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濳研堂文集 卷第三十六
清 钱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嘉庆丙寅刊本
卷第三十七

濳研堂文集卷三十六

              嘉定钱大昕

  书

   与戴东原书

孙愐唐韵序称前后总加四万二千三百八十三言今

检广韵卷首云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广韵本于

唐韵不应广韵所收之宇转倍于唐韵若然则雍熙之

所修者当云删韵不当云广韵矣意孙愐序所云增加

者兼注中字而言邵长蘅遽谓孙愐增字至四万有奇

似可未信惟高明示之

   与谢方伯论平水韵书

某向有所疑兹愿闻于典谒者近儒论韵学者皆谓今

韵二百六部并为一百七部始于平水刘渊今案刘渊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不见于

钦定四库书目惟邵长蘅古今韵略卷首历叙所见韵

书曾载之然某五十年来遍访南北藏书家俱无有着

录者独吴门黄孝廉家有平水新刊韵略五卷系元刊

本前载河间许古序乃知为平水王文郁所𢰅序末题

正大六年已丑则金哀宗年号也于宋为绍定二年

时金犹未亡至淳祐壬子则金亡已久矣已丑在壬子

前二十四年渊所刊者殆即文郁之本或失其序文而

读者误以为渊所作耳黄公绍韵会叙例并举江南毛

晃江北刘渊两家而每部增字于毛则云毛氏韵增于

刘则云平水韵增然则刘渊乃刊平水韵之人而后人

乃以平水属之刘渊毋乃误𫆀且使渊而果宋人也在

稍通古今者岂有慕于元海之名而效之𫆀惟坊贾镌

工未尝学问乃无足怪耳然某究以未见刘书不敢决

其然否浙中博洽之彦多在阁下幕府试一为咨访顺

风之呼或可得此书下落以订向来沿习之讹幸阁下

留意焉

   与谈阶平书

昨见足下读论语一篇引释文屡空力从反疑空有龙

音予桉广韵集韵三锺部俱不收空字古书亦无读空

为龙者此必传写之讹检毛诗释文屡盟削屡娄丰皆

音力住反乃悟力从本力住之讹陆氏为屡音不为空

音也屡空之空古人皆读平声李颀诗数年作吏家屡

空谁道黑头成老翁王安石诗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

㤀我屡空此其明证李壁注介甫诗引论语屡空注

空匮也空苦纵切今作平声用季章未考唐人诗故疑

介甫误读然亦可证宋诗读论语屡空字为去声矣空

读去声当为苦贡切而李云苦纵切则又昧于东冬送

用之别胡炳文四书通音空为力纵切尤谬葢惑于释

文误本又泥于当读去声辄改从为纵而不知力与空

非𩀱声不能成切也孟子空乏其身孙宣公无音则孙

亦不读为去声朱文公于论语屡空孟子空乏俱未有

音则亦读平声文公与季章同时犹能守古音胜于季

章多矣

   答孙渊如观察书

得四月六日手教并示答江处士书稿所云西法每事

必与古圣相反诚切中欧逻巴之病至论中星斗柄之

同异则仆非专门不敢措一词仆近日好言舆地不言

象纬以目眊夜不能见星知于此事无缘耳史记十二

诸矦年表始共和元年终敬王四十三年今刊本有庚

申及甲子字足下断以为史迁正文诋古人不以甲子

纪元之说仆SKchar之恐有未安古术百四十四年而超一

辰则共和元年必不直庚申东汉以后术家不用超辰

徐广晋人以共和之初为庚申固无足怪但不可以诬

史公耳太阴太岁之辨尊见既与鄙意不合仆今亦不

复言各尊所闻听后贤决其然否独于此犹复饶舌者

则以六国表周元王元年徐广曰乙丑秦楚之际月表

秦二世元年徐广曰壬辰后两表之干支皆徐所注则

此表之干支必出于徐无疑也其最上列干支一格殆

宋以后校刊者𡚶增后两表亦无之考徐注之例惟于

