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第10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八卷 |
第一百八卷目录
舆图部纪事
舆图部杂录
舆图部外编
坤舆典第一百八卷
舆图部纪事
《通鉴外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度为九州,谓之 九囿,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氏居中州,以制八辅。” 《淮南子地形训》:“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 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竖亥步自北极至 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左传:僖公四年》春,齐侯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 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 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 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 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昭公九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 阴戎伐颍。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 骀、苪、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士 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 封之有?”
《述异志》:“鲁班刻石为《禹九州图》,在洛城石室山东北 岩中。”
《史记·项羽本纪》:“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 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 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注〉 文颖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 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即今官渡水也。”
《汉书萧何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 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 公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得秦图书也。”
《匈奴传》:东胡与匈奴中间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俱 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 脱外弃地,匈奴不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或 曰:“此弃地予之。”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 何予人?”诸言与者,皆斩之。
《司马相如传》:是时邛莋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 赐多,多请吏比南夷。上问相如,相如曰:“邛莋、冉駹者 近蜀道,易通,异时尝通为郡县矣,至汉兴而罢。今诚 复通,为置县愈于南夷。”上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 将,建节往使相如略定西南夷,邛莋、冉駹、斯榆之君 皆请为臣妾,除边关。边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 柯为徼,通灵山道,桥孙水以通邛、莋。还报,天子大说。 〈注〉文颖曰:“邛,今邛都县;莋,今定莋县。”晋灼曰:“南夷,谓 犍为、牂柯也;西夷,谓越嶲,益州也。”张揖曰:“沬水出蜀 广平徼外,若水出旄牛徼外。徼,谓以木石水为界者 也。通灵山道,凿开灵山道,置灵道县。孙水出台登县 南至会无,入若水。”师古曰:“桥于孙水上作桥也。” 《张骞传》:“是时汉既灭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请吏置 牂柯、越嶲、益州,沈黎、文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注〉 李奇曰:“欲地界相接至大夏也。”师古曰:“文山以上初 置者。”
《贾捐之传》:初,武帝征南越,立儋耳、珠厓郡,皆在南方 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馀。其 民暴恶,率数年壹反,杀吏,汉辄发兵击定之。元帝初 元元年,珠厓又反,发兵击之,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 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曰:“臣闻尧舜圣之盛 也。禹入圣域而不优,故孔子称尧曰大哉,韶曰尽善”, 禹曰:“无间。”以三圣之德,地方不过数千里,西被流沙, 东渐于海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欲与声教则治之, 不欲与者不强治也,故君臣歌德。武丁、成王、殷、周之 大仁也,然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蛮荆, 北不过朔方,是以颂声并作。以至乎秦,兴兵远攻,贪 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然地南不过闽、越,北不 过太原,而天下溃畔,《长城》之歌,至今未绝。今陛下不 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快心幽冥之 地,非所以救助饥馑,保全元元也。《诗》云:“蠢尔蛮荆,大 邦为仇。”言圣人起则后服,中国衰则先畔,动为国家 难,自古而患之,何况迺复其南方万里之蛮乎?弃之 不足惜,不击不损威,“臣以为非冠带之国,《禹贡》所及, 《春秋》所治皆可。且无以为愿。”遂弃珠厓,专用恤关东 为忧。奏上,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珠厓由是罢。 《王莽传》:莽既致太平,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 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 外羌使献地,愿内属。宪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 草,皆予汉民,自居险阻,处为藩蔽。”事下莽,莽复奏曰: “太后秉统,恩泽洋溢,绝域殊俗,靡不慕义。越裳氏重 译献白雉、黄支,自三万里贡生犀。东夷王度大海奉 国珍,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今西域良愿等复举 地为臣妾。昔唐尧横被四表,亦亡以加之。”今谨按已 有东海、南海、北海郡,未有西海郡,请受良愿等所献 地为西海郡。臣又闻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 俗,以制州界。汉家地广,二帝、三王凡十二州,州名及 界,多不应经。《尧典》“十有二州后,定为九州。汉家廓地 辽远,州牧行部,远者三万馀里,不可为九。谨以经义 正十二州名分界,以应正始。”奏可。〈注〉服虔曰:“唐虞及 周,要服之内,方七千里,夏、殷方三千里,汉地南北万 三千里也。”
莽分长安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三辅为六尉郡。河 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置大夫,职如 太守,属正职如都尉。更名河南大尹曰保忠信卿。益 河南属县满三十,置六郊。州长各一人,人主五县。他 大郡至分为五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 命文也。下书曰:“常安西都曰六乡,众县曰六尉,义阳” 东都曰六州,众县曰六队。粟米之内曰内郡,其外曰 近郡。有鄣徼者曰边郡,合百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内, 县二千二百有三,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其后 岁复变更,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复其故。吏民不能纪, 每下诏书,辄系其故,名曰“《制诏》。陈留大尹、太尉,其以 益岁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阳,以雍”丘以东付陈定; 陈定故梁郡,以封丘以东付治亭;治亭故东郡,以陈 留以西付祈隧;祈隧故荥阳,陈留已无复有郡矣。其 号令变易,皆此类也。
《后汉书邓禹传》: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 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从至广阿。光 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 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 “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 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光武悦。
《马援传》:帝使援将突骑五千,往来游说嚣将高峻任 禹之属,下及羌豪,为陈祸福,以离嚣支党。援又为书 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 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 乎?”
