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三百二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百二十四卷
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三百二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百二十四卷目录

     珠部纪事二

     珠部杂录

     珠部外编

    食货典第三百二十四卷

    珠部纪事二

    《唐书西突厥传》:江都乱,曷萨那从宇文化及至黎阳, 遁归长安。高祖降榻与共坐,封归义王,以大珠献帝, 帝不受,曰:“朕所重者,王之赤心,是无用也。”

    《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阎立本异其才, 谢曰:“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汇苑详注》:武后时,西国献青泥珠一枚,珠类拇指,微 青,后不知贵,施西明寺僧布金刚额中。后有讲席,蕃 商来听,见珠,但于珠下谛视,而意不在讲。僧知其故, 因问“欲买珠耶?”商云:“必若见卖,当致重价。”僧初索千 贯,渐至万贯,商悉不酬,遂定至十万贯卖之,商得珠, 纳腿肉中还西国。僧寻奏闻,后敕求此商,数日得之。 使者问珠所在,于腿中取出。则天问贵价市此何所 用之?商云:“西国有《青泥泊》,多珠,但苦泥深不可得。以 此珠投泊中,泥悉成水,其宝可得矣。”

    《原化记》:贺知章尝谒卖药王老,问黄白术,持一大珠 遗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饼与贺食,贺心念宝珠何以 市饼,而口不敢言,老人乃曰:“悭吝未除,术何由成?” 尚书故实:兵部李约员外尝江行,与一商胡舟楫相 次,商胡病,固邀相见,以二女托之,皆绝色也,又遗一 珠,约悉唯唯。及商胡死,财宝约数万,悉籍其数送官, 而以二女求配。始敛商胡时,约自以夜光含之,人莫 知也。后死,商胡有亲属来理资财,约请官司发掘验 之,夜光果在。其密行皆此类也。

    公云:牧弘农日,捕获伐墓盗十馀辈,中有一人请间 言事,公因屏吏独问,对曰:“某以他事赎死,卢氏县南 山尧女冢,近亦曾为人开发,获一大珠并玉碗,人亦 不能计其直,馀宝器极多,世莫之识也。”公因遣吏按 验,即冢果有开处。旋获其盗,考讯与前通无异。及牵 引其徒,称皆在商州冶务中。时商牧,名卿也,州移牒 公致书,皆怒而不遣。窃知者云:珠玉之器,皆入京师 贵人家矣。公前岁自京徒步东出,过卢氏,复问邑中, 具如所说。然史传及地里书,并不载此冢,且尧女舜 妃也,皆死于湘岭。今所谓者,岂传说之误欤?矧贻训 于茅茨土阶,不宜有厚葬之事,即此冢果何人哉? 《云仙杂记》:开元初,罽宾国王贡上清珠,光照一室,有 仙人玉女云鹤摇动其中,有水旱兵革之灾,虔祝无 不应验。

    《汇苑详注》:开元十年,大安国寺僧造功德,开柜阅宝 物,得一珠,状如片石,赤色,夜则微光,高数寸,视其函 封曰:“此珠直亿万。”月馀,有西域人阅寺求宝,见珠大 喜,使译,问珠价直几何?僧曰:“一亿万。”其人抚弄,迟回 而去。明日又至,谓僧曰:“珠价诚直一亿万,今客久以 四千万求市,可乎?”僧喜问其故,曰:“贞观初通好,来贡 此珠。后吾国念之,今幸得之”,此水珠也。每军行休时, 掘地二尺埋之,水泉立至,故军行常不渴。自亡珠后, 每苦渴,僧命掘土藏珠试之,果然泉涌出。僧取饮之, 方悟灵异。其人乃持珠去,不知所之。

    《古奇器录》: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 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 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说秘 而宝之。

    《酉阳杂俎》:上清珠,肃宗为儿时,常为元宗所器,每坐 于前,熟视其貌,谓武惠妃曰:“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 吾家一有福天子。”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纱裹之,系 于颈。是开元中罽宾国所贡,光明洁白,可照一室,视 之则仙人玉女、云鹤绛节之形,摇动于其中。及即位, 宝库中往往有神光。异日掌库者具以事告,帝曰:“莫 非《上清珠》耶?”遂令出之,绛纱犹在,因流泣遍示近臣 曰:“此我为儿时明皇所赐也。”遂令贮之以翠玉函,置 之于卧内。四方忽有水旱兵革之灾,则虔恳祝之,无 不应验也。

    《闽川名士传》:贞元中,杜黄裳知举,试《珠还合浦赋》。进 士林藻赋成,凭几假寝,梦人谓曰:“君赋甚佳,但恨未 叙珠来去之意尔。”藻悟,视其草,乃足四句。其年擢第, 谢恩,黄裳谓曰:“唯林生叙珠来去之意,若有神助。” 《广东通志》:林见素远祖蕴,唐末就试,试《合浦还珠赋》。 思之未得,忽假梦寐,有人告之曰:“何不云珠去而忽 珠还也。”觉而异之,即用其语,遂登第。后见素族祖康, 为廉州二守,见素以诗寄之曰:“破荒词赋落人间,水 异川精两愧颜。今日云仍居此地,祇令珠去忽珠还盖用前事也。廉州即秦合浦七郡之一,以其地有大 廉山,改今名。吴东湖有诗云:行李纷纷游宦子,几人 不愧大廉山。

