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卷第五 中华文库
卷第四 ◄ | 齐民要术 卷第五 |
► 卷第六 |
|
种桑柘第四十五
〈养蚕附〉
〈《尔雅》曰:“桑,辨有葚,栀。”注云:“辨,半也。”“女桑,桋桑。”注曰:“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也。”“檿桑,山桑。”注云:“似桑,材中为弓及车辕。”《搜神记》曰:“太古时,有人远征。家有一女,并马一匹。女思父,乃戏马云:‘能为我迎父,吾将嫁于汝。’马绝缰而去,至父所。父疑家中有故,乘之而还。马后见女,辄怒而奋击。父怪之,密问女。女具以告父。父射马,杀,晒皮于庭。女至皮所,以足蹙之曰:‘尔马,而欲人为妇,自取屠剥,如何?’言未竟,皮蹶然起,卷女而行。后于大树枝间,得女及皮,尽化为蚕,续于树上。世谓蚕为‘女儿’,古之遗言也。因名其树为桑,桑言丧也。” 今世有荆桑、地桑之名。〉
桑椹熟时,收黑鲁椹,〈黄鲁桑,不耐久。谚曰:“鲁桑百,丰绵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即日以水淘取子,晒燥,仍畦种。〈治畦下水,一如葵法。〉常薅令净。明年正月,移而栽之。〈仲春、季春亦得。〉率五尺一根。〈未用耕故。凡栽桑不得者,无他故,正为犁拨耳。是以须穊,不用稀;稀通耕犁者,必难慎,率多死矣;且穊则长疾。大都种椹,长迟,不如压枝之速。无栽者,乃种椹也。〉其下常斸掘种菉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栽后二年,慎勿采、沐。〈小采者,长倍迟。〉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亦不须髡。〉率十步一树,〈阴相接者,则妨禾豆。〉行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相当者则妨犁。〉须取栽者,正月二月中,以钩弋压下枝,令著地,条叶生高数寸,仍以燥土壅之。〈土湿则烂。〉明年正月中,截取而种之。〈住宅上及园畔者,固宜即定;其田中种者,亦如种椹法,先穊种二三年,然后更移之。〉
凡耕桑田,不用近树。〈伤桑、破犁,所谓两失。〉其犁不著处,斸地令起,斫去浮根,以蚕矢粪之。〈去浮根,不妨耧犁,令树肥茂也。〉
又法:〈岁常绕树一步散芜菁子,收获之后,放猪啖之,其地柔软,有胜耕者。〉种禾豆,欲得逼树。〈不失地利,田又调熟。绕树散芜菁者,不劳逼也。〉 剶桑,十二月为上时,正月次之,二月为下。〈白汁出则损叶。〉大率桑多者宜苦斫,桑少者宜省剶。秋斫欲苦,而避日中;〈触热树焦枯,苦斫春条茂。〉冬春省剶,竟日得作。春采者,必须长梯高机,数人一树,还条复枝,务令净尽;要欲旦、暮,而避热时。〈梯不长,高枝折;人不多,上下劳;条不还,枝仍曲;采不净,鸠脚多;旦暮采,令润泽;不避热,条叶干。〉秋采欲省,裁去妨者。〈秋多采则损条。〉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魏略》曰:“杨沛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收䝁豆,阅其有馀,以补不足,积聚得千馀斛。会太祖西迎天子,所将千人,皆无粮。沛谒见,乃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超为邺令,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厉之,且以报干椹也。”今自河以北,大家收百石,少者尚数十斛。故杜葛乱后,饥馑荐臻,唯仰以全躯命,数州之内,民死而生者,干椹之力也。〉
