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村先生传
作者:袁枚 清朝
本作品收录于《小仓山房文集

    圣人之道大而博,学者各以其学学圣人,要其至焉耳。后世河北宗郑,江左宗王,尚未闻其有所拘阂也。束天下而崇宋儒,自元、明始。于是高才生退有后言,且过激。人见其激也,又群惊为奇服怪民,而莫敢近焉。是过也。

    乾隆甲戌,高先生守村访余于白下。年七十许,清臞隽立,高睨而大谈,解孔、孟,专挡?宋儒。其所见亦未必尽是,要皆的的然有心得者。余洒然异之。别六年,陶明府京山从滇归,道先生守姚安事甚具。又十馀年,蒋苕生太史来,贤先生不绝口。二人非妄誉人者,余益信先生果奇男子也。

    苕生授二石刻,曰:“此先生知平彝、剑川二州《德政碑》也。滇人不文,序事不识体制,又过欲扬颂,如郗鉴见王导,意满口重,言殊不流。子其采而传之。”其一碑曰:先生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王师征乌蒙,运饷六千石,而民不知。理瑶讼,可和者和之,可决遣者决遣之,罔不当。其一碑曰:征剑川粮,减额外公件银每两若干。引老君山水溉西庄,亩收增数警。丈鹅雅场,清其界,酋夷皆拜曰:“从此百年无事矣。”呜呼!滇,最懵俗也。能齐其口,为无穷之闻,以存先生。然则碑愈俚,民情愈真。想先生之经德秉哲,殆不愧其言者。先生亡已久,子弟才下,无所发明。门生故吏,又惧大忤于俗,不敢张其说。余闻而悲之。

    夫犯众敌,抗令甲,以追取圣人之心,此其志直合万世为一朝者,而卒之身甫殁,姓氏就湮,然则与夫庸庸然曹出曹入者,何以异也?天之所以生斯人,使独异于众人者,又何也?追忆当日,先生与余天涯一邂逅耳,岂料身后事余为存之!而余亦岂料十馀年后,尚有先生两知己在耶?夫儒者?然之学,原不为名计,而卒其所以常存于天地间者,又舍名曷以哉?嘻!古之人所以重后死者也。先生名为阜,铅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