鲒崎亭集_(四部丛刊本)/卷第三十八 中华文库
鲒埼亭集 卷第三十八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
鲒埼亭集卷第三十八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题跋
宋重修嵩岳中天王庙碑跋
开宝六年重修中岳庙碑卢多逊之笔而孙崇望书之
者也中州金石之文自叶井叔渐搜出而予所见者得
之范侍郞天一阁二百年前拓本古香古欢更为希有
宋重修大相国寺碑跋
是碑在真宗咸平四年宋学士白之文吴秘丞鄂之书
时値宋承平极盛之时披其卷康阜之象盎然行墨之
问而书亦雄浑不愧大家
南岳梦英师说文偏旁字原跋
孟蜀成都有林罕所刻说文偏旁集字二卷晁公武曰
颇与许愼不同而互有得失邵必曾因仁宗之问及之
其解字殊有可疑者梦英此碑葢所以正之也尝以之
告郭忠恕郭答书谓说文字源惟有五百四十部子◍字
合收在子部今目录妄有更改又集解中误收去部在
注中今检点偏旁少晶歮至龟兹五部故知林罕虚诞
其书可焚郭氏篆学大家而议论与梦英合石为柴禹
锡所立今存西安府学
南岳梦英师篆书千文碑跋
梦英篆书千文勒石关中乾德五年节度使吴廷祚所
立也其阴有陶学士真书之序以为史籒殁而蔡邕作
阳冰死而梦英生推崇如此函杖二字出礼记王子雍
本
梦英十八体篆文碑跋
十八体者古文大篆籒文回鸾柳叶垂云雕虫小篆填
篆飞白芝英翦刀薤叶龙爪蝌文璎络悬针垂露是也
宋初篆学之精中朝有郭忠恕吴有徐兄弟蜀有勾
中正而楚有梦英以沙门雄长其间西竺多材探六
书之秘盛矣碑有十三家循环题诗则马去非宋白贾
黄中陈抟赵逢李颂卢岳许道宁何承矩吕端僧永牙
𤣥宝惠休是也郭氏所答说文偏旁之书亦附于碑石
宋祥符天书磨厓石墨跋
祥符天书述以颂太祖太宗之功德其真书绝佳予得
之丰学士万卷楼是石也元文贞公遗山亲登岱宗顾
未及见予得见之幸矣取以配唐开元太山石本谁因
不宜
韩魏公北岳庙碑跋
魏公北岳庙碑文有典有则百世而下读之肃然起敬
知为社稷臣之手笔而天地间元气所贯输也书亦
逼颜太师公之守定部民条举其政而记于碑予既装
界北岳庙碑即合之以定州政迹碑为一册
韩魏公定州政迹碑跋
是碑为知定州衡规之序节推刘焘之书予谓当附八
公安阳集后者
欧公泷冈阡表石本跋
是表相传有神龙攫去复还其说诞哉予居先君之丧
客以是刻贻置倚庐呜呼予不以兖公之推崇赫濯为
羡而以不逮其人为愧恐欲待而无补也是表疑亦以
上石笔画浅后有凿而深之者失其本色惜夫
鲜于侁灵岩寺诗石本跋
鲜于公论新法最为平允而党人尚极恨之端礼门前
之石偕其子绰并豫焉近见其留题灵岩七言石刻一
𥿄诗笔之工不必言书亦淸健可爱其上石在元丰三
年
宋应天府虞城县故迹碑跋
是碑乃绍圣中县令章炳文所立历叙地望陵墓诗文
之属凡二十七例令长而留意于此葢能以儒术饰吏
治者楷法亦精工仿右军
宋重摩唐储潭庙祈雨碑跋
是碑在贛州唐䖍州刺史裴谞立葢大历庚戌而宋嘉
祐癸卯重勒之监洪州税樊宗奭之书也竹垞至祠下
