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记
作者:邓德明 刘宋
晋武帝太康三年,罢孙吴所设的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雩都。东晋义熙七年,徙治赣县(今江西赣州市赣水东),属杨州。包括今江西省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之地。晋惠帝元康元年,南康郡改属江州。

南康郡领有:赣、雩都、宁都、平固、南康、彼阳、南野县。

以《南康记》为名之书有三(一说有四,计“逍遥公《南康记》”为别一本。)

此为南朝刘宋的邓德明所著。

稍早由东晋而入南朝刘宋的王韶之也作有《南康记》。

后代南宋朱端章,于宋淳熙间主管江西南康军(属江州,在赣北鄱阳湖畔,非南康郡。),生平喜好医学方书,著有《南康记》8卷。

:《艺文类聚》引有“逍遥公《南康记》”,当为唐以前所著。“逍遥公”未知何许人。

    神阙

    南康县归义山,去县七百里,下有石城,高数丈,远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阙。太平御览·居处部七·阙 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居处部二

    又见后文“石城”。

    金鸡

    雩都县有金鸡石,傍有穴。宋永初中,见金鸡栖翔此穴,颇时飞鸣。又云覆笥山。平湖有石雁,浮在水,每至炎气代序,则飞翔若知感候。艺文类聚·卷六·地部

    又见下逸文“金鸡山”。

    梓树

    梓潭昔有梓树巨围,叶广丈馀,垂柯数亩。吴王伐树作船,使童男女挽之。船自飞下,男女皆溺死。至今潭中时有歌唱之音。

    又见下逸文“梓潭山”。

    石桃

    南康山有石桃,故老云:“古有寒桃,生于巅颠隐沦之上。将大取其实,因变成石焉。”

    南康王山有石桃,故老云:“古有寒桃,生于岭巅。隐沦之士,将大取其实,因变成石焉。”艺文类聚·卷第八十六·果部上

    南康玉山上有石狗,故老云:“古有寒桃,生于岭巅,隐沦之士将犬取其实,因变成石焉。”太平御览·果部四·桃

    鸀鸟

    归美山有石室,色如黄金,号为金室。有鸀鸟,形色鲜洁,自爱羽毛。其只者,或鉴水向影,悲鸣自绝。方知孤鸳对镜,为不虚矣。

    又见下逸文“归美山”。

    玉台

    雩都君山上有玉台,方广数丈。周回尽是白石柱,自然石覆,如屋形也。四面多松杉,遥眺峨峨,响像羽人之馆。风雨之后,景气明净。颇闻山上有鼓吹之声。山都、木客,为舞唱之节。太平御览·居处部五·台上 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居处部二

    又见下逸文“君山”、“山都”、“木客”。

    青竹杖

    南野县有汉监匠陈邻,其人通灵。夜尝乘龙还家,其妇怀身。母疑与外人通,密看乃知是邻乘龙。龙至家辄化青竹杖,邻内致户前,母不知,因将杖去。须臾,光彩满堂,俄尔飞失。邻失杖,乃御双鹄还。

    浔阳四隐

    晋翟庄,字祖休,汤之子,以孝友著名,守父操。州致礼命,并不就。庄子矫,亦高节,家居无事,好种竹。辟命屡至,叹曰:“吾焉能易吾种竹之心,以从事于笼鸟盆鱼之间哉!”竟不就。矫子法,赐节概尤佳。武帝以散骑郎召容,勉之就聘。乃正色曰:“吾家不仕四世矣!使白璧点污可乎?”亦不从之。祖父子孙皆有行义,世称浔阳四隐。

    逸文

    下文出北宋《太平御览》、清《广东新语》等书所引《南康记》,文中有唐“天宝”年号,疑为后人所增补,或为别本《南康记》所出。

    石雁

    平固县有湖,中有石雁,浮在湖中,每至秋,石雁飞鸣如候时也。太平御览·时序部九·秋上

    平固县覆笥山上,有太湖,数十里,灵果异物,皆不可识。又有石雁,浮在湖中,每至秋天,石雁飞鸣,如候时也。艺文类聚·卷九·水部下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

    储潭山

    储潭山,俯临清潭,有储君庙,因以名焉。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赤石山

    赤石山,大石连耸,灿若舒霞,山角多赤石,有玉房琼室。耆旧相传云:宋元嘉年中,有人自称安道士者,不知何许人,披服巾褐,栖于此山中数十年,忽失所在,其后有人时复见者。天宝六年,敕改为“玉房山”。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螺亭山

    螺亭山,有大石临水,号曰“螺亭”。云昔有贫女,暮宿于亭采螺,忽夜中见众螺张口,乱啖其肉,贫女乃死。其伴因殡水傍,其冢化为巨石,螺壳无数,号曰“螺亭石山”。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又见后文“螺亭”。

