秦𨛦同寄治堂邑而尉氏
即陈留属县晋末尚有陈留𨛦其并入秦𨛦或在义熙
土断以后而晋志谓元帝即以尉氏属秦𨛦岂其然乎
晋世侨立州𨛦皆不系以南名义熙恢复故土乃有北
徐州北靑州北彭城北琅邪北东海北东莞北颍川诸
名而在南州𨛦犹仍故名至永初受禅后始诏去北加
南而晋志往往称南徐南兖南豫南靑又谓元帝置南
东海南琅邪等𨛦明帝立南沛南淸河等𨛦葢唐人不
学误仞宋志追称之词以为晋时已有此名耳沿袭千
有馀年至仆始悟其失顷见足下州𨛦表中颇有承用
晋志者似宜订正以破后来之惑故敢献其狂狷惟足
下裁之
答谈阶平书
得足下书道及姚礼部驳仆汉书考异中说秦三十六
𨛦一条仆所据者班孟坚志本文以志解志非敢臆造
礼部执史记分𨛦在始皇二十六年而略取南海诸𨛦
乃在三十三年不当列于三十六𨛦之数似矣仆试即
以史记质之则三十六𨛦之分本非一年中事如东𨛦
则始皇五年置矣颍川则十七年置矣会稽则二十五
年置矣岂皆在二十六年乎不特此也巴蜀置于惠文
南𨛦南阳陇西北地置于昭襄三川太原置于庄襄则
并非始皇时矣上𨛦魏所置云中雁门代𨛦赵所置上
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燕所置汉中楚所置则并非
秦置矣而史皆系之二十六年者以是岁为兼并天下
之始封建变为𨛦县至是遂一成而不可易故特记之
前所置之二十馀𨛦与后所增之三𨛦总以三十六该
之而前后复随文别见古人叙事参差不若后人之泥
也且南海三𨛦不必定在三十三年考南越尉佗列传
秦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𨛦以谪徙民与
越杂处十三岁其云十三岁者据秦并天下至二世元
年数之也王翦传亦先言平荆地为𨛦县因南征百越
之君而后言二十六年尽平天下依此二文则二十六
年分三十六𨛦正当有南海三𨛦矣均是史公之书礼
部援本纪以证其说仆即可援二传以伸仆之说矣史
公但云分三十六𨛦初未实指某某𨛦班志则明言之
矣其叙汉𨛦国以秦三十六𨛦并高文景武昭所增正
合百有三之数非犹有未僃也司马彪志𨛦国亦云汉
承秦三十六𨛦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秦兼诸矦置三十
六𨛦葢汉魏以前未有别南海诸𨛦于三十六之外者
别之自裵骃始唐人修晋书祖述裵说因有四十𨛦之
目相沿到今仆谓不如班史之可信也马班二史述汉
初事𨛦名固有出于三十六𨛦之外者此则诸矦私置
或二世增设要非始皇三十六𨛦之旧且亦随置随废
故班志略而不言以其不足言也非有所缺漏也裵骃
之说不知所本恐是误会始皇本纪之文若以前后文
互证则是年实止置齐琅邪两𨛦耳并前后通计之班
志岂真与太史公相矛盾哉仆非护前而惮改顾史汉
正文具在难以裵氏单词遽诋班志为未僃故稍申愚
管以僃折衷足下试复于礼部不识㪅有以启仆之惑
否
再与谈阶平书
仆前札中言及秦三十六𨛦鄙意但谓史公于始皇二
十六年书分天下为三十六𨛦兼南海三𨛦在内合前
后所置言之班志所云与史公本非抵忤耳又引王翦
南越两传以证略定扬越时巳置此三𨛦弟为存疑之
词初非因此并疑三十三年不当有略取陆梁地之事
也足下谓王翦南征百越之君即指会稽一𨛦然贾生
过秦云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𨛦则百越与会稽
究非一地王翦传先言竟平荆地为𨛦县而后言南征
