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凤谷桂察访遗集
卷三
作者:桂德海
1859年
卷四

经说

或问易有先天何也。曰先天不可说也。有说非先天也。然则伏羲何以有图。曰凡图皆后天也。伏羲之图。何以称先天。曰先天不可图也。不可图而不图。伏羲惧无以示天下。故以其不可图者。寓于图以示之意。使天下即图而求其所以然之故。则是不可图者。庶乎缘图而并传。

意言象数。
有言象。 无咎可贞之类。
有象象。 马牛之类。
有数象。 七日三年之类。
意则兼统三者

易说随录

看乾卦之辞。则张皇敷衍。扶阳之意也。看坤卦之辞。则回互草略。抑阴之意也。看二卦。则圣人之心。可见之矣。若夫在天地。则阴阳双行。初无扶抑之事也。此乃天人之分也。亦圣人裁成辅相之至意也。

我虽阴柔。若遇阳位。则犹可藉位而有所为。我虽阳刚。若遇阴位。则遂因位而不能有为。

凡天下之理。皆有内外。以易观之。一爻则以刚柔之画为内。为我。以位为外。为彼。一卦则以初二三为内。为我。以四五六为外为彼。也。

初三五阳位。故虽阴画遇之而多妆得。二四六阴位。故虽阳画遇之而多戒语。

三百八十四爻。各条道理。皆是鸢飞鱼跃。自然活泼之地。

易中人事。有大进退。有小进退。大进退者。以卦之时而言。筮遇干,泰,大有,大壮则大进焉。筮遇屯,坎,蹇,遁则大退焉。小进退者。以各爻而言。筮遇爻之吉无咎则暂进。筮遇爻之凶吝则完退。于大进之卦时。有暂小退之爻。于大退之卦时。亦有暂小进之爻。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则终能化凶为吉也。

乃全卦之象也。
乃刚画柔画也。
乃初三五二四六也。

天易则分阴分阳。以阳进以阴退。至于人易。则倂阴阳而为吉。倂阴阳而为凶。以吉进以凶退。○阳之吉者。动而有为者也。阴之吉者。静而自守者也。○人之于斯世也。吉则进。凶则退。吉是顺境。凶是逆境也。○今既生而为人。则此身本是可进之物也。可进之时多。可退之时少。丈进则退一尺。尺进则退一寸。所谓退者。回避其拘碍处也。○见几而作。自分长往者。乃为进短而退长也。○若夫人死而为鬼神。则乃进少而退多也。○易辞之措意。与中庸同。以德时位三字。分合说去。德自人而修为。时自天而变迁。位自地而排布。圣人系爻之时。或言其卦之时。或言其爻之位。或言其爻之德。或单举而言。或并二者而言。或并三者而言。以此看去。则易中辞理。释然无碍矣。○处顺不待言矣。适遇难事。纵非我所愿。又非我所能避焉。是在用智而善处之。士之处世。譬如博塞之精者然。值胜数而胜。夫人之所能也。值不胜之数。而善运之以使胜。是以智易其不胜之数也。圣人处易爻之吉凶。亦犹是矣。○以门地则彼不可当也。以势力则彼不可敌也。以才华则彼不可争也。以闻见则彼不可胜也。犹有一段秉彜。可以感彼之本心。而起彼之爱敬也。故人莫如自修。自修则虽眩矅溷浊之世。亦自有知己之人也。自修而不遇知己。则乃吾之命也。奈何奈何。命之素定。难以人力而移易焉。自修而不遇者。虽干谒而亦不遇者也。○人之道理。皆以坐地而变迁。移一步则道理便自一步新矣。

坤之中画。去变干之中画而成离。离炎上。故去变本离之上画而成震。阳竆下反上。故去倒震成艮。至此而阳三变。隐然成全干。故乃就本艮。先变中画。次变下画。次倒上画而现出干矣。上画之所以不变而因之者。彼艮上画。但倒之而不变故也。盖干乃父卦。故兼摠三子之变而有之。

干之中画。去变坤之中画而成坎。坎趍下。故去变本坎之下画而成兑。阴穷上反下。故去倒兑成巽。至此而阴三变。隐然成全坤。故乃就本巽。先变中画。次变上画。次倒下画而现出坤矣。下画之所以不变而因之者。彼巽下画。但倒之而不变故也。盖坤乃母卦。故兼揔三子之变而有之。

坤,坎,巽,兑性气向下。干,离,震,艮性气向上。

阴气自地升而流行于天。阳气自天降而流行于地。天地之间。不过二气之交行而已。更无他物。

先后天之变

 