《西南夷传》:“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 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 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 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 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 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度兰仓为’”� 人。〈注〉《古今注》曰:永平十年,置益州西部都尉,居嶲唐。 《续汉志》:六县,谓不韦、嶲唐、比苏、楪榆、邪、龙、云南也。《华 阳国志》曰:博南县西,山高三十里,越之度兰仓水也。 《荀彧传》:“建安九年,操拔邺,自领冀州牧。有说操宜复 置九州者,以为冀部所统既广,则天下易服,操将从 之,彧言曰:‘今若依古制,是为冀州所统,悉有河东、冯 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也。公前屠邺城,海内震骇,各 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今若一处被侵,必谓以 次见夺,人心易动。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愿公 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楚、郢,责王贡之不入。 天下咸知公意,则人人知安。须海内大定,乃议古制, 此社稷长久之利也’。”操遂寝《九州议》。
《百官志注》《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八年三月庚寅,省 州并郡,复《禹贡》之九州。冀州得魏郡、安平、巨鹿、河间、 清河、博陵、常山、赵国、渤海、甘陵、平原、太原、上党、西河、 定襄、雁门、云中、五原、朔方、河东、河内、涿郡、渔阳、广阳、 右北平、上谷、代郡、辽东、辽东属国、辽西、元菟、乐浪,凡 三十二郡。省司隶校尉,以司隶部分属豫州、冀州、雍” 州省凉州刺史,以并雍州部郡,得弘农、京兆、左冯翊、 右扶风、上郡、安定、陇西、汉阳、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 平、西郡、张掖、张掖、属国、酒泉、敦煌、西海、汉兴、永阳、东 安南凡二十二郡。省交州,以其郡属荆州。荆州得交 州之苍梧、南海、九真、交趾、日南,与其旧所部南阳、章 陵、南郡、江夏、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凡“十三郡。益州本 部郡有广汉、汉中、巴郡、犍为、蜀郡、牂牁、越嶲、益州、永 昌、犍为属国、蜀郡属国、广汉属国,今并得交州之郁 林、合浦,凡十四郡。豫州部郡本有颍川、陈国、汝南、沛 国、梁国、鲁国,今并得河南、荥阳都尉,凡八郡。”徐州部 郡得下邳、广陵、彭城、东海、琅邪、利城、城阳、东莞,凡八 郡。青州得齐国、北海、东莱、济南、乐安,凡五郡。
《三国吴志鲁肃传》:“刘备既定益州,孙权求长沙零桂, 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关 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 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 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兵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 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 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 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 罢军。
《魏书晋司马睿传》,“睿割有扬、荆、梁三州之土,因其故 地,分置十数州及诸郡县,郡县户口至有不满百者。” 《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赵元年,石勒文武将佐等上疏, 请以河内、魏郡、汲郡、顿丘、平原、清河、巨鹿、常山、中山、 长乐、乐平十一郡,并前赵国、广平、阳平、章武、渤海、河 间、上党、定襄、范阳、渔阳、武邑、燕国、乐陵十三郡,合二” 十四郡,户二十九万,为赵国。封内依旧改为内史。准 《禹贡》复冀州之境,南至盟津,西达龙门,东至于河,北 至塞垣。罢并、朔、司三州,通置部司以监之。
《前凉录》:“咸康元年,时张骏尽有陇西之地,分武威、武 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州。”〈广州 晋书地理志作须武〉合十一郡为凉州,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 郎将、凉州刺史;分金城、兴晋、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 城、汉中八郡为河州;以宁戎校尉张瓘为刺史;分炖 煌、晋昌、高昌三郡及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 军三营为沙州;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骏自称大 都督将军、假凉王,督摄三州事。
《蜀录》:“李寿以晋咸康四年,分宁州兴古、永昌、云南、朱 提、越嶲、河阳六郡为汉州,又分汉德县以为梓潼郡, 割巴郡之宕渠、宣汉、汉昌三县置宕渠郡,寻省以县, 并属巴西郡。凡诸制度,多有改易。”
《后秦录》:弘始七年,晋求南乡等诸郡,兴许之。群臣咸 谏以为不可,兴曰:“天下之善一也。刘裕拔起细微,能 讨诛桓元,匡辅晋室,内釐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 郡,不以成其美乎?”遂割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 郡归晋。
