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濳研堂文集 卷第十三
清 钱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嘉庆丙寅刊本
卷第十四

濳研堂文集卷十三

               嘉定钱大昕

   答问十

问经史子集之名何昉乎曰汉时分群书为六略曰六

蓺者经部也诗赋者集部也诸子兵书术数方技皆子

部也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汉著纪则入之

春秋𩔖古封禅群祀封禅议对汉封禅群祀入之礼类

高祖传孝文传河闲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人之儒家类

是时葢无四部之名而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魏文帝

典论自叙称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所谓四部者似在五经诸子之外亦不知其何所指晋

荀勖𢰅中经簿一曰甲部纪六蓺及小学二曰乙部有

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

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四部

之分实始于此而乙部为子丙部为史则子犹先于史

也及李充为著作郞以典籍混乱删除烦重以𩔖相从

分为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

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宋元徽初秘书丞王俭

𢰅七志曰经典志纪六蓺小学史记杂传曰诸子志纪

今古诸子曰文翰志纪诗赋曰军书志纪兵书曰阴阳

志纪阴阳图纬曰术蓺志纪方技曰图谱志纪地域及

图书而以道佛附见合为九条葢仿汉之七略而改辑

略为图谱又附入老释书则俭自立新意也齐永明中

秘书丞王亮监谢朏造四部书目梁秘书监任昉殷钧

亦𢰅四部目录而术数之书别为一部令奉朝请祖暅

𢰅次故称五部目录普通中处士阮孝绪㪅为七录曰

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技术录佛录道录释老

二氏各为一录而进佛于道之右则以梁武方崇其教

故也其前五录葢沿五部之旧然则齐梁四部亦史先

于子可知矣隋唐以后叙书目者大率循经史子集之

次而子家寥寥常并释道方技而一之自道学兴于宋

儒人人各有语录而儒家之目亦滋多矣

问唐人称中书门下为北省尚书为南省见于文苑英

华但三省并列何以有南北之分曰予于此蓄疑已久

近读宋次道长安志云西内太极殿东廊有左延明门

西廊有右延明门门下省在左延明门东南中书省在

右延明门西南东内宣政殿前东廊曰日华门东有门

下省西廊曰月华门西有中书省是门下中书两省东

西相对而皆在宫城内也宫城之南为皇城则台省寺

卫皆在焉尚书省在承天门街之东面弟四横街之北

以方位言之尚书省在两省之南明矣中书门下在禁

中而尚书在宫城外则尚书不如两省之淸切故唐初

三省长官并为宰相及睿宗以后但以中书门下为政

府尚书左右仆射品秩虽崇而不加平章事即不得与

政事亦其势使然也

问中书门下长官既均为宰相又有它官而预平章者

则必有议政之所将别设一署乎曰此所谓政事堂也

旧唐书职官志云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

事堂永淳二年七月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

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

堂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印也新唐书

亦载其事于裴炎传中予家藏后唐升元观牒石刻有

数印其文曰中书门下之印葢宰相印也

问唐宋以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掌外制两制皆

淸要之职而内制尤重顾其叙迁往往由学士而进舍

人此何说也曰唐自中叶以后常以它官知制诰行中

书舍人之职其真除舍人者少矣宋初专以知制诰掌

外制其除中书舍人者皆不任职所谓寄禄也翰林学

士虽华𨕖而初无品秩常假它官以寄禄故学士初入

或畿县尉或拾遗补阙或诸曹郞中员外郞久之迁中

书舍人给事中亦有至侍郞以上者皆食其禄不任其

职舍人秩五品为两省淸望官故学士叙迁必历此阶

非兼掌外制亦非由内制改外制也凡两制官结衔云

翰林学士知制诰者内制也其但称知制诰者外制也

其云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者以舍人为寄禄官仍内制

也其但称中书舍人者外制也唐末赵光逢以中书舍

人为翰林学士其弟光裔亦由膳部郞中知制诰对掌