随录

观刚柔随二三之境而异其情与气。则人不可以不择名位与居处。诗得江山助。与慈母三迁之教。其有合于此乎。

性自在。而情与气。则随境助发而变迁。

正不可更改也。变则无所不通。后人亦当触类而长之。

刚柔象则有奇耦。正主。画之性数之境。变奇宾。三百八十四爻。当以群则参差不一。此独画与数。相与宾主。

五般象。又交互相通。

看始末之象。

看刚柔之象。

看交错之象。

看时之象。

看位之象。

先言五般象。然后见其辞。

卦时本吉。则多指其可趍之方。卦时本凶。则多指其可避之方。

占时。当问此事为如何时耶。

时则千万般。

道理则一而已。所谓神与妙。

处其时而得其处此时之理。则为吉无不利。

当其时而失其处此时之理。则为凶悔吝。

易之可玩。全在于时。时则自然变化。道理则稍用思量。即所谓圣人之意。

天时则善与恶。无所不有。

人之道理。则只趍其善者而修之。避其恶者而去之。不可全循其时也。此处有裁成辅相之妙。及所谓修道之教。即所谓圣人之意。

或有言时而不言道理者。或有言道理而不言时者。

周易道理。乃是圣人君子时中之事。

君子常时所行。本自吉矣。宜审其时与事之吉凶。

小人常时所行。本自凶矣。何赖其时与事之吉凶。

小人盗贼。虽欲窃取而用之。无可著手矣。

玩其辞之玩字好。谓推移玩弄之也。凡一卦与一爻。圣人有圣人之用。贒人有贒人之用。众人有众人之用。君有君之用。臣有臣之用。不论小事大事。都来凑合。

程子合下以义理看之。则每爻为一事。有粘著局狭之意。

朱子合下以卜筮看之。则每爻上本有之事。融释而为理。以待他无穷事实之来应。却有圆融活泼之意。

夫周易。专明君子之道。小人思以周易占事时。可知其已有向善之几。

圣人之意。即在于处其时之道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只是阴阳造化之糟粕。得其理则遗卦爻可也。

卦卦爻爻。皆有圣人之意。

圣人于卦卦爻爻。皆示自家意思。

康节其初想。只是得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心只管在那上转久之。理自透彻。想见一举眼。便成四片。凡物才过到二之半时。便烦恼耳。盖已渐趍于衰也。

见得一个盛衰消长之理。故能如此。

他玩得此理熟了。事物到面前便见。更不待思量。盖缘他于起处推将来。至交接处。看得分晓。

有自卦情而立象者。 此九者皆出于说卦外。若将说卦求合。则便是千里。象者仿佛近似之谓也。说卦之取象。固自多涂。此九者又皆出于说卦之外。然则易之立象。元无一定法门。惟在心妙目妙。善拟形容而已。文王彖辞。周公爻辞。孔子十翼之外。尚有无限未立底象。
有以卦画之形而取象者。
有卦体大象之象。
有以中爻取象者。
有将错卦立象者。
有因综卦立象者。
有即阴阳而取象者。
有相因而取象者。
有爻变之象。
河图 天地之易也。主五行生成。 天道
伏羲四图。 伏羲之易也。主气化流行。 天道
洛书 河图之一转。 地道
文王二图。 伏羲图之一转。 地道
文王卦序。 文王之易也。主天人时势之大进退存亡。 人道
周公爻辞。 周公之易也。主人事中之小吉凶悔吝。 人道
孔子十翼。 孔子之易也。主人事中之义理。

象者好歹间。直指其卦中本有之物。占者乃告其变通趍避之涂。孔子义理。正是善处文周之占。孰谓孔子不主占乎。

论系辞

上系。大抵论易之体段广大处。上经之辞同此。

天尊地卑。 言对待。
刚柔相摩。 言流行。
干以易知。 言人之成位乎其中。
圣人设卦。 言圣人作易。
三个是故。 言君子学易。
彖者言乎象二节。 言学易。
易与天地准。 浑析言易之外体。
一阴一阳深浅。 言易之内用。
广矣大矣。 总言外体内用。
易其至矣。 言圣人用易。
有以见天下之赜。 言拟议易之法。即用易。
天一地二。 言筮蓍。
易有圣人之道。 言易有圣人之道。
夫易何为者。 言圣人之作易。
书不尽言。 緫言圣人之易书。