《魏书韩麒麟传》:“麒麟子显宗,太和初,除著作佐郎,车 驾南讨,兼中书侍郎。既定迁都,显宗上言曰:自南伪 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且以招诱边民,故侨 置中州郡县。自皇风南被,仍而不改,凡有重名,其数 甚众,疑惑书记,错乱区宇,非所以疆域物土,必也正 名之谓也。愚以为可依地理旧名,一皆厘革,小者并” 合,大者分置,及中州郡县。“昔以户少并省,今人口既 多,亦不可复旧。”高祖善之。
《崔光传》:“光太和中依宫商角徵羽本音,为五韵诗,以 赠李彪,彪为十二次诗以报光。光又为百三郡国诗 以答之,国别为卷,为百三卷焉。”
《唐书贾耽传》:“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 与使戎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 山川夷岨,必究知之。方吐蕃盛强,盗有陇西,异时州 县远近,有司不复传。耽乃绘布陇右山南九州,且载 河所经受为图,又以洮、湟、甘、凉屯镇额籍道里广狭, 山险水原,为别录六篇,《河西录》四篇上之,诏赐币马” 珍器。又图海内华夷,广三丈,从三丈三尺,以寸为百 里。并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其中国,本之《禹贡》。外 夷本班固《汉书》,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以朱,刊落疏 舛,多所厘正。帝善之,赐予加等。或指图问其邦人,咸 得其真。又著《贞元十道录》,以贞观分天下隶十道,在 景云为按察,开元为采访,废置升降备焉。
《李栖筠传》:栖筠子吉甫疾吏员广,由汉至隋,未有多 于今者,乃奏曰:“汉初置郡不过六十,而文景化几三 王。则郡少不必政紊,郡多不必事治。今列州三百,县 千四百,以邑设州,以乡分县,费广制轻,非致化之本。 愿诏有司博议,州县有可并,并之则官少昜治。”乃诏 参阅蠲减,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
《韦执谊传》:“执谊始未显时,不喜人言岭南州县。既为 郎,尝诣职方观图,至岭南辄瞑目命左右彻去。及为 相,所坐堂有图,不就省。既易旬,试观之,崖州图也。以 为不祥,恶之,果贬死。”
《通鉴纲目》:唐主清泰三年夏五月,以石敬塘为天平 节度使。敬塘拒命,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约 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刘 知远谏曰:“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 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塘不从。表至, 契丹主大喜,复书许俟仲秋倾国赴援。冬十一月,割 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 与契丹。
《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保大十三年,周师南征,景奉 表称臣,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以求罢兵。世宗不 报。十四年,景又遣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奉表, 辞益卑服,世宗犹不答。前遣锺谟等并晟、崇质皆留 行在。谟等请归取景表,尽献江北地。世宗许之,遣崇 质、德明等还,赐景书曰:“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六纪 于兹,瓜分鼎峙,自为声教,各擅烝黎,交结四夷,冯凌 上国。华风不竞,否运所钟,凡百有心,孰不兴愤。朕擅 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万之甲兵,农战交修,士卒乐用。苟不能恢复内地,申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 至于削去尊称,愿输臣节,孙权事魏,萧察奉周,古也。 虽然,今则不取。但存帝号,何爽岁寒。傥坚事大之心, 必不迫人于险。”德明等还,宋齐丘、陈觉等皆以割地 无益,德明卖国图利,景怒,斩德明。交泰元年,景知不 能支,乃遣陈觉奉表听命。觉见舟师列于江次甚盛, 乃请曰:“臣愿还国,取景表尽献江北诸州如约。”世宗 许之。是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已为周得, 景遂献庐、舒、蕲、黄,画江以为界。
《辽史耶律颇的传》:咸雍八年,上猎大牢古山,颇的谒 于行宫。帝问边事,对曰:“自应州南境至天池,皆我耕 牧之地。清宁间,边将不谨,为宋所侵,烽堠内移,似非 所宜。”道宗然之,拜北面林牙。后遣人使宋,得其侵地, 命颇的往定疆界。还,拜南院宣徽使。
《耶律唐古传》,朝议欲广西南封域,黑山之西,绵亘数 千里,唐古言戍垒太远,卒有警急,赴援不及,非良策 也。从之。
《续文献通考》: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兵威取滇,以图进 于上。太祖鉴唐之祸基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曰: “此外非吾有也。”由是云南不通中国。
《宋史陈洪进传》:“太宗即位,洪进来朝。既至,礼遇优渥。 洪进遂上言曰:‘臣闻峻极者山也,在污壤而不辞;无 私者日也,虽覆盆而必照。顾惟遐僻,尚隔声明,愿归 益地之图,辄露由衷之请。臣所领两郡,僻在一隅,自 浙右未归,金陵偏霸。臣以崎岖千里之地,疲散万馀 之兵,望云就日以维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从间道’”, 远贡赤诚,愿倾事大之心,庶齿附庸之末。太祖皇帝 赐之军额,授以节旄,俾专达于一方,复延赏于三世。 祖父荷漏泉之泽,子弟享列土之荣。棨戟在门,龟緺 盈室。虽冠列藩之宠,未修肆觐之仪。暨皇帝陛下钦 嗣丕基,诞敷景命。臣远辞海峤,入觐天墀,获亲咫尺 之颜,叠被便蕃之泽。恩荣若此,报效“何阶?志益恋于 君轩,心遂忘于坎井。臣不胜大愿,愿以所管漳、泉两 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遂为内地;蚩蚩生齿 之类,得见太平。”太宗优诏嘉纳之。