内外命书士歆羡之后晋时陶谷以虞部员外郞知制

诰会晋祖废翰林学士遂兼掌内外制周广顺中窦俨

以主客员外郞知制诰其兄仪自阁下入翰林兄弟同

日拜命分居两制时人荣之又扈蒙以右拾遗知制诰

从弟载时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时称二扈葢

知制诰与翰林学士对掌两制唐五代及宋元丰以前

皆然矣元丰改官制始正中书舍人之名与学士对掌

两制资浅者则称直学士院直舍人院亦有称权直

嗣后无单除知制诰者矣

问翰林学士带知制诰唐五代及宋皆然又有翰林学

士而结衔无知制诰者何也曰学士不带知制诰有二

⿰氵𠔏遵翰苑遗事云唐以来至国朝熙宁官至中书舍

人则不带三字元微之承旨学士院记题衔称中大失

行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苏易𥳑续翰林志题衔称

翰林学士承旨朝请大夫中书舍人皆以官至舍人故

不带知制诰此一例也徐度却埽编云翰林学士祖宗

时多有别领它官如开封府三司使之𩔖则不复归院

SKchar视艸之职故衔内必带知制诰则掌诏命者也葢宋

初学士六员故有以学士而别领它职者其结衔亦不

带知制诰此又一例也元丰以后中书舍人不为寄禄

官则无以学士带舍人者矣南渡以后直学士院者不

过二三人即学士之名亦不轻授则亦无以学士领它

职者矣

问韩退之平淮西碑李义山以尧典舜典淸庙生民拟

之宋子京修唐书取其文入藩镇传说者谓其文可当

国史然乎曰退之斯文工则工矣绳以史法殊未尽善

如光颜重嗣除授于元和九年公武文通于十年诉于

十一年并不同时碑但云曰某曰某而总之云各以其

兵进战文虽𥳑而事未核也又碑云颜嗣皆加司空不

书检校何以别于正授之司空云道古进大夫不书御

史何以别于散官之大夫光颜重嗣公武皆二名篇中

两称颜嗣武一称颜嗣非史法也书裴度为丞相则唐

时无丞相之名云庚申予其临门送女有日而无年月

此学尚书而失之者也且淮西之役裴相虽以身任之

然所责功者厪光颜一路其胜负正未可知也唐邓随

之帅始用高霞寓再用袁滋三易而得李诉不逾年遂

成入蔡之功视光颜等合攻三年才克一二县者优劣

悬殊矣退之叙其功但与诸将伍得毋以雪夜之袭不

由裴相所遣有意抑之邪门户之见贤者不免斵碑之

举有自来也

问唐史以白居易与武平一李乂贾曾合传前后既不

同时行事亦不相类何也曰乐天文章风节固非平一

辈所及晩节萧然物外有古人止足之风自当别为一

篇敏中龌龊守位当入宣宗朝宰相之列较之乐天人

品淸浊悬殊岂宐在附传之例乎至若张昌宗易之昆


弟嬖幸小人士大夫羞与为伍而新旧二史俱附之张


行成传不特皂白不分重为膏𥹭之玷矣

问欧阳公新五代史創立世家以纪吴蜀诸国元人修


宋史亦承其例葢以群雄割据非中朝所得而臣既不


可编诸列传乃借世家以名之其义然乎曰此例非欧


公所刱梁武帝通史叙三国事别立吴蜀世家实开其


先矣然李茂贞王岐与杨行密王建鼎峙拓拔李氏世


有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亦南平之亚也皆当列世家

之数不宐散入杂传此又义例之未尽善者也宋初削

僭伪钱俶陈洪进皆为内臣当在功臣之列南唐后


蜀闽粤北汉本末已具五代史入宋以后无世可传而

宋史依欧阳之例仍立此名殊无当矣当依陈胜项籍

世充建德之例列于开国功臣之前乃合史法

问欧公五代史創立杂传及唐六臣传诸名以贬人臣


之事二姓者词严而义正矣乃又谓五代无全臣则自


SKchar节三人而外概无足取乎曰史家之病在乎多立名

目名目既多则去取出入必有不得其平者康怀英杨

师厚王景仁刘𬩽之徒其始固非梁臣也谓之不事二

代可乎安金全袁建丰西方邺等唐庄宗之臣而仕于

明宗其与事二姓又奚异乎王镕王处直朱宣王珂雷

满锺传皆唐之藩镇未尝臣梁亦未尝臣晋置之杂传

㪅非其伦矣

问韩通周之忠臣以欧公史例言之当在SKchar事之列欧

公著书窃取春秋之义何故没而不书曰欧公一部五

代史无一字及蓺祖即恭帝纪亦但云显德七年春正

月甲辰逊于位宋兴而已此尊本朝之义也蓺祖受禅

事既不见于周史则韩通姓名自无缘特见自古禅代

之际忠于前朝者如王凌毋邱俭诸葛诞SKchar于魏鼎未

革之先袁粲SKchar于宋社未屋之日故史臣得为之传然

必斥之曰反曰贰未有敢讼言其忠者臣子之词出于

不得已也韩通之SKchar在蓺祖受禅之日其时周已亡矣

准诸前史之例固不得为之传非欧公之失也既不为


通立传并其除拜官职本纪亦没而不书所谓讳莫如

深也

问五代史刘昫传不载修唐书事说者谓昫在后唐监

修国史国史即唐书修于唐而成于晋故文不再见非


欧公有遗漏然邪否邪曰此欲为欧史弥缝罅漏似是

而实非者也庄宗灭梁自谓中兴唐祚立唐四庙其于

唐史固当称国史矣然宰相监修国史有修史之名而

无修史之实唐中叶以降监修国史者史不绝书何尝

修成一编昫之监修国史亦仅沿袭虚衔非真奉敕修

史也后晋天福六年二月敕戸部侍郞张昭远起居郞

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郞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郞李

