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四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百二十九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四百三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二十九卷目录

     地志部总论

      汉书地理志序

      后汉书郡圃志序

      晋书地理志总序

      宋书州郡志序

      北魏书地形志序

      隋书地理志序

      唐书地理志序

      辽史地理志序

      宋史地理志序

      金史地理志序

      元史地理志序

     地志部艺文

      河渠书赞        汉司马迁

      与杨雄求方言书       刘歆

      博物志地理略赞      晋张华

      职贡图赞         梁元帝

      未至浔阳郡教        陆倕

      盖地图赋         唐钱起

      进西北边图经状       元稹

      为裴相公进东封图状    刘禹锡

      跋方言          宋洪迈

      明分野地名郡邑同异别术   蔡沈

      周道略总序         阙名

      舆图论略        明吴学俨

      九边总图说         前人

     地志部纪事

     地志部杂录

    经籍典第四百二十九卷

    地志部总论

    汉书

    《地理志序》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 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以建万国, 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褱山襄 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 州,列五服,任土作贡,曰“禹敷土随山。”木,奠高山大 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 怀底绩,至于衡章。厥土惟白壤,厥赋《上上》错,厥田中 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泲。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 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屮繇木条,厥田中下,赋贞 作十有三年迺同。厥贡漆丝,厥棐织文。“浮于泲、漯,通 于河。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惟甾其道。厥土白坟,海 濒广泻。田上下,赋中上。贡盐𫄨,海物惟错。岱畎丝枲, 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棐檿丝,浮于汶,达于泲。海、岱 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蓺,大野既猪,东原底 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田上中,赋中中。贡土五色, 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濒浮磬。淮夷蠙珠泉鱼,厥棐 《元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 鸟逌居。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筱簜既敷,屮夭木乔。厥 土涂泥。田下下,赋下上错。贡金三品瑶。筱、簜、齿、革、 羽、毛,鸟夷卉服。厥棐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均江、海,通 于淮、泗,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 沱、灊既道,云梦土作乂,厥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贡 羽、旄、齿、革、金三品,杶、干、栝、柏、厉、砥、砮丹惟箘簬楛三 国底贡,厥名包匦菁茅,厥棐元𫄸玑组。九江纳锡大 龟,浮于江、沱、灊汉,逾于洛,至于南河。荆河惟豫州。伊、 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道荷泽,被盟猪。厥土惟 壤,下土坟垆。田中上,赋错上中。贡漆、枲、𫄨、纻棐、纎纩, 锡贡磬错。浮于洛,入于河。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 蓺,沱、灊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厥土青黎,田下上, 赋下中三错。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顷 因桓是俫。浮于灊,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黑水西河 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酆水逌同。荆、 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底绩,至于猪野。三 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球琳、 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 析支、渠叟,西戎即叙。道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 口、雷首,至“于太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 于碣石,入于海;西顷、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 桐柏至于倍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㟭

    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道、弱水,至于
    考证
    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

    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 于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 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漾》,东流为汉, 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 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㟭山道江》,东别为沱,又 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 江,入于海。《道沇》水,东流为泲,入于河,轶为荥,东出于 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 穴,东会于酆,又东至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道洛 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逌同四奥,既宅九山。”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 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底慎财赋咸则,三壤 成赋。中国锡土姓,祇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 百里赋内总,二百里内铚,三百里内戛服,四百里粟, 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国,三百里 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 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 蛮,二百里流。”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𣳻声教,讫 于四海。禹锡元圭,告厥成功。后受禅于虞,为夏后氏。 殷因于夏,亡所变改。周既克殷,监于二代而损益之, 定官分职,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分冀州之地 以为幽、并。故《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辨九州之 国。东南曰扬“州,其山曰会稽,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濅 曰五湖,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鸟兽,谷宜 稻。正南曰荆州,其山曰衡,薮曰云梦,川曰江汉,濅曰 颍湛,其利丹银齿革;民一男二女,畜及谷宜与扬州 同。河南曰豫州,其山曰华,薮曰圃田,川曰荥雒,濅曰 波溠,其利林漆丝枲;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其谷”宜 五种。正东曰青州,其山曰沂,薮曰孟诸,川曰淮、泗,濅 曰沂、沭,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其畜宜鸡狗,谷宜稻 麦。河东曰“兖州,其山曰岱,薮曰泰野,其川曰河泲,濅 曰卢、潍,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谷宜四 种。”正西曰“雍州,其山曰岳,薮曰弦蒲,川曰泾、汭,濅曰 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畜”宜牛马,谷宜黍稷。 东北曰幽州,其山曰医无闾,薮曰貕养,川曰河泲,濅 曰菑时,其利鱼盐;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谷宜三种; 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薮曰扬纡,川曰漳,濅曰汾潞, 其利松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牛羊,谷宜黍稷。正北曰 并州,其山曰恒山,薮曰昭馀祁,川曰呼沱、呕夷,其濅 曰涞易,其利布帛;“民二男三女,畜宜五扰,谷宜五种。” 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辩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 有分星,以视吉凶。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 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而太 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帝王图籍相踵而可知。 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相吞灭。数百年间, 列国耗尽。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五伯迭兴,总其盟 会。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合从连衡,经数十 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 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 有孑遗者矣。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 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 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 十三部,置刺史。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是以 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 下及战国、秦、汉焉。

    后汉书

    《郡国志序》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 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 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 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 先书者,郡所治也。

    晋书

    《地理志总序》

    昔者元胎无象,太素流形,对越在天,以为元首,则《记》 所谓“冬居营窟,夏居橧巢,饮血茹毛,未有麻丝”者也。 及燧人钻火,庖牺出震,风宗下武,炎引昌基,画野无 闻,其归一揆。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岱,至于崑峰 振辔,风山访道,存诸污竹,不可厚诬。高阳任地,依神 帝喾,顺天行义,东逾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 交阯,日月所经,舟车所至,莫匪王臣,不逾兹域。帝尧 时,禹平水土以为九州;虞舜登庸,厥功弥劭,表提类 而分区宇,判山河而考疆域,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 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者 也。夏功在于唐尧,殷因无所损益。周武克商,自丰徂 镐,至成王时,改作《禹贡》。徐、梁入于青、雍,冀野析于幽、 并。《职方》掌天下之土,以周厥利。保章辨九州之野,皆 有分星。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 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始皇初并天下,惩战国,削罢 列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于是兴师逾江,平取百越, 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凡四十郡,郡一守焉。其地 则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西带,皆临大海。汉祖龙兴, 革秦之弊,分内史为三部,更置郡国二十有三。文增 厥九,景加其四。武帝开越攘胡,初置十七;拓土分疆, 又增十四。昭帝少事,又增其一。至平帝元始二年,凡 新置郡国七十有一,与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改 《雍》曰“凉”,改梁曰益,又置徐州,复夏旧号。南置交趾,北 有朔方,凡为十三部。光武投戈之岁,在雕耗之辰,郡 国萧条,并省者八。建武十一年,省州牧,复为刺史,员 十三人,各掌一州。明帝置一,章帝置二,和顺改作,其 名有九省朔方刺史,合之于《司隶》,凡十三部,而郡国 百有八焉。桓灵颇增于前,复置六郡。魏武定霸,三方 鼎立,生灵板荡,关洛荒芜,所置者十二,所省者七。而 文帝置七。明及少帝增二,得汉郡者五十四焉。蜀先 主于汉建安之间初置郡九,后主增二,得汉郡者十 有一焉。吴主大皇帝初置郡五,少帝、景帝各四,归命 侯亦置十“有二郡,得汉郡者十有八焉。”晋武帝太康 元年,既平孙氏,凡增置郡国二十有三,省司隶,置司 州,别立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州,郡国 一百七十三,以为冠带之国,尽有殷周之土。若乃敦 丽于天地之始,昭晰于牺农之世,用长黎元,未争疆 埸,而玉环楛矢,夷裘风驾,南翚表贶,东风入律,光乎 上德,奚远弗臻。然则星象丽天,山河纪地,端掖裁其 弘敞,《崤函》判其都邑。仰观俯察,万物攸归。是以洛沚 咸阳,宛然秦汉;晋滨河西,同知尧禹。于兹新邑,宅是 镐京。五尺童子,皆能口诵者,史官弗之书也。昔庖牺 氏生于成纪而为天子,都于陈。神农氏都陈而别营 于曲阜。黄帝生于寿丘而都于涿鹿。少昊始自穷桑, 而迁都曲阜。颛顼始自穷桑,而徙邑商丘。高辛即号, 建都于亳。《孙卿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 谿,不知地之厚也。大哉坤象,万物资生。载崑华而不 坠,倾河海而宁泄。”考卜惟王,乘飞驻轸。睨崦山而鑴 勒,览曾城以为玩。时逢稽浸,道接陵夷。平王东迁,星 离豆剖。当涂驭㝢,瓜分鼎立。世祖武皇帝接千祀之 馀,当八尧之禅,先王桑梓,罄宇来归,斯固可得而言 者矣。惠皇不虞,中州尽弃,永嘉南度,纶行建邺,九分 天下而有二焉。

