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三百七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三百七十四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三百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三百七十四卷目录

     太常寺部艺文一

      太常箴          汉扬雄

      太常赵咨画赞       晋傅元

      故太常任府君画赞      潘岳

      为王博士谢表       梁丘迟

      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     陆倕

      为周弘正让太常表     陈沈炯

      太常少卿厅壁记     唐独孤及

      论西汉博士太常得失   宋马廷鸾

      太常寺箴         明宣宗

     太常寺部艺文二

      赠王太常僧达      宋颜延之

      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   唐杜甫

      夜宿太常斋宫       明高启

     太常寺部纪事

     太常寺部杂录

    官常典第三百七十四卷

    太常寺部艺文一

    《太常箴》
    汉·扬雄

    “翼翼太常,实为宗伯。穆穆灵祇,寝庙奕奕。称秩元祀, 班于群神。我祀既祗,我粢孔蠲。匪愆匪忒,公尸攸宜。 弗祈弗求,惟德之报。不矫不诬,庶无罪悔。”昔在成汤, 葛为不吊。弃礼慢祖,夔子不祀。楚师是虏,鲁人跻僖。 臧文不悟,文隳太室。桓纳郜赂,灾降二宫。用诰不祧。 故圣人在位,无曰我贵;慢行繁祭,无曰我材。轻身恃 “巫。东邻之牺牛,不如西邻麦鱼。秦殒望夷,隐毙锺巫。 常臣司宗,敢告执书。”

    《太常赵咨画赞》
    晋·傅元

    天下信之如日月,仰之如云雨。仁风翔于路衢,礼让 行于士女。时亮天工,四门顺轨。

    《故太常任府君画赞》
    潘岳

    堂堂我君,鉴象开庆。逸德宣猷,含真履素。味道无闷, 守终纯固。弓舆爰集,抚翼清举。翰飞公庭,龙升天路。 初长北方,流化千里。遂管秘籍,辨章旧史。入登常伯, 出作卿士。外内惟允,庶绩咸理。中节日新,令闻不已。 济济儒林,翼翼国子。初长北方唐类函作初掌万国

    《为王博士谢表》
    梁·丘迟

    臣闻抚臆可以言心,量能则知所止。是故矫亲鲁门, 简业事亡;杂吹《齐雅》,分声遽逝。臣才行过污,文质无 廉,疏达谢于谷杜,浃洽乖夫刘扬,非除部养之勤,岂 通掌故之业。

    《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
    陆倕

    昔者楚德方盛,孙叔濯衣;汉道克隆,王阳结绶,故拜 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历选所难,汉晋以降, 莫非素范,辞爵则桓郁张奋,让封则丁鸿刘恺,潘尼 之文雅深纯,《华表》之从容退默,自此迄兹,风流继轨, 以臣况之,曾无等杀。

    《为周弘正让太常表》
    陈沈炯

    臣闻玉舄雕楹,不取材于蟠木;丹朱绣黼,岂袭冕于 萝薜。何则?适用各有所宜,朝野不可一旨。叔孙之分 定礼仪,倍资典实;刁协之躬为唱引,岂易其仪?宾主 阙对,封禅失仪,责以司存,云谁之咎?况《南史》执简,转 见违才;君举必书,尤难妄冒。

    《太常少卿厅壁记》
    唐·独孤及

    《太常》,掌玉帛钟鼓等威文物,以报本乎天地、神祇、人 鬼。集作天神地祇凡吉凶宾军嘉之礼,唐虞谓之秩宗,周谓 之宗伯,秦谓之奉常,汉谓之太常,其掌一也。后魏太 和十五年,始建少卿,官少小也,用别二卿大小之序, 亦犹宗伯有小宗伯,列国有上卿、下卿,郡有守丞,亦 谓亚一等,以少参长,而佐其成务焉。故事,自御史中 丞、给事中、中书舍人迁秩为亚卿者,必于是司。故官 因职雄,地以人贵,馀八卿不敢与太常齿。广德中,上 尤审官,注意礼乐。其选也,以才能不以资,以恩泽不 以劳。谓李公卿材也,是用超拜。公将以忠孝敬慎,肃 恭神人,且懋其官府政令,俾无不恪。方议酌前贤之 遗尘而损益之,乃瞻居壁所。集作史《记》漫灭。于是夏五 月己丑,皆姓而名之,使如珠之贯。盱衡指顾,俨若对 面。曰:“贤者吾得而师之,不贤者吾幸”集作韦是“而弦之贤 远乎哉!”既进牍,然后命博士河南独孤及为之志。

