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东医宝鉴
作者:许浚 朝鲜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韩医学

    东医宝鉴緫目

    • 内景篇一 身形   
    • 内景篇二 血 梦 声音 言语 津液 痰飮
    • 内景篇三 五脏六腑 肝脏 心脏 脾脏 肺脏 肾脏 胆腑 胃腑 小肠腑 大肠腑 膀胱腑 三焦腑 胞 虫
    • 内景篇四 小便 大便
    • 外形篇一 头 面 眼
    • 外形篇二 耳 鼻 口舌 牙齿 咽喉 颈项 背
    • 外形篇三 胸 乳 腹 脐 腰 胁 皮 肉 脉 筋 骨
    • 外形篇四 手 足 毛发 前阴 后阴
    • 杂病篇一 天地运气 审病 辨证 诊脉 用药 吐 汗 下
    • 杂病篇二 风 寒
    • 杂病篇三 寒 暑 湿 燥 火
    • 杂病篇四 内伤 虚劳
    • 杂病篇五 霍乱 呕吐 咳嗽
    • 杂病篇六 积聚 浮肿 胀满 消渴 黄疸
    • 杂病篇七 痎疟 瘟疫 邪祟 痈疽
    • 杂病篇八 痈疽 诸疮
    • 杂病篇九 诸伤 解毒 救急 怪疾 杂方
    • 杂病篇十 妇人
    • 杂病篇十一 小儿
    • 汤液篇一 汤液序例 水部 土部 糓部 人部 禽部 兽部
    • 汤液篇二 鱼部 虫部 果部 菜部 草部
    • 汤液篇三 草部 木部 玉部 石部 金部
    • 针灸篇 针灸

    东医宝鉴緫目终

    东医宝鉴序

    医者雅言轩岐。轩岐上穷天纪,下极人理,宜不屑乎记述,而犹且说问、著难,垂法后世,则医之有书,厥惟远哉。上自仓、越,下逮刘、张、朱、李,百家继起,论说纷然,剽窃绪余,争立门户,书益多而术益晦,其与《灵枢》本旨不相径庭者鲜矣。世之庸医,不解穷理,或倍经训而好自用,或泥故常而不知变,眩于裁择,失其关键,求以活人而杀人者多矣。

    我宣宗大王,以理身之法,推济众之仁,留心医学,轸念民瘼。尝于丙申年间,召太医臣许浚教曰︰“近见中朝方书,皆是抄集庸琐,不足观尔。宜裒聚诸方,辑成一书。且人之疾病,皆生于不善调摄,修养为先,药石次之。诸方浩繁,务择其要。穷村僻巷无医药,而夭折者多,我国乡药多产,而人不能知尔。宜分类并书乡名,使民易知。”浚退与儒医郑碏、太医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设局撰集,略成肯綮。

    值丁酉之乱,诸医星散,事遂寝。厥后,先王又教许浚独为撰成,仍出内藏方书五百卷以资考据,撰未半而龙驭宾天。至圣上即位之三年庚戌,浚始卒业而投进,目之曰《东医宝鉴》,书凡二十五卷。上览而嘉之,下教曰︰“阳平君许浚,曾在先朝,特承撰集医方之命,积年覃思,至于窜谪流离之中,不废其功,今乃编帙以进。仍念先王命撰之书,告成于寡昧嗣服之后,予不胜悲感。其赐浚太仆马一匹,以酬其劳。速令内医院设厅锓梓,广布中外。”且命提调臣廷龟撰序文弁之卷首。

    臣窃念太和一散,六气不调,癃残札瘥,迭为民灾,则为之医药以济其天死,是实帝王仁政之先务。然术非书则不载,书非择则不精,采不搏则理不明,传不广则惠不布。是书也,赅括古今,折衷群言,探本穷源,挈纲提要,详而不至于蔓,约而无所不包。始自内景、外形,分为杂病、诸方,以至脉诀、症论、药性、治法、摄养要义、针石诸规,靡不毕具,井井不紊。即病者虽千百其候,而补泻、缓急,泛应曲当。盖不必远稽古籍,近搜旁门,惟当按类寻方,层见叠出,对证投剂,如符左契。信医家之宝鉴,济世之良法也。是曾先王指授之妙算,而我圣上继述之盛意,则其仁民爱物之德,利用厚生之道,前后一揆,而中和位育之治?宣在于是。语曰︰“仁人之用心,其利博哉。岂不信然矣乎。”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孟夏,崇禄大夫行吏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世子左宾客臣李廷龟奉教谨序。