种柘法:耕地令熟,耧耩作垄。柘子熟时,多收,以水淘汰令净,曝干。散讫,劳之。草生拔却,勿令荒没。三年,间斸去,堪为浑心扶老杖。〈一根三文。十年,中四破为杖,一根直二十文。〉任为马鞭、胡床。〈马鞭一枚直十文,胡床一具直百文。〉十五年,任为弓材,〈一张三百。〉亦堪作履。〈一两六十。〉裁截碎木,中作锥、刀靶。〈音霸。一个直三文。〉二十年,好作犊车材。〈一乘直万钱。〉欲作鞍桥者,生枝长三尺许,以绳系旁枝,木橛钉著地中,令曲如桥。十年之后,便是浑成柘桥。〈一具直绢一匹。〉欲作快弓材者,宜于山石之间北阴中种之。其高原山田,土厚水深之处,多掘深坑,于坑中种桑柘者,随坑深浅,或一丈、丈五,直上出坑,乃扶疏四散。此树条直,异于常材。十年之后,无所不任。〈一树直绢十匹。〉
柘叶饲蚕丝,可作琴瑟等弦,清鸣响彻,胜于凡丝远矣。
《礼记‧月令》曰:“季春……无伐桑柘。〈郑玄注曰:“爱养蚕食也。”〉……具曲、植、筥、筐。〈注曰:“皆养蚕之器。曲,箔也。植,槌也。”〉后妃斋戒,亲帅躬桑,……以劝蚕事,……无为散惰。”
《周礼》曰:“马质,……禁原蚕者。”〈注曰:“质,平也,主买马平其大小之价直者。”“原,再也。天文,辰为马;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蚕种:是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故禁再蚕者,为伤马与?”〉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尚书大传》曰:“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就川而为之。大昕之朝,夫人浴种于川。”
《春秋考异邮》曰:“蚕,阳物,大恶水,故蚕食而不饮。阳立于三春,故蚕三变而后消;死于七,三七二十一,故二十一日而茧。”
《淮南子》曰:“原蚕一岁再登,非不利也,然王者法禁之,为其残桑也。”
《氾胜之书》曰:“种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溃之,以水灌洗,取子阴干。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常逆风起火。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
俞益期《笺》曰:“日南蚕八熟,茧软而薄。椹采少多。”
《永嘉记》曰::“永嘉有八辈蚕:蚖珍蚕、〈“三月绩。”〉柘蚕、〈“四月初绩。”〉蚖蚕、〈“四月初绩。”〉爱珍、〈“五月绩。”〉爱蚕、〈“六月末绩。”〉寒珍、〈“七月末绩。”〉四出蚕、〈“九月初绩。”〉寒蚕。〈“十月绩。”〉凡蚕再熟者,前辈皆谓之‘珍’。养珍者,少养之。 “爱蚕者,故蚖蚕种也。蚖珍三月既绩,出蛾取卵,七八日便剖卵蚕生,多养之,是为蚖蚕。欲作‘爱’者,取蚖珍之卵,藏内罂中,随器大小,亦可十纸,盖覆器口,安硎〈苦耕反〉泉、冷水中,使冷气折其出势。得三七日,然后剖生,养之,谓为‘爱珍’,亦呼‘爱子’。绩成茧,出蛾生卵,卵七日,又剖成蚕,多养之,此则‘爱蚕’也。 “藏卵时,勿令见人。应用二七赤豆,安器底,腊月桑柴二七枚,以麻卵纸,当令水高下,与重卵相齐。若外水高,则卵死不复出;若外水下,卵则冷气少,不能折其出势。不能折其出势,则不得三七日;不得三七日,虽出不成也。不成者,谓徒绩成茧、出蛾、生卵,七日不复剖生,至明年方生耳。欲得荫树下。亦有泥器口,三七日亦有成者。”
《杂五行书》曰:“二月上壬,取土泥屋四角,宜蚕,吉。” 〈案今世有三卧一生蚕,四卧再生蚕。白头蚕,颉石蚕,楚蚕,黑蚕,儿蚕,有一生、再生之异,灰儿蚕,秋母蚕,秋中蚕,老秋儿蚕,秋末老,獬儿蚕,绵儿蚕,同功蚕,或二蚕三蚕,共为一茧。凡三卧、四卧,皆有丝、绵之别。 凡蚕从小与鲁桑者,乃至大入簇,得饲荆、鲁二桑;若小食荆桑,中与鲁桑,则有裂腹之患也。〉
杨泉《物理论》曰:“使人主之养民,如蚕母之养蚕,其用岂徒丝茧而已哉?”
