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集_(赵泰亿)/卷三十四 中华文库
启辞
请还收智岛安置罪人柳命天放归田里之命启甲申六月○持平时
臣闻顷日䟽决时。有智岛安置罪人柳命天放归田里之命。臣不胜骇叹之至。命天之阴贼凶猾。肆行胸臆。䝱持君父。鱼肉搢绅。贯盈之罪。与黯无间。此则无待臣一二谈。而圣上既已洞烛无馀矣。得保首领。在渠亦幸。安置之典。实是未减。顷年。圣上以此人罪恶。虽有大霈。决不可举论为教。伊时惩恶之圣意。孰不钦仰。今玆䟽决。虽出于焦忧亢旱。靡不用极之致。而岂可使穷凶极恶之人。视同薄物细故。一軆䟽有使之偃息于田庐。归死于牗下乎。刑政失当。诚非细故。求以弭灾。反恐召沴。公议拂郁。久而愈激。请还收智岛安置罪人柳命天放归田里之命。仍命永勿举论于赦典。
请左承旨金德基,前持平韩永徽削去仕版启。
近来赃污之法。非不申严。而㙜阁之纠劾。朝家之按治。若非武弁。率是残弊之流。至于士大夫有形势者。辄多漏网。识者之寒心。固已久矣。左承旨金德基,前持平韩永徽。即其尤甚贪黩。合被重究者也。金德基累典郡府。到处饕浊。姑就其中一二事言之。其在金山也。穪以送馈亲庭。米帒之中。潜纳孔方。每月数次。厥数伙然。分茧官婢。亲自受丝。课督甚严。鄙琐莫甚。其在东莱也。駄送曲子于在京家属。曲㨾甚厚。其重异常。赍来官仆。怪而劈视。每圆各胎入白金十数片。官仆尽取其银。换纳他曲。德基虽知见卖。不敢征推。莱府之人。莫不愤其壑欲。而笑其取欺也。至于大段衾子八件制来之事。明白的实。有口皆言。且以马屎作甓。以充日用煖堗之资。柴谷草应捧之物。则以钱代捧。倭馆珍货。逐日贸取。其为水原府使也。专不治事。惟以剥割为务。如山城移转运来之时及各仓还上分给之际。每石除出数斗。以为私用。乃以小斗。量给民户。甚至于亲立库门之前。监扫鼠耗之糓。簸而扬之。作石别置。竟归私槖。至于堤堰水草。使民刈置。俟其干枯。谓有欠缩。倍征其价。或勒出民马。载去京家。衿川所下里大庄新舍。皆其水原时所办。若其坼甸廉问之日。受赂县邑之说。亦甚浪籍。家业暴富。财产盈溢。而外示俭约。欲为遮掩。家庭之间。内行踈忽。傍近之人。或多质言。其为无状。不可置诸人类。
韩永徽之通判完山也。贪黩无艺。侵渔多门。害及僧徒。寺刹殆空。多得隐结。捧钱自取。遆归之后。见觉营门。百般哀乞。仅得弥缝之状。荐绅之间。孰不知之。民怨孔极。辱及家庙。尚此蹲滞不去。竟至在任遭丧。苦块之中。犹执印信。不即出送于兼官。日夜经营。无非窃簿书盗财糓之事。所眄官妓。仍作哭婢。随丧载来。万目俱骇。南中之人。至今愤骂。新起大宅。制㨾宏侈。所储南货。尚今充牣。至于争数步之地。而失和至亲。纵法府之吏。日索倡物。迹其平生。实是名教中罪人也。如此赃污无耻之辈。一任翺翔于法从之班。其何以励世而刷俗。使饕餮之流。有所惩戢而畏惮乎。请左承旨金德基,前持平韩永徽。并削去仕版。
请前持平李东彦削去仕版启
