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正 凡例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易象正        易𩔖
  提要
  等谨案易𧰼正十六卷明黄道周撰道周字㓜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唐王聿键官至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师溃被执不屈死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乙未
  赐谥忠烈此书孟应春谓崇祯庚辰道周在西库始创为之成二十四图逮过北寺毒痛之下指节初续又为六十四𧰼正刘履丁则云三十年前道周即有易本𧰼八卷畴𧰼八卷盖是书之稿本也道周初作三易洞玑以卦图推休咎而未及于诸爻之变𧰼是编则于每卦六爻皆郎之卦以观其变盖即左氏内外传所列古占法也其自叙曰凡易自春秋左国暨两汉名儒皆就动爻以论之虞王而下始就本卦正应以观攻取只论阴阳刚柔不分七八九六虽易有刚柔杂居之文而卦无不动玩占之理𧰼正専就动爻以明之此其述作之大㫖前列目次一卷则以汉人分爻直日之法按文王之卦序以推历代之治乱后二卷则以河图洛书之数自相乘除为三十五图其诗斗差图诗斗差退限图诗元命图春秋元命图则本汉人纬书四始五际之说而别衍之以为推测之术与所著三易洞玑相为表里虽其以太传所释十一爻俱为明之卦而作未免附㑹朱朝瑛亦曰易𧰼正道周之自为易也孔子之所不尽言言之不尽意者也然引伸触𩔖要亦易之一隅宋儒沈该之易传都絜之易变体义皆𤼵明之卦与是书体例相似而是书则每爻之下先列本卦之彖辞次列卦之𧰼辞然后列本爻之𧰼辞及夫子之𧰼辞与沈氏都氏之书又各不同存之以为二家之外传亦无不可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易𧰼正目次
  明 黄道周 撰
  卷初上十二图有序
  六十四体卦定序图第一
  六十四体卦定位图第二
  体卦南北分次图第三
  体卦上下衡交图第四
  体卦左右𠋣交图第五
  体用左右圜交图第六
  日闰追𧰼图第七
  月闰追数图第八
  七十二用卦定序图第九
  七十二用卦衡交图第十
  七十二用卦𠋣交图第十一
  七十二用卦圜交图第十二
  以上十二图皆明日月盈虚朔望闰馀交食冬夏赢缩之义以为易之本始
  卷初下十二图有序
  体卦定序历年圜图第一
  体卦定位历年圜图第二
  体卦反对历年圜图第三
  体卦对积历年圜图第四
  七十二限行体卦定序历年图第五
  七十二限行体卦定位历年图第六
  六十四限行体用兼乘历年衡图第七
  七十二限行体用兼乘历年衡图第八
  六十四限行用卦自乘历年衡图第九
  七十二限行体卦自乘历年衡图第十
  积实定闰图第十一
  积实岁历图第十二
  以上十二图皆以天道征于人事中分乾坤三十二卦自春秋迄今以为易之实历正曰凡易本于日月与天地相似其有不凖于天地本于日月者非易也天地之用托于日月日运南北以为寒暑月行迟疾以为朔望气周相纒或盈或虚各以其节积乆而合纤毫秒忽不可废也世之谈易者但略举阴阳粗明气象而已其次乃専谈理义以为性命今以历律为端日月为本六十四为体七十二为用天道为经人事为纬义理性命以为要归其自孔门而下诸儒所谈一概寘之不复道也其大要以推明天地本于自然其大者百世可知其小者千岁日至其烦者更仆难数其简者一言可尽要以不悖于诗春秋而止天下研精之儒必有能明是说者故先为二十四图以引其端是为初卷而后易之象义序次可驯至也
  卷一乾坤反复凡四卦
