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_(四部丛刊本)/卷第十二 中华文库
濳研堂文集 卷第十二 清 钱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嘉庆丙寅刊本
|
潜趼堂文集卷十二
嘉定钱大昕
答问九
问太史公三代世表谓尧舜禹稷契皆出黄帝稷契与
尧同父尧不能用至舜始举之舜娶尧二女乃是曾祖
姑此皆昔人所疑不审何以解之曰史记叙世表本之
五帝德帝系篇惟王符潜夫论五德篇谓帝喾为伏羲
之后其后为后稷尧为神农之后舜为黄帝后禹为少
昊后契为颛顼后少昊颛顼不出于黄帝尧不出于喾
则舜无娶同姓之嫌而稷契之不为尧所知亦无足怪
于情事似近之又考春秋命历序称黄帝传十世二千
五百二十岁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
五十岁帝喾传十世四百岁然则颛顼非黄帝孙尧亦
非帝喾子可以正史记之谬与潜夫论亦相合
问泰本纪昭王四十四年攻韩南郡取之六国表作南
阳考江陵之南郡楚地非韩地当以南阳为是但昭王
三十五年已置南阳郡此又云攻韩南阳取之亦似可
疑曰战国之际韩魏皆有南阳魏之南阳即汉河内郡
之修武昭王三十三年魏入南阳以和是也韩之南阳
即秦汉之南阳郡昭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者是也
昭王十六年拔韩宛城又魏冉封穰矦皆南阳郡地是
南阳属秦已久而此时又云攻取韩南阳葢战国时大
郡或领十数城非一时所能尽拔秦虽置南阳郡尚未
全有其地至是始悉取之如上党亦韩郡桓惠王十年
郡守冯亭以郡降赵十四年为秦所拔矣而二十六年
又云秦拔我上党亦其𩔖也
问汉书高帝纪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有意
五字难解曰文𨕖注引汉书意称作懿称懿称者美称
也与明德对文当以懿为正书金縢噫公命马融本噫
作懿云懿犹亿也诗大雅抑篇国语作懿戒韦昭云懿
读曰抑又小雅抑此皇父笺抑之言噫论语抑与之与
蔡邕石经抑作意葢古书懿抑意相通故本或作意小
颜于意称阙而不解由于未识古音
问汉地理志诸矦王国二十赵真定河闲广阳城阳广
陵皆止四县菑川泗水止三县高密六安皆五县鲁六
县东平楚皆七县窃疑汉初大封同姓几据天下之半
文景以后虽稍有裁制然诸矦王始封往往兼二三郡
之地其以罪削地者史亦不多见何至封域若此之小
曰予初亦疑其说后读中山王胜传云武帝用主父偃
谋令诸矦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
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矦地稍自分析弱小云始
悟诸矦王国所以日削者由王子矦国之多今以王子
矦表考之城阳五十四人赵三十五人河闲二十三人
菑川二十一人鲁二十人王子矦之食邑皆改入汉郡
无怪乎封域之日蹙矣郡领县多者无过于琅邪东海
琅邪县五十一而矦国三十有一东海县三十八而矦
国十有八琅邪与城阳菑川胶东高密诸国邻东海与
鲁泗水楚城阳诸国邻矦国之析置者多属焉此所领
之所以多于它郡也中山之陆成〈表作陆城〉新处〈表作薪处〉安险
皆尝为矦国改属它郡矣〈表于陆城薪处皆注𣵠字安险失书所属亦当属𣵠郡也〉
宣元之世中山绝而复封所封又是帝子故稍以旧封
益之如北新成县刘向以为涿郡〈志末论十二国分域葢出于刘向〉而