前持平李东彦。即故牧使世茂之子也。世茂尝䟽救诬告者金焕。为世所贱恶。假令东彦果有骍角之美。其不可齿列于士大夫之林也决矣。当世茂遘疠。身死于坡州官次也。东彦之谤言喧沸。至有人所不忍闻者。自初丧及襄葬凡需。以至墓道石物之价。巧作名目。勒征民户。一境之内。计口捧钱。至有七百两。载来之说。伊时道臣推诘乡邑。考见藉记。至以手笔抹去神主价三字。对人语曰。一丧之费。岂至于此耶。缙绅之间。传说浪藉。坡州之人。怨骂彻天。渠亦自知其世累身谤。难容于世。入台之初。乃作峻激之论。巧为自掩之计。一以搏击为事。言言而沽直。人人而结嫌。欲使举一世而无敢议己。其心所在。路人皆知。惟其文辩优给。权机捭阖。博论广记。间有一得。以此或有敢言之穪。而若其心术之阴谲回互。到处绽露。其为情状有不忍正视。今日仕路。虽曰混淆。决不可使如此之人。苟然充厕于衣冠之列。以贻清朝之羞。请前持平李东彦。削去仕版。
请左副承旨尹弘离遆差启
银㙜之职。地望清切。其不可人人而冒据也决矣。左副承旨尹弘离。为人昏庸。百无可取。从前履历。率多冒滥。昨年特陞。实出意外。近来处事益多不美。人之嗤点。愈往愈甚。请左副承旨尹弘离遆差。
请掌令李裕民遆差启
官方混淆。近来尤甚。台阁之职。多不慎择。识者寒心。可胜言哉。掌令李民裕。为人庸愚。全不解文字。寻常书札。亦不能酬应。臣尚记乙亥年七夕课制。裕民居首。而伊日场中。倩人作赋。袖手旁观。蒙不知其何语。臣适在傍近。目睹其贸贸之状。先王朝沈柏借人之文。至于登第。虽不削科。终身不得清显。则今日朝廷。虽曰乏人。岂可使如此昏钝不文之人。苟然置之于台侍之列乎。请掌令李裕民遆差。
请前参议金儁相罢职不叙启
前参议金儁相之顷在刑曹也。私出禁乱于在家之日。多捧赎钱。诱以吾所私得。恣意染指。其数不少。如此不法无耻之人。不可以既遆其职而置之。请前参议金儁相。罢职不叙。
请善山府使李相殷罢职启
善山府使李相殷。为人麁鄙。行己贱污。曾宰南邑。专事贪饕。恣行不法。人之唾骂。固已久矣。徒以谄事权要。骤典岭䧺府。除目之下。物情为骇。请善山府使李相殷罢职。
答曰。不允。
持平避嫌启
臣蒙圣上抆拂之恩。忝朝廷言责之寄。敢将平日慨惋于心者。兼采道路公诵之言。略有所纠核。思欲律贪饕而励风教。以效一日之责。而言辞拙讷。不能有槪于圣心。昨蒙批旨。以金德基等三人削版之启。疑臣言之或非实际。虑诸人之或有冤状。至有令禁府拿核之命。臣不胜瞿然之至。夫三人者之贪污罪状。有口皆言。有耳皆闻。特以其侍从之班。非比单寒无势之人。故未有刺举之论。一陈于紸纩之听。而臣以年少新进。骤论及此。宜圣上之不之深信而欲明核也。噫。彼三人者。谤言之狼藉。圣上岂得闻之耶。臣亦有未尽言者。德基之御史畿甸也。抱川县监吴斗宬。多有不治之实。抱民闻有御史之行。相率大呼于路傍。至曰不罢吾倅。则御史有罪。斗宬恐其不免。密使衙奴衙马。载米六駄。昏夜运送于德基之家。竟得无事之说。抱川之人。孰不言之。臣尝往来抱川。稔闻其说。本县官吏中伊时大同色姓柳者。详知其事云。今若按问。可得其实。臣方欲以此事。并与吴斗宬而论之。姑未得为之矣。韩永徽则在完山时。见失神主。至入于巡营溷舍之中。粉而旁题。个个宛然。而穪以家无失主之事。遂为仍因蹲据之计。近与其堂从。争地筑墙。至于至亲不睦。交相谤毁。李东彦则父且病革。至有思欲一见之语。及其丧也。及有使官奴替视饭含之说。坡州之人。言之如此。臣之所闻非比泛然。而嫌于污口。恐伤忠厚。果不能一一条列。凡此罪状。非不欲直请查处。而近来公道都丧。私意横流。士夫之稍涉权势者。各道按问。金吾议谳。多不以实。一经行查。便即白脱。故臣之初不请查。盖以此也。搢绅论劾。律莫重于削版。以此勘请。亦不可谓歇后。而今者圣教至于如此。臣之论事欠当。于此著矣。至于尹弘离,李裕民事。