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二十五卷
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二百二十五卷目录

     镜部汇考一

      孝经纬援神契

      释名释首饰

      搜神记阳燧阴燧

      博古图鉴总说 乾象门各鉴图考 汉六花水浮鉴图考 诗辞门各鉴图考 善

      颂门各鉴图考 枚乳门各鉴图考

    考工典第二百二十五卷

    镜部汇考一

    《孝经纬》

    《援神契》

    神灵滋液。百宝用则玑镜出。

    《大珠》有光,可为镜。

    《释名》

    《释首饰》

    镜,景也。言有光景也。

    《搜神记》

    阳燧阴燧

    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铸为阳燧,以十一 月壬子夜半铸为阴燧。

    言“丙午日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燧,可取水也。”

    《博古图》

    《鉴总说》

    “昔黄帝氏液金以作神物,于是为鉴,凡十有五,采阴 阳之精,以取乾坤五五之数,故能与日月合其明,与 鬼神通其意,以防魑魅,以整疾苦,历万斯年,而独常 存今也。去古既远,不可尽考,世有得其一者,载其制 度,则以四灵位四方,以八卦定八极,十有二辰以环 其外,二十四气以布其中,而妙万物。运至神”者,盖托 于形数之表。故其为器,虽囿于有形而不随形尽,虽 拘于有数而不与数终,且能变化不测,与造物者为 友也。其在有周,冶鉴之数亦十有三,盖体诸闰月,以 其十二则投十二野,其一则为镇于中州。世言其象 亦云:列五岳,布七神,为十五兽,间十四方,而方有四 篆字,且不载其所以施设之方,独《周官》之书以谓鉴 取明水于月,以其足以感格者然也。唐开元间,李太 者进水心鉴,背负蟠龙,蜿蜒舌生,大仍表其鉴曰“龙 护所作”,真龙托于是焉。久之,岁大旱,明皇引叶法善 即鉴祈祷,而云生鉴龙之口,于是甘霈,七日而足,不 其神哉!西汉高祖受命之初,入咸阳,得方鉴,洞烛肠 胃。此帝王之世,神物“护持,其不诬之典,足以信后世 者。”今所藏特汉、唐之器,然其䂓模,大抵皆法远古。是 以圜者规天,方者法地。六出所以象诸物,八方所以 定其位。左右上下,则有四灵;错综经纬,则有五星。具 一日之数,则载之以十有二辰;具一岁之数,则载之 以十有二月。周其天者有二十八宿。拱其位者有三 神八卫。或象玉女之起舞,或肖五岳之真形。凡九天 之上,九地之下,所主治者,莫不咸在,则其取象,未尝 不有法也。是以制作之妙,或中虚而谓之“夹鉴”,或形 蜕而名以浮水,以龙蟠其上者,取诸龙护之象也;以 凤饰其后者,取诸舞鸾之说也。以至或为异花奇卉、 海兽天马、羽毛鳞甲之属,或为嘉禾合璧,“比目连理, 瑞世之珍,或乳如钟,或华如菱。”至于铭其背,则又有 作国史语而为四字,有效柏梁体而为七言。或单言 之不足,或长言之有馀,或以纪其姓名,或以识其岁 月。如言尚方王堂者,用于奉御也;如言宜官宜侯王 者,用之百执也;如言宜子孙者,用以藏家也。若千秋 万岁之语,则所以美颂者“如此;作《十六符篆》,则所以 辟邪者如此。然则虽曰汉、唐之物,其稽古必自此始 耳。”于是列序其次,而录之于后焉。凡五金之序,黄金 为上,白金次之,铜又次之,而铁锡为下。故斯鉴以铜 先焉,铁次之。若夫造化之本,莫先于天地,故首之以 乾象。乾象者,百神之主,故以百神附之。夫参造化,主 百神,则可以造形器,故次之以异质之物,如蜕形浮 水者是也。为器如是,夫然后可以歌颂其美,故次之 以《诗辞》。可以被声诗,则必享多宜,故次之以《善颂》。颂 必有致养之道,故次之以《枚乳》。而乳者,养人之道也。 有所养则鸟兽草木莫不咸若,而来仪为瑞者有之, 故又次之以龙凤花鸟梅兽也。然而大功者若拙,绘 事者后素,则纯素者其本也,于是又以《纯素》终焉,此 其序也