    《指异志》:“华亭陆四官庙,一名陆司空。元和初,有盐船 数十艘于庙前泊,夜中雨过,有光如火,或吐或吞。船 人窥之,见一物长数丈,大如屋梁,口弄一团火,以竹 篙抑之,惊入草际,光遗在地,乃一珠径寸。以衣裹之, 光透出,乃脱亵服裹之,光始不见。后至扬州卖之,获 万缗。”

    《云仙杂记》:“侯道昌因雨置龟头砚于檐下,承溜以涤 之,俄而涤破砚,砚中出白影珠十颗。有患目者,煮珠 水洗之,皆愈。”

    于授幼时,家以绿真珠胜为帘押。授读书,数真珠以 记,日辄一遍。

    《酉阳杂俎》:蜀石笋街,夏中大雨,往往得杂色小珠。俗 谓地当海眼,莫知其故。蜀僧惠嶷曰:“前史说,蜀少城 饰以金璧珠翠,桓温恶其太侈,焚之,合在此。今拾得 小珠,时有孔者,得非是乎?”予开成初读《三国典略》,梁 大同中骤雨,殿前有杂色珠。梁武有喜色,虞寄因上 《瑞雨颂》。梁武谓其兄荔曰:“此颂清拔,卿之士龙也。” 《宣室志》:“冯翊严生游岘山,得一珠如弹丸,黑而有光, 视之莹澈如冰。以示西国商人曰:‘此清水珠也’。”即命 注水浊缶,以珠投之,即莹然清澈。贾人以三十万货 之。

    《同昌公主传》:“同昌公主,下嫁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 夜则公主以红琉璃盘盛夜光珠,令僧祁捧立堂中, 而光明如昼焉。”

    《刘政会传》:“政会七世孙崇龟,为清海军节度使。姻旧 或干以财,率不答,但写荔枝图与之,然不能防检其 家。既没,有鬻珠翠羽者,由是名损。”

    《篷栊夜话》:五代时汪华僭有此土,与其妻巡行山川, 堵筑险要,以修四塞之固,出入张一真珠凉伞为美 观。一日天骤风掣伞入云表,良久堕下珠,悉迸落草 间,因生草缀珠,名“真珠伞”云。

    《十国春秋·南汉高祖本纪》:“乾亨四年,文德殿成,著作 郎陈光献赋,赐珠数斤。”

    杜光庭《录异记》:“洪州北界大王埠胡氏子,亡其名。胡 本家贫,有子五人,其最小者,气状殊伟。此子既生,家 稍充给,农桑营赡,力渐丰足,乡里咸异之。其家令此 子以船载麦,溯流诣州市。未至间,江岸险绝,纤路不 通,截江而渡。船势抵岸,力不能制,沙摧岸崩,穴中得 钱数百万,弃麦载钱而归。由是其家益富,市置仆马”, 营饰服装,咸言此子有福,不欲久居村落。因令来往 城市,稍亲狎人事。行及中道,所乘之马,跑地不进。顾 谓其仆曰:“船所抵处,岸中得钱;马所跑处,亦恐有物。” 因令左右斸之,得金五百两。赍之还家。他日复诣城 市,因有商胡遇之,知其头中有珠,使人诱之,以其狎 熟,饮之以酒,取其珠而去。初,额上有肉隐起,如半球 子形。失珠之后,其肉遂陷。既还家,亲友眷属,咸共嗟 讶。自是此子精神减耗,成疾而卒。其家生计,亦渐亡 落焉。

    宣州节使赵锽,额上亦有肉隐起,时人疑其有珠。既 为淮南攻夺其郡县,锽为乱兵所害。有卒访其首级, 剖额得珠而去,货与商胡,胡云:“此人珠既死矣,不可 复用。”乃售与塑画之人为佛额珠而已。

    《十国春秋·吴越谢鹗传》:鹗举唐进士,儿时,梦浴溪中, 有人以珠一器遗之曰:“吞此则明悟矣。”鹗吞细珠六 十馀颗。及长,善为诗,有文名,仕武肃王。

    《南汉高祖本纪》:“大有七年,帝作殿于内宫,曰昭阳殿, 殿下设水渠,浸以真珠。”

    《南唐近事》:“陈继善自江宁尹拜少傅致仕,富于资产, 性鄙屑,别墅林池,未尝暂适。既不嗜学,又杜绝宾客, 惟自荷一锄,理小圃成畦,以真珠之馀颗,若种蔬状, 布土壤之间,记颗俯拾,周而复始,以为乐焉。”

    《清异录》:“汉隐帝之祸,手中犹持小摩尼数珠,凡一百 八枚,盖合浦珠也,郭允明劫去。”

    《十国春秋·南汉后主本纪》:“大宝四年,苑中羊吐珠。” 《宋史世家》:“南汉刘𬬮置媚川都,定其课,令入海五百 尺采珠,所居宫殿以珠、玳瑁饰之。”

    𬬮性绝巧,尝以珠结鞍勒为戏龙之状,极其精妙,以 献太祖,太祖诏示诸宫官,皆骇服,遂以钱百五十万 给其直。

    《渑水燕谈录》:刘𬬮据岭南,兵置八千人,专以采珠为 事,目曰“媚川都。”每以石硾其足,入海至五七百人,溺 而死者相属也。久之,珠充积内库,所居殿宇梁栋帘 箔,率以珠为饰,穷极华丽。后王师入,一火而尽。艺祖 废媚川,点其壮者为军,老者放归田里,仍诏百姓不 得以采珠为业。

