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略/子略目 中华文库
序 ◄ | 子略 子略目 |
► 卷一 |
《汉书‧艺文志》
史称“刘向《七略》剖判艺文,揔百家之绪”,“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自书灾于秦,文字扫荡,断章脱简,不绝如线。上天禄、石渠、麒麟阁者,曾不一二,又杂以汉儒记臆缀续之言,书益芜驳。枚数《诸子略》所钞,则所谓“建藏书之策”者,不过是耳。天不椓丧,犹有可传者,而后世乃复与之踈阔,鲜克是订,而书益穷矣。采刘氏《略》,作《子略》。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师古曰:“有列传者,谓《太史公书》。”〉
《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孙,为鲁缪公师。〉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师古曰:“宓读与伏同。”〉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世子》〈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孟子》〈十一篇。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师古曰:“《圣证论》云轲字子车,而此《志》无字,未详其所得。”〉
《孙卿子》〈三十三篇。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有列传。师古曰:“本曰荀卿,避宣帝讳,故曰孙。”〉
《芈子》〈十八篇。名婴,齐人,七十子之后。师古曰:“芈音弭。”〉
《内业》〈十五篇。不知作书者。〉
《周史六弢》〈六篇。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师古曰:“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弢字与叨同也。”〉
《周政》〈六篇。周时法度政教。〉
《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
《河间周制》〈十八篇。似河间献王所述也。〉
《谰言》〈十篇。不知作者,陈人君法度。如淳曰:“谰音粲烂。”师古曰:“说者引《孔子家语》云孔穿所造,非也。”〉
《功议》〈四篇。不知作者,论功德事。〉
《甯越》〈一篇。中牟人,为周威王师。〉
《王孙子》〈一篇。一曰巧心。〉
《公孙固》〈一篇。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问之,固因为陈古今成败也。〉
《李氏春秋》〈二篇。〉
《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
《俟子》〈一篇。李奇曰:“或作侔子。”〉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
《鲁仲连子》〈十四篇。有列传。〉
《平原老》〈七篇。朱建也。 宋祁曰︰“老一作君。”〉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也。〉
《高祖传》〈十三篇。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
《陆贾》〈二十三篇。〉
《刘敬》〈三篇。〉
《孝文传》〈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策。〉
《贾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臧》〈十篇。父聚,高祖时以功臣封,臧嗣爵。〉
《贾谊》〈五十八篇。〉
《河间献王》〈三篇。〉
《董仲舒》〈百二十三篇。〉
《兒宽》〈九篇。〉
《公孙弘》〈十篇。〉
《终军》〈八篇。〉
《吾丘寿王》〈六篇。〉
《虞丘说》〈一篇。难孙卿也。〉
《庄助》〈四篇。〉
《臣彭》〈四篇。〉
《钩盾冗从李步昌》〈八篇。宣帝时数言事。 宋祁曰︰“冗当作冗。〉