或以予未知晓。或以尤不近理为教。臣窃慨然也。弘离地望轻微。为人昏劣。平生行己。都无可观。因弹冒宠。人多嗤点。若其凭籍代撰之文。侵斥论己之人。其所处事。尤甚可骇。若以此人谓可合于银台。则从前被劾如许玧,李益泰诸人。宁不冤乎。李裕民之倩赋于黄晩曾。拱手默观。不敢赞一辞之状。臣所目见。裕民亦何敢以臣言为诬也。近者台阁虽多不择。无文贸贸。未有如裕民之比。臣之此论。断不可已也。沈柏。大家子耳。以借文登第。终不得清显。则先朝用人之严慎。岂非今日之可法哉。臣论一二不似之人。至承此未安之教。臣心愧惧。已不可胜言。而且伏见正言金万谨之䟽。则以臣之所论数人事。或谓之谬戾。或谓之构成。或谓之挟杂不公。欲驱臣于用意陷人之科。臣未满一哂也。近来媕妸阿好之辈。护党成风。惟以排击异己。欺蔽天听为能事。虽有如金德基辈无状之人。曾无一番纠正之举。极力掩遮。惟恐情状之绽露。臣尝为世道。慨然痛恨者久矣。不料汲汲营护之言。又出于官以谏为名之人也。削版之请。固是重论。末稍科断。又未知至于何境。则万谨之径先投䟽于处分未决之前。䝱持臣身。遏绝言路者。抑何意耶。此不过欲救解则无辞可卞。不请查则无计可脱。且审知近来查事之不严。欲以此为拯济坑堑之计。故为此疑乱之言。欲使圣上不信台阁所论。取卞于有司。此岂居台阁者所可发诸口者耶。㙜阁论事。既许风闻。而一有重驳。辄皆查卞。则国家置台阁之意。果安在哉。圣上深居九重。外间情伪。容有未尽下察者。则疑臣言之过重。诚不是异事。而独怪夫万谨亦岂不闻臣所闻者。而牵于党友之私。曲为营护之地。此果出于公正之心乎。其所谓挟杂意态等说。正万谨自道之辞也。况万谨既请查核。则何以逆知臣意之有挟杂。臣言之为谬戾。而未查之前。先此狙击耶。臣新入台阁。妄触众怒。上而致君父之不信。下而受谏臣之诋斥。如使臣孚诚足以格天听。言议足以服众心。则今日狼狈。岂至此哉。臣诚惭恧。无地自容。昨于承批之后。宜即引避。既闻谏臣之䟽。专责臣身。而䟽批未下之前。不敢自列。经宿来避。所失尤大。何可一刻晏然于台次乎。请命遆斥臣职。
答曰。勿辞。退待物论。
献纳避嫌启丁亥十月初二日
臣赋命奇衅。夙失父母。孤露馀生。又遭长兄之丧。悲陨度日。病亦难强。而丧葬凡百。非臣经纪。无可为者。适于解官之暇。遂作求山之行。历遍湖甸。殆浃一月。不意恩除荐叠。召旨再降。而在途交违。一未祗承。昨始归伏私次。稽谢未安。不得不趍诣肃命。第臣大有所悚缩于心者。臣之顷日作行。虽在于未付军职之前。既有诸学兼带。则与尽解职者有异。而急于私情。径自往返。是固当首实之不暇。况近日军职诸臣任意下乡者。并有谴罢申禁之举。则臣之罪犯。实无异同。其何敢一刻晏然于台次乎。请命罢斥臣职。
答曰。勿辞。
请安岳郡守李相顼拿问定罪启丁亥十二月十九日○献纳时。正言李世德发启同参。
安岳郡守李相顼素乏才具。且无名穪。而骤典海西名邑。物情未允。固已久矣。及其到任以后。无一善状。不思便民之政。惟怀利己之啚。当秋初谷贵之时。发其官厅改色米数百石。分给民间。而每石必捧利钱三两。始许受食。及其秋成之后。日夜督纳。其本邑官厅之米。其数自在。而近千贯无名之钱。不归官用。公然为润槖之资。民皆侧目。怨谤嗷嗷。其他政令之可骇者。非止一二。向者受暇上京也。民人至有质言。其勿复还官。而恬不知愧。抗颜复莅。如许不法无耻之辈。决不可置之字牧之任。西来之人。传说浪藉。有非泛然风闻之比。更无可以详察之事。请安岳郡守李相顼。拿问定罪。