    《论西汉博士太常得失》
    宋·马廷鸾

    西汉博士隶太常,有“周成均隶宗伯”之意。州有博士, 郡有文学掾《五经》之师,儒宫之官,长吏辟置,布列郡 国,亦有党庠遂序之意。然有二失:乡里学校人不升 于太学而补弟子员者自一项人;公卿弟子不养于 太学而任子尽隶光禄勋。自有四科,考试殊涂异方。 下之心术,分裂不一,上之考察,驰骛不精。

    《太常寺箴》
    明·宣宗

    为国之要,事神理民。太常典祀,式交百神。昔予祖考, 致严祀享。厥有纯诚,敬恭协相。朕承丕绪,思用允迪尔祗尔肃,以辅以翼。仪度必饬,粢盛必洁。无黩无慢, 凛乎对越。事神之本,惟心之虔,岂直临事,平居有严。 神之鉴矣,来歆来止。神之歆矣,民之福矣。无曰冥寞, 洋洋有临。汝惟懋哉,其慎其钦。

    太常寺部艺文二

    《赠王太常僧达》
    宋·颜延之

    玉水记方流,璇源载圆折。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聆龙𥉻《九渊》,闻凤窥丹穴。历听岂多士,岿然觏时哲。 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烈。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 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 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 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属羡谢繁翰,遥怀具短札。 岿一作唯时哲一作世哲

    《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
    唐·杜甫

    “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建标天地阔,诣绝古今迷。 气得神仙迥,恩承雨露低。相门清议众,儒术大名齐。 轩冕罗天阙,琳琅识介圭。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健笔凌鹦鹉,铦锋莹䴙鹈。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 通籍逾青琐,亨衢照紫泥。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蹄。 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弼谐方一展,班序更何跻。” 适越空颠踬,游梁竟惨凄。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萍泛无休日,桃阴想旧蹊。吹嘘人所羡,腾跃事仍暌。 碧海真难涉,青云不可梯。顾深惭锻链,才小辱提携。 槛束哀猿巧,枝惊夜鹊栖。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谿。

    《夜宿太常斋宫》
    明·高启

    鸟散庙堧空,清香肃閟宫。太常斋禁密,列祖享仪崇。 井叩铜瓶月,墀鸣玉佩风。听钟候车驾,庭燎已燑煶。

    太常寺部纪事

    《史记封禅书》:高帝立为汉王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 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 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 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 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 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

    《汉书谷永传》:“永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建始三年 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太 常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时对者数十人,永 与杜钦为上第,皆以其书示后宫。”

    《后汉书桓荣传》:“荣初遭仓卒,与族人元卿同饥厄,而 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 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 之,为利乃若是哉’!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年 逾八十,乘舆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 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荣门生数百人,天子” 亲执业,每言,辄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大官供具赐 太常家。

    应劭《汉官仪》,北海周泽,字雉都,恒斋有疾,其妻怜其 年老被病,窥内问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 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 作事,复低迷。”