《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桓宽《盐铁论》〈六十篇。师古曰:“宽字次公,汝南人也。孝昭帝时,丞相御史与诸贤良文学论盐铁事,宽撰次之。”〉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
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
《伊尹》〈五十一篇。汤相。〉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师古曰:“父读曰甫也。”〉
《谋》〈八十一篇。〉
《言》〈七十一篇。〉
《兵》〈八十五篇。〉
《辛甲》〈二十九篇。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
《鬻子》〈二十二篇。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师古曰:“鬻音弋六反。”〉
《筦子》〈八十六篇。名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有列传。师古曰:“筦读与管同。”〉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
《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述老子学。〉
《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字少季,临淮人,传《老子》。〉
刘向《说老子》〈四篇。〉
《文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蜎子》〈十三篇。名渊,楚人,老子弟子。师古曰:“蜎,姓也。音一元反。”〉
《关尹子》〈九篇。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
《庄子》〈五十二篇。名周,宋人。〉
《列子》〈八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老成子》〈十八篇。〉
《长卢子》〈九篇。楚人。〉
《王狄子》〈一篇。〉
《公子牟》〈四篇。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
《田子》〈二十五篇。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师古曰:“骈音步田反。”〉
《老莱子》〈十六篇。楚人,与孔子同时。〉
《黔娄子》〈四篇。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下之。〉〈师古曰:“黔音其炎反。下音胡稼反。”〉
《宫孙子》〈二篇。师古曰:“宫孙,姓也,不知名。”〉
《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师古曰:“以鹖鸟羽为冠。”〉
《周训》〈十四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人间小书,其言俗薄。”〉
《黄帝四经》〈四篇。〉
《黄帝铭》〈六篇。〉
《黄帝君臣》〈十篇。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
《杂黄帝》〈五十八篇。六国时贤者所作。〉
《力牧》〈二十二篇。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
《孙子》〈十六篇。六国时。〉
《捷子》〈二篇。齐人,武帝时说。〉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
《容成子》〈十四篇。〉
《张苍》〈十六篇。丞相北平侯。〉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富国强兵。〉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有列传。〉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师古曰:“京,河南京县。”〉