    金鸡山

    金鸡山,临贡水,石色如霞,其傍有穴广四尺,一石正当穴口如弹丸,尝有金鸡出入此穴。晋义熙中,再三出见,有人挟弹放丸于穴口,化为石,其鸡至今不见,因号曰“金鸡穴”。宋永初中,又见栖翔于此。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峡山

    峡山,上时有夜光飞焰,遥见若火照燎于原,从峡溯流数十里,有石临水,名曰“蛟窟”。天宝六载,敕改名“夜光山”。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梓潭山

    梓潭山,有大梓树,吴王令都尉肃武伐为龙舟,槽斫成而牵引不动,占云,须童男女数十人为歌乐,乃当得。遂依其言,以童男女牵拽,槽没于潭中,男女皆溺。其后天晴朗净,仿佛若见人船焉,夜宿潭边,或闻歌唱之声,因号梓潭焉。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又见后“梓潭”。

    柴侯峡山

    柴侯峡山,汉灵帝时,有刘叔乔避地于兹,死葬村侧,自云柴侯墓。晋末丧乱,有发其冢者,忽有大风雨,棺及松柏悉飞渡水,移上此峰,其棺乃化为石,因是而名之。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又见后“柴侯墓”

    官山

    官山者,天宝六年改名珠玉山。其山高峻,有善鸟香草,尝有人于此山见大珠玉,相传谓之“官山”。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君山

    君山,翠丽鲜明,遥望若台榭,名曰“娲宫”,亦曰“女姥石山”。山去盘固山五十里,上有玉台,方广数十丈,上有自然石室形。风雨之后,景气明静,颇闻山有鼓吹之声。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盘固山

    盘固山有石井,井侧有大铜人常守之。按此石井五百年,水一涌起高数丈,铜人以手掩之,其水即止。其山盘纡峻嶒,因号为盘固山焉。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归美山

    归美山,高数百丈,远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阙。其山有水出焉。四面险峻,自然有石城,高数十丈,周回三百步。又有石峡,左右高五六十丈,势若双阙,其状入云。复有古石室,色如黄金,号为金室。有鸀鸟形色鲜洁,自爱毛羽,其只者或鉴水,向影悲鸣自绝,方知孤鸾对镜为不虚矣。山顶有杉枋数百片,高危悬绝,非人力所及焉。太平御览·地部十三·南楚诸山

    女娲石

    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采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太平御览·地部十七·石下 【王韶之《南康记》】

    长濑石

    湘源有长濑,其傍石,或像人形,或似牛羊,其土人名人形者为令史。艺文类聚·卷六·地部 【王韶之《南康记》】

    雩都峡

    雩都峡,其水常自激,通奔如转轮。太平御览·地部十八·峡

    雩都峡去县百里,两边傍江,江广三十馀丈,高岭稠叠,连岩石峙。其水常自激涌,奔转如轮,春夏洪潦,经过阻绝。艺文类聚·卷六·地部

    青龙冈

    陈蕃墓在青龙冈,土人传云,昔有一物龙形,而通身绝青,数出冈顶及山边,故言名青龙也。太平御览·地部十八·冈

    陈蕃墓有青龙冈,土人传云:昔见一物,龙形而通身纯青,数出此冈顶,故因以为名青龙也。艺文类聚·卷六·地部

    又见后文“陈蕃冢”。

    马脊冈

    赣县马脊冈在县西,形如马脊,故以为名也。太平御览·地部十八·冈 艺文类聚·卷六·地部

    阳道士

    阳道士葬岩室,临终语弟子等,可送吾尸置彼石室中,巾褐香炉,此外无所须也。葬数年,尸犹俨然,今舟行者过其山渚,长闻香气,咸叹异焉。太平御览·地部十九·岩

    阳道士葬岩石室。元嘉中,道士过世,临终语弟子等:“可送吾置彼石室,巾褐香炉,此外无所须也。”及其亡日,谨奉遗命。葬经数年,尸犹俨然。葛巾覆之如初,弗朽。后忽不复见。今舟行者过其山渚,尚闻香气,咸异焉。太平御览·礼仪部三十五·葬送四

    阳道士葬岩室,经数年,尸犹俨然,葛帐覆之。太平御览·服用部一·帐

    通天穴

    西南有通天穴,四壁石色似画,丈六像下有石床,有石子弹丸,聚有一角。太平御览·地部十九·穴

    覆笥山

    平固县覆笥山,上有笥,贮玉牒记,故山因笥为名焉。艺文类聚·卷七·山部上

    覆笥穴

    平固县西覆笥下有洞穴,穴口可广五六尺,高五尺馀。昔有人采锺乳,入深为瞑,不得出,遂留住宿,忽闻头上有篙船之声。太平御览·地部十九·穴

    又见前文“金鸡”、“金鸡山”。

    五岭

    秦始皇略定扬越,谪戍五方,南守五岭:第一塞上岭,即南康大庾岭是;第二骑田岭,今桂阳郡腊岭是;第三都庞岭,今江华郡永明岭是;第四甿渚岭,亦江华郡白芒岭是;第五越城岭,即零陵郡南临源岭是也。太平御览·地部十九·岭