答曰。依启。
献纳避嫌启戊子正月二十日
臣淹病旷职。寻单未彻。一味闷蹙。靡所容措。即者两僚引避。臣当处置。第正言李世德避辞末端一款。即因臣之从兄行兵曹判书臣赵泰采䟽语而发。则臣何敢有所可否于其间乎。请命遆斥臣职。
答曰。勿辞。
请佥知崔重泰罢职不叙启戊子正月二十二日○献纳时。正言金东弼。请崔重泰削去仕版。改措语。降律以论之。
筵席奏对。虽曰语言间过差。宜不敢一毫变改。有所自明。而顷日佥知崔重泰辞䟽中。论卞向年筵奏一款。以丁宁口达之言。归之于记注之爽误。苟如其言。当初堂后简问之日。筵说启下之时。何无一言半辞。而到今时移事过之后。乃敢曲为不成说之语。欲掩难可讳之迹。伊时假注书。至以草册可考为言。则公议所在。不可无纠劾之举。请佥知崔重泰罢职不叙。
请吏曹参判李墪推考启
吏曹参判李墪辞䟽中。岭伯差拟时。面禀大臣一款。以其再䟽观之。则日子先后。未免差爽。筵奏不审之失著矣。事軆所在。不可以陈䟽自列而置之。请吏曹参判李墪推考。
请寝文臣月课令提学替考之命启
文臣月课。近因大提学之未差。废却许久。此所以有令提学代考之命。而第文臣考课与儒生试取。轻重自别。苟非主文之人。则宜不可使替当此事。事虽急于劝课。终有伤于国軆。请寝文臣月课令提学替考之命。
答曰。不允。推考事依启。
献纳避嫌启戊子正月二十三日
臣昨以吏曹参判李墪请推事。论启蒙允矣。第臣之所论。在于䟽语之不审。而仓卒传启之际。误以䟽语为筵奏。昏谬不察甚矣。臣方论人之做错。而臣之做错又如此。臣何敢一刻仍冒乎。请命遆斥臣职。
答曰。勿辞。
请定配罪人金浣。更令拿致王府。以正王法启。戊子十月二十七日○献纳时。大司谏李震寿同参。
顷日䟽决时。有禁府时囚罪人金浣边远定配之命。臣等窃不胜骇惑之至。浣之潜通主将所眄之妓。乱其兄弟。姿意淫奸。揆以人理。已极无状。而诈穪乕囕。潜自窃去。及其奸状败露之后。显有逼杀之迹。凶狡奸慝之状。尤为绝痛。人心齐愤。皆曰可杀。何可因一时䟽决之举。遽议其贷死乎。三尺不可轻挠。舆情久而愈激。请定配罪人金浣。更令拿致王狱。严加钩核。期于得情。以正王法。
答曰。勿烦。
执义避嫌启己丑正月十四日
如臣颛蒙。百不犹人。猥蒙洪造。遍玷清要。涯分已溢。愧惧恒积。矧玆柏府亚席。地望自别。自揣才分。实难承当。而一向稽谢。亦所不敢。不得不黾勉出肃。第臣前后被推。非止一再。公缄未勘之前。受禄除职。又不知其几遭。则今于旧章申明诸台迭避之日。独安得晏然于台次乎。请命遆斥臣职。
答曰。勿辞。
请还收沈埈,崔守庆复科之命。己丑正月二十八日○司谏时。献纳李翊汉,正言具万理同参。
日昨筵中。有沈埈崔守庆复科之命。臣等窃以为不然也。两人所坐。论其情则不可谓不冤。语其事则终归于违格。台臣言之。大臣献议。或削或拔。今过十馀年之后。无他端而容易许复。实非事宜。且于前席询问之下。诸议参差。而特命追复。无少疑难。此非但为朝令之不信。国軆之有损。况今世道日下。习俗浇讹。虽于日后复有违格而越例者。必皆援此而为证。将不胜其纷纭。流弊益滋。关系非细。请还收沈埈,崔守庆复科之命。
请减死定配罪人郑八翼。一軆更加鞫问。以定典刑启。