《吴越世家》:太平兴国三年三月,俶来朝,会陈洪进纳 土。五月,俶再上表:“臣庆遇承平之运,远修肆觐之仪。 宸眷弥隆,宠章皆极。斗筲之量,实觉满盈,丹赤之诚, 辄兹披露。臣伏念祖宗以来,亲提义旅,尊戴中京,略 有两浙之土田,讨平一方之僭逆。此际盖隔朝天之 路,莫谐请吏之心。然而禀号令于阙庭,保封疆于边” 徼。家世承袭,已及百年。今者幸遇皇帝陛下,嗣守丕 基,削平诸夏,凡在率滨之内,悉归舆地之图。独臣一 邦,僻介江表。职贡虽陈于外府,版籍未归于有司。尚 令山越之民,犹隔陶唐之化。太阳委照,不及蔀家;春 雷发声,兀为聋俗。则俶实使之然也,罪莫大焉。不胜 大愿,愿以所管十三州,献于阙下。执“事,其间地理名 数,别具条析以闻。伏望陛下,念奕世之忠勤,察乃心 之倾向,特降明诏,允兹至诚。”诏答曰:“卿世济忠纯,志 遵宪度,承百年之堂构,有千里之江山。自朕纂临,聿 修觐礼,睹文物之全盛,喜书轨之混同。愿亲日月之 光,遽忘江海之志。甲兵楼橹,既悉上于有司;山川土 田,又尽献于天府。举宗效顺,前代所无,书之简编,永 彰忠烈。”所请宜依。
《文苑传》:“吴淑,丹阳人,至道二年,迁职方员外郎。时诸 路所上闰年图,皆仪鸾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 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故《周礼》职方氏掌 天下图籍。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 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 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诸路转运 使,每十年各画本路图一上《职方》,所冀天下险要,不 窥牖而可知;九州轮广,如指掌而斯在。”从之。
《曹彬传》:“彬子玮,为环庆路兵马都钤辖,兼知汾州。玮 尝上泾原、环庆两道图,帝以示左右曰:‘华夷山川,城 郭险固,出入战守之要,举在是矣’。”因敕别绘二图,以 一留枢密院,一付本道,俾诸将得按图计事。
《富弼传》:“契丹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 择报聘者,吕夷简荐弼,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弼开 怀与语,英感悦,遂密以其主所欲得者告曰:‘可从从 之。不然,以一事塞之足矣’。弼具以闻,遂为使报聘。既 至,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 兵,将何为?群臣请举兵而南,吾谓不若遣使求地,求 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塞雁门,备元昊也。塘水治 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皆修旧,民兵亦补阙,非 违约也。”契丹主曰:“微卿言,吾不知其详。然所欲得者, 宗祖故地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 南,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既退,六符曰: “吾主耻受金币,坚欲十县,何如?”弼曰:“本朝皇帝言朕 为祖宗守国,岂敢妄以土地与人!北朝所欲,不过租 赋尔。朕不忍多杀两朝赤子,故屈己增币以代之。若 必欲得地,是志在败盟,假此为辞耳。澶渊之盟,天地鬼神实临之。今北朝首发兵端,过不在我,天地鬼神, 其可欺乎!”明日,契丹主召弼同猎,引弼马自近,又言 得地则欢好可久。弼反复陈必不可状,且言:“北朝既 以得地为荣,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 一荣一辱哉!”猎罢,六符曰:“吾主闻公荣辱之言,意甚 感悟,今惟有结婚可议耳。”弼曰:“婚姻易生嫌隙,岂若 岁币无穷之利哉?”契丹主谕弼使归,遂专欲增币。 《夏国传》:元祐元年二月,夏遣使入贡。六月,复遣使来 求所侵兰州、米脂等五砦。使未至,苏辙两疏请因其 请地而与之。司马光言:“此边鄙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灵、夏之役,本由我起,新开数砦,皆是彼田,今既许其 内附,岂宜靳而不与?彼必曰:‘新天子即位,我卑辞厚 礼以事中国,庶几归我侵疆。今犹不许,则是恭顺无 益,不若以武力取之,小则上书悖慢,大则攻陷新城, 当此之时,不得已而与之,其为国家之耻,毋乃甚于 今日乎!群臣犹有见小忘大,守近遗远,惜此无用之 地,使兵连不解,为国家之忧。愿决圣心,为兆民计’。”时 异议者众,惟文彦博与光合,遂从之。
《续通鉴纲目》:靖康元年春正月癸酉,斡离不军抵汴 城,李邦彦力请割地求和。帝因求大臣可使者,李纲 请行,帝不许,命李棁棁至,斡离不谓之曰:“今若欲议 和,当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之地。”棁等唯唯,遂与金 使偕来。李邦彦等力劝帝从金议,李纲言:“三镇,国之 屏蔽,割之何以立国?”李邦彦等言:“都城破在旦夕,尚 何有三镇?”纲不能夺。及退,则《誓书》已成,遣沈晦以《誓 书》先往,并持三镇地图示之。
绍兴十一年,兀木以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与魏良 臣偕来,议以淮水为界,求割唐、邓二州及陕西馀地。 帝从其请,命何铸往使誓表,略曰:“今来画疆,以淮水 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 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 军,为敝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 谨守臣节。”毅至汴,见兀术,遂如会宁。
兀术遣人复求商州及和尚、方山二原,遣使割唐、邓、 商、秦之地以畀金;京西割唐、邓二州,陕西割商、秦之 半,止存上津、丰阳、天水三县及陇西、成纪馀地,弃和 尚、方山二原,以大散关为界。于是宋仅有两浙、两淮、 江东西、湖南北、四蜀、福建、广东西十五路,而京西南 路止有襄阳一府,陕西路止有阶、成、和、凤四州,凡有 府、州、军、监一百八十五,县七百三。金既画界建五京, 置十四总管府,凡十九路。其间“散府九,节镇三十六, 守御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军十有六,县六百三 十二。”
《金史交聘表》:“金太祖天辅元年十二月,宋遣登州防 御使马政来聘,请石晋时陷入契丹汉地。二年正月, 遣散睹报聘于宋,所请之地,与宋夹攻,得者有之,本 朝自取,不在分割之议。四年二月,宋遣赵良嗣以书 来议燕京、西京之地。七年正月,宋复遣赵良嗣来议 燕京、西京地,答书如初约,合攻随得者有之。今自我 得理,应有报。”良嗣言:“奉命若得燕京,即纳银绢二十 万两、匹,绫二万匹,以代燕地之租税。”二月,宋复遣赵 良嗣来,定议加岁币,代燕地租税,并议画疆。遣使置 榷场,复请西京等事。癸卯,遣孛菫银木可铎剌报聘 于宋,许以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其西北一 带接连山川及州县,不在许与之限。戊申,诏平州与 宋使一同分割所与燕京六州之地。