为先等修𢰅唐史特令宰臣赵莹监修开运二年六月

史馆上新修李氏书纪志列传共二百二十卷并目录

一卷赐监修宰臣刘昫修史官张昭远等缯彩银器各

有差其监修官前称赵莹后称刘昫葢莹罢相而昫代

之也朐于晋时再入相始有监修唐书之命与后唐世

之监修国史岂可牵合为一事试考五代会要所载则

唐书修于晋非修于后唐审矣欧公预修新唐史知监

修官仅因人成事不任笔削故于赵刘两传皆略而不

书此极有意可为后来之法未可訾其遗漏也张昭远

终于宋代即张故五代史不立传若贾纬传则已言晋

天福中预修唐书矣予故谓欧公之书不书非无意也

问宋史李沆传云沆为相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王

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

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

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它日之忧也考沆为

相时年止五十馀未可云老旦少于沆仅十岁与沆同

年登科其参知政事距沆入相之始不过一年有馀岂

得遽以新进目之沆虽先旦而卒然人命修短不齐安

能预卜若云前知SKchar期则诞𡚶益甚殆后人傅会之词

尔曰文靖先识固非子明所及老不及见一语则由史

臣增饰使然案元城语录李丞相每朝谒奏事毕必以

四方水旱盗贼不孝恶逆之事奏闻上为之变色惨然

不悦同列以为非丞相曰人主一日岂可不知忧惧若

不知忧惧则无所不至矣此一事也吕氏家塾记季文

靖居相位王公来预朝政一日便殿论邉事退公叹曰

何日邉𠊱撤警使吾辈得为太平宰相文靖不答至中

书独召公语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譬人有疾常

在目前则知忧而治之沆SKchar子必为相遽与契丹和亲

一朝疆场无事不有盘游之乐必兴土木之工矣此又

一事也史和合此二事又改窜其语致有此失吕氏记

SKchar子必为相之语本无病

问续纲目宋真宗天禧元年三月以王曾兼会灵观使

曾辞不受其九月书太尉玉淸昭应宫使王旦卒说者

云特书曾之不受所以讥旦之受也曾能不受非义之

职宐史深予之欤曰宫观之創出于道流以宰相领之

固为非礼然考沂公当日特以钦若位在已上推而让

之及乾兴中入相仍充会灵观使钦若卒后即代为玉

淸昭应宫使未尝坚辞不受则知前此辞㑹灵之命意

别有在非以为必不可受而决去就以争之也宋时宫

观之职名臣大儒多为之或受或辞均非大节所系后

之评史者大都未阅全史偶举一节而震而惊之无异

矮人观场也

问宋濮安懿王之议两制谓宐称皇伯而欧阳公建议

非之后人多左欧阳而右司马然与否与曰皇伯之称

于礼无稽古人称伯父叔父伯舅叔舅伯兄叔兄伯氏

叔氏伯子叔子伯姬叔姬皆以伯叔为长幼之异名无

单称伯叔者伯也执殳妇人谓其夫也矦主矦伯家之

长子也将伯助予则不知谁何之人也吾未闻以世父

为伯者也礼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齐衰期不闻改本

生之亲为世父叔父者汉宣嗣孝昭尊史皇孙曰悼考


光武嗣孝元亦立南顿以下四亲庙曰考曰亲则亦未

