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四十六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录

     马当山部汇考

      图

      考

     马当山部艺文一

      马当山记         明解缙

     马当山部艺文二

      马当风涛中       宋晁补之

      过马当鲁望亭二首     黄庭坚

      马当山二首       明曾省吾

      前题           戴凤翔

      前题            李常

     马当山部纪事

     石钟山部汇考

      图

      考

     石钟山部艺文一

      辨石钟山记        唐李渤

      石钟山记         宋苏轼

      游石钟山录        周必大

      石钟山赋有序     明丘浚

      石钟山赋有序     何乔新

      游石钟山记        罗洪先

      游石钟山记         章潢

     石钟山部艺文二

      石钟山         唐白居易

      前题           宋苏轼

      前题          明王守仁

      前题二首          邵宝

      前题           黄云师

     灵山部汇考

      图

      考

     灵山部艺文一

      重修灵山庙记       明张益

     灵山部艺文二

      灵山          宋韩无咎

      前题           明夏言

      前题           郑以伟

    山川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马当山部汇考

    古称“山水俱险” 之“马当山” ,

    马当山,在今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东北四十里,乃天 下山水俱险处。唐王勃遇顺风,一夕至洪都,作《滕王 阁序》,即此山下。

    马当山图

    马当山图

    按《九江记》:“马当山高八十丈,周回四里,在古彭泽县 北一百二十里。其山横枕大江,山象马形,回风急击, 波浪沸涌,舟船上下多怀忧恐,山际立庙以祀之。” 按《三才图会马当山图考》:“马当山在彭泽县东北四 十里,横枕大江,山象马形,横风撼浪,舟船艰阻,人为 立庙。唐王勃舟过其下,遇神人,赐以顺风,一夕至洪 都。”作《滕王阁序》。陆鲁望铭云:天下之险者,在山曰太 行,在水曰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按《彭泽县志山川考》:“马当山在县东北四十里,横枕 大江,其形如马,回风骇浪,最号险阻。山麓有庙,唐王 勃舟过其下,梦神告曰:‘明当助以顺风’。”达旦遂抵洪 都。作《滕王阁序》。宋王十朋诗云:“此地水如峡,有山名 马当。犹疑是灔滪,更合戒舟航。” 马当洞在本山后。

    虎石在马当山上,石状如虎。

    梅家港:在马当山左。

    天井在马当山顶。

    《古迹考》:“‘鲁望亭在马当山,唐陆龟蒙寓此眺览,故名。 世传龟蒙举进士不第,时驾一叶舟,遨游江湖,随遇 而乐,号天随子’。尝《咏萍》云:‘晓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 沙绿罽成。不用临池重相叹,最无根蒂是浮名’。读其 诗,可知其高矣。”今圮。

    马迹亭:

    半山亭俱在马当山下,唐太和中建,今圮。

    马当山部艺文一

    《马当山记         》明·解缙

    “马当山在小孤山下十馀里,隶江西彭泽县。连冈趾, 顶皆石,蜿蜒腾跃,自北而南,至江而止。山之北崖,俯 临湍水不测之渊,鱼鸟结巢,栖息其间以万数,人迹 罕至,亦莫得而害焉。故凡舟上下,众呵叱之不为动。 回翔俯瞰,磔磔然有声,甚自乐也。余以读《载记》,感王 勃祷祠下事,窃谓神之灵且好文也。二十年间,往来 经此,常欲一造其上而不果。永乐五年丁亥二月,余 自词垣出临桂藩,将妻子归江西。十六日,道出祠下, 时雨初霁,湍濑甚急,舟人极其力,操舟乃得至山麓 小径,从东委曲而上,巨石森列,古木苍然,有虎石,状 与虎无异。进拜祠下,塑像”,盖唐人衣冠,而宋石刻已 称水官庙,不知其何以云也。唐宋碑碣无一存者,石 上题字亦多漫灭,可见者唐太和中某及宋皇祐六 年奉敕祷雨者某官而已。庙祝姓万,为言旧有半山 亭、马迹亭,石上宛然云昔神人之遗。余亦徘徊久之, 乃登舟。从余游者男山呼“娄金”

