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合集经/04 中华文库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如来本行品第五
尔时尊者大迦摄波,见诸阿修罗王于佛会中以神通力化作广大诸供养已,叹未曾有,而作是念:“如来昔行菩萨道时种何善根,乃能获得如是最上殊胜果报?”作是念已,入三摩地一心观察;由佛加持,即能忆念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世尊往昔在在处处,精勤修习无量无边广大福业,一一显现,谛了无疑。假使十方殑伽沙数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皆得人身,复于尔所河沙劫中,一一有情各兴供养,如彼尾摩唧怛啰阿修罗王所有福蕴,不及如来一发无上正等觉心所有功德,不可为比。
时尊者摩诃迦摄波,从定起已,欢喜合掌,以偈赞佛:
「往昔牟尼大聖王,誓求無上大菩提,修羅雖興廣供養,不及發心所得福。 如來聖德超三界,於天人中無等倫,旃檀香積若須彌,堪受如斯大供養。 上妙塗香極清淨,其量深廣如巨海,人中師子出世間,堪受如斯大供養。 或散種種上妙花,積聚高若輪圍頂,如來聖德妙難思,堪受如斯大供養。 以大海水為膏油,蘇彌山量為其炷,然燈奉施大導師,堪受如斯大供養。 或以無數妙花鬘,奉上如來及塔廟,佛具廣大勝威德,堪受如斯大供養。 設於無量俱胝劫,持以萬億妙寶蓋,如來善化於父王,堪受如斯大供養。 於不思議俱胝劫,以寶幢滿十方界,如來成就大慈門,堪受如斯大供養。 復於無量俱胝劫,以河沙數妙繒幡,牟尼利樂諸眾生,堪受如斯大供養。 如來善說諸法要,眾生咸悉能聽受,辯才無礙法中王,言辭善巧無相似。 假使殑伽沙世界,其中所有諸眾生,皆為十力天人師,同出世間成佛道,如是無數河沙佛,各各化出無量首,一一首現百千口,復於口有百千舌,於彼殑伽沙劫中,稱讚如來功德海,壽量智慧及發心,不能了知一少分。」
尔时世尊赞尊者摩诃迦摄波言:“善哉,善哉!迦摄波!汝今于彼声闻众中,具修梵行,了达诸法,现证实际,心得寂静。于我所证功德蕴中,善能入解,思惟观察。我已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之聚,已到最上第一彼岸。迦摄!止于如来一发大心,所有福报,若有色相,十方所有河沙世界不能容受。假使十方殑伽沙数诸佛世尊同出于世,复于尔所殑伽沙劫,欲说如来一发大心所有功德,不能穷尽。所以者何?如来昔修菩萨行时,无一发心不为摄受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彼有情界无限量故,如来发心亦无限量;以有情界毕竟无尽故,如来发心亦复无尽。是故我今得诸天人阿修罗王如是供养。假使十方殑伽沙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皆作供养如彼阿修罗王,犹不能及,一发大心所获功德。所以者何?彼诸有情心不清净,著果报故。迦摄!当知过去无量诸佛出世,初发大心,皆为怜愍一切有情,令脱轮回,得涅槃乐;我今所作亦复如是。