亲拓其颂顾不详其为宋刻何与樊氏之书学颜公敬
字以宋庙讳故阙画
宋登封县免抛科碑跋
登封以崇福宫祠之故免抛科宣和五年所降敕也知
县事蔡迪为立石是碑立未久而伊洛化为戎马之场
宫观之膏屯矣噫
宋大观御制五礼碑跋
道君御制五礼碑记其书法雄伟汉以后修礼书者唐
之开元及宋而已碑石过巨摹拓为难予所得者为丰
学士万卷楼本
宋龙虎山门道正王道坚牒跋
道君之好道甚矣此三敕皆蔡京所奉行也当是时天
降魔君无以禳之而反昵于魔沦胥及溺自贼之不暇
何以度人岂知上淸世界葢在五国城边待君久矣
楼楚公三十六峰赋石碑跋
楼墨庄知鄕郡塞广德湖以为田予每过其祠未尝不
心薄之然墨庄有祖为庆历之人师有孙为嘉定之大
老故丰惠之祠昼锦之堂梓里不加废斥也墨庄知登
封最与参寥厚故三十六峰赋乃参寥所书予装界之
以充四明文献而抄墨庄嵩山之诗以附其后吾闻墨
庄尝携嵩山之石以归高孝而后南北隔绝攻愧乃筑
阁曰登封而贮石于其上其自为记也三致意于京洛
之遗五百年以来乔木消沉阁与石俱灭没而碑刻尚
无恙斯杜元凯所以惓惓于身后欤
建中靖国少林寺瑞芝图跋
建中靖国元年西京留府下少林寺披薙敕于是寺僧
进瑞芝图大小一十二种各异其名知河南府王璹立
石呜呼古者瑶光得则瑞芝出真宗封禅而后芝至三
万馀本君子哂之况道君之世乎碑中内侍臣阎守勤
乃元祐党籍中人也十二种者曰拖石黄曰双头黄曰
鹅黄曰鸭脚黄曰小紫曰黑曰小双江曰花叶曰
紫金黄曰印子黄曰僧笠紫曰大紫圑足以补图谱之
遗
二蔡达磨石墨跋
嵩山少林寺有蔡元度所书达磨面壁之庵六大字又
有蔡元长所书面壁之塔四大字皆奇伟元度书名稍
为元长所掩其流传于世者唯娥江孝女碑是刻方见
其笔力然而达磨虽异端乃为二魔所污则不幸矣
大观御制八行八刑碑文跋
是碑当时想天下俱应有之今唯存郑州本耳予得见
于范侍郞天一 阁八行之𨕖宋史取士一法也当取之
以证𨕖举志
游景叔墓志跋
游先生墓志虽言与横渠游而不言受业疑非弟子然
其文则张公舜民其书则邵公䶵其篆则章公粢皆元
祐党人之同岑而所镌工人为安民尤可珍予方修宋
儒学案得之为之喜而加飧
游景叔昭陵图跋
唐太宗昭陵图宋绍圣中阁游公景叔所勒石也置
于太宗之庙阁题词于上闽人黄莘田有诗曰际㑹
风云自古难始终恩礼羡贞观汉家多少韩彭将不得
铭旌一字看其语绝工予为录之碑尾
宋元祐党籍碑跋
元祐党籍碑世所见者皆西粤重勒本是刻为故相梁
公焘曾孙律所重勒而吉州饶祖尧跋之其中注巳故
者六十馀人则西粤本所无也内臣之后另书王圭之
名而继之曰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章惇亦与西粤本不
同王丞相虽具臣故不应与章同列当以梁碑为是也
刘凝之墓记跋
刘凝之墓记朱子所纂而门人黄铢以分书上于石先
是淳熙己亥朱子守南康尝修刘公之墓而未及为文
也朱子去后门墙亭榜无一存者绍熙十年章贡曾致
虚来守复为新之而求朱子为之记呜呼今日为吏者
有以先贤之垆墓为事者乎朱子谓其尊德乐道之心