    《晋书荀嵩传》:“嵩转太常,时方修学校,简省博士,置《周 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尚书》孔氏、《毛诗》郑氏、《周官礼 记》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氏、《论语孝经》郑氏博士各 一人,凡九人,其《仪礼》《公羊》《穀梁》及郑《易》皆省不置。嵩 以为不可,乃上疏曰:‘自丧乱以来,儒学尤寡。今处学 则阙朝廷之秀,仕朝则废儒学之俊。昔咸宁、太康、永 嘉之中,侍中、常侍、黄门通洽古今、行为世表者,领国 子博士,一则应对殿堂,奉酬顾问;二则参训国子,以 弘儒训;三则祠、仪二曹及太常之职,以得质疑。今皇 朝中兴,美隆往初,宜宪章令轨,祖述前典。世祖武皇 帝应运登禅,崇儒兴学,经始明堂,营建辟雍,告朔班 政,乡饮大射,西阁东序,《河图》秘书禁’”籍,台省有宗庙 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贾、马、郑、 杜、服、孔、王、和、颜、尹之徒,章句传注,众家之学。置博士 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相传,学士如林,犹选张华、刘 实居太常之官,以重儒教。《传》称“孔子没而微言绝,七 十二子终而大义乖。”自顷中夏殄瘁,讲诵遏密,斯文 之道,将坠于地。陛下圣哲龙飞,恢崇道教,《乐》正《雅》《颂》, 于是乎在。江扬二州,先渐声教,学士遗文,于今为盛。 然方畴昔,犹千之一。臣学不章句,才不弘通,方之华 实,儒风殊邈,思竭驽骀,庶增万分,愿斯道隆于百世 之上,搢绅咏于千载之下。伏闻节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旧置十九人,今五经合九人,准古计今,犹未 能半。宜及节省之制,以时施行。今九人以外,犹宜增 四,愿陛下万机馀暇,时垂省览,宜为郑《易》置博士一 人,郑《仪礼》博士一人,《春秋公羊》博士一人,《穀梁》博士 一人。昔周之衰,下陵上替,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善者 谁赏?恶者谁罚?孔子惧而作《春秋》,诸侯讳妒,惧犯时 禁,是以微辞妙旨,义不显明,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 罪我者其惟《春秋》。”时左丘明、子夏造膝亲受,无不精 究。孔子既没,微言将绝,于是丘明退撰所闻而为之 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 多奇伟,学者好之,称公羊高亲受子夏,立于汉朝,辞 义清俊,断决明审,董仲舒之所善也。穀梁赤师徒相 传,暂立于汉世;向歆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 肯相从。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 不载,亦足有所订正。是以《三传》并行于先代,通才未 能孤废。今去圣久远,其文将堕,与其过废,宁与过立。 臣以为三传虽同曰《春秋》,而发端异趣。按知三家异 同之说,此乃义则战争之场,辞亦剑戟之锋,于理不 可得共。博“士。宜各置一人,以博其学。”元帝诏曰:“嵩表 如此,皆经国之务,为政所由,息马投戈,犹可讲艺。今 虽日不暇给,岂忘本而遗存邪!可共博。”议者许之。议 者多请从嵩所奏。诏曰:“《穀梁》肤浅,不足置博士,馀如 奏。”会王敦之难不行,敦表以嵩为尚书左仆射。及帝 崩,群臣议庙号,王敦遣使谓曰:“豺狼当路,梓宫未反, 祖宗之号,宜别思详。”嵩议以为:“礼,祖有功,宗有德。元 皇帝天纵圣哲,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功惠迈于 汉宣。臣敢依前典,上号曰中宗。”既而与敦书曰:“承以 长蛇未翦,别详祖宗。先帝应天受命,以隆中兴。中兴 之主,宁可随世数而迁毁!敢率丹直,询之朝野,上号 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请,专辄之愆,所不敢辞。”初,敦 待嵩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大宁初,加散 骑常侍,后领太子太傅。

