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锺惺集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 Documentation for the TextInfo template.版本信息

卷四十六·题跋一

郑季卿采木行引

或曰:郑子少年俊才,不得志而为泸州倅,郑子盖以官为戏者。今观其《采木行》,感事刺时,何言之绝痛而悉也!岂其身在事中者耶?以是知郑子非以官为戏者也。

歌行指目时事,与他作微异。要在杂以风谣,俾可观采,若少陵《舂陵行》是也。彼五言也。近李献吉,有《土兵》《莝豆》《馀干》等行,则七言,然篇差短。郑子累千言,无顾瞻凑泊之劳,吾以见郑子诗法焉。

然三殿灾,本以示警,而采木以三殿为名;开榷纷纷,又以采木为名。由是言之,三殿虽勿灾焉可也!

自题诗后

李长叔曰:“汝曹胜流,惜胸中书太多,诗文太好。若能不读书,不作诗文,便是全副名士。”余怃然曰:“快哉快哉!非子不能为此语,非我不能领子此语。惜忌者不解。使忌者解此语,其欲杀子当甚于杀我。然余能善子语,决不能用子语。子持子语归,为子用。吾异日且用子语。”

数日后,举此示友夏。友夏报我曰:“长叔语快,子称长叔语尤快。仆称长叔与子语快者,语亦复快!”

夫以两人书淫诗癖,而能叹赏不读书不作诗文之语,则彼能为不读书、不作诗文语者,决不以读书、作诗文为非也。袁石公有言:“我辈非诗文不能度日。”此语与余颇同。昔人有问长生诀者,曰:“祇是断欲。”其人摇头曰:“如此,虽寿千岁何益?”余辈今日不作诗文,有何生趣?然则余虽善长叔言而不能用,长叔决不以我为非。正使以我为非,余且听之矣。

题鲁文恪诗选后二则

观古人全诗,或不过数十首,少或至数首,每喜其精,而疑其全者或不止此。其中散没不传者不无,或亦有人乎选之,不则自选,存其所必可传者而已。故精于选者,作者之功臣也。向使全者尽传于今,安知读者不反致崔信明之讥乎?

予喜诵乡先达鲁文恪诗文。庚戌官燕,曾从其孙睢宁令乞一部,欲选之。为汤嘉宾太史索去,遂不果。壬子,谭友夏选刻之金陵,至九十首,精矣该矣。予读之,喜焉敬焉,有弘、正名家所未能入其室者。使予读文恪全集,固未必其喜且敬之至此也。删选之力,能使作者与读者之精神心目为之潜移而不知。然则友夏虽欲不为文恪功臣,固不可得也。

或曰:作者如文恪,而后之选者不必如友夏,若之何?予尝与友夏言矣,莫若少作,作其所必可传者。选而后作,勿作而待选。吁,谈何容易哉!

【又】

诗文多多益善者,古今能有几人?与其不能尽善,而止存一篇数篇、一句数句之长,此外皆能勿作,即作而能不使传,使后之读者常有其全决不止此之疑,思之惜之,犹有有馀不尽之意焉。若夫篇与句善矣,而不能使其不善者不传于后,以起后人厌弃,而善者反不见信,此岂善为必传之计者哉?故夫选而后作者,上也;作而自选者,次也;作而待人选者,又次也。古人所谓数十首、数首之可传者,其全决不止此。若其善者止此,而此外勿作,正予所谓作其必可传者也。此其识其力,古今又能有几人乎?

题唐李供奉降笔书首楞严石刻卷

新安程朗仲,异人也。生而慕仙道,好精物隐,至破产苦身不悔。忽有仙人神附之,自称唐供奉李太白先生。落笔为诗文,无一近语,绝非世俗神言比也;书法精甚,真草惟意,笔笔出于锺、王;又特妙于画,自云从王中丞学之,古润淡远,情法烂熳。予亲见其用铜尺,横长二尺,从者长尺有咫,窍从者之两端裁笔焉。两人微用指掖之,以作书画,游移墨池中,悠悠然,亭亭然,想见古人用笔运腕之妙,非苟而已也。又前于袁广文小修斋中,问予姓字,极服予所选《诗归》,谓不录《清平词》三绝为是。其虚心如此。凡此皆文人事也。又书丹于石,作真书《首楞严经》一部。

予闻而稽首言曰:世之论太白,浅者以为文人,深者以为仙。然《楞严经》中以文士为应类,犹堕傍生;仙则进于是矣,报尽仍离六道。夫文人学仙,与仙人学佛,其愿力不甚相远。太白仙去千馀年,而以笔墨金石为人间作佛事。盖文人之业,以仙忏之;仙人之业,以佛忏之。其精进何有穷时?

予又闻人有死而修仙者,其法曰“太阴炼形”。太白死而归依净土,是亦佛法中之“太阴炼形”也。益愧予之神其诗文书画者之浅耳。观朗仲书《楞严经》,自度度人,其亦曰有此破产苦身不悔之志,岂惟作仙?进而佛焉可也。此太白佛心也。

题潘景升募刻吴越杂志册子

富者馀资财,文人饶篇籍。取有馀之资财,拣篇籍之妙者而刻传之,其事甚快。非惟文人有利,而富者亦分名焉。然而苦不相值者何也?非人也,天也。奚以明之?资财者,造化之膏脂;篇籍者,造化之精神。浚膏脂以泄其精神,此其于事理两亏之数也。人不能甘,而造化肯听之乎?故曰天也。呜呼,此资财之所以益蠹,而篇籍之所以益晦也!