志属中山国亦是后来益封之证也
问家贫子壮出赘贾生以为秦俗之薄窃疑昏姻论门
户贫富谅必相当子就妇家贫者固得所愿恐非女家
所乐若富家有女安肯与贫人昏汉时七科适戍赘婿
与吏有罪亡命者并列又何故也曰说文赘以物质钱
也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汉书严助传歳比
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如淳云淮南俗卖子与
人作奴婢名曰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然则赘子
犹今之典身立有年限取赎者去奴婢仅一闲耳秦人
子壮出赘谓其父子不相顾惟利是嗜捐弃骨肉降为
奴婢而不耻也其赘而不赎主家以女匹之则谓之赘
婿故当时贱之师古谓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者非
也今人以就婿为赘婿亦失之若卖妻与人作婢谓之
赘妻淮南子云赘妻鬻子是也〈太公阴符日夺人田宅赘人妻子〉
问汉景帝时七国起兵齐未尝反而吴王濞传云将军
栾布击齐功臣表亦称布以将军击齐有功当是史公
之误曰齐虽未反而济南菑川胶东胶西皆故齐地史
言击齐谓击齐地之反者耳言齐可以该四国非谓击
齐王也史公据当时文簿书之不当有误
问窦婴与呉王濞传俱云婴以大将军屯荥阳监齐赵
兵而功臣表则言屯荥阳捍吴楚七国反且其时击齐
者有栾布击赵者有郦寄何烦婴监其兵乎曰当时窦
婴与周亚夫并命本纪惟载婴亚夫二人不及别将以
二人固元帅也荥阳在南北之冲东捍吴楚北拒齐赵
委寄至重然吴楚之兵既有亚夫自将非婴所得监若
齐赵虽各遣将而婴为大将军得遥制之乐布又婴所
荐则婴之监齐兵何疑
问史记以徐乐为赵人而汉书称燕郡无终人是史记
误也但地理志无终属右北平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
都无终则自来非燕之属县汉书本传亦似难信曰地
理志所载郡县以元始初版籍为𣃔一代沿革不能悉
书志末所载十二国分域如新汲之属汝南酸枣之属
河南北新成之属涿郡与本文既已抵忤蠡吾故属河
闲良鄕安次文安故属燕陉城故属赵皆见列传而志
不书卫绾称代大陵人公孙宏称菑川薛人邓通称蜀
郡南安人较之本志皆不合葢传所据者孝武以前之
郡县徐乐称燕郡无终亦其𩔖也汉初诸矦王封国甚
大涿郡辽东西右北平皆燕故地韩广封辽东王都无
终未几即为臧荼所灭则仍属燕矣徐乐武帝时人其
时无终属燕郡当得其实未可断以为误
问汉初功臣矦者百四十馀人其封邑所在班孟坚巳
不能言之郦道元注水经始考得十之六七小司马又
以汉志表证之所得尤多似可补孟坚之阙曰此史家
之谨愼即其阙而不书益知其所书之必可信也郦氏
生于后魏距汉已远虽勤于采获未必皆可尽信如成
安矦韩延年在汝水篇以为颍川之成安在汳水篇以
为陈留之成安安成矦刘苍在贛水篇以为长沙之安
成在汝水篇以为汝南之安成桃矦刘襄在泲水篇以
为酸枣之桃虚〈属东郡〉在浊漳水篇以为信都之桃县建
成矦刘拾在淮水篇以为沛之建成在贛水篇以为豫
章之建成果孰是而孰否乎河水篇以临羌为孙都封
国不知孙都本封临蔡矦其地在河内不在金城也浊
漳水篇以辟阳亭为审食其封国考本传云辟阳近甾
川则非信都之辟阳也汾水篇以河东之平阳为范明
友封国考汉表明友本封平陵矦其地在南阳之武当
不在河东也淮水篇云山阳城即射阳县之故城也汉
世祖封子荆为山阳公治此考汉之山阳郡本治昌邑
其侨治射阳乃在晋安帝之世以典午之侨郡为东汉