    《江逌传》:“逌字道载,升平末迁太常,逌累让不许。穆帝 崩,山陵将用宝器,逌谏曰:以宣皇顾命终制,山陵不 设明器,以贻后则。景帝奉遵遗制。迨文明皇后崩,武 皇帝亦承前制,无所施设,惟脯糒之奠,瓦器而已。昔 康皇帝元官,始用宝剑金舄。此盖太妃罔己之情,实 违先旨累世之法。今外欲以为故事,臣请述先旨,停 此二物。”书奏,从之。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 之制,于太极前殿亲执虔肃,冀以免咎,使太常集博 士草其制。逌上疏谏曰:“臣寻史、汉旧制,《艺文志》刘向 《五行传》,洪祀出于其中。然自前代以来,莫有用者。又 其文惟说为祀,而不载仪注。此盖久远不行之事,非 常人所参校。按《汉仪》,天子所亲之祠,惟宗庙而已。祭 天于云阳,祭地于汾阴,在别宫遥拜,不诣坛所。其馀 群祀之所,必在幽静。是以圜丘方泽,列于郊野。今若 于承明之庭,正殿之前,设群神之坐,行躬亲之礼,准 之旧典,有乖常式。”臣闻妖眚之发,所以鉴悟时主,故 寅畏上通,则宋灾退度;德礼增修,则殷道以隆。此往 代之成验,不易之定理。顷者星辰颇有变异,陛下祗 戒之诚,达于天人,在予之惧,忘寝与食。仰虔元象,俯 凝庶政,嘉祥之应,实在今日。而乾乾夕惕,思广兹道, 诚实圣怀殷勤之至。然洪祀有书无仪,不行于世,询 访时学,莫识其礼。且其文曰:“洪祀,大祀也。阳曰神,阴 曰灵,举国相率而行祀,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今按 文而“言,皆漫而无适,不可得详;若不详而修,其失不 小。”帝不纳。逌又上疏曰:“臣谨更思寻,参之时事,今强 戎据于关、雍,桀狄纵于河朔,封豕四逸,虔刘神州,长 旗不卷,钲鼓日戒,兵疲人困,岁无休已。人事弊于下, 则七曜错于上,灾沴之作,固其宜然。又顷者以来,无 乃大异。彼月之蚀,义见诗人,星辰莫同,载”于五行,故 《洪范》不以为沴。陛下今以晷度之失,同之六沴,引其 轻变,方之重眚。求己笃于禹汤,忧勤逾乎日昃,将修 大祀,以礼神祇。《传》曰:“外顺天地时气而祭其鬼神。”然 则神必有号,祀必有仪。按洪祀之文,唯神灵大略而 无所祭之名称;举国行祀而无贵贱之阻,有赤黍之 盛而无牲醴之奠。仪法所“用,阙略非一。若率文而行, 则举义皆阂;有所施补,则不统其源。汉侍中卢植,时 之达学,受法不究,则不敢厝心。诚以五行深远,神道 幽昧,探赜之求,难以常思;错综之理,不可一数。臣非 至精,孰能与此?”帝犹敕撰定。逌又陈古义,帝乃止。逌 在职多所匡谏,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 十篇,行于世。病卒,时年五十八。