百越之君可验百越在会稽𨛦之外矣而南越传实有
与越杂处十三岁之语足下虽善辩但以本不可晓置
之愚谓此语非甚难晓也当秦初并天下时王翦南征
百越巳有三𨛦之名但因其君长俾自治之如后世羁
縻之州其后使尉屠睢略取其地黜其君长置官吏如
内𨛦则在三十三年故本纪特书之传与纪互见而两
不相妨徐野民未悟及此是以存疑到今仆又读东越
列传云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𨛦与
南越传文略同而本纪不载置闽中𨛦其所以有载有
不载者闽中虽有𨛦名仍以其君长治之秦未尝别置
守尉也南海三𨛦其初置葢与闽中同厥后乃有任嚣
赵佗辈则等于内地𨛦县矣此所以不书于二十六年
以前而特书于三十三年也足下以为然乎否乎即使
仆所引南越王翦两传果如足下说而秦之但有三十
六𨛦别无四十𨛦则两汉书有明文不可据裵骃说以
汨之㪅不必因裵说之未的而别求它𨛦以实之此仆
之本意也惟足下详察
与姚姬传书
昨于新城陈公子硕士所读所著庐江九江二𨛦沿革
考以今县推见汉畺域所谓君子之言信而有征者矣
惟以庐江为衡山改名则犹有未慊于心者夫淮南之
分为三在文帝十有六年曰淮南曰庐江曰衡山皆秦
九江𨛦地在战国则皆楚地也秦之九江𨛦跨江南北
楚汉之际以江南地析置豫章𨛦而鲸布封淮南兼得
之淮南厉王因布故封文帝封厉王诸子尽以故地还
之故庐江国兼有豫章𨛦得与楚交通也景帝平吴楚
徙庐江王赐于衡山而庐江豫章俱为汉𨛦其衡山之
为王国如故也武帝元狩元年王赐以谋反诛而国除
为衡山𨛦其三年以衡山地置六安国自后遂无衡山
之名〈景十三王传封胶东王寄少子庆为六安王王故衡山地〉汉志叙衡山沿革于
六安下不系于庐江下明乎衡山之与庐江无渉也庐
江之为𨛦在孝景初自后别无废省之人伍被说淮南
王安云南收衡山以击庐江是衡山与庐江绝非一地
今欲并而合之难矣黥布初封史称九江庐江衡山豫
章𨛦皆属焉考其时吴苪徙封长沙以其地益布而芮
故𨜞邾则当兼得江夏地厉王子勃封衡山亦当兼有
邾蕲春诸县至武帝建六安国分土始狭非复衡山
之旧光武初因省六安入庐江若西京则衡山自衡山
庐江自庐江未尝合而为一也读史之病在乎不信正
史而求之过深测之太密班孟坚志𨛦国沿革精矣间
有未僃以纪传考之无不合也孟坚所不能言后儒阙
其疑可矣谓汉初之庐江在江南武帝时巳罢昭宣之
闲改衡山为庐江皆孟坚所未尝言所据者仅庐江出
陵阳一语然陵阳乃鄣𨛦之属县非淮南故地恐难执
彼单辞以为定案也先生当代宗师一言之出当为后
世征信敢献所疑幸明以示我
与孙凤阳书
承示所𢰅凤阳志简而有要可称佳乘但中有存疑者
数事其一以唐分十道皆因山川形便锺离在淮南而
隶于河南为不可解予案唐六典淮南道十有四州濠
居其一元和𨛦县志称濠州本属淮南与寿阳阻淮带
山为淮南之险贞元中窦参为相据淮割地隶属徐州
及张建封子愔为本军所立常挫王师其时朝廷几
失淮南之地是濠之改隶淮南实始于窦参然吉甫巳
讥其不学昧于畺理之制矣唐志所据者贞元以后之
制非十道之旧也足下试采吉甫志之文编入沿革门
则原委了然可免后来之疑矣足下又疑河南按察司
行台不当在县境考明时南北隶不设布按二司而
有巡守诸道巡守道衔皆假邻省布按之名此行台葢
巡道之行署凤阳与河南接壤故寄衔于河南非真河
南按察也
鄞县志局与同事书
史家之例以列传为重其列于儒林文苑者皆其次焉
者也元人不通史法乃特创道学之名欲以尊异程朱
诸人后来无可充道学者而无识之辈竞以儒林为荣