臣等以郑八翼还囚更鞫事。累月争执。而兪音尚閟。臣等窃不胜讶惑焉。前后忠牧之暴殁于官次者。非一非再。邑俗之悍恶。言之久矣。今此八翼毒害之状。昭著于承款之招。盖当初怨毒。专由于反库一款。毕竟行凶。亦出于其所奸之月心。则其间绸缪问答。经营谋害之状。绽露无馀。论其罪状。万戮无惜。而因其变辞。狱事延拖。已不胜其骇惋。而未及究竟之前。径先勘律。终至于知情不告。夫杀人者死。有国常典。在凡人尚然。况于毒杀官长乎。此而置之。则其流之弊。罔有纪极。其在严王法正狱軆之道。断不可傅之生议。请减死定配罪人郑八翼。亟命还囚。一軆鞫问。以正典刑。以快人心。
答曰。不允。末端事依启。
宾厅二品以上请讨行药宫人启第三启○癸卯冬○判尹时
臣等干冒严威。连日齐吁。渎挠之罪。固知难逭。而事关宗社。义急诛讨。不敢以烦复为嫌。复此相率叫阁。尤增死罪。再昨圣批。以无疑似为教。臣等之抑郁闷迫。实在于是矣。今玆行药凶谋。狼藉于诸贼之招。而至逆节所供。水剌间内人金姓之说出。则有其事有其人。彰著无馀。况药院日记。又与之相符。则逆婢之从中行药。于斯益验矣。特以幽暗之事。摸捉诚难。隐伏之情。钩出未易。致令穷凶极恶之贼。尚今容息于覆载之间。厕迹于宫庭之内。其为宗社之忧。臣民之愤。当如何哉。殿下既令查出。则其欲摘发之意。亦可以仰揣。岂可诿之以无疑似。而遂不穷竟其事也哉。臣等窃不敢知今日无疑似之教。其旨安在。而大凡天下之变故。或生于不虞。或出于所忽。一有蹉跌。其悔无穷。虽以日月之明。不能无遗照于鬼蜮情状。则其在虑患防祸之道。有不容一毫放过。臣等之苦心血恳。日夜祚祝者。为宗社也。为圣躬也。此岂可已而不已者耶。伏愿圣明更加三思。亟将水剌间姓金宫人。出付鞫厅。严核得情。明正典刑。答曰。昨日之批。已悉予意。无庸渎扰。
公缄
因李东彦等查事缄答乙酉十月二十日○北道评事时
北评事时缄问以为臣前后入台。或启或䟽。触忤当路。举世怨怒。必欲驱臣于诬陷之科。一查之不足。至于再查。再查不足。又有此发问之举。缘臣妄言。贻辱台阁。至于如此。此臣之罪也。臣虽疲劣。系是论事之台官。则其在事軆。宜不当指名现告。胪列言根。而今若终始泯默不为开陈。则持臣者必以无所指的。断为诬陷之一证。且君父有问。不敢不以正对。玆敢条陈所闻。以备睿察焉。李东彦遭丧之初。已有如许说话。既久之后。犹且喧腾不止。臣之论劾。盖采舆人之所传。而及至厥后所闻。愈益明白。故今春陈䟽。有所云云矣。臣䟽中所谓坡州往来之际。公传道之云者。进士金锡禹。即前牧使斗明之子也。前年臣启发之后。偶逢锡禹于一处。则锡禹曰。君何以详知坡州事如此。臣曰。风传浪藉。久愈不止。不得不举劾云尔。则锡禹曰。家亲遆坡州后。李世茂为交代。不久身死。其丧时消息。仔细闻之。则世茂丧出于衙内某房。东彦则在于某处。饭含一节。果使官奴辈替行。而东彦则实不预焉云矣。及至今春。又逢锡禹则曰。近者吾以事下去坡乡。更闻之。所谓替含官奴。即江床伊为名者云。金锡禹本是往来坡山之人。又是旧倅之子。其间说话。宜无不详知而细悉矣。于是乎益信前所闻之非泛然风闻之比也。今秋临津居士人李奎适访臣。语及坡事。则奎曰。此等事近来诚难开口尔。何能尽知。而所谓饭含官奴。则人以江床者目之云。此与锡禹之言。不谋而相符矣。前安岳郡守柳德玉。春间来见臣曰。戊寅冬。以使臣军官。行过坡州。则世茂丧出已累日。而丧人尚不入丧次云。前县监李振海言。闻闵某之言。则闵家奴子。为其棺椁匠。其间事状。无不见知。今若讯问厥汉。可以得情云。德玉当丧即闻之说。闵哥因奴详闻之语。必不至全然孟浪矣。所谓护丧人质言于缙绅之间云者。前秋。