    《晋中兴书》:“济阳蔡谟拜太常,咸宁四年,临轩,门下奏 非祭祀燕享则无设乐。”谟奏“宜有金石。”显宗纳焉。临 轩作乐,自此始也。

    《宋书傅隆传》:“隆转太常,元嘉十四年,太祖以新撰《礼 论》付隆,使下意。隆上表曰:臣以下愚,不涉师训,孤陋 闾阎,面墙靡识,谬蒙询逮,愧惧流汗。原夫礼者,三千 之本,人伦之至道。故用之家国,君臣以之亲,用之婚 冠,少长以之仁爱,夫妻以之义顺,用之乡人朋友以之三益,宾主以之敬让。所谓极乎天,播乎地,穷高远”, 测深厚,莫尚于礼也。其《乐》之五声,《易》之八象,《诗》之《风》 《雅》,《书》之典诰,《春秋》之微婉劝惩,无不本乎礼而后立 也。其源远流广,其体大而义精,非夫睿哲大贤,孰能 明乎此哉!况遭暴秦焚亡,百不存一。汉兴,始征召故 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纰缪,首尾脱落,难可详论。幸高 堂生颇识旧义,诸儒各为章句之说,既明不独达,所 见不同,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故闻人、二戴,俱事后 苍,俄已分异;卢植、郑元,偕学马融,人各名家。又后之 学者,未逮曩时,而问难星繁,充斥兼两,摛文列锦,焕 烂可观。然而五服之本或差,哀敬之制舛杂,国典未 一于四海,家法参驳于缙绅。诚宜考详远虑,以定皇 代之盛礼也。伏惟陛下钦明元圣,同规唐虞,畴咨四 岳,兴言《三礼》,而伯夷未登。微臣窃位,所以大惧负乘, 形神交恶者,无忘夙夜矣。而复猥充博采之数,与闻 《爰发》之求,实无以仰酬圣旨,万分之一,不敢废嘿,谨 率《管穴》所见五十二事上呈。𧈪鄙茫浪,伏用竦赧。明 年致仕,拜光禄大夫。归老在家,手不释卷,博学多通, 特精《三礼》,谨于奉公,常手抄书籍。二十八年卒,时年 八十三。

    《北齐书袁聿修传》:“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 馈。尚书邢卲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 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 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卲为兖州刺史,别后遣 送白䌷为信。聿修退,䌷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遇,有 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 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 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旧唐书。窦诞传》:诞为太常,奏用音乐,博士皆为大乐 鼓吹,官僚于后弹胡琵琶,胡人、白胡、达竹、伯夷,积劳 计考,并至大官。自是以声伎入品流者盖以百数。 《裴守贞传》:守贞授博士,高宗将封嵩山,诏礼官议射 牲。守贞奏曰:“据《周礼》《国语》,郊祀天地,自射其牲。汉武 封泰山,令侍中儒生射牲,至于馀祀,无射牲之文。” 《唐书刘祥道传》:“祥道为司礼太常伯。高宗封泰山,有 司请太常卿亚献,光禄卿终献。祥道建言,三代六卿 重,故得佐祠。汉魏以来,权归台省,九卿为常伯属官。 今封岱大礼,不以人坐用九卿,无乃徇古名,忘实事 乎?帝可其议,以司徒、徐王元礼亚献,祥道终献。” 《蒋钦绪传》:“钦绪,莱州胶水人,颇工文辞,擢进士”第,累 迁太常博士。中宗始亲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建言“皇 后应亚献,欲以媚韦氏。”天子疑之,诏礼官议。众曲意 阿徇,钦绪独抗言不可,诸儒壮其节。

    《赵宗儒传》:“宗儒检校右仆射,守太常卿。太常有五方 师子乐,非大朝会不作。帝嗜声色,宦官领教坊者,乃 移书取之。宗儒不敢违,以诉宰相。宰相以事专,有司 不应关白。以宗儒不职,罢为太子少师。”

    《冯宿传》:宿弟定,迁太常少卿。文宗常诏开元霓裳羽 衣舞参以《云韶》,肄于廷。定部诸工立县间,端凝若植。 帝异之,问学士李玨,玨以定对。帝喜曰:“岂非能古章 句者耶?”亲诵定《送客西江》诗,召升殿,赐禁中瑞锦,诏 悉所著以上。

    《山堂肆考》:太宗使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乐, 伎不进,数被让。王圭与温彦博同谏曰:“孝孙修谨士, 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诮之,臣窃以为不可。”

    唐《职林》杨师道,字景猷。太宗时为太常卿,赐宴,帝曰: “闻公每酣,捉笔赋诗如宿构,试为朕为之。”师道再拜, 少选辄成,一坐嗟伏。

    袁利正高宗时为博士上疏谏以为前殿路门非命 妇宴会倡优进御之所帝纳之诏曰:“卿奕世忠鲠能 抗疏规朕之失”乃赐物百段。

    元澹字行冲景云中授少卿行冲以系出拓跋恨史 无编乃撰《魏典》二十篇学者向之。有人得铜器似琵 琶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也。”雅乐家遂谓之 阮咸。