《处子》〈九篇。师古曰:“《史记》云赵有处子。”〉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游棣子》〈一篇。〉
《鼂错》〈三十一篇。师古曰:“棣音徒计反。”〉
《邓析》〈二篇。郑人,与子产并时。〉〈师古曰:“《列子》及《孙卿》并云子产杀邓析。据《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卒,定公九年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则非子产所杀也。”〉
《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师古曰:“刘向云与宋钘俱游稷下。钘音形。”〉
《公孙龙子》〈十四篇。赵人。〉〈师古曰:“即为坚白之辩者。”〉
《惠子》〈一篇。名施,与庄子并时。〉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苏林曰:“俅音仇。”〉
《我子》〈一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为墨子之学。”〉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
《苏子》〈三十一篇。名秦,有列传。〉
《张子》〈十篇。名仪,有列传。〉
《阙子》〈一篇。〉
《国筮子》〈十七篇。〉
《邹阳》〈七篇。〉
《主父偃》〈二十八篇。〉
《徐乐》〈一篇。〉
《孔甲盘盂》〈二十六篇。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似皆非。〉
《大𢁰》〈三十七篇。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师古曰:“𢁰,古禹字。” 宋祁曰︰“一作[上合下巾]。”〉
《五子胥》〈八篇。名员,春秋时为吴将,忠直遇谗死。〉
《子晚子》〈三十五篇。齐人,好议兵,与《司马法》相似。〉
《由余》〈三篇。戎人,秦穆公聘以为大夫。〉
《尉缭》〈二十九篇。六国时。〉〈师古曰:“尉,姓;缭,名也。音了,又音聊。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
《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师古曰:“佼音绞。”〉
《吕氏春秋》〈二十六篇。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作。〉
《淮南内》〈二十一篇。王安。〉
《淮南外》〈三十三篇。师古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宋祁曰︰“杂,邵本作新。”〉
《东方朔》〈二十篇。〉
《荆轲论》〈五篇。轲为燕刺秦王,不成而死,司马相如等论之。〉
《吴子》〈一篇。〉
《公孙尼》〈一篇。〉
《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也。〉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隋书‧经籍志》
隋代群书始开皇三年牛弘表请搜访,于是异书间出。平陈后,经籍稍该,召工书者于秘书补续残阙,为正副本,一藏宫中,一入秘府。炀帝立,别录副本,分三品,上轴红琉璃,中绀琉璃,下用漆,东都及观文殿藏焉。又聚魏以来古迹名绘于二阁,此为奇矣。而唐舟沉于砥柱,存不一二,为之嗟惜。《隋志》之作,尽出瀛洲学士之手,可谓极一时史笔之妙。而《志》甚淆杂,乏诠汇之工,因为辑之。难哉!
《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
《曾子》〈二卷,目一卷。鲁国曾参撰。〉
《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伋撰。〉
《公孙尼子》〈一卷。尼,似孔子弟子。〉
《孟子》〈十四卷。齐卿孟轲撰,赵岐注。郑玄注七卷。刘熙注七卷。綦毌邃注,亡。〉
《孙卿子》〈十二卷。楚兰陵令荀况撰。梁有《王孙子》一卷,亡。〉
《董子》〈一卷。战国时,董无心撰。〉
《鲁连子》〈五卷、录一卷。鲁连,齐人,不仕,称为先生。〉
《贾子》〈一卷。汉梁太傅贾谊撰。十卷录。〉
《扬子法言》〈十五卷。扬雄撰,李轨注。六卷,宋衷注。十三卷,侯苞注,亡。〉
