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四年 中华文库
春正月
1月8日
○朔辛未,以安容为灵光郡守。
1月22日
○乙酉,以朴素立为圣节使,柳景深为兵曹参判,柳希春为承文副提调。
1月23日
○丙戌,朴忠元为吏曹判书。
1月25日
○戊子,以卢守愼为大司谏。〈学问文章,德行名望,亚于李滉。〉姜士尚为大司宪。
二月
2月4日
○丙申,全罗监司李希闵递,以柳希春代之。
2月5日
○丁酉,台谏,以贪鄙劾罢砺山郡守金汉杰。
2月10日
○壬寅,以加德佥使金�迁全罗道左水使。
2月11日
○癸卯,以金贵荣为兵曹判书,吴祥为户曹判书。
2月26日
○戊午,有政。上特旨,擢卢守愼为大司宪,忠淸监司,以公州牧使尹杲昏执躁暴,请罢。上从之。
○宪府上疏,以上怠于经筵宾师之臣,既进而复退,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为戒。
2月28日
○庚申,礼曹因黄亿上疏回启:“吕氏鄕约之法,举而行之,则人皆劝善而惩恶。其于教化正俗,必多所益。当此年之时,民皆迫于饥寒,无暇治礼义,迫令聚会,讲究约法,招呼奔走,不无骚扰之弊。是故人物繁盛处,先试其可,勿令驱迫,行之有渐。
三月
3月4日
○乙丑,掌令愼喜男,于经席陈:柳希春有学问之人,必能振斯文,教育人材,而辞颇未莹。上问至再曰:“然则欲升迁而用之耶?”喜男曰:“非谓当升迁也。”朴谨元从傍释之。
3月6日
○丁卯,有殿讲。专经文臣十七人内,十四自不,三人讲而不通。
○儒生以辟佛上疏。上批答曰:“在首善之地,常自讲论者,道理也;期待者程、朱也。宜益勤心忍性,切磋琢磨,敬义夹持,表里交养,为他日真儒,立于朝廷,上辅寡君,下泽斯民,使治隆而俗美,则吾道之衰,异端之盛,不足虑也。何必区区讲论,如太武诛沙门、毁佛寺者之为哉?”
○有政。以权德舆为承旨。
○两司,以光州牧李纯享托于陈疏,诡述已劳,暗为其地,其为用心,极为无状,请罢其职。又论潭阳府使任吕滥率其妻父赴衙之罪。上先从任吕之罢。
3月11日
○壬申,大司宪卢守愼辞归。上特给厥母食物,且给轿军,使之上来。
3月13日
○甲戌,教柳希春书略曰:
设官分职,内外虽殊,罔不期于予治。承流宣化,咨诹靡及,实有赖于汝谐。
中言湖南重地及民俗之弊。又曰:
有伤无患,宜念蹢躅之孚,忘战必危,何缓简诰之政?斯倚全材之得,宜求硕德之儒,惟卿恺悌英才,圭璋令望,撑肠文字,五千卷经史子集之不遗,扬眉论说,数万言。兴亡治乱之如鉴,往在奸党之挟憾,将歼善良,能折凶计而不从,反遭构捏,岂料殿上之立鹗?遽作海曲之窜鸿,先王图任于末年,后嗣盍承其遗志?銮坡备顾问,惓惓启沃之诚,国子振儒风,勤勤誉髦之意。风棱峻于白简,喉舌允于虞龙,献历代谟政之书,炳炳芹曝之恳,进小学表里之说,昭昭性理之源,素嘉忠笃于爱君,可验利器于遇错。桑榟必所敬,尔虽告归,左右皆曰贤,予岂舍汝?玆擢起于家食,俾殿服于南方。
云云。
3月15日
○丙子,全罗道,以海寇报变。
○柳希春即辞状曰:
臣本是踈暗书生,不晓军旅之事。自受本职兼节度之任,如蚊负山,夙夜忧惧,人器之不称,人莫不知。且臣本以羸弱废疾之人,年迫六十,上热下泠,艰难支持,上京肃拜往来之际,劳热发作,渴飮无数。拜辞初发之日,即患腹痛泄泻,一日七八。目今到稷山,又闻南方海寇声息之报,心神怔忪,罔知所为,臣若勉强驱驰,则非但一身病日深难支,折冲御侮之际,必误国事,极为惶闷。伏冀圣慈,俯察危恳,亟命递差,更授可堪之人,以完一方之寄。
3月20日
○辛巳,上命庭试魁李后白赏加嘉善。
○答柳希春辞状曰:“省卿状启,知卿惶闷,冀递本职,更授可堪。本道时无事变,方伯未可轻递。昔晋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扎,平定全吴,如指诸掌。由此以观,节度之为任也,惟在料敌奇谋之如何耳,固不系于气质之强弱也。宋之韩范出镇边鄙,西贼胆破,是亦岂非书生乎?夫用兵,亦不出儒者分内事也。海寇一鼠窃耳。不足以动人一毛。卿前在经帷,论说古人,出人意表,何乃闻此一奇,先自忧惧,至此甚欤?予恐列镇,因此有畏缩之患。卿宜愼勿如此。监司虽兼节度,折冲御侮,自有其人,卿其安心勿辞。且国依于民,民依于食,足食之道,惟在耕农。近日雨水似为周足,卿其遍谕州郡,十分劝课,俾无陈荒。适今下书,故兼谕此意,卿其体哉!”
3月21日
○壬午,全罗道砺山地震。
○以李友闵为咸镜监司。
3月23日
○甲申,柳希春到全州,谒圣,引教官及堂长有司,语以圣上留意学校,厚伦成俗。诸生宜第一以忠信谨行,第二以安静读书为务,至于作文,乃第三之末技耳。
夏四月
4月28日
○己未,以奇大升为副提学。
4月30日
○辛酉,台官启请:实录奉安使,当此下三道饥荒之时,重贻民弊,请退遣于秋成。上从之。
五月
5月2日
○癸亥,以右议政洪暹之议,上不用台官之启,而竟遣奉安使。
○上因朴启贤所启,命给李恒等米太。
5月3日
○甲子,有旨。其辞曰:
实录下去之际,奉先王宝典,所当尽敬而不可忽也。适丁去岁饥馑,民之填于沟壑者何限?如非不得已之事,断不可诿诸旧例,以伤民力。似闻顷年奉安使下去之时,不但监司,至如兵、水使齐会一处,设宴致慰云。虽在平时,犹不可如此,况当大侵之后,民饥之方极,农务之方急,海寇之可虞乎?各邑奉迎之际,如外门结彩等事,则事关敬上,不当埋没,至于鸠聚列邑伶人,以为马前戏具,此则似不关有无,姑徐何伤?且多办酒肉,招集远近声妓,大设宴享,此等弊端,其一切停革,使饥民得受一分之惠。
圣上忧民除弊之仁,至矣,尽矣。
5月4日
○乙丑,备忘记:“实录厅诸臣,赏给有差。柳希春、李湛、闵起文等,同受儿马一匹之赐。”
5月15日
○丙子,
朝奉大夫前守宗亲府典签臣曺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谢恩于主上殿下。伏蒙去四月教,赐臣以食料者,如臣愚老者,顾何以承天宠乎?伏惟,天日隔于九重,草泽遇于千里,如伤之恩,无远不届,先及老民,老民虽欲结草而难报,独念士横道而偃,有土之羞也。殿下自任其忧,臣不任私谢,比犹一草沾濡,无以仰谢天工。犹且区区少诚,仰谢不已者,圣上既不惠鲜之恩,微臣敢无芹曝之献乎?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古有说矣。