    《唐语林》:王瑀为太常卿,早起,闻永兴里人吹笛,问是 太常乐人否,果是。已后因阅乐而挞之。问曰:“何得罪?” 曰:“卧吹笛。”又见康昆仑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 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 下谓之琶。

    《合壁事类》:陈正节迁太常博士,元宗奉昭成皇后祔 睿宗室,而欲肃明皇后并升焉,正节奏言:“庙必有配, 一帝一后,礼之正也。昭成皇后有太姒之德,升配睿 宗,肃明皇后既非子贵,宜在别庙。”于是留主仪坤庙, 诏隶太庙,毋置官。

    《山堂肆考》:崔日知迁太常卿,以历年久,每朝参常与 尚书同判,时人号为“尚书里行。”

    《国朝纂异》:崔日知恨不居八座,为太常卿,起楼与尚 书省相对,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唐国史补》:长庆初,赵相宗儒为太常卿,赞郊庙之礼
    考证
    时罢相二十馀年,年七十六,众论伏其精健。右常侍

    李益笑曰:“是仆东府试官所送进士也。”

    《职官分纪》:崔龟从,太和初为博士,最明礼家沿革。时 享宗庙,敬宗祝版称皇帝孝弟,龟从议以兄弟无称 孝之义,宜去“孝弟”两字,从之。又称九宫不过列宿,不 容为大祠,诏皆可其议,九宫遂为中祠。

    《山堂肆考》:“王涯字广津,文宗时拜太常。帝以乐府之 音郑、卫太甚,欲闻古乐,命涯询于旧工,取《开元雅乐》, 选乐童按之,命曰‘《梨园乐》’。”上悦 《唐职林》:僖宗时,商盈孙为博士,丧乱之后,制度雕紊, 追补容典,皆盈孙折衷。又:昭宗将谒郊庙,有司不知 乐县制度,盈孙按周法以算数。

    《五代史刘岳传》:“岳迁太常卿。初,郑馀庆尝采唐士庶 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常时家人之礼,为《书仪》两卷。唐 明宗见其有起复、冥昏之制,叹曰:‘儒者所以隆孝弟 而敦风俗,且无金革之事,起复可乎?婚吉礼也,用于 死者可乎’?乃诏岳选文学通知古今之士共删定之。 岳与太常博士段颙、田敏等增损其书,而其事出鄙” 俚,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往往转失其本,然犹 时有礼之遗制。其后亡失,愈不可究其本末。其婚礼 亲迎,有“女坐婿鞍合髻”之说,尤为不经。公卿之家,颇 遵用之。至其久也,又益讹谬可笑,其类甚多。

    《崔棁传》:“棁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卿。晋天福八年,高祖 诏太常复文武二舞,详定正冬朝会礼及乐章。自唐 末之乱,礼乐制度,亡失已久,棁与御史中丞窦贞固、 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允等草定之。其年冬至, 高祖会朝崇元殿,廷设宫县二舞在北,登歌在上,文 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冠进贤,黄纱袍,白中单,白练” 𧜡裆,白布大口裤,革带,履,左执龠,右秉翟,执纛,引者 二人。武舞郎八,佾六十有四人,服平巾帻,绯丝布大 袖绣裆,金甲饰,白练𧜡,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裤, 乌靴。左执干,右执戚,执旌,引者二人。加鼓吹十二按, 负以熊豹,以象百兽率舞。按设羽葆鼓一,大鼓一,金 𬭚一,歌、箫、笳各二人。王公上寿,天子举爵奏《元同》,三 举登歌奏《文同》,举食,文舞舞《昭德》,武舞舞《成功》之曲。 礼毕,高祖大悦,赐棁金帛,群臣左右睹者,皆嗟叹之。 然礼乐废久,而制作简缪,又继以龟兹部《霓裳法曲》, 参乱雅音。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 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明年正旦,复奏于廷, 而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薤露》《虞殡》之音,舞者行列 进退,皆不应节,闻者皆悲愤。其年高祖崩,棁以风痹, 改太子宾客,分司西京以卒。开运二年,太常少卿陶 谷奏废二舞。明年,契丹灭晋,耶律德光入京师,太常 请备法驾奉迎,乐工教习卤簿鼓吹,都人闻者,为之 流涕焉。