《五行书》曰:“欲知蚕善恶,常以三月三日,天阴如无日,不见雨,蚕大善。” “又法:〈埋马牙齿于槌下,令宜蚕。〉”
《龙鱼河图》曰:“埋蚕沙于宅亥地,大富,得蚕丝,吉利。以一斛二斗甲子日镇宅,大吉,致财千万。”
养蚕法:收取种茧,必取居簇中者。〈近上则丝薄,近地则子不生也。〉泥屋用“福德利”上土。屋欲四面开窗,纸糊,厚为篱。屋内四角着火。〈火若在一处,则冷热不均。〉初生以毛扫。〈用荻扫则伤蚕。〉调火令冷热得所。〈热则焦燥,冷则长迟。〉比至再眠,常须三箔:中箔上安蚕,上下空置。〈下箔障土气,上箔防尘埃。〉小时采“福德”上桑,著怀中令暖,然后切之。〈蚕小,不用见露气;得人体,则众恶除。〉每饲蚕,卷窗帏,饲讫还下。〈蚕见明则食,食多则生长。〉老时值雨者,则坏茧,宜于屋里簇之:薄布薪于箔上,散蚕讫,又薄以薪覆之。一槌得安十箔。 又法:〈以大科蓬蒿为薪,散蚕令遍,悬之于栋梁、椽柱,或垂绳钩弋、鹗爪、龙牙,上下数重,所在皆得。悬讫,薪下微生炭以暖之。得暖则作速,伤寒则作迟。数入候看,热则去火。蓬蒿疏凉,无郁浥之忧;死蚕旋坠,无污茧之患;沙、叶不作,无瘢痕之疵。郁浥则难缲,茧污则丝散,瘢痕则绪断。设令无雨,蓬蒿簇亦良。其在外簇者,脱遇天寒,则全不作茧。 用盐杀茧,易缲而丝肕。日曝死者,虽白而薄脆,缣练衣着,几将倍矣,甚者,虚失岁功:坚、脆悬绝,资生要理,安可不知之哉?〉
崔寔曰:“三月,清明节,令蚕妾治蚕室,涂隙穴,具槌、持、箔、笼。”
《龙鱼河图》曰:“冬以腊月鼠断尾。正月旦,日未出时,家长斩鼠,著屋中。祝云:‘付敕屋吏,制断鼠虫;三时言功,鼠不敢行。’”
《杂五行书》曰:“取亭部地中土涂灶,水、火、盗贼不经;涂屋四角,鼠不食蚕;涂仓、箪,鼠不食稻;以塞坎,百日鼠种绝。”
《淮南万毕术》曰:“狐目狸腊,鼠去其穴。”〈注曰:“取狐两目,狸脑大如狐目三枚,捣之三千杵,涂鼠穴,则鼠去矣。”〉
种榆白杨第四十六
〈《尔雅》曰:“榆,白枌。”注曰:“枌榆,先生叶,却著荚;皮色白。”《广志》曰:“有姑榆,有朗榆。”按今世有刺榆,木甚牢肕,可以为犊车材。𬂩榆,可以为车毂及器物。山榆,人可以为芜荑。凡种榆者,宜种刺、𬂩两种,利益为多;其馀软弱,例非佳木也。〉
榆性扇地,其阴下五谷不植。〈随其高下广狭,东西北三方,所扇各与树等。〉种者,宜于园地北畔,秋耕令熟,至春榆荚落时,收取,漫散,犁细㽟,劳之。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杀,以草覆上,放火烧之。〈一根上必十数条俱生,只留一根强者,馀悉掐去之。〉一岁之中,长八九尺矣。〈不烧则长迟也。〉后年正月、二月,移栽之。〈初生即移者,喜曲,故须丛林长之三年,乃移植。〉初生三年,不用采叶,尤忌捋心;〈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不用剶沐。〈剶者长而细,又多瘢痕;不剶虽短,粗而无病。谚曰:“不剶不沐,十年成毂。”言易粗也。必欲剶者,宜留二寸。〉 于堑坑中种者,以陈屋草布堑中,散榆荚于草上,以土覆之。烧亦如法。〈陈草速朽,肥良胜粪。无陈草者,用粪粪之亦佳。不粪,虽生而瘦。既栽移者,烧亦如法也。〉 又种榆法:其于地畔种者,致雀损谷;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其白土薄地不宜五谷者,唯宜榆及白榆。 地须近市。〈卖柴、荚、叶,省功也。〉𬂩榆、刺榆、凡榆:三种色,别种之,勿令和杂。〈𬂩榆,荚、叶味苦;凡榆,荚味甘,甘者春时将煮卖,是以须别也。〉耕地收荚,一如前法。先耕地作垄,然后散榆荚。〈垄者看好,料理又易。五寸一荚,稀穊得中。〉散讫,劳之。榆生,共草俱长,未须料理。明年正月,附地芟杀,放火烧之。亦任生长,勿使棠〈杜康反〉近。又至明年正月,斸去恶者,其一株上有七八根生者,悉皆斫去,唯留一根粗直好者。 三年春,可将荚、叶卖之。五年之后,便堪作椽。不𬂩者,即可斫卖。〈一根十文。〉𬂩者旋作独乐及盏。〈一个三文。〉十年之后,魁、碗、瓶、榼,器皿,无所不任。〈一碗七文,一魁二十,瓶、榼各直一百文也。〉十五年后,中为车毂及蒲桃𤭊。〈𤭊一口,直三百。车毂一具,直绢三匹。〉 其岁岁料简剶治之功,指柴雇人——十束雇一人——无业之人,争来就作。卖柴之利,已自无赀;〈〈〉〉况诸器物,其利十倍。〈于柴十倍,岁收三十万。〉斫后复生,不劳更种,所谓一劳永逸。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既无牛、犁、种子、人功之费,不虑水、旱、风、虫之灾,比之谷田,劳逸万倍。 男女初生,各与小树二十株,比至嫁娶,悉任车毂。一树三具,一具直绢三匹,成绢一百八十匹:娉财资遣,粗得充事。