    《默记》小说载,伐江南,大将获李后主宠姬,夜见灯辄 闭目云:“烟气。”易以蜡灯,亦闭目云:“烟气愈甚。”曰:“然则 宫中未尝点烛耶?”云:“宫中本阁,每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观此,则李氏豪侈可知矣。 《宋史·王旦传》:旦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契 丹既受盟,寇准以为功,有自得之色,真宗亦自得也。 王钦若忌准,欲倾之,从容言曰:“此《春秋》城下之盟也, 诸侯犹耻之,而陛下以为功,臣窃不取。”帝愀然曰:“为 之奈何?”钦若度帝厌兵,即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 可涤耻。”帝曰:“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能为此!可思 其次。”钦若曰:“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 国。然自古封禅,当得天瑞希世绝伦之事,然后可尔。” 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 唯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 帝思久之乃可,而心惮旦,曰:“王旦得无不可乎?”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之,宜无不可。”乘间为旦言,旦黾勉 而从,帝犹犹豫,莫与筹之者。会幸秘阁,骤问杜镐曰: “古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何事耶?”镐老儒,不测其旨, 漫应之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尔。”帝繇此意决。遂召 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 归,发之,皆珠也。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 《鸣道集》。庆历中,广州有蕃商死,珍珠没官,上命取禁 中钱易之,以赐张贵妃。时禁中同辈因此有于上前 乞旨和买者,京师珠价遂致腾涌,上颇知之。一日,别 殿赏牡丹,妃嫔毕集。贵妃最后至,乃以前日珍珠为 首饰,以夸同辈。上望见,以袖掩面曰:“满头白纷纷地, 更没些忌讳。”贵妃惭赧,起易之。上乃大悦。自是禁中 不戴,珠价大减。

    《梦溪笔谈》:“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 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 中,凡十馀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予友人书斋在湖 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 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 珠,大如拳,烂然不可正视。十馀里间,林木皆有影,如” 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 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 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尝为《明珠赋》。伯易, 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 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名其 亭为“玩珠。”

    《湘山野录》:一岁,潭州一巨贾私藏蚌胎,为关吏所搜, 尽籍之,皆南海明胎也。在仕无不垂涎而爱之,太守 而下轻其估,悉自售焉。唐质肃公介时以言事謪潭 倅,分珠狱发,奏方入,仁宗预料,谓近侍曰:“唐介必不 肯买。”案具,奏核,上览之,果然。真所谓知臣莫若君也。 《闻见近录》:广东老媪江边得巨蚌,剖之得大珠,归而 藏之絮中,夜辄飞去,及晓复还。媪惧失去,以大釜煮 之,至夜有光烛天。邻里惊之,以为火也,竞往赴之,光 自釜出,乃珠也。明日纳于官府。今在韶州军资库。予 尝见之,其大如弹,状如水晶,非蚌珠也。其中有北斗 七星,隐然而见,煮之半枯矣,故郡不敢贡于朝。 《闻见前录》:孙觉龙图未第时,家高邮,与士大夫讲学 于郊官别墅。一夕晦夜,忽月光入窗隙,孙异之,与同 舍望光所在。行二十馀里,见大珠浮游湖面上,其光 属天,旁照远近。有崔伯易者,作《感珠赋》记之。熙宁初, 孙登科为河南县主簿,自云:

    《宋史张田传》:田知广州,临政以清女弟聘马。军帅王 凯,欲售珠犀于广,顾曰:“南海富诸物,但身为市舶使 不欲自污尔。”

    《李迪传》:迪子承之为龙图阁直学士。商人犯禁,货北 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 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梦溪笔谈》:熙宁中,驻辇国使人入贡,乞依本国撒殿, 诏从之。使人以金盘贮珠,跪捧于殿楹之间,以金莲 花酌珠,向御坐撒之,谓之“撒殿”,乃其国至敬之礼也。 朝退,有司扫殿,得珠十馀两,分赐

    《宋史梁适传》:“适孙子美,累迁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 使,倾漕计以奉上,至捐缗钱三百万市北珠以进。崇 宁间,诸路漕臣进羡馀,自子美始。北珠出女真,子美 市于契丹,契丹嗜其利,虐女真,捕海东青以求珠。两 国之祸,盖基于此。子美用是致位光显。”

    《宗室传》:师𢍰字从善,韩𠈁胄用事,师𢍰附之,遂得尹 京。𠈁胄生日,百官争贡珍异,师𢍰最后至,出小合曰: “愿献少果核侑觞。”启之,乃粟金蒲萄小架,上缀大珠 百馀,众惭沮。𠈁胄有爱妾十四人,或献北珠冠四枚 于𠈁胄,𠈁胄以遗四妾,其十人亦欲之,𠈁胄未有以 应也。师𢍰闻之,亟出钱十万缗市北珠,制十冠以献。 妾为求迁官,得转工部侍郎。