之故封其误㪅不待辩矣索隐虽知讨寻表志亦多疏
漏如城阳有阳都北海有都昌辽西有海阳东莱有曲
成胶东有昌武楚有武原东海有戚南阳有山都沛有
广戚临淮有盱眙涿有阿武樊舆志文具在而小司马
皆以为阙南阳淸河皆有复阳南阳济南皆有朝阳平
原琅邪皆有平昌而小司马仅举其一又如傅寛封阳
陵矦非冯翊之阳陵虫达封曲成矦非𣵠郡之曲成吴
桯封义陵矦非汝南之义阳刘勃封安阳矦非冯翊之
安陵父城矦刘光非辽西之文城名同实异小司马皆
不能别白乃知班氏得古史阙文之遗意矣
问汉时列矦多不愿就国故文帝二年诏遣列矦之国
其明年又免丞相周勃令率列矦之国当时宐无不就
国者矣而窦田传言诸外家为列矦列矦多尚公主皆
不欲就国则后来亦不尽用此诏也曰汉初矦国百四
十馀人国除之后子孙即占本籍者葢亦无多以汉表
所载成哀闲复除之家数之惟南安矦宣虎之后为南
安𬖂袅肥如矦蔡寅之后为肥如大夫高宛矦丙倩之
后为高宛大夫涅阳矦吕腾之后为涅阳不㪅宋子矦
许瘛之后为宋子大夫猗氏矦陈遫之后为猗氏大夫
昌矦旅之后为昌上造广阿矦任敖之后为广阿𬖂
袅邔矦黄极忠之后为邔公乘穀阳矦冯谿之后为谷
阳不㪅此足为就国之证其馀占籍三辅者殆十之八
九然则文景之世亦未能悉如诏书也此外列矦子孙
占居它籍若汾阴矦周昌之后为沃矦国士伍梁邹矦
武虎之后为夫夷矦国公乘阳都矦丁复之后为临沂
公士都昌矦朱轸之后为昌矦国公士河阳矦陈涓之
后为即邱公士宣曲矦丁义之后为阳安公士终陵矦
华毋害之后为于陵大夫东茅矦刘到之后为鲖阳公
乘安平矦鄂秋之后为解大夫平棘矦林挚之后为项
圉大夫武原矦卫胠之后为郭公乘淸矦室中同之后
为高宛𬖂袅彭矦秦同之后为费公士平矦张瞻师之
后为敏上造陆量矦须无之后为郦阳秉铎土军矦宣
义之后为阿武不㪅平州矦昭涉掉尾之后为涪不㪅
阳羡矦灵常之后为南和大夫期思矦贲赫之后为寿
春大夫严矦许猜之后为平寿公士将国除之后返其
故鄕乎抑国巳省入它县而即占其籍乎或以它故迁
徙乎是皆不可考矣
问蒯成矦周緤或读蒯为菅蒯之蒯则字当从艸从㕟
或读陪凭二音则字当从崩从邑且汉表云在长沙而
小司马引晋书地道记属北地读史者将奚从曰说文
䣙右扶风鄠鄕又沛城父有䣙鄕读若陪晋书地理志
始平郡有蒯成县葢析鄠之䣙鄕置字讹为蒯耳索隐
以为属北地误矣然周緤之封则当在长沙不在扶风
何以明其然也高祖功臣百四十七人班表皆不言封
邑所在独緤父子之封于蒯成则云在长沙于郸则云
在沛其必有所据矣长沙之蒯成它无所见然楚汉
春秋作凭城矦陪凭声相近亦当作䣙无疑也或又疑
长沙为吴芮封国何以緤得食邑其闲此又不然彭城
楚王封地也而张良封彭城之留琅邪齐王封地也而
周定封琅邪之魏其巨鹿赵王封地也而任敖封巨鹿
之广阿曲逆县亦在燕赵之闲而陈平得食之然则汉
初列矦食邑岂皆在天子所有十五郡之内乎而又何
疑于蒯成之封焉景武以后王国日益削而王子封矦
者皆割属汉郡自是列矦食邑无有在王国者矣
问诸矦王都见于汉志者惟淸河之淸阳信都之信都
广陵之广陵及衡山王吴芮都邾济北王都卢而已此
外尚有可考者否曰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彭越为梁王
都定陶英布为淮南王都六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后
徙代王都马邑吴苪为长沙王都临湘卢绾为燕王都
蓟楚王交都彭城荆王贾都吴齐王肥都临菑淮南王
长都寿春赵王如意都邯郸梁王恢都睢阳代王恒都
晋阳又徙中都淮阳王友都陈城阳王章都莒菑川王
贤都剧胶西王卬都高苑胶东王雄渠都即墨河闲王