《术》曰:“北方种榆九根,宜蚕桑,田谷好。”
崔寔曰:“二月,榆荚成,及青收,干以为旨蓄。〈“旨,美也;蓄,积也。司部收青荚,小蒸曝之,至冬以酿酒,滑香,宜养老。《诗》云:‘我有旨蓄,亦以御冬’也。”〉色变白,将落,可作𨡭䤅。随节早晏,勿失其适。〈“𨡭,音牟;䤅,音头:榆酱。”〉”
白杨,〈一名“高飞”,一名“独摇”。〉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奴孝切。榆性软,久无不曲,比之白杨,不如远矣。且天性多曲,条直者少;长又迟缓,积年方得。凡屋材,松柏为上,白杨次之,榆为下也。〉
种白杨法:秋耕令熟。至正月、二月中,以犁作垄,一垄之中,以犁逆顺各一到,墒中宽狭,正似葱垄。作讫,又以锹掘底,一坑作小堑。斫取白杨枝,大如指、长三尺者,屈著垄中,以土压上,令两头出土,向上直竖。二尺一株。明年正月中,剶去恶枝,一亩三垄,一垄七百二十株,一株两根,一亩四千三百二十株。 三年,中为蚕樀。〈都格反〉五年,任为屋椽。十年,堪为栋梁。以蚕樀为率,一根五钱,一亩岁收二万一千六百文。〈柴及栋梁、椽柱在外。〉岁种三十亩,三年九十亩。一年卖三十亩,得钱六十四万八千文。周而复始,永世无穷。比之农夫,劳逸万倍。去山远者,实宜多种。千根以上,所求必备。
种棠第四十七
〈《尔雅》曰:“杜,甘棠也。”《郭璞》注曰:“今之杜梨。” 《诗》曰:“蔽芾甘棠。”毛云:“甘棠,杜也。”《诗义》疏云:“今棠梨,一名杜梨,如梨而小,甜酢可食也。” 《唐诗》曰:“有杕之杜。”毛云:“杜,赤棠也。”“ 与白棠同,但有赤、白、美、恶。子白色者为白棠,甘棠也,酢滑而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赤棠,木理赤,可作弓干。” 按今棠叶有中染绛者,有惟中染土紫者;杜则全不用。其实三种别异,《尔雅》、毛、郭以为同,未详也。〉
棠熟时,收种之。否则春月移栽。 八月初,天晴时,摘叶薄布,晒令干,可以染绛。〈必候天晴时,少摘叶,干之;复更摘。慎勿顿收:若遇阴雨则浥,浥不堪染绛也。〉 成树之后,岁收绢一匹。〈亦可多种,利乃胜桑也。〉
种谷楮第四十八
〈《说文》曰:“谷者,楮也。” 按今世人乃有名之曰“角楮”,非也。盖“角”、“谷”声相近,因讹耳。其皮可以为纸者也。〉
楮宜涧谷间种之。地欲极良。秋上楮子熟时,多收,净淘,曝令燥。耕地令熟,二月耧耩之,和麻子漫散之,即劳。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若不和麻子种,率多冻死。〉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杀,放火烧之。一岁即没人。〈不烧者瘦,而长亦迟。〉三年便中斫。〈未满三年者,皮薄不任用。〉斫法:十二月为上,四月次之。〈非此两月而斫者,楮多枯死也。〉每岁正月,常放火烧之。〈自有干叶在地,足得火燃。不烧则不滋茂也。〉二月中,间斫去恶根。〈斸者地熟楮科,亦所以留润泽也。〉移栽者,二月莳之。亦三年一斫。〈三年不斫者,徒失钱无益也。〉 指地卖者,省功而利少。煮剥卖皮者,虽劳而利大。〈其柴足以供燃。〉自能造纸,其利又多。种三十亩者,岁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
种漆第四十九
凡漆器,不问真伪,过客之后,皆须以水净洗,置床箔上,于日中半日许曝之使干,下晡乃收,则坚牢耐久。若不即洗者,盐醋浸润,气彻则皱,器便坏矣。其朱里者,仰而曝之——朱本和油,性润耐日故。盛夏连雨,土气蒸热,什器之属,虽不经夏用,六七月中,各须一曝使干。世人见漆器暂在日中,恐其炙坏,合著阴润之地,虽欲爱慎,朽败更速矣。
凡木画、服玩、箱、碗之属〈入五月,尽七月、九月中,每经雨,以布缠指,揩令热彻,胶不动作,光净耐久。若不揩拭者,地气蒸热,遍上生衣,厚润彻胶便皱,动处起发,飒然破矣〉。