故府使朴泰淳自长湍还京。臣偶然往访。则泰淳曰。君亦闻安纠之言否。臣答以不闻。则泰淳曰。兪参判集一。往韩参议圣佑家。言坡州护丧人安纠者。以台启无一差爽为说云。韩参议之孙进士韩师范。即吾甥侄。以其所闻来言于我。朝家若严讯安纠。则可以得情云。臣曰。此言不是等闲。令监果详闻乎。泰淳笑曰。吾闻吾侄之言。复有何疑耶。泰淳今虽作故。伊时参坐之人尚在。焉可诬也。安纠者。于抱川应查时所对。不甚明白。至于替含一款。则揆以天理人情。宁有是理耶。此不过臆度之言。已极可讶。而缙绅间传播之言。至于如此。则其私吐公呑。不肯明言可知也。闻纠亦自知此言之传播。今则到处发明云。若不严讯。何以得其实状乎。臣又闻兪集一一家人之言。则安姓人云云之说。亦因集一而得闻云。此与朴泰淳所传之言。为一路脉耳。凡此所闻。皆有指的。臣岂有一毫诬陷之端乎。大抵前年查事。万分䑃胧。触处破绽。有不可掩。及臣䟽出之后。更查之论。果亦有之。痛前查之不严。欲为更查而核实者。共公之论也。嫌臣䟽之指的。欲藉更查而䌤缝者。为私之言也。今此更查之请。未知为公乎为私乎。查后更用之说。方且杂进于请查之日。夫意在明正其罪。而查之尚难保其得实。况先议其更用而查之。则朝论所在。远近皆知。孰敢明言显陈。以拂时议也哉。圣教则令本道查核。而筵臣必请令京司查问者。盖虑外方查事之或不如意也。该曹参议即归于请查之承宣。以致人言之哗然。又恐判书李寅烨之或来当之。台䟽筵奏。迭出交发。毕竟以初不就囚之。抱,坡各人。谓之滞狱。至请令次官举行。参判之移差注拟。又复多费心机。如是而亦能明查事而服人心乎。况闻郑麟瑞为崔重泰关东时幕裨云。重泰建白。麟瑞纳供。亦可见用意缪绸矣。且臣于刑曹推案结辞。深有所慨然者。坡人之所供。一如前招。无有加减。所当请严讯之不暇。而乃反诘问于言者。此岂不知狱軆台軆之不当然而然哉。盖虑若加刑讯。则实迹易露。且疑臣之所闻。或出风传。有难指陈。舍当问之各人。驱迫臣身。直欲纳之诬陷之科而后已。其亦异矣。至于恐有更查上京探问一款。臣䟽本指坡人事。则宜问于坡人。而乃问于不当问之抱吏。按狱之軆。亦不当如是慢忽。良可笑也。由前以观。则有徇私操纵之迹。由后以观。则其无诚实明查之意。据此而亦可见矣。如许刑官。虽日行十查。恐无得实之理也。且柳姓两吏事。当初渠以元无绣衣等语。诬罔纳招。致今更查。乃敢变辞以为虽有御使。初不与知云。其前后变幻节节破绽之状。违端之中。又添违端。而不复盘诘。谓之无可更问。如此查体。臣未之见也。郑麟瑞明言于士大夫之说。臣果亦有所闻。而此则不须多言。伊时监司洪万朝处。若一缄问。则虚实真伪。可以立辩矣。臣䟽所谓贻辱家庙云者。初非虚罔。况麟瑞亦不能掩其传授之说。则所谓节节相反云者。未知何所据而云耶。抑臣于今日更查。又有未可晓者。以前年之查为无未尽。则宜不当更查。若欲更查。则所当更就臣当初之启辞。逐节发问。一倂究核。而今欲只以每一人一事。草草䌤缝而止。岂以此外诸段罪名。已尽昭雪。无一毫可问之端而然耶。噫。近来党同成风。公论不行。凡所左右率视好恶。而三臣罪犯。若是其难掩。则意谓当路诸臣。必当以勇士断腕为心。不至有纷争闹扰之端矣。今乃大有不然者。彼年少承望之徒。固不足言。惟彼数三名宰。年位俱隆。自视何如。而偏护数个无状之辈。徒怀匿非之私意。掩覆遮餙。惟意所欲。金吾司寇前后一套。自不觉其为玩国法。欺天听之归。甘与彼三人者。同流合污而莫之惮。臣恐天下有识诵宵雅卿士交僻之句而窃讥之也。臣以畸危之迹。困多口之咻。处置斥补。朝夕是俟。塞幕择差。实出意外。况当更查。势又臲杌。求遆四朔。进退维谷。今承特命。黾勉出肃。所遭非常。惶惕倍切。情隘辞溢。不知所裁。臣尤死罪。臣又死罪。云矣敢启。