辟疆都乐成临江王阏都江陵广川王彭祖都信都中
山王胜都卢奴泗水王商都郯此见于史记者也济南
王都东平陵济川王都济阳山阳王都昌邑济阴王都
定陶鲁王都鲁东平王都无盐广平王都广平真定王
都真定昌邑王都昌邑高密王都高密六安王都六则
以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诸书参考而得之
问汉史五行志兼采蕫仲舒二刘之说刘知几举其错
误多矣昨接高论谓刘氏所讥亦有未尽然者愿闻其
审曰姑即一条言之恒寒篇先云釐公十年冬大雨雹
次引公羊经曰大雨雹此刘所讥为首尾纷拏章句错
糅者也今考班史叙恒寒以雪为首而霜次之雹又次
之釐公十年冬大雨雪此左氏穀梁经文也故引刘向
说次引公羊经作大雨雹兼采蕫生说葢以经有异文
特附出之其馀书大雨雹者别见于后班史义例之严
如此知几偶见误本不寻其上下文义辄生驳难不知
其见笑于大方甚矣今南北监本皆作雪与左氏穀梁
经文正合乃叹今本固有胜于古本者而古人读书粗
率转或不如后人之精审也太史公著书未尝以史记
自名班氏蓺文志云太史公百卅篇冯商续太史公七
篇亦未有史记之名此志引国语单襄公晋惠公诸条
皆称史记此前代纪载之通称非指太史公书知几谓
班志不云国语唯称史记讥其本徇末又未论班氏
之旨矣
问扬子云自序先世自张衡晋灼颜籀诸人皆讥其疏
谬谱牒之学虽通人犹或失之信乎曰以愚考之扬氏
之先出自有周伯侨初非出于羊舌且羊舌食采之杨
本从木此文从手其称矦者非五等之矦如邢矦张矦
之𩔖耳六争权之时安知不别有扬矦畏逼而犇楚
者乎
问成帝幸长杨大校猎在元延二年而扬雄传上长杨
赋在祠甘泉汾阴之明年则是三年事或以为传误其
信然乎曰此吾友戴东原之说然本传全写子云自序
不宐有误且与帝纪叙事正相应如云正月从上甘泉
即纪所书元延二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也又云其
三月将祭后土上迺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即纪所书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也又云其十二月羽猎即纪所
书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也惟明年秋复幸长杨
射熊馆则纪无之葢行幸近郊校猎但书最初一次馀
不尽书耳但二年校猎无从胡客事至次年乃有之并
两事为一则纪之失也羽猎长杨二赋非一时所作羽
猎在元延二年冬长杨则在三年秋子云自序当不诬
矣
问汉书西域传汉使侍郞殷广德责乌孙求车师王乌
孙贵将诣阙颜师古云乌孙遣其将之贵者入汉朝刘
敞谓当云乌孙遣其贵人将诣阙未审孰是曰二说皆
非也乌贵者车师王之名是时车师已别立王故称其
前王名以别之当以求车师王乌贵六字为句将诣阙
三字为句因上文乌孙相涉误衍一孙字颜刘不能校
正曲为之说由未检上下文故耳
问光武建武六年诏并省四百馀县郡国志云凡前志
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与纪文正相应曰
以愚考之亦未尽然泰山之华续志所无也而光武十
王传称永平二年以华县益琅邪是明帝之世尚有华
矣庐江之摐阳亦续志所无也而谢承后汉书称刘𫘦
𬳿除摐阳长〈见太平御览〉𫘦𬳿仕于邓太后时是安帝之世
尚有摐阳矣岂皆世祖所省乎但史文阙略后人难以
尽知耳
问刘知几讥范蔚宗载王乔凫𡳐左羊鸣二事以为