没其父母之称谁非人子以为人后而不得有其父母

于人子之心自有难安者欧阳之议于礼于情本无可

易非若嘉靖议礼诸人之佞邪也

问宋史之论赵汝愚称其奋不顾身定大计于顷刻至

以周公比之毋乃誉之过当乎曰汝愚之心固出于忠

义实则侥幸成功不可以为后世法何也废立之事非

臣子所宐轻举古有废昏而立明者矣未闻有废父而

立子者也光宗之罪在于不孝其子乃不以为君而取

而代之蹊田夺牛罪又甚焉且以子夺父位事之至逆

者左右𥊍御必不愿也举朝臣僚非尽同谋也光宗又

非甘心于退闲者也设有奉帝而出鬬者兵刃相加不

幸而败则为秦王从荣犹可言也幸而胜则为商臣冒

顿不可言矣吾故曰汝愚之功侥幸而成其实则乱之

道也昔卫出公受国于君夫人其父又不在卫非攘而

夺之也圣人犹且非之试以庆元内禅与卫事平心较

之孰顺孰逆天下后世必有能辨之者而论者犹许汝

愚为社稷之臣此夫子为卫君之说也石曼姑帅师围

戚公羊传谓曼姑之义固可以围之汝愚之功与曼姑

之义前后一辙后人责曼姑而誉汝愚非春秋之法矣

夫父子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闲光宗虽非令辟自宁

宗视之则君也父也寿皇崩而托疾不过宫为子者号

泣而从之可也岂真有亡国破家之衅迫不及待而必

出此下策也哉若以太皇太后之诏为辞此掩耳盗钟

之为非真名正而言顺也大臣当斯际者但可为留正

之遁不当为汝愚之举范汝黼谓留为异姓之卿赵为

贵戚之卿此迂儒骑墙之论宋史载入留正传陋矣

问宋初立僖顺翼宣四亲庙本非定为不祧之始祖也

神宗时僖祖亲尽当祧因王安石异议而止自后顺祖

以下递祧遂以僖祖为始祖而太祖亦在昭穆之列议

者咸以为失礼及赵汝愚当国折衷群议正太祖东向

之位而朱元晦独上议力争其不可又遗汝愚书言之

甚力元晦大儒不审何所据曰议礼聚讼自古而然要

当准乎天理人情之公非可以口舌争也僖祖之当祧

久矣熙宁集议则韩维是而安石非绍熙集议则汝愚

是而元晦非元晦尊程氏学而伊川亦取安石之说故

持其议甚坚至诋汝愚以为拆祖宗之庙以快其私此

负气之强词非至公之定论也宗庙之礼有以功德而

尊之者是百世不祧者也有以四亲而尊之者此亲尽

则祧者也宋之帝业刱于太祖自宣祖而上四庙则以

天子之高曾祖祢而祀之非以其有功德而祀之也五

服之制父至亲而祖次之曾高又次之宣祖尚可祧何

独僖祖不可祧乎僖祖既非得姓之始又非封爵之始

方诸殷周则报乙组绀之流也而欲拟稷契以为始祖

谬矣如谓已立之庙不当㪅毁则礼何以有庙祧坛𫮃

之别如谓太祖在天之灵必有所不忍则顺翼宣三祖

何又忍而去之安石之颇僻固不足道元晦南渡儒宗

乃守一先生之言不复权其当否斯为通人之蔽矣

𩔖当时主朱议只有谢子肃章茂献二人可见人心不甚相远

问朱氏语类论祧庙一事谓今庙室甚狭东向位坐空

昭在室外郤靠实则东向不足为尊何苦要如此乃使

太祖无所自出此说如何曰此又愚之大不解者东向

既不足为尊又何苦要僖祖居之乎坐空靠实术家浅

𨹟之言议礼者固所不道若欲以僖祖当所自出则赵

之得姓不始于僖祖矣太祖初立四亲庙称僖为高祖

不称始祖也非天子不立太庙太祖肇有天下而不得

正太庙之尊于人心必有不安者矣元䀲又以士大夫

封赠三代为比愚谓宋时封赠三代父最贵大父曾大

父以次递降若以此例之僖祖可祧宣祖不可祧祧宣

而尊僖蓺祖在天之灵亦必不安也

问史之芜𨹟未有甚于元史者顾𡩋人谓食货𨕖举志