    《吕公孺传》:公孺知开封府,原庙亡珠,系治典吏久。公 孺曰:“主者番代不一,曷尝以珠数相授受,岁时讳日, 宫嫔狎至,奈何颛指吏卒乎?”请之得释。

    《癸辛杂识》:“蒙古反之在福建省时,有村落小民家一 妇人以织麻为业,每夜沤麻于大水盎中。忽一日视 之,盎中水涸矣。视之初无罅漏,凡数夕皆然。怪其异至夜俟之。夜过半,果有一物来,径入盎中饮水,其身 通明如月,光照满室。妇细视之,乃一白蜘蛛耳,其大 如五斗栲栳。其妇遂急以大鸡笼罩之,割其腹内,得” 一珠,如弹丸大,照明一室。是夕,地分军士皆见其家 有火光烛天,疑为有火。翌日遂往扣其妇人,以为无 有。军人之黠者,以言诱之,终不能隐,遂出示之。其卒 胁以威,以十五千得之。既而千户知其事,复杀卒以 取之,如此转数手亦杀数人。最后归之蒙古,遂以所 得福王玉枕并进之,遂得江浙省平章。闻内府一珠, 向以数千锭得之于海。贾方之,“此珠不及其半,盖绝 代之宝也。”

    泉南有巨贾南蕃回回佛莲者,蒲氏之婿也,其家富 甚,凡发海舶八十艘。癸巳岁殂。女少无子,官没其家, 赀见在珍珠一百三十石,他物称是。省中有榜,“许人 告首隐寄债负等。”

    横塘人褚生,以右科官与贾巨川涉有旧,初为扬州 一令,有妻,又赘于一宗姓之家,既而挟其资以逃,因 遭褫剥,夤缘复官。既得廉州,蓄徒二百,专事采珠。有 舶商得方珠,褚知之,因矫朝命,籍而取之。经司风闻, 复遭废停,已过满半年。后至者挤之,遂饮鸩而殂,方 珠竟莫知所在。且珠者,贵色贵大,如珠不圆,更无色, “何足贵。”

    《齐东野语》:吴兴东林沈偕君与,即东老之子也。家饶 于财,少游京师,入上庠,好狎游。时蔡奴声价甲于都 下,沈欲访之,乃呼一卖珠人于其门首茶肆中,议价 再三,不售,撒其珠于屋上,卖珠者窘甚,君与笑曰:“第 随我来,依汝所索还钱。”蔡于帘中窥见,令取视之,珠 也,大惊,惟恐其不来。后数日乃诣之,其家喜相报曰: “前日撒珠郎至矣。”接之甚至,自是常往来。一日,携上 樊楼,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馀人。沈遍语在 坐,皆令极量尽欢。至夜尽,为还所直而去。于是豪侈 之声满三辅。

    《元史速不台传》:速不台以质子事帝,从征回回国,病 死。帝曰:“速不台枕于血战,为我家宣劳,朕甚嘉之。”赐 以大珠银罂。

    《察罕传》:“察罕,以功授四斡耳朵怯怜口千户。世祖即 位,赐金五十两、珠二串。”

    《耶律希亮传》:希亮从大名王及阿鲁忽二王还,至叶 密里城,王遗以耳环,其二珠大如榛实,价直千金,欲 穿其耳使带之,希亮辞曰:“不敢因是以伤父母之遗 体也,且无功受赏,于礼尢不可。”王又解金束带遗之, 且曰:“系此于遗体宜无伤。”

    《方技传》:田忠良官司天,帝出猎,驻辇召忠良曰:“朕有 所遗,汝知何物,还可复得否。”对曰:“其数珠乎?”明日二 十里外人当有得而来献者。已而果然。帝喜,赐以貂 裘。

    《成宗纪》:“元贞元年春正月,以从世祖狩杭海功,赐诸 王忽剌出珠一串。”

    《释老传》:“元崇尚释教,敬礼帝师。每帝即位之始,降诏 褒护,必敕章佩监络珠为字以赐。”

    《仁宗纪》:帝为皇太子,近侍言贾人有售美珠者。帝曰: “吾服御雅不喜饰以珠玑,生民膏血,不可轻耗。汝等 当广进贤才,以恭俭爱人相规,不可以奢靡蠹财相 导。”言者惭而退。

    《辍耕录》:广东采珠之人,悬緪于腰,沈入海中,良久得 珠,撼其緪,舶上人挈出之,葬于鼋鼍蛟龙之腹者,比 比有焉。有司名曰“乌蜑户。”蜑,音但。仁宗登极,特旨放 免。时敬公戴卿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俾该管掾吏 立案,令广东帅府抄具乌蜑户,一一籍贯姓名,置册 申解。他省官曰:“中书咨文无是,恐不必也。”公曰:“万一 乃申明旧典,庶不害及良民。”未几,太后中使至。人咸 服公先见之明。

    《元史朵儿只传》:朵儿只袭国王位,扈跸上都,诏便送 至辽阳之国。顺帝至元四年,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 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伯颜妻欲 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朵儿只无以应,则 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我从不得 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 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

    《书蕉》熊太古在广时,立珠子提举司,专掌。蜑人入海 取珠,得珠子树数担,置宪司公厅,众人聚观,如柳枝。 珠生于蚌,蚌生于树,不可上下。树生于石,蜑人凿石 得树,树上求蚌,采珠甚多,蜑人不惧。可为异也。 《女红馀志》:“吴绛仙有夜明珠,赤如丹砂,恒系于莲花 带上,著胸前。夜行,他人远望,但见赤光如初出日轮, 不辩”人也。

    李愿姬女宝,腕绳恒贯莫难珠

    珠部杂录

    《礼记·曲礼》:“受珠玉者以掬。”谓以两手共承之也。 《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鬻于市。”

