鲒崎亭集_(四部丛刊本)/外编卷第六 中华文库
鲒埼亭集 外编卷第六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
鲒埼亭集外编卷六
鄞 全祖望 绍衣
碑铭〈三〉
明故大理寺评事林先生阡表
古今来保孤之事婴杵而后如汉李陈二太尉之有王
成朱震唐张丞相浚之有叶彦明方学士之有魏泽莫
不艳称而乐道之葢不负师友之谊者使其与人家国
必无惭德倘尽如王舒甄邵之徒将取室毁子必使覆
巢之下竟无完卵而人𩔖可尽化为鸱鸮矣顺治戊子
吾鄕残明诸臣思翻城迎故主事泄死者兵部华公嘿
农屠公天生董公若思评事王公石雁推官杨公瑶仲
而推官之弟御史圆石亦连染于难其发难者降人谢
三賔也三賔与推官之父最厚而以反复不持士节见
摈于淸流至是刺得其事告之六人者既死妻子皆应
北徙为勋卫役华夫人陆氏小杨夫人张氏最先死大
杨夫人沈氏屠夫人朱氏相继殉华夫人将投缳忽徘
徊曰职方一子已殉仅存一子挈之死则绝嗣留之则
辱将若之何其时董戸部守谕高隐君斗魁辈昕夕必
造五家之门劝以早自裁恐一旦发遣且卒卒莫措手
足既闻华夫人命相聚商榷林先生荔堂曰是易耳乃
窃取职方之孤匿于家而取瘽子以代当是时三賔方
眈眈然誓不尽歼诸人血嗣不止诸大吏亦以事势有
关侦逻四岀倘遭发觉祸且不测顾先生行之泰然逾
十年累更肆赦为之婚哭而诫之曰汝胜国忠臣之子
也汝父死吾捧头䑛血而殓之汝母死吾躬市槚木焉
吾亦不料其得保身以保汝也今幸矣吾不负汝矣虽
然父不肯帝子不肯王不具此骨汝终非华氏子也汝
负吾矣乃为之复姓而遣之诸遗民为作孤儿行以纪
其事呜呼三賔杀故人之子以遂其私先生不顾其身
以存故人之子气𩔖之相县一至此耶林先生者讳时
跃字遐举别号荔堂世为浙之鄞人曾祖某祖某父某
先生于太常时对为兄行而先生之年辈为太常所
严事以明经入太学少弟时𧰼亦有名时称三林画江
之役诸公累疏荐先生谢曰时事不可挽也即家版授
大理评事固辞而周旋忠义之徒甚笃张公苍水转徙
山海密书往复一岁数至其出仕 新朝者求一觌其
面不可得也悲愤之馀发诸诗歌则晞髪白石之俦也
晩年与徐先生霜皋缉甲申以来枌社死事诸公各为
之小传而取其生平著述之有系于名节者附之曰正
气集其鹤山书院集如干卷太常与同志上私谥曰端
节因思丧乱之际如宁都彭兵部剑伯保淸江杨阁部
之孤吾鄕陆公子披云保华亭张阁部之孤皆以知名
然而两孤不过畏官司之不赦非有怨家剚刃于旁也
如林先生者则更危矣乃百年以来渐无知者夫非文
献不足之故欤先生之族孙某闻予言而然乃乞见
之贞石之文以发之予文虽劣弗敢谢也诗曰
我闻防风其骨一节足见全体兮先生之行采薇采芝
差足比拟兮手提孤儿以还死友不畏焦原兮以彼其
人故国故君死且弗谖兮
明故按察副使监军赣庵陆公墓碑铭
少读南雷黄氏文案最爱其陆周明先生墓志其纪先
生葬姚江王侍郞首文甚奇顾于先生大节尚有所未
尽近来着述家但以黄志为底本不知当时之讳忌固
多也今已年运而往吠尧之嫌尽在蠲除不及是时大
阐幽德将与桑海劫灰同归脱落先生之子经异亦老
矣每垂涕乞予文乃更为墓碑一通以补其阙先生当
南都覆没时恸哭学宫适董公幼安至相抱而号因聚
谋为起兵计㑹张公云生华公吉甫王公卣一毛公𧰼
来不戒而集董公出载书于袖中先生遂连名署纸尾
顾遍谒诸荐绅莫有以为是者计无所岀先生沈吟良
久曰是惟钱𠛬部虞孙可语但彼以喀血逾年不应客
吾当排闼见之乃往入卧内告焉钱公亟强起曰不
敢辞先生曰决乎钱公曰决矣不告其家遂行召募数
日事终不就会闻绍兴兵起诸荐绅始稍稍集虚左席
以让钱公而夫已氏者方从江上迎降归欲败其事贻