恭陈一辞,进为殊恩之报。伏见,殿下之国事已去,无一线下手处,诸臣百工,环视而莫救,已知无可奈何。不曰如之何者久矣。若殿下视而不知,则明有所蔽矣;知而罔念,则国无主矣。往年,臣尝再陈荒疏以为:‘非振之以不测之威,无以济百散糜粥之势;非润之以大霖之雨,无以泽七年枯旱之草。’于今有年月矣,未闻殿下亟下恩威,以立纪纲。威福在己,而不自摠揽,尚下臣强之教,使不得敢言,群下解体,泛泛悠悠,邦遂丧越,至于今。老臣徒谢雨露之恩,而无以补天之漏,谨以君义二字,献为修身、整国之本,伏惟睿鉴。臣植拜手稽首,昧死以谢
答曰:“省所陈疏章,可见其忧国之诚,虽在畎亩,未尝少忘也。甚用嘉焉。若其所赐微物,何谢之有?尔其勿谢。”
○曺植辞职状曰:
年及时制,老病罪重,奔命不得,上恩宽宥,不即治罪,万死待罪。伏念,主上征召老民之意,非欲见微末残败之身,固欲闻一言,以补圣化之万一。请以救急二字,献为兴邦一言,以代微臣之献身。伏见,邦本分崩,沸如焚如;群工荒废,如尸如偶,纪纲荡尽,元气萧尽;礼义扫尽,刑政乱尽,士习毁尽;公道丧尽,用舍混尽;饥馑荐尽,府库竭尽,飨祀渎尽;征贡横尽,边圉虚尽;贿赂极尽,掊克极尽;冤痛极尽,奢侈极尽;飮食极尽,贡献不通;夷狄陵如,百疾所急,天意人事,亦不可测也。舍置不救,徒事虚名。论笃是与,并求山野弃物,以助求贤美名,名不足以救实,犹尽餠之不足以救饥,都无补于救急。请以缓急虚实,分拣处置。自古虽大平之世,不得无是非可否,宫中女子,皆得上书论列。今也,国势顚危,无可奈何,身居钧辅者,左右环视而莫救,必有下手不得之势,不晓时变,无知老民,出位侵官,昧死以闻。处士横议之罪,臣固当受。谨状。
5月18日
○己卯,副提学奇大升,再上辞疾状。
5月20日
○辛巳,政,卜相。吴谦、李铎入右相望,而吴谦受点。
5月22日
○癸未,以光州天鹅除役,甚无谓,而有大弊,故特严饬色吏,而命除之。
○府启:“台辅之臣,任大责重,如非众望所属,不可苟充。右议政吴谦,处心行事,专用机巧,公论之不许久矣。前任贰公之日,尚有不称之讥,况此具瞻之地,一国安危所系,岂可令非人冒处?请命递。”
○院启:“大臣之职,百责所萃,国家安危,在于大臣之贤否。其于作相之际,可不十分难愼,而择授乎?右议政吴谦,用心多术,行己不直,趋时附势,奉承权奸之指嗾。倾陷士类,几成不测之祸。媢疾之心,老而益彰,平生行事,尽露难掩,其不容于公论久矣。今授本职,物情莫不骇愕,请亟命递差。上答曰:”其明白详陈,不可矇眬论之。“
5月23日
○甲申,玉堂亦上札,请递吴谦。
5月28日
○己丑,领议政李浚庆力辞相位。上许之。
六月
6月4日
○甲午,以卢守愼为户曹参判,宋麒寿为庆尚监司,金启为圣节使书状。
○黄大受以使命诣岭南,落马中恶身死。
○同知李揵卒。
6月9日
○己亥,传曰:“吴谦被论,势难在职,递之。”
○务安人丁璨有孝行执礼。
6月14日
○甲辰,领、左相诣阙卜相。以李铎单望,即下批。李铎为右议政,允合舆望。
○平安监司柳景深病递,行至长湍而卒。上闻之震悼,别赙。〈《柳希春日记》曰:“斯人也,所向正,而材气超迈,常有爱人济物之心。干局出凡,朝廷以为可合兵判,遽至是乎!”〉
6月17日