  乾卦第一    干之干第二
  坤卦第三    坤之坤第四
  凡卦皆一体两𧰼反复异名惟乾坤坎离頥大过中孚小过有对化而无反复其实日有昼夜而时通二六八体反复皆十二爻屯䝉以反复而得二名乾坤以反复而得一体其一体者不必二名其反复者不必对化故以八体卦之对化通于五十六卦之反复皆举两端以成大例非因纲纪而有异同也故为乾乾坤坤首立四卦虽以用九用六得对化之名实以一昼一夜通六辰之义昼夜虽有阴阳反复只成一日约之则曰三十六𧰼通之则曰七十二卦或谓父母六子相与错综只得六十四何三十六七十二之有曰反复对化错综易皆兼用之错综之有重乘反复之有不动与对化之有不对化单举之则难明博观之则易著也作乾乾坤坤四卦序第一
  卷二
  屯卦第五    䝉卦第六
  需卦第七    讼卦第八
  师卦第九    比卦第十
  小畜第十一   履卦第十二
  乾坤万物之生始极南而干极北而坤昼夜积象乾坤两乘自分左右天地升降帝王盛衰皆于是为限衡交者两干尽而交屯蒙两坤尽而交需讼𠋣交者屯䝉自左而右需讼自右而左环交者屯䝉需讼皆自左而右春秋当坤之末端断坤而起屯金元在干之前端断未济而起干故屯䝉与乾坤代始者也凡卦以爻当日积日成歳其以六十四卦之爻积日者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凡得歳六十八年馀九十六日其以七十二卦之爻积日者三万一千一百四凡得岁八十六年馀一百四十四日两法相追凡四其六十八年九十六日得二百七十三年二十四日为天地之交㑹凡三其八十六年一百四十四日得二百五十九年七十二日距差赢缩十三年三百十二日为天地交限之差数两四为八两三为六从于左右与日月相逐四即二也八即四也作屯䝉需讼师比小畜履四卦序第二
  卷三
  泰卦第十三   否卦第十四
  同人第十五   大有第十六
  谦卦第十七   豫卦第十八
  随卦第十九   蛊卦第二十
  自屯䝉环交至小畜履四卦二百七十三年二十四日而五君一民天地始乱泰否受之君臣更端又四卦凡五百四十六年四十八日而交于随蛊泰否随蛊日月之正交也日月正交薄蚀所生阴阳虽均而祸乱见焉治效之见者谦豫而已同人大有之与小畜履君臣庞杂其效一也作否泰同人大有谦豫随蛊序第三
  卷四
  临卦二十一   观卦二十二
  噬嗑二十三   贲卦二十四
  剥卦二十五   复卦二十六
  无妄二十七   大畜二十八
  自屯䝉环交至无妄大畜十二卦凡八百十九年七十二日而治运乃究临观之与谦豫则犹王者之治也谓有天地之正气存焉过此而衰矣五行之数五十其治河图全半共八百二十五约共歳实十二卦得八百七年半强而頥大过正交与乾坤同𧰼作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序第四
  卷五
  頥卦二十九   頥之頥三十
  大过三十一   大过之大过三十二
  坎卦三十三   坎之坎三十四
  离卦三十五   离之离三十六
  凡易上下经各三十六卦去乾坤頥大过坎离六反复卦则为三十三十卦之行二十四十歳又二百九十八日左右分之凡一千二十歳而交于中限与五百一十一歳之交倍追而合者也天地顺数易逆数每值交限各以缩历逆反而归初七十二卦中分之岁凡二千四百二十二年馀一百六十三日半又中分之一千二百一十一年馀八十一日七分而四际分限正交互直故春秋者以十乘易之数去两而用十八诗用易之馀以为积易用诗之积以为馀故知易有七十二卦去用而存及诗得十四春秋得十八之说者而日月运行天下治乱可得而求矣作頥頥大过大过坎坎离离序第五
  卷六
  咸第三十七   恒第三十八
  遁第三十九   大壮第四十
  晋第四十一   明夷四十二