《扬子太玄经》〈十卷。扬雄自作章句,亡。宋衷注九卷。王肃注亡。〉
《桓子新论》〈十七卷。后汉六安丞桓谭撰。〉
《魏子》〈三卷。后汉会稽人魏朗撰。〉
《牟子》〈二卷。后汉太尉牟融撰。〉
《典论》〈五卷。魏文帝撰。〉
《新语》〈二卷。陆贾撰。〉
《新序》〈三十卷。刘向撰。〉
《潜夫论》〈十卷。后汉处士王符撰。〉
《申鉴》〈五卷。荀悦撰。〉
《徐氏中论》〈六卷。魏太子文学徐干撰。〉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
《顾子新语》〈十二卷。吴太常顾谭撰。〉
《谯子法训》〈八卷。谯周撰。〉
《袁子正论》〈十九卷。袁准撰。〉
《新论》〈十卷。晋散骑常侍夏侯湛撰。〉
《志林新书》〈三十卷。虞喜撰。梁有《广林》二十四卷,又《后林》十卷,虞喜撰。〉
《要览》〈十卷。晋郡儒林祭酒吕竦撰。〉
《鬻子》〈一卷。周文王师鬻熊撰。〉
《老子》〈河上丈人注二卷。蜀才注亡。张嗣注二卷。锺会注二卷。羊祜注二卷。邯郸氏注二卷。王尚述注二卷。刘仲融注二卷。巨生注二卷。张凭注二卷。袁真注二卷。释惠琳注二卷。卢景裕注二卷。严遵《指归》十一卷。梁旷注二卷。毌丘望之《指趣》三卷。顾欢《义纲》一卷。韦处玄《义疏》四卷。孟智周《义疏》五卷。梁武帝《讲疏》六卷。戴诜《义疏》九卷。葛仙翁《杂讑》一卷。何、晏《序诀》一卷。何、王等《私记》十卷。梁简文帝《玄示》一卷。刘遗民《玄机》三卷。韩壮《玄谱》一卷。宗塞《幽易》五卷。山琮《志》一卷。并亡。李轨《音》一卷。孙登《音》一卷。戴逵《音》亡。〉
《鹖冠子》〈三卷。楚之隐人。〉
《列子》〈郑之隐人列圉寇撰八卷,东晋光禄勋张湛注。〉
《庄子》〈李叔之《义疏》亡。郭象注三十卷。周弘正《讲疏》八卷。李颐注十八卷。梁简文帝《讲疏》十卷。戴诜《义疏》八卷。严机《讲疏》二卷。梁旷《南华论》二十五卷。李轨《音》一卷。又徐邈《集音》三卷,徐邈《音》三卷。郭象《音》一卷。向秀《音》一卷。梁旷《音》三卷。〉
《庄成子》〈十二卷。梁有《蹇子》一卷,今亡。〉
《任子》〈十卷。魏河东太守任嘏撰。梁有《浑舆经》一卷,魏安成令桓威撰,亡。〉
《唐子》〈十卷。吴唐滂撰。〉
《抱朴子》〈葛洪撰内外篇,共五十一卷。〉
《符子》〈二十卷。东晋员外郎符朗撰。〉
《广成子》〈十三卷。商洛公撰。张太衡注,疑近人作。〉
《管子》〈十九卷。齐相管夷吾撰。〉
《商君书》〈五卷。秦相卫鞅撰。〉
《慎子》〈十卷。慎到撰。〉
《韩子》〈二十卷。韩非撰。〉
《墨子》〈十五卷。宋大夫墨翟撰。〉
《随巢子》〈一卷。巢,似墨翟弟子。〉
《昌言》〈十二卷。仲长统撰。〉
《蒋子万机论》〈八卷。蒋济撰。〉
《胡非子》〈一卷。墨翟弟子。〉
《尸子》〈二十卷。尸佼撰。〉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吕不韦撰。〉
《淮南子》〈二十一卷。淮南王刘安撰。〉
《论衡》〈二十九卷。王充撰。〉
《风俗通义》〈三十一卷。应劭撰。〉
《傅子》〈一百二十卷。傅玄撰。〉
《金楼子》〈十卷。梁元帝撰。〉
《子抄》〈三十卷。庾仲容撰。沈约二十卷,亡。〉
《燕丹子》〈一卷。〉
《世说》〈八卷。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
《亢桑子》〈二卷。天宝元年,诏《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然《亢桑子》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
《牟子》〈一卷。牟融。〉
《太公六韬》〈五卷。〉
《太公金匮》〈二卷。〉
《司马兵法》〈齐将田穰苴三卷。〉
《孙子》〈二卷。〉
《尉缭子》〈五卷。梁惠王时人。〉
《唐书‧艺文志》
唐因汉略,类经史子集为四。至开元尤盛,凡五万四千卷。唐学者自为书二万八千五百卷。初,隋嘉则殿书卷三十七万,太府卿宋遵遗运入京,覆于砥柱。贞观中,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继为秘书监,请构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藏于内,以宫人掌之。宫人任签帙之责,缪矣。玄宗诏马怀素、褚无量整比于乾元殿东序,请相宋璟、苏颋同署如贞观故事。后大明宫、东都各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支月给蜀郡麻纸,季给上谷墨,岁给河间、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兔千五百皮为笔材。各聚四部,本有正有副,轴带帙签,亦异色。安禄山反,尺简不藏。元载相,奏以一千钱购书一卷。文宗时,郑覃侍讲,言经籍未备,诏秘阁搜访,乃复完。黄巢之乱,又益少。昭宗播迁,在京制置使孙惟晟敛书,寓教坊于秘阁,诏以书还。既徙洛阳,荡然无遗矣。今稽《艺文志》,殊亏诠叙。书之涉于琐琐,有不可以入子类者。合分别录,若不可淆错如此也。裁之。