友人潘景升,著书甚多,所缉《三吴越中杂志》,事辞深雅,心力精博,盖地史之董狐也。募刻于好事者,而多不能给。予谓此雅事也,昔扬子云作《太玄》,蜀富人赉钱十万,求载一名不许;今开口向人,已出下策矣,况言之而不应乎?

钱受之曰:“今天下俚诗恶集,阗咽国门,此其剞劂之费,岂非资财所为乎?”予曰:“此非造化精神所存也,无损于精神,而徒用其膏脂,亏其一焉,或亦天之所不甚忌也。”

摘黄山谷题跋语记

题跋之文,今人但以游戏小语了之,不知古人文章无众寡小大,其精神本领则一。故其一语可以为一篇,其一篇可以为一部。山谷此种,最可诵法。如《书赠韩秀才》则曰:“治经之法,不独玩其文章、谈说礼义而已。一言一句,皆以养心冶性。事亲处兄弟之间,接物在朋友之际,得失忧乐,一考之于书。”《书朐山杂咏后》则曰:“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间,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书鲜洪范诗后》则曰:“今观鲜长江之才,可谓困顿州县者也。使之学不尽其才,名不闻于世,其乡之先达士大夫之过也。”《跋浴室院画六祖师》则曰:“人有怀道之容,投机接物,目击而百体从之。”《跋东坡画石》则曰:“以富贵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晋文公出走,周流天下,穷矣,贫矣,贱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能其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跋东坡书》则曰:“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书赠卷后》则曰:“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祇是俗人耳。”《跋自临东坡和渊明诗》则曰:“翘叟屡索此卷,恐为人盗去。夫不疑于心,物亦诚焉。翘叟一动其心,遂果被盗。昔季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诚然哉!”《书赠陈继月》则曰:“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跋范文正公帖》则曰:“用笔实处,是其最工。大概文正妙于世故,想其钩指回腕,皆入古人法度中。”《跋王荆公禅简》则曰:“余熟视其丰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书旧诗于洪龟父》则曰:“龟父笔力可扛鼎,他日不无文章垂世。须要尽心于克己,不见人物臧否,全用其辉光以照本心。”《书嵇叔夜诗与侄榎》则曰:“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题元圣庚富川诗》则曰:“圣庚以王事行,忘鞍马之劳,而以诗句赏江山,可谓能不息者也。”《题杨道孚画竹》则曰:“庖丁解牛,梓庆销,与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同一枢纽。”《题张仲谋诗后》则曰:“用意刻苦,故语清壮;持身岂弟,故声和平。”

看山谷题跋,当以此数条推之,知题跋非文章家小道也。其胸中全副本领,全副精神,借一人、一事、一物发之,落笔极深、极厚、极广,而于所题之一人、一事、一物,其意义未尝不合,所以为妙。

【又】

东晋崇尚任达,肤者题之曰韵,曰不俗。其滥而无检,至谢幼舆极矣。然石头对王处仲数语,劲气直节,足以折乱贼之萌,陈玄伯不能过之。正黄鲁直所谓“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不得古人所以不可夺,而漫然窃其任达之似,以求韵求不俗,岂不远哉?

每读苏、黄游戏翰墨,中忽出正语,使人肃然敬戒,凛然不可犯,辄以谢幼舆事思之。惺又题。

题默公庐山结社卷

谢监自许生天在后,成佛在前,盖缘胸中有“慧中文人”四字耳。此四字尚未能出脱,远公安得而不拒之哉?

予尝笑文士自视太高,而佛以为应类,未离六道。陶公饮酒赋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尔时已置身庐山之外,兹山面目,久落其眼中矣。远公欲其入,而攒眉不肯。夫惟不肯,远公所以益欲其入。

由此观之,世之求入者,皆远公之所不与也。天下事有机缘,莫不皆然。老默视社中诸人,于陶、谢二公何居?吾亦以观老默,所谓“二儿之优劣,乃乐、卫之优劣也”。

题酒则后四条

一之神:觥船腾错,杂杳嚣喧。神一乱,便减欢情;加以矜庄,更离真境。善饮酒者,淡然与平时无异,其神闲也。曹孟德临战,如罔欲战;淝水之役,安石以围棋赌墅对之。饮中何可无此神宇?

【又】

二之气:禽之制在气,故能以小伏大。酒场中若无雄入九军之气,即百船一石,喉间不无茹吐之苦。余尝持巨觥向座客搏战,一时酒人色夺。而平日傲杯爵之人,亦顿自鼓舞思奋。酒场有此,差亦可廉顽立懦。

【又】

三之趣:沈湎委顿,不为不苦;而昏梦号呶,亦复安知此中之乐?无饮中之苦,而有其乐,惟妙于醒者知之。至于出没有无,半酣者尤得其妙。太白云:“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此为徒醒者言耳。妙于醒者反是。

【又】

四之节:“惟酒无量,不及乱。”从心所欲,从容中道,圣之时乎?“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居然孔氏家法。直以自然,故能妙中。

题血书法华经

每见顶骨念珠、血书经,为之骨惊。古名宿不难以其身徇法,坚人信心如此。持此心以事君亲,刳心捐脰可也。此卷是僧元明所书,序为仁宗皇帝亲制,皆书御讳。惺尝谓佛法尊信,本朝最有力,而其迹不露。大圣贤作用,与前代梁、唐之主不同。

(沈刻《隐秀轩集》文馀集题跋一止此)

 卷四十五 ↑返回顶部 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