    马当山部艺文二

    《马当风涛中       》宋·晁补之

    从祖昔为州别驾,上书常欲径枞阳。乘危更觉思遗 迹,惭愧篙师戒马当。

    过马当鲁望亭二首     黄庭坚

    不见鲁公断石。谁家为础为杠。笔法锥沙屋漏。心期 晓日秋霜。

    其二

    笠泽道人高古,文章白发萧条。欲问勒铭遗墨,应书 水府鲛绡。

    马当山二首       明曾省吾

    崔嵬盘阁道,回眺望江楼。片石存孤柱,千帆竞远舟。 波光斜日破,山色夕岚浮。吊古思陶狄,依然此共游。

    其二

    山形半江出,潮势去来纡。阻岸横云气,倾崖逼水区。 空洲寒戍废,石壁暮禽呼。楚客南归急,神风送有无。

    《前题》
    戴凤翔

    一棹经秋万里清,马当如峡浪花平。峰危渐觉家山 异,石险常教鹭宿惊。且愧簿书将入政,谁怜萍梗度 浮生。浔阳矫首楼台近,暂慰悠悠行路情。

    《前题》
    李常

    一石巍巍山尽头,截然中断枕江流。帝都南望才千 里,万国朝宗此挽舟。

    马当山部纪事

    《彭泽县志》:“宋淳熙二年,马当山群狐掠人。”

    淳熙三年,以金兵南侵,管界、江西、菱石、马当、城子镇、 《孤山》。

    石钟山部汇考

    九江府之石钟山

    石钟山在今江西九江府湖口县。山有二:一在县南, 名“上钟山”;一在县北,名“下钟山

    石钟山

    石钟山

    按《方舆胜览》,江西路江州石钟山,在湖口县。郦道元 谓“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李白谓 “扣而聆之,南音函胡,北音清越。”苏子瞻尝泊舟其下, 以为郦道元所见,殆与予同。

    按《江西通志·山川考》:“石钟山在九江府湖口县有二, 一在县南,为上钟山,一在县北,为下钟山。下钟山其 石视上钟尤奇,两相对峙,献秀争奇。”郦道元谓:“下临 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按《九江府志山川考》:“石钟山在湖口县有二,上钟山 在县南,下钟山在县北。”

    按《湖口县志山川考》:“上石钟山在县南一里许, 下石钟山在县北一里许,两山对峙,献秀争奇,真江 右美观。”

    上钟岩在上石钟山,水涸,可通人,内有古刻。

    苏子瞻石刻:在上钟岩。按成化间提学李龄《记》云:“南 石钟山有苏《记》刻其上,正统己巳年,石裂而仆于水, 形迹尚存。”按:正统己巳去成化仅二十馀年,其说必 有所据。

    《邵二泉石刻》在上钟山,即石屏石几。

    《王阳明石刻》:“在下钟山。”

    张氏园在石钟山。岩洞亭沼,最为幽奇。明侍御史张 科建。万历间,税监李道亦尝垣上钟为园。林木亭榭, 珍禽奇兽,充实其中。鹤唳猿啼,与钟声相应。

    石钟山部艺文一

    《辨石钟山记        唐》·李渤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道元以为下临深 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 者,寻纶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 南隅,忽遇双石,攲枕潭际,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曰 “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 越,枹止响腾,馀韵徐歇。若非泽滋其山,山涵其英,联 气凝质,发为至灵,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 旧矣。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 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 记。

    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道元以为下临深 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 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 函胡,北声清越,枹止响腾,馀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 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 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 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 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 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 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 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 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 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 《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献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 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 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 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道元之简,而笑 李渤之陋也。