    宋书

    《州郡志序》

    “唐尧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置九州。冀州 尧都,土界广远,济河为兖州,海岱为青州,海岱及淮 为徐州,淮海为扬州,荆及衡阳为荆州,荆河为豫州, 华阳黑水为梁州,黑水西河为雍州。”自虞至殷,无所 改变。周氏既有天下,以徐并青,以梁并雍,分冀州之 地以为幽、并。汉初又立徐、梁二州。武帝开地斥境,南 置交趾,北置朔方,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为十三州, 而司隶部三辅、三河诸郡,东京无复朔方,改交趾曰 交州,凡十三州,司隶所部如故。及三国鼎跱,吴得扬、 荆、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犹得九焉。吴又分交为广; 魏末平蜀,又分益为梁。晋武帝太康元年,天下一统, 凡十有六州。后又分凉、雍为秦,分荆、扬为江,分益为 宁,分幽为平,而为二十矣。自西晋既亡,五姓云扰,司、 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遣民南渡,并 侨置牧司,非旧土也。江左又分荆为湘,或离或合,凡 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其徐州则有过半豫州惟得 谯城而已。及至宋世,分扬州为南徐,徐州为南兖,扬 州之江西悉属豫州,分荆为雍,分荆、湘为郢,分荆为 司,分广为越,分青为冀,分梁为南北秦。太宗初,索虏 南侵,青、冀、徐、兖及豫州、淮西并皆不守,自淮以北,化 成虏庭。于是于锺离置徐州,淮阴为北兖,而青、冀二 州治贛榆之县。今《志》大校以大明八年为正。其后分 派,随事记列。内史侯相则以升明末为定焉。地理参 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 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 寻校推求,未易精悉。”今以班固、马彪二志,太康元年 定户,王隐《地道》《晋世起居》《永初郡国》与徐州郡及地 理杂书互相考覆。且三国无志,事出《帝纪》,虽立郡时 见,而置县不书。今唯以《续汉郡国》校《太康地志》,参伍 异同,用相征验。自汉至宋,郡县无移改者,则注云“汉 旧。”其有回徙,随源甄别。若唯云某无者,则此前皆有 也。若不注置,立史阙也。

    北魏书

    《地形志序》

    夏《书禹贡》,周氏职方,“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 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摹也。战国分并,秦吞海内, 割裂都邑,混一华夷。汉兴,即其郡县,因而增广。班固 考《地理》,马彪《志郡国》,“魏世三分,晋又一统。”地道所载, 又其次也。自刘渊、石勒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

    乱,随所跨擅,各为雄长,更相侵食,彼此不恒,犬牙未
    考证
    足论,《绣错》莫能比。魏定燕、赵,遂荒九服,夷翦逋伪,一

    国一家,遗之度外,吴蜀而已。正光已前,时惟全盛,户 口之数,比夫晋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际,乱离尤 甚。恒、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 赵,死如乱麻,于是生民耗减,且将大半。永安末年,胡 贼入洛,官司文簿,散弃者多。往时编户,全无追访。今 录武定之世以为志焉。州郡刱改,随而注之,不知则 阙。内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庄,寇难纷纠,攻伐既 广,启土逾众,王公锡社,一地累封,不可备举,故总以 为郡。其沦陷诸州户,据《永熙绾籍》,无者不录焉。

    隋书

    《地理志序》

    自古圣王之受命也,莫不体国经野,以为人极,上应 躔次,下裂山河,分疆画界,建都锡社。是以放勋御历, 修职贡者九州;文命会同,执玉帛者万国。洎于殷迁 夏鼎,周黜殷命,虽质文之用不同,损益之途或革,而 封建之制,率由旧章。于是分土惟三,列爵惟五,千里 以制畿甸,九服以别要荒。“十国为连,连有帅;倍连为 卒,卒有正”,皆所以式固鸿基,藩屏王室,兴邦致化,康 俗庇人者欤!周道既衰,诸侯力政,干戈日用,戎马生, 郊强陵弱,众暴寡,鲁灭于楚,郑灭于韩,田氏篡齐,六 卿分晋。其馀弑君亡国,不得守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逮于七雄竞逐,二帝争强,疆场之事,一彼一此。秦始 皇据百二之岩险,奋六世之馀烈,力争天下,蚕食诸 侯,在位二十馀年,遂乃削平㝢内,惩周氏之微弱,恃 狙诈以为强,蔑弃经典,罢侯置守,子弟无立锥之地, 功臣无尺土之赏,身没而区宇幅裂,及子而社稷沦 胥。汉高祖挺神武之宏图,扫清祸乱;矫秦皇之失策, 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 于秦。逮于孝武,务勤远略,南兼百越,东定三韩,通卭 笮之险涂,断匈奴之右臂,虽声教远洎,而人亦劳止。 昭、宣之后,罢战务农,户口既其滋多,郡县亦有增置。 至于平帝,郡国一百有三,户一千二十三万。光武中 兴,承王莽之馀弊,兵戈不戢,饥疫荐臻,率土遗黎,十 才一二,仍并省郡县四百馀所。明、章之后,渐至滋繁, 郡县之数,有加曩日。逮炎灵数尽,三国争强,兵革屡 兴,户口减半。有晋太康之后,文轨方同。大扺编户二 百六十馀万。寻而五姓逆乱,二帝播迁。东晋洎于宋、 齐,僻陋江左。“苻、姚之与刘、石,窃据中原,事迹纠纷,难 可具纪。梁武帝除暴宁乱,奄有旧吴。天监十年,有州 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千二十二。其后务”恢境宇,频 事经略,开拓闽、越,克复淮浦,平俚洞,破牂柯。又以旧 州遐阔,多有析置。大同年中,州一百七郡县,亦称于 此。既而侯景构祸,台城沦陷,坟籍散逸,注记无遗,郡 县户口,不能详究。逮于陈氏,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 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 一百九,县四百三十八,户六十万。后齐承魏末丧乱, 与周人抗衡,虽开拓淮南,而郡县僻小。天保之末,总 加并省。洎乎国灭,州九十有七,郡一百六十,县三百 六十五,户三百三万。周氏初有关中,百度草创,遂乃 训兵教战,务谷劝农,南清江、汉,西兼巴、蜀,卒能以寡 击众,戡定强邻。及于东夏削平,多有省废。大象二年, 通计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县一千一百二十四。” 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于九载, 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 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 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 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 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 六,垦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千四十一顷。其“邑居 道路、山河沟洫、沙碛咸卤、丘陵阡陌,皆不预焉。东西 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 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

    唐书

    《地理志序》

    自秦变古,《王制》亡,始郡县天下。下更汉、晋,分裂为南 北。至隋灭陈,天下始合为一,乃改州为郡,依汉制置 太守,以司隶、刺史相统治,为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 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 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其地东西九千三百里, 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海,西至且 末,北至五原。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 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 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 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 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至十三 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 年,平高昌,又增州二,县六。其后,北殄突厥颉利,西平 高昌,北逾阴山,西扺大漠。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 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 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景云二年,分天下郡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之,既而以其权重不便, 罢之。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 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检察,如 汉刺史之职。天宝盗起,中国用兵,而河西、陇右不守, 陷于吐蕃。至大中、咸通,始复陇右。乾符以后,天下大 乱,至于唐亡。然唐之盛时,开元、天宝之际,东至安东, 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 东不及而西过之。开元二十八年,户部帐“凡郡府三 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 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考隋、唐地理之广狭,户口盈耗与其州县废置,其盛 衰治乱兴亡,可以见矣。盖自古为天下者,务广德而 不务广地。德不足矣,地虽广,莫能守也。呜呼!盛极必 衰,虽曰势使之然,而殆忽骄满,常因盛大,可不戒哉!

    辽史

    《地理志序》

    帝尧画天下为九州,舜以冀、青地大,分幽、并、营,为州 十有二。幽州在渤、碣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 辽海。其地负山带海,其民执干戈,奋武卫,风气刚劲, 自古为用武之地。太祖以迭刺部之众代遥辇氏,起 临潢,建皇都,东并渤海,得城邑之居百有三。太宗立 晋,有幽、涿、檀、蓟、顺、营、平、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十六 州,于是割古幽井营之境而抚有之。东朝高丽,西臣 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轮贡。嘻 其盛矣。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去 榆关一千一百三十里,去幽州又七百一十四里,南 控黄龙,北带潢水,令陉屏右辽河,堑左高原,多榆柳, 下隰饶蒲苇。当元魏时,有地数百里。至唐大贺氏,蚕 食扶馀、室韦、奚韎鞨之区,地方二千馀里。贞观三年, 以其地置元州,寻置松漠都督府,建八部为州,各置 刺史:达稽部曰峭落州,纥便部曰弹汗州,独活部曰 无逄州,芬阿部曰羽陵州,突便部曰日连州,芮奚部 曰徒河州,坠斤部曰万丹州,伏部曰匹黎、赤山二州, 以大贺氏窟哥为使持节十州军事,分州建官,盖昉 于此。迨于五代,辟地东西三千里。遥辇氏更八部,曰: 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 部、集解部、奚嗢部,属县四十有一,每部设刺史,县置 令。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 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 又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 私奴,置投下州。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 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东至于海,西至 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胊》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宋史