皆案牍之文朱锡鬯谓列传既有速不台矣而又有雪

不台既有完者都矣而又有完者拔都既有石抹也先

矣而又有石抺阿辛阿塔赤忽刺出两人既附书于杭

忽思直脱儿之传矣而又别为立传皆乖谬之甚者宋

景濂王子充皆以古文名世何以疏舛乃尔曰金华乌

伤两公本非史才所𨕖史官又皆艸泽迂生不谙掌故

于蒙古语言文字素未谙习开口便错即假以时日犹

不免秽史之讥况成书之期又不及一岁乎即如太祖

功臣首推四杰而赤老温之传独阙世尚公主者鲁昌

赵郓最著而郓国之传亦阙塔察儿和礼霍孙至元之

良臣旭迈杰倒刺沙泰定之元辅而史皆失其传礼乐

兵刑诸志皆阙顺帝一朝之事地理志载顺帝事仅二

条馀亦阙漏因𨹟就𥳑良可咍矣列传之重复者如昂

吉儿已附于也蒲甘卜传而又别有昂吉儿传重喜已

附于塔不已儿传而又别有重喜传阿术鲁已附于怀

都传而又别有阿术鲁传谭澄已附其父资荣传而又

别有谭澄传此又朱氏所未及纠者也其它事迹舛误

如仁宗庄懿皇后卒于仁宗朝未尝尊为皇太后吾也

而围益都从木华黎之弟带孙非从木华黎张子良来

归因元帅察罕非因阿术段直为泽州长官在太祖朝

非世祖朝皆谬戾之显然者

问元史多用投下字似是部落之称未知其审曰投下

辽时谓之头下辽史地理志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

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

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馀不得建城郭朝

廷赐州县额其节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

部曲充之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

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元时各投下不设节度

使自鲁赵诸王外亦未见有建立城郭者其馀大约与

辽制同史传所载投下之目有云四投下者兵志木华

黎奉太祖命收札刺儿兀鲁𢗅兀纳海四投下是也有

云五投下者术赤台传其先刺真八都以才武雄诸部

生子曰兀鲁兀台曰𢗅兀与札刺儿瓮吉刺亦乞列思

等当开刱之初协建大业太祖即位命其子孙因其名

为氏号五投下元典章载至元二年中书省钦奉圣旨

据纳陈驸马帖里干驸马连哥国王鍜真忽都五投下

户计云云所称纳陈驸马者瓮吉刺氏也帖里干驸马

者亦乞列思氏也孛秃之子鍜真兀鲁兀台也连哥国王当

是札刺儿氏史所称国王头辇哥也忽都当是𢗅兀氏

与术赤台传正合博鲁欢传谓之五诸矦有云十投下

者木华黎传丙戌夏诏封功臣戸口为食邑曰十投下

孛鲁居其一是也有云十七投下者许有壬𢰅怯烈公

神道碑云世祖立极以公旧部及降虏千人为贵赤命

公之孙庄家为千户曾孙也里卜花为百戸世所称十

七投下此其一也怯烈公名镇海太宗时右丞相馀不

可考又有云三投下者食货志左手万戸三投下谓孛

罗台万戸忒木台驸马斡阔烈阇里必三人也有云两

投下者食货志和斜漫两投下是也






濳研堂文集卷十三      门人袁廷梼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