《左企弓传》:太祖既定燕,从初约以与宋人。企弓献诗, 略曰:“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太祖不听。 《挞懒传》:宋使王伦求河南陕西地于挞懒。挞懒朝京 师,倡议以废齐旧地与宋。熙宗命群臣议,东京留守 宗隽与挞懒合,宗干等争之不能得。宗隽曰:“我以地 与宋,宋必德我。”宗宪折之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 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勿与便是”时 太宗长子宗磐为宰相,位宗干上。挞懒示隽附之,竟 执议以河南、陕西地与宋。久之,宗磐、宗隽皆伏诛,朝 议渐知其初与宋交通,而倡议割地,会有上变告挞 懒者,熙宗乃下诏诛之。
《宗浩传》:宋人畔盟,王师南伐,命宗浩兼都元帅,往督 进讨。宋人乃命知枢密院事张岩以书乞和,宗浩谕 以割地等事。岩复遣方信孺致书宗浩,宗浩复岩书 曰:“方信孺重以书来,谓江外之地将为屏蔽,割之则 无以为国。夫藩篱之固,当守信义,如不务此,虽长江 之险亦不可恃,区区两淮之地,何足屏蔽而为国哉?” 昔江左六朝之时,淮南屡尝属中国,至后周显德间, 南唐李景献庐、舒、蕲、黄,画江为界,是亦皆能为国。割 地之事亦奚不可?自我师出疆,所下州、军、县、镇,已为 我有,未下者即当割而献之。今方信孺赍到《誓书》,乃 云“疆界并依大国皇统”,彼之隆兴年已画为定,若是 则既不割彼地,又翻欲得我之己有者,岂理也哉?更 期审虑,无贻后悔。
《张仲轲传》:仲轲幼无赖,海陵引之左右,海陵意欲取江南,仲轲每先意导之南伐。海陵与仲轲论《汉书》,谓 仲轲曰:“汉之封疆不过七八千里,今吾国幅员万里, 可谓大矣。”仲轲曰:“本朝疆土虽大,而天下四分,南有 宋,东有高丽,西有夏,若能一之,乃为大耳。”
《徒单克宁传》:大定二十六年,以原王为右丞相。数日, 上谓原王曰:“宫中有四方地图,汝可观之,知远近厄 塞也。”
《元史泰定帝本纪》,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 道,遣使宣抚。诏曰:“朕祗承洪业,夙夜惟寅。凡所以图 治者,悉遵祖宗成宪,曩诏中外百司,宣布德泽,蠲赋 详刑,赈恤贫民,思与黎元共享有生之乐。尚虑有司 未体朕意,庶政或阙,惠泽未洽。承宣者失于抚绥,司 宪者怠于纠察,俾吾民重困,朕甚悯焉。今遣奉使宣” 抚,分行诸道,按问官吏不法,询民疾苦,审理冤滞。凡 可以兴利除害,从宜举行。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申 请,五品以下就便处决。其有政绩尤异,暨晦迹丘园, 才堪辅治者,具以名闻。
《陆文圭传》。文圭于地理考核甚详,凡天下郡县沿革, 人物土产,悉能默记,如指诸掌。
《大政纪》:“洪武三年,《大明志》书成。先是命儒士魏俊民、 黄篪、刘俨、丁凤、郑思先、郑雄等六人,类编天下州郡 地理形势为书。凡天下行省十二,府一百二十,州一 百八,县八百八十七,安抚司三,长官司一。东至海,南 至琼、崖,西至临洮,北至北平。”至是成书,命送秘书监 锓梓颁行,俊民等皆授以官。
二十七年,修《寰宇通志》,书成,“方隅之目有八:东距辽 东都司,东北至三万卫,西极四川松藩卫,西南距云 南金齿,南逾广东崖州,东南至福建漳州府,北暨北 平大宁卫,西北至陕西、甘肃。纵一万九百里,横一万 一千五百里。”
《明外史张辅传》:“安南平,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 户三百十二万。求陈氏后不得,遂设交阯布政司,以 其地内属。自唐之亡,交阯沦于蛮服者四百馀年,至 是复入版图。帝为诏告天下,诸王百官奉表称贺。” 《杨士奇传》:“时交阯数叛,再发大军征讨,皆败没。𥟖利 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帝亦厌兵,欲许之。英公辅以下 皆”言“此贼狡,不可听,当益发兵诛之。与之无名,徒示 弱天下。”帝召士奇、荣谋,力言许𥟖利便,且以汉弃珠 厓,专恤关东为法,帝意遂决。夏原吉初言不当弃,继 亦言弃之便,于是尽以十七府地畀黎、利,乃罢兵,岁 省军兴巨万。而中国兵威亦小诎诸远夷,朝贡多不 至者。
《大政纪》:“天顺二年,敕内阁翰林修《一统志》。先是,永乐 中,令夏原吉、杨荣等纂修天下郡县志,未成。景泰中, 重修《寰宇通志》,仅成未刻,遂命李贤等重修。五年,《一 统志》”成,诏刊布天下志,凡九十卷,表京师,列方岳,凡 建置沿革、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 关梁、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释, 各备载之。
《明外史原杰传》:“成化中,荆、襄流民聚众至数十万,朝 廷忧之。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 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 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往抚。杰至,遍历山谿,宣 朝廷德意,延问诸流民,无不忻然愿附籍。于是大会 湖广、河南、陕西抚按官籍之,得户十一万三千有奇”, 口四十三万八千有奇。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 驱还其乡,凡万六千馀户。其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 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馀里,山林阻深,将 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 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 谿,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 房咸隶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 州增伊阳县各隶其旧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 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由是流人得所, 四境又安。