    大庾一,桂阳骑田二,九真都庞三,临贺萌渚四,始安越城五。广东新语

    蛟龙窟

    神源下流百里有峡,两岸皆高山,峡下数十里有蛟龙窟,时时有雾气。耆宿云,此通南康县,去此穴由百馀里。尝有宿其口者,夜遇暴雨水,器物乃流出,彼此如其然。太平御览·地部二十·窟 【王韶之《南康记》】

    平湖

    空山上有平湖,湖中有艑底浮在湖中,动摇便起风雨。太平御览·地部三十一·湖

    梓潭

    梓潭在雩都县之东南六十九里,其山有大梓树,吴王令都尉萧武伐为龙舟,艚斫成而牵引不动。占云,须童男女数十人为歌乐乃当得下。依其言以童男女牵拽,艚没于潭中,男女皆溺。其后每天晴朗净,仿佛若见人船焉,夜宿潭边,或闻歌唱之声,因号梓潭焉。太平御览·地部三十一·潭

    石城

    归美山下有石城,高数丈,有一门,门外有二石,夹左右高数百丈,远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仙游焉。太平御览·居处部二十一·城下

    南康归山石城内有梨熟,人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亡命,味似秋梨。 艺文类聚·卷第八十六·果部上 【此条不具出处,疑为《南康记》。】

    卢耽

    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少有栖山之术,善解飞,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曾元会,晓不及朝,则化为白鹄,至阁前回翔欲下。威仪以帚掷之,得一只履,耽乃惊还就列。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太平御览·职官部六十一·治中

    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少学仙术,善解飞腾。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尝元会至晚,不及朝列,化为白鹄,至阁前,徊翔欲下。威仪以帚掷之,得一只履,耽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甚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

    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当元会,至晓不及朝,化为白鹄,至ト前回翔,欲下威仪。以帚掷之,得一双履,耽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甚恶之,便以状闻,遂至诛灭。太平御览·服章部十四·履

    柴侯墓

    白水有高岩,临水顶有柴侯墓。遥望松树,卒岁不雕。说者云墓处极峻,及累石为冢,又别有金钱藏,不可得开。若欲上山,必遇雷晦之异。夜时见光色如雷之烂,所谓宝精也。太平御览·礼仪部三十八·冢墓三

    螺亭

    平固水口下数里有螺亭,昔一少女曾江畔乘小船采螺,停沙边共宿。夜闻骚骚如军马行,须臾见群螺张口无数,突来破舍,啖此女子。同侣悉走上岸,至晓方还,但见骨耳。收埋林际,报其家。经四五日间,所埋处翻见古冢,高十馀丈,穹隆顶可受二十人坐。其旁多螺,新故相传谓之螺亭。太平御览·礼仪部三十八·冢墓三

    陈蕃墓

    南野山、献山大塘下流三十里,有汉太傅陈蕃冢墓。昔值军乱,闻墓有宝,三军争掘。忽有大蛇围绕坟前,崩雷晦雨,当时竟不得发。太平御览·礼仪部三十八·冢墓三

    南野𪩘山有汉袒缘陈蕃冢墓,西岸有庙,今曰宫渚。昔值军乱,闻墓有三宝,军人争掘,指麾必启。忽大蛇围绕坟前,崩雷晦雨,当时竟不得发。太平御览·鳞介部六·蛇下

    南野𪩘山,有汉太傅陈蕃墓,遥望两杉树,耸柯出岭,垂荫覆谷。太平御览·木部六·杉 艺文类聚·卷第八十九·木部下

    山都

    山都形如昆仑,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眼张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啖之。太平御览·神鬼部四·鬼下 本草纲目·兽之四·狒狒

    木客

    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高岩拘掊,然后居之。能斫榜,牵着树上聚之。昔有人欲就其买榜,先置物树下,随量多少取之。若合其意,便将去,亦不横犯也。但终不与人面对交语作市井。死皆知殡敛之,不令人见其形也。葬棺法,每在高岸树杪,或藏石巢中。南康三营代舡兵往说亲睹葬:所舞倡之节,虽异于世听,于风林汎响,类歌吹之和。义熙中,徐道复南出,遣人伐榜以装舟舰。木客乃献其榜,而不得见。太平御览·神鬼部四·鬼下

    木客,生南方山中。头面语言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居绝岩间,死亦殡殓。能与人交易,而不见其形也。本草纲目·兽之四·狒狒

    石鼓山

    宁都溪之西,有一山,状如鼓,相传谓之石鼓。去县三里,壁立百馀丈,赫然似朝霞初晖,异于凡石。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 【王韶之《南康记》】

    章𣏞树

    南康县瞢永极源,去郡并九百,地多章𣏞树。太平御览·木部九·𣏞

    塞上

    南野三十里至横浦,有秦时关,其下曰“塞上”。广东新语

    鼻天子城

    南康县有鼻天子城。疑耀·卷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