书定海镇将有请杀六狂生以靖乱之语详见予所作
董公幼安碑志中当时六狂生皆窭儒独先生以贵公
子毁家输饷夫已氏尢欲杀之不料其计之不行也先
生贻之以书曰昔德祐之季谢昌元赞赵孟传诱杀袁
进士以卖国执事之家风也今幸总戎不为孟传遂使
执事不得收昌元效顺之功以是知卖国之智亦不能
保其万全也夫己氏得书咋舌而已监国次于㑹稽授
先生监纪同知俄进按察副使仍监军时马士英亦逃
至越匿方国安军中先生陈士英十大罪乞䲷其首以
谢江左同朝王詹事思任庄给事元辰皆助先生言不
报黄侍御宗羲亦廷争之卒格于国安而止先生叹曰
即此已不堪立国矣遽弃官归而士英果挟国安以争
金华江上军事为之崩裂诸军航海先生为冯王二侍
郎募兵于榆林已而皆破于是六狂生者相继死其四
而先生之志不灰翁洲之破也先生捐金与谍者令访
死事消息乃得闻张阁部之孙以俘至亟治槖𫗴入狱
视之语其弟宇燝使为脱系董公幼安之丧在海上先
生致而葬之已亥之役苍水以孤军入江北先生为之
飞书发使其家初亦不知但见其喜形于色私相语曰
殆有好音闻其败也当食失箸是时苍水在海上遥仗
先生为内主壬寅降卒以先生之事告捕至钱唐先生
已病用奇计出狱门抵馆而卒呜呼先生虽世臣子然
自甲申以前未尝一日有位于朝而必自外于维新之
化濡首没顶以从之亦可怪也先生讳宇𤐣字周明别
署赣庵浙之鄞县人赠太仆少大漳孙右都御史世
十二日得年五十六岁弟宇燝为上私谥曰节介娶周
氏再娶崔氏子二经异经周女一适经师万先生斯大
祔葬于城西右都墓旁先生所唱酬者周顺德囊云王
博士水功矢诗不多沈痛悲楚合为一卷曰霜声集先
生既以此落其家遗言诸子虽贫无得妄求宦达闻者
哀之其铭曰
莫辞百链不磨者金莫畏九死不移者心又恶知夫西
崦之日潮落渊深彼一腔血与之陆沈力竭气索化于
邓林试游墓道如闻杜宇之哀吟
杨职方茔域志
杨推官兄弟共七人而嫡出者五长推官次职方次文
瑛早卒次御史次参军皆以殉义死而职方最后其绝
命词曰凭谁我孤山上魄是梅花鹤是魂故同难归
安韩炎士殡之湖南山寺旁韩即求仲之子也又十二
年石门曹给谏广仗义葬推官父子兄弟十棺参军死
闽无骨可归而于职方则为之兆以待迁祔后三年同
里林太常时对与先赠公复招魂以葬参军因议归职
方之柩先赠公曰职方遗意不必归也夫南屏数里张
公苍水之骨在焉而职方偕雪窦山人均以幕府賔客
其死同葬之地又同又奚殊骨肉之相聚矣于是诸遗
民与杨氏皆以为然不果迁雍正甲辰予馆湖上拜苍
水雪窦墓因访职方殡得之灌莽中为加封之职方本
末已具予所作杨氏四忠𩀱烈合状中同游厉君樊榭
以为当更志之以备湖上掌故予乃略举其概以答之
呜呼推官兄弟其当甲申以前未尝邀解巾释褐之恩
徒以文懿康𥳑而后世臣之谊不肯负国截江之举欲
联闽中以助浙者御史最有劳已而事去其谋㑹同山
海以复江东者推官之力居多祸作牵连御史参军而
职方独得脱推官御史被难参军逃之刘公中藻军次
年亦以守福安死假令职方柴门谢客自托于养父以
终身有何不可而必不自晦奔走海上求遂其兄弟之
志以相从于焦原则亦良可悲矣职方讳文琮字天璧
鄞人故诸生监国授职方郞中娶李氏早卒其死也以
海上将赵彪营中降卒来告捕至钱唐赋诗绝吭而卒
于是其庶弟文珽文玠及诸从子皆遣戍毙于路其家
再被籍一门无复遗者其铭曰
推官之弟御史之昆苍水之客雪窦之伦南屏山色足
慰精魂何必镜川恋兹社枌
明晦溪汪参军墓碣
丙戌之夏浙东之势不支姚江督师孙公嘉绩熊公汝
霖皆不复能军以其残卒付之侍御黄公宗羲黄公因
与同官王公正中合军料𥳑士伍尚及三千欲渡海取
盐官驻兵潭山浙西烽火响应其时总统列将者吾鄕
奉化汪涵叔度也叔度少学于侍御忼喜言兵法时