《名山藏臣林记》:“侯琎为行人,四川、云南、广西诸土司 争地不决。琎奉命往判,按图考志,为定界画,皆悦服 罢。”
舆图部杂录
《左传》襄公四年,魏绛曰:“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 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 启九道’。”
《春秋文耀钩》,北斗七星,主九州。
《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 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
之限,东有殽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 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沲、易水,地方二千 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 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 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赵地方三千里,带 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 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 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 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 北有分泾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 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说魏王》曰:“大王之地,东为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 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煮枣无疏;西有长城 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里。”
《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 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
《荀子强国篇》:“今秦南乃有沙羡与俱,是乃江南,北与 胡貊为邻,西有巴戎。东在楚者,乃界于齐;在韩者逾 常山,乃在临虑;在魏者乃据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 十里耳。其在赵者,剡然有苓,而据松柏之塞,负西海 而固常山。是地遍天下也。此所谓广大乎舜、禹也。” 《吕氏春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周也; 两”河之间为冀、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卫也。东方为青、 齐也。泗上为徐、鲁也。东南为扬、越也。南方为荆、楚也。 西方为雍、秦也。北方为幽、燕也。
《史记孟子列传》:“齐有三驺子,其次驺衍。驺衍睹有国 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 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 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 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 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 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 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 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 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 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 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 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 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 也。
《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 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 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藩篱,却匈奴七百馀里。”
《汉官仪》:“秦用李斯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凡郡,或以 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名,长沙、丹阳是也;或以 山陵,泰山、山阳是也;或以川源,西河、河东是也;或以 所出,金城,城下有金酒泉,泉味如酒,豫章樟树生庭 中,雁门,雁之所育是也;或以号令禹,合诸侯大计,东 冶之山,会稽是也。”
《灵宪图》:“昆仑东南有赤县之州,风雨有时,寒暑有节, 苟非此土,南则多暑,北则多寒,东则多阳,西则多阴, 故圣王不处焉。”
《周礼释疑》《禹贡》九州之名旧矣。《尔雅》“九州,商之制也。” 《职方》“九州,周之制也。”职方之冀,小于《禹贡》,则一分而 三也。既有冀而又有幽、并,故幽州多入《禹贡》之青、徐。 其山医无闾,在辽东。光武时以辽东为青州,后又属 幽州,非幽州入青乎?“其泽貕养在长广,其浸菑时菑 出莱芜。”《地理志》以长广属徐州,琅琊有莱山,非幽之 “入徐乎?”