种槐柳楸梓梧柞第五十
〈《尔雅》曰:“守宫槐,叶昼聂宵炕。”注曰:“ 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守宫’。”《孙炎》曰:“炕,张也。”〉
槐子熟时,多收,擘取数曝,勿令虫生。五月夏至前十馀日,以水浸之,〈如浸麻子法也。〉六七日,当芽生。好雨种麻时,和麻子撒之。当年之中,即与麻齐。麻熟刈去,独留槐。槐既细长,不能自立,根别竖木,以绳拦之。〈冬天多风雨,绳拦宜以茅裹;不则伤皮,成痕瘢也。〉明年斸地令熟,还于槐下种麻。〈胁槐令长。〉三年正月,移而植之,亭亭条直,千百若一。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若随宜取栽,非直长迟,树亦曲恶。〈宜于园中割地种之。若园好,未移之间,妨废耕垦也。〉
种柳:正月、二月中,取弱柳枝,大如臂,长一尺半,烧下头二三寸,埋之令没,常足水以浇之。必数条俱生,留一根茂者,〈馀悉掐去。〉别竖一柱以为依主,每一尺以长绳柱拦之。〈若不拦,必为风所摧,不能自立。〉一年中,即高一丈馀。其旁生枝叶,即掐去,令直耸上。高下任人,取足,便掐去正心,即四散下垂,婀娜可爱。〈若不掐心,则枝不四散,或斜或曲,生亦不佳也。〉六七月中,取春生少枝种,则长倍疾。〈少枝叶青气壮,故长疾也。〉
杨柳:下田停水之处,不得五谷者,可以种柳。八九月中水尽,燥湿得所时,急耕则钃楱之。至明年四月,又耕熟,勿令有块,即作场垄:一亩三垄,一垄之中,逆顺各一到,场中宽狭,正似葱垄。从五月初,尽七月末,每天雨时,即触雨折取春生少枝、长一尺以上者,插著垄中,二尺一根。数日即生。 少枝长疾,三岁成椽。比如馀木,虽微脆,亦足堪事。一亩二千一百六十根,三十亩六万四千八百根。根直八钱,合收钱五十一万八千四百文。百树得柴一载,合柴六百四十八载。载直钱一百文,柴合收钱六万四千八百文。都合收钱五十八万三千二百文。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
凭柳,可以为楯、车辋、杂材及碗。
《术》曰:“正月旦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种箕柳法:山涧河旁及下田不得五谷之处,水尽干时,熟耕数遍。至春冻释,于山陂河坎之旁,刈取箕柳,三寸截之,漫散即劳。劳讫,引水停之。至秋,任为簸箕。五条一钱,一亩岁收万钱。〈山柳赤而脆,河柳白而肕。〉
《陶朱公术》曰:“种柳千树则足柴。十年之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
楸梓:〈《诗义疏》曰:“楸,梓之疏理色白而生子者为梓。” 《说文》曰:“槚,楸也。” 然则楸、梓二木,相类者也。白色有角者名为梓。以楸有角者名为“角楸”,或名“子楸”;黄色无子者为“柳楸”,世人见其木黄,呼为“荆黄楸”也。〉 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
种梓法:秋,耕地令熟。秋末初冬,梓角熟时,摘取曝干,打取子。耕地作垄,漫散即再劳之。明年春,生。有草拔令去,勿使荒没。后年正月间,斸移之,方两步一树。〈此树须大,不得穊栽。〉 楸既无子,可于大树四面掘坑取栽移之。亦方两步一根,两亩一行。一行百二十树,五行合六百树。十年后,一树千钱,柴在外。车板、盘合、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胜于柏松。
《术》曰:“西方种楸九根,延年,百病除。”
《杂五行书》曰:“舍西种梓楸各五根,令子孙孝顺,口舌消灭也。”