每王元年纪干支此表弟一格每十年辄书甲戍甲申

甲午甲辰甲寅甲子字显系后人所为意在便于寻检

不特非史公本文并非徐意也足下所言将以取信士

林不当留此罅𨻶故复陈刍言以僃采择

   与冯星实鸿胪书

执事注苏文忠公诗正王施查三家之误而补其漏略

可谓豪发无遗憾矣施氏元本春帖子在端午帖子之

后查本始易其次以仆考之两帖子皆元祐三年所进

是年闰在十二月谚所云一岁两头春者也其正月已

酉朔据子由元日宿斋诗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风气

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㡳蒿芹欲满篮是正月三

日辛亥祈谷四日壬子立春也公于时巳差礼部知贡

举例当锁院故不及SKchar帖子其闰十二月十五日丁巳

为已巳岁之立春节公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诗有

腊雪强飞才到地之句此立春在腊月之证也任注元

祐三年戊辰作正谓此诗作于戊辰腊月非谓戊辰之

春也施氏编此诗于戊辰岁本无差误查氏强作解事

移此诗于已巳卷首并将春帖子移于端午之前则真

误矣刘贡父集中题云呈子瞻冲元内翰子开器资舍

人执事据许将传知成都府元祐三年再为翰林学士

谓将于三年方旋京未必立春时即在朝疑任注有误

仆考东坡内制集有元祐三年四月十九日宣诏许内

翰入院口宣是则正月立春许固未在朝列若閠十二

月立春正与坡公同直任注本无误也年谱先生生于

景祐丙子十二月十九日不见干支执事亦疑而未决

仆以辽志朔考证之是年十二月实乙已朔则公生日

当为癸亥施元之以为壬戌者殊未足信伏惟详察

   与邱艸心书

读所作周因于殷礼二句题文后大结有后世得天下

必以征诛为正之语此本诸宜兴储中子文仆初亦甚

以为然今乃知其不可为训殆明时士大夫欲尊崇其

太祖驾乎唐宋开创诸君之上故有是论储氏习闻而

不加察尔考唐虞三代皆封建之世其土地人民天子

与诸矦共之天子不甚尊诸矦不甚卑处茅茨土阶食

土簋土铏而以匹夫匹妇之饥溺为已患固未知有天

下之足乐也唐虞得舜禹而行禅让殷周遇桀纣而行

征诛当时皆知其非富天下故不特舜禹为圣人即汤

武亦不可谓之非圣人也自秦人废封建为𨛦县遂以

天下为天子私有竭四海以奉一人尽改古昔淳朴之

俗欲为子孙万世之利迨其后嗣不肖天怒人怨豪杰

之士乘其乱而攘取之其起于编户者则托征诛之名

其起于权臣者则托禅让之名要其初皆因利乘便尚

诈力而违仁义非有除𭧂安民之心也其传世短促者

姑置勿论若汉唐宋明开国以后规模整肃粲然可观

虽无浚哲钦明之德实有安民和众之功则推之为三

代之下之贤君可也奚必较量其起事之正否而上下

其手乎世徒见禅让者之悖于舜禹遂疑征诛者之近

于汤武曾不SKchar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瓮牖棬枢之子

而辄生觊觎神器之SKchar此王法之必不容者而䩄然自

谓得其正乎彼右汉明而左唐宋者其亦昧于理矣且

即以汉明两代较之秦楚仇敌之国秦之灭楚距陈胜

起事仅十有三年沛公世为楚人背秦未为不义若明

太祖则自祖父以来久入元版图矣不得以汉相例就

令有以解之而与汉起事者有陈胜项籍诸人与明起

事者有韩林儿徐寿辉诸人众人逐鹿而一人得之将

以一人为正众人为伪乎抑并此众人而皆得为正乎

昔南巢坶野之役未闻有与汤武争王者故娄敬张良

谓陛下得天下兴周异汉祖未尝以为忤也汉明之与

唐宋相去直伯仲间耳何得正不得正之别哉孔子言

虽百世可知葢主三纲五常而言至于易姓改物变态

非一端圣人固不能预知要亦不外此两种窠曰圣人