答曰。昨观刑曹更查各人之招。既不明白。该曹结辞。亦甚糢糊。与尹世纪所陈。不过一问即放之语。隐然相符。殊无更查之意也。该曹所为委属可骇。而今观书启。明有指的。决不容但已。其令该曹应问人并为囚禁。除寻常各别严核。期于得实。
收议
金东弼陞资宪后仍差副使可否议
以为副使之任。本是正二品借衔入送之职。且从正卿入去者。亦非一二。今亦依近例仍差。实无不可。第即今正卿乏少之虑。诚有如僚相之议者。以亚卿差送。似为得宜。伏惟上裁。
沈廷辅妻请以沈泰贤为后。泰贤母不许。两家互相上言可否议。
臣之浅见。曾已备陈于筵席询问之下矣。所后子死而有其妻。则必立其孙。勿许更立嗣子者。既有先朝定式。且沈泰贤则其父有遗戒。勿许出继。其母又不肯许与。则天伦重事。恐未可勒定。而李氏之再次上言。不立孙而必欲立子。舍近派而求诸远族者。是必有不得已而然者。事势情理。诚甚恻伤。而有异常例。臣不敢轻议。伏惟上裁。
书筵出入时礼节议
今此谘议入参书筵节目。宫师献议极为详尽。臣亦别无他见。但以本院座目观之。谘议本在说书之下。今若以见待之道。宜别使坐于说书之上。则当之者似必有不自安之心。况见待之道。非系于坐次之高下。臣意则一从座目入参。似为得宜。揖礼及出入时起居一款。故例既令停止。则今无可论矣。敢启。
传曰。依领相议施行。而但座次则说书之上。既不甚重。而徒使当者不安。从座目。入侍。
因礼曹判书李㙫陈䟽。别试改行。庭试可否议。
今此合三庆设科。事軆至重。改行庭试。诚似有歉于慰悦同庆之意。圣教至为允当。而第念即今灾荒溢目。京外储蓄殆空。一科设场。其费甚钜。此时设行。有初试讲经之科。科极涉重难。当此百事务从节省之日。明知其有许多耗费。而不思所以变改之道。未知于事理何如也。因庆设科。固近于豊享豫大之举。故从前遇小小凶歉。改别试为庭试者。不止一二。况慰悦同庆之意。不以庭别有间。肃庙朝丁丑。亦尝合三庆及重试对举设行广取庭试。今此陈䟽之礼官。即其时擢第人也。前例如此。臣之浅见。正与礼官相符。而科场事重。臣不敢臆断。伏惟上裁。
使臣辞朝引见时。银货入送沈阳当否及咨文中添入此事与否议。
此事有关系。不可卛尔决定者。诚如首相所言者。容俟商礭后。臣虽病不能入对。谨当与首相。停当陈禀矣。
书筵召对时。小学进讲当否议。
臣疾病危笃。神识昏昧。今此俯询之下。诚不知所以仰对。第伏见宫师献议。则以书筵召对。兼讲两书。皆有间断之虑。请皆讲小学。其言诚为得当。无容别议。
八道通告文。自政府颁布当否议。
即者玉堂官承命有俯询之举。而臣病状一味危笃。精神昏瞀。诚不知所以仰对。且玆事关系至重且大。有难臆断。而第念今番凶逆情节。既已昭布于教文中。今此所可晓谕者。多是教文后追发之逆招。一鞫狱再颁教。曾无是例。王言軆重。不容累烦。自政府作为真谚两本。颁布京兆及两都八道。使之遍为晓告。而题告则以晓告八方文为名。似合事宜。伏惟上裁。
鞫囚朴弼煕,李征,奴万廸酌处议。