    《地理志序》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馀年,更易八姓,㝢县分裂, 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 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建隆四年,取 荆南,得州府三,县一十七,户一十四万二千三百;平 湖南,得州一十五,监一,县六十六,户九万七千三百 八十八。乾德三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六,县一百九十 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九。开宝四年,平广南,得州 六十,县二百一十四,户一十七万二百六十三。八年, 平江南,得州十九,军三,县一百八,户六十五万五千 六十五;计其末年,凡有州二百九十七,县一千八十 六,户三百九万五百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 献地,得州二,县十四,户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钱 俶入朝,得州十三、军一、县八十六,户五十五万六百 八十。四年,平太原,得州十、军一、县四十,户三万五千 二百。二十。五年,李继捧来朝,得州四、县八。至是,天下 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者,惟燕、云十 六州而已。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 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曰 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 浙,曰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 曰广南东西。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 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崇宁四 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 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当 是时,天下有户二千八十八万二千二百五十八,口 四千六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视西汉盛时, 盖有加焉。隋、唐疆理虽广,而户口皆有所不及。迨宣 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 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 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大抵宋有天下三百馀年,繇 建隆初讫治平末一百四年,州郡沿革,无大增损。熙 宁始务辟土,而种谔先取绥州,韩绛继取银州,王韶 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 逵取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浮图、 安疆等砦,虽尝以河东边界七百里地与辽人,当时 王安石议盖曰:“吾将取之,宁姑与之也。”迨元祐更张葭芦等四砦赐给夏人,而分画久不能定。绍圣遂罢 分画,督诸路各乘势攻讨进筑,自三年秋八月,讫元 符二年冬,凡陕西、河东建州一、军二、关三、城九、砦二 十八、堡十。又取青唐邈川、宁塞、龙支等城。建中靖国 悉还吐蕃“故壤,稍纾民力。”崇宁亟变前议,专以“绍述” 为事。蔡京始任童贯、王厚,更取湟、鄯、廓三州二十馀 垒。陶节夫、锺傅、邢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与凿 空驾虚,驰骛于元符封域之表。讫于重和既立,靖夏、 制戎、制羌三城,虽夏人浸衰,而民力亦弊,西事甫定, 北衅旋起。盖自崇宁以来,益、梓、夔、黔、广西、荆湖南北, 迭相视效,斥大土宇,靡有宁岁。凡所建州军,关城砦 堡,纷然莫可胜纪。厥后建燕山、云中两路,粗阅三岁, 祸变旋作,中原板荡,故府沦没,《职方》所记,漫不可考。 高宗苍黄渡江,驻跸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东画 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 淮、江东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广“东、广西十五路而已, 有户一千三百六十六万九千六百八十四。建国江 左又百五十年。迨德祐丙子,遂并归于我皇元版图, 而天下始复合为一焉。”今据元丰所定,并京畿为二 十四路,首之以“京师”,重帝都也;终之以燕、云,以其既 得而旋失,故附见于后。而凡四京之城阙宫室及南 渡行在之所,其可考者冠乎篇首,为《地理志》云。

    金史

    《地理志序》

    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 自蒲与路之北三千馀里火鲁火畽谋克地为边。右 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 桓、抚昌、净州之北。出天山外,包东胜,接西夏。逾黄河, 复西历葭州及米脂寨,出临洮府会州积石之外,与 生羌地相错。复自积石诸山之南,左折而东,逾洮州, 越盐川堡,循渭至大散关,北并山,入京兆,络商州,南 以唐、邓,西南皆四十里,取淮之中流为界,而与宋为 表里。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是为十九路。其 闲散府九,节镇三十六,防御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 三,军十有六,县六百三十二。后复“尽升军为州,或升 城堡寨镇为县。是以金之京、府、州凡”百七十九,县加 于旧五十一,城塞堡、关百二十二,镇四百八十八。虽 贞祐兴定危亡之所废置,既归大元,或有因之者。故 凡可考,必尽著之,其所不载,则阙之。

    元史

    《地理志序》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 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 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 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 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 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 “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 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 里数限者矣。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 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 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 七十五。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二十馀万。世祖 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二十馀万。十三年平宋,全有 版图。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 百有奇。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 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 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立中书省一, 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 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 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 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文宗至顺元 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 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 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 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 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地大民众,后世狃于治安, 而不知诘戎兵、慎封守,积习委靡,一旦有变,而天下 遂至于不可为。呜呼!盛极而衰,固其理也。唐以前,以 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 领县,而腹里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 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具载于篇,而其沿革 则溯唐而止焉。作《地理志

    地志部艺文

    《河渠书赞》
    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 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 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 而作《河渠书》。

    《与扬雄求方言书》
    刘歆

    歆叩头:昨受诏宓五官郎中田仪与官婢陈征、骆驿 等私通盗刷越巾事,即其夕竟归府。诏问三代周秦 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代语童谣歌 戏,欲得其最目,因从事郝隆》之《有日》,篇中但有其 目,无见文者。歆先君数为孝成皇帝言:“当使诸儒共 集训诂,《尔雅》所及,五经所诂,不合《尔雅》者诂?”“为病, 及诸经氏之属,皆无证验。博士至以穷世之博学者, 偶有所见,非徒无主而生是也。”会成帝未以为意,先 君又不能独集,至于歆身,修轨不暇,何偟更创属闻? 子云独采集先代绝言,异国殊语,以为十五卷,其所 解略多矣,而不知其目。非子云澹雅之才,沈郁之思, 不能经年锐精,以成此书,良为勤矣。歆虽不遘“过庭, 亦克识先君雅训,三代之书,蕴藏于家,直不计耳。今 闻此,甚为子云嘉之已。”今圣朝留心典诰,发精于殊 语,欲以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知傜 俗,适子云攘意之秋也。不以是时发仓廪以赈赡,殊 无为明语,将何独挈之宝?上以忠信明于上,下以置 恩于罢朽,所谓知蓄积、善布施也。盖萧何造律,张仓 推历,皆成之于帷幕,贡之于王门,功列于汉室,名流 乎无穷。诚以隆秋之时,收藏不殆,饥春之岁,散之不 疑,故至于此也。今谨使密人奉手书,愿颇与其最目, 得使入录,令圣朝留明明之典。歆叩头叩头。

    《博物志地理略赞》
    晋·张华

    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侯王设险, 守国保疆。远遮川塞,近备城隍。司察奸非,禁御不良。 勿恃危厄,恣其淫荒。无德则败,有德则昌。安居犹惧, 乃可不亡。进用忠良,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职贡图赞》
    元·帝

    北通元兔,南渐朱鸢。交河悠远,合浦回邅。兹海无际, 阴山接天。遐哉鸟穴,永矣鸡田。

    《未至浔阳郡教》
    陆倕

    太守家本诸生,伏膺典记。光武灵台之籍,较涉根基; 张华聚土之书,略见庭户。贵郡图载,具存方策,校以 《山经》,参诸括象。原野城寺,宛在心目。龙泉鹤岭,不易 穷登;所撰郡图,可勿就用。公孙陛戟,既似井蛙;延寿 执戈,实同儿戏。

    《盖地图赋》以圣德感通灵仙降献为韵
    唐·钱起

    有虞氏提地釐,享天命,光启九有,缉熙八政,能使坤 德以宁,祥符锡庆。神矣王母,通灵感圣,献尔宝图,昌 尔金镜,嗣尧之美,于斯为盛。固知冥贶有则,休明无 极,非天私我有虞,惟神归于至德,必将永其历数,宁 惟锡彼封域,俾皇鉴之昭昭,岂神明之默默?谅可耀 寰宇,盛邦国。盖地如何?匪兹不克。懿此图箓,实昭应 感广竖亥之遐步,资重华之睿览。规方远近,微妙元 通。致蛮貊于度内,出山川于卷中。可以明四目,达四 聪。《易》曰:“不出户,知天下。”何莫假此神功,徒稽其囊括 也。吞八极,尽四溟,霜露所坠,日月所经,莫不总天目, 入帝庭。嗤秦政得燕图以拓境,小穆公梦鹑首以称 灵。亦有周王御天,汉君求仙,穷人力“于宇宙,遍辙迹 于山川。孰与夫高居深视,探微洞元?得地理于冥契, 拥神休以永年?”则知明德在兹,景福是降。播颂声以 洋溢,洎寰海与里巷。美矣哉!历选列辟,符瑞巨万。虽 元圭告成,白环入献,曷若斯图之用也?九土弘而庶 绩建。

    《进西北边图经状》
    元·稹

    《京西京北图经》四卷,右臣今月二日进《京西北图》,一 面山川险易,细大无遗,犹虑幅尺高低,阅览有烦于 睿鉴;屋壁施设,俯仰颇劳于圣躬。寻于古今图籍之 中,纂撰《京西京北图经》,共成四卷,所冀衽席之上,欹 枕而郡邑可观;游幸之时,倚马而山川尽在。又太和 公主下嫁,伏恐圣虑念其道远。臣今具录天德城已 “北至回鹘衙帐已来食宿井泉”,附于《图经》之内。并别 写一本,与《图经》序谨同封进。其图四卷,随状进呈。