朱紫不别又讥列女篇不书徐淑而书文姬是皆然矣
此外㪅有可议者否曰野王二老汉滨陈留二老父此
子虚亡是公之流列诸逸民可乎向栩踪迹诡异无善
可称列诸独行可乎方术一篇如徐登刘根费长房以
下皆诞𡚶难信不特王乔左已也计子勋与蓟子训
本一人则前人已辨之矣
问刘知几之论范史曰㪅始升坛改元世祖称臣北而
作者乃抑圣公于传内登文叔于纪首事等跻僖其信
然乎曰南阳宗室同时举义非有素定之分伯升见戮
光武势不能安虽受㪅始官爵亦犹汉高之于义帝耳
㪅始前无所承后无所授始则因人而成事继以失道
而破亡史家恶莽之篡黜地皇而纪㪅始之年固为得
之若欲列诸本纪则失地之君春秋所贬岂宐跻于中
兴令主之上哉范史登诸传首篇中称字而不名准以
史法最为得中刘氏以兄终弟及例之未免拟不于伦
矣
问后汉书载盘瓠九隆事章怀注以为出风俗通今风
俗通无此文岂注有误乎曰应氏风俗通义本三十卷
今世所传十卷者非足本也续汉五行志注引风俗通
说今本亦无之
问陈寿之评蜀后主也曰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
屡兴而赦不𡚶下不亦卓乎裴松之以为赦不𡚶下诚
为可称至于年名不易犹所未达建武建安之号皆久
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葢何足云不审
承祚之评何义曰昭烈之殁政由葛氏礼乐征伐自下
出者十馀年以曹马之辈当此改元自立必矣自古大
臣握重权者身之后嗣王亲政亦必改元㪅革其旧
后主信任武矦不以存没二三其德张邈上书诋亮下
狱诛其任贤勿疑有足称者孔明卒于建兴十二年
前此不改元孔明事君之忠也继此不改元后主知人
之哲也君明臣忠不亦卓乎不然建兴之号终于十五
何以不云十五而云十二知承祚之意别有在矣裴氏
所讥殊未达其旨趣
问晋地理志济南郡汉置领县五平寿下密胶东即墨
祝阿考汉之济南治东平陵〈今历城县地〉领县十四与此所
领无一同者舆地记云晋以平寿为济南郡治考其属
邑乃汉北海平原胶东地非济南地也然则晋之济南
与汉之济南名同而地异志以为汉置者似属未核曰
予蓄此疑久矣后读宋书州郡志济南太守领广城〈广城〉
〈葢历城之讹〉朝阳著土鼓逢陵平陵〈即东平陵〉六县土鼓逢陵二
县云晋无则历城等四县皆晋所有也又云朝阳晋曰
东朝阳太康地志属乐安则历城著平陵三县仍属济
南可知也又北海太守领都昌胶东剧即墨下密平寿
六县惟剧县云晋太康地志属琅邪则其馀五县仍属
北海可知也且胶东即墨下密三县并云太康地志属
北海其无改隶济南之事明矣又考杜预左传集解济
南郡有历城县〈见桓十八年〉有平陵县〈见庄十年〉有于陵县〈昭十年〉
有湿阴县〈哀十年〉而平寿〈襄四年〉及即墨县〈襄六年〉自属北海
郡北海又别有都昌县〈庄元年〉皆不与晋志同又考武帝
纪泰始元年封皇从叔父遂为济南王凌为北海王北
海与济南同时并立志何以不及北海郡反复思之始
悟志有脱文葢晋之济南本领历城著平陵等县而平
寿下密胶东即墨四县自属北海未尝改隶济南乃自
史文𣃔烂校书者不加详审遂以北海所领之县误连
缀于济南郡下或遂谓晋之济南不治历城乃治平寿
岂其然乎惟祝阿一县杜元凯明言今属济南郡则不
当列于平寿四县之下疑史文烂脱之馀后人𡚶为补
缀耳
问魏晋以后立九品中正之法州郡皆设中正以品第
人才其任亦不轻矣而中正之名不见于史志不识有
可考否曰予尝以诸史参考得其大略葢每州置大中
正一人郡国皆有大中正一人又以小中正贰之其属
则有淸定访问诸名员数则未之详矣晋书刘毅传年
七十告老司徒举毅为靑州大中正尚书以毅县车致
仕不宐劳以碎务陈留相乐安孙尹言臣州茂德惟毅