即者。史官以罪人弼煕酌处事及罪人征,万廸事。俨临俯询。而臣疾病沉笃。神识昏昧。且不参鞫事。亦已多日。其间情节。未能记省。诚不知所以仰达。而第弼煕当初供辞。依俙认得。曾对金吾诸臣及两司诸台。略有提论。姑观前头。请其酌处。恐或无妨之意。有所酬酢矣。今承下询。始知谏长果以此陈禀。臣今别无异见。至于征,万廸所犯。本事亦未详知。而既是徒隶之贱。则与他罪人似有间焉。而俱系逆狱。事軆至重。病昏如此。不敢臆断。伏惟上裁。
公私贱勿许滥录原从议
今臣病状一味危笃。凡于询问之下。诚无以仰对。第此事则臣于病发之前。对首相论及以为傔从之猥参滥勋。公私贱之夤缘頉免。俱为莫大之弊。欲以此陈禀防塞矣。今此首相陈白之言。即臣所尝面议者。更无容别议。伏惟上裁。
使行日期差退与否及讨逆奏文附送遅速议
臣之病势。数日内益加添谻。浮气益肆。昏缀转甚。俯询之下。诚不知所以仰对。第事关重大。不敢以为辞。使行如果有不得不差退者。则日期差退似无妨。讨逆陈奏一款。狱事几尽了当。使行适当此时。恐不必遅待他使。时任大臣所往复者。臣病未及得闻。而区区浅见。宜速不宜缓。伏惟上裁。
安阴县。逆贼希亮所生之地。革罢附属某邑便否议。
安阴县之宜革而不宜仍存。圣教允当。今欲属之邻邑。则咸阳本大郡。又益之以一县。恐涉太广。而欲属之居昌。则两县合幷。其势将改县陞郡。此又重难。今若从两邑附近面。分半附属。则事涉便好。伏惟上裁。
庆尚右兵使李时蕃勘罪议
李时蕃之诿以未有朝令。寇迫近境。而不即动兵剿讨。其遅稽缓后。罪难容贷。而大明律。应发兵而不发兵者。有边远充军之文。法典如此。不可低仰。伏惟上裁。
勘难录纂集时设厅当否议
臣病状近又添加。神识益复昏昧。今于询问之下。诚不知所以仰对。而第勘难录一事。臣亦承句管之命。而因宰臣嫌于独当重役。至于陈䟽辞逊。且因鞫狱未了。文书难于取考。成命之下。至今迁就。事軆诚甚未安。今此儒臣设厅之请。实出于重其事之意。且必如是。然后编摩之役。似易完了。关内诸各司。皆是入直处所。事多难便。如关外至近处空闲公廨。多有可以推移处。择其中定一处所。以无不可。厅号则以勘难录纂集厅为之似好矣。伏闻今日筵中。有行判决事朴师洙加差之命。两贠足以了当郞厅。亦不须多人。贠役。皆用各司有料布者。差役毋用别人。以除一分耗费之弊。似为得宜。伏惟上裁。
铸钱便否议
臣于前后登对时。以国不可以无货。如欲废钱货。则其势须用他币代之。钱外他币。又未见其有可行。此其势。钱不可废。则终不可不加铸。极知此时加铸之为万万可闷。而为今之计。终未见可以易此者。端午日卿宰会议时。臣略提此说。仰陈筵席。其翌日臣病作舁出。今至于人鬼莫分之域。精神迷错。诚无以收拾仰对。而此国家大事。耿耿忧念。结在心胸。不得不以常时隐度于中者。仰复于下询之下。伏愿深留睿念。博询诸大臣从处。使民国俱赖焉。伏惟上裁。
启圣庙四拜当否议
今此启圣庙四拜之礼。人多言其未当。臣亦疑其或过。而取考大明会典启圣祠祭仪。则牺牲笾豆之属。视圣庙皆有杀减。而至于迎神送神之节。并有四拜。与圣庙无异。其在从周之义。但当以此遵行而已。无容别议。伏惟上裁。
守陵官代奠官参议
守陵官之朔望不参陪祭。大小祥亦不参祭。诚为可异。代奠官之只行奠酌。五朔之间。元无哭临之节。亦甚可怪。今玆承宣所达。亦臣之所尝疑讶者也。依此达使之参哭。似无所妨。而第五礼仪所不载之礼。曾前所未行之事。以臣臆见。诚难断定。伏惟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