    《为裴相公进东封图状》
    刘禹锡

    集贤殿御书院《开元东封图》一面。右臣谨按开元十 三年,元宗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东岳,声名文物,振 耀古今。伏惟陛下丕承耿光,再阐鸿业,祖宗盛事,绍 复有期。臣所以写成此图,辄敢上献。至于绘画,躬自 指㧑,征史氏之文,纂礼容之要,山川气象,悉拟真形, 羽卫威仪,咸稽故实。所冀睿情一览,遐想元踪。臣叨 荣过深,抱疾已久。望陛下告成之日,心必前知。嗟老 臣将谢之年,身恐不见,疲羸之极,感激倍深。前图差

    某官乙谨诣光顺门奉进。谨奏
    考证

    《跋方言》
    宋·洪迈

    今世所传扬子云《𬨎轩使者绝域语》,释别国《方言》,凡 十三卷,郭璞序而解之。其末又有汉成帝时刘子骏 与雄书,从取《方言》及雄答书。以予考之,殆非也。雄自 序所为文,汉史本传但云:“经莫大于《易》,故作《太元》;传 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苍颉》,作《训纂》;箴莫 善于《虞箴》,作《州箴》;赋其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 于相如,作四赋。雄平生所为文尽于是矣,初无所谓 《方言》。《汉艺文志》小学有《训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 十八篇,注云:《太元》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杂赋有 雄赋十二篇,亦不载《方言》。观其《答子骏书》称蜀人严 君平,按君平本姓庄,汉显讳庄,改曰严。《法言》所称“蜀 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吾珍庄也”,皆本字,何至此而 曰严?又子骏只从求书,而答云必欲胁之以威,陵之 以武,则缢死以从命,何至是哉?既称成帝时子骏与 雄书,而其中乃云孝成皇帝自相抵牾,又书称汝颍 之间,先汉人无此语也,必汉魏之际好事者为之云。

    《明分野地名郡邑同异别术》
    蔡沈

    百王制度,代有沿革,考究实难。况地名同异,古今混 淆尤难辩。诚以山川所留,时各有异名,而郡邑之名, 又复非古。或沿其地而异其名,或袭其名而迁其地, 或地亦迁而名亦革,是必仰观推候,有失之弊。且如 “河东”一名也,有兖州之河东,有并州之河东。黄河北 流,故河北东路在河之东;秦汉以还,河决东下,故河 东移在并州。“河西”一名也,有雍州之河西,有凉州之 河西;“河南”一名也,有中土之河南,有沙塞之河南。银 下诸州是也;“河北”一名也,有中国之河北,有阴山之 河北。加之百王疆理,代有不同,有指一郡言者,有指 一州言者,有指一道言者。故周之河内,异乎汉之河 内。周之河内,冀州,今河北路;汉之河内,今怀、卫二州 是也;汉之河东,异乎唐之河东。汉之河东,今河中府; 唐之河东,今河东路;古之淮南,即今淮北,宿、亳之州 是也;今之河北,乃古之河东,河北东路是也。以至淮 西一名也,有在京西,有在京东。汉立楚王,今京东西 路;唐裴度平淮西,今京北路。江西一名也,有在江北, 有在江南。《魏武帝纪》称江西遂空,今淮南东路。江南, 一名也。有称江右,江南,今金陵;江右,今中原也。山东, 一名也。有指河南言,据华山言;有指河北言,杜牧之 言此山川所留,时各异名也。尝考历代州郡之名,多 异于古,有履其地而不没其名者,如有称“河亶甲居 河”,今相州是也;《春秋》卫侯毁灭邢,今邢州也;楚子入 陈,即今陈州。“齐师灭莱”,即今莱州。“楚子围郑”,即今新 郑县。“齐侯侵蔡”,即今上蔡县。若此之类是也。有非其 地而空存其名者,如《春秋》“吴入郢”,近今之郢州而非 也。古郢在今荆南府界,去郢州三百里。“楚人灭舒”,非 今之舒州,古舒州在庐州舒城,去舒州三百里。“楚人 灭黄”,非今之黄州,古黄州在今光州定城县,去黄州 四百五十里。有西亳、南亳、北亳,皆非古之亳州。西亳 在洛阳偃师县,南亳在南京谷熟县,北亳在东京考 成县。东楚、西楚皆非今之楚州。东楚,今平江。西楚,今 徐州。南楚,今荆州。若此之类也。是州之名既异于古 之县名,抑又乖戾,有名同于古,而地非于古。今之酒 泉,非《左传》“王与虢公酒泉”之邑。今之酒泉,在河西关, 夷地为酒泉郡。古之丹阳,在荆南。《左传》:楚子为子丹 阳。今之丹阳,在江东。润州丹阳郡。古之豫章,在江北。 《史记》:楚败吴于豫章,今庐州也。今之豫章,在江南,今 江西隆兴是。古之澶渊,在河南,会于澶渊,春秋时濮 州,今之澶渊,在河北。东路。古之南阳,在河北。《左传》:“晋 于是始启”南阳,今怀州也。今之南阳在河南,今京西 南路邓州,皆晋地也。古之东阳在淮北,今之东阳在 浙西,皆吴地也。古之汉阳在陕西。汉之汉阳郡,即今 秦州,今之汉阳,古湖之汉阳军,湖北路皆居汉水。阳 以至楚一地也。有两方城,《左传》楚方城在唐州北阳 县。又楚师侵州庸方城,房州上庸县也,汉一时也。有 两“广武”,汉高祖与项王对语,广武在郑州,又代州亦 为广武也。当时皆英哲之辩,悠悠千载,其可考哉?前 史所载山川地名,皆本一时传记,而遂为信史,参历 代志必混淆。验其名则初无异同,考其地则一彼一 此,仰观推测,几何而不误哉?

    《周道略总序》
    阙名

    “道周天下,八极殊涂,水陆毕会,交合于衢地。”故北惟 开封,南惟应天为水陆之大都会。应天东南浮驰,至 于镇江,自镇南浮贯常达苏,左沿松,右泛湖,南由嘉 兴以抵于杭。惟杭逆浙经严,及于金华,东陟于处,西 及衢,趋于广信,及建宁至延平,西驰邵、汀,东经福、兴、 泉,极于漳。惟杭渡浙,绍宁、台、温,会于处,应天西南浮 “驰,并会于岳,厥驰太平,过和、庐,趋黄渡武,驻于岳,厥 浮太平,南及宁国、徽、广德,北及和、庐,西经池、安庆、九 江,历黄”《武》。会驰于岳惟九江,南浮南康东及饶。 广信以通浙、闽。南经南昌,东及抚州、建昌,西及瑞,南 经临江,西及袁,南经吉安、赣、南安,过梅岭,历雄韶于广州。厥东浮驰,历惠、并,抵于潮。南经肇高,及于 雷,西趋于海。由雷泛海,极于琼,惟武昌西北,逆由汉 《沔》。安陆以达于襄阳。“惟岳西浮,由荆达归,以及 于夔,南及施”州卫西经涪,南及黔,西经重庆,北及顺 庆、保宁,驰于成都;西经泸,南及永宁,趋于乌撒,会于 曲靖;西经叙州、嘉定,由眉至于成都。“惟岳”西南浮驰 常德,历辰、沅、思,并至于思南;北驰及播,直走贵州,历 安顺、镇宁、永宁、普安,会于曲靖,以抵云南。西北及武 定,东南及广西、广南,南及临安,《江西》南经楚雄,北及 姚安,经赵州,南及景,东北及大理、鹤庆、丽江,经蒙化 极于金齿。惟岳南浮长沙,西及宝庆,南至衡,东及彬, 南历永全、桂林。惟桂林西北浮柳,厥西北达于庆远, 厥西及于田州、泗城。惟桂林南经平乐、梧、浔、南宁、太 平,抵思明、开封,东南浮驰抵淮,浮由凤阳以达于淮, 驰自归德以至于淮之宿。自淮而北浮驰并抵于燕, 浮“于徐、兖,以达东昌。暨德过涧,由通抵燕,厥驰徐、兖, 东及济南,过东昌至河、涧,以驻于燕。自淮而南,浮驰 并至应天,厥驰自凤阳以至,厥浮由扬以达。”惟兹淮 安,乃为南北之交衢。自淮东驰,西及于清、通、济南,直 走莱、登,泛海亦抵于辽阳、开封,东北驰于卫、彰、广平、 顺德,经真、保至于燕。惟燕东驰永平,北极大宁,又东 极于辽东,北极于开平,又西北抵于军府开封,西北 至卫。暨怀庆,历泽、潞、沁,东及辽,西及于、汾、平阳与 蒲,经太原,东及平定。西及岢岚,经代,西及朔,经大 同抵于、蔚、开封;又西北自河南至西安,北及延安,经 邠北及庆阳,至夏,经平凉,西及巩昌。惟巩昌西北驰 于临洮、河州卫,西南驰于岷、洮,经兰州、庄浪,西及西 宁,经凉州至永昌山,以极于甘肃;惟西安西南经凤 翔、汉中,历保宁、潼川,西北及于龙州,西南至于成都, 西北经茂州以极于松、藩,“西南及雅、黎,历邛部、建昌, 至于会川,东南驰于重庆,以通川江。”