  上经以四分部下经以三分部四三八六积歳相追体卦通数每限六十八年九十六日四卦得二百七十三年二十四日用卦通数毎限八十六年一百四十四日三卦得二百五十九年七十二日凡一追限差十三年三百十二日者为日月之通数其馀积限各不相同而酌于通闰以加减歳实其揆一也追数最亲者惟用卦限四体卦限五相距不逺用卦行四限三百四十年二百三十二日体卦行五限三百三十五年三百十五日凡帝王运序绝续之际动差三四年然逺之愈阔不复可惟十三年上下以五积为六十八七可追体卦六积为七十七八可追体用兼乘之卦故以十三年二三百日间为日月之交限犹朔望半交于十三日半之㑹也晋明夷亦为㑹限作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序第六
  卷七
  家人四十三   暌第四十四
  蹇第四十五   解第四十六
  损第四十七   益第四十八
  易有衡环二交依序而求之则独圜图而已环图自坤屯至咸恒以前十五卦一千十六年百六十日在汉魏交际又六卦而入夬姤终魏晋六朝在六卦之内凡乾坤分位自坤起屯至损二十二卦实行一千五百四十七年馀二百七十八日四分用卦之全历因而损益之故损益盛衰之始也作家人暌蹇解损益序第七
  卷八
  夬第四十九   姤第五十
  萃第五十一   升第五十二
  困第五十三   井第五十四
  凡卦分阴阳以从南北自屯䝉从坤而北需讼从干而南凡五十二卦一南一北上下分从不失其序故阴爻多者从阴阳爻多者从阳阴阳之中酌从其𧰼惟夬姤萃升上下分居南北殊路是男女阴阳之变限也以衡𠋣二图四际分之各得十三卦八百七十四年馀二百八十三日而入夬限夬阍寺也姤妇人也萃盗赋也升权臣也四者天地之常孽而卦运间值或数百年以每卦七年分之则九十一年而入十四卦阴阳之变又虞其已遫也姤夬升萃四者错居其入变限者不分上下初末妇寺贼臣相𠋣为命至困井而凋耗极矣春秋已来故牒可稽上自东汉大阉下自李唐女宠或流沴于六十年之后或著兆于六十年之前虽未入正交体姓如故而阴阳之祸发于灾戎毒痛极矣作夬姤萃升困井序第八
  卷九
  革五十五    鼎五十六
  震五十七    艮五十八
  渐五十九    归妹六十
  凡易体卦环图不分四际自乾坤而交而外六十四卦从干右旋二十一限至损益凡一千四百一十三年而入夬姤在阴阳变位之𠉀又二百二年又入鼎革又二百二年而入渐归妹则交卦尽矣渐归妹两济之先应者也下经三卦虽以八十六年馀百四十四之法相追至于卦𧰼积实一依体卦不可改也用卦环图从屯立春从䝉立秋起于西北与日右旋而春秋追易逆数之法皆起于东北未济之端左循下行六卦而归妹九卦而鼎十二卦而姤周秦汉之间概可识矣中分二千四百二十二年半否履之间彛夏元黄两干之端冰霜始战学者所致思也故易以体卦为历用卦为𠉀八十五岁相追之法以识交限作革鼎震艮渐归妹序第九
  卷十
  丰第六十一   旅第六十二
  㢲第六十三   兑第六十四
  涣第六十五   节第六十六
  是在下部弱卦也其交于春秋在战国之间其交于金辽在皇统之际虽不当正变交㑹而强主不立兴朝不泰二百二年之间帝王之风教仅存焉耳自干屯至涣节二千一百八十四年与体卦中分相值而天道且变作丰旅㢲兑涣节序第十
  卷十一
  中孚第六十七  中孚之中孚第六十八小过第六十九  小过之小过第七十
  既济第七十一  未济第七十二
  上经体卦反复有乾坤頥大过坎离六卦反复十二下经惟中孚小过反复四卦而已上经交卦有泰否随虫下经交卦有渐归两济反复对化共得十六而乾坤两济离为始乱合为顶踵与中孚小过首尾连贯不得为上经体六下经体二也易以用卦凾体卦不自分行其以用卦分行三四相追者每卦之差十七年三百十七日追差之限相距或三年四年上下为阴阳代谢之端故每限入交屈伸之数皆差池三四年不可齐举也或疑反复交卦各有异𧰼可以递加反复体卦只有一𧰼不可递加者不知一𧰼反复各起东西相距三十六卦犹南极北极之明有两极子前午后之合得六辰何讵怪乎故语体用相凾之歳则四千八百四十四年馀三百二十七日为度以歳法为实语用卦相乘之数则六千一百六十年馀二百八十八日以日法为通语体卦相乘之数则四千三百六十九年馀二十四日与通法差凖也明乎体用相凾通实互推赢乏相追之故则易可得而言矣作中孚小过两济序第十一