越毅不用则淸谈倒错于是靑州自二品以上光禄勋
石鉴等共奏曰前被司徒符当参举州大中正佥以毅
行高义明出处同揆实臣州人士所思准系臣等虚劣
虽言废于前今承尹书敢不列启由是毅遂为州都然
则州大中正缺许本州二品以上参举上之司徒司徒
以闻于朝有不当者尚书得驳之矣又知致仕官亦可
为中正也文献通考云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
处人在诸府公及台省郞吏有德充才盛者充之区
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
五升四以六升五或行义亏缺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
自六退七矣则县亦有中正也王济为并州大中正访
问铨邑人品状至孙楚济曰此人非所能目吾自为
之乃状楚日天才英博亮拔不群〈见晋书孙楚传〉所云状者若
今之考语也
问晋时刺史当方面之任而委寄轻重又各不同其故
何在曰晋初承魏制刺史治民都督治军各不相兼如
羊祜以车骑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而别有荆州刺史
杨肇王浑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而别有扬州
刺史周浚山𥳑以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
事而别有荆州刺史王澄是刺史在都督之下也惠帝
之末始有兼任者而刺史之权遂重其时仍有不兼督
军者则谓之单车刺史南渡以后都督例领本州刺史
其兼督它州则视其权任之轻重而损益焉扬州政本
所在多以公辅居之而荆州兼督八州地居分陕权任
在诸州之上此外江豫徐兖亦称重镇然庾亮及弟冰
翼在江州兼督荆益交广其权在荆州之上桓温在荆
州都督中外诸军及桓豁代之仅监本州及雍扬之二
郡而已是又不可执一而论也纲目例书以某人为某
州刺史虽取省文然未免溷而无别矣
问李延寿南北史本纪多尊北而轻南如魏周诸帝之
殂书于南史则曰崩宋齐梁陈诸帝书于北史则曰殂
说者谓延寿先世为北臣故其言如此信乎曰唐高祖
受禅于隋隋又受于周周又受于魏且唐之先世仕于
西魏及周居八柱国之一故唐初史臣大率偏袒北朝
但各为一书读者犹或未喩延寿并而为一则词意轩
轾判然矣若云以世为北臣之故则延寿之曾大父晓
大父仲举皆仕于齐故国之思当在邺都而南史本纪
于魏周隋改元皆书齐之改元则不书又魏周诸帝书
崩而齐帝书殂高欢宇文泰之薨皆书于南史而泰独
不名其尊周抑齐如此北史纪先齐后周虽以禅代之
前后为次而纪中书法仍右周而左齐葢延寿为唐臣
故以唐所承为正非因先世仕北之故也太平御览以
北魏后周入皇王部宋齐梁陈北齐入偏霸部与延寿
之意正同但宋初距唐巳远而犹徇唐人偏党之私益
为无谓不若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朱文公纲目书法之
得其正也
问史以劝善惩恶父子兄弟趋向不同往往各自立传
况事隔数朝贤否非一而延寿列传但以家世类叙不
以朝代为限𣃔是乃家乘之体岂史法乎曰延寿既合
四代为一书若㪅有区别则破碎非体又必补叙家世
词益䋣费且当时本重门第类而次之善恶自不相揜
愚以为甚得史记合传之意未可轻议其失
濳研堂文集卷十二 门人袁廷梼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