    《舆图论略》
    明·吴学俨

    黄帝经理天下,立为万国。帝喾创制九州,北至于幽 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唐尧使禹 平水土,还为九州,置五服。舜即位,分为十二州。夏氏 革命,又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商汤受命,其能 存者三千馀国,亦为九州。周初尚千八百国,分为九 畿。《春秋》兼并,见于经传者百七十国焉。战国时惟存 七国。秦制天下为七十郡,都关中,其地则西临洮而 北沙漠,东南皆临大海。汉兴,加至郡国,为十三州部, 亦都关中。光武并省郡国,其后亦为十三州部,都河 内,东乐浪,西炖煌,南日南,北雁门,与前汉同,三国分 峙。晋武平定天下,分为十九州,都洛阳。永嘉东渡,境 宇殊狭。六朝偏安江左,皆都金陵,即今南京,所谓“钟 山龙蟠,石城虎据,其真帝王之居者”此也。隋都长安, 遂废诸郡,以州治民。炀帝移洛阳,东西九千三百里, 南北万四千八百五十里。唐都长安,分为十道,南北 如前汉之盛,东不及而西则过之。宋分天下为十五 路,又增为十八路,因五代之旧都。汴梁东南皆暨于 海,西尽巴、僰,北际中山。靖康之后,定鼎钱塘,疆境日 促矣。元井天下,定都于燕,即今北京,所谓“天府百二 之国,王不得不可以为王”者此也。我太祖始都金陵, 成祖迁都北平,并建两京,分天下为十三道。东起朝 鲜,西至嘉峪,南滨海,北连沙漠,道路纡萦,各万馀里, 固亿万世无疆之业也。大抵天下形势,无如燕京。其 次则关中、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然视汴犹为 上游焉。若金陵则僻在东南,不能控御西北,非胜地 也。朱晦翁谓:“冀州山脉从云中发来,六河绕其南,华 山还其右。前则三案重围,鸾凤峙而蛟龙走;后则九 河归宿,浴日月而浸乾坤。”正统间,有建议南迁者,殊 不知以天下大势观之,终不若燕京之胜。而今日之 都城是也。所可议者,大宁都司内徙而左臂单寒,辽 阳旧城外弃而守望劳费,开平移而上谷之烽火易 逼,东胜废而三关之设备愈严,河套住牧而朔方之 形势己亏,藩垣既撤窥其户庭,岂非往事之可憾,今 日防御之亟讲者乎?

    《九边总图说》
    前人

    国家建都燕京,三面临敌,防边大计,视古加详。自东 至西,绵亘万里,每边各设重兵,统以大将,副以偏裨, 监以宪臣,镇以开府,联以总督,无事则画地防守,有 事则犄角为援,地形兵力,可谓备且周矣。但承平日 久,旧制渐渝,不无可议者。“大宁都司内徙,左臂单寒, 辽阳旧城外弃,守望劳费。开平移而上谷之烽火益” 逼,东胜废而三关之设备愈严。今且不守偏头而守 灵武矣。河套住牧,镇远缺防,而朔方之形势亏矣。哈 密折入土鲁番,而河西之孤悬益甚矣。大抵形胜日 缩,外患日近,犹撤藩篱而退守门庭居室者,其能晏 然高枕乎?盖“粤自太祖迅扫中原,平一海宇,中外晏 安,无复边患。奈何百馀年来,生聚既蕃,侵噬渐近,开 平、兴和、东胜、河套,皆为所据。恃其长技,往往深入,动

    辄数万。我军能依险结营,不为冲突扰乱,即为万全
    考证
    矣。敢御其驱掠,堂堂一战乎?所幸驱掠之外,无有他

    志,计日数程,不能持久。每一大举,晒甲晾马,颇亦劳 费,得失不酬,懊悔无及。”边境少苏,迩连得利,心益歆 艳,久弊之镇,岂能外宁,供馈之扰,恐生内溃,不知边 事所终也。必圣天子锐意讲求,大臣极力赞襄,言官 谔谔重巡抚,选将臣信赏必罚,一洗积习之弊,则百 步之矢,缴于寸括,千钧之运,转在只轮,九边其庶几 矣。语云:“根本在朝廷。”此知本之论也。

    地志部纪事

    《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 轲献督亢地图于秦。”

    《后汉书邓禹传》:“禹号邓将军。光武拔乐阳,从在广阿。 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禹曰:‘天下郡国如是, 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拾遗记》:“吴主赵夫人,丞相达之妹,善画,巧妙无双,能 于指间以彩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大则盈尺,小则方 寸,宫中谓之机绝。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 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乃进其妹权, 使写九州江湖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 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于方帛之上,写以五 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于吴主。时人谓之 针绝虽棘刺木猴云梯飞。无过此丽也。 《三国志魏裴潜传》:“子秀。咸熙中为尚书仆射。”《文章 叙录》曰:“秀字季彦,弘通博济,八岁能属文,遂知名。著 《易》及《乐论》,又画《地域图》十八篇,传于世。”《盟会图》及《典 治官制》皆未成。

    《晋书虞预传》:“预十二而孤,少好学,有文章,雅好经史。 著书四十馀卷,《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皆 行于世。所著诗赋碑诔论难数十篇。”

    《隐逸传》:“索袭,字伟祖,敦煌人也。虚靖好学,不应州郡 之命,举孝廉贤良方正,皆以疾辞。游思于阴阳之术, 著《天文地理》十馀篇,多所启发,不与当世交通。” 《宋书谢庄传》:“庄为太子洗马,中舍人庐陵王绍南中 郎咨议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咨议,并领记室。分左 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 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㝢内为一。 《南齐书陆澄传》:“澄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地理书》,死 后乃出。”

    《崔慰祖传》:“慰祖字悦宗,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 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 辞。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未成。 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尝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 漏二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 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 昉、徐寅、刘祥、裴揆。

    《良政传》:“虞愿字士恭,馀姚人也,撰《会稽记》,文翰数十 篇。”

    《高逸传》:“宗测字敬微,颇好音律,善《易》《老》,续皇甫谧《高 士传》三卷。又常游衡山七岭,著《衡山庐山记》。”

    《梁书任昉传》:“昉撰《地记》二百五十二卷。”

    《王筠传》其自序曰:“《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 并未尝倩人手。并躬自抄录。”

    《萧子显传》:“子显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又 启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记》。所著《齐书》六十卷,《普通 北伐记》五卷。”

    《吴均传》:“均著《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 传》五卷”

    《文学传》:“庾仲容专精笃学,昼夜手不释卷,抄诸子书 三十卷,众家地理书二十卷,《列女传》三卷,文集二十 卷,并行于世。”

    《处士传》:“庾侁,字彦宝,新野人也。幼聪警笃学,经史百 家无不该综。撰《帝历》二十卷,《易林》二十卷,《续伍端休 江陵记》一卷,《晋朝杂事》五卷,《总抄》八十卷,行于世。 止足传顾宪之所著诗赋铭赞,并《衡阳郡记》数十篇。” 《陈书姚察传》:“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 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耆旧先在 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 十馀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 虚士。”著《西聘道里记》,所叙事甚详。所著《西聘玉玺》《建 康三钟》等记各一卷。

    《顾野王传》:“年十二,随父建安撰《建安地记》二篇。长而 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著《舆地志》 三十卷。”

    《北魏书刘芳传》:“芳经传多通,高祖甚器重之,撰《徐州 人地录》二十卷。”

    《文苑传》:“温子升撰《永安记》三卷。”

    《周书萧圆肃传》:“圆肃字明恭,梁武帝之孙,武陵王纪 之子也。撰《广堪》十卷,《淮海乱离志》四卷,行于世。” 《隋书宇文恺传》:“恺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撰《东都图 记》二十卷《艺术传》:“庾季才:幼颖悟,八岁诵《尚书》,十二通《周易》,好 占元象,居丧以孝闻。撰《地形志》八十七卷。”

    《崔廓传》:“‘廓子赜,字祖浚,开皇初,射策高第,授校书郎。 大业四年,从驾登太行山,诏问赜曰:‘何处有羊肠坂’? 赜对曰:‘臣按《汉书地理志》,上党壶关县有羊肠坂。帝 曰:不是’。又答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书》云:太原北九 十里有羊肠坂’。帝曰:是也’。因谓牛弘曰:‘崔祖浚所谓 问一知二’。五年,受诏与诸儒撰《区宇图志》二百五十” 卷奏之。辽东之役,授鹰扬长史,置辽东郡县名,皆赜 之议也。奉诏作《东征记》。

    《唐书濮恭王泰传》:“帝以泰好士,善属文,诏即府置文 学馆,得自引学士。又以泰大腰腹,听乘小舆至朝。司 马苏勖劝泰延宾客著书如古贤王。泰乃奏撰《括地 志》,于是引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引、记室参军蒋 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撰次,卫尉供帐,光禄给食,士 有文学者多与,而贵游子弟更相因藉,门若市然。泰” 悟其过,欲速成。乃分道计州,翻缉《疏录》。凡五百五十 篇。历四期成。诏藏秘阁。所赐万段。