中原鼎沸累欲弃诸生从戎至是遂参军事已而归安
茅翰飞以浙西诸公之使来叔度与谈兵大喜茅氏
自鹿门止生以后皆好兵事飞 甚侍御留之使与
叔度共事无何浙东失守监国由江门入海潭山之师
踉跄而归沿途为 大兵及降卒所梗塞侍御乃谕军
士不愿从者任所之尚得亲兵五百叔度为前导重趼
闲行得达四明山中驻仗锡寺侍御再三申戒以山民
皆贫不可就之求粮一日侍御偶出部下粮绝不得巳
取之山民于是山民以语逻卒导之焚寨夜半火起寨
中仓皇出𨷖皆徒手死者十九叔度从烈焰中杀数人
巳得出叹曰所图不遂命也不死且自取辱还𨷖而死
飞亦殁于围中是役也论者皆咎军律之疏致崎岖
百死之义士尽为国殇虽然当日之抢攘人力莫施豪
杰之士不过存一穴胸断脰之念以求不愧于君臣之
大义而已不然远扬而去又何不可而必以身殉之乎
叔度居奉化之晦谿曾祖某祖某父某娶某氏子某其
死也腰闲有军符故其家得求其尸而合之予求甬上
诸忠遗事于奉化祇得一叔度至是其家来求铭亟喜
而为之其诔曰
其事不成其死无名其志可矜其目未瞑其铭足征其
人如生
明施公子墓碣铭
思宗以文武大臣多不足用思得勋臣戚臣与同休戚
尝曰此究属吾家世臣也甲申之变戚臣尚有刘新乐
张惠安巩都尉而勋臣无之李国桢降贼受拷死其家
行赂于南都置之殉节之列耻矣南都则赵之龙刘孔
昭朋附奸臣以亡其国之龙首迎附孔昭遁去自是而
闽而浙而粤而滇祇沐黔公耳呜呼明勋臣之无后也
中山开平所为飮泣于九原者也而吾于勋臣之微者
乃得数人如宁武周都督遇吉扬州刘都督肇基皆以
袭爵起家者然两公已积功至大将其死宜也保定刘
指挥忠嗣金山侯指挥承祖李指挥唐禧福州胡指挥
上琛以末秩而死事难矣然诸公已列世爵者也吾鄕
施公子邦玠则诸生耳是尢难矣公子字仲茂浙之鄞
县人施氏自明 中予袭宁波卫指挥数传至都督
佥事翰总戎开府施氏始大即公子之父也都督虽以
甲胄起家而有儒将风诗笔书法皆绝工公子承家学
文事武备兼习之既补诸生思以科名自见故于应袭
世爵悬而未赴当是时甬上世家极盛荐绅子弟迭相
酬酢公子于其中所谓碧梧翠竹者也国难既作思执
干戈以卫社稷乃悔曰吾未袭爵无可以号召人者钱
忠介公师起毁家输饷忠介言之监国许以左班从优
换授部曹以病未上而江上破益郁郁不得志㑹华职
方夏谋引海上师取浙东公子知之谓王评事家勤曰
吾招集城东豪杰几三千人管江诸杜为之魁其饷吾
一人可任也以之辅职方可乎评事大喜乃共议以职
方主中甄评事与公子主东甄慈谿冯氏主西甄先一
日为夫已氏所发城中大索公子时在管江评事来奔
侦事者亦至公子䲷其首以兵拒命管江弹丸地然山
谷岩险遂得负嵎三日力竭公子拔先世所遗佩刀自
刎曰吾不负此刀也公子死而无子都督遂绝慈谿郑
副使平子都督婿也密遣人取其尸葬之都督大墓旁
命子孙世祀之副使之子高州太守梁太守子贡生性
至今弗替予过郑氏见壁上悬宝刀性曰此公子所殉
也吾以百金从老兵赎之言未既流涕汍澜因乞予表
其墓呜呼国亡爵绝昌平之陵且不祀而公子有弥甥
为之主亦已幸矣铭曰
上公岀降彻侯内附庙社之羞不徒门戸峨峨公子攘
臂求死一雪此耻总戎有子
明娄秀才窆石志
桑海之际吾鄕以书生见者最多奇节如所云六狂生
五君子三义士皆布衣也当时多以嫌讳弗敢传年来
已再世遭逢
天子寛大屡下明诏于是烈士之遗行稍稍得岀而予
谬以文章推于鄕里诸公之碑表多以见属吾友万承
勋一日以娄秀才事来乞铭谓于今将修府志须君表
墓之文使秉笔者有所据予曷敢辞秀才世居海上江
东之破也秀才正衣巾哭谢先圣庙及祖祠遍诣亲知
与诀家人环哭而止之不可则兀立海濵之沙上俄顷
海潮大至浮之而去家人为具棺衾议以大招之礼葬