    游石钟山录        周必大

    乾道丁亥十月十七日,予泛舟至湖口县。县港仅能 容舟,水稍落则不可泊岸。过上钟石之崇寿院,有澄 轩,下临钟石,而为张巽县尉所占。约寺僧访之,山久 榛芜,张自云:“近稍芟治,岩洞间多熙、丰、崇、观以来士 大夫题字”,其中一石高四尺,扣之椌椌然,东坡所笑 者此也。江水西来而浊,湖水南来而清,合流近五十 里,方混杨次公一联云:“浊浪自分清浪影,真山从作 假山看。”语殊中的。盖山前数石,绝奇巧而不宏壮,全 类假山耳。张生饷“剁酒不能饮。”命车登岳庙,岿然 山之上,前列五老峰,殿宇数层,殆百间,高处可望淮 南五祖、二祖山。次至下钟石广福院,山路梗塞,攀缘 而上,亦有一石,阔丈馀,可扣击他石否?然则李渤所 谓南声北音,亦未为无据。向者齐山众石中,独一石 声如磬,不知其理果何如?僧答云:“相传水中有钟,与 此磬石相应。”东坡辨之详矣。闻水涯尚有一响石,而 线路临深潭,蔓草蔽之。予步往几坠不测,当镌铭以 为戒。山排地稍平处,前临江湖,而对庐阜,左映并邑, 右带淘河洲,若创一亭,当为湖口绝景。江行望上下 钟石,皆截嵲数十丈,及游其间,则有岩穴,亦有幽邃 处,上石尤巧。林俊辨云:“石钟山者,先正辨之详矣,而 各偏”局□□。丙辰,予舍舟步山,极指少室所谓下钟 石者,扣之果清越,又指所谓上钟石者扣之果涵胡, 要之俱类钟,旁他石无是也。归宿观澜亭,达曙不交 一睫,则坡老所谓“大石空中多窍,风水吞吐,有窾坎 镗鞳之声”者。要之与钟亦类不远。岂苏广郦之意命 名者,初不若是之拙也?

    后石钟山赋有序    明丘浚

    石钟山在湖口县,东坡居士《游山记》,千古无改评矣。曩余尝游其地,诵其辞,而又窃有所见焉。夏官郎中王君尚忠县人也。近出示其图求赋。旴江何秋官廷秀既为君赋之矣,大率本坡意而广之,意尽而语工,余无容其啄,乃即所见为后《石钟山赋》云。

    巍乎高哉!兹山之天造地设也。扼彭蠡之口,拉岷江 之胁,鼓天声而震动,横地轴以镇压,岂非东南之巨 障,江湖之奇绝处乎?尔其气势巃嵷,冈峦“嶪。衍駊 騀之几里,崇崛礧之万叠。危临深而欲堕,直倚空而 如截。下瞰冯夷之府,上峙瞿昙之宫。洞空明兮穴窍, 蓊苍翠兮杉松。余尝舣舟其下,履险陟崇。爰穷幽而 探微,尽诡状兮奇踪。望天堑之渺茫,极岳祠之穹窿。 适晴空之过雨,晃晨曦之昭融。云澄澄其归岫,波沄 沄其成潨。万籁閴息,一碧连空。于斯之时,但”见石之 为石,千态万状,怪外而空中而竟莫得闻噌吰之无 射,窾坎镗鞳之歌钟也。余乃悠然而思,悚然以兴。揆 厥山之所元兮,始于郦注之解《桑经》,继以少室山人 之博兮,终以东坡老仙之精。曰:“古人之名山兮,多惟 其形。夫何独兹一拳兮,乃不以形而以声。矧石之在 水兮,不能自鸣;必风涛之搏”激兮,然后滂濞而訇砰。 风或有时而息,波亦有时而平。名山者,顾舍其天然 常有之巍巍,而下取夫适然作辍之硁硁。吾恐君子 之正物名以明民,不如是之浮缓不情也。于是呼儿 挹酒,注之巨觥,酾江流酹巨灵起而问诸,以订兹山 之所以名。

    石钟山赋有序     何乔新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苏文忠公辨之详矣。士大夫喜寻幽而乐胜赏者,莫不游焉。景泰六年春三月,余与今夏官郎中王君尚忠俱以进士奉使江南。尚忠家湖口,邀余舣舟绝壁之下,以访其所谓石钟者。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始信昔贤之言不诬也。因为赋之。后十有二年,尚忠出示旧稿,俾重书之。因叹余学之不进,而悼《胜游》之难再也,乃删其词以归之云:

    乙亥之岁,暮春之夕,余与王子汎舟澄湖,舣于绝壁, 援危藤,登悬崖,以访昔贤之遗迹。于时天和气清,江 空月明,鱼龙咸伏,波涛不惊。纵余目以遐览,舒怀古 之幽情,但见:怪石嵯峨:《嶪》碨磥峥嵘,奇形异状,不 可殚名。或如凤如螭,欲蟠欲飞。或如鬼如兽,将行将 骤。岩崿霮䨴,拂蓝扑黛穴罅呀。欱云歕雷。异哉石 乎!盖造物者之所胚胎也。俄而微云生于庐阜,长风 来乎太虚,驱涛拥籁,吼鲸跃龙。爰有洪声,发于水中, 殷殷喤喤,如游舜庭而听镛钟之撞。铿铿鍧鍧,如入 周庙而闻无射之声,阗兮若雷,飒兮若雨,又如郤至 使楚,而金奏作于下。余乃恍然而惊,悄然而思,问王 子曰:“此何声耶?岂灵鳌奋首而三山颓耶?抑海若惊 起而号风雷耶?无乃共工氏触不周而天柱折耶?胡 为乎有是声也?”王子笑曰:“子不知耶?是所谓石钟者 也。昔者郦元言之而不详,李渤访之而失实,东坡居士汎舟江上以求之,而后众论定于一也。”余曰:“石之 为物,块乎其形,未与水遇,不闻其鸣;水之为物,湛乎 其清,未与石斗,曷尝有声?彼《函胡》《清越》《窾坎》镗鞳之 音,果出于水耶,抑出于石耶?”王子曰:“不然。夫水之性 动,石之性静,动静相摩,厥声以应。水之质柔,石之质 刚,刚柔相荡,厥声以彰。是非水之声也,亦非石之声 也。水石相搏而声出焉,此石钟之所以名也。夫峭壁 岩岩,钟之铣角也;悬萝袅袅,钟之《旋虫》也;丹崖翠壑, 钟之簨簴也;惊涛骇浪,钟之撞杵也。是钟也,盖天地 为炉,万物为铜,阴阳为炭,造化为工。齐侯不得铭其 绩,而凫氏无所与其功也。嗟夫!洪水横流,巨浸稽天。 象罔出而侮人,螭蜃过而垂涎。民其鱼矣,尚何钟之 听焉。今吾与子脱介鳞而弁冕,去沮洳而宫室,汎兰 舟以遨游,听水乐以自适。揆厥所元,伊”谁之力耶?于 是相与徜徉眺望,咨嗟感激。已而云消风止,浪平响 息,水天相映,莹然澄碧。返而登舟,呼酒相酬,乃鼓枻 而歌曰:“驾吾舟兮汎长江,冯夷起舞兮酌我以羽觞。 侑以嘉乐兮鼓钟喤喤。慨念上古兮浊流汤汤,孰致 平成兮孰理怀襄?愿铭此钟兮纪神功,千秋万岁兮 永不忘。”

    游石钟山记        罗洪先

    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 不详其故。东坡夜舣渔舟山下,听其所以鸣者,本石 多窍,遂为辩以补其遗。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 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 缘石以登,若伏轼昆阳,旌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 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入其中,犹 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 巨浪,莫可辨择。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 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 是奇者矣。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故 钟之制,甬则震,弇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窾为之也。 虚者大,窾者小,故出之有馀而应且远。今夫瓮盎罂 卣,均虚器也,注之水则瓮盎不若罂卣之声,此中外 大小之验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呜呼! 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是石当彭 蠡入江处,众流迸驶,湍回洑射日。《月消》石虽坚,不 胜其力之久,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 其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顽悍而轮囷,略不相肖。然 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虚者,固有道耶?因 记以俟好古者。

    游石钟山记         章潢

    九江湖口县有石钟山,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 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唐李渤始访其 遗迹,得双石于潭上,扣之,南音“函胡”,北音“清越。”宋苏 文忠以陋其言,尝因夜月乘舟造绝壁上,下闻有大 音,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回至港口, 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 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周文忠公亦尝游其 处,而其所录上下钟山之景为颇详,尝疑其论之不 一。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 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馀丈。左有 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𬭎 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 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 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 皆屏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 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 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返而 登岸,径造钟石之下。“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 不能钟鸣。”《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 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舣。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 吰如洪钟然,馀石无此声。郦元之《纪》,苏公之辨,良足 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 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 十馀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 正统十四年己巳,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 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独此石以 钟名?盖诸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 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 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然疑 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 鬼森然欲搏人者,杨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 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 不见称于文