    《李吉甫传》:田季安疾甚,吉甫请任薛平为义成节度 使,以重兵控邢洺,因图上河北险要所在,帝张于浴 堂门壁,每议河北事,必指吉甫曰:“朕日按图,信如卿 料矣。”

    《吕才传》:“帝诏造方域图及《教飞骑战陈图》,屡称旨,擢 太常丞。”

    《郑虔传》: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 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该。诸儒服其善 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 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

    《旧唐书梁载言传》:“撰《十道志》十卷,传于时。”

    《李淳风传》:“父播,隋高唐尉,职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 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 卷,并行于代。”

    《许敬宗传》:“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贞观八年,累除著 作郎。自贞观以来,朝廷所修《五代史》及《晋书》《东殿新 书》《西域图志》等书,皆总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宋史盛度传》:“度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契丹寇边,从幸 大名,数上疏论边事。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唐 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改开封府判官,坐决狱失实, 降”监洪州税。起知建昌军、三司盐铁判官,改起居舍 人、知制诰。度尝奏事便殿,真宗问其所上《西域图》,度 因言:“酒泉、张掖、武威、炖煌、金城五郡之东南,自秦筑 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碣,延袤万里,有郡有军有守, 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唐始 置节度,后以宰相兼领,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险而 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御。今复绘山川道路、壁 垒区聚,为河西、陇右图,愿备上览。”真宗称其博学。 《范质传》:质子旻,有《邕管记》三卷。

    《王溥传》:溥子贻孙,字象贤。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 男子跪而妇人否?普问礼官,不能对。贻孙曰:“古诗云: ‘长跪问故夫’。是妇人亦跪也。”唐太后朝,妇人始拜而 不跪。普问所出,对云:“大和中,有幽州从事张建章,著 《渤海记》备言其事,普大称赏之。”

    《宗室子昼传》:“字叔问,燕王五世孙。少警敏强记,工书 翰。累官宣州通判。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 《郑文宝传》:“文宝字仲贤,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兵部 员外郎。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裴庄传》:“大中祥符初,庄为鸿胪少卿,迁太仆少卿,为 北岳加号册礼副使,撰《北行记》三卷以献。”

    《掌禹锡传》:禹锡以工部侍郎致仕,尝预修《皇祐方域 图志》《地理新书》,奏对帝前。王洙推其稽考有劳,赐三 品服,著《郡国手鉴》一卷。

    《乐黄目传》:“黄目撰《圣朝郡国志》二十卷。”

    《钱易传》:“易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 《图经》。”

    《刘敞传》:“敞学问渊博,自佛老卜筮天文方药、山经地 志,皆究知大略。”

    《程师孟传》:师孟提点夔路刑狱,徙河东路。晋地多土 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 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 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沈立传》:“立在蜀,悉以公粟售书,积卷数万,神宗问所 藏,立上其目及所著名《山水记》三百卷。”

    《张洽传》:少颖异,从朱熹学,《六经》、诸史百家、山经地志 之说,无所不读,所著有《历代郡县地里志、沿革表》 《陆九韶传》所著有《州郡图》。

    《王应麟传》所著有“《通鉴地理考》一百卷,《通鉴地理通 释》十六卷。”

    《安德裕传》:“太平兴国中,迁秘书丞,知广济军。时军城 新建,德裕作军记及图经三卷,优诏嘉奖。”

    曾致尧传所著有《广中台志》八十卷。

    《汪藻传》:“中进士第,除《九域图志》编修官
    考证
    《李遵勖传》:“子端懿,颇通阴阳、星经、地理之学。”

    《高丽国传》,“天禧五年,来乞阴阳地理书,赐之。”

    《梦溪笔谈》:“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其 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未 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镕蜡为之,皆欲其轻易赍故 也。至官所,则以木刻上之。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 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熙宁中,高丽入贡。所经州县,悉要地图,所至皆造送, 山川道路,形势险易,无不具载。至扬州,牒州取地图。 是时,丞相陈秀公守扬绐,使者欲尽见两浙所供图, 仿其规模供造。及图至都,聚而焚之,具以事闻。 《金史·蔡圭传》:圭之文有《晋阳志》十二卷,今存。

    《元史张立道传》:“立道所著诗文,有《效古集》《平蜀论》《安 南录》《云南风土记》《六诏通说》若干卷。”

    《王恽传》“其著述,有《汲郡志》十五卷。”

    《王约传》:“约平生著作,有《高丽志》四卷,行于世。”

    黄溍传所著书,有《义乌志》七卷,同郡吴莱著《职方录》 八卷。

    《苏天爵传》。天爵所著有《黄河原委》,未及脱稿。

    《金履祥传》:“履祥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 比长,益自策励,凡天文地形之书,靡不研究。”

    《许谦传》:“谦于书无不读,他若天文地理之说,亦靡不 该贯。”

    《萧𣂏传》:“𣂏博极群书,天文地理靡不研究,所著有《九 州志》行于世。”

    《熊朋来传》:“朋来有《家集》三十卷,其大者明乎礼乐之 事,关于世教,其馀若天文地理,靡不精究。”

    《陈孚传》:“孚为诗文大扺,任意即成,不事雕斲,有文集 行于世。”

    《明外史周定王橚传》:“镇国中尉睦桔,镇平王诸孙。万 历五年,举文行卓异,为周藩宗正,邸中大制作皆出 其手,撰《中州人物志》,中州之文献征焉。”又作《河南通 志》《开封郡志》。

    《胡俨传》:“俨博学,于天文地理无不究举。”

    徐有《贞传》。“宣德八年进士,授编修。凡天官、地理、水利、 阴阳之书,无不谙究。”

    《罗洪先传》:“嘉靖八年,进士第一,历左春坊左赞善,除 名归。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 究。”

    《唐顺之传》:“顺之于学,无所不窥,大则天文、地理,小则 弧矢、勾股,莫不究极。”

    《洪文衡传》:何乔远历南京工部右侍郎,尝纂《闽书》五 十卷,颇行于世,然援据多舛云。

    《谢应芳传》隐白鹤溪上,江南定始来归,有司征修郡 志,强起之。

    《张洪传》。“洪字宗海,常熟人。洪武时以明经除靖江王 府教授,洪熙朝进修撰。所著有《琴川新志》《日本补遗》 诸书,多散佚不传。”

    《吴与弼传》:“与弼好读书,不知昼夜,即天文地志,亦皆 究其说。”

    《柯维骐传》。“维骐著《续莆阳文献志》行于世。”

    《宁献王权传》:“镇国中尉谋㙔著《水经注笺》四十卷。” 《松江府志》:“钱全衮,字庆馀,郡人,通涉书史,所著有《松 江府志》。张氏据吴,隐居盘龙冈,不为所用。”

    《苏州府志》:“卢熊少从学杨维祯博学,尝撰《苏州府志》。 洪武初,擢中书舍人。”

    《松江府志》:“钱冈字景冈,博学好古,闭门著书。尝念郡 志纪载繁简不一,艰于披检,乃汇《大统》《嘉禾前续新 志》《本朝实录》等书,著为《云间通志》,凡若干卷。”

    《苏州府志》:“浦应祥字有征,长洲人。成化丁酉举于乡。 王鏊修《姑苏志》,应祥多所撰述。”

    《婺源县志》:“汪舜民字从仁,成化戊戌进士,尝纂修郡 志。”

    《苏州府志》:“莫旦字景周,吴江人。成化乙酉领乡荐。所 著有《新昌》《嘉兴》《吴江》三志。”

    《松江府志》:“唐锦字士䌹,上海人,弘治丙戌进士,出就 东明令,修《大名府志》若干卷,又修《上海志》行世。” 《苏州府志》:“沈蔡字体中,吴江人。嘉靖甲午领乡荐,更 事博综,虽山经地志诸书,靡不研究。”

    陈策字献可,博极群书。嘉靖壬午领乡荐,授曹县学 教谕。著《曹县志》。

    郑若曾字伯鲁。嘉靖初,入北雍,闱中拟元者再,竟不 遇,因就铨选,未仕。所著有《日本图纂》、“《八闽志》等书。” 《松江府志》:“陈继儒字仲醇,华亭人,博闻强识,修郡志 三年成。”

    《苏州府志》:“张采字受先,太仓人。崇祯戊辰进士,著《太 仓志》。”

    许重熙,字子洽,常熟人。年七十八。灯下细书《舆地分 合指掌图》。

    《江宁府志》:“管景字子山,上元人。嗜学,尝修《上元县志》, 后大京兆叶以府无志,亦属景为之。同景修志者,徐霖、刘雨也,雨笔削居多。”

    《金氏家传》:“继鲁字师圣,博通群书。万历中,以太学生 主略阳县簿。县故无志,继鲁遍访邑中儒士及乡闾 耆老,核其故实,撰《略阳志略》四卷。甫就槁,以艰去,书 藏于家。”