今志局所拟入儒林者未必悉孚公议且如王厚斋四
明文献之宗而不列之儒林岂厚斋之学行不如高闶
黄宗明乎若谓厚斋以官高当入列传则高闶袁燮父
子班秩不在厚斋之下何以仍入儒林也袁桷张时彻
沈一贯之入文苑似有意抑之然列传诸人岂皆粹然
无瑕者魏收所谓扬之升天按之入地此浅夫所为昔
人所讥其秽者而躬自蹈之吾不解也宝庆延祐两志
皆不立儒林文苑诸目罗愿之志新安施宿之志会稽
潜说友之志临安亦无此名也嘉靖志于儒林文苑外
㪅增淳德隽异之名尤为冗设愚意当循胡袁二志之
例总题之曰人物但以时代为次不分优劣既遵古式
又息争端有尚友古人之识者自能别其孰为大贤孰
为小贤也
答王西庄书
得手教以所𢰅述于崐山顾氏秀水朱氏德淸胡氏长
洲何氏间有驳正恐观者以试诃前哲为咎愚以为学
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
但议论须平允词气须谦和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
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馀无足观耳郑康成以
祭公为叶公不害其为大儒司马子长以子产为郑公
子不害其为良史言之不足传者其得失固不足辩既
自命为立言矣千虑容有一失后人或因其言而信之
其贻累于古人者不少去其一非成其百是古人可作
当乐有诤友不乐有佞臣也且其言而诚误𫆀吾虽不
言后必有言之者虽欲掩之恶得而掩之所虑者古人
本不误而吾从而误驳之此则无损于古人而适以成
吾之妄王介甫郑渔仲辈皆坐此病而后来宜引以为
戒者也十七史商榷闻巳刊成或有讹字且未便刷印
乞将样本寄下
与稚存书
足下札言国语日月会于龙𧱓已考一字当之予幼读
东京赋即疑𧱓与疚协韵未得其义后读广韵四觉部
�训龙尾又与䐁同乃悟𧱓为�之讹广雅云䐁臀也
故龙尾亦有龙�之称然�豚皆汉人俗字依说文当
为涿涿者流下滴与臀义相近蜀先主戏张裕云诸毛
绕涿居而裕以潞涿应之明乎涿即䐁也古音涿如笃
故转为斗音东方朔传鹤俛啄与窦鷇为韵易良马逐
释文亦有胄音是其证也足下所考之字未审与仆有
异同否愿明以教我
与稚存书二
仆留意三国畺域有年常欲作志以补承祚之阙蜀吴
属稿粗具将次弟魏事今读尊制体大思精胜仆数倍
巳辍所业让足下独歩矣其中有数事或可僃葑菲之
采敢略陈之历阳有当利浦谓因王浚书有风利不得
泊之语以为名此说本于乐史寰宇记考其实未然
孙讨逆传称刘繇遣张英屯当利口周瑜传亦云将兵
迎策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则当利之名汉末已有之
岂待王浚平吴乃得名乎酒泉之福禄县汉时本名禄
福班史及石刻曹全碑皆其明证至三国犹然庞淯传
及皇甫谧列女传并云禄福长尹嘉续汉志偶傎到二
字而晋志因之又敦煌之渊泉渊讹为拼涪陵之汉葭
葭讹为发此皆不可不正者也汉阳之为天水葢魏初
所改魏明帝纪张郃杨阜邓艾诸葛亮姜维诸传无称
天水为汉阳者艾传又有天水太守王颀岂皆史臣追
改乎晋志谓晋始复名天水者殆未可信惟足下进而
教之
答稚存书
得执事书知顷承
恩命入 三天当今经师人师孰有先于执事者深
为吾道之幸又述 亲藩时复记忆贱名然仆病废巳
久近则耳目益瞆眊举动须人掖持钧天旧游如隔
世徒增不能奋飞之叹耳仆所考秦三十六𨛦并据汉