    集例

    臣谨按:人身内有五藏六府,外有筋骨肌肉、血脉皮肤,以成其形,而精气神又为藏府百体之主,故道家之三要,释氏之四大,皆谓此也。《黄庭经》有内景之文,医书亦有内外境象之图。道家以淸静修养为本,医门以药饵针灸为治,是道得其精,医得其粗也。今此书先以内景精气神藏府为内篇,次取外境头面手足筋脉骨肉为外篇,又采五运六气四象三法,内伤外感诸病之证,列为杂篇,末著汤液针灸以尽其变。使病人开卷目击,则虚实轻重、吉凶死生之兆,明若水镜,庶无妄治夭折之患矣。古人药方所入之材,两数太多,卒难备用。局方一剂之数尤多,贫寒之家,何以办此?得效方医学正传,皆以五钱为率,甚为卤莽。盖一方只四五种,则五钱可矣,而至于二三十种之药,则一材仅入一二分,性味微小,焉能责效?惟近来古今医鉴,万病回春之药,一贴七八钱,或至一两,药味全而多寡适中,合于今人之气禀,故今者悉从此法,皆折作一贴,庶使剂用之便易云。古人云,欲学医,先读本草,以知药性,但本草浩繁,诸家议论不一,而今人不识之材居其半,当撮取方今行用者,只载神农本经及日华子注、东垣丹溪要语,且书唐药鄕药,鄕药则书鄕名与产地,及采取时月阴阳干正之法,可易备用,而无远求难得之弊矣。王节斋有言曰:东垣北医也,罗谦甫传其法,以闻于江浙。丹溪南医也,刘宗厚世其学,以鸣于陕西云。则医有南北之名尚矣。我国僻在东方,医药之道,不绝如线,则我国之医,亦可谓之东医也。鉴者,明照万物,莫逃其形,是以元时罗谦甫有卫生宝鉴,本朝龚信有古今医鉴,皆以鉴为名,意存乎此也。今是书披卷一览,吉凶轻重,皎如明镜,故遂以东医宝鉴名之者,慕古人之遗意云。

    历代医方

    • 天元玉册伏羲氏时作
    • 本草神农氏所作
    • 灵枢经
    • 素问以上轩辕黄帝与臣一伯等问答而作
    • 采药对
    • 采药别录以上桐君所著黄帝臣也
    • 至教论
    • 药性炮灸以上雷敩所著黄帝臣也
    • 汤液本草殷时伊尹所作也
    • 难经战国时扁鹊所著姓秦名越人号扁鹊
    • 伤寒论
    • 金匮玉函经以上后汉张机所著字仲景官至长沙太守
    • 内照图后汉华佗所著字元化
    • 甲乙经
    • 针经以上西晋皇甫谧所著字士安号玄晏先生
    • 范汪方东晋范汪所著
    • 脉经
    • 脉诀以上西晋王叔和所著
    • 金匮药方
    • 肘后方以上晋葛洪所著字稚川号抱朴子
    • 药对后周徐之才所著
    • 集验方后周姚僧垣所著
    • 外台秘要隋王焘所著
    • 病源隋巢元方所著
    • 千金方唐孙思邈所著号地仙
    • 食疗本草唐孟诜所著
    • 本草拾遗唐陈藏器所著
    • 素问注
    • 玄珠密语以上唐王冰所著
    • 明堂图唐甄权所著
    • 本草音义
    • 古今录验方以上唐甄立言所著
    • 本事方宋许叔微所著
    • 备用本草经史证类宋唐愼微所著
    • 本草补遗宋庞安常所著
    • 活人书宋朱肱所著号无求子
    • 神应针经宋许希所著
    • 活幼新书宋陈文中所著
    • 脉诀宋刘元賔所著号通真子
    • 医说宋长扩所著字子充
    • 伤寒指迷论
    • 小儿方以上宋钱乙所著字仲阳
    • 直指方宋杨士瀛所著字登父
    • 日华子本草宋人所著不书姓名
    • 三因方宋陈无择所著
    • 圣惠方
    • 圣济緫录以上宋太宗令诸太医撰集
    • 宣明论
    • 原病式
    • 素问玄机以上金刘完素所著字守真号通元处士又称高尚先生
    • 明理论金成无己所著
    • 儒门事亲书金张从政所著字子和
    • 东垣十书元李杲所著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
    • 医垒元戎
    • 医家大法
    • 汤液本草以上元王好古所著号海藏
    •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所著字彦脩号丹溪先生
    • 玉机微义元刘纯所著字宗厚
    • 卫生宝鉴元罗谦甫所著字益之
    • 得效方元危亦林所著号达斋
    • 百病钩玄本朝王履所著字安道
    • 续医说本朝倪维德所著字仲贤
    • 伤寒琐言本朝陶华所著字尚文号节庵
    • 经验良方本朝邹福所著
    • 妇人良方本朝熊宗立所著号道轩
    • 医学正传
    • 医学权舆
    • 医学集成以上本朝虞抟所著字天民
    • 丹溪心法附馀本朝方广所著字约之号古庵
    • 养生主论元王圭所著字均章
    • 永类钤方元李仲南所著字栖季
    • 证治要诀元戴元礼所著号复庵
    • 医通本朝韩𢘅所著号飞霞道人
    • 医林集要本朝王玺所撰
    • 医学纲目本朝人所撰
    • 医学入门本朝李梴所撰
    • 明医杂着
    • 丹溪附馀
    • 本草集要以上本朝王纶所著字汝言
    • 古今医鉴
    • 万病回春以上本朝龚信所著
    • 外科发挥本朝薛己所著
    • 医方集略本朝人所著
    • 医方类聚
    • 鄕药集成方以上本国祖宗朝命文官医官撰集
    • 医林撮要本国内医郑敬先所撰杨礼寿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