  卷十二用入乾坤
  乾坤至坎离用𧰼三十二
  咸恒至两济用𧰼三十二
  凡易以乾坤九六为例干用九而交于坤坤用六而交于干凡六十四卦之用九者皆交于坤其用六者皆交于干故六十二卦之皆乾坤也易有交动遂生变化非谓九能变八六能变七也六十二卦皆归乾坤故十八变中小𧰼得乾坤者是为交动父母动而六子不动如六子交动则皆为父母矣易以乾坤两用该六十二卦之用不复为各用系于各卦之终所以明一卦之通得六十四卦而乾坤两用实为纲纪系辞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故复为用次序第十二
  卷十三对化次序
  乾坤至坎离对化序三十六
  咸恒至两济对化序三十六
  对化之与反复互相为用乾坤举对化以用为体屯䝉举反复以体为用推而行之两序互举屯鼎䝉革各以其𩔖相应为序天地主客八体八交言寻其家或逺或近或取或不取皆求其故而易之微义渊乎至矣故复为对化序第十三
  卷十四八体八交
  八体卦入交序六十四
  八交卦入体序六十四
  是书所异于诸经者八体八交以为人义十六𧰼互入各得百二十八今特举其半而其全可𩔖举也世道盛衰或𠋣或伏征应之说三才共治不尽繇卦𧰼而卦𧰼其先著者春秋以后二千三百六十年天道未究其已究者则二千四十八年至元之前举可知矣藏往知来圣人不欺后此一卦限而天地左契可执相覆也自隐公元年以前六十馀载界于宣幽自元末丁未以后十六载为明甲子裁酌其间为坤中交之𠉀而体交相入举可知也作八体八交相入序第十四今删去十二十四二卷
  卷终上
  先天圜图第一
  圜图再成第二
  圜图三成第三
  十八变倍数图第四
  十四限纳虚图第五
  四十九限消甲图第六
  以参用六图第七
  以两用九图第八
  四𧰼限进卦图第九
  歳实限吞卦图第十
  九畴十二变成数图第十一
  中天卦次图第十二
  后天卦次图第十三
  杂卦次序图第十四
  杂卦历年图第十五
  杂卦定序历年图第十六
  杂卦定位历年图第十七
  先天歳实历年图第十八
  先天通期历年图第十九
  畴𧰼合图第二十
  以上皆明三天卦𧰼及杂卦先天歳历归于洪范葢大禹箕子之学易之源始也
  卷终下
  大𧰼本河图第一
  诗斗差图第二
  诗斗差退限图第三
  春秋元差图第四
  春秋积元退限图第五
  图书通限第六
  月策通蓍历年图第七
  歳策通蓍历年图第八
  蓍法进𨓆盈虚图第九
  天方图第十
  诗元命图第十一
  春秋元命图第十二
  七十二限春秋体卦图第十三
  七十二限诗用卦图第十四
  六十四事图第十五
  以上皆明图书爻𧰼与诗春秋通例归于六十四事葢周公孔子之学易之要终也以上初卷上下发明图𧰼十二卷发明彖爻终卷上下发明图书凡十六卷又凡例一卷
  凡易之必有图𧰼数度犹人身之必有腑脏肢体因形测胍胍测理不知形色而谈天 犹未有人身而言至命也十翼主于明理立中为极以阴阳刚柔辨其位序使人体中蹈和究于无过恐占卜推步流为谶纬无复入圣之方然自洪范而后有诗春秋精理奥义与易同体非复世儒梦寐之所尝到乃知性命文章微显合化真有可闻不可闻之异学者尚辞流于浅易占者尚𧰼坠于旁谿必举四尚以归一诚并举三经以综十翼则是编所正粗有发明犹左𫝊之于春秋仪礼之于礼记别自为义不离本经至于解释之文夐殊训诂恐观者难入复举诸例以发其凡焉














  易𧰼正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