知所先后天下之为吏者尚其念之
司马温公光州祠堂碑跋
温公光州祠堂宋绍定中州守何元寿所建节推叶祐
之为之记祐之乃慈湖先生门人也元寿向但知其为
吴产而不知其渊原及读祐之碑文有云苏公焄蒿凄
怆之论固也诗曰凫翳在泾公尸来燕来宁祐之因是
诗悟中庸之旨曰微之显诚之不可揜也慈湖夫子叹
以为千古不传之妙夫子殁绝口不敢道者五年于兹
何侯亦夫子之门人也因公之祠敢复诵之乃知元寿
亦出慈湖之门临川李侍郞丈穆堂方博考杨袁师友
因以是碑寄之
贺秘监逸老堂碑跋
秘监逸老堂碑吴丞相履斋所为文张大中樗寮之真
书赵侍郞汝梅之篆额也履斋贤牧守樗寮书家是本
所当宝惜碑言秘监若不早归必豫灵武之事紊父子
之伦秘监亦难逃天下之责因叹履斋之方严其后对
穆陵谓臣无弥远之才二语即此碑巳验之
逸老堂碑跋二
樗寮为参政孝伯子熟于典故说乾淳事如寘掌李心
传以为畏友有洁癖其书法冠于晚宋而淸容以为书
法之坏自樗寮始谓其晩年人益奇书亦益放今观是
碑何放之有予所见樗寮墨迹甚多并不见其如淸容
所云者
开庆巳未敕书跋
开庆已未敕书下广西桂州以元人师退奖谕守者勉
其后效帅臣因勒石然是时北风竞甚敕中尚自夸大
得无鱼游沸鼎之中乎帅臣谢表亦附石尾
楼氏昼锦堂跋
吾鄕以昼锦著自王太守周始其后或曰锦照或曰锦
乐或曰锦里余赵王诸家皆是也唯是碑在丰惠祠中
虽残断尚存墨庄之德不足致此遐祚其亦正议为之
先攻愧为之后乎
摄山游嘿斋题名跋
摄山题名极多然漫漶者十九吾友陆使君南圻求得
游文淸公嘿斋题名一通请为跋尾按嘿斋兄弟并为
张氏湖湘高弟而授其学于漫塘刘公宋史不著漫塘
之学所出非也因南圻之请特著其源流焉
蕲州白龙洞题名跋
嘉定癸酉蕲州安抚方信孺判官陈孔硕祝瑞庆节过
白龙洞以篆书题于石极伟方在宋史有传而陈则朱
子门人也足以重兹山矣
党承旨普照寺碑跋
南渡而后郭忠恕徐之篆学无有继者而党承旨独
以其墨妙雄于河北承旨与稼轩友善稼轩之词承旨
之篆真河北双绝也予得其济州普照寺篆碑四通明
昌六年四月寺僧知照所立石
党承旨杏坛二大字跋
淸容跋承旨所篆杏坛二大字以为风雩之意蔼然千
载一日今相去又四百年岂非孔林之墨宝耶承旨署
名自称门生亦新奇欧阳公曰受业者为弟子受业于
弟子者为门生承旨源流得无远乎
雪庭西舍记跋
屏山李之纯为金代文章大家著述多于水而今不
传唯永乐大典中有其集屏山援儒入释推释附儒既
已决波排澜不足为怪其所著鸣道集说一书濂洛以
来无不遭其掊击近见其雪庭西舍记石本犹此说也
其引致堂读史管见以为致堂崇正辨之作满纸骂破
戒之说而实未尝不心折于老佛嘻屏山佞佛巳耳亦
何用取古人而周内之石立于兴定六年
金沙门福迎墓志跋
金延津县建福寺南浴室院主福迎墓志勒于大定十
年不曰塔志而曰墓志失金石之例矣其文为临涣酒
监刘公植所作而安定程毂之书甚工故存之
程少中墓碑跋
少中碑为遗山所作足取重矣文言少中世居洛阳元
魏迁云中遂为东胜人而碑首曰两程夫子之后何其
愚而谬乎遗山苕见必唾之矣
