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燕语辨/卷04 中华文库
目录 | 石林燕语辨 | |
◀上一卷 | 卷四 | 下一卷▶ |
六十三辨百官磨勘诏各为辞
熙甯四年,诏文臣待制、武臣阁门使以上磨勘,命草制,余悉用四句定辞。十年,孙洙请皆令随事撰述,诏文武转官致仕并选人,改京朝官知县,并随事撰定。盖熙甯四年前,自各命辞,非故事用定词也。十年诏,亦非令各为词也。侍从以上自命词,非始于官制行也。“君恩无高下,何独于磨勘简之?非所以重王命也。”〈孙所奏无此语〉
六十四辨制诰避宰相执政官亲
王旦以知制诰避妻父赵昌言,韩维、曾肇皆以翰林学士避其兄。刘原甫谓王文安为内兄避嫌,以知制诰知扬州,此书第八卷亦云王伯庸,原甫内兄也。此云王文安之甥,又云以侍读学士出,皆非。子京当迁知制诰,以避莒公除天章阁待制,后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又避莒公乃以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学士。原甫以翰林学士避文安,改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时谓罢一学士换二学士,且兼讲读,前未有也。子瞻自杭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非扬州。宰相虽分左右仆射而兼中书或门下侍郎,又同中书门下侍郎事。此云近岁惟避本省官,如宰相二丞亲,则不除尚书侍郎,俱两省官岂非宰相官属乎?
六十五辨卤簿
王僧孺幼贫,母携之至市,遇御史中丞卤簿,驱迫堕沟中。又萧诞为建康令,与秣陵令同乘行车,前导四卒。左丞沈昭略奏:凡有卤簿官共乘,不得兼列驺。从请,免诞等官。此书所云南朝御史中丞、建康令皆有卤簿,盖谓此也。然此外如宋文帝以宜都王镇江陵,司马张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与咨议王华相遇,华佯若不知,谓左右曰:“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又颜延之常乘羸牛车,逢其子竣卤簿,即屏住道侧。又沈庆之梦引卤簿入厕中。又陈显达车乘朽败,导从卤簿皆用羸小。又虞悰朱衣乘车,卤簿立于宣阳门外,入行马内驱逐人;又吕僧珍为南兖州刺史,姊适于氏,住市中小屋,僧珍常道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又朱异引其卤簿自宅至城,异自右卫率至领军四职,并驱卤簿,近代未有。又陈长沙王叔坚、始兴王叔陵每朝会,卤簿不肯为先后,必分道而趋,则南朝人臣而用卤簿,非特前两事而已。按唐制,皇太子、太子妃、亲王、文武职事官四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并长安县令、内命妇才人以上,外命妇四品以上,皆给卤簿。本朝皇太子卤簿遇升储,则草具仪注;其王公以下,唯大礼奉引乘舆,及身薨敕葬,则给太子妃以下,内外命妇皆不复给。则是本朝人臣亦有给者,而比旧愈严矣。以故,中官麦允言及充媛董氏之丧,诏给卤簿,而司马温公皆争之,以其非常典也。史记黥布传常为军锋。索隐云:案汉书作楚军前簿。簿者,卤簿也。司马相如上林赋云:“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吕延济曰:“横行,不依部卤也。”又云“鼓严簿”,孟康白:“簿,卤簿也。”李善曰:“言击严鼓,簿卤之中则是。”或曰“卤簿”,或曰“簿”。又簿、部,亦通用也。景德中,王钦若进卤簿记,在前。
六十六辨诏修唐书之官
王文安、宋景文、杨宣懿、赵康靖皆判馆阁,张文定、余武襄皆史馆修撰,此云判馆阁王文安等为史馆修撰,非也。至和元年八月命欧阳公刊修,此云嘉祐初,非也。初提举官贾昌朝罢相,丁度代之,后贾还朝为大观文、右仆射,又命之提举参政,刘沆、王尧臣、曾公亮皆相继提举,此云文元罢,乃命王文安,非也。
六十七辨从驾扈从
南史桓谦邀王弘之同祖送殷仲文,弘之曰:“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则扈从之言,旧亦上下通称。
六十八辨诞日节名
按懿宗延庆节,僖宗应天节,昭宗嘉会节,哀皇帝乾和节,此所记节名皆差误。又云懿宗不置,非也。
六十九辨省榜
徐驿当作徐铎。何怪当作可怪。
七十辨温公再任留台
温公居洛凡十五年,再任留司御史台,四任提举崇福宫。此云温公熙甯、元丰间相继为留台者十七年,非也。