之越数日海濵渔者忽见一尸随潮荡𣻌而来视之即
秀才也颜色如生相与奔告舁归殓之莫不惊以为神
张将军名振守石浦闻之来临哭焉呜呼忠孝者天地
之元气旁魄而不朽者也白马素车扬波重水葢千载
如一日其长往也虽感之以女媭宋玉之诚而不返其
来归也则亦不可度思斯其所以为不测也不然𣺌然
七尺之躯天吴之呵护未必如是其严也秀才少有大
志文章远岀流辈落落不群或为夸里中邵编修景尧
及第之荣以祝之秀才笑曰千里生民之业而但尔乎
于是其横舍中师友闻之皆大惊忧时之乱然有请
缨之志至是竟死秀才名文焕字长明浙之宁波府𧰼
山县人曾祖某祖某父某妻某氏子某葬于某处更为
之词以挽之其词曰
痛星移而物换兮誓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劝予以首
邱兮返碧血于故庐短碑三尺怒潮所嘘我铭可传何
籍其馀
薛高士冢阙文
故国甬上巨室于定海首薛氏尚书恭敏文介二公以
同产并登一品时推名臣而恭敏公长子士珩最称佳
公子士珩字长玙别署白榆少负异才其为诸生时文
介公尚未第定海鄕校所推四隽其一即文介后官礼
部尚书其一文介族弟玉衡后官归德知府其一谢渭
后官四川按察司使其一为先生独累试不售以明经
贡国子先生生而鼎食顾萧然若儒素内行尢醇笃恭
敏之卒闻讣勺水不举哀毁骨立抵京扶榇其在苫块
不入寝门祖母病中思朱樱适非其时寻卒先生殁身
见朱樱不忍食以恭敏恩得任子让之其弟葢其至性
过人非徒勉强名义者同里邵尚书辅忠奄党之魁也
先生或与相见有问则答否则竟席无语论者以为不
恶而严生平动必以礼或以非道犯之怡然不校其人
亦内愧终身不敢见国难既作方严开薙之令不奉者
加以严𠛬无赖之徒乘此告讦或始终崛强至以身殉
而先生淳行内孚于里党托疾不出无敢以此及之者
应门之童长年谢客非至契者不得入见终岁以大布
之巾蒙头盛暑不去其园居即在城北正未尝入山入
林以晦迹也呜呼风尘澒洞冒龙门积石之险而不大
声色以过之先生于是乎独绝也知定海县朱懋华慕
先生再三致意及门皆谢之一日携具经入园中先生
避之不及遂与飮极欢酒阑送之及屏而返握手谢曰
恕不报谒县令叹息而去是后再至则称病甚不得入
晩年点定经史以课子弟海上方多事先生为世臣风
波不及焉予考同时遗民之高节者宣城沈眉生长洲
徐昭法嘉善巢端明钱唐汪魏美㑹稽余若水鄞周唯
一六人足与先生合传其馀虽完节要犹未能谢绝人
事顾六人者皆得有力者之文以行世故世艳称之而
先生之在里中不过称为长者莫能言其大节先生固
不求知于时然遗民如先生者有几而听其无传𫆀先
生世系详见恭敏大墓碑中生于明万历某年月日卒
于顺治某年月日得年八十娶某氏葬某处子某所著
有白榆集同志者为上私谥曰孝定其铭曰
章服之命驱以刀锯谁称完节而无他虞斯为至德冥
然逃虚我观明季遗民亦多苦心畸行或遭罔罗孰如
先生保合太和
湖上社老晓山董先生墓版文
有明革命之后甬上蜚遁之士甲于天下皆以蕉萃枯
槁之音追踪月泉诸老而唱酬最著者有四社焉西湖
入子为一社故观察赣庵陆先生宇𤐣故枢部𧰼来毛
先生聚奎故农部天鉴董先生德偁故侍御衷文纪先
生五昌故枢部昭武李先生文缵韫公周先生昌时心
石沈先生士颖而桐城方先生授以寓公豫焉其为之
职志者昭武也南湖九子为一社故农部靑雷徐先生
振奇故太常水功王先生玉书故舍人梅仙邱先生子
章故评事荔堂林先生时跃故监军霜皋徐先生凤垣
废翁高先生斗权故征士蛰庵钱先生光绣故武部隐
学高先生宇泰杲堂李先生文𦙌其后复增以故评事
端倪先生爰楷故征士立之周先生元初其为之职
志者隐学也已而西湖七子又为一社故征士正庵宗