梧桐:〈《尔雅》曰:“荣,桐木。”注云:“即梧桐也。”又曰:“榇,梧。”注云:“今梧桐。” 是知荣、桐、榇、梧,皆梧桐也。桐叶花而不实者曰白桐。实而皮青者曰梧桐,按今人以其皮青,号曰“青桐”也。〉 青桐,九月收子。二三月中,作一步圆畦种之。〈方、大则难裹,所以须圆、小。〉治畦下水,一如葵法。五寸下一子,少与熟粪和土覆之。生后数浇令润泽。〈此木宜湿故也。〉当岁即高一丈。至冬,竖草于树间令满,外复以草围之,以葛十道束置。〈不然则冻死也。〉明年三月中,移植于厅斋之前,华净妍雅,极为可爱。后年冬,不复须裹。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子于叶上生,多者五六,少者二三也。〉炒食甚美。〈味似菱芡,多啖亦无妨也。〉 白桐无子,〈冬结似子者,乃是明年之花房。〉亦绕大树掘坑,取栽移之。成树之后,任为乐器。〈青桐则不中用。〉于山石之间生者,乐器则鸣。 青、白二桐并开,堪车板盘合屧等用。 柞:〈《尔雅》曰:“栩,杼也。”注云:“柞树。” 按俗人呼杼为橡子,以橡壳为“杼斗”,以剜剜似斗故也。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 宜于山阜之曲,三遍熟耕,漫散橡子,即再劳之。生则薅治,常令净洁。一定不移。十年,中椽,可杂用。〈一根直十文。〉二十岁,中屋槫,〈一根直百钱。〉柴在外。斫去寻生,料理还复。 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十岁之后,无求不给。〉
种竹第五十一
〈中国所生,不过淡苦二种;其名目奇异者,列之于后条也。〉 宜高平之地。〈近山阜,尤是所宜。下田得水即死。〉黄白软土为良。 正月、二月中,斸取西南引根并茎,芟去叶,于园内东北角种之,令坑深二尺许,覆土厚五寸。〈竹性爱向西南引,故于园东北角种之。数岁之后,自当满园。谚云:“东家种竹,西家治地。”为滋蔓而来生也。其居东北角者,老竹,种不生,生亦不能滋茂,故须取其西南引少根也。〉稻、麦糠粪之。〈二糠各自堪粪,不令和杂。〉不用水浇。〈浇则淹死。〉勿令六畜入园。 二月,食淡竹笋,四月、五月,食苦竹笋。〈蒸、煮、炰、酢,任人所好。〉 其欲作器者,经年乃堪杀。〈未经年者,软未成也。〉
笋:〈《尔雅》曰:“笋,竹萌也。” 《说文》曰:“笋,竹胎也。” 孙炎曰:“初生竹谓之笋。” 《诗义疏》云:“笋皆四月生。唯巴竹笋,八月生,尽九月,成都有之。篃,冬夏生,始数寸,可煮,以苦酒浸之,可就酒及食。又可米藏及干,以待冬月也。”〉
《永嘉记》曰:“含𥳔竹笋,六月生,迄九月,味与箭竹笋相似。凡诸竹笋,十一月掘土取皆得,长八九寸。长泽民家,尽养黄苦竹。永宁南汉,更年上笋,大者一围五六寸。明年应上今年十一月笋,土中已生,但未出,须掘土取;可至明年正月出土讫。五月方过,六月便有含𥳔笋。含𥳔笋迄七月、八月。九月已有箭竹笋,迄后年四月。竟年常有笋不绝也。”
《竹谱》曰:〈“棘竹笋,味淡,落人鬓发。䝁、𥭕二笋,无味。鸡颈竹笋,肥美。篃竹笋,冬生者也。”〉
《食经》曰:〈“淡竹笋法:取笋肉五六寸者,按盐中一宿,出,拭盐令尽。煮糜一斗,分五升与一升盐相和。糜热,须令冷,内竹笋醎糜中一日。拭之,内淡糜中,五日,可食也。”〉
种红蓝花栀子第五十二
〈燕支、香泽、面脂、手药、紫粉、白粉附〉
〈花地欲得良熟。二月末三月初种也。〉 种法:欲雨后速下,或漫散种,或耧下,一如种麻法。亦有锄掊而掩种者,子科大而易料理。 花出,欲日日乘凉摘取。〈不摘则干。〉摘必须尽。〈留馀即合。〉 五月子熟,拔,曝令干,打取之。〈子亦不用郁浥。〉 五月种晚花。〈春初即留子,入五月便种,若待新花熟后取子,则太晚也。〉七月中摘,深色鲜明,耐久不黦,胜春种者。 负郭良田种一顷者,岁收绢三百匹。一顷收子二百斛,与麻子同价,既任车脂,亦堪为烛,即是直头成米。〈二百石米,已当谷田;三百匹绢,超然在外。〉 一顷花,日须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但驾车地头,每旦当有小儿僮女十百为群,自来分摘,正须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单夫只妇,亦得多种。
杀花法:〈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去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绞讫,著瓮器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