    《宋史曾巩传》:“巩弟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用荐 为郑州教授,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 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 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亲祠皇地祇于北郊, 盖自肇发之,异论莫能夺其议。”

    《章衡传》:“衡字子平,判太常寺,建言,自唐开元纂集礼 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则 捃摭坠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 之。”

    《颜复传》:“复字长道,元祐初,召为太常博士。建言士民 礼制不立,下无矜式,请令礼官会萃古今典范为五 礼书。又请考正祀典,凡十谶纬曲学,污条陋制、道流 醮谢,术家厌胜之法,一切芟去,俾大小群祀尽合圣 人之经,为后世法。”

    《程振传》:“振字伯起,少有轶材,入太学,一时名辈多从 之游。徽宗幸学,以诸生右职除官,为《辟雍录》,升博士, 迁太常博士,提举京东西路学事。请立庙于邹,祀孟 轲,以公孙丑、万章、乐正克等配食。从之。”

    《梦溪笔谈》:江南陈彭年博学书史,于礼文尤所详练, 归朝列于侍从,朝廷郊庙礼仪,多委彭年裁定,援引 故事,颇为详洽。常摄太常卿,导驾误行黄道上,有司 止之,彭年正色回顾曰:“自有典故。”礼曹素畏其该洽, 不复敢诘问。

    《邻几杂志》:欧阳叔修《唐书》,求罢三班院,乞一闲慢差 遣。俄除太常礼院,因巡厅言:“朝廷将太常礼院作闲 慢差遣耶?”

    《山堂肆考》:吕公著嘉祐中同判太常寺,数言“濮王在 殡及请宴北使,毋用乐,上元辍游幸,废温成皇后庙。” 多见施行。

    《言行录》:刘敞判太常兼礼仪事。上初即位,有疾,皇太 后临朝,疾愈乃归政。适有小人言二帝不欢,谏者或 讦而过直,敞谓当以义理感讽两宫。时进读《史记》,至 “尧授舜以天下,敞因谏说舜至侧微,尧禅以位,非有 他道,惟其孝友之德,光于上下。”上知其以讽谏也。慈 寿闻之,亦大喜。

    《东都事略》:英宗即位,中书奏请尊濮安懿王礼,诏令礼官检详典礼以闻。范镇时判太常寺,上言:“汉宣帝 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则其父容可称皇考, 而议者犹非之。今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王,则其失 非特汉宣、光武之比矣。”

    《山堂肆考》:范希纯为太常丞。旧制,太庙荐享,逐室设 常食一牙盘。元丰四年奏罢之。希纯奏请复旧制,易 其名曰“荐羞。”

    《东都事略》:熙宁初,刘攽知太常礼院。会建言讲官愿 得坐讲。下太常议,攽曰:“侍臣侍见天子,应对顾问,曰: ‘讨论不可安坐自若避席立语,乃古今常礼’。”时议者 不一,卒如攽言。

    《山堂肆考》:司马光知礼院时,中官凌允言死,诏特给 卤簿。光论名器不可假人,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 大劳,而赠三公,给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

    《却扫编》:刘资政玨,靖康间为太常少卿,因检视礼器 库,见有故祭服甚多,将建请以为战士衲衣。有老吏 谏曰:“祭器弊则埋之,祭服弊则焚之,礼也。奈何以为 战士衣乎?”刘默然无以应。

    《吕东莱集》:王居正字刚中,为太常博士。朝廷惩创王 氏邪说之祸,会故相韩忠彦议谥居正云:“熙宁初,辟 近臣坐讲之请,有功名教,宜谧文礼。”而韩氏子乃以 故事未有以礼为谥者,谒宰相求改,居正卒不改。 《东都事略》:太常寺音律官田琮以上所御九弦琴、五 弦阮并协律,以旋宫相生之法,画为图献上,上善之。 《金史张行简传》:行简改礼部侍郎,转对,因论典故之 学,乞于太常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通礼学资浅 者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