先生谊香谷范先生兆芝披云陆先生宇燝晓山董先
生剑锷天益叶先生谦雪樵陆先生崑而故锦衣靑神
余先生楍以寓公豫焉其为之职志者晓山也最后南
湖五子又为一社故太常林先生时对周先生立之高
先生斗权朱先生𬬩与晓山也其馀社㑹尚多然要推
此四集为眉目云晓山先生字佩公一字孟威鄞人前
翰林改官四川监司樾方曾孙诸生光临之孙高士非
能先生士相之子少而淸俊工为诗古文词非能先生
自课之甲申之变非能先生尚茂齿愤甚谓先生曰儿
曹无庸读万卷书且挽五石弓耳先生抱父而泣焚其
衣巾自是父子互相镞厉为遗民当是时大学士钱忠
介公故董氏婿尚书苍水张公亦董氏婿故国世臣之
感兼以姻眷所连倒庋倾筐以相从于焦原者董氏较
诸故家独多先生方馆于族兄推官德钦家共参五君
子之密谋尝濳行至海上觇诸幕府已而烟沈潮息相
继沦丧通判光远以自缢死推官以兵死农部德偁兄
弟父子四人以悒悒死而先生力固首阳之节不妄交
一人其所郁结皆见之诗古文词陆观察宇𤐣窜取故
督师王公之首藏于密室先生岁往哭之及葬于城北
哭之终身杜秀才殉义先生课其子读书抚之如子海
宁查职方继佐最持标格及游粤中得交范先生兆芝
因读湖上七子集叹曰吾每饭不忘佩公与披云也又
曰佩公真古人兄弟更番负米其事非能先生尢竭其
力云生于天启二年九月初三日卒于康熙四十二年
四月初三日娶陈氏子允实允宝孙四葬于柳隘所著
有墨阳内编外编闰编晓山游草若干卷先生之弟徙
山先生德镳亦有高节不愧其兄年运而往文献凋残
诸社老之姓名且有不传者予友钝轩董宖方辑董氏
家乘请予为晓山表墓之文予因牵连及之庶后之学
者有所征也夫其词曰
南岳之遗民西台之故人试过湖上之诗竂犹令我黯
然其消魂百年过者式此孤坟
陆佛民先生志
佛民先生姓陆氏讳观字賔王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
广西布政使铨之四世孙少于书无不窥其学元元本
本洞悉百氏之流别绝工诗古文词而不自表见丙戌
以后怅然弃其诸生其时族父观察周明先生鞅掌戈
甲闲田荆高宋之徒旁午于庭而先生与居相近深坐
复阁中虽祖父忌日俱不出临莫得见其面者独周明
至则纳之语或移日而去乃知二人之迹不相肖而心
相孚也周明尝从容问先生曰今世之委身军持者以
开布薙之令也子之种种者固无恙而何以曰佛民先
生笑曰非也吾所谓佛民者拂人也夫吾之冥然而不
有其生也亦可哀矣而尚奄然而未抵于死拂孰甚焉
拂人者佛民也周明曰甚矣夫予之昧于六书也先生
前此授徒甚多至是皆莫得至床下惟林都御史茧庵
偶一见之其复阁中诗文亦惟周明与茧庵一见之已
亥得年六十有七病卒周明枕之股而哭之曰吾家五
世相韩之痛更谁与吾分此志者乎是日也诸子弟来
㑹吊者始见其髪毶毶然未有损也皆为流涕葬于某
鄕之某原又四年周明竟以事死葢自国步改易抗开
薙之命以殒生者大江南北所在多有其不然者或终
身逃之岛上独吾鄕蛟川薛公白榆与先生偃然居城
市中风波不及须𩯭依然斯亦高蹈之一奇也然而柴
门谢客甘心于死灰槁木以逃世网斯尢难矣今先生
之后甚衰遗文散失殆尽渐无知者周明先生之子经
异以其事请予揭诸墓予乃序以贻之
陆披云先生阡表
吾鄕湖上前辈二陆最多奇节赣庵副使之墓志于姚
江黄公其子经异以事不备重乞予为之碑已而又以
披云先生阡表为请因曰昔宋季桐庐二孙之志晋
华川先后争胜何如子之兼之也予文于昔人何能为
役而惧隐德之弗曜曷敢辞先生讳宇燝字春明别署
披云赣庵副使之第五弟也负才自喜俯视一切副使
风格棱棱不可犯而先生稍济之以和故世人亲之以
为夏日冬日之分然其刻意厉行虽嚬笑皆归名节则
一也丙戌后弃诸生与丧职之徒游荒亭木末时闻野