作燕支法:预烧落藜、藜、藋及蒿作灰,〈无者,即草灰亦得。〉以汤淋取清汁〈初汁纯厚太酽,即杀花,不中用,唯可洗衣;取第三度淋者,以用揉花,和,使好色也。〉揉花。〈十许遍,势尽乃止。〉布袋绞取淳汁,著瓷瓮中。取醋石榴两三个,擘取子,捣破,少著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布绞取沈,以和花汁。〈若无石榴者,以好醋和饭浆亦得用。若复无醋者,清饭浆极酸者,亦得空用之。〉下白米粉,大如酸枣,〈粉多则白。〉以净竹箸不腻者,良久痛搅。盖冒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著帛练角袋子中悬之。明日干浥浥时,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
合香泽法:好清酒以浸香:〈夏用冷酒,春秋温酒令暖,冬则小热。〉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藿香、苜蓿、泽兰香,凡四种,以新绵裹而浸之。〈夏一宿,春秋再宿,冬三宿。〉用胡麻油两分,猪脂一分,内铜铛中,即以浸香酒和之,煎数沸后,便缓火微煎,然后下所浸香煎。缓火至暮,水尽沸定,乃熟。〈以火头内泽中作声者,水未尽;有烟出,无声者,水尽也。〉泽欲熟时,下少许青蒿以发色。以绵幕铛觜、瓶口,泻著瓶中。 合面脂法: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亦得也。〉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浸法如煎泽方。〉煎法一同合泽,亦著青蒿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 其冒霜雪远行者,常啮蒜令破,以揩唇,既不劈裂,又令辟恶。〈小儿面患皴者,夜烧梨令熟,以糠汤洗面讫,以暖梨汁涂之,令不皴。赤蓬染布,嚼以涂面,亦不皴也。〉 合手药法:取猪𦚞一具,〈摘去其脂。〉合蒿叶于好酒中痛挼,使汁甚滑。白桃人二七枚,〈去黄皮,研碎,酒解,取其汁。〉以绵裹丁香、藿香、甘松香、橘核十颗,〈打碎。〉著𦚞汁中,仍浸置勿出,瓷瓶贮之。夜煮细糠汤净洗面,拭干,以药涂之,令手软滑,冬不皴。
作紫粉法: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和合均调。取落葵子熟蒸,生布绞汁,和粉,日曝令干。若色浅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
作米粉法:梁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白。〉使甚细,〈简去碎者。〉各自纯作,莫杂馀种。〈其杂米、糯米、小麦、黍米、穄米作者,不得好也。〉于木槽中下水,脚踏十遍,净淘,水清乃止。大瓮中多著冷水以浸米,〈春秋则一月,夏则二十日,冬则六十日,唯多日佳。〉不须易水,臭烂乃佳。〈日若浅者,粉不滑美。〉日满,更汲新水,就瓮中沃之,以酒杷搅,淘去醋气,多与遍数,气尽乃止。稍稍出著一砂盆中熟研,以水沃,搅之。接取白汁,绢袋滤,著别瓮中。粗沈者更研,水沃,接取如初。研尽,以杷子就瓮中良久痛抨,然后澄之。接去清水,贮出淳汁,著大盆中,以杖一向搅——勿左右回转——三百馀匝,停置,盖瓮,勿令尘污。良久,清澄,以杓徐徐接去清,以三重布帖粉上,以粟糠著布上,糠上安灰;灰湿,更以干者易之,灰不复湿乃止。然后削去四畔粗白无光润者,别收之,以供粗用。〈粗粉,米皮所成,故无光润。〉其中心圆如钵形,酷似鸭子白光润者,名曰“粉英”。〈英粉,米心所成,是以光润也。〉无风尘好日时,舒布于床上,刀削粉英如梳,曝之,乃至粉干。足〈将住反〉手痛挼勿住。〈痛挼则滑美,不挼则涩恶。〉拟人客作饼,乃作香粉以供妆摩身体。
作香粉法:唯多著丁香于粉合中,自然芬馥。〈亦有捣香末绢筛和粉者,亦有水浸香以香汁溲粉者,皆损色,又费香,不如全著合中也。〉
种蓝第五十三
〈《尔雅》曰:“葴,马蓝。”注曰:“今大叶冬蓝也。” 《广志》曰:“有木蓝。” 今世有茇赭蓝也。〉 蓝地欲得良。三遍细耕。三月中浸子,令芽生,乃畦种之。治畦下水,一同葵法。蓝三叶浇之。〈晨夜再浇之。〉薅治令净。五月中新雨后,即接湿耧耩,拔栽之。〈《夏小正》曰:“五月启灌蓝蓼。”〉三茎作一科,相去八寸。〈栽时宜并功急手,无令地燥也。〉白背即急锄。〈栽时既湿,白背不急锄则坚确也。〉五遍为良。 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抨〈普彭反〉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 种蓝十亩,敌谷田一顷。能自染青者,其利又倍矣。