《晏子春秋》〈七卷。晏婴。〉
《曾子》〈二卷。曾参。〉
《子思子》〈七卷。孔伋。〉
《公孙尼子》〈一卷。〉
《孟子》〈十四卷。赵岐注十四卷。郑玄注七卷。刘熙注七卷。綦毋邃注七卷。陆善经注七卷。张鉴《音义》三卷。〉
《荀卿子》〈十二卷。杨倞注二十卷。〉
《董子》〈一卷。董无心。〉
《鲁连子》〈一卷。鲁仲连。〉
陆贾《新语》〈二卷。〉
贾谊《新书》〈十卷。〉
桓宽《盐铁论》〈十卷。〉
刘向《新序》〈三十卷。〉
刘向《说苑》〈三十卷。〉
《扬子法言》〈六卷。扬雄。宋衷注十卷。李轨注三卷。柳宗元注十三卷。〉
《扬子太玄经》〈十二卷。陆绩注十二卷。虞翻注十四卷。范望注十二卷。宋仲孚注十二卷。蔡文邵注十卷。王涯注六卷。刘缉注十四卷。员俶幽《赞》十卷。〉
《桓子新论》〈十七卷。桓谭。〉
王符《潜夫论》〈十卷。〉
《仲长子昌言》〈十卷。仲长统。〉
荀悦《申鉴》〈五卷。〉
《魏子》〈三卷。魏朗。〉
魏文帝《典论》〈五卷。〉
《徐氏中论》〈六卷。徐干。〉
王肃《政论》〈十卷。〉
《杜氏体论》〈四卷。杜恕。〉
《顾子新论》〈五卷。顾谭。〉
《谯子法训》〈八卷。〉
王婴《古今通论》〈三卷。〉
夏侯湛《新论》〈十卷。〉
杨泉《物理论》〈十六卷。〉
王通《中说》〈五卷。〉
华谭《新论》〈十卷。〉
虞喜《志林新书》〈三十卷。又《后林新书》十卷。〉
顾子《义训》〈十卷。顾夷。〉
干宝《正言》〈十卷。又《立言》十卷。〉
王劭《读书记》〈三十二卷。〉
卢辩《坟典》〈三十卷。〉
《魏子》〈三卷。魏朗。〉
《谯子》〈五卷。谯周。〉
《周生烈子》〈五卷。〉
《袁子正书》〈三十五卷。袁准。〉
《崔子至言》〈六卷。崔灵童。〉
《鬻子》〈一卷。鬻熊。冯行圭注。〉
《老子》〈河上公注二卷。又《指例略》二卷。王弼注二卷。蜀才注二卷。锺会注二卷。孙登注二卷。羊祜注二卷。王尚注二卷。袁真注二卷。刘仲熊注二卷。张凭注二卷。陶弘景注四卷。树锺山注二卷。陈嗣古注二卷。李允愿注二卷。僧惠琳注二卷。惠严注二卷。义盈注二卷。鸠摩罗什注二卷。傅弈注二卷。杨上善注二卷。玄宗注二卷。辟闾仁谞注二卷。卢藏用注二卷。邢南和注二卷。白履忠注。冯朝隐注。李播注。尹知章注。并亡。成玄英注二卷。吴善经注二卷。孙思逊注二卷。任真子《集解》四卷。卢景裕、梁旷等注二卷。张道相《集注》四卷。丘望之《章句》二卷。王肃《玄言》二卷。严遵《指归》十四卷。梁旷《经品》四卷。何晏《讲疏》四卷。梁武帝《讲疏》十卷。孟智周《义疏》五卷。顾欢《义疏》五卷。戴诜《义疏》六卷。葛洪《序诀》二卷。刘遗民《玄谱》一卷。韩庄《玄旨》八卷。冯廓《指归》十三卷。贾大隐《违义》十卷。陆希声《经传》四卷。陈庭玉《疏》十五卷。成玄英《疏》七卷。李轨《音》一卷。〉
鹖冠子《三卷》。
《列子》〈八卷。列御冠。张湛注。〉
《庄子》〈十卷。刘向注二十卷。郭象注十卷。崔撰注十卷。司马彪注二十一卷。杨上善注十卷,《音》一卷。陆德明《文句义》十卷。李颐《集解》二十卷。李充《释论》二卷。王玄古《集解》二十卷。梁简文帝《讲疏》三十卷。王穆疏十卷。成玄英《注疏》十四卷,《音》一卷。张隐居《指要》三十三卷。元载《通微》十卷。孙思邈注,柳纵注,尹知章注,甘晖、魏包注,李含光注,陈庭玉《疏》,并亡。〉
《广成子》〈十二卷。张太衡注。〉
《文子》〈十二卷。徐灵府注。〉
《唐子》〈十卷。唐滂。〉
《苏子》〈七卷。苏彦。〉
《宣子》〈二卷。宣聘。〉
《陆子》〈十卷。陆云。〉
《抱朴子》〈四十卷。葛洪。〉
《孙子》〈十二卷。孙绰。〉
《符子》〈三十卷。符朗。〉
《贺子》〈十卷。贺道养。〉
《亢仓子》〈二卷。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亢桑子》为《洞灵真经》。然《亢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
牟子〈一卷。牟融。〉
《尉缭子》〈六卷。〉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