哭同里杜秀才懋俊仗义物故先生藏其遗孤宪琦延
师教之长为授室宪琦羸弱先生抚之如婴貌苟见其
色理不和辄有忧色华享张阁部孙茂滋囚鄞狱中先
生百计岀之茂滋既出而病几死先生一茶一药无不
躬亲叶布衣谦早夭先生养其母终身其后茂滋旋里
甫举一女而卒宪琦亦夭先生每与客言之未尝不于
邑淋漓废餐竟日桐城方授亦遗民之好奇者避地来
鄞先生馆之湖楼中授游𧰼山而卒先生经纪其丧收
拾其遗文以致其家靑神余楍来鄞亦馆于先生以是
尽丧其先世所遗之产而不顾也副使崎岖岛寨之闲
踪迹臲卼已而终以降卒所牵逮入牢戸家门震动祸
在不测先生上奉家庙下抚诸侄神色自如风波甫定
而兄死矣先生𨾏轮孤翼身益穷节益厉故太史葛公
世振登启事亲从争从臾岀山太史尚壮年先生以十
断句为祖道祝之以危学士和州之役太史叹曰吾尚
可以行乎力辞不赴呜呼翘车弓乘古人所以致畏于
友朋者至后世葢希闻矣先生以危行发为危言故闻
者足戒而太史累奉征书卒保高蹈先生性嗜异书晩
年家既贫不能具写官乃手钞之濒病不倦从子官山
左令其访东莱赵隐君士喆遗书垂殁尚以其书未至
为恨自弃诸生即练衣蔬食丛林或以为佞佛争劝之
披缁先生笑不答及遗命不作佛事众始瞿然少时尝
买苕娘为婢己乃知其为宦家女遽还之不索其値国
难而后倾家以赎子女之被掠者三䣊或以急告虽出
晨炊之米应之弗计也然以先生之大节言则此特其
绪馀耳董处士剑锷评其集曰先生峨冠正衿危坐一
室焚香漑花意其人为右丞苏州一流乃唱叹之馀则
为羽征变声如风如雷不知者以为诗殊其人其知者
以为人寄于诗也闻者以为知言所著观日堂集八卷
藏于家先生生于万历己未十月二十六日卒于康熙
甲子六月十四日得年六十六岁娶朱氏再娶沈氏葬
城西李家桥之原其墓志乃自制者子经旦其铭曰
西湖之西乔木苍苍康僖而后三石争光曁于右都不
屈逆奄明之世臣吾鄕所瞻乃有高节国亡弥厉右都
之子副使之弟
宗征君墓幢铭
改玉之际吾鄕诸遗老社会极盛而湖上之七子苦节
为最七子之中以诗言正庵先生为最正庵先生姓宗
氏讳谊字在公原籍南隶徽州府歙县迁鄞曾祖某
祖某父某徽俗以懋迁有无为业起家至陶猗者不可
指屈先生之父亦以此豪于赀而先生之性所好独在
诗绕阿堵绝口不道若窭儒然江东起事议以正兵
食正饷义兵食义饷正兵者方王诸营是也义兵者孙
熊钱沈诸营是也正饷之岀自田赋者既尽隶方王而
浙东数十州县各有义兵但食其地劝输之饷势既不
给尚时时为正兵所掠夺于是遂乏食鄞之义饷以故
太仆富推之为主其人已迎降江上为诸公胁之以从
则日辇兼金赂贵戚得入阁反干没里中所输而出内
于军中甚吝先生然发其家得十万金径送钱督师
营督师疏请奖之且言其才宜在馆阁监国召诣都堂
先生曰是将以卜式岀身也辞不赴江师航海资粮扉
屦不能不仍仰之内地先生家已落犹货其田园奴婢
之未尽者以应之葢至是屏当一空遂无担石之储而
先生怡然湖上之结社也陆披云董晓山叶天益陆雪
樵皆鄞产范香谷则定产而蜀人余生生以寓公亦预
焉七子以扁舟共游湖上或孺子泣或放歌相和或瞠
目视岸上人多怪之先生之诗如怪峰奇澜嵯峨淡冽
不自人闲所著有南轩南楼二集湖上集萝岩集西村
集疗饥集晩年合为愚囊稿删定得六卷然此皆其外
集颇和平至内集则无见者先生性狷急尝在先赠公
座中拥炉围火适有客至其人颇游时贵之门将以淡
巴菰引火先生拂然遽曰污吾火矣晚年所居仅破屋
时至绝粒哦诗不衰先生生于某年月日卒于某年月
日夫人某氏葬某鄕某原其愚囊稿今藏董生秉纯葢
周即墨证山所手书其铭曰
于国有益于家奚惜其命虽穷其诗则工荒江夕照灵
禽所吊读我铭文如见其人
范处士坟版文