虽恶曹马之𡚶学舜禹𣃔不喜张献忠李自成之𡚶学

汤武也儒者立言当为万世生民虑吾恐征诛之惨㪅

甚于禅让故不可以不辨

   答严久能书

来教以汉书鲖阳县孟康音纣不当有红反字引卢校

经典释文为左证既明白矣仆少壮时闻故友吴山夫

戴东原之言谓孟康本音纣红切小颜谓音纣非是及

校汉书即用两君緖论晚岁读抱经先生校本其时考

异久经刊刻是两说者疑未敢决故不复订正非有意

䕶前也足下引吾家广伯说谓东与尤矦声近通用则

愚以为未必然古书一字可兼数音未闻彼韵可合此

韵汉儒云某与某声相近特就一字之声言之即六朝

所谓双声也双声与叠韵判然不同奈何因一两字声

偶相近辄欲并其韵而通之乎声音本于文字文相从

者谓之正音声相借者谓之转音正音一而已转音则

字或数音正音如宗族昭穆虽远而实出一本则引而

同之故㗋舌唇齿音不同而合为一部转音如婚姻夫

之与妇至亲也而妇之族不可以混夫之族故音之转

必淸浊舒敛同位同等乃可假借其它同部之字仍风

马牛不相及也顾亭林论古音分部最有伦理而毛大

可𡚶为通韵之说以攻之夫使韵而可通则亦不必言

韵矣即以东锺一类言之东冬江也阳庚也淸靑也蒸

也顾氏析为四𩔖而毛通为一部既泛滥而不可训矣

依广伯所举则与尤矦又声近可通也试引广伯之例

而通之番禺之禺转为鱼容切鬼容区即鬼㬰区也从

㬰即怂恿戎读如汝是鱼虞亦相近也左传晋伯宗二

传作伯尊庄子导大窾向秀读窾为空是真文至元先

亦相近也书䕫夔齐粟即史记之匑匑封龙山亦作飞

龙山艐读若宰是支微灰亦相近也以一二字之声近

而引以为通用之例古今尚有正韵乎古音直如特直

九反当读如投之上声而纣红反亦读如同即谓孟康

音纣亦取同之转音而非如广伯声近之例也仆与广

伯素无一面恨生前未与尽其同异故敢复于足下唯

足下审之

   答周松霭同年书

久未奉书左右伏想𢰅述日富道远不获追随讲席闻

所未闻良深怅罔大制十三经音略于声音淸浊开合

之理剖析入微唯是方音师授各殊足下所指误读之

字敝鄕即有未误者尺素不能𫌨缕也前闻足下深诋

亭林顾氏古音而以吴才老叶韵为善私亿足下尊崇

考亭不欲立异耳今读毛诗叶音补正一篇于朱传驳

辨极多即以服叶蒲北反言之扶服读匍匐经典既有

明证转轻唇为重唇于字母亦无触背再以有狐𠊱人

六月诸篇证之服与职德同韵亦复何疑而足下必改

符弗反以从本母夫三十六母出于唐末又在陆法言

孙愐之后足下既知六朝后出之书不可以绳三百篇

又何必以晚出之字母绳三百篇𫆀足下所讥于亭林

者特谓其不讲字母今才老与朱子巳不能免于訾议

则又何责乎亭林此仆之所以不敢附和也承索拙序

自愧才非元晏不足以增太冲声价故迟回久之无以

下笔伏唯埀

   与程秀才书

承以所著易源待正稿相示仆于经义素非专门先天

无极之旨尤所不解今读足下书所谓钦其宝莫能名

其器者也窃尝恖之宣尼学易但云可以无大过其赞

颜氏子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圣贤学易

不过欲保此身使无大过而巳小过虽圣人未敢自信

为必无也故曰震无咎者存乎悔又曰无咎者善补过

也圣人唯自觉其有过而悔之即已不觉而人告之亦

怵然为戒即悔即改此不远复无祗悔之所以元吉也

若夫亢而有悔迷而终凶虽圣人亦末如之何也矣古

之圣贤求易于人事故多忧患戒惧之词后之儒者求

易于空虚故多高深窈妙之论圣人观易不过辞变象

占四者今舍象占而求卦画又舍卦画而求画前之易

欲以驾文王孔子之上自谓得千圣不传之秘由是自

处至髙自信至深谓已之必无过且患人之言其过辩

论滋多义理益昧岂易之教固若是乎此仆之所以不

敢言易也








濳研堂文集卷三十六    门人吴嘉泰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