    石钟山部艺文二

    《石钟山         》唐白居易

    尝闻惠远辈,题诗此岩壁。云霞苔藓封,苍然无处觅。

    《前题》
    宋·苏轼

    爱此江湖幽,维舟坐终日。本从玩化理,不是荒游逸。

    《前题》
    明·王守仁

    我来扣石钟,洞野钧天深。荷蒉山前过,讥予尚有心。

    《前题》
    二首          邵宝

    有石高堪倚,西看五老峰。孤吟谁和者,秋水自鸣钟。

    其二

    长江水浊湖水清,石钟涛击鲸鱼鸣。山头出云山下 雨,扬澜《左蠡》何时平。

    《前题》
    黄云师

    岷山万里来东泻,彭蠡交之惊跃冶。两山铸就右髓 干,如齿受虫浸豁閜。洞壑相憀九曲过,夤缘咫尺畏 酸踝。壁立通体玲珑人,一俯仰间百计洒。蚁王审雨 穴为堂,渔客学蛛罾作社。名园确𬒈自矜奇,宇内真 奇翻类假。风靡波穿虚受磨,鸿声震彼悠悠者。不经 撞发无故鸣,纵有雷音未及哑。钝质如吾雕琢难,对 此嵌空愧而野。匡山顽石汝何能,置足高峰但云惹。

    灵山部汇考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之灵山。”

    灵山在今江西广信府城西北七十里,一名灵鹫山。 其山有七十二峰,高七千馀丈,绵亘百馀里,即道书 所称“第三十三福地”也。

    按《述异记》:捣衣山,一名灵山,在琅琊郡,山南绝险,岩 有方石,昔有神女于此捣衣,其石明莹,谓之“玉女捣 练砧。”

    按《洞天福地记》第三十三,“福地灵山,在信州上饶县。” 按《方舆胜览》,江东路信州灵山,在上饶西北九十馀 里,山有七十二峰,亦名灵鹫山,为州之镇,山众峰耸 天末冈,势迤逦从北来,州城枕其趾。

    按《江西通志·山川考》:“灵山在广信府城西北七十里, 道书列为第三十三福地,实府之镇山也。山有七十 二峰,约高七千馀丈,绵亘百馀里,上有龙池。东北峰 挺立孤石,高百馀丈,宛若人形,下有石井石室。西峰 绝顶有葛仙坛遗址。溪五派西流入江。唐天宝中,尝 投龙于此,遇旱祷之辄应。”

    按《广信府志山川考》:“灵山在府城西北七十里,山有 七十二峰,约高有千馀丈,绵亘百馀里,上有龙池。东 北峰挺立孤石,高百馀丈,宛如人形,下有石井石室。 西峰绝顶有葛仙坛遗址,溪五派西流入江。唐天宝 中,尝投金龙于此,遇旱祷之辄应。”