下系。大抵论易之卦爻象辞细密处。下经之辞同此。

八卦成列。 言易书。
夫干确然。 言易书。
天地之大德曰生。 緫言下段作易用易群圣人。 理财正辞禁非
古者包牺氏。 言古圣作易。
作结绳。 言古圣用易。
易者象也。 言易中象彖爻占。
阳卦多阴。 言易画。
易曰憧憧往来。 言拟议易之法。
乾坤其易之门内外。 言易书卦辞。
易之兴也。 言用易九卦。
易之为书也动静。 言易书画辞。
原始要终错。 言卦爻。
广大悉备。 言位爻。
当殷之末世。 易辞。
夫干天下之至健。 言易中易简险阻之精状。

随录

数本不多。只是五。 一二三四五。 五行生数。 数从五行起。
象本不多。只是两。 六七八九十。 五行成数。 数始于一。成于五。
百。 亦成数。 数从奇耦来。
千。 阳奇。
万。 阴耦。 象从阴阳起。
亿。

未爻画之前。因象而知有数在。

既爻画之后。因数而推出爻来。

数是里。象是表。数是背。象是面。数是本。象是标。数是藏。象是现。数是源。象是澜。

如鸿蒙之世。天地之间。阴阳之气。虽各有象。然初未尝有数也。至于河图之出然后。五行之数奇耦生成。粲然可见。

天之本子贞。天之气机悔。

天理则无为。故不能造作回避。

人之本子贞。人之时势悔。

人之道理。有一个不易之本子。人心则能造作回避。

事自我而造。则当其凶而悔之。

事因占而见。则当其凶而避之。

混沌之图

 

弄圆歌曰。我有一丸。黑白相和。虽是两人。还是一个。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右无左。八卦九畴。纵横交错。今古参前。乾坤在坐。尧舜周孔。约为一堂。我弄其中。琴瑟铿锵。孔曰太极。惟阴惟阳。是定吉凶。大业斯张。形即五行。神即五常。惟其能圆。是以能方。孟弄此。有事勿忘。名为浩然。至大至刚。充塞天地。长揖羲皇。

此圣人作易之原也。理气象数。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常变吉凶。皆寓于其中。神而明之。一部易经。不在四圣而在我矣。

盖伏羲之图。易之对待。文王之图。易之流行。而吾之图。立文字。以天地间理气象数。不过如此。此则兼对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图之也。

世道之治乱。国家之存革。山川之兴废。王伯之诚伪。风俗之厚薄。学术之邪正。理学之明晦。文章之淳醨。士子之贵贱。贒不肖之进退。华夷之强弱。百姓之劳逸。财赋之盈虚。户口之增减。年岁之豊凶。举辟之详略。以至一草一木之荣瘁。一飮一食之动静。皆不外此图。

程子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易以道阴阳。其理止此矣。

复者。天地之生子也。未几而成乾健之体。健极则必生女。是火中之一点水也。

姤者。天地之生女也。未几而成坤顺之功。顺极则必生男。是水中之一点火也。

坤而复焉。一念之醒也。而渐至于夬。故君子一篑之土。可以成山。

干而姤焉。一念之差也。而渐至于剥。故小人一爝之火。可以燎原。

观此图者。且将黑白消长。玩安危进退四个字气象。便知进知退。知存知亡。即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故修德凝道之君子。以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结之。

天地阴阳之理。不过消息盈虚四字而已。故孔子有曰君子尚消息盈虚。息必盈盈必消。消必虚虚必息。阴阳皆四字循环。

天地阴阳之气。即如人呼吸之气。

阴阳之气。如一个环。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未曾断绝。止有消息盈虚耳。饶氏说坤字介乎剥复二卦之间云者。似把阴阳之气。作断绝了。非是。

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自盘古至尧舜。风俗人事。以渐而长。盖春生夏长也。自尧舜以后。风俗人事。以渐而消。盖秋敛冬藏也。此谓大混沌。然其中有小混沌。以人身血气言之。盘古至尧舜。如自初生。到四十岁。自尧舜以后。如四十到百年。大消中又有小息。大息中又有小消。小息中又有小消。小消中又有小息。故以大小混沌言。

何以谓大消中又有小息。且以生圣人论之。尧舜以后。乃大消矣。至周末又生孔子。乃小息也。所以禄位名寿。通不如尧舜。

邵子元会运世。只就此筭。

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

做大丈夫。把万古看做昼夜。此襟怀就海阔天高。想只做圣贒出世。而功名富贵。即以尘视之矣。

七日来复。譬如铁扇扯风箱相似。将手推去。又扯转来。来复者是扯转来。皆一气也。

理定气行。数止象纷。

人事与天地炎凉气候相同。冬寒之极者。春生必盛。夏热之极者。秋风必凄。雨之久者。必有久晴。晴之久者。必有久雨。故有大权者必有大祸。多藏者必有厚亡。知此则就可以居易俟命。不怨天不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