○丁未,以朴忠元为右赞成,朴淳为吏曹判书,许晔为吏曹参议,忠元旋被台论,以为人物凡庸,不容于淸议,再为铨长,徇私灭公云云。
6月18日
○戊申,柳希春读李滉《心经后论》曰:“其说甚精,傥非闻道大儒,焉能到此地位?信乎!吾东方郑圃隐后一人而已。”
6月20日
○庚戌,全罗道道内,刚明听理,能决狱讼之官,唯砺山郡守郑淹、益山郡守赵完璧、南平县监李征、潭阳府使金伟、求礼县监申承緖。其次灵光郡守安容、罗州牧使权纯、绫城县令丁焰、顺天府使李选。此四人刚明差次。
6月21日
○辛亥,以白仁杰为大司宪。
6月28日
○戊午,以李山海为大司谏,以朴永俊为兵曹判书,以高景虚为承旨,以愼喜男为弘文馆副校理。
6月29日
○己未,以李珥为淸州牧使,郑应奎为昌原府使,卢禛为昆阳郡守,李齐闵为庆州府尹。
秋七月
7月1日
○辛酉,大司宪白仁杰递,而姜士尚为之。
7月4日
○甲子,姜士尚递,而金德龙为之。尹刚元为承文判校。
7月8日
○戊辰,以朴承任为黄海监司,宋庭笋为求礼县监。
○校书馆启:“《仪礼经传续》已毕印,请进上颁赐,一依元集例。”上从之。
○以洪渊为昌原府使。
7月16日
○丙子,上特命朴淳陞授崇政右赞成。同日政,李墍为直提学,吴祥为吏曹判书,郑宗荣为刑曹判书,申湛为执义。
八月
8月13日
○壬寅,有政。以李仲虎为执义。
8月15日
○甲辰,泗川李桢卒。柳希春曰:“是何善人,相继凋零也!”
8月18日
○丁未,经筵官柳涛启曰:“水军本役之外,又有草席入送于平安道,箭竹以备纳为闷。兵水营所用鹿皮,备之极难,呈诉者甚多。小臣来时,见监司柳希春云:”亦以此等事,呈诉于我者多矣。“盖水军无苏复之路,减彼一事,则夫岂偶然?道内济州,多产獐鹿皮,移定于此,则庶蒙一分之惠矣。监司柳希春,其道之人,细知民情,故所言如此。”上曰:“济州海外孤岛,无前之事,有若贡物,为之未稳矣。启辞,问于该曹,议之。”
8月19日
○戊申,有政。以南智远为灵岩郡守,金逸骏为淳昌郡守,金田漑为龙安县监,申翌为南道兵使,徐应千为庆尚右水使。
8月22日
○辛亥,以郑彦信为全罗道都事。
8月24日
○癸丑,有政。以郑彦信为持平,金大鸣为都事,李后白为大司宪,郑淹为掌令,郭赳为掌令,尹行为光州牧使,许忠吉为砺山郡守。
8月27日
○丙辰,康陵丁字阁,失火烧尽。九重震惊,即白服,五日而除,百官皆然。外官文书到日,皆白服,五日而除。
九月
9月4日
○癸亥,朝廷公事,丁未年以后辛亥至,贫残下户及流亡绝户所受还上积欠未上者,令各官守令,详核以闻。下书各道,全罗道内,并杂谷八万三千四百馀石,民颇苏复。
○药房提调,懿圣大妃殿进药后问安。政院、弘文馆问安。传曰:“予气常有心热之证。元气虚弱,又闻惊惑之变,悲痛罔极,是以气候不调。”云云。
9月6日
○乙丑,有政。以卢植为全罗都事,奇大升为吏曹参议,许晔为大司谏。
○罢漏后,妖僧入坐于差备门外,政院觉察。上命三省交坐推鞫。
○传教四馆别迁。乃振起淹滞之举也。
9月7日
○丙寅,传:“来九月九日,耆英堂上、经筵堂上、郞厅赐宴及大殿、中宫殿养老宴,并勿为事,下礼曹。”
9月8日