《淮南子》〈二十一卷。许慎注。〉
王充《论衡》〈三十卷。〉
应劭《风俗通义》〈三十卷。〉
王肃《政论》〈十卷。〉
锺会《刍荛论》〈五卷。〉
《傅子》〈百二十卷。傅玄。〉
《抱朴子》〈二十卷。〉
《金楼子》〈梁元帝。〉
崔豹《古今注》〈三卷。〉
孟仪《子林》〈二十卷。〉
薛克构《子林》〈三卷。〉
沈约《子钞》〈三十卷。〉
庾仲容《子钞》〈三十卷。〉
《范子计然》〈十五卷。〉
王方庆《世说》〈十卷。〉
卢藏用《子书要略》〈一卷。〉
马揔《意林》〈三卷。〉
《燕丹子》〈一卷。〉
《周书阴符》〈九卷。〉
《周吕书》〈一卷。〉
《司马法》〈田穰苴二卷。〉
《孙子》〈三卷。魏文帝注。〉
《唐志》有陆景《典训》、《谯子法训》、周舍《正览》、刘徽《欹器图》之类,合登子录。又《帝范》、《臣轨》、《政范》、《谏苑》之书,尤非其类。如此者数十家,裁之。
《子钞》
梁咨议参军庾仲容,颍川人。
《子钞》百十有七家,仲容所取或数句,或一二百言,是有以契其意,入其用,而他人不可共享者也。马揔《意林》一遵庾目,多者十馀句,少者一二言,比《子钞》更为取之严,录之精,且约也。戴叔伦叙其书曰︰“上以防守教之失中,以补比事之阙,下以佐属文之绪。有疏通广博、洁净符信之要,无僻放拘刻、譤蔽邪荡之患。亦足以发其机,写其志矣。孔子曰︰‘虽小道,亦有可观。’是于诸子未尝废也。圣人既远,承学易殊,义向之少纯,言议之多诡,则百氏之为家,不能尽叶乎一,亦理之所必然也。当篇籍散阙人所未见之时,而乃先识其名,又得其语,斯足以广闻见,助发挥,何止尝鼎脔、啖鸡跖也哉!陆机氏曰︰“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唐韦展《日月如合璧赋》云︰“猎英华于百氏,漱芳润于六籍。”语自此来。〉是庶几焉。”揔,唐贞元中任评事,字会元,扶风人。
《鬻子》〈《艺文志》曰:名熊,著子十二篇。今一卷,有六篇。〉
《太公金匮》〈二卷。〉
《太公六韬》〈六卷。〉
《曾子》〈合十八卷。〉
《晏子》〈十四卷。〉
《子思子》〈七卷。〉
《孟子》〈十四卷。〉
《管子》〈十八卷。〉
《鲁连子》〈五卷。〉
《文子》〈十二卷。周平王时人,师老子。〉
《邓析子》〈二篇。〉
《范子》〈十二卷。〉
《墨子》〈十六卷。〉
《缠子》〈一卷。〉
《随巢子》〈一卷。〉
《胡非子》〈一卷。〉
《尸子》〈二十卷。〉
《韩子》〈二十卷。〉
《列子》〈八卷。〉
《庄子》〈十卷。〉
《鹖冠子》〈三卷。〉
《王孙子》〈一卷。〉
《慎子》〈一卷。〉
《申子》〈三卷。〉
《燕丹子》〈三卷。〉
《鬼谷子》〈五卷。〉
《尹文子》〈二卷。〉
《公孙尼子》〈一卷。〉
陆贾《新语》〈二卷十篇。〉
晁错《新书》〈三卷。〉
贾谊《新书》〈九卷。〉
《吕氏春秋》〈三十六卷。〉
《淮南子》〈二十二卷。〉
《盐铁论》〈十卷。〉
刘向《新序》〈三十卷。〉
刘向《说苑》〈二十卷。〉
《扬子法言》〈十五卷。〉
扬雄《太玄经》〈十五卷。〉
桓谭《新论》〈十七卷。〉
王充《论衡》〈二十七卷。〉
崔元始《正论》〈五卷。〉
王符《潜夫论》〈十卷。〉
应劭《风俗通》
《商子》〈五卷。〉
《阮子》〈四卷。〉
姚信《士纬》〈十卷。〉
殷兴《通论》〈八卷。〉
《抱朴子》〈五十卷。〉
王叔师《正部》〈六卷。〉
《牟子论》〈一卷。〉
《周生烈子》
荀悦《申鉴》
仲长统《昌言》〈十二卷。〉
魏文帝《典论》〈五卷。〉
《魏子》〈十卷。魏朗。〉
刘邵《人物志》〈三卷。〉
《任子》〈十卷。任弁。〉
杜恕《笃论》〈四卷。〉
杜恕《体论》〈四卷。〉
《傅子》〈一百二十卷。傅咸。〉
《唐子》〈十卷。傍孚惠润。〉
《秦子》〈二卷。菁。〉
《梅子新书》〈一卷。按其语,晋人也。〉
杨泉《物理论》〈十六卷。〉
杨泉《太元经》
《蔡氏化清经》〈一卷。蔡洪。〉
《邹子》〈一卷。其书多论汉人,恐是闰甫。〉
孙敏《成败志》〈三卷。字休明。〉
王婴《通论》〈三卷。〉
徐干《四论》〈八卷。〉
蒋济《万机论》〈八卷。〉
谯周《法训》〈八卷。〉
谯周《五教》〈五卷。并是《礼记》语。〉
顾谭《新言》〈二卷。字子默,吴太常。〉
锺会《刍荛论》〈五卷。〉
陆景《典语》〈十卷。〉
张俨《默记》〈三卷。字子节,吴大鸿胪。〉
裴玄《新言》〈五卷。〉
袁准《正书》
袁准《正论》
《苏子》〈八卷。自云魏人。〉
桓范《世要》〈十卷。字元则。〉
《陆子》〈十卷。陆云。〉
夏侯湛《新论》〈十卷。〉
张显《析言》〈十卷。〉
虞喜《志林》〈二十四卷。〉
《顾子》〈十卷。顾夷。〉