崔寔曰:“榆荚落时,可种蓝。五月,可别蓝。六月,可种冬蓝。〈冬蓝,木蓝也,八月用染也。〉”
种紫草第五十四
〈《尔雅》曰:“藐,茈草也。”“一名紫䈆草。” 《广志》曰:“陇西紫草,染紫之上者。” 《本草经》曰:“一名紫丹。” 《博物志》曰:“平氏山之阳,紫草特好也。”〉 宜黄白软良之地,青沙地亦善;开荒黍穄下大佳。性不耐水,必须高田。 秋耕地,至春又转耕之。三月种之:耧耩地,逐垄手下子,〈良田一亩用子二升半,薄田用子三升。〉下讫劳之。锄如谷法,唯净为佳,其垄底草则拔之。〈垄底用锄,则伤紫草。〉 九月中子熟,刈之。候稃〈芳蒲反〉燥载聚,打取子。〈湿载,子则郁浥。〉 即深细耕。〈不细不深,则失草矣。〉寻垄以杷耧取,整理。〈收草宜并手力,速竟为良,遭雨则损草也。〉一扼随以茅结之,〈擘葛弥善。〉四扼为一头,当日即斩齐,颠倒十重许为长行,置坚平之地,以板石镇之令扁。〈湿镇直而长,燥镇则碎折,不镇卖难售也。〉两三宿,竖头著日中,曝之浥浥然。〈不晒则郁黑,太燥则碎折。五十头作一“洪”,“洪”,十字,大头向外,以葛缠络。〉著敞屋下阴凉处棚栈上。其棚下勿使驴马粪及人溺,又忌烟,皆令草失色。其利胜蓝。 若欲久停者,入五月,内著屋中,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过立秋,然后开出,草色不异。若经夏在棚栈上,草便变黑,不复任用。
伐木第五十五
〈种地黄法附〉
凡伐木,四月、七月则不虫而坚肕。榆荚下,桑椹落,亦其时也。然则凡木有子实者,候其子实将熟,皆其时也。〈非时者,虫而且脆也。〉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或火取干,虫皆不生。〈水浸之木,更益柔肕。〉
《周官》曰:“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郑司农云:“阳木,春夏生者;阴木,秋冬生者,松柏之属。”郑玄曰:“阳木生山南者,阴木生山北者。冬则斩阳,夏则斩阴,调坚也。”按柏之性,不生虫蠹,四时皆得,无所选焉。山中杂木,自非七月、四月两时杀者,率多生虫,无山南山北之异。郑君之说,又无取。则《周官》伐木,盖以顺天道,调阴阳,未必为坚肕之与虫蠹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禁止伐木。〈郑玄注云:“为盛德所在也。”〉……孟夏之月,……无伐大树。〈“逆时气也。”〉……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无为斩伐。〈“为其未坚肕也。”〉……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比其坚肕成之极时也。”〉”
《孟子》曰:“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赵岐注曰:“时谓草木零落之时;使材木得茂畅,故有馀。”〉
《淮南子》曰:“草木未落,斤斧不入山林。”〈高诱曰:“九月草木解也。”〉
崔寔曰:“自正月以终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虫。或曰:‘其月无壬子日,以上旬伐之,虽春夏不蠹。’犹有剖析间解之害,又犯时令,非急无伐。十一月,伐竹木。”
种地黄法:须黑良田,五遍细耕。三月上旬为上时,中旬为中时,下旬为下时。一亩下种五石。其种还用三月中掘取者。逐犁后如禾麦法下之。至四月末、五月初生苗。讫至八月尽九月初,根成,中染。 若须留为种者,即在地中勿掘之。待来年三月,取之为种。计一亩可收根三十石。 有草,锄不限遍数。锄时别作小刃锄,勿使细土覆心。今秋取讫,至来年更不须种,自旅生也。唯须锄之。如此,得四年不要种之,皆馀根自出矣。
齐民要术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