    《大戴礼》:“珠生渊而岸不枯。”

    《山海经·西山经》:“数历之山,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 其中多白珠。”

    滥水西流注于汉水,多《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 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管子小称》篇:“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 而取之。”

    《侈靡》篇:“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珠生于水而有光 鉴,故“为阴之阳。”以向日则火降,故胜火。

    《地数》篇:“先王各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

    《揆度篇》:“珠起于赤野之末光。”

    《庄子》:“修其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 此,则韬乎其事,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 山,藏珠于川。

    《邹子》:“夫珠生于南海,无足而至者,人好之也。”

    《墨子》:“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所谓良 宝。”

    《尸子》:“水员,折者有珠。”

    《韩子》:“随侯之珠,不婴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 《吕氏春秋贵生篇》:“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 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

    尽数篇,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珠玉,与为精朗。 《史记龟策传》:“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 之。王者得之,长有天下,四夷宾服。”徐广曰:许氏说 《淮南》云,“蚗蠪,龙属也,音决。”《索隐》曰:“蚗当为蛟,蠪音龙。” 注“音决”,误也。

    陆贾《新语》:“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

    《韩诗外传》:“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耀也。” 汉女所弄珠,如《荆鸡卵》。

    《淮南子·地形训》:“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珠树 在其西。”《水圆折者有珠》。

    《氾论训》“夫明月之珠不能无颣,然而天下宝之者何 也?其小恶不足以妨大美也。”

    《说山训》:“渊生珠,而岸不枯。”“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 于《山渊之精》。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 其珠,池中鱼为之殚。“《得随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 由。

    《说林训》:“明月之珠,蠬之病而我之利。”《兕》虎在于后, “随侯之珠”在于前。“弗及掇”者,先避患而后就利。美 珠不文,质有馀也。

    《东方朔记》:“珠弹不如泥丸,各有所用也。”

    《新序》:舟人对晋平公曰:“珠出江汉,无足而自致。” 《后汉书夫馀国传》:“夫馀出大珠,如酸枣。”

    《论衡》:天地之间,物气相类,实非者多。海外西南有珠 树焉,察之是珠,非鱼中之珠也。夫十日之日,犹珠树 也。珠树非真珠,十日以一日,实日也。今审知有富 贵之命,则幽居候之,不须劳形求索也。犹珠在山,不 求贵价于人,人自贵之。命富之人筋力自轻,命贵之 人,才智自高。

    《符子》“鲛人不贵珠。”

    《三国魏志马韩传》:“其俗以璎珠为财宝,或以缀衣为 饰,或以县颈垂耳,不以金银锦绣为珍。”

    《魏略》:大秦国出夜光珠,真白珠,夫馀出珠,大如酸枣。 《邴原别传》:“原游学诣女丘孙嵩,嵩辞曰:‘君乡里郑君 知之乎’?原答曰:‘然’。嵩曰:‘郑君博览今古,学者之师模, 君乃舍之,似不知也,而曰然何’?原曰:‘固有登山采玉 者,有入海而采珠者,不知山之高,海之深哉’。”

    《博物志》:“五月五日取青蛉头,土中埋,皆成青珠。 任子丹渊之珠,沉于黄泥。”

    牟子“珠玉少而贵,凡属多而贱,圣人《七经》而已,佛遂 万亿言,恐烦而无当也。”

    《抱朴子》:“识珍者必拾浊水之明珠,赏气者必采秽薮 之芳蕙。”

    《南方草木状》:“凡采珠,一旁小平,形似覆釜,第一珠母, 肉正白,人民以姜虀食之。”

    徐衷《南方物状》:“凡采珠,常三月用五牲祈祷。若祠祭 有失,则风搅海水,或有大鱼在蚌左右。白蚌珠长二 寸半,在涨海中,其一寸五分,有光色,一㫄小平,形似 覆釜,为第一珰珠,凡三品。其一寸三分,虽有光色,形 不圆正,为第二滑珠,凡三品。”

    万震《南州异物志》:“合浦有民善游,采珠儿年十馀,便 教入水求珠。官禁民采珠巧,盗者蹲水底剖蚌,得好 珠,吞之而出。”

    裴氏《广州记》:“鲸鲲目即明月珠,故死不见,有目睛。” 《林邑记》:“黄枝州上,户口殷富,多明珠杂宝。”

    顾微《广州记》:“海中多朱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口 吐珠。”

    司马彪《续汉书》:“天竺国一名身毒,出琉璃珠玑《交州记》:“鲛鱼出合浦,长三尺,背上有甲珠文坚强,可 以饰刀口,又可以滤物。”

    《吴录·地理志》:“朱崖珠宫,悬出明月珠玉。”

    《十三洲记》:“僧强叠国在天竺南,佛寺三十馀所。其地 有神珠,非玉石,昼夜于国中,光明于日。珠径一尺五 寸,其色正碧。”

    《异物汇苑》:“西域琉璃珠投之水,虽深渊皆可见,望之 如云空月影。”

    《广志》:“班鱼头中有白石,如玑珠,出北海。”

    《南越志》:“威宁县有穿州,其上多珠,有九品,大五分以 上至一寸八九分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 者,名珰珠。珰珠之次为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 之次为磥砢珠,磥砢珠之次为官雨珠,官雨珠之次 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符珠。”