志本文而姬传辅之诸君皆不谓然今执事亦有是言
葢据晋志秦四十𨛦之文于裵骃所说三十六𨛦虽斥
其妄而实取之唯易内史为郯𨛦而已仆考魏晋以前
言秦地理者但言三十六𨛦未有言四十者史记秦始
皇二十六年秦始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𨛦谓废封
建立𨛦县始于此非谓三十六𨛦皆是年所分也若䌷
考之则是年平齐所置祗齐与琅邪两𨛦耳并前置之
三十一𨛦后置之三𨛦总计之故云三十六也史公但
言分三十六𨛦而不列其目孟坚则明言某𨛦秦置某
为秦某𨛦合之正得三十六其末云本秦京师为内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𨛦汉兴以其𨛦太大稍复开置又立
诸矦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
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𨛦国一百三志所
称增者增于三十六之外非增于四十之外也史公言
三十六𨛦孟坚亦言三十六𨛦许愼说文高诱淮南注
应劭风俗通皇甫谧帝王世纪司马彪𨛦国志皆言秦
三十六𨛦是秦未始有四十𨛦也言四十𨛦者始于唐
人修晋书其实本于裵骃骃据始皇取陆梁地在三十
三年故不数南海三𨛦而别求它𨛦以实之后人又取
闽中𨛦以足四十之数递相祖述牢不可破者千有馀
年矣执事欲以郯𨛦当三十六𨛦之一然孟坚明言东
海𨛦高帝置矣信它书不如信孟坚也汉志于武陵𨛦
云高帝置不云故秦黔中于丹阳𨛦云故鄣𨛦不言秦
是骃所增无一可信不独内史之为妄刘原父刊误虽
多违失其云秦三十六𨛦无鄣𨛦则合于汉志恐未可
斥为邪说也执事又谓闽中一𨛦不宜遗漏此亦未然
考史记南越闽越二传置闽中及南海三𨛦并在秦初
并天下之日〈王翦传平荆地为𨛦县因南征百越之君即谓置四𨛦事〉其时虽有𨛦
名仍不废其君长其后遣尉屠雎取陆梁地诛其君设
南海守尉等治之比于内𨛦故得列于三十六𨛦之数
若闽中则仍无诸摇分治之窃意黔中亦当𩔖是孟坚
所以不取也其它纪传述汉初事所举𨛦名若鄣若郯
若吴若东阳之类皆楚汉之际增置非复始皇之旧且
不久即废故汉志略而不书唯鄣𨛦至武帝始改名丹
阳故志称故鄣𨛦明乎非秦亦非汉也陈项初起之日
汉未兴而秦二世犹在故亦可称秦置要不在三十六
𨛦之内苟知秦本无四十𨛦则裵骃之谬不辨自明而
诸家纷纷补凑皆可以不必矣执事以为然乎否乎幸
详示之
又
宋志南梁𨛦睢阳县所治即二汉晋寿春县后省仆向
疑太元收复以后侨立梁𨛦不㪅立淮南𨛦与寿春县
执事以为淮南南梁二𨛦晋末当并立其并合实在永
初以后今检刘敬宣传义熙五年出督淮西其结衔云
淮南安丰二𨛦太守梁国内史则其时尚有淮南𨛦有
𨛦则必有所领之县仆向所疑今乃豁然执事之益我
良多矣至谓二𨛦之合在宋永初以后则恐未然考义
熙八年土断扬豫〈见谢晦传〉是年向靖戍寿阳传称安丰汝
阴二𨛦太守梁国内史不云淮南太守是淮南已并入
梁𨛦不待永初也葢其时割丹阳之于湖县为淮南𨛦
境〈志称晋末即义熙八年也〉因割寿阳县为梁𨛦实土而淮南𨛦移
于江南寿阳不复为县矣晋宋时刺史镇戍之地若姑
孰悬瓠碻磝滑台之类皆非县名但言镇寿阳不足以
为置县之证
濳研堂文集卷三十五 门人吴嘉泰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