七十一辨侍从官换观察使
此所引袁滋以其自华州刺史为左舍吾卫大将军也。然明皇谓韦凑云: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是,盖非止袁滋,亦非始于滋也。
王明给事中换光州刺史,钱昱工部侍郎换郢州团练使,乔维岳给事中换海州刺史,此云皆换观察使,非也。陕西四帅庞、范、韩及王公,王、韩皆枢密直学士,既换观察使,韩不辞,馀不拜,数月韩亦复旧职。此云三帅,又云皆龙图阁直学士,又云韩、庞亦辞遂罢,皆非也。
七十二辨取进士
高宗永淳元年,以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又乾封以后,召学士元万顷、范履冰等于北门候进止,时谓“北门学士”。高宗诏军国大务,并取天后进止。又肃宗即位,明皇令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唐人章疏初云“奉进止”,或云“某人奉宣进止”,末云“伏候进止”;或云“听进止”,又云“取进止”之类,则进止正是可否取决之辞,非专为待对官设也。
七十三辨都统
乾元中,当作乾元元年。广德二年,以宰相王缙为侍中,节都统河南、淮南、山东南道诸节度行营事。
铎初为诸道行营都统,旧唐书纪传云乾符五年,新唐书纪表云六年,而传乾符元年至中和二年,再为都统,然而两次皆不云京城四面也。中和三年,铎乃为都都统,此云都统,亦非。
七十四辨高丽国号
汉武帝元封四年灭朝鲜,置玄菟郡,以高句丽为县。王莽时,发高句丽兵伐胡。光武建武八年,高句丽遣使朝贡,则非自三国以来始见于史也。
后唐天成四年,王建遣使来,则已非高氏矣,不得云至五代止传一姓也。其云长兴中始称“权知国事王建”,又云:“王氏代高当在同光、长兴之间”,皆非也。
王建称权知国事,盖请命之意,故明宗封为高丽国。王既受封,则称高丽国王矣。其后皆然,备见于史,不应七世而犹袭习用其旧称“知国王事”也。
七十五辨宰相学士结衔
此书第三卷云,本朝凡兼学士,结衔皆以职名为冠,此云唐以宰相兼昭文馆、集贤殿学士,结衔皆在官下,盖兼职宜然,本朝循用其旧。其说自相抵牾,又不当云兼也。
七十六辨翰林学士结衔
唐翰林院学士结衔,或在官上,或在官下,无定制,其说已见第二卷。
七十七辨待制十一人
唐永徽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武德殿西门;文明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章善明福门;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则待制之名,非始于永泰也。崔祐甫为相,请文官□品以上,更直待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则遂以为常矣,而武臣不预也。集贤待制,唐书嗣吴王祇传载之稍详,然云“自左仆射裴冕等十三人为之”。又独孤及传亦同。此止云十一人,而不及裴冕也。南部新书亦云十三人。
七十八辨向传范典郡
传范在仁宗、英宗朝,历知相州、恩州、邢州、陕州、沧州、保州,再知沧州。神宗初,自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以防御使知郓州,后乃知汝州。此云在仁宗时已为观察使,历知陕州、沧州,非也。云徙知郓州,亦非徙也。又云移知潞州,乃汝州也。
七十九辨曾宣靖修英宗实录不迁官
时韩忠献进仁宗实录,曾宣靖进英宗实录。韩奏:窃见宰臣李沆、吕夷简提举编修太宗实录及三朝政要,并乞书成更不推恩,皆蒙上俞允云云。曾言:若迁官,臣须改司空,韩琦须改太保,三公亦非赏劳之官。遂皆许之。然则其同时有韩,其异时有李、吕,今止记曾预辞于上,而云独曾不迁官,人以为得体。非也。
八十辨议濮庙者六人
吕献可时为御史知杂,云中丞,非也。龚鼎臣治平二年二月出知应天府,不预濮议。
八十一辨见任官应举赐科第
太平与国五年,见任官赴殿试有六人,惟单𫗧、周缮赐及第,馀皆诸州节度掌书记。此云止迁官而不赐科第,非皆如此也。
八十二辨翰林侍读学士、讲读学士
咸平二年,命杨徽之、夏侯峤、吕文仲为翰林侍读学士,此止载杨徽之,未尽也。云讲读学士始为兼职,非兼也。
八十三辨二府不避姻家
程康肃本参政,以避文潞公改枢副,盖枢府于中书不避也。晏元献为相兼枢密使,其婿富韩公为副使,此非常例矣。
八十四辨王魏公知举拜枢密,邓安惠公知举右丞
邓自兵部尚书除尚书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