    石屏峰在灵山中位。山形方正,俨如列屏。巅有一潭, 深不可测。唐天宝中,旱雩辄应,因名“龙池。”飞泉瀑布, 高悬百丈,远望如练,虽数百里之外皆见。

    石人峰,在灵山东北,孤石挺立,宛如人形。

    马鞍峰在石人峰东,形如马鞍。

    棋盘峰在马鞍东,形方如弈枰。

    纱帽峰在棋盘东,状如纱帽。

    龟石峰在纱帽峰东,形如龟。

    圭峰在龟石东,廉锐如植圭。

    双石峰在圭峰东,两石相联。

    花岩峰在双石东。峰下有岩,怪石嶙峋,如花瓣。 双峰,在花岩南,下有圣井,旱祷辄应。

    柘头岭峰在花岩南,与双峰相对。

    鹰嘴峰在石人峰西南。峰石高悬,锐如鹰嘴。

    叠浪峰在鹰嘴西。数峰层叠,若浪纹然。

    回龙峰在鹰嘴西。山势回环,故名。

    黄沙峰在回龙峰南,两峰相对,下有峰顶院。

    岩前峰在回龙之西。下有养真岩。昔胡超公修仙于 此,号“松谷老人。”后居民立祠祀之。岩前有石塘,四时 不竭,祈祷多验。

    燃烛峰,在养真岩后。一峰尖削如插烛。

    “南塘峰”在养真岩南。

    “百谷峰”在南塘之前。

    龙泉峰在南塘西,中有石泉,水极清洌。

    笑天狮峰在龙泉西。怪石突起,如狮昂首状。下有石 洞,当北乡孔道,往来者经此,有亭名“永世亭。”

    遮岭峰:在石洞西,以其遮水晶之前,故名。

    水晶峰在遮岭后。悬崖瀑布,飞泻映日,远望若水晶, 故名。

    叠石峰在石洞西南。怪石层累如叠,高悬奇特。行人路经其下,过之若将坠者。

    登楼峰在石屏西。石势叠上如阶级,岁三伏日,居民 登石屏燃香,多从此扳跻而上,俗因呼为“石阶梯。”有 险绝处,则于两崖石窍中置杙,横大铁索于上,约二 丈许。行者以手扶索,循崖而渡,稍下视,则胆落矣。 妆台峰在石屏东,形类镜台。

    “粉盒峰”与妆台相连,有石圆如粉盒。

    “挂衣峰”在妆台东,形如衣架。

    望郎峰在挂衣峰东。峰石如人翘首状,俗呼“老妪峰。” 白云峰在石屏西。峰尖挺秀,白云常覆其巅。

    草堂峰,在白云峰南,下有草堂,相传昔隐君常居此。 “披云峰”,在白云峰下,两峰相接,故名。

    聚讲峰,在白云峰西。数峰列峙,若生徒聚讲状,故名。 “鼠捕峰”,在聚讲峰西,状如伏鼠。

    甑峰在《鼠捕》西,有石如甑。

    东台峰在甑峰西,下有“东台庵。”

    鞋峰在东台峰右,有石如鞋。

    朝天龟峰在鞋峰西,形如龟,昂首。

    老鸦峰在东台西,有石如鸦。

    “石佛峰”在鸦峰西。峰石如人趺坐状,故名。

    天梯峰在石佛西。其石有天然阶级,可拾而登,俗呼 为“上天梯。”

    中台峰,在天梯南,下有中台庵,明养庵禅师常卓锡 于此。

    插旗峰在天梯右,有石窍圆深可卓旗,下有洪梁洞。 方石峰在中台西,有石方正如琢成。

    龙头峰在中台西。山石陡起,高悬如龙头状。其下可 列骑而过。

    圆墩峰在龙头西,石圆如土阜。

    靴石峰在圆墩右,有石如靴。

    “老人峰”,在靴石西,峰形如人盎背状。

    西台峰在老人峰西,下有西台庵。

    水尖峰在西台右,水汨汨自石中出,西流入溪。 龙须峰在水尖西。山石翼然,倒垂如龙须状。

    华表峰,在西台南。兀然一柱,类华表形。

    石合峰在龙须峰西。两石相合,人潜声抚之则动,摇 声则否,又名“摇石。”

    葛仙峰在西峰绝顶,高不可即,俗传葛元曾修炼于 此,仙坛遗址尚存。

    凤凰峰在石屏峰西。两峰对列,如凤凰交鸣状。 石狮峰在灵山东北,状如狮。

    九牛峰在石狮南,峰有九数,状如牛。

    员山峰在石狮西,下有圆山庵。

    “春鸟花峰”在员山西。峰石错落,色红如杜鹃,故名。 “天马峰”,在石人峰北,状如奔马。

    天半月峰在天马东北,形如偃月。下有石泉,潺湲不 绝,名“北涧响泉。”

    五洋峰在月峰北,以其地有“五洋”得名。

    黄泥峰在月峰西,山多黄土,亦名“黄土岭”,有路通徽、 饶境。

    道士仙峰在灵山北。相传昔有道士修真于此,后仙 去,故名。下有洞,风气往来,辄有声,名“仙洞。”鸣琴 顶心峰,在灵山北群峰之中,其峰最尖耸,故名。下有 龙湫,水常溢出,名“阳际灵湫。”