《青箱杂记》:太祖启运,虽下西川,平岭表,收江南,吴越、 荆闽,纳籍归觐,然犹有河东未殄。其后太宗再驾,乃 始克之,海内自此一统。故因御试进士,乃以“六合为 家”为赋题。时进士王世则进赋曰:“构尽乾坤,作我之 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帝览之大悦, 遂擢为第一人。是年李巽亦以六合为家赋登第,赋 云:“辟八荒而为庭衢,并包有截;用四彝而作藩屏,善 闭无关。”此亦善矣,然不若世则之雄壮。
《容斋续笔》:《古今舆地图志》所记某州至某州若干里, 多有差误。偶阅《元祐九域志》,姑以吾乡饶州证之。饶 西至洪州三百八十里,而《志》云“西至州界一百七十 里,自界首至洪五百六十八里。”于洪州书,“至饶”又衍 二十里,是为七百六十里也。饶至信州三百七十里, 而《志》云:“东南至本州界二百九十里,自界首至信州” 三百五十里,是为六百四十里也。饶至池州四百八十里,而《志》云“北至州界一百九十里,自界首至池州 三百八十里”,是为五百七十里也。唐贾耽《皇华四达 记》所纪中都至外国,尤为详备。其书虔州西南一百 十里至潭口驿,又百里至南康县,然今虔至潭口才 四十里,又五十里即至南康,比之所载,不及半也。以 所经行处验之,知其他不然者多矣。
《容斋五笔》:晋宋以来,置立州郡,惟以多为贵。先是中 原既陷,本土遗民或侨寓南方,故即其所聚为立郡, 而方伯所治之州亦仍旧名。如南徐、南兖、南豫、南雍 州、南兰陵、南东海、南琅琊、南东莞、南鲁郡,其类不一。 魏、周在北亦如此,隋唐不复。然国朝之制,州名或同, 则增一字以别之。若河北有雄州、恩州,故广东者增 “南”字;蜀有剑州,故福建者亦增“南”字。以至西和、西安 州亦然。其声音颇同,患于舛误,则俗间称呼,自加上 下东西为别,故称“岳”为上岳,鄂为下鄂。清州与青类, 称为北清;郢州与颍类,称为西郢;融州与容类,称为 西融者是也。若县邑则不问,今河南静江府、巩州皆 有永宁县,饶、邛、衡州皆有安仁县,蔡英之真阳,庐汝 之梁,光台之仙居、临安,建昌之新城,越筠之新昌,婺 蜀之永康,处吉之龙泉,严池之建德,渭秀之华亭,信 吉之永丰,郴,兴国之永兴,衢嘉之龙游,施,临江之清 江,洪万之武宁,福循之长乐,郴、连之桂阳,福桂之永 福是也。
《路史》:“溟渤涨洋,此天地之所以限东徼也。恶溪沸海, 此天地之所以限南徼也。陷河悬度之设乎西,瀚海 沙子之设乎北,此天地之所以遮西而制北者也。激 障雾于东维,界黑水于南极,泄流沙于西陲,决弱水 于北汉。此天地之所以界四维也。八荒之内,奚有奚 无,八荒之外,何穷何止。”
《云麓漫抄》:古有九州,秦汉分置郡县,《东汉志》仍以九 州总之。唐改郡为州,统以十二道使。本朝多仍唐旧。 有一州而四名者,如会稽郡名越州名绍兴府名镇 东军额。有一郡而三名者,如吴郡名苏州府,又名平 江。有一郡而二名者,如毗陵郡又曰常州之类是也。 又有名交互而难别者,如颍州曰顺昌府,许州曰颍 《昌府之类》。
搜采异闻,录“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以今地里考 之,吴、越、楚、蜀、闽皆为蛮,淮南为荆、舒,秦为戎,河北真 定、中山之境乃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境有赤狄甲氏、 留吁、铎辰、潞国,洛阳为王城,而有杨拒、泉皋蛮氏、陆 浑、伊、雒之戎;京东有莱、牟、介、莒,皆夷也。杞都雍丘,今 汴之属邑亦用夷礼。邾近于鲁,亦曰夷。”其中国者,独 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而已,通不过数十州,盖于天下 特五分之一耳。
《金节要》:“燕山之地,易州西北乃金坡关,昌平之西乃 居庸关,顺州之北乃古北口,景州东北乃松亭关,平 州之东乃榆关。凡此数关,一夫御之,可以当百朝廷 之割地,若得诸关,则燕山之境可保矣。”然关内之地, 平、滦、营三州,自后唐为契丹所陷,后改平州为辽兴 府,以营、滦二州隶之,号为平州路。至石晋之初,耶律 德光又得燕山、檀、顺、景、蓟、涿、易诸郡,建燕山为燕京, 以辖六郡,号为燕京路,而与平州自成两路。朝廷始 议割地,但云燕云两路而已。初谓“燕山之路尽得关 内之地”,殊不知关内之平州,与燕山异路也。由是破 辽之后,金人复得平州路。金既据平州,则关内之地, 蕃汉杂处,欲无侵渔之患,得乎?故斡离不自平州入 寇。此则当时议割燕云不明地理之误也。
古言“三王之后,人君大有功于天下后世者,莫如汉 武帝。帝开拓华夏,今辽东、宁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 两广、福建并浙东数郡皆武帝所取”;交州今为安南 窃据,朔方寇骑充斥;右北平之大宁,今畀朵颜诸戎; 元菟、乐浪又为朝鲜所有,此皆武帝所取。故我朝舆 地广于唐、宋,不及于汉。
天地华夷之界,真有意“大漠限北,流沙限西,沧海限 东,谿岭限南。”然中国自汉武以末,西北境渐蹙,东南 如故。