    《述异记》: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蛇珠,蛇所吐者。南海 俗谚云:“蛇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蛇珠贱也,玫瑰亦美 珠也。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

    越俗以珠为上宝,生女谓之“珠娘”,生男谓之“珠儿。”吴 越间俗说“明珠一斛,贵如王者。”合浦有珠市。

    《隋书倭国传》:“倭国有如意宝珠,其色青,大如鸡卵,夜 则有光,云鱼眼睛也。”

    《唐书西域传》:“个失蛮出火珠。”拂菻,古大秦也。土多 明月珠。

    《南蛮传》:“婆利多火珠,大者如鸡卵,圆白照数尺,日中 以艾藉珠,辄火出。”

    《岭表录异记》:“廉州海水之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谓 之珠池。每年刺史修贡,自监珠户入池采珠,以充贡 赋。”《耆旧传》云:“太守贪珠即逃去。孟尝还,珠之池,皆生 老蚌,剖而取珠。池在海上,其底与海通。又池水至深, 不可测也,取小蚌肉贯之蔑曝干,谓之珠母,容桂人 率如脯,烧之以荐酒。内有细珠如粱粟。”乃知珠池之 蚌,随其大小,悉胎中有珠矣。

    《云仙杂记》:洛阳人有妓乐者,三月三日结钱为龙为 帘,作钱龙宴,四围则撒真珠,厚盈数寸。以斑螺令妓 女酌之,仍各具数,得双者为吉妓。乃作“双珠宴,以劳 主人。”

    《五代史于阗国传》:“吐蕃男子冠中国帽,妇人辫发,戴 瑟瑟珠,云珠之最好者,一珠易一良马。”

    《录异记》:“火星之精,坠于南海中为大珠,径尺馀,时出 海上,光照数百里,红气亘天。今名其地为珠池”,亦名 珠崖,后有时出焉。

    《文昌杂录》: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 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 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玩月 华,比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癸辛杂识》:“垒珠相思子,磨汁缀之。”白芨亦可则见火不脱, 凡事皆有法,

    近时社公多为回回所买,或言其脑中有珠,“过二十 以后则在膝,必凿之,过三十以往则无之矣。”此妄传 也。纵有之,回客焉敢杀人而取珠乎?

    《续文献通考》:“元产珠之所:大都南京,罗罗水达达广 州。”

    《广东通志》:“珠池居海中,蜑人没而得蚌。剖珠多葬沙 鱼腹,或止绳系手足存耳。永乐初,御史吕洪因议以 铁为耙取之,所得尚少,最后得今法,木柱板口两角 坠石,用本地山麻绳绞作兜如囊状,绳系船两傍,惟 乘风行舟,兜重则蚌满”,取法无逾于此矣。

    《惠州府志》:“郡城南十五里有笔架山,三峰森竦,其东 北二峰特立而秀,俗谓之大小尖峰,耸挂山傍外面 郡庠小尖峰耸天马山外面,归邑庠。岁大比,清夜有 珠如斗,下上峰间,莹然光彩,相传谓之骊光,视其多 寡以占举子之名数。”又:“博罗县浮碇冈与狮峰相应, 狮峰下有龙潭,藏有骊龙,每大比则吐珠,珠一出则” 一应,或至六七皆不爽。又云:黄甲峰石象山之右,旁 峰俱伏,独此峰尖出大比则有骊光,人以之占科第。 《河源县志》云:“骊珠,当科举年,先于五六七月间有光, 见于桂山或梧桐山,望之如骊珠然,大者如镜,小者 如弹丸。”

    珠部外编

    《黄帝内传》:“元女授帝五龙之印,九明之珠。”

    《庄子·天地篇》:“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 南望还归,遗其元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 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拾遗记》:“舜葬苍梧之野,有鸟如雀,自丹州而来,吐五 色之气,氤氲如云,名曰‘凭霄鸟,能群飞,御土成丘坟。

    此鸟能反形变色,集于峻林之上,在木则为禽,行地
    考证
    则为兽,变化无常,常游丹海之际,时来苍梧之野,御

    青砂珠,积成垄阜,名曰珠丘。其珠轻细,风吹如尘起, 名曰‘珠尘’’。”今苍梧之外山人采药,时有得青石,圆洁 如珠,服之不死,带者身轻。故仙人方回《游南岳七言 赞》曰:“珠尘圆洁轻且明,有道服者得长生。”

    《宋书符瑞志》:“帝禹有夏氏,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 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

    《道龠》:西王母献穆王以云泽之珠,又名却病。设有人 病在心,则东向含之,肝北肾西,肺则俯身向地,脾则 南也,无不应时愈。

    孙柔之《瑞应图》:“晋平公鼓琴,有元鹤二八以下,衔明 珠舞于庭。一鹤失珠,觅得而走,师旷掩口而笑。” 《东坡集》有人得九曲宝珠,穿之不得,孔子教以涂 脂于线,使蚁通之。

    《拾遗记》:“燕昭王坐握日之台,参云上可扪日,时有黑 鸟白头,集王之所御洞光之珠圆径一尺,此珠色黑 如漆,悬照于室内,百神不能隐其精灵。此珠出阴泉 之底,阴泉在寒山之北,员水之中,言水波常圆转而 流也。有黑蚌飞翔来去于五岳之上。昔黄帝时,雾成 子游寒山之岭,得黑蚌在高崖之上,故知黑蚌能飞” 矣。至燕昭王时,有国献于昭王,王取瑶漳之水洗其 沙泥,乃嗟叹曰:“自悬日月以来,见黑蚌生珠已八九 十,遇此蚌千岁一生珠也。珠渐轻细,昭王常怀此珠, 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 《述异记》:秦始皇帝至东海,海神捧珠献于帝前,今海 畔有秦皇受珠台。