元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跋
至元三年重修卫之太一广福万寿宫翰林王学士鹗
之文也文于太一教之源流诠次最悉其略谓张道陵
之学本出于道家者流而其法之所寓兼及于医家者
流太一葢其支𣲖也今天子䕶育斯民之道备矣然犹
推尊方外之教者良欲解人之厄蠲人之疫福人之善
所以始终敬信而不怠其言有分寸得儒臣之体非漫
成者书法亦员劲可爱
元刻司马温公投壶图跋
唐志中有上官仪诸人投壶图见杂艺术家迨温公图
出则以为可以治心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于是尚奇隽
者绌而古人之礼意见矣元至正中山东廉访庞兀亦
思刺瓦性言为刋于岳祠明嘉靖中又重刋之予得至
正旧本于里中靑山叶氏为跋其尾
揭文安公天一池记跋
张真人龙虎山天一池揭文安公为之记并为之书别
有天一池三大字吾鄕范侍郞东明筑阁贮书亦取以
水制火之旨署曰天一阁而凿池于其前双勾文安三
大字将重摹以上石未果而卒今其旧刻归于予
元大德孔庙碑跋
大德中加封先圣祀以太牢碑文用蒙古书而旁注真
字予所收蒙古碑凡三𥿄其一纯用国书不可晓欲令
人译之而未及也其一虽冠以真书而亦颇难通唯此
碑为最又出于孔林足以入储藏之录
元哈讨不花祭祀庄田碑跋
哈讨不花为元浙东副都元帅汝州郏县人也其父平
章巩武惠公世祖勋臣是碑奉其母命为置其父之祀
田四明汪灏为之撰文惓惓以子孙世守为属予观汉
隶如金广延为母纪产碑尚登于录况是碑乎呜呼宗
法既坏周礼圭田之制不举而士之家各置祀产以
为烝尝之计乃门戸有消长欲保其长存亦难矣则哈
讨不花之留意于此而求金石之文以警其后虽亦未
必果足以永保然不可谓非苦心也汪灏字季夷吾鄕
奉化黄甘里人有蜡台集
庆元路学宫涂田碑跋
庆元学之涂田在大嵩者元时为阿育王寺僧所据以
硗易腴指熟为歉副廉访李端淸而书之立碑为志学
正虞师道之文也呜呼天下最健者沙门而诸生为弱
岂徒庆元为然
石鼓文音训碑跋
石鼓文音训碑元惬山潘迪所立也其时欧阳圭斋为
祭酒潘为司业黄晋为博士太学中一时之盛而石
鼓亦得豫其考索予尝见北宋榻本有彭城钱逵释文
祗据薛尚功一家钱氏自以未能尽其同异为恨使见
是碑不称快耶予尝审定石鼓以为必不岀于秦以前
惜不起诸公共为疏通证明其说
元皇姊鲁国大长公主文庙金博山垆碑跋
碑言皇祖龙飞皇国舅按亦那演以佐命勋为世婚王
于鲁谥曰忠武王之孙帖木儿亦建大勋号按答儿图
那演由是吉烈氏益大王尚囊加真公主寻封皇姑
鲁国大长公主子弴不刺尚相哥刺吉公主子今鲁王
礼嘉世立主以白金百两造金博山垆一又五十两造
金盦一驰驿致曲阜文庙神位前祠以太牢其文国子
司业刘泰所作也碑立于泰定元年以公主致敬于孔
子自来所希有者
王秋涧神道碑跋
文定神道碑为其子公孺所自述附见秋涧大全文集
而石刻已不存矣明宏治辛亥华容王府君俨守卫辉
拜于墓次然兴前哲之慕重为勒石而复其祠淸其
地穹碑焕然呜呼羊叔子自佳耳亦何豫人事今世之
