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百衲本跋 中华文库
百衲本跋
右宋刊《南齐书》,江安傅沅叔同年所藏。卷末有崇文院治平二年牒,文中称《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后周书》,国子监未有印本,宜精加校勘,书写板样,送杭州开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又称治平中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王安国上《周书》,政和中始皆毕,颁之学官,民间传者尚少。未几遭靖康丙午之乱,中原沦陷,此书几亡。
绍兴十四年,井宪孟为四川漕,始檄诸州学官,求当日所颁本。时四川五十余州不被兵,书颇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补缀,因命眉山刊行。是刻宋讳避至构慎二字,当是绍兴蜀中重刊之本,通体仅有元补而无一明刻。志第七之第三叶、列传第十六之第十叶、第二十五之第六叶、第三十九之第五叶,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皆阙,而前之二叶,是本犹岿然独存,真海内秘笈矣。卷末校语凡十则,北监本、殿本各存其二,南监本、汲古阁本亦仅存其六,其余四则唯是本独有。本纪第一之“难灭星谋”句,殿本作“日蚀星陨”。列传第二十之“或有徐令上文长者”句,殿本作“或有身病而求归者”。列传第三十之“虏井兵攻司州除青右出军”句,殿本“除”作“徐”,“右”作“诏”。不知宋本固有校语指为疑义,南监本校语已失其二而正文犹存,至万历重刻北监本时,此三则已全佚,疑为刊本讹误,遽加改窜。
武英殿校刊诸臣仅见监本,无怪其沿讹袭谬也。不宁惟是,本纪第一“秉弟遐坐通嫡母殷氏养女殷舌中血出众疑行毒害”,南监本、汲古阁本均作“殷言中血出”,不可通。然仅仅“舌中血出”亦何足以云毒害?不知宋本原作“殷亡口中血出”,证以《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义宗子遐字彦道,与嫡母殷氏养女云敷私通,殷每禁之。殷暴病卒,未大殓,口鼻流血”之语,宋本当不误,北监本以南监“言”字为不可解,臆改“舌”字,殿本仍之。两者互校,其情节之轻重,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殿本志第六越州齐隆郡注“先属交州中改为关永泰元年改为齐隆还属关州”。按是本并无两“关”字,原文漫漶不可辨。南监本同汲古阁本各空一格,北监本则各注“阙”字,殿本遂误“阙”为“关”。郡名岂有改称为关之理,而当时更无所谓关州。又列传第二十七“州西曹苟平移秀之交知书”,殿本、北监本、汲古阁本均作“苟平”,而是本则作“苟㔻”,南监本同。按下文“㔻”字凡六见,两字形极相近,印墨稍沈,笔画易致合并,然细认均可辨别,且第二笔形势亦显有殊异。《南史》列传第三十二豫章文献王传有颍川荀丕献王书,又与长史王秀、尚书令王俭书,与本传所载辞意悉合。荀苟传写偶讹,丕㔻音义无别,必为一人无疑,而殿本考证绝未之及。又州郡志上,南徐州南平昌郡安丘下,是本有新乐、东武、高密三县;越州齐宁郡开城下,是本有延海、新邑、建初三县,南北监本、汲古阁本均有之,而殿本独佚,是则校勘诸臣难辞疏忽之咎也。校印既竟,因述其大要如右。
- 海盐张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