    汉神像鉴图

    汉神像鉴图

    汉十二辰鉴图二

    汉十二辰鉴图二

    汉十二辰鉴图三

    汉十二辰鉴图三

    汉四神鉴图一

    汉四神鉴图一

    汉四神鉴图二

    汉四神鉴图二

    汉四神鉴图三

    汉四神鉴图三

    汉三神鉴图

    汉三神鉴图

    汉神人鉴图

    汉神人鉴图

    {{{2}}}

    {{{2}}}

    唐十二辰鉴图

    唐十二辰鉴图

    汉百神鉴图

    汉百神鉴图

    汉四神鉴图一

    汉四神鉴图一

    汉四神鉴图二

    汉四神鉴图二

    汉四神鉴图三

    汉四神鉴图三

    汉四灵鉴图

    汉四灵鉴图

    汉四灵三瑞鉴图

    汉四灵三瑞鉴图

    汉三神八卫鉴图

    汉三神八卫鉴图

    {{{2}}}

    {{{2}}}
    考证

    唐五岳真形鉴图

    唐五岳真形鉴图

    乾象门各鉴图考

    《汉十二辰鉴》一,径七寸,重二斤四两,铭五十五字。 《汉十二辰鉴》二,径六寸,重一斤三两,铭三十七字。 《汉十二辰鉴》三,径六寸一分,重一斤三两,铭一十六 字。

    《汉四神鉴》一,径三寸八分,重九两三分,铭十二字。 《汉四神鉴》二,径三寸一分,重三两一钱,铭四字。 《汉四神鉴》三,径三寸五分,重五两有半,铭二字。 《汉三神鉴》径五寸,重一十两有半,铭五十六字。 《汉神人鉴》径四寸二分,重七两有半,铭十八字。 《汉神像鉴》径三寸七分,重六两一分,铭十二字。 《汉神人三兽鉴》,径三寸六分,重五两三分,铭十二字。 《汉百神鉴》,径五寸五分,重一斤三两,无铭。

    《汉四神鉴》一,径四寸五分,重一十两一分,无铭。 “《汉四神鉴》二”,径三寸六分,重九两有半,无铭。

    汉《四神鉴》,三,径三寸五分,重四两一分,无铭。

    汉《四灵鉴》,径五寸一分,重一斤一两,无铭。

    汉《四灵三瑞鉴》,径六寸,重一斤九两,无铭。

    汉《三神八卫鉴》,径六寸八分,重二斤四两,无铭。 唐《十二辰鉴》,径四寸九分,重十有五两一分,铭十二 字。

    《唐五岳真形鉴》,径八寸,重三斤,无铭。

    右《一十九鉴》天之道,运而不积,于是通乎昼夜者,有 五星为之纬,有二十八宿为之经,以十日为之干,以 十有二辰为之支也。所谓“至神不测”,则斡旋于是乎 以育万物,融江河、结山岳,主百神而为造化之本。冶 鉴之象,莫先于此,故以乾象先焉,而百神附之。

    汉六花水浮鉴图

    汉六花水浮鉴图

    汉六花水浮鉴图考

    右一器,径三寸九分,重三两,无铭。物之理,轻清者在 上,重浊者在下,于是蜕形羽化,则为万物之灵,况出 乎炉锤之间,而不累于形器之重,脱去滓秽,轻清如 蜕,此所谓异质者。故于乾坤造化之后,以水浮者次 之。

    汉尚方鉴图二

    汉尚方鉴图二

    汉尚方鉴图一

    汉尚方鉴图一

    {{{2}}}

    {{{2}}}

    汉清明鉴图二

    汉清明鉴图二

    汉仙人不老鉴图

    汉仙人不老鉴图

    汉青盖鉴图

    汉青盖鉴图

    汉服羌鉴图

    汉服羌鉴图

    汉豳颂周商鉴图

    汉豳颂周商鉴图

    汉始青鉴图

    汉始青鉴图

    汉清白鉴图

    汉清白鉴图

    汉清明鉴图一

    汉清明鉴图一

    {{{2}}}

    {{{2}}}

    唐莹质鉴图二

    唐莹质鉴图二

    唐万春鉴图二

    唐万春鉴图二

    唐莹质鉴图一

    唐莹质鉴图一

    {{{2}}}

    {{{2}}}

    诗辞门各鉴图考

    汉《册礼鉴》,径四寸五分,重一十二两有半,铭四十八 字。

    汉《尚方鉴》一,径六寸,重一斤四两,铭五十三字。 “汉《尚方鉴》二”,径四寸三分,重一十二两有半,铭三十 五字。

    《汉长生鉴》,径五寸三分,重十有五两一分,铭四十字。 汉《仙人不老鉴》,径五寸八分,重十两三分,铭三十七 字。

    汉《青盖鉴》,径四寸八分,重十两三分,铭三十四字。 汉《服羌鉴》,径六寸,重一斤三两,铭二十八字。

    汉《豳颂》《周商鉴》,径四寸六分,重九两三钱,铭二十字。 汉《始青鉴》,径四寸一分,重八两,铭一十六字。

    《汉清白鉴》,径五寸八分,重一斤四两,铭三十四字。 《汉清明鉴》一,径四寸八分,重一十二两,铭四十一字。 《汉清明鉴》二,径三寸七分,重七两三分,铭一十四字。 《唐万春鉴》一,径八寸八分,重八斤,铭四十字。