    地志部杂录

    六一《题跋》:“右汉《尧母碑》,汉建宁五年造,其文略曰:尧 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遂以侯伯恢践帝。”下有阙庆都 仙没,盖葬于兹,欲人莫知,名曰“灵台。”上立黄屋,尧所 奉祠,三代改易,荒废不修。汉受濡期,兴灭继绝。如尧 为之,遂遭亡新,礼祠绝矣。故廷尉姓名磨灭不可读矣“深惟大 汉,尧之苗胄,当修尧祠,追远复旧。”前后奏上,帝纳其 谋,岁以春秋奉大牢祠。时济阴太守魏郡审晃、成阳 令博陵管遵各遣大掾辅助。阙一字“君经之营之,不日 成之”,此其大概也。按:《皇览》云:“尧蒙在济阴城阳”,《吕氏 春秋》云:“尧葬榖林。”皇甫谧云:“榖林即城阳。”然自《史记 地志》及《水经》诸书无尧母葬处,惟见于此碑,盖亦葬 城阳也。而诸书俗本多为城阳,独此碑为成阳,当以 碑为正。碑后列当时人名氏,又云“审晃字元让,管遵 字君台”,又云:“汉受濡期”,莫晓其义也。右集本

    右南乡太守司马整。按《晋书》,宣帝弟曰安平献王孚, 孚次子曰义阳成王望,望第三子曰随穆王整。整先 望卒,后武帝分义阳之随县封整为王,谥曰穆。整以 魏咸熙二年为南乡太守,是岁晋武受禅,改元泰始。 三年徙整南阳,而南乡人为整建此碑。《晋书地理志》, 当魏末荆州分属三国,而南乡、南阳皆属魏,后晋武 改南乡为顺阳。此碑今在光化军,军即襄州谷城县 之阴城镇,阴城当魏、晋时为南乡属县也。余贬乾德 县令时得此碑,今二纪矣。嘉祐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书。

    右《南乡太守碑》,不著书撰人名氏,题曰《宣威将军南 乡太守司马府君纪德颂》碑云君讳整,字孔修,太宰 安平王之孙,太尉义阳王之子。按《晋书》,宣帝弟曰安 平献王孚,孚次子曰义阳成王望,望第三子随穆王 整。整先望卒,后武帝分义阳之随县封整为王,谥曰 穆。整以泰始三年自南乡太守徙南阳,而南乡人共 立此碑,今在光化军,军即襄州谷城县之阴城镇。按 《晋志》不列南乡郡,据此碑所载县令名氏,有武陵、筑 阳、丹水、阴城、顺阳、祁六县,此盖南乡郡所治也。《晋志》 但云南乡,魏时属荆州,武帝平吴,改为顺阳郡,而不 著顺阳治所兴废、属县之名,而独此碑可见也。又《整 传》但云整历南中郎将,封清泉侯,薨赠冠军将军。亦 不言其为宣威将军、南阳二郡守,皆其所漏略也。 《西溪丛语》:《水经》世以为桑钦撰。予读《易水注》云:“《易水 经》其东南合滱水。”故桑钦曰:“易水出北新城西北,东 入滱。”自滱下易,互受通称矣。又广阳县溪水亦引桑 钦说,且《水经》正文皆无此语,恐非桑钦撰,当别有书 也。古书散亡,良可叹已。

    《补笔》谈:“地理之书,古人有《鸟飞图》,不知何人所为。所 谓鸟飞者,谓虽有四至里数,皆是循路步之,道路迂 直而不常,既列为图,则里步无缘相应,故按别量迳 直四至,如空中鸟飞直达,更无山川回屈之差。予尝 为守令图,虽以二寸折百里为分率,又立准望、互融、 傍验、高下、方斜、迂直七法,以取鸟飞之飞,图成,得方” 隅远近之实,始可施此法。分四至八到为二十四至, 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千乾坤艮巽四卦 名之,使后世图虽亡,得予此书,按“二十四至”以布郡 邑,立可成图,毫发无差矣。

    《学斋呫哔》:“世言舆地图,皆谓始于汉光武披舆地图, 而不知《前汉淮南王安传》已有‘按其地图’之语,第苏 林注曰:‘舆犹尽载之意’。可谓浅陋。余谓《大易》云:‘坤为 舆’”,然则地以舆名,无易于此。亦犹天形如倚盖,张衡 作盖天图云。

    《梦溪笔谈》: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如楚章华 台,亳州城父县、陈州商水县、荆州江陵、长林、监利县 皆有之,干谿亦有数处。据《左传》“楚灵王七年,成章华 之台,与诸侯落之。”杜预注:“章华台在华容城中。”华容 即今之监利县,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 在县郭中,与杜预之说相符。亳州城父县有干谿,其 侧亦有章华台,故台基下往往得人骨,云楚灵王战 死于此。商水县章华之侧亦有干谿。薛综注张衡《东 京赋》引《左氏传》乃云“楚子成章华之台于干谿。”皆误 说也。《左传》实无此文,“章华”与“干谿”原非一处。楚灵王 十二年,王狩于州来,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 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王,次于干谿。此则城父之干 谿,灵王八年许迁于夷者乃此地。十三年,公子比为 乱,使观从师于干谿。王众溃,灵王亡,不知所在。平王即位,杀囚,衣之王服而流诸汉,乃取葬之,以靖国人, 而赴以干谿。灵王实缢于𦬒尹申亥氏,他年申亥以 王柩告,乃改葬之,而非死于干谿也。昭王二十七年, 吴伐陈,王帅师救陈,次于城父。将战,王卒于城父。而 《春秋》又云“弑其君于干谿”,则后世谓灵王实死于是, 理不足怪也。

    《野客丛谈》,酂有二地名,属南阳者,音赞,属沛郡者音 嵯。按《茂陵书》曰:“萧何国在南阳”,是则萧何封赞明矣。 而沛有泗水亭,班固铭曰“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 第一,就封于酂。”误以为沛地之嵯矣。杨巨源诗曰“请 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姚合诗曰“酂侯宅 过谦。”贾岛诗曰“往岁酂侯镇。”诸家皆承此谬。刘晏岁 输至天子曰:“卿朕酂侯也。”《唐书释文》:“酂,南阳县名,则 盱切。”此正得之。留亦有二地名,一彭城之留,一陈留 王叔原。诸家所考,子房所封,乃彭城之留。仆考《张良 碑》,正在彭城之留。子房庙中,东汉时所立,知叔原等 所考为信然。而《乐史寰宇记》引《城冢记》,乃谓张良封 陈留侯,食邑小黄一万户,此说谬矣。范石湖《留侯庙 诗注》曰:“自宋武下教修复时,其失已久。”《漫录》谓:“徐州 沛县,今留城镇有留侯庙存焉。”

    《蜀都杂抄》:予尝欲取今之州县推而上之,以会于《禹 贡》之命名,因以著古今离合迁改之实为一书。宋浦 江倪朴文卿尝作《舆地会元志》四十卷,惜当时以布 衣着书,力不能传。其自序有曰:“今学者大抵急于利 禄,而专务于时文,故不识者不肯目,而识者未暇观 也。”其言亦可悲矣。

    《四川总志》、“《益州耆旧传》,汉陈寿作;《益州记》汉李膺作; 《华阳国志》晋常璩作;《成都记》宋赵抃作;《续记》宋王刚 中作;《蜀鉴》宋李文子作;《丙丁记》宋范石湖、胡长文作; 《夔记》明郭棐作”;诸书仅《华阳国志》《蜀鉴》《蜀梼杌》《夔纪》 有刻,馀俱漫漶久矣。

    《太平清话》:《读天下志》,《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 秦汉以下之文,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后序云“《艺文 志》悉仍升庵之旧”故也。

    杨用脩以王象之《舆地纪胜》《成都碑目》,“元费著《器物 谱》《蜀锦谱》《钱楮谱》《岁华丽色谱》、陆游、胡元质《牡丹谱》、 洪迈《糖谱》、沈立《海棠记》,皆载在《蜀志》可读,修郡乘者 可援以为法。”

    《见闻录》:往闻王文恪公修《苏志》时,欲请杨公,君谦以 君谦谣啄,不欲与之同局,而公亦已先辞矣。志成,文 恪遣使送之,君谦方栉沐,不暇抽看,但顾签票云:“不 通不通。”使者还述其语于文恪,文恪以为狂,不足较 也。一日会君谦问前语,君谦曰:“今府志修于我朝,原 当以苏州名志,姑苏,吴王台名也。以此名志,可乎?”文 恪始大服公之精识,悔不与公同事。余观《姑苏志》,有 文恪公前序云:“成化间,鄱阳丘侯霁守《苏州志》修述 时则有若刘参政昌、李中舍应祯、陈训导颀,各应聘 修纂,会丘罢去,事遂已。弘治中,河南史侯𥳑、曹侯凤 又皆继为之。时则有若张佥事习、都进士穆,而裁决 于吴文定公宽。久之,二侯相继去。文”定公不禄,书竟 不就。然文定之惓惓是书也,虽病在告,未尝释手,淡 墨细书,积满箱。案。今广东林侯世远,由近侍来守,才 优政举,化行讼息,宿弊尽划,文事聿兴。一日抱文定 遗稿属予曰:“敢以溷子矣。”予谢非其人,且郡多文士, 有杨仪部循吉辈在焉,而仪部固辞。又云:姑苏,山名, 在城西南,昔以名郡,故今以名其志,则知前闻不虚 也。