○丁卯,台谏启:“今年虽曰稍稔,风水之灾,无处无之,积债官租,倍数输纳。不意园寝又灾,国家之厄运极矣。请士大夫病亲呈辞外,其馀受由,限今年一切勿许。”上从之。
9月10日
○己巳,有政。以朴启贤为户曹判书,郑宗荣为知经筵,尹复为司成。
9月12日
○辛未,畿甸,虎豹盛行,白昼食人,或撤人家舍,恣食无厌。台官启请勤捕。
○全罗监司驰启:“灵岩、康津、海南三邑,介在两营之间,又当济州直路要冲之地,贡赋十倍于他官。自乙卯经变以后,防备诸事极多,民甚困苦。三邑不产鹿尾、鹿舌、快脯,请移于济州獐鹿兴产之地。校书馆册纸长、兴库见样纸,请令正供都监,磨链移于内地事歇之地。”
○有政。以申湛为应教,孔士俭为平安兵使。
9月14日
○癸酉,全罗道监司,以善行朴光前等六十三人行实启本封上。启下礼曹,礼曹启目:“朴光前等六人,为先相当职除授事。”蒙允。
9月29日
○戊子,议政府舍人司关字,以灾变求言传旨,通谕八道。
冬十月
10月2日
○辛卯,以成世平为砺山郡守。
10月14日
○癸卯,大司宪朴应男病递。当日为政,吏曹以金贵荣、卢守愼、李后白拟大司宪望未入,上传于吏曹政厅曰:“全罗监司柳希春,为之可也。”
○传曰:“《礼记》最关于讲礼,而士大夫罕有书,以丰储仓注纸,印出广颁事,下礼曹。”
10月15日
○甲辰,有政。以郑惟一为执义,郭赳、申点为掌令,李增、尹希吉为持平。
10月19日
○戊申,府启:“大司宪柳希春,以全罗监司,时在本道,除交代乘驲上来事,下谕。依前例,府书吏给马下送。”答曰:“如启。”
○观象监,《天文图》一百二十轴进上。政院启曰:“《天文图》,馀数三十件,而文臣二品已上五十一员,而其中三十员落点。”传曰:“知道。”
○院启:“高城郡守金适,性本邪娟,谄付权奸,前为维新县监时,船输木谷于权门,为民填泽,为之作畓而与之。忠州之民,至今怨入骨髓,士论唾鄙久矣。吏曹,以如此等人,拟之守令,亦为非矣。请罢职不叙。”答曰:“如启。”
10月27日
○丙辰,白额虎出没恭、顺陵山林。高阳等处,搅杀人物四百馀头。朝廷令大举讨捕。
○圣上明辨刑狱,每于杀人之贼,洞照事实。柳渊之杀兄,台官郑淹以为可疑,元勋之杀严芿孙,推官、刑曹,皆掩护之。田应麒之杀英龄,谏院许晔以为英龄自缢。上皆明断而不听。一国之人,皆叹服。
10月29日
○戊午,持平尹希吉递,而朴应福为之。又以病辞,郑彦信为之。
十一月
11月1日
○己未,大司宪柳希春启曰:“臣本以踈暗孱劣,初无寸长,登第出身,于今三十四年,而中经窜谪者二十馀年,前后实仕,不过十岁。其仕也,亦无丝毫报效,自中庙朝,滥蒙恩宠,叨经幄,又被特授专城,以便养母,而无一事仰答鸿造。又自丁卯蒙恩还朝,累忝讲读、论思、教导国子之任。顷日又受方面承宣之寄,皆碌碌度日,了无涓埃之补,徒窃大仓之禄,不见斥以旷官幸矣。岂可陞授二品宰列,以玷淸朝之名器乎?况风宪之长,振整纲维,责任至大,尤非如臣所能担当。玆二事,非但臣心惧然不宁,措躬无所,于国家爱惜官爵、厉世磨钝之道,大有未合。乞命改正。”上答曰:“卿前在经幄,启沃良多。予不忘卿,玆授本职。勿辞尽职可也。”
○再启曰:“臣顷为全罗道观察使时,刑曹以军器寺提调启下。诸色匠人,不能趁时捡举起送,承传推考。台谏不可被推而在职,请命递臣职。”答曰:“勿辞,退待物论。”