《诸葛子》〈著略一卷。〉
《陈子要言》〈十四卷。〉
《符子》〈二十卷。符朗。〉
《神农本草经》〈六卷。〉
《本草经》〈华陀弟子吴普。六卷。〉
《相牛经》〈一卷。〉
《相马经》〈二卷。〉
《相鹤经》〈一卷。〉
《周髀》〈一卷。赵裴字君卿。〉
《司马兵法》〈三卷。〉
《孙子兵法》〈三卷。〉
《黄石公记》〈三卷。上、中、下略。〉
《氾胜之书》〈二卷。〉
《梦书》〈十五卷。〉
《贝经》〈十卷。〉
《淮南万毕术》〈一卷。〉
《九章算术》〈一卷。〉
张华《博物志》〈十卷。〉
戴凯之《竹谱》〈一卷。〉
笔墨法
《通志‧艺文略》
枢密院编修官莆田郑樵渔仲撰
本朝藏书家最称参政苏公、宣献宋公。文忠欧阳公又称“丞相苏公、丞相宋公兄弟而尤盛于邯郸李氏。李氏其目足以与秘府敌。”
中兴以来,垂意收拾。笃且富,无如郑氏,虽曰包括诸氏,囊括百家,厥功甚茂。然秩翦繁归汇,亦欠理择,是又失于患多者也。似孙尝阅天禄、石渠书,无古书,一也;无异书,二也;杂以今人所作,芜杂太甚,三也。而又考订欠精,汇类欠确,一也;所合下诏更加求访,一也;其书无秘副,每出外辄易毁失,一也。当必有能任其事者,既采郑氏目,入予《子略》,为之太息。
《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
《曾子》〈二卷。鲁国曾参。〉
《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伋。〉
《漆雕子》〈十三篇。漆雕开后。〉
《宓子》〈十六篇。孔子弟子宓不齐。〉
《世子》〈名硕,陈人。七十子之弟子。二十一篇。〉
《公孙尼子》〈一卷。七十子弟子。〉
《孟子》〈十四卷。齐卿孟轲,赵岐注。郑玄注七卷。刘熙注七卷。綦毌邃注七卷。陆喜《经注》七卷。张镒《音》二卷。孙奭《音》二卷。〉
《续孟子》〈二卷。唐林思慎撰。〉
《删孟子》〈一卷。冯休撰。〉
《荀卿子》〈十二卷。楚兰陵令荀况,汤倞注三卷。〉
《芈子》〈十八篇。齐人芈婴,七十子之后。〉
《王孙子》〈一卷。〉
《羊子》〈四篇。秦博士羊百章撰。〉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
《鲁连连子》〈五卷。齐人鲁连,不仕,称先生。〉
《贾子》〈十卷。汉梁太傅贾谊撰。〉
《秦子》〈三卷。〉
《何子》〈五卷。〉
《刘子》〈三卷。梁刘勰撰。〉
《扬子法言》〈解一卷。扬雄撰,李轨注十五卷。侯苞注六卷。宋衷注十卷。柳宗元注十三卷。司马光《集注》十卷。〉
《元子新论》〈十七卷。后汉六安丞元谭撰。〉
《魏子》〈三卷。后汉会稽人魏朗撰。〉
《牟子》〈二卷。后汉太尉牟融撰。〉
《王子政论》〈十卷。魏王肃撰。〉
《顾子新语》〈十二卷。吴太常顾谭撰。〉
《谯子法训》〈八卷。谯周撰。〉
《谯子五教志》〈五卷。〉
《袁子正论》〈十九卷。袁准撰。〉
《袁子正语》〈二十五卷。〉
《顾子义训》〈十卷。晋扬州主簿顾夷撰。〉
《崔子至言》〈六卷。〉
《贾子》〈一卷。〉
《元子》〈十卷。元结撰。〉
《元和子》〈二卷。杜信撰。〉
《伸蒙子》〈三卷。唐林慎思撰。〉
《冀子》〈五卷。〉
《傅子》〈五卷。晋司隶校尉傅元撰。旧有百二十卷。〉
《鲰子》〈一卷。赵邻机撰。〉
《素履子》〈一卷。张弧撰。〉
《东莞子》〈十卷。〉
《商子新书》〈三卷。商孝逸撰。〉
《孙绰子》〈十卷。〉
《樊子》〈三十卷。樊宗师撰。〉
《老子》〈古本二卷。河上丈人注二卷。河上公注二卷。毌丘望之注二卷,又《章句》二卷,《指趣》二卷。严遵注二卷,又《指归》十一卷。锺会注二卷。羊祜注二卷,又《解释》四卷。蜀才注二卷。孙登注二卷,又《音》一卷。汪尚注二卷,又《音》一卷。刘仲融注二卷。袁真注二卷。张凭注二卷。曹道中注二卷。卢景裕注二卷。陶景注二卷。陈皋注二卷。锺植山注二卷。李允愿注二卷。陈嗣古注二卷。僧惠琳注二卷。僧惠严注二卷。鸠摩罗什注二卷。僧义盈注二卷。梁旷等注四卷。偃松子注二卷。李纳注四卷。道士李荥注二卷。辟闾仁谞注二卷。唐明皇注二卷。傅奕二卷。吴善经注一卷。成玄英注一卷。杨上善注二卷。卢藏用注二卷。李轨疏一卷。戴逵疏一卷。李若愚注一卷。孟智周疏一卷。戴诜疏一卷。赵至坚疏一卷。韦处元疏一卷。江征疏二卷。王顾等疏二卷。梁武帝疏八卷。贾青夷疏四卷。何晏疏四卷,又《讲疏》四卷。任贞子《集注》四卷。《政和御解》二卷。程韶《集注》二卷。张道相《集注》四卷,又《义纲》一卷。顾欢《义疏》一卷,又《章门》一卷。王弼《节解》二卷。韩庄《指略》,《指例略》二卷。贾大隐《述义》十卷,又《元指》八卷贾善翊传三卷。元景先生《简要义》五卷。吕氏《昌言》二卷。李畋《音解》二卷。王守《注心鉴》一卷。〉