范处士者讳兆芝字香谷浙之宁波府定海县人工部
员外郞我躬子也处士少不羁负才自异挥霍一切家
渐困里人多笑而远之其妇翁谢氏为豪宗子弟裘马
炳赫处士视之若无有而诸谢亦以其落拓弗喜也独
其妇弟二人者严事之处士曰吾妇家祇此二人者稍
可馀俱奴才耳时以比之赵岐同里华职方嘿农负风
节处士宗之一步一趋皆以为准职方鞅掌国难处士
助焉戊子翻城之役亦牵连被囚将行𠛬矣谢征君时
符其妇叔也以奇计脱之遂挈家避地鄞之东偏处士
自游江上诸幕府以来家尽落连遭挫折不自得每酒
阑日暮语及平生则怒髪裂冠弹指出血座上人咸惴
惴惟恐其辞之未毕也好义日益甚华亭张茂滋被俘
陆公子披云岀之狱未能为其归计也处士曰在我而
已为之治行李设祭于阁部墓前送之归华亭复为之
谋其家事方去已而穷甚乃访故人于广东甫至而病
遂不起其从人为旁皇作归榇计适有自慈溪至者过
之然泣曰是尝拯我于厄者殡当于我归即为舆致
其丧至家然其家终不知处士之于是人所拯何事也
处士之岀游也中途遇查职方方舟相得甚欢职方携
女妓一部于舟中日邀处士过飮酒醉则相与卧妓
侧至其密语人莫得而闻也临别与处士约以次年同
归湖上脩史而处士死处士生于天启甲子某月日卒
于顺治戊戌某月日子一基宥女二其长者许陆经旦
披云子也未娶以哭父瞽范氏辞于陆请更娶陆氏不
可而女竟以毁卒披云痛之乃更娶基宥女配经旦子
处士卒之十五年其孺人卒而谢氏二弟皆已贵为之
营护其家重以姻好焉处士所著复旦堂集及诸书皆
散佚于广东经旦以其残稿归予而请为之坟记予不
敢以芜劣辞其铭曰
虽灰其心未瞑其睫嗤彼皮相目为游侠
叶处士志
叶处士谦字天益浙之宁波卫人也其始祖自濳山以
功赐爵世袭百戸来宁波居北郭曾祖武略将军绅当
嘉靖时海濵方有王之乱宁波东隅日被兵城门昼
闭浮梁中断大吏仅保郭内武略愤甚出家财募死士
为御贼计一日传贼至开门叱缆径渡遇贼先锋于七
里垫直前挥杀贼大创而兵不继贼踵至武略与二子
俱死之诏晋其所袭爵为千戸时武略年仅三十六相
传其人放诞好飮博市廛中一旦临大节始服其义至
处士乃以儒学起而亦以国亡爵绝处士为人守规蹈
矩跬步不妄工为诗其严格律审流派亦如其人顾自
谓忠节之后不肯屈身二姓尝曰我家虽不敢与晋之
陶氏比大然其为世臣则一也闻者多笑之当是时甬
句东遗民极盛而寓公亦多桐城方子留成都余生生
华亭宋菊斋皆重处士诗筒往来无日不相唱和顾蕉
萃特甚尝于夏日曝衣持武略所遗绯袍泣曰此茜色
者尚与当日沙场战血相映红也今孙辈之生存负乃
祖矣所居不蔽风雨其徒或为之谋徙宅则曰此所践
者先将军赐第之土也弗敢易一时遗民共为赋城北
破庐诗周鄮山过之叹曰昔人之称东发一餐竟日不
愿长生今于天益见之时处士母在堂束脩所入不足
供甘旨则稍为人应诗文之请以润笔然非其人不许
也寻病疟不起诀其母曰儿所恨者以母在也不然儿
死晩矣无子葬于城北武略大墓旁呜呼处士之赍志
柴门其与武略之横身马革一也顾不得之军师国邑
之世臣而得之草野乃知忠孝之禀各有所钟数十年
以来耆老殆尽固无能知处士之大节者即以其诗亦
在湖上七子集中而今知者鲜矣予友董宖既属予撰
晓山先生墓版文更为处士请予乃为之志以俟他日
之录遗民者
周征君墓幢铭
鄮山先生周姓讳容字茂三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曾
祖某祖某父某先生少即工诗常熟钱侍郞牧斋称之
谓如独鸟呼春九钟鸣霜所见诗人无及之者录其诗
于吾炙集国难后弃诸生放浪湖山世多方之徐渭非
其伦也先生以布衣诗人名顾其素心原不肯以山泽
臞夸篇什者即其救徐御史心水一事要非东西京人