○掌令郭赳启曰:“大司宪柳希春,以刑曹推考,引嫌不出。台官被推,势难在职,请命递。”上曰:“如启。”
11月2日
○庚申,传于校书馆,命广印《朱子语类》。大提学朴淳之请也。
○以卢守愼为大司宪,柳梦井为敬陵参奉,朴应男为副提学,柳希春为同知中枢府事。
11月3日
○辛酉,天文图受赐者三人,朴应男、卢守愼、柳希春。
11月5日
○癸亥,是时经筵,上尊信柳希春,讲书释语,读讲官往往异说,上坚守不变。因言柳希春广览经籍,学术精详,不可不从。“
11月6日
○甲子,辰时,上接见日本国使臣。
○大司谏许晔,以病辞。
11月9日
○丁卯,有政。以金贵荣为大司宪,卢守愼为副提学,申湛为执义,尹卓然为持平,郑琢为持平,柳涛为掌令,郑惟一为副应教,李增为副校理。
11月12日
○庚午,前者,以东西道捉虎大将,不能禁戢军士,致令掠扰民间,上命罢其役。是日,西道捉大虎二头,广州捉大虎五头。
○亲耕。礼曹以壬申年二月二十四日,亥而且吉,为拟取人事。中庙正德癸酉年,亲耕为取人,而初试分三所,策问一道,每所各取一百人,讲经,取略以上云。上皆从之。
○亲耕前初试,亲耕后殿试事,启下礼曹。
11月20日
○戊寅,捉虎大将许世麟、崔远,以不能禁戢军士,掳掠居民,坐罢。
11月21日
○己卯,院启:“汉城判官南琯,人物愚妄,不合决讼之官,请递。茂长县监刘汉良,不能治事,吏缘为奸,弊及于民,阖境嗷嗷,本县素称繁剧,新县监各别择遣。”答曰:“如启。”
○以李英贤为左尹,李后白为右尹,李原明为茂长县监。
11月24日
○壬午,府启:“监察兪沃,在训链院,去官之时,潜怀偏私,倾轧同僚,独以巧辞饰其踪迹,尚保其职,物情痛愤,请罢职。”上从之。
11月25日
○癸未,以金贵荣为吏曹判书,吴祥为刑曹判书,朴应男为大司宪,柳希春为同知义禁府事。
11月29日
○丁亥,辰初初刻,上殿坐于思政堂,常参官分东西而进,四拜于庭,遂升殿,参启覆。乃罗州乌洞,扑杀李大奇者之奴婢,上命依律。大奇亦有所取,而其奴婢中,有以泥污面打颊秽口之罪,不至于死,以初覆,故入侍者不敢言,既毕而退。
○柳希春以昼讲特进官启曰:“臣观察全罗一道,以朝廷淸明之故,守令之纵恣贪虐者,罕得闻之,虽以公事之不能,为之殿最,其实守令不如权臣当国之时。但邦本不可不救者有二事,漕军、水军自,乙卯倭变以后,水军则专委防御,漕军则加设漕船,当番则元漕船,下番加设,漕军逢受。自正月至七八月,长在海路,不顾家事,专废农业,多致流亡,弊及一族切邻。税多之军,则一年再运,其苦倍于水军。又漕船三年则改槊,又三年再改槊,又三年改造,改槊、改造之材木,曳运牛价,船匠粮料报施,船中什物,其价甚多,糜费之苦,十倍他军。以故闲丁,一为漕军,则如就死地,百计窥避,愁怨盈路。今闻大臣有救弊之策。”上曰:“顷见兵曹公事,请以冬月当番水军,捧布以给漕军。”柳希春又启曰:“水军之所患者,《大典》载各浦大猛船、中猛船、小猛船若干。今则自乙卯以后,御敌所用板屋船、防排船、夹船等为紧,而无军仍存,船亦依数造作,作之三四年后,腐朽不用,有弊而无益。此在大臣处置,各浦水军,以方物纳于水营者,红小鹿皮、结弓獐皮等是病。