    《元史徐世隆传》:“世隆为燕京等路宣抚使。中统三年, 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请增宫县大乐、文武二舞,令 旧工教习,以备大祀。制可,除世隆太常卿以掌之,兼 提举本路学校事。四年,世祖问尧、舜、禹、汤为君之道, 世隆取书所载帝王事以对。帝喜曰:‘汝为朕直解进 读,我将听之’。”书成,帝命翰林承旨安藏译写以进。至 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咨访 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 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 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 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 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时朝仪未 立,世隆奏曰:“今四海一家,万国会同,朝廷之礼,不可 不肃,宜定百官朝会仪。”从之。七年,迁吏部尚书。 《李好文传》:好文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帝之亲祀也,至 宁,宗室遣阿鲁问曰:“兄拜弟可乎?”好文与博士刘闻 对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帝遂拜。由是,每亲祀,必命 好文摄礼仪使。

    《枝山》。前闻高皇帝以天纵之圣,功德广大,金匮之策, 不可胜纪。草莽臣何敢僭亵以入私编?然剽闻一二, 不敢隐默。自敬天事神,至于礼乐末节,罔不究心。以 乐舞生,不娶颛洁,特创神乐观居之,俾从黄冠之列, 赡给优厚。所辖钱粮,例不刷卷,曰“要他事神明底人 不要与他计较。”常膳之外,复益予肉银若干,曰“无使 饥寒乱性。”诸武舞执干盾之属。后易褚甲以绘兵其 上防微之意,又因以见焉。

    太常寺部杂录

    贾谊《新书胎教杂事》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之道, 王后有身之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户左。此 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抚乐而称不 习,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 “声中某律。”

    李氏《刊误》:“九卿太常,专掌礼乐,累代沿习,不更其名。 又春官氏主国之五礼:吉、凶、宾、军、嘉也。寺有少卿、博 士,礼部有郎中、员外郎,慎选儒学达于典礼者,足以 咨访大国仪范,岂有阙文?而代宗皇帝用颜真卿为 礼仪使,真卿博通典式,曷不授太常卿、礼部尚书,而 使掌国礼,奈何礼仪以使为名,则何异营田租庸者” 乎?《前史》所无。我唐有之,必为后世之讥,宜亟去其名 也。

    《却扫编》:“许少伊右丞,宣和间初除监察御史,夜梦绿 衣而持双玉者随其后。未几,刘希范资政玨继有是 除。靖康初,为太常少卿,复梦绯衣而持双玉者随其 后。未几,刘亦为奉常。时刘以渊圣登极恩,初易章服 也。”

    《懒真子》:自唐以来,呼太常卿为乐卿。或云:太常礼乐 之司,故有此名。然不呼为礼卿,何也?《前汉·食货志》:武 帝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第八级曰乐卿。后之文人,因 取二字用之,亦自无害耳。

    《退朝录》:“太常寺,国初以来皆禁林之长主判,而礼院 自有判院、同判院。大中祥符中,符瑞繁缛,别建礼仪 院,辅臣主判,而两制为知院。天禧末,罢知院。天圣中, 省礼仪寺,并兼礼仪事,近有至六七人者。”按唐太常置卿一员,少卿二员,博士四员。祥符中置博士二员, 后加至四员。今若置判寺一员、同判寺二员,则合唐 之卿数矣。

    太常寺旧在兴国坊,今三班院是也。景祐初,燕侍郎 肃判寺厅事,画寒林屏风,时称绝笔。其后为判寺,好 事者窃取之。嘉祐八年,徙寺于福善坊,其地本开封 府纳税所。英宗在藩邸,判宗正寺,建为廨舍,既成,而 已立为皇子,遂为太常所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