《鹖冠子》〈三卷。楚之隐人。〉
《列子》〈郑之隐人列圉寇撰八卷,东晋光禄勋张湛注。〉
《庄子》〈郭象注十卷。崔撰注十卷。向秀注二十卷。司马彪注十六卷,《音》一卷,又疏三卷。晋李颐注三十卷。孟氏注十八卷。杨上善注十卷。卢藏用注十二卷。道士文如晦注十卷。道士成元英注三十,又疏十二卷。张昭《补注》十卷。四家注十五卷。徐邈疏三卷。王穆疏三卷,又疏十卷。戴诜八卷。周宏正《讲疏》八卷。李叔之《义疏》三卷。张机疏二卷。梁简文帝《讲疏》三十卷,又《内音义》一卷,《外音义》一卷。冯廊《正义》十卷。陆德明《句义》三十八卷,又《句义》二十卷。张隐居《指要》三十六篇。李充《论》二卷。陈景朝《内要》一卷,又《馀事》一卷。贾参廖《统略》三卷。李颐《集解》二十卷,又《通真论》三卷,《邈》一卷。王元《集解》二十卷。贾善翔《直音》一卷。〉
《鬻子》〈一卷。周文王师,楚人鬻熊。唐郑县尉逢行圭注。王观注三卷。〉
《列子》〈八卷。郑穆公时隐者列御寇撰。唐加《冲虚真经》,本朝加《至德》。晋张湛注八卷。卢重光注八卷。孙鹗注八卷。《政和御注》八卷。《统略》一卷。《释文》一卷。《指归》一卷。《音义》一卷。〉
《文子》〈十二卷。老子弟子。朱弁注十二卷。李暹《训法》十二卷。徐灵府《注音》一卷。《统略》一卷。《家语要言》一卷。〉
《鹖冠子》〈三卷。楚之隐人。〉
《庄成子》〈十二卷。〉
《蹇子》〈一卷。〉
《唐子》〈十卷。吴唐滂撰。〉
《苏子》〈十卷。晋北中郎参军苏彦撰。〉
《宣子》〈二卷。晋宜城令宣聘撰。〉
《陆子》〈十卷。陆云撰。〉
《幽求子》〈二十卷。杜英撰。〉
《抱朴子》〈葛洪撰《内篇》二十卷,《外篇》三十卷。〉
《符子》〈二十卷。东晋员外郎符明撰。〉
《贺子》〈十卷。宋太学博士贺道养撰。〉
《少子》〈五卷。齐司徒左长史张融撰。〉
《无名子》〈一卷。张太衡撰。〉
《元子》〈五卷。〉
《广成子》〈十三卷。商洛撰,张太衡注。何璨注三卷。〉
《亢仓子》〈三卷。老聃之徒庚桑楚撰。王士元注、《音略》一卷。〉
《无能子》〈三卷。唐光启中隐者,不得名氏。〉
《同光子》〈八卷。刘无待撰。〉
《元真子》〈三卷。张志和撰。〉
《达观子》〈一卷。〉
《净注子》〈二十卷。萧子良撰。〉
《天隐子》〈一卷。〉
《元中子》〈三卷。杜登晖撰。〉
《元筌子》〈一卷。珞琭子撰。〉
《素履子》〈一卷。〉
《任子道论》〈一卷。魏河东太守任嘏撰。〉
《赤松子》〈一卷。陈抟撰。〉
《管子》〈十八卷。齐相管夷吾撰,汉刘向校。唐尹知章注,有三十卷,今存十九卷。房玄龄注二十一卷。〉
《愼子》〈二卷。战国时处士慎到撰。旧有十卷,汉有四十二篇,隋唐分为十卷。今亡九卷三十七篇。〉
《韩子》〈二十卷。韩非撰。唐有尹知章注,今亡。〉
《阮子政论》〈五卷。魏清凉太守阮武撰。〉
《陈子要言》〈十四卷。吴豫章太守陈融撰。〉
《邓析子》〈一卷。战国时郑大夫。〉
《尹文子》〈二卷。尹文,周之处士。〉
《公孙龙子》〈一卷。战国时人。旧十四篇,今亡八篇。贾大隐注一卷。陈嗣古注一卷。〉
《随巢子》〈一卷。墨翟弟子。〉
《胡非子》〈一卷。墨翟弟子。〉
《董子》〈一卷。战国时董无心撰。其说本墨氏。〉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先生,楚人也。生于周世,隐居鬼谷。乐壹注三卷。唐尹知章注三卷。梁陶景注三卷。〉
《补阙子》〈十卷。梁元帝撰。〉
《尸子》〈二十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
《淮南子》〈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撰,许愼注。又高诱注二十一卷。〉
《金楼子》〈十卷。梁元帝撰〉
《子钞》〈三十卷。梁黟令庾仲容撰,云咨议参军钞序。〉
《子钞》〈三十卷。沈约撰。〉
《子林》〈三十卷。薛克撰。〉
《子书要略》〈一卷。卢藏用撰。〉
《子谈论》〈三卷。〉
《范子计然》〈十五卷。〉
《农子》〈一卷。〉
《燕丹子》〈一卷。〉
《青史子》〈一卷。〉
《宋玉子》〈一卷。楚大夫宋玉撰。〉
《郭子》〈三卷。东晋中郎郭澄之撰,贾泉注。〉
《猗犴子》〈一卷。元结撰。〉
《炙毂子》〈五卷。唐王睿撰。〉
《干𦠆子》〈一卷。温庭筠撰。〉
《太公六韬》〈五卷。〉
《太公金匮》〈二卷。〉
《司马兵法》〈三卷。〉
《孙子》〈三卷。〉
《吴子》〈一卷。〉
《尉缭子》〈五卷。梁惠王时人。〉