臣窃观,济州江豚化鹿,其产不穷,地无虎豹、豺狼、鹿獐蕃盛,其岛在大海之中,而水不中煮盐,土人贵盐。今若各浦冬月入番水军一二名除出,捧盐石或十斗,官送济州,俾易獐、鹿皮,则庶乎两便。”上曰:“济州虽我国之地,乃海外绝岛。如此事如何?”希春对曰:“百闻不如一见,此事其实其便利。”希春又曰:“在前各浦领船,以水军差定。凡万户支供,浦中用度,如白纹席、狗皮、真曲、真油、牛力角、鱼胶、弓弦、人情木、监、兵、水使公状纸价,莫不捧上,不胜支当,逃避。顷年兵曹事目,吏、兵房镇抚当征事,监司、水使处,下谕何如?”又曰:“今年农事稍稔,故各官报年分等第,只有下之下,而无下之中处。臣令更核,若有下之中处,更定田税太。户曹令大方黄豆备纳,甚艰苦,以纯色常太代纳,便当。又司赡寺纳奴婢身贡作米,每一匹,正米八斗,则适中矣。”上曰:“顷日户曹,此公事防启矣。”希春曰:“户曹乃有司,恤经费之常事。”上语承旨曰:“今此启辞,下该司,更议施行。”漕运在前,以水军兵船添运,故漕军间一年漕运上江。上曰:“漕军,以败船,刑问多伤,可怜。”
11月30日
○戊子,昼讲。讲官郑彦智,于朱子之言曰,皆不尊称。上读时,皆尊称。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丑,朝讲。特进官金贵荣启请,明春别试,四书则依旧抽栍讲取,经书则自愿一经以讲。上然之,顾问左相李铎,又令他相议启。
○以洪昙为刑曹判书,郑宗荣为判尹,姜士尚为同知经筵,朴忠元为右参赞。
12月2日
○庚寅,领、左相,皆欲别试讲经从轻。四书抽栍,三经则自愿一经,右相则请除讲经。盖欲广取人材也。
○柳希春献《黼座铭》:“提醒此心,如日之升。穷理修身,中正和平。”此敬义两立之箴也。
12月3日
○辛卯,昼讲。承旨李忠绰、校理郑淹、修撰李友直、特进官朴永俊、柳希春入侍,讲官讲《中庸》十三章《或问》。上释时,释固字本来,则字为面,如此之类,皆从希春前日之说。希春曰:“前日十二章《或问》,程子引《孟子》云:‘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处。’圣贤特恕学者用力之过,而反为所累,故以下句解之。此所云圣贤,乃指程子,非指孟子也。”上览之曰:“此说良是。予前日亦误认以为孟子也。”讲毕,臣希春进曰:“顷者入侍之臣,以文庙从祀,累以为请,而未蒙允许。臣闻,大明高皇帝黜杨雄,而以董仲舒从祀。世宗朝,撰《五礼仪》,亦以改正。盖我朝文章、节义之士,则往往多有之,而金宏弼、赵光祖,独能学圣贤之道,体之身,又能兴起斯文,丕变士习。此二人,公论皆以为宜先从祀。又中朝嘉靖中,黜荀况、马融、刘向、贾逵、何休、王弼、戴圣、王肃、杜预,而以王通、欧阳修、胡瑗、杨时、李侗、胡安国、陆九渊、蔡忱、真德秀从祀。此时王之制,且不无意,请从之。上曰:”久远之事,岂可轻易更定?姑徐之。“希春曰:”汉高帝过鲁,祀孔子;宋太祖至武成王庙,以白起杀降,即命撤其从祀。大明高皇帝黜杨雄,而以董仲舒从祀,此皆英主之高识,唐明皇虽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其前冒祖老子,尊为玄元皇帝,尊太公为武成王,宋哲宗虽以子思从祀,却以王安石配享孔子,皆泾渭不明者也。