“复次,迦摄!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现于世,名曰帝幢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刹中所有众生不造罪恶,心无散乱,不起邪思,无颠倒见及彼㤭慢,身语意业毕竟清净,伏除烦恼离恶趣因,精勤修习,互相策励。能于生死长夜之中,发勇猛心,爱乐大乘,听闻正法,如理修行。彼佛刹中有五种乐:一者、欲乐。二、出离乐。三者、定乐。四者、等持乐。五、菩提乐。彼诸众生而常受用如是快乐,虽受彼乐而不耽著;如蜂采花但延其命,如禽飞空无所挂碍,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又彼有情无贪恚痴种种恶业,烦恼过患,随先善业而受其乐。何以故?彼佛修行菩萨道时,所化众生唯纯善行,设有先世不善故业,现善根力销伏不起。是故彼土一切有情,唯一乐受相应现行。又彼佛土无种种难,暴恶风雨,祁寒酷热,随时所欲,即降甘雨。又彼众生常乐闻法,各能了达,尊重恭敬。设若经行,若坐若立,思惟义趣,深入法味,无有疲倦,未尝睡眠。四威仪中,精勤修习,由法乐故,不生劳苦。唯修正断,无颠倒见,设有错误,寻即改悔;故无苦受。
“又彼如来昔修行时,身语意业未尝错谬,凡有所作智为先导,说菩萨法化诸众生;彼闻法已随智慧行,所作义利,非痴爱俱,故无不苦不乐受。彼国众生其心平等,于一切处如理安住,故无冤憎会苦。又彼众生无彼无此,于一切法心无所著,故无爱别离苦。又彼众生于诸善法,不生轻慢,亦不毁訾,故无求不得苦;彼国众生有为所迁,唯有行苦。何以故?其佛常说第一义谛微妙法故。
“复次,迦摄!彼帝幢如来出现于世,寿命长远无量无边恒河沙劫;其中众生各各具足广大辩才,善说法要,皆为过去诸佛世尊教化成熟,来生其中。迦摄!于汝意云何?如是广大严净佛土,颇有无信、无戒、无定、无慧、寡闻、懈怠,如是有情得生彼不?”
迦摄白言:“不也!世尊。”
“迦摄!于汝意云何?如是广大严净佛土,颇有微细善根、少劣善根、怯弱善根,业集烦恼为苦所摄,如是众生不净回向,得生彼不?”
迦摄白言:“不也!世尊!如是佛刹其中生者,具足善根,纯净无杂,住正思惟,解脱诸苦,多闻精进,清净回向,皆蒙先佛久已化度;如是众生得生其中。”
佛言:“迦摄!善哉,善哉!如汝所说,其事如是。昔帝幢如来者,于汝等意云何?知是谁也?”时诸比丘默尔无对。
当于是时,东方去此过殑伽沙世界,有国名月光庄严,是中有佛名光明聚,现在说法。彼佛会中有妙吉祥童子,遥闻此界所问因缘,知诸大众无能答者。时彼童子即白佛言:“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为彼时会,答其所问。”
时光明聚如来谓童子曰:“随意当往。”是时童子即从彼没,以神通力,屈伸臂顷,至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住立一面。
时佛世尊,语童子言:“以何因缘而来至此?”
时妙吉祥童子合掌白言:“我为众会,答前所问,自远而来。彼往昔帝幢如来,岂异人乎?即今释迦牟尼如来是也。所以者何?由佛世尊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方便善巧,怜愍有情,皆令安住菩提之道。”
时众闻已,咸共赞言:“善哉!童子!善答斯问,决众疑网。汝今所说,是为正说,是真实说,是最上说。”
尔时童子为彼众会,而说偈言:
「聖主釋師子,具勇猛精進,憐愍於世間,現不思議事。 彼牟尼世尊,過去已曾作,八十俱胝佛,成熟諸有情,常以大悲心,嚴淨佛國土,淺識不能知,種種善方便。 不捨初發心,隨機而應現,亦於未來世,復現無量身。 或現為釋梵,或示作魔王,遍法界有情,莫能知少分。 或現王宮生,成道轉法輪,乃至入涅盤,顯現佛功德。 或隨其種類,現作女人相,不染世間法,如蓮性本淨。 或涕淚悲泣,或歌舞嬉戲,或乘空往來,皆為作佛事。 怖者令安隱,慢者令柔順,為利彼眾生,現種種調伏。 癡者令離癡,愚者示明智,為利彼眾生,作權巧方便。 狂者得正念,跛者得安行,為利彼眾生,現諸神變事。 是故我稽首,不思議精進,普化諸有情,皆令入佛道。」
父子合集经迦楼罗王授记品第六
