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尧夫先生墓志铭
作者:程颢 北宋
本作品收录于《明道先生文集/卷4

    熙宁丁巳孟秋癸丑,尧夫先生疾终于家。洛之人吊哭者,相属于途,其尤亲且旧者,又聚谋其所以葬。先生之子泣以告曰:“昔先人有言,志于墓者,必以属吾伯淳。”噫!先生知我者,以是命我,我何可辞。

    谨按:邵本姬姓,系出召公,故世为燕人。大王父令进,以军职逮事艺祖,始家衡漳。祖德新,父古,皆隐德不仕。母李氏,其继杨氏。先生之幼,从父徙共城,晚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遂为河南人。先生生于符祥辛亥,至是盖六十七年矣。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娶王氏。伯温、仲良,其二子也。

    先生之官,初举遗逸,试将作监主簿,后又以为颍州团练推官,辞疾不赴。

    先生始学于伯原,勤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齐、鲁,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

    先生少时,自雄其材,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王之事为可必致。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观于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其归。在洛几三十年,始至,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庐。

    先生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污,清明坦夷,洞彻中外。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顾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夫家听其车音,倒屣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欢喜尊奉。其与人言,必依于孝弟忠信,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者,先生之功(一有为字)多矣。

    昔七十子学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惟曾子所以告子思,而子思所以授孟子者耳。其馀门人,各以其材之所宜(一有者字)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则众矣。况后此千馀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其从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之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淳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门户之众,各有所因而入者欤?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

    先生有书六十二卷,命曰《皇极经世》;古律诗二千篇,题曰《击壤集》。先生之葬,附于先茔,实其终之年孟冬丁酉也。铭曰:

    呜呼先生,志豪力雄。阔步长趋,凌高厉空。探幽索隐,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有《问》有《观》,以饫以丰。天不慭遗,哲人之凶。鸣皋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