    《唐万春鉴》二,径八寸八分,重七斤四两,铭四十字。 《唐莹质鉴》一,径七寸八分,重三斤七两,铭四十字。 “《唐莹质鉴》二”,径四寸五分,重一斤有半,铭三十二字。 右一十六器,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 歌之。然则言而至于咏歌,则美之至也。盖物之美,则 诗亦美焉,故水浮之后又次之。

    汉宜官鉴图

    汉宜官鉴图

    {{{2}}}

    {{{2}}}

    汉十六花鉴图

    汉十六花鉴图

    汉长宜子孙鉴图一

    汉长宜子孙鉴图一

    汉长宜子孙鉴图二

    汉长宜子孙鉴图二

    汉长宜子孙鉴图三

    汉长宜子孙鉴图三

    汉长宜子孙鉴图四

    汉长宜子孙鉴图四

    汉四宜鉴图

    汉四宜鉴图

    汉九子鉴图

    汉九子鉴图

    汉宜侯王鉴图

    汉宜侯王鉴图

    {{{2}}}

    {{{2}}}

    唐长宜子孙鉴图

    唐长宜子孙鉴图

    {{{2}}}

    {{{2}}}

    善颂门各鉴图考

    汉《宜君公鉴》,径三寸九分,重七两三分,铭八字。 汉《宜官鉴》,径三寸四分,重四两三钱,铭四十字。 汉《尚方宜子孙鉴》,径五寸八分,重一十三两有半,铭 四十六字。

    汉《长宜子孙鉴》,一,径五寸二分,重一十三两有半,铭 四字。

    《汉长宜子孙鉴》二,径四寸六分,重一十四两,铭四字。 《汉长宜子孙鉴》三,径五寸九分,重一十五两,铭四字。 《汉长宜子孙鉴》四,径六寸,重一斤十有三两,铭四字。 《汉四宜鉴》径四寸五分,重一十二两有半,铭四字。 《汉九子鉴》径四寸三分,重一十两有半,铭十字。 《汉宜侯王鉴》径四寸四分,重一斤,铭一十一字。 《汉十六花鉴》径六寸八分,重二斤十有五两,铭八字。 唐《武德鉴》,径九寸五分,重五斤五两,铭五十三字。 唐《长宜子孙鉴》,径七寸五分,重二斤二两,铭四字。 右一十三鉴,凡颂之非所宜,则虽无颂可也,然则颂 之斯宜之矣。《诗》曰:“宜民宜人。”上之所以宜于下也,“罄 无不宜。”臣之所以宜于君也,“宜尔室家”,言家道之宜 也;“宜君宜王”,言子孙之宜也。鉴之为用,无所不有,故 其言有所谓“宜君公宜侯王,宜官宜子孙”焉,此所以 又以颂次之也。

    汉四乳鉴图二

    汉四乳鉴图二

    汉七乳鉴图

    汉七乳鉴图

    汉四乳鉴图一

    汉四乳鉴图一

    {{{2}}}

    {{{2}}}

    汉素乳鉴图

    汉素乳鉴图

    {{{2}}}

    {{{2}}}

    枚乳门各鉴图考

    汉《百乳鉴》,径五寸八分,重一斤三两,无铭。

    《汉七乳鉴》,径五寸四分,重一斤三两,无铭。

    汉《四乳鉴》,一径三寸一分,重五两三分,无铭。

    汉《四乳鉴》,二,径三寸一分,重四两有半,无铭。

    汉《四乳鉴》,三,径二寸六分,重三两,无铭。

    《汉素乳鉴》,径三寸三分,重四两,无铭。

    右六鉴:“钟有枚,枚所谓乳也;彝有乳,乳所以养也。盖 乐之声所以养其耳,酒之味所以养其体,此其饰之 以‘枚’”焉。鉴亦有枚者,所以烛其形而主养故也。人所 祝颂,以养之至也,故以枚乳次善颂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