    汉武宴于未央宫,忽闻人语云:“老臣负自诉,不见其 形。”良久,见梁上一老翁,长八九寸,面皱须白,拄杖偻 步至前。帝问曰:“叟何姓名,所诉者何?”翁缘柱放杖,叩 首不言,因仰视屋,俯视帝脚,忽不见。帝骇惧,问东方 朔。朔曰:“其名为藻,兼水木之精也。陛下顷来,频兴宫 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仰头看屋,而后视陛下脚者, 愿陛下宫室足于此,不欲更造。”帝乃息役。后帝幸瓠 子河,闻水底有弦歌之声,置肴膳芬芳于帝前。前梁 上翁及数年少,绛衣紫带,佩缨,皆长八寸,一人最长, 长尺馀,凌波而出,衣不沾湿,或挟乐器。帝问之曰:“向 所闻乐,是公等奏耶?”对曰:“臣前昧死归诉,蒙陛下息 斤斧,得全其居,故相庆乐耳。”遂奏乐,献帝洞穴珠一 枚,遂隐不见。帝问方朔:“何谓洞穴珠。”朔曰:“河底有一 穴,深数百丈,中有赤蚌蚌生此珠径寸,明耀绝世矣。” 帝宝爱此珠,置于内库。

    《洞冥记》:东方朔告武帝曰:“臣游北极,至种火之山,有 凤葵草,色丹,叶长四寸,味甘,久食令人身轻肌滑。赤 松子饵之,三岁,乘黄蛇入水,得黄珠一枚,色如真金。 或言是黄蛇之卵,故名蛇珠,亦名销疾珠。语曰:‘宁失 千里驹,不失黄蛇珠’。”

    《神异经》:“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金阙银盘,圆五 十丈,二阙相去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 中有金阶,西北入两阙中,名曰天门。”

    《洞冥记》:勒国去长安九千里,在日南。人长七尺,被 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 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麻姑传》:汉孝桓帝时,神仙王方平降蔡经家,麻姑亦 至,姑欲见蔡经母及经弟妇,时弟妇新产十数日,麻 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 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固年少, 吾老矣,乃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

    《列仙传》:郑交甫将往楚,道之汉皋台下,见二女佩两 珠,大如荆鸡卵。交甫与之言曰:“欲子之佩。”二女解与 之。既行返顾,二女不见,佩亦失矣。

    《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 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拾遗记》:瀛洲有鸟,如凤,身绀翼丹,名曰“藏珠。”每鸣翔 而吐珠累斛。仙人常以其珠饰仙裳,盖轻而耀于日 月也。

    《幽明录》:王敦召吴猛,猛至江口,入水中,命船人进船, 至大雷,见猛行水中,从东北还逆船。弟子问其故,猛 云:“水神数兴波浪,贼害行旅,暂约勒以真珠一握为 信。”

    洛下有洞穴,妇欲杀夫,推下,经多时至底,仍得一穴。 行数十里,见人皆长三丈,披羽衣,如此九处最晚,所 至告饥。长人指中庭柏树,下有一羊,令跪捋羊须,三 捋得三珠,令其啖之,即得疗饥。复寻穴行出交州,还 洛问张华,云:“九处地仙,名九馆大夫,羊为痴龙。初一 珠食之,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

    《梁四公传》:“震泽中洞庭山南有洞穴,深百馀尺,旁行 五十馀里至龙宫。杰公谓是东海龙王第七女,掌龙 王珠,藏小龙千户卫护此珠。龙畏蜡,爱美玉及空青, 而嗜烧燕,使通信,可得宝珠。”帝闻大喜,乃诏有能使 者厚赏之。于是罗子春兄弟三人应募。帝敕百工以 于阗舒河中美玉,造小函二,以桐木灰发其先,求宣州空青,汰取其精者,用海鱼胶调之,成二函,火坚之。 龙脑香寻亦继之。杰公曰:“以蜡涂子春等身及衣,佩 石,及烧燕五百枚,入洞穴,至龙宫,守门小蛟闻蜡气, 俯伏不敢动。”乃以烧燕五百赂之,令其通,以其上上 者献龙女,龙女食之,大喜。又上玉函青缶,具陈帝旨。 洞中有龙五千馀岁,能变化出入人间,善译时俗之 言。龙女知帝礼之,以大珠三、小珠七、杂珠一石以报。 帝命春等乘龙载珠还国。食顷之间使至,龙去而子 春荐珍。帝大喜,得聘通灵异,获天人之宝,以珠示杰 公,公曰:“三珠者,其一是天帝如意珠之下者;其一是 骊龙。珠之中者七珠,二是虫珠,五是海蚌珠。人间之 上杂珠,是蚌蛤蛇鹤等之珠,不如大珠之贵。”帝示百 寮,朝廷或谓杰公虚诞,莫不诘之。杰公曰:“如意珠之 上者,夜光照四十馀里,中者十里,下者一里,光之所 及,无风雨雷雹、水火刀兵诸毒厉。骊珠九色,夜光百 步,中者十步,下者一室,光之所及,无蛇蚖虫豸之毒。 虫珠七色多赤,六足二目,目当其处,有臼如铁。蚁皋 蚌珠”五色,皆有夜光及数尺,无瑕者为上,有瑕者为 下。蚌珠生于其腹,与月盈亏,蛇珠所致,随侯、哙参,即 其是也。又问蛇、鹤之辨,对曰:“使其自识。”帝命杰公记 蛇、鹤二斗珠,馀杂珠散于殿前,取大黄蛇、元鹤各十 数处,布珠中间。于是鹤衔其珠,鸣舞徘徊;蛇衔其珠, 盘屈宛转。群公观者,莫不叹服。帝复出如“意龙蛇”等 珠,校光之远近七九之数,皆如杰公之言。