尔时会中,复有六万八千迦楼罗王,见诸阿修罗王作供养已,复闻如来与彼授记,发随喜心广兴供养,以神通力即时化作六万八千殊妙楼阁,一一楼阁七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珊瑚、玻璃,皆有七重,第一层级黄金为柱,椽梠枅栱,白银为之,众宝装铰;第二层级,白银为柱,椽梠枅栱,黄金为之,诸珍严饰;乃至第七珊瑚为柱,真珠等宝杂厕间饰。如是楼阁,一一皆有宝网罗上,或黄金网、白银为网,乃至真珠以为其网。复悬无数众妙宝铃,微风发声,听者无厌。复现六万八千宝盖,诸珍间错,光明显照。复现六万八千宝幢,众色相间,珠珍严饰。复现六万八千缯幡,五色綷错,甚可爱乐。复现六万八千宝幔,或黄金线,而用合成;或以银线、吠琉璃线、真珠等线,巧妙严饰。
时迦楼罗王,即以如上所现六万八千七宝楼阁、众宝网幔、宝幢幡盖,奉上如来,于虚空中次第行列,徐行旋转,绕佛三匝,如三十三天,爱啰嚩拏大龙象王绕天帝已,住立一面。
尔时迦楼罗王,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稽首歸依無上士,一切世間無與等,能超生老病死因,解脫輪迴諸苦厄。 願我速成就佛身,具足妙相三十二,八十種好遍莊嚴,如那羅延堅固力。 願我如佛真金色,圓光丈六常照明,行住坐臥威儀中,攝化有情令出離。 願我堅持諸禁戒,住勝最上三摩地,以方便智利群生,皆使得成菩提道。 願我此身永除斷,為他乘馭瞋恚心,如佛具足大慈悲,獲得十八不共法。 了知諸法從緣起,如幼如夢如谷響,悉同牟尼大導師,於人天中廣開示。」
尔时世尊,知诸迦楼罗王深心了达,志固精进,现微笑相,放五色光。时马胜比丘睹是事已,头面作礼,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歸依無上天人師,現此希有難思事,放斯光明非無因,憐愍我等為演說。 迦樓羅王興供養,寶幔彌覆於空中,世間昔未曾見聞,願兩足尊說斯義。 今此眾會諸人天,合掌欣悅懷希望,願聞為彼迦樓王,演暢未來解脫果。 佛為最上天人尊,能赴群生之所欲,唯願如來為宣說,令彼大眾除疑怖。 眾會若得離疑怖,則能發生歡喜心,若聞如來授記言,當具奉行諸佛教。 唯冀大慈垂護念,除疑增長諸善根,各各合掌願欲聞,迦樓羅王得佛道。」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陀曰:
「善哉馬勝善諮問,放光現笑之所因,吾今當說應諦聽,令汝除疑生喜悅。 迦樓羅眾興福行,誓求無上大菩提,當成無畏十力尊,獲斯勝報名為佛。 由彼淨心供養故,定招相好所莊嚴,十八不共法難思,脫那羅延所乘馭。 由是堅持於淨戒,安住清淨三摩地,修習勝慧六神通,嚴淨一切諸佛剎。 由彼淨心供養我,後身脫此傍生報,畢竟不歷惡趣生,常受人天勝福樂。 過彼殑伽沙劫數,供養承事諸如來,善能調伏諸根門,然後皆當得作佛。 同稱彌盧幢如來,十號具足剎嚴淨,其劫名為自然生,其土無彼三惡趣。 其中所有諸眾生,容儀挺特無殘缺,彼佛壽命極長遠,八萬四千俱胝歲。 如是次第得成佛,國土壽量悉同等,各各化度諸眾生,八十那庾俱胝數。 皆令捨除憍慢習,盡袪纏蓋獲清涼,安住無生解脫門,遠塵離垢心清淨。 以彼本有身金色,恃其大力生憍慢,是故成佛為有情,先令斷除憍慢法。 彼等過去無數劫,曾為苦行大仙人,其數六萬有八千,常樂修習神通事。 彼諸仙人得通已,謂已自在世希有,雖持禁戒具威儀,安住山林生我慢。 由是墮於金翅中,緣昔神通有大力,以持戒故見我身,忘失菩提因我慢。 我今與授成佛記,略說先因令覺了,廣為利樂諸眾生,聞者咸共生歡喜。」
父子合集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