物不尼语此先生未知名时首为御史所识揄扬不啻
口出海氛四起多掠资粮于内地御史一日游山庄为
土兵突至缚之去窴平西将军王朝先营索饷数万不
得囚水牢中亲友莫敢赴先生故常来往海上诸营多
相识者挺身往请之朝先握手道故遽释御史归而部
下大哗谓是必周生受赇故来请或力而拘或暂而免
将军乃为秀才欺邪朝先故武人忽发怒下先生狱榜
掠之先生不屈赖座客方君伯吕万君旋吉百方营护
而沈阁学彤庵亦以为言伯吕等再请之得放还然先
生足由是躄尝自笑曰吾今且为半人因别署甓翁呜
呼由其报知已者观之而其君臣父子之闲可知也先
生踪迹遍天下所至皆有诗于浙最厚查方舟于山右
则申凫盟傅靑主于江右则王于一于闽则许有介于
山左则于公冶纪伯紫丧乱而后尝尽薙其髪为僧矣
未几以母在返初服晩年巳倦游适有以非意干之者
乃复出门时里中史侍郞立斋官于京招先生往巳而
有博学鸿儒之辟朝臣争欲荐之先生以死力辞次年
卒于京邸生于明万历已未某月某日卒于康熙己未
某月某日得年六十有一初娶金氏亦工诗乙酉之秋
方产女七日喧传土寇入城先生欲奉亲岀避而堂上
徘徊不前孺人知之曰以吾故使舅姑濒于危不可然
吾亦岂可辱乃为素罗之歌引罗自经婢急解之虽未
绝然已困不能起时人叹其义烈再娶梁氏合葬于某
村子宛春先生所著有春酒堂诗集十卷文集四卷诗
话一卷乃其手定之稿其生平秘惜之作多付之火囚
鹿岛时著滃志一卷以纪时事今亦不传先生有一仆
甚义先生卒时或欲以兼金贿仆取其集以去仆固执
不可先生最工书亦喜画飮酒数斗不乱诙谐闲作辄
倾一座丁亥游闽有以千金属一事者挥去弗顾太原
阎征君百诗尝曰鄮山吾家白耷山人之俦而诗过之
雍正癸丑宛春寄予书京师以馀杭孙海门所作传乞
予表阡忽忽六年未及掇稿予罢官归宛春来请益力
且言海门之文不工然予文岂敢谓其必传耶其赞曰
先生之节不愧遗民浮海急难几困波臣岀其馀事乃
作诗人我铭其阡以慰后昆
耕岩沈先生续志
少读南雷前辈所撰沈征君志爱其文顾不知其有志
而未葬也蹉跎至今六十七年犹未葬征君之孙兆符
以卖画游江湖闲语及之即流涕尝曰先公生平重至
性每展转以应朋友之急其在甲申以前不可胜纪甲
申以后尚多有之崑铜先生殉节暴骨雨花台后适有
石埭令姚六康介人求见先公曰若能为我崑铜殊
胜于见我也六康亟召崑铜弟予以葬资而其弟中饱
其金先公复贻六康书卒葬之兰谿令李沧苇饷百金
先公故不受达官一丝粟时适欲葬故人乃以其半为
葬费而以其半坎而埋之先公之于朋友如此而今何
如矣犹忆二十年前吾友长兴王豫者志节士也曾闻
而悲之为书以告浙中好事之士谋裒金以成此事而
不克今王豫亦死予官京师有以宁国守来见者予将
属之及见其人则俗吏也恐言之亦无补乃止及归而
予连遭先人之变不暇念及此去年之江都闻临川李
阁学持节试白下予渡江访之欲今檄下有司为助而
临川病甚弗能及因叹麦舟高谊如斯之难吾辈徒手
之苦赋诗一章志迨返棹江都朱上舍重庆见予诗
而叹曰曾有如耕岩先生者而忍听其一棺浅土耶吾
力虽薄当为任之予狂喜亟下拜时已岁暮予归浙东
今年重庆以书来促予束装共赴宣城而兆符馆于桐
鄕予乃使人邀之同行顾重庆亦贫其里人马曰璐闻
之致金为助而仁和赵昱故前此王豫所致书属之者
也亦以书来且助金遂以某月某日卜葬于某原勒南
雷之文于石纳诸圹中而予续纪其葬之岁月于后兆
符曰予年十八以先公志石乞铭南雷拜谒床下犹忆
南雷深衣幅巾须眉庞古流涕哭于寝门之外南雷之
文行天下且三易枣梨矣而先公至今始克归黄土悲
夫
鲒埼亭集外编卷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