    《述异记》:“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 泣则出珠。”

    《杂宝藏经》佛言:“如意珠是摩竭大鱼脑中出,鱼身长 二十八万里。此珠名曰金刚坚也,常出一切宝物,衣 服饮食,随意皆得。得此珠者,毒不能害,火不能烧。 海底有四大宝珠,性极猛热,能缩百川之水:一曰日 藏、二曰离润、三曰火焰光、四曰尽无馀。”

    佛《本行集经》:“昔有商主入海采宝,得一贵重摩尼之 珠,复堕海中。时彼商主即持一杓,发勇猛心,抒大海 水,欲令干竭。海神见其精进勇猛,即还宝珠。”

    《龙城录》:“茅山隐士吴绰,采药于华阳洞口,见一小儿 手把大珠三颗,其色莹然,戏于松下。绰见之,因前询 谁氏子,儿奔忙入洞中,绰恐为虎所害,遂连呼相从 入欲救之,行不三十步,见儿化作龙形,一手握三珠, 填左耳中。绰素刚胆,以药斧㔉之,落左耳而三珠已 失所在,龙亦不见。出不十馀步,洞门闭矣。”

    《杜阳杂编》:顺宗皇帝即位岁,拘弥国贡却火雀,一雄 一雌,履水珠,常坚冰,变昼草。其却火雀,纯黑,大小似 燕,其声清,殆不类寻常禽鸟,置于火中,火自散去。上 嘉其异,遂盛于水精,笼悬于寝殿,夜则宫人持蜡炬 以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履水珠,色黑类铁,大于鸡 卵,其上鳞皴,其中有窍,云“持入江海内,可行于洪波” 之上。上始不谓之实,遂命善浮者以五色丝贯之,系 于左臂,遣入龙池。其人则步骤于波上,若在平地。又 潜于水中,良久复出,而遍体略无霑湿。上奇之,因以 御馔赐使人。至长庆中,嫔御试弄于海池上,遂化为 黑龙,入于池内。俄而云烟暴起,不复追讨矣。

    《记事珠》,“鲛人之泪,圆者成明珠,长者成玉著。”

    《唐书五行志》:“大顺元年六月,资州兵王全义妻如孕, 觉物渐下入股,至足大拇,痛甚,拆而生珠如弹丸,渐 长大如杯。”

    《十国春秋·吴越张契真传》:契真独处真圣宫数年,翻 绎蕊琅函之秘,深得微旨。忠懿王命主三箓斋事归 宋,太宗选居太乙宫,召对赐紫,令校道书,赐号元静 大师。一日,见朱衣吏持符檄契真趣职。顷之,沐浴卒 火。葬后得青黑色珠数升。

    《南墅闲居录》:苏子瞻尝言:其先祖光禄云:有一书生 昼坐檐下,见大蜂触网相螫,久之俱堕地,起视之,已 化为小石矣。书生异而收之,因置衣带中。一日过市, 遇蛮贾数辈,视书生愕眙揖曰:“愿见神珠。”笑而辞之, 书生戏以带中石示之,群贾相顾喜曰:“此破雾珠。”蛮 人至海上采珠宝,常以雾暗为苦,有此珠即雾自开, 因以宝货易之,值数千缗耳。

    《随手杂录》:郡君李氏,余婶也,尝也货珠子,老媪李氏 携珠子至,既去,遗珠子在地。婶收之,后媪逾时不至。 一日,既至,形容瘦,精神恍惚,非昔人也。婶诘之曰:“向 时所货珠子,归则失去。”告其主,以金十两偿之,其主 不许,因忧愁感疾,几不能起。婶曰:“珠子当时遗在地, 我得之,今在此。”媪惊喜涕下,愿致金六两以请。婶取 还之金,不受也。后微疾,梦出门,乘车出旷野,至大官 府,见二伟人衣冠坐堂上,引至堂下。伟人方问姓氏, 婶知其阴府也,遂诵《大悲咒》,左右皆惊愕,其堂摇动 不已。二伟人立语曰:“勿诵,放尔归矣。”一吏持大簿书 至案,伟人问曰:“记得还李嫂珠子事否?”婶曰:“记之。”其 一伟人曰:“当展二十年寿。”其一曰:“得无太多?”其一曰: “妇人而不爱珠宝,此可尚也。”俾人送还,复乘车至门 首而入,见其尸卧帐中,惊而寤起,后二十年乃卒《琅嬛记》:“郎玉嗜酒,而家赤贫,遇仙女于嵩山中,投以 一珠曰:‘此醉龙珠也。诸龙含之以代酒,味逾若下’。玉 甫视珠,而女忽不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