长民者安得古道如斯乎三复华容题后不禁怃然
万氏永思堂石刻跋
是乃四忠家法所见不徒手泽也吾鄕世家莫享遐祚
于万氏四百年来未替石藏于季野先生家季野身后
其子不能守今归于董氏
明宗室靑阳子消寒九九图跋
明之宗子以风雅着者极多秦藩则宾竹小鸣集最著
简王诚泳所作也同时有靑阳子者亦秦府宗支计其
时当与简王不相远有石本消寒九九图每图各系以
一诗而归于安静以养微阳之意顾但署曰靑阳子而
不列名竹垞葺明诗亦未见此图也
楝塘李翁石刻家传跋
楝塘吾鄕之耆德详见杲堂所葺楝塘小志中予从董
丈子畏得其家传石本乃陆文裕公作而衡山之笔也
询之李氏亦无此本因以归之其裔孙昌泉
陈后冈题名跋
鼓山有四明流人题名不知为谁某也范侍郞东明审
定之以为后冈明人重馆阁苟遇外迁即侘傺不聊后
冈一麾之后所以自称如此然使学道人处之正不作
是态也
慈元全节庙碑跋
宋杨太后殉厓山之难至明宏治中而布政刘公大夏
始为之庙陈先生献章始为之碑陈先生书法最工其
所用为江门茅笔尝称之为茅龙其书慈元庙碑尤加
意相传上石时先生亲临视刻工故毫发无遗憾予谒
祠下拓其碑而跋以诗曰高曹向孟皆贤后尚有芳魂
殉落晖一洗签名臣妾辱虞渊双抱二王归窃自以为
工足附陈先生之碑以传也
明开封府学石经碑赞跋
嘉祐开封石经入明归于学宫残断不完河南按察使
庐陵陈凤梧尝立石纪其本末今亦无矣予从天一阁
得见之其略曰篆变而隶隶变而楷去古失真鲁鱼亥
豕汉唐崇文乃立石经字体渐正大义未明五星聚宋
大儒笃生启关抽钥昭映日星重勒石经版之太学天
球河图龙翔凤跃陵谷变迁学沦于水残编断章所馀
无几皇明右文视如石鼓迁之群庠爰置两庑按是碑
以宋刻石归美于诸儒其考据未核方勒石时杨南仲
胡恢邵必之徒为之诸儒尚未出也惟汴京太学沦水
一事非是碑无以知之爰录其语而为之跋附入石经
之尾
林泉雅㑹图石本跋
是㑹创于先宫詹公其同事者周尚书吴光禄林佥事
陈宫允丁中丞周观察黄比部屠辰州赵比部十人辰
州为社长然未有图也宫詹下世宫允辰州及黄比部
俱相继逝于是又参以徐陆二廷尉万都督陆别驾周
侍御复为十人始为图有墨本又有石本其后光禄下
世又参以施都督然石本中尚无施公以其未入社也
杲堂纪之未详
林泉雅会图跋二
吴公太白以论国本罢御史光宗即位起副尚宝巳而
长鸿胪又副大理乃以南光禄致仕予曾于周文穆
公家见其所序公历仕官簿如此天启三年林泉诗社
勒石公年八十为席长而杲堂以为泰昌改元公已卒
赠光禄可谓纰缪之甚者今鄞志皆本之向非石本之
存何以订此讹乎
林泉雅会图跋三
是会以先宫詹公经始其后为图上石宫詹久已下世
而以汉隶题四大于卷首者宫詹从弟㤗征先生天麟
也先宗正公之次子是时吾家诸祖多工书先生以汉
隶名先和州公之叔子思若先生讳天骏以行书名宫
詹次子非堂先生讳大震以草书名先应山公次子务
观先生讳大科亦以行书名而非堂于各体皆工今多
散佚
鲒埼亭卷第三十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