宋理宗,淳昌辛丑正月,手笔诏云:“孔、孟没后,圣学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真见实践,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又得朱喜,精思明辨,表里混融。《中庸》、《大学》、《语》、《孟》之书,本末洞澈,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臣论著,启沃良多。其令学宫,列诸从祀,以示予崇奖之意。寻以王安石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命从祀。理宗他事虽未尽善,唯此一事,迥出千古。今之从祀升黜,若可缓而实急,乃转移人心世道之机也。”上曰:“王通献《太平策》于弑逆之隋文,其去杨雄,亦无几耳。”希春曰:“杨雄以汉臣事王莽,王通以野人献策于弑逆之人,固为不知人,不用而退尔。”上曰:“隋文用,则必为之臣矣。”上曰:“吴澄当黜无疑,以宋之进士,臣事胡元,大节不足观也。”李忠绰曰:“吴澄,人未有非之者。至大明丘浚始著论非之。”上曰:“丘浚亦不足取也。”希春曰:“丘浚虽博识多材,而心术不正。陈献章以贤士至朝,浚为大学士,媢疾而逐之。尝立论,讥宋之诸儒,不事世务,与晋之淸谈无以异。此与郑丙、陈贾讥道学,何异?”上曰:“中朝取舍,未必尽当。”希春曰:“嘉靖皇帝不父视正德皇帝,其时阿世之臣,以欧阳修濮王议,谓濮王当称皇考,遂建议从祀,以司马光濮王议,失父子之伦为讥,请斥从祀,光之议非失也。”上曰:“司马光宽宥曺操盛称,伪定一时之功。夫曹操自谓吾为周文王,又弑伏后,真大贼也,而光之议如此,此不正矣。希春曰:”光资质纯粹,而欠淸明,故所见不透澈耳。“又曰:”顷日,臣伏闻上教以为:‘漕卒败船者,例施三次之刑,此为冤闷。’此诚恻隐钦恤之盛意也。然杀人启覆时,助意者斩,而加工者绞。若助力于杀人,则固为加工。若其主被人陵辱,而奴婢愤激,或为主所令,以秽物污面、纳口、打颊之类,岂可谓加工于杀人?“上曰:”此指罗州罪囚也。果然其主令之,虽死事,亦从之矣。近必三覆,可以分拣减死矣。“希春曰:”其魁在逃,宜令监司,令邻邑守令捕之。“李友真曰:”从祀升黜,诚若希春之言,馆中之意亦然。“李忠绰曰:”吴澄之学,亦宗陆九渊,尝有诗云云。“希春曰:”嘉靖中,中朝士大夫,皆宗陆氏之学,故以九渊从祀,非正论也。“上曰:”朱子曰:‘江西顿悟,若不辟此,道无由得明。’“希春曰:”臣尝观九渊文集,以观书穷理之儒,为不及于杨墨,至诋为异端之甚。此盖暗讥朱子之学也。九渊性傲而拗,陆九渊、吴澄、王守仁,皆江西人。大抵江西人,皆能文章,才气秀拔,而性倨傲执拗,其土风然也。“又论温公盛称曹操平定中夏之功曰:”盖秦之混一六国,曺操之平定中原,皆所谓以暴易乱,何足道哉?“
○是日,罢职人员叙用之命始下。
○别试讲经之规,上命三经中自愿一经。
〈宣宗昭敬大王实录卷之第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