《丹铅总录》:《左传》“九丘八索”,九丘即九州也,八索即八 泽也,见《淮南子》。或以八索为八卦,谬矣。《通鉴外纪》云: “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度为九州,谓之九囿,各居 其一而为之长。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辅。”此引《春秋命 历叙》文也。九囿取育草木为义,即后世所谓九州也。 中州则人皇之都,《石鼓文》所谓“寓逢中囿”也,八辅则 馀八囿也。囿亦作有,古字省文。《书》书以有九有之师。 《诗》“九有有截”,又“奄有九有”,作九囿解之,义尤明畅。《左 传》谓之“九薮”,阳纡、云梦之属,总而言之,九有也,九囿 也,九州也,九薮也,一也。有与囿以字相近,薮州以音 相近,其实一义耳。
邹衍言:“九州之外,复有九州,载于《史记》。”按其说曰:“东 南神州曰旦土,正南邛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 正西弇州曰升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南柱州曰肥 土,西北元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士,正东阳州曰信土。”其言本荒唐。汉人作《河图括地象》,全祖其说。隋 代郊天,遂以其名入从祀之位。史照《通鉴释文》曰:“此 九州,其昆仑统四方之九州乎?”或曰:神农地过日月 之表,盖神农之九州也。〈注〉旦,音与晨同。邛,《隋书》作“迎 州。”“弇”,《隋书》作“拾州。”元,《隋书》作“营州。”“隐”,《隋书》作“急土。”柱 州,一木作“桂州。”营州,一本作“宫州。”
世言舆地图始于汉光武披舆地图,而不知前汉《淮 南王传》巳有“按舆地图”之语。地以舆名,取《易》坤为舆 之义,犹天如张盖也。盖天、舆地,正可作对。
《地理指掌图》,蜀人税安礼撰。元符中欲上之朝,未及 而卒。书肆所刻,皆不著名氏。蜀本有涪右任慥序,言 之极详。《宇内辨》,临江吴澥著,今本亦失其姓名,故表 出之。
俨山纂录本朝舆地,前古无比,猗欤盛哉!然有可疑 者二事:尧舜时以冀州为皇畿,四方皆二千五百里。 今冀州之北能几何耶?三吴在古不入职方,其民皆 断发文身,与蛟龙杂处,若空其地然为最下也。今财 赋日繁,而古之遗迹不异,其水不为害者天幸尔。万 一浲水,不知何以处之?区区闭筑,难以言善。 《弇州山人稿》:《大明舆地》:“东起朝鲜,西至嘉峪,南滨海, 北连沙漠。南北直隶府二十三,州四十,县二百一十, 承宣布政司十三,属府一百一十八,羁縻一十九,州 一百五十三,羁縻四十七,县九百二十八,羁縻六。总 为府一百五十九,州二百三十四,县一千二百一十 四”,宣慰司一十一,宣抚司一十一,安抚司二十二,招 讨司一百,长官司一百六十九,蛮夷长官司五实计 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六,户九百三十五万二千零 一十五,口五千八百五十五万八百零一
永乐初平安南,即其地建府十七,州五,属州四十一, 县一百五十七,卫十一,守御千户所三,户三百一十 二万。国家视汉失朝鲜、唐失交阯,而取赢于大理、楚 雄诸郡,乃其过宋远矣。
《图书》,编九州之区域。在昔颛顼及于陶唐,分而为九, 其制最大。雍州西据黑水,东距西河;豫州西南至荆 山,北距河。冀州唐、虞之都,以馀州所至,则见其境。兖 州旧为济、河之间。青州“东北据海,西南距岱;徐州东 距海,北至岱,南及淮。梁州东据华山之阳,西距黑水; 扬州北据淮,东南距海;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 阳。其雍州西境流沙之西,荆州南境五岭之南,所置 郡县,并非九州封域之内。
《蜀都杂抄》:予尝欲取今之州县推而上之,以会于《禹 贡》之命名,因以著古今离合迁改之实为一书。宋浦 江倪朴文卿尝作《舆地会元志》四十卷,惜当时以布 衣着书,力不能传。其自叙有曰:“今学者大抵急于利 禄而务于时文,故不识者不肯目,而识者未暇观也。” 其言亦可悲夫。
《问奇类林》世以二十八宿配十二州分野,最为疏诞。 中间仅以毕昴二星管异域诸国。殊不知十二州之 内,东西南北不过绵亘一二万里,外国动是数万里, 其地不知几中国之大。若以理言之,中国仅可配牛 女二星而巳。郑渔仲云:“天之所覆者广,而华夏之所 占者,牛女下十二国耳。牛女在东南,故释氏以为南 瞻部州。”其二十八宿所管者,多十二国之分野,随其 所隶耳。
舆图部外编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 杀黑龙,以济冀州。”
《集仙录》:“黄帝都于上谷之涿鹿,王母遣白虎之神乘 白鹿集帝庭,授以地图。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 舜白玉环,又授益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