    “三十六尖峰”在灵山北。众峰森列,尖锐如卓笔,有三 十六数,故名。

    铜峰在灵山北,石色如铜。山麓有七星潭,天然石穴, 清可沁心,数有七,象天北斗之状,故名。

    “白石峰”在铜峰西,石色多白,故名。

    高城峰在白石峰西。形势环峙如城,最高峻。

    船石峰在高城峰西,有两石如船形,故名。

    上下南峰在高城峰南,有高低峰相接,故名。

    齐眉峰在上下南峰西,两峰并峙如列眉,故名。

    灵山部艺文一

    《重修灵山庙记       》明·张益

    国初诏天下悉去庙之不当祀而举其当祀者,由是 赣郡之灵山,始登祀典。庙在郡东北,背江面山,其地 为郡著姓陆氏所居。当后唐应顺间,有曰平远者,奉 道惟谨,遇异人言其宅弗利,为厌之,乃俾构庙,塑像 其中,曰:“慎事。”此不独陆氏永昌,而一郡之民将获神 贶于无穷焉。自是以来,郡民疾病必祷,水旱必祷,一 切祷求,无不应感。功利在人,人争趋之,香火时盛,而 其庙之楼殿廊庑,极为宏丽。尝经兵毁,辄再构,宏丽 有加。而神之事迹,特详于宋李谦所书。洪武中,平远 裔孙仲车,以进士拜监察御史,因其兄仲行有修葺 之劳,乃请同官陈仲述载词于石。距今既久,向所修 葺,兹复不能已于力焉。而郡之通判钱塘郑君暹有 事于神,徘徊瞻顾,乃喟然曰:“惟神福庇吾民者厚。庙 所以栖神,不饰何以揭虔?”爰谋于僚采,共捐己俸,命 陆氏存芳并募众缘为之。曾不逾时,而庙之朽且败 者焕然一新,实正统甲子岁也。今年春,致书来京,赍所需费,征文以示后来,而勒诸石。惟夫善政者必务 于安民,载在《祀典》;庙宇之新,岂非守土之所责哉?诸 君尽守土之责,知崇乎神,则其笃于安民可见矣。特 表著之云。

    灵山部艺文二

    《灵山          》宋·韩无咎

    岳镇古所录,兹山谅真遗。忆从西江来,恍忽忻见之。 初疑春雨晴,云物出怪奇。稍稍对岩壁,森森面嵚崎。 纷纭类列障,散漫如连帷。磅礡千里间,众景皆奔驰。 颇讶地轴涌,未觉天柱亏。不知昆仑高,遂使泰华移。 诸峰七十二,磊砢略可推。骈观拥佛髻,远睇凝妇眉。 大或覆钟鼎,细亦铦刀锥。石柜一何高,梯天此为墀。 崩腾铁马群,中有大将旗。身居万石贵,势压累卵危。 雄杰既莫状,清深亦馀姿。蛟螭护绝磴,草木忘四时。 定知水晶宫,閟藏神所司。飞泉泻馀怒,势作千丈垂。 葛仙炼丹成,空闻龙化陂。遗休被山川,胜概无乃私。 其东沐金鹅,其西暴元龟。洞云倚长空,岩月隐半规。 龙虎卫方坛,至今传道师。延连葬玉地,耸秀尤相宜。 分明别长幼,次第论崇卑。袂将九华接,肩与庐阜随。 孰云东南倾,擎持端在斯。会当历其巅,不但一管窥。 虽微始皇颂,尚有神禹碑。

    《前题》
    明·夏言

    立壁峭崖森似戟,攒峰悬峤蹙如螺。《九华》五老虚揽 结,不及《灵山》秀色多。

    《前题》
    郑以伟

    “灵山七十二,面面生奇峰。如琢亦如削,或开玉芙蓉。 金陵分鼻祖,欧越真附庸。臣岳为三老,邀庐成六宗。 水晶空浪志,丹灶隐遗踪。中有太上老,岩居失秋冬。 时登绝顶坐,隔世云重重。安得从之游,诛萝架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