    《日知录》:永乐中命儒臣纂天下舆地书,至天顺五年 乃成,赐名曰《大明一统志》,御制序文。而前代相传如 《括地志》《太平寰宇记》之书皆废。今考其书,舛谬特甚, 略摘数事,以资后人之改定云。

    《一统志》,三河本汉临泃县地。今考两《汉书》并无临泃 县。《唐书地理志》幽州范阳郡潞县下云,“武德二年,置 临泃县,贞观元年省临泃。”而蓟州渔阳郡三河下云, “开元四年析潞县置。”故知本是一地,先分为临泃,后 分为三河,皆自唐,非汉也。

    《一统志》引古事舛戾最多,未有若密云山之可笑者。 《晋书·石季龙载记》:段辽弃令支奔密云山,遣使诈降。 季龙使征东将军麻秋迎之。辽又遣使降于慕容皝 曰:“彼贪而无谋,吾今请降求迎,彼不疑也。若伏重兵 要之,可以得志。”皝遣子恪伏兵于密云,麻秋统兵三 万迎辽,为恪所袭,死者十六七,秋步遁而归。是段辽 与燕合谋而败赵之众也。今《一统志》云:“密云山在密 云县南一十五里,一名横山。”昔燕赵伏兵于此,大获 辽众,是反以为赵与燕谋而败辽之众。又不言段而 曰辽,似以辽为国名。其修志诸臣并《晋书》未见乎? 《一统志》:杨令公祠在密云县古北口,祀宋杨业。按《宋 史杨业传》,“业本太原降将,太宗以业老”于边事。迁代 州兼《三交》今阳曲县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 领麾下数千骑自西京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 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 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 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 朔四州,师次桑干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 等归代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 部兵护之。时契丹复陷寰州,侁、令业趋雁门北川,业 以为必败,不可。侁、逼之行,业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 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美即与侁领麾下兵 陈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 “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 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至 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 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人,马重伤不能进, 为契丹所擒,不食三日死。是业生平未尝至燕,况古 北口又在燕东北二百馀里,地属契丹久矣,业安得 而至此?且《史》明言雁门之北口,而以为密云之古北 口,是作志者东西尚不辨,何论史传哉?又按《辽史圣 宗纪》,统和四年七月“丙子,枢密使斜轸奏复朔州,擒 宋将杨继业。”《耶律斜轸传》:“继业败走至狼牙村,众军 皆溃,继业为飞矢所中,被擒。”与《宋史》略同。《密云县志》: “威灵庙在古北口北”门外一里,祀宋赠太尉大同军 节度使杨公。成化十八年,礼部尚书周洪范记引《宋 史》全文,而不辨雁门北口之非其地。《丰润县志》:“令公 村在县西十五里,宋杨业屯兵拒辽于此,有功,故名。” 并承《一统志》而误。

    《一统志》:“辽章宗陵在三河县北五十五里。”考辽无章 宗,其一代诸帝亦无葬三河者。

    《一统志》,金太祖陵、世祖陵,俱在房山县西二十里三 峰山下,宣宗陵、章宗陵,俱在房山县西大房山东北。 按《金史海陵纪》,贞元三年三月“乙卯,命以大房山云 峰寺为山陵,建行宫其麓。五月乙卯,命判大宗正事 京等如上京,奉迁太祖、太宗梓宫。”十一月乙巳朔,梓 宫发丕承殿,戊申,山陵礼成。正隆元年七月己酉,命 “太保昂如上京,奉迁始祖以下梓宫。八月丁丑,如大 房山,行视山陵。十月乙酉,葬始祖以下十帝于大房 山。润月己亥朔,山陵礼成。”又《太祖纪》:“太祖葬睿陵。”《太 宗纪》:“太宗葬恭陵。”《世宗纪》:“世宗葬兴陵。”《章宗纪》:“章宗 葬道陵。”又《熙宗纪》:“帝被弑,葬于皇后裴满氏墓中。贞 元三年,改葬于大房山蓼香甸,诸王同兆域。大定初, 追上谥号,陵曰思陵。二十八年,改葬于峨眉谷,仍号 思陵。”又《海陵纪》:“葬于大房山鹿门谷,后降为庶人,改 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又《睿宗纪》:“大定二年,改葬于 大房山,号景陵。”《显宗纪》:“大定二十五年十二月庚寅, 葬于大房山。章宗即位,号曰裕陵。”是则金代之陵,自 上京而迁者十二帝,“其陵曰光,曰熙,曰建,曰辉,曰安, 曰定,曰永,曰泰,曰献,曰乔,曰睿,曰恭。其崩于中都而 葬者二帝,其陵曰兴,曰道。被弑者一帝,其陵曰思。追 谥者二帝,其陵曰景,曰裕。被弑而降为庶人者一帝, 葬在兆域之外。而宣帝则自即位之二年迁于南京, 三年五月,中都为蒙古所陷,葬在大梁,非房山矣。”今 《一统志》止有四陵,而误列宣宗,又跻于章宗之上,诸 臣不学之甚也。

    《汉书·地理志》:“乐浪郡之县二十五,其一曰朝鲜。应劭 曰:‘故朝鲜国,武王封箕子于此’。”《志》曰:“殷道衰,箕子去 之朝鲜。”《山海经》曰:“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注:“朝鲜, 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在今高丽国境内。慕容氏于 营州之境立朝鲜县,魏又于平州之境立朝鲜县,但 取其名,与汉县相去则千有馀里。”《一统志》乃曰:“朝鲜 城在永平府境内,箕子受封之地。”则是箕子封于今 之永平矣。当日儒臣令稍知今古者为之,何至于此? 为之太息。

    《一统志登州府名宦下》云:“刘兴居,高祖孙齐悼惠王 肥子,诛诸吕有功,封东牟侯,惠泽及于邦人,至今庙 祀不绝。”考《史记汉书本纪年表》,兴居以高后六年四 月丁酉封。孝文帝二年冬十月,始令列侯就国,春二 月乙卯,立东牟侯兴居为济北王。其明年秋,以反诛。 是兴居之侯于东牟仅三年,其奉就国之令至立为 济北王,相距仅五月,其曾到国与否不可知,安得有 惠泽及人之事,历二千年而思之不绝者乎?甚矣,修 《志》者之妄也!

    王文公《虔州学记》:“虔州,江南地最旷大,山长谷,荒翳 险阻。”以“旷”字绝为一句,“谷”字绝为一句,“阻”字绝为一 句,文理甚明。今《一统志》赣州府形胜条下摘其二语 曰“地最旷大,山长谷荒”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九 丘之书,真可为千载笑端矣!

    明朝《天文分野书》,洪武十七年闰十月进。其中如上 都、大宁、辽东诸郡县,并载前代沿革,而云“本朝未立。” “内地”如河间府之莫州、莫亭、会川、乐寿,亦具前代沿 革,而云“本朝未立。不以一时郡县之有无,而去历代 相因之版籍,甚为有体。”

    《春明梦馀录》:“《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
    考证
    地,辩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

    人民,与其财用,九糓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掌天下之地图而隶于司马者,何也?谨之也。”战国策 士,每言窥周室,则可以按图籍争天下。汉大将军王 凤亦云:太史公书有地形厄塞,不宜在诸侯王。然则 古人图志,虽司徒营之,即藏之司马,秘不得见,所以 弭奸而防患也。萧何入秦,独收图书,自汉掌之司空, 浸以泄露,当时如淮南诸王,皆按舆地图谋变,以此 知古人之虑远矣。

    凡用兵制胜,以识形势为先。然有天下之形势,有一 方之形势,有战阵间之形势,得之则成,失之则败,成 败之利害,有不可胜计者矣。今之儒者,鲜或谈兵,要 之钱谷甲兵,皆吾人分内事,何可以不讲也?假如唐 安禄山既犯东京,眷留不去,李泌郭子仪皆请先取 范阳,以覆其巢穴,此真识形势者也。肃宗急于收复, 不从其策,河北之地由此失之,终唐之世而不能复。 黄巢横行入广,高骈请分兵守郴、循、梧、昭、褂、永数州 之险,自将由大庾度岭击之,此真识形势者也。使从 其言,巢直“罝中兔”尔,而当国者曾莫之省。巢果覆出 为恶,遂至淊天,然则形势之所系岂小哉!

    《青州府志》于钦《齐乘》曰:“钦尝寓宿太虚宫,梦有赵先 生者入谒,谓钦曰:‘闻君修《齐志》,仆有良友,葬安丘,其 人节义高天下,今世所无也。请载之以励衰俗’。”钦觉 而语梅仲升,以为乡人赵伯善共访之,伯善愕然。及 阅《赵岐传》,始悟为孙宾石也。呜呼,邠卿家复壁中著 书以名世,固奇士,非宾石之高义,则志弗克伸矣。伟 哉若人!尤奇者斯梦也。余尝言郡志非要书,纂旧备 考耳。而至于动幽冥,通百代,